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心雕龙·原道》中的美本原思想新论 被引量:4
1
作者 贺天忠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29-35,共7页
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中论天地和动植之文(自然美)所持的主要是《易传》哲学和汉儒的宇宙起源论及阴阳五行说,也参合了道家的自然之道、玄学和佛学的思想;而论人文所持的是儒家社会政治伦理和圣人之道。《原道》中表达了文与美... 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中论天地和动植之文(自然美)所持的主要是《易传》哲学和汉儒的宇宙起源论及阴阳五行说,也参合了道家的自然之道、玄学和佛学的思想;而论人文所持的是儒家社会政治伦理和圣人之道。《原道》中表达了文与美相通一致的思想,是对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领域中一切美的对象和审美与创美的称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旁及万品,动植皆文"等自然美的本原思想;"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和"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等人化美的本原思想,尤其是"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的美的生成思想等,与大唯物史观的美本原论极为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原道》 儒道思想 《易传》阴阳之道 美本原 大唯物史观
下载PDF
马克思的对象性论所蕴涵的自然美本原思想——一论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的完整美本原思想 被引量:2
2
作者 贺天忠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38-44,共7页
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辩证法、实践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三大存在领域,可以认为:对象性论体现了马克思的自然辩证法生成自然美本原的思想,宇宙自然物质性的本质力量无限永恒地自然化而生成了各种自然美,体现的是必然性自由的本质,是一切... 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辩证法、实践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三大存在领域,可以认为:对象性论体现了马克思的自然辩证法生成自然美本原的思想,宇宙自然物质性的本质力量无限永恒地自然化而生成了各种自然美,体现的是必然性自由的本质,是一切美生发的本体和基础价值所在,各种不同的自然产品都具有各自不同的自然美和价值;对象化论体现了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创造人化美本原的思想,即对象化或人化的实践自由创造了各种人化美;非对象化论则体现了马克思的主观辩证法生发美感本原的思想,即在自然化和人化的主观认识的基础上产生了审美自由并形成了美感、审美心理和审美活动。这三个方面的辩证有机的统一,才是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美学本原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对象性 对象化 非对象化 自然 人化 感或审 美本原
下载PDF
论《周易》天地之道与人道相融合的美本原思想 被引量:2
3
作者 贺天忠 祝莹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36-43,共8页
《周易》中的天地之道生成天地之文,体现了自然美根源于宇宙自然的本质力量自由创化,其本质是宇宙自然的非自觉地自在地创化自然美的物质生成自由;《周易》中的人道创造人文的美本原思想,其本质是人类自觉自为地创造人化美的主体实践自... 《周易》中的天地之道生成天地之文,体现了自然美根源于宇宙自然的本质力量自由创化,其本质是宇宙自然的非自觉地自在地创化自然美的物质生成自由;《周易》中的人道创造人文的美本原思想,其本质是人类自觉自为地创造人化美的主体实践自由。《周易》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可以归结为天地之道与人道的融合统一,进而抵达"大和"状态。人道和人化只能是在自然物和自然美的基础上创造人文美或人化美。只有在自然生产和再生产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处于平衡和谐的状态下,自然美和人化美的生成才能维系永续性。因此,天地之文和自然美与人文和人化美等一切美的共同本质就是无限永续性创化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天地之道 自然 人道 人化 美本原
下载PDF
两次美学大讨论中美本原不同认识的学理融通——二论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的完整美本原思想
4
作者 贺天忠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67-75,共9页
马克思主义美学应立足于"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和"把人和自然界看作本质"这个不可动摇的出发点,才能科学地揭示出自然美、人化美和美感或审美的不同本原性和共同本原性所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中国美... 马克思主义美学应立足于"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和"把人和自然界看作本质"这个不可动摇的出发点,才能科学地揭示出自然美、人化美和美感或审美的不同本原性和共同本原性所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中国美学界的两次大讨论中,客观派所持的自然本体论或物质本体论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对象性论和"自然创美"论;主观派、主客观统一派所持的艺术本体论或审美本体论主要是非对象性和非对象化论及唯心创美论;社会实践派所持的社会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则主要是对象化论和唯人创美论。主观派、主客观统一派和社会实践派在美本原的认识上,共同缺失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自然观、对象性论和自然创美论。当今应将马克思主义的对象性论、对象化论与非对象性和非对象化论三者蕴含的不同和共同的美本原思想通过整体综合而辩证融通为一体。逃避美本质研究的"非本质主义"思路和学术时尚,无助于澄清美本原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大讨论 客观派 主观派 主客观统一派 社会实践派 美本原
下载PDF
论《周易》与马克思主义美本原思想的学理融通
5
作者 贺天忠 祝莹 《中外文论》 2019年第1期26-42,共17页
《周易》中所蕴含的天地之道生成天地之文(自然美)和人道创造人文(人化美)的思想,与两千多年后马克思著作中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美本原思想,有很多相通和一致之处。二者都属于唯物主义的美学思想;《周易》中的天地之道生成天地之文... 《周易》中所蕴含的天地之道生成天地之文(自然美)和人道创造人文(人化美)的思想,与两千多年后马克思著作中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美本原思想,有很多相通和一致之处。二者都属于唯物主义的美学思想;《周易》中的天地之道生成天地之文与马克思主义的对象性生成自然美,都体现了自然美根源于宇宙自然的本质力量自由创化的思想,其本质是宇宙自然的非自觉自在地创化自然美的客体生成自由;而《周易》人道创造人文的美本原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自由创造人化美的道理也是吻合的,其本质是人类自觉自为地创造人化美的主体实践自由。人类社会只有与宇宙自然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变换,才能实现与大宇宙永续性共生同在的终极目的,因此,天地之文和自然美与人文和人化美等一切美的共同本质就是无限永续性创化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美本原 天地之文 人文 自然化 人化
原文传递
论《周易》天地之道与人道相融合的美本原思想——兼论与马克思主义完整美本原思想的对照及学理融通
6
作者 贺天忠 祝莹 《中外文论》 2018年第2期131-147,共17页
《周易》中所蕴含的天地之道生成天地之文(自然美)和人道创造人文(人化美)的思想,与两千多年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中体现的完整马克思主义的美本原思想,有很多相通和一致之处。二者都属于唯物主义的美学思想;《... 《周易》中所蕴含的天地之道生成天地之文(自然美)和人道创造人文(人化美)的思想,与两千多年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中体现的完整马克思主义的美本原思想,有很多相通和一致之处。二者都属于唯物主义的美学思想;《周易》中的天地之道生成天地之文与马克思主义的对象性生成自然美,都体现了自然美根源于宇宙自然的本质力量自由创化的思想,其本质是宇宙自然的非自觉自在地创化自然美的客体生成自由;而《周易》人道创造人文的美本原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自由创造人化美的道理也是吻合的,其本质是人类自觉自为地创造人化美的主体实践自由。人类社会只有与宇宙自然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变换,才能实现与大宇宙永续性共生同在的终极目的,因此,天地之文和自然美与人文和人化美等一切美的共同本质就是无限永续性创化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天地之道 天地之文 人道 人文 马克思主义 对象性 自然 对象化 人化 美本原
原文传递
“人诗意地栖居”:论审美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被引量:16
7
作者 陈伯海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20,共10页
"向生活世界回归"是当代审美的大趋势。这一趋势反映于现象层面,显现为艺术活动领域内"美的消解"和日常生活领域中"美的泛化";反映于观念层面,亦有主张审美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倡导"环境美学"... "向生活世界回归"是当代审美的大趋势。这一趋势反映于现象层面,显现为艺术活动领域内"美的消解"和日常生活领域中"美的泛化";反映于观念层面,亦有主张审美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倡导"环境美学"以及鼓吹人的"审美化生存"等不同的取向。"审美回归生活世界"与时下流行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之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后者属"审美回归"的重要表现,而由于其孳生于消费社会与消费主义文化的土壤中,有着明显的商业化运作与传媒控制的背景,又常会给"审美回归"带来某种程度的"异化",需要加以警惕。审美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它拓展了审美活动的领域,改变了审美活动的方式,而最根本的乃在于凸显了美的本原,对审美与生活世界的关系给出了正确的答案,进而为审美化人生的构建创造着前提,且预示着人类文明的一种新型态的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 本原 回归 化人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