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1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期情感虐待对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影响——羞耻感与特质正念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野 刘致宏 +1 位作者 刘子赫 赵永耀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2-89,共8页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1 113名青少年进行调查,探讨儿童期情感虐待与青少年自伤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羞耻感与特质正念的作用。结果表明:(1)儿童期情感虐待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自伤行为;(2)羞耻感在儿童期情感虐待与自伤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1 113名青少年进行调查,探讨儿童期情感虐待与青少年自伤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羞耻感与特质正念的作用。结果表明:(1)儿童期情感虐待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自伤行为;(2)羞耻感在儿童期情感虐待与自伤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儿童期情感虐待影响青少年自伤行为的直接路径和中介路径的后半段均受到特质正念的调节。具体而言,在低特质正念水平下,儿童期情感虐待对自伤行为以及羞耻感对自伤行为的预测作用均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期情感虐待 自伤行为 羞耻感 特质正念 有调节的中介
下载PDF
不要被羞耻感摧毁你的自尊
2
作者 张燕华 陈婷婷 《科学生活》 2024年第9期76-77,共2页
有一类情感排在美国心理学家大卫·霍金斯能量层级理论最底层,它能让人瞬间坠入深渊,这就是——羞耻感。羞耻感是一种痛苦的情感,常因个人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或状况中有一些不光彩、不得体的事情而产生。美国精神病学家埃里克森说:“... 有一类情感排在美国心理学家大卫·霍金斯能量层级理论最底层,它能让人瞬间坠入深渊,这就是——羞耻感。羞耻感是一种痛苦的情感,常因个人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或状况中有一些不光彩、不得体的事情而产生。美国精神病学家埃里克森说:“羞耻的人想要阻遏全世界投向他的目光,来消除对他暴露的关注。他恨不得戳瞎世界的双眼。”羞耻的人往往伴随一系列生理反应,如低头、脸红、逃离等。你有过深深的羞耻感吗?来看看以下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里克森 个人意识 羞耻感 美国精神病学 生理反应 霍金斯 最底层 层级理论
下载PDF
癫痫患儿羞耻感干预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梦想 王永利 +1 位作者 贾东梅 宋鸽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期87-90,共4页
对癫痫患儿羞耻感的概念、现状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癫痫患儿制定降低羞耻感的综合干预措施和护理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癫痫 儿童 羞耻感 干预 综述
下载PDF
大学生运动员羞耻感对求助意愿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4
作者 廖志锋 李朝阳 +1 位作者 刘海祥 杨文伟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11期186-193,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运动员羞耻感对其求助意愿的影响,以及心理韧性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身份认同感的调节作用。以问卷调查法,调查广东省部分高校的大学生运动员的羞耻感、求助意愿、心理韧性及身份认同感。以数理统计法进行描述性统计...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运动员羞耻感对其求助意愿的影响,以及心理韧性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身份认同感的调节作用。以问卷调查法,调查广东省部分高校的大学生运动员的羞耻感、求助意愿、心理韧性及身份认同感。以数理统计法进行描述性统计、信度分析、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相关性分析以及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羞耻感与心理韧性、求助意愿、身份认同感均呈现负相关,而心理韧性、求助意愿和身份认同感之间则呈现正相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心理韧性在羞耻感与求助意愿之间起到中介作用,而身份认同感则对这一关系起到调节作用。具体来说,当身份认同感较低(更倾向于学生身份)时,羞耻感对心理韧性和求助意愿的负向影响较弱;而当身份认同感较高(更倾向于运动员身份)时,羞耻感对心理韧性和求助意愿的负向影响显著增强。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shame on help-seeking intentions among college athletes, with a focus on the mediating role of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nd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identity identification. Using a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purposive sampling was employed to select college athletes from several universiti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as study participant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reliability analysis, common method bias testing,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d path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ham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help-seeking intentions, and identity identification, while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help-seeking intentions, and identity identification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Furthe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ame and help-seeking intentions, while identity identification moderated this relationship. Specifically, when identity identification was low (leaning towards a student identity), the negative impact of shame on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nd help-seeking intentions was weaker;however, when identity identification was high (leaning towards an athlete identity), the negative impact of shame on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nd help-seeking intentions was significantly strong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运动员 羞耻感 求助意愿 心理韧性 身份认同感 有调节的中介
下载PDF
大众媒体对女性自我客体化过程中身体羞耻感的影响
5
作者 贾霄飞 叶佳丽 陈小异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7期414-421,共8页
目的:探讨大众媒体对女性自我客体化过程中身体羞耻感的影响。方法:使用《自我客体化问卷》《身体意象羞耻量表》《大众媒体影响量表》,调查了409名女性被试的大众媒体影响、自我客体化和身体羞耻感的具体情况。结果:大众媒体的影响与... 目的:探讨大众媒体对女性自我客体化过程中身体羞耻感的影响。方法:使用《自我客体化问卷》《身体意象羞耻量表》《大众媒体影响量表》,调查了409名女性被试的大众媒体影响、自我客体化和身体羞耻感的具体情况。结果:大众媒体的影响与身体羞耻感在职业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年龄上存在显著差异,自我客体化在职业和年龄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大众媒体影响、自我客体化和身体羞耻感两两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大众媒体通过自我客体化的中介作用间接地对女性的身体羞耻感施加影响。结论:各种大众媒体信息会使女性的自我客体化水平提高,从而使女性产生更多的对自己身体的不满意感和羞耻感,降低女性的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媒体 自我客体化 身体羞耻感
下载PDF
在线性客体化经历与女大学生身体羞耻感: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6
作者 郎敏 叶子青 叶一舵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5-1152,共8页
基于客体化理论,探讨在线性客体化经历与女大学生身体羞耻感的关系及作用机制,采用在线性客体化经历、理想美内化、自我客体化、身体羞耻感、自我同情等量表对350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线性客体化经历与女大学生的身体羞... 基于客体化理论,探讨在线性客体化经历与女大学生身体羞耻感的关系及作用机制,采用在线性客体化经历、理想美内化、自我客体化、身体羞耻感、自我同情等量表对350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线性客体化经历与女大学生的身体羞耻感水平显著正相关;(2)理想美内化和自我客体化在在线性客体化经历与身体羞耻感间起序列中介作用;(3)自我同情在在线性客体化经历→自我客体化→身体羞耻感这条路径的前半段调节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性客体化经历 理想美内化 自我客体化 自我同情 身体羞耻感 女大学生
下载PDF
羞耻感与“第二性”——艾丽丝·门罗小说女性形象新论
7
作者 王成军 潘若曈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2,共8页
长期以来,对加拿大作家艾丽丝·门罗小说中女性形象的解读,大多从身份与主体、精神创伤、人物塑造等方面入手来阐明女性作为“第二性”所面临的困境及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较少对文本当中屡见不鲜的非理性情感的参与进行阐释。这便... 长期以来,对加拿大作家艾丽丝·门罗小说中女性形象的解读,大多从身份与主体、精神创伤、人物塑造等方面入手来阐明女性作为“第二性”所面临的困境及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较少对文本当中屡见不鲜的非理性情感的参与进行阐释。这便会遮蔽情感,尤其是遮蔽羞耻感作为关键因素在塑造主体的自我意识和助推情节方面所蕴含的巨大能动性。因此,本文主要选取《办公室》、《洗礼》和《亚孟森》三篇小说,以门罗女性叙事的纵向发展为线,在总览“第二性”们寻求自我突破的过程中,聚焦剖析门罗笔下女性人物的羞耻感。也就是说,性别化的羞耻感叙事不仅暴露出女性所受到的异化凝视,揭示了依附心理对女性造成的情感创伤,同时,女性对羞耻感的反抗还展露出她们追求自我的意识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丽丝·门罗 羞耻感 “第二性” 女性形象
下载PDF
论羞耻感教育 被引量:13
8
作者 燕良轼 王小凤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9-134,共6页
对青少年进行羞耻感教育是当前品德教育的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也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步骤。羞耻感教育的价值在于:它是是非观形成的基础,是自尊心的表征,是抵御不良诱惑的精神力量,是道德教育的起点。... 对青少年进行羞耻感教育是当前品德教育的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也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步骤。羞耻感教育的价值在于:它是是非观形成的基础,是自尊心的表征,是抵御不良诱惑的精神力量,是道德教育的起点。羞耻感可以通过是非观、自尊心、荣誉感和责任心等方面加以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羞耻感 自尊心 羞耻感教育 责任心 “八荣八耻”
下载PDF
羞耻感——道德和做人的基本尺度 被引量:5
9
作者 燕良轼 王小凤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51-54,共4页
羞耻感是个体违背道德或感到个人无能时,基于是非观、善恶观、荣辱观而产生的一种自觉的指向自我的痛苦体验。它是是非观形成的基础,是自尊心的表征,是抵御不良诱惑的精神力量,是道德教育的起点。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是非观、自尊心、荣... 羞耻感是个体违背道德或感到个人无能时,基于是非观、善恶观、荣辱观而产生的一种自觉的指向自我的痛苦体验。它是是非观形成的基础,是自尊心的表征,是抵御不良诱惑的精神力量,是道德教育的起点。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是非观、自尊心、荣誉感和责任心来培养学生的羞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羞耻感 自尊心 羞耻感教育 责任心
下载PDF
论小学生羞耻感教育
10
作者 杨东亚 《文教资料》 2006年第27期156-157,共2页
羞耻感教育是小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着眼点和主要内容。小学生羞耻感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有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能够激发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小学生的羞耻感可以通过是非观、自尊心和良好的氛围等方... 羞耻感教育是小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着眼点和主要内容。小学生羞耻感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有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能够激发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小学生的羞耻感可以通过是非观、自尊心和良好的氛围等方面加以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羞耻感 小学生羞耻感教育 是非观 自尊心
下载PDF
服刑人员的反社会人格障碍及与羞耻感、童年期创伤经历的关系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瑶 徐凯文 +5 位作者 王雨吟 钱铭怡 曹广健 刘忠兆 李世杰 钟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86-690,共5页
目的:考察服刑人员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比例,并探讨反社会人格障碍与羞耻感、童年期创伤经历之间的关系,建立三者之间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2800名服刑人员,获有效问卷2690份,其中男性2410人,女性280人。用人格障碍... 目的:考察服刑人员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比例,并探讨反社会人格障碍与羞耻感、童年期创伤经历之间的关系,建立三者之间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2800名服刑人员,获有效问卷2690份,其中男性2410人,女性280人。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四版(PDQ-4+)、童年期创伤性经历问卷(CTQ)和羞耻量表(SES)进行测查。结果:服刑人员中反社会人格障碍所占的比例为45.8%。反社会人格障碍、羞耻感各分量表和童年期创伤经历问卷各分量表得分之间呈正相关(r=0.08-0.33;P<0.0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羞耻感在反社会人格障碍和童年期创伤经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GFI=0.94,AGFI=0.88,NFI=0.93,RMSEA=0.1)。结论:服刑人员中,反社会人格障碍者的比例较高。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形成,可能与个体在童年期受到虐待和忽视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羞耻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社会人格障碍 羞耻感 童年期创伤经历 结构方程模型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大学生羞耻感、人格与心理健康的结构模型初步研究 被引量:31
12
作者 钟杰 李波 钱铭怡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 :探讨大学生羞耻感与人格、心理健康的关系 ,建立大学生羞耻感、人格与心理健康的结构模型。方法 :1 78名大学生参加了本研究 ,其中男生 86人 ,女生 92人 ,平均年龄 2 1岁。所有被试填写了羞耻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和症状... 目的 :探讨大学生羞耻感与人格、心理健康的关系 ,建立大学生羞耻感、人格与心理健康的结构模型。方法 :1 78名大学生参加了本研究 ,其中男生 86人 ,女生 92人 ,平均年龄 2 1岁。所有被试填写了羞耻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结果 :初步建立了人格、羞耻感与心理健康的理论关系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人格 羞耻感 心理健康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甘肃省大学生自杀意念与羞耻感、述情障碍、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 被引量:29
13
作者 冯缦 刘燕 孔庆文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甘肃省大学生的自杀意念与羞耻感、述情障碍、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选取甘肃省8所大学的大二、大三学生898人(男459人,女439人),用贝克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SICV)测评自杀意念,羞耻体验量表(ESS)测评羞耻感,多伦... 目的:探讨甘肃省大学生的自杀意念与羞耻感、述情障碍、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选取甘肃省8所大学的大二、大三学生898人(男459人,女439人),用贝克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SICV)测评自杀意念,羞耻体验量表(ESS)测评羞耻感,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测评述情障碍,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测评社会支持。结果:有21.94%(197/898)的大学生有自杀意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SS中的"个性因素"维度得分高[调整后的OR(95%CI)为1.08(1.05~1.11)]和PSSS的"家庭支持"分量表得分低[调整后的OR值(95%CI)为0.93(0.90~0.96)]与大学生自杀意念有关。结论:甘肃省大学生的自杀意念与羞耻感、述情障碍和领悟到的社会支持关系密切,应该将羞耻感、述情障碍和领悟到的社会支持放进大学生自杀的干预体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杀意念 羞耻感 述情障碍 社会支持
下载PDF
自尊在大学生人格、羞耻感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6
14
作者 钟杰 李波 钱铭怡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41-245,共5页
目的 :考察自尊在大学生人格、羞耻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中的直接效应和干扰效应 ,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大学生人格、羞耻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方法 :36 5名大学生参加了本研究 ,其中男生 196人 ,女生 16 9人 ,平均年龄 2... 目的 :考察自尊在大学生人格、羞耻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中的直接效应和干扰效应 ,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大学生人格、羞耻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方法 :36 5名大学生参加了本研究 ,其中男生 196人 ,女生 16 9人 ,平均年龄 2 0 .6 5± 1.5 9岁。所有被试填写了自尊量表、羞耻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结果 :在大学生人格、羞耻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中 :(1)自尊对心理症状和羞耻感有显著的直接影响 ;(2 )自尊在神经质人格影响心理症状路径中的干扰效应显著 ;(3)精神质作为一个独立的影响心理症状的因素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尊 大学生 人格 羞耻感 心理健康
下载PDF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羞耻感等因素影响模型 被引量:30
15
作者 李波 钱铭怡 钟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04-306,共3页
目的:建构青少年社交焦虑的羞耻感模型,探索以羞耻感为主的各种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方法:对327名大学生进行量表测评,包括羞耻感、社交焦虑、自尊、父母教养方式、艾森克人格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使用结构方... 目的:建构青少年社交焦虑的羞耻感模型,探索以羞耻感为主的各种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方法:对327名大学生进行量表测评,包括羞耻感、社交焦虑、自尊、父母教养方式、艾森克人格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来验证羞耻感对社交焦虑重要影响作用的假设。结果:模型中羞耻感对社交焦虑的回归权重为0.6,在社交焦虑的各种影响因素中占首要地位,其次为人格因素,权重为-0.35,教养方式、自尊通过羞耻感、人格间接影响社交焦虑。结论:羞耻感对社交焦虑的重要作用得到结构方程模型的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焦虑 羞耻感 大学生 等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父母教养方式 艾森克人格 心理因素 量表测评 影响作用 人格因素 间接影响 青少年 中国版 EPQ 自尊 权重
下载PDF
羞耻感对社区女性尿失禁患者求医态度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吴琼芳 李春梅 +1 位作者 余黎静 苏红侠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11期1529-1533,共5页
目的 :调查羞耻感对社区女性尿失禁患者求医态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温州市5所社区医院的女性尿失禁患者232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女性尿失禁患者羞耻感和求医态度的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社区女性尿失禁患者的... 目的 :调查羞耻感对社区女性尿失禁患者求医态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温州市5所社区医院的女性尿失禁患者232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女性尿失禁患者羞耻感和求医态度的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社区女性尿失禁患者的求医态度总分为(31.88±3.79)分,女性尿失禁患者的羞耻感与其求医态度呈负相关,回归分析显示,控制人口学变量之后,行为羞耻、家庭羞耻共可以解释女性尿失禁患者求医态度的30.7%。结论 :临床医护工作者应重视女性尿失禁患者求医态度的现状,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女性尿失禁患者的羞耻感,提升其求医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羞耻感 尿失禁 女性 求医态度
下载PDF
城市社区癫痫患者羞耻感的定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洪超 王文志 +3 位作者 吴建中 赵东海 杜晓立 江滨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4-288,共5页
目的:了解市区癫痫患者羞耻感的产生原因,分析羞耻感产生的机制及其对癫痫患者的影响,为以后实施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选取由社区医生推荐在北京崇文区生活5年以上,而且经过明确临床诊断的癫痫患者24名,采用面对面访... 目的:了解市区癫痫患者羞耻感的产生原因,分析羞耻感产生的机制及其对癫痫患者的影响,为以后实施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选取由社区医生推荐在北京崇文区生活5年以上,而且经过明确临床诊断的癫痫患者24名,采用面对面访谈的方法,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研究人员采用开放式的访谈提纲对被采访者进行深入的个体访谈。结果:24位患者中有1/3的患者提到公众对癫痫病存在错误认识,18~50岁的患者中只有30%的人有正式工作,婚姻质量差是已婚癫痫患者的主要问题,约90%的访谈对象提到了经济压力是其生活面临的主要问题。隐瞒和保密、担心发作、精神和性格的改变是羞耻感影响的结果。结论:羞耻感是癫痫患者社会心理问题的重要方面。应加强癫痫患者羞耻感的干预研究,减少癫痫患者羞耻感的产生,提高癫痫患者的自信心和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羞耻感 定性研究
下载PDF
大学生羞耻感对社交焦虑影响的纵向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波 钱铭怡 马长燕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56-158,152,共4页
目的:在大学生中尝试验证羞耻感对社交焦虑的影响作用。方法:对213名大学生进行了间隔六周的前后测,用结构方程模型的纵向研究方法,检验羞耻感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是否存在及影响的程度。结果:所建构的自回归模型拟合指标理想,作为自变量... 目的:在大学生中尝试验证羞耻感对社交焦虑的影响作用。方法:对213名大学生进行了间隔六周的前后测,用结构方程模型的纵向研究方法,检验羞耻感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是否存在及影响的程度。结果:所建构的自回归模型拟合指标理想,作为自变量的羞耻感和因变量社交焦虑呈正相关的关系,羞耻感的降低有利于减轻个体的社交焦虑水平。个性羞耻维度对社交焦虑水平的影响较其他羞耻感因素更加显著。此外,在行为羞耻和人际敏感因素间有一定程度的直接相关。结论:验证了羞耻感对社交焦虑的重要影响作用,为进一步探索羞耻感和社交焦虑间的因果关系提供了支持证据。对探索羞耻感和社交焦虑的关系提供了更有效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焦虑 羞耻感 纵向研究 大学生 结构方程模型 影响作用 焦虑水平 自回归模型 人际敏感 因果关系 正相关 因变量 自变量 验证
下载PDF
社会排斥对青少年自伤的影响:羞耻感的中介和认知重评的调节 被引量:21
19
作者 王玉龙 陈慧玲 袁燕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3-339,共7页
通过3个行为实验考察了社会排斥对青少年自伤的影响。实验1发现,社会排斥和自伤经历能明显增加青少年的自伤时长(假设1);实验2进一步验证假设1,并验证了羞耻感的中介作用(假设2);实验3验证了认知重评对羞耻感中介效应的调节作用(假设3)... 通过3个行为实验考察了社会排斥对青少年自伤的影响。实验1发现,社会排斥和自伤经历能明显增加青少年的自伤时长(假设1);实验2进一步验证假设1,并验证了羞耻感的中介作用(假设2);实验3验证了认知重评对羞耻感中介效应的调节作用(假设3)。结果表明,社会排斥通过诱发羞耻感影响青少年自伤,但采用认知重评的情绪管理策略能够有效阻断羞耻感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为青少年自伤的认知干预提供了有力的实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伤 社会排斥 羞耻感 认知重评 青少年
下载PDF
青少年自伤行为的自我惩罚功能:源于内疚感还是羞耻感? 被引量:26
20
作者 王玉龙 陈慧玲 +1 位作者 覃雅兰 蔺秀云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9-226,共8页
为了探讨青少年自伤行为自我惩罚功能的情绪条件,设计了两个研究:研究一包括2个实验,实验1对60名青少年、实验2对87名青少年进行行为实验;研究二使用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问卷、中学生羞耻感量表以及中学生内疚感量表等对723名普通青少年... 为了探讨青少年自伤行为自我惩罚功能的情绪条件,设计了两个研究:研究一包括2个实验,实验1对60名青少年、实验2对87名青少年进行行为实验;研究二使用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问卷、中学生羞耻感量表以及中学生内疚感量表等对723名普通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行为实验的结果显示,内疚感和羞耻感均能有效诱发青少年的自伤行为,而自伤行为能有效缓解青少年的内疚感和羞耻感;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青少年自伤与内疚感有明显的负相关,与羞耻感有明显的正相关。因此,维持青少年自伤行为自我惩罚功能的情绪条件是羞耻感,而非内疚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伤 自我惩罚 内疚感 羞耻感 青少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