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3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群体心理:对勒庞群众观点的理性反思
1
作者 刘媛 张嘉蕊 高佳彤 《科技传播》 2024年第5期105-108,共4页
基于对勒庞群众观点的理性思考,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网络群体事件及心理进行深入研究,为更合理地进行网络群体性事件评估,提高面对社会事件挑战时的应对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网络群体 《乌合之众》 群众观点 群体心理
下载PDF
群体心理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提升路径
2
作者 查恒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8期402-409,共8页
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是指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中要指向清晰、直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与核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贯穿于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要素中。针对性地提升对实效性的强弱有着重要影... 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是指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中要指向清晰、直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与核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贯穿于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要素中。针对性地提升对实效性的强弱有着重要影响。群体心理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高度契合性。基于群体心理的视角,发挥教育者导向与引领作用、加强教育客体动态研究、明晰教育目标时代指向、调整教育内容适应发展、创新教育方法与时俱进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有效途径。Targe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ers to the key and core aspects that need to be clearly and directly addressed throughout the entire process of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tivities. Targe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runs through elements such as educators, educational objects, educational goals, educational content, and educational methods. Targeted improvement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strength of effectiveness. There is a high degree of compatibility between group psychology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oup psychology, leveraging the guidance and leadership role of educators, strengthening the dynamic research of educational objects, clarifying the direc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 in the era, adjusting educational content to adapt to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ng educational methods to keep up with the times are effective ways to enhance the pertine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心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针对性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群体心理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路径研究
3
作者 王玉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8期377-383,共7页
当前,高校大学生群体在网络空间中表现出鲜明的群体心理特征:群体极化、从众心理、匿名性、暗示心理。这些心理特征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个体行为和思想观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高校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和研究... 当前,高校大学生群体在网络空间中表现出鲜明的群体心理特征:群体极化、从众心理、匿名性、暗示心理。这些心理特征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个体行为和思想观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高校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和研究网络群体心理,以便更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从大学生网络群体心理视角出发,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高校、教育者、大学生三个角度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路径,旨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Currently, the group of college students exhibits distinct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online space, including group polarization, conformity psychology, anonymity, and suggestion psychology. Thes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not only affect the individual behavior and ideological concepts of college students, but also pose new challenges and requirement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Universities need to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and research on the psychology of online groups in order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re effectively. Theref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sycholog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online community, studying the guiding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proposes guidance path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universities, educators, and college students, aiming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群体心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路径
下载PDF
群体心理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导控
4
作者 夏瑞雪 《新闻传播》 2024年第15期38-40,共3页
近几年高校舆情事件通过网络,尤其是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引发了广泛的关注。针对这些突发的舆情事件,高校在舆情导控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回应错位、简单化处置引发次生舆情等。高校在舆情回应时,目标群体的舆论诉求除事件或... 近几年高校舆情事件通过网络,尤其是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引发了广泛的关注。针对这些突发的舆情事件,高校在舆情导控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回应错位、简单化处置引发次生舆情等。高校在舆情回应时,目标群体的舆论诉求除事件或问题本身的妥善处置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心理诉求?作为这些心理诉求外在表现的舆论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面对目标群体的非理性舆论诉求高校是否应该回应以及如何应对?本文结合群体心理学及传播学视角,研究高校网络舆情中群体的态度与行为的心理驱动,探讨在此视角下高校网络舆情回应的误区,并对舆情导控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促进高校舆情引导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网络舆情 群体心理 情绪化舆论 舆情导控
下载PDF
初中学校群体心理的相关研究
5
作者 魏翠芳 《成功密码》 2024年第2期36-38,共3页
学校群体心理是学生在学校内的组织特性。为了实现心理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有效结合,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规律,还应掌握学生群体心理的特点与发展规律,助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促进班级团结,增强凝聚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 学校群体心理是学生在学校内的组织特性。为了实现心理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有效结合,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规律,还应掌握学生群体心理的特点与发展规律,助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促进班级团结,增强凝聚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群体生活。本文通过分析解读学校群体心理,从心理教育的角度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学科教学效率,以求帮助广大教师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学习热情 学校群体 初中学校 群体心理 特点与发展 教学效率 个体心理 教师群体
下载PDF
从群体心理学角度分析青少年校园霸凌现象及其治理
6
作者 董建华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第22期12-16,共5页
霸凌行为是一种发生在力量或地位不对等的双方或者多方之间,由某种明显意图引发的攻击性行为。学校由于聚集了地域、民族、生活习性等具有差异的学龄人群,成为霸凌行为频发的场所之一。校园霸凌事件的发生与学生主体、家庭、学校、社会... 霸凌行为是一种发生在力量或地位不对等的双方或者多方之间,由某种明显意图引发的攻击性行为。学校由于聚集了地域、民族、生活习性等具有差异的学龄人群,成为霸凌行为频发的场所之一。校园霸凌事件的发生与学生主体、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霸凌行为一般表现为一种群体行为,具有冲动和易怒、易受暗示和轻信、感情的夸大化和简单化等群体心理特征。为此,需要对不同群体给予分类指导,重视对群体核心人物进行重点教育,多方协同助力群体健康发展,以期减少校园霸凌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心理 校园霸凌 防治策略
下载PDF
“背后捅刀传说”在魏玛德国的传播:基于群体心理视角的分析
7
作者 艾仁贵 于睿珠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8-89,共12页
“背后捅刀传说”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的德国,它由德国国防军高层制造并在魏玛时期的大众层面广泛传播。该传说主要有三个不同的版本,其核心内容是认为德国军队没有在战场上失败,而是在后方遭到社会主义者和犹太人的背叛,并向敌国... “背后捅刀传说”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的德国,它由德国国防军高层制造并在魏玛时期的大众层面广泛传播。该传说主要有三个不同的版本,其核心内容是认为德国军队没有在战场上失败,而是在后方遭到社会主义者和犹太人的背叛,并向敌国投降和签订屈辱的停战协定。从群体心理视角来看,“背后捅刀传说”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代表了德国右翼势力对一战战败的权威解释模式,契合了魏玛时代以民族背叛和集体耻辱为主导的社会心理。该传说在20世纪20年代成为许多右翼和保守政党宣传的核心形象,它严重削弱了魏玛共和国的政治合法性,为纳粹主义的兴起营造了重要的群体心理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后捅刀传说 魏玛德国 民族背叛 集体耻辱 群体心理
下载PDF
公共冲突中对抗性群体心理的生成机理及疏解路径--基于塔尔德社会理论的分析
8
作者 张龙辉 王寒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6-105,共10页
传播与模仿是塔尔德社会理论谱系的重要概念,其中传播是推动群体形成的动力,模仿催生共同“心理印记”的形成,它们是影响群体心理建构的因素。根据传播与模仿的相互关系,公共冲突中的群体心理分为基于高传播和高模仿的从众型心理、基于... 传播与模仿是塔尔德社会理论谱系的重要概念,其中传播是推动群体形成的动力,模仿催生共同“心理印记”的形成,它们是影响群体心理建构的因素。根据传播与模仿的相互关系,公共冲突中的群体心理分为基于高传播和高模仿的从众型心理、基于低传播和高模仿的模仿主导型心理、基于低传播和低模仿的沉默型心理、基于高传播和低模仿的传播主导型心理,对抗性群体心理是高传播和高模仿从众型心理的重要类型。对抗性群体心理会诱发政府公信力危机、催生责任分散效应等治安风险,需要通过强化政府的信息传播主导权、引导社会模仿行为、优化传播与模仿互动关系以及完善心理疏解机制等措施,缓解对抗性群体心理对社会秩序的冲击,有效维护社会治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冲突 塔尔德 对抗性群体心理 治安风险 疏解路径
下载PDF
大学生群体心理分析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路径
9
作者 沈一雯 《心理学进展》 2023年第10期4616-4622,共7页
群体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体心理学在社会实践中对人们的认识和思考有很大的影响,大学生每个人都存在于大学不同社会群体中,心理状态受群体影响,与新思想、新事物密切相关,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受群体心理学影响,大学生思想... 群体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体心理学在社会实践中对人们的认识和思考有很大的影响,大学生每个人都存在于大学不同社会群体中,心理状态受群体影响,与新思想、新事物密切相关,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受群体心理学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影响非常大,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网络平台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媒介,如果运用好大学生的群体心理,这将有利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因此,大学生群体心理特征应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要针对他们的群体心理特征加以引导。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到大学生的群体心理特征。思想政治教育朝着网络化发展必须根据其群体的心理特征来引导,从而使其更具有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群体心理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
下载PDF
群体心理效应下网络舆情引导进路分析
10
作者 任欣雨 《心理学进展》 2023年第8期3130-3136,共7页
互联网时代,舆情传播数据量庞大且迅即、易变、影响大。而群体行为凸显的群体心理对舆情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群体行为产生的心理效应,探寻网络舆情引导进路。重点在于重视群体心理效应及发展规律,积极建构网民与政府之间双向信任机制... 互联网时代,舆情传播数据量庞大且迅即、易变、影响大。而群体行为凸显的群体心理对舆情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群体行为产生的心理效应,探寻网络舆情引导进路。重点在于重视群体心理效应及发展规律,积极建构网民与政府之间双向信任机制,提升民众批判素养与网络空间舆情信息质量,避免网民群体陷入海量信息的价值盲从。积极化解网络舆情治理危机,建构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心理 网络舆情 引导策略
下载PDF
基于群体心理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1
作者 陈凯 《心理学进展》 2023年第9期3895-3900,共6页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各种网络信息的虚拟性和复杂性、丰富性和多元性体现了网络的双重性,大学生作为使用网络的主要群体之一,在享受海量信息丰富视野的同时,难免会受到各种不良的网络信息生态的影响,造...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各种网络信息的虚拟性和复杂性、丰富性和多元性体现了网络的双重性,大学生作为使用网络的主要群体之一,在享受海量信息丰富视野的同时,难免会受到各种不良的网络信息生态的影响,造成大学生产生从众心理、抑郁心理、“低欲望躺平”心理等心理问题,所以对大学生群体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而群体心理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存在密切联系,因此,基于群体心理对大学生群体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一是引入权威教育因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二是利用群体心理效应,开展网络媒介素质教育;三是构建预防机制,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心理 大学生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群体心理学视角下对饭圈乱象的研究及其治理
12
作者 傅芳鸣 《新闻传播》 2023年第11期21-24,共4页
饭圈是由专业性和组织性的粉丝群体所组成的利益圈层,它的形成是由原来的单一“个粉”渐渐变化为族群化的“团粉”的过程。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原有的传播环境发生了变化。网路平台出现、传播模式变化、把关人缺失等因素成为“饭圈”... 饭圈是由专业性和组织性的粉丝群体所组成的利益圈层,它的形成是由原来的单一“个粉”渐渐变化为族群化的“团粉”的过程。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原有的传播环境发生了变化。网路平台出现、传播模式变化、把关人缺失等因素成为“饭圈”乱象的催化剂。饭圈中的成员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沉默螺旋效应和群体极化等一系列群体心理的影响,最终使饭圈发生群体极化现象。那么,面对一个极化的群体,我们要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入手治理,内部既要群体成员加强自我意识走出信息茧房;同时又要在平台的协助下去监管和规范饭圈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饭圈 乱象 群体心理 治理
下载PDF
群体心理资本对员工创造力的跨层次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徐振亭 罗瑾琏 孙秀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39-144,共6页
员工创造力是团队/组织创新的重要推动力,从多个层次综合考察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创造力成分模型、社会感染理论与组织管理领域的多层次理论,构建了群体心理资本影响员工创造力的关系模型,以103个工作团队(103名团... 员工创造力是团队/组织创新的重要推动力,从多个层次综合考察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创造力成分模型、社会感染理论与组织管理领域的多层次理论,构建了群体心理资本影响员工创造力的关系模型,以103个工作团队(103名团队主管,365名成员)为样本,对研究假设及影响路径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群体心理资本对员工创造力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果;2群体心理资本对团队反思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果,且团队反思在群体心理资本与员工创造力关系间起到了跨层次中介作用;3团队心理安全跨层次调节团队反思与员工创造力之间的正向关系,即团队心理安全越高,团队反思与员工创造力之间的正向关系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心理资本 员工创造力 团队反思 团队心理安全
下载PDF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群体心理健康教育视角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莉 杨玉宇 张燕 《学术探索》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0-156,共7页
从群体心理健康教育视角出发,提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群体教育模式,阐述了构成心理健康群体教育工作模式的教育内容、信息化技术应用和长效机制保障。高校心理健康群体教育模式倡导多学科专业融合,紧密结合我国大学生群体特点,遵循教书育... 从群体心理健康教育视角出发,提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群体教育模式,阐述了构成心理健康群体教育工作模式的教育内容、信息化技术应用和长效机制保障。高校心理健康群体教育模式倡导多学科专业融合,紧密结合我国大学生群体特点,遵循教书育人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实现"互联网+"的信息化技术支持,在教育内容上体现"专业化—差异化—立体化"的特点。群体教育模式对当今国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具有极强的参考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群体心理教育模式 学生心理特点 教育发展规律
下载PDF
网络环境下基于群体心理的用户体验模型设计 被引量:6
15
作者 陆泉 邓晶 陈德照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8-82,共5页
本文首先阐述了用户信息心理及用户体验的相关概念,指出了两者间的关联;然后就网络环境下的群体心理进行分析,诠释了基于群体心理的用户体验机理,并就此机理构建了模型设计流程;最后从群体心理角度论述了用户体验设计采用的原则、追求... 本文首先阐述了用户信息心理及用户体验的相关概念,指出了两者间的关联;然后就网络环境下的群体心理进行分析,诠释了基于群体心理的用户体验机理,并就此机理构建了模型设计流程;最后从群体心理角度论述了用户体验设计采用的原则、追求的目标、使用的方法和模型实现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体验 群体心理 信息服务
下载PDF
社会冲突事件中的群体心理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熊友华 卫颖 +4 位作者 李艳 张青青 邹绕绕 付元竹 康芳泉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7-12,共6页
社会群体心理与社会冲突的规模、烈度及其演变等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实证调研显示,社会冲突中存在着盲目从众心理、包容理解心理、借机宣泄心理、造势心理、认同心理等,同时社会冲突中群体心理存在着复杂性、矛盾性、非理性和传染性等... 社会群体心理与社会冲突的规模、烈度及其演变等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实证调研显示,社会冲突中存在着盲目从众心理、包容理解心理、借机宣泄心理、造势心理、认同心理等,同时社会冲突中群体心理存在着复杂性、矛盾性、非理性和传染性等特征。社会冲突的群体心理虽然矛盾而非理性,但其发生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群体心理经由暗示、感染与模仿三个连续性环节固有的一般机理、公权正义的认同现状与群体心理的关联互动、社会舆论与群体心理的交相辉映等都反映出社会冲突群体心理发生、演变的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冲突 群体心理 正义 舆论
下载PDF
群体心理行为模拟的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谭芸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6年第3期87-89,94,共4页
目前群体心理行为的计算机模拟的重要性日益显现,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面临的巨大困难是如何建立一个可信的群体心理模型。笔者对群体心理行为模拟现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 群体心理行为 计算机模拟 群体心理模型
下载PDF
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参与锻炼的群体心理学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铁明 谭延敏 陈善平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7-73,共7页
探讨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群体心理特征有利于体育组织的发展与有效管理。本研究使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方式设计量表,以891位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为调查对象,基于群体心理学理论提出了四个假设:成就感因子、乐群效应因子、心理归属因... 探讨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群体心理特征有利于体育组织的发展与有效管理。本研究使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方式设计量表,以891位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为调查对象,基于群体心理学理论提出了四个假设:成就感因子、乐群效应因子、心理归属因子、群体领袖因子,采用SPSS18.0软件建立数据库,结果显示四个假设均成立;用LISREL8.53软件构建了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群体心理特征全模型,各项指标显示拟合良好。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的成员在成就感因子上的差异具有显著性;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成员在乐群效应因子与心理归属因子上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在群体领袖因子上的差异均无显著性。在此基础上对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发展提出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 体育锻炼 群体心理
下载PDF
从非理性网络舆论看网民群体心理 被引量:72
19
作者 刘正荣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7-168,共2页
关键词 网络舆论 群体心理 非理性 网民 “意见” 体范畴
下载PDF
社会泄愤事件中群体心理研究——对“瓮安事件”发生机制的一种解释 被引量:138
20
作者 于建嵘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共5页
社会泄愤事件的发生具有复杂的群体心理原因。事件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借机发泄、逆反、盲从、法不责众等心理。如何防范和疏导这种群体心理是解决社会泄愤事件的关键,也是当前理论界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 社会泄愤事件 群体行为 群体心理 防范疏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