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气凝胶模板法可间接制备油凝胶,该方法具有制备简单、性能优异等优点而被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制备了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 methyl cellulose-Na,CMC-Na)/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复合气凝胶,探究...利用气凝胶模板法可间接制备油凝胶,该方法具有制备简单、性能优异等优点而被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制备了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 methyl cellulose-Na,CMC-Na)/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复合气凝胶,探究不同蛋白含量对气凝胶平均粒径、微观结构、红外光谱、吸油动力学、吸油和持油能力的影响。并基于气凝胶模板制备油凝胶,对其质构性能、抑菌性能以及贮藏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PI和CMC-Na依靠静电吸附形成了稳定的复合物,平均粒径随着蛋白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复合气凝胶显示出更加致密的多孔网络结构,持油能力得到增强,但不利于吸油性能的改善。同时,蛋白的加入提高了油凝胶的强度,增加了杨氏模量,并改善了油凝胶的抑菌效果和贮藏稳定性。因此,气凝胶模板法可视为制备油凝胶的良好方法,并且基于多糖蛋白静电吸附可以制备稳定的油凝胶体系。展开更多
采用Anton Paar MCR 302流变仪,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钠在甘油质量分数分别为0%,20%,40%,60%和80%的甘油-水混合溶剂中的流变特性。发现甘油-水混合CMC溶液为无屈服力非牛顿流体,具有剪切稀化特性;随甘油质量分数的增加,CMC溶液黏度增大...采用Anton Paar MCR 302流变仪,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钠在甘油质量分数分别为0%,20%,40%,60%和80%的甘油-水混合溶剂中的流变特性。发现甘油-水混合CMC溶液为无屈服力非牛顿流体,具有剪切稀化特性;随甘油质量分数的增加,CMC溶液黏度增大、剪切稀化特性逐渐明显、结构恢复变慢;溶液从黏弹性流体逐渐向黏弹性固体转变,内部结构增强,刚性增大。经高温处理后,CMC混合溶液的黏度均会显著增加,且增加值随甘油量增加而增大。亲水性多糖类聚合物的分子主链带有羟基,具有形成氢键的能力。甘油带3个醇羟基,与水形成氢键比水与水之间的氢键更强,可促进体系中羟基间氢键形成,增加氢键数量以及氢键作用力,增大了聚合物分子链缠绕、分子链段缠结。展开更多
【目的】以体外动物骨骼为试验对象,研究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对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胶粘合性能的影响,探讨其作为医用骨粘合剂的潜在可能。【方法】利用动态流变仪、圆二色光谱(CD)、ANS荧光探针法、扫描电镜...【目的】以体外动物骨骼为试验对象,研究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对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胶粘合性能的影响,探讨其作为医用骨粘合剂的潜在可能。【方法】利用动态流变仪、圆二色光谱(CD)、ANS荧光探针法、扫描电镜等方法,分析CMC-Na对SPI胶零切黏度、二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疏水性、表面形态的影响,并结合以体外动物骨骼为试验对象,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CMC-Na对SPI胶粘合强度的影响。【结果】SPI胶的粘合强度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浓度大于10%时粘合强度呈下降趋势;微量CMC-Na(0.01%)的添加能显著提高低浓度SPI胶(2%)的粘合强度(是未添加时的2.4倍,P<0.01)。且粘合强度和零切黏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815,P=0.036);微量CMC-Na的添加能改变SPI胶的二级结构,其中β-折叠含量由42.2%上升至49.1%,β-转角由2.1%上升至7.3%,α-螺旋由28.0%下降至19.7%,无规则卷曲由27.7%下降至23.9%。CMC-Na的添加提高了SPI胶的疏水性,适度的疏水改性有助于增强粘合强度。扫描电镜图谱显示,CMC-Na的添加使SPI胶表面颗粒的排布更加规整和致密,更利于与骨骼粘合。【结论】CMC-Na的添加,导致SPI胶二级结构的改变。α-螺旋含量降低而β-折叠含量增加,表明蛋白质分子展开程度增加,内部疏水基团暴露,表面疏水性提高,增加了SPI胶零切黏度,从而显著提高低浓度SPI胶的骨粘合强度;而低浓度SPI胶更利于机体吸收。因此,添加CMC-Na的SPI胶更有潜力作为骨粘合剂应用于医疗领域。展开更多
文摘利用气凝胶模板法可间接制备油凝胶,该方法具有制备简单、性能优异等优点而被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制备了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 methyl cellulose-Na,CMC-Na)/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复合气凝胶,探究不同蛋白含量对气凝胶平均粒径、微观结构、红外光谱、吸油动力学、吸油和持油能力的影响。并基于气凝胶模板制备油凝胶,对其质构性能、抑菌性能以及贮藏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PI和CMC-Na依靠静电吸附形成了稳定的复合物,平均粒径随着蛋白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复合气凝胶显示出更加致密的多孔网络结构,持油能力得到增强,但不利于吸油性能的改善。同时,蛋白的加入提高了油凝胶的强度,增加了杨氏模量,并改善了油凝胶的抑菌效果和贮藏稳定性。因此,气凝胶模板法可视为制备油凝胶的良好方法,并且基于多糖蛋白静电吸附可以制备稳定的油凝胶体系。
文摘采用Anton Paar MCR 302流变仪,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钠在甘油质量分数分别为0%,20%,40%,60%和80%的甘油-水混合溶剂中的流变特性。发现甘油-水混合CMC溶液为无屈服力非牛顿流体,具有剪切稀化特性;随甘油质量分数的增加,CMC溶液黏度增大、剪切稀化特性逐渐明显、结构恢复变慢;溶液从黏弹性流体逐渐向黏弹性固体转变,内部结构增强,刚性增大。经高温处理后,CMC混合溶液的黏度均会显著增加,且增加值随甘油量增加而增大。亲水性多糖类聚合物的分子主链带有羟基,具有形成氢键的能力。甘油带3个醇羟基,与水形成氢键比水与水之间的氢键更强,可促进体系中羟基间氢键形成,增加氢键数量以及氢键作用力,增大了聚合物分子链缠绕、分子链段缠结。
文摘【目的】以体外动物骨骼为试验对象,研究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对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胶粘合性能的影响,探讨其作为医用骨粘合剂的潜在可能。【方法】利用动态流变仪、圆二色光谱(CD)、ANS荧光探针法、扫描电镜等方法,分析CMC-Na对SPI胶零切黏度、二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疏水性、表面形态的影响,并结合以体外动物骨骼为试验对象,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CMC-Na对SPI胶粘合强度的影响。【结果】SPI胶的粘合强度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浓度大于10%时粘合强度呈下降趋势;微量CMC-Na(0.01%)的添加能显著提高低浓度SPI胶(2%)的粘合强度(是未添加时的2.4倍,P<0.01)。且粘合强度和零切黏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815,P=0.036);微量CMC-Na的添加能改变SPI胶的二级结构,其中β-折叠含量由42.2%上升至49.1%,β-转角由2.1%上升至7.3%,α-螺旋由28.0%下降至19.7%,无规则卷曲由27.7%下降至23.9%。CMC-Na的添加提高了SPI胶的疏水性,适度的疏水改性有助于增强粘合强度。扫描电镜图谱显示,CMC-Na的添加使SPI胶表面颗粒的排布更加规整和致密,更利于与骨骼粘合。【结论】CMC-Na的添加,导致SPI胶二级结构的改变。α-螺旋含量降低而β-折叠含量增加,表明蛋白质分子展开程度增加,内部疏水基团暴露,表面疏水性提高,增加了SPI胶零切黏度,从而显著提高低浓度SPI胶的骨粘合强度;而低浓度SPI胶更利于机体吸收。因此,添加CMC-Na的SPI胶更有潜力作为骨粘合剂应用于医疗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