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0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额外侧锁孔入路与翼点入路夹闭术在前交通动脉瘤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李永康 蓝鹏 何培武 《中外医疗》 2024年第7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于前交通动脉瘤中分别应用额外侧锁孔入路和翼点入路夹闭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3月-2023年5月邳州市中医院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的62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31)和观... 目的探讨于前交通动脉瘤中分别应用额外侧锁孔入路和翼点入路夹闭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3月-2023年5月邳州市中医院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的62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对照组行翼点入路开颅治疗,观察组行额外侧锁孔入路开颅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及认知功能改善程度,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260.16±75.27)mL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206.78±28.07)min及住院时间(7.34±1.84)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78、7.405、7.404,P均<0.05);观察组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率、脑直回切除率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出现术后新增颅内出血、短暂性缺血、感染、神经症状及脑积水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分别接受额外侧锁孔入路术和翼点入路夹闭术治疗均具有一定效果,但额外侧锁孔入路术的效果更理想,在改善神经及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存在显著优势,且不会产生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额外侧锁孔 翼点入路夹闭术 认知功能 神经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扩大翼点入路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丁帅 利文倩 +1 位作者 韦立广 邹瑜珑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9期9-11,共3页
目的:分析扩大翼点入路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大骨瓣减压术联合传... 目的:分析扩大翼点入路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大骨瓣减压术联合传统快速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扩大翼点入路逐步控制性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颅内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及预后情况。结果:开颅前,两组颅内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72 h,两组颅内压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NIHSS、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两组NIHSS评分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GCS评分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结论:扩大翼点入路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显著,可降低颅内压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昏迷程度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扩大翼点入路 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
下载PDF
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在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李智超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探究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在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70例行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入路方法不同分为翼点入路35例入B组,眶上外侧入... 目的:探究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在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70例行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入路方法不同分为翼点入路35例入B组,眶上外侧入路35例入A组。所有患者采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对照组采用翼点入路,研究组采用眶上外侧入路。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血清脑损伤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水平、生存质量评分、预后状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切口长度及骨窗范围均较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短,术中失血量较少(P<0.05);研究组术后NSE及S100β水平均较低(P<0.05);研究组术后环境领域、社会关系、生理、心理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高(P<0.05);研究组预后状况较好(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两种入路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均可有效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但选择眶上外侧入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能够有效减轻脑损伤,术后生存质量较高,并发症少,安全性高,预后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 眶上外侧 翼点入路
下载PDF
扩大翼点入路术治疗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4
作者 王亚飞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091-0094,共4页
研究分析对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HI)患者采用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研究以我院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54例额颞冲撞性脑外伤病人为研究对象,利用电脑生成随机编号,将病人分成2组,各27例。对照组常规开颅术,观察组... 研究分析对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HI)患者采用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研究以我院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54例额颞冲撞性脑外伤病人为研究对象,利用电脑生成随机编号,将病人分成2组,各27例。对照组常规开颅术,观察组行扩大翼点入路,并对两组患者的预后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生存率、重度残疾率、中度残疾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扩大翼点入路在额-颞冲型脑外伤中具有很好的疗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翼点入路手术 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 预后效果
下载PDF
翼点入路和眶-翼点入路处理前交通动脉瘤的定量解剖学对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何川 杜恒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8期513-516,共4页
目的对比翼点入路和眶-翼点入路处理前交通动脉瘤的显露范围和观察角度,做量化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应用6例(12侧)成年新鲜灌注尸头模拟手术入路操作,选择前交通动脉复合体为靶点,测量并统计分析显露范围和观察角度。结果翼点入路... 目的对比翼点入路和眶-翼点入路处理前交通动脉瘤的显露范围和观察角度,做量化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应用6例(12侧)成年新鲜灌注尸头模拟手术入路操作,选择前交通动脉复合体为靶点,测量并统计分析显露范围和观察角度。结果翼点入路显露范围平均为(1.796±0.079)cm^(2),显露角度平均为(9.586±0.543)°。眶-翼点入路显露范围平均为(2.241±0.062)cm^(2),显露角度平均为(18.152±0.711)°。眶-翼点入路显露面积和显露角度均明显大于翼点入路(P<0.05)。结论对无颅内压增高、无脑肿胀、形态简单的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翼点入路是首选入路;但对于复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如瘤体向下、向后突出以及呈分叶型等,眶-翼点入路手术可减少硬膜内牵拉,显露范围和角度更大,术中显微镜倾斜角度小,可减少脑组织的损害。临床上,建议根据术前含骨窗CTA或3D-DSA进行个体化选择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显微手术解剖 翼点入路 眶-翼点入路
下载PDF
硬膜外磨除前床突在Al-Mefty分型Ⅲ型前床突脑膜瘤翼点入路手术中的应用
6
作者 王序 许红旗 梁洪磊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8期487-489,共3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前床突旁磨除在Al-Mefty分型Ⅲ型前床突脑膜瘤(ACM)翼点入路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21年3月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21例Al-Mefty分型Ⅲ型ACM的临床资料。15例术中在硬膜外磨除前床突,6例未磨除前... 目的探讨硬膜外前床突旁磨除在Al-Mefty分型Ⅲ型前床突脑膜瘤(ACM)翼点入路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21年3月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21例Al-Mefty分型Ⅲ型ACM的临床资料。15例术中在硬膜外磨除前床突,6例未磨除前床突。结果磨除前床突的15例中,10例(66.7%)肿瘤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2例部分切除;12例(80.0%)术后视力改善,3例无明显变化。未磨除前床突的6例中,2例(33.3%)肿瘤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3例部分切除;2例(33.3%)术后视力改善,4例无明显变化。磨除前床突病人肿瘤全切除率和术后视力改善率较未磨除前床突病人明显提高(P<0.05)。术后新发暂时性动眼神经麻痹1例、癫痫发作1例、脑脊液漏1例。21例术后随访6~97个月,平均(37.4±13.8)个月;2例肿瘤部分切除病人出现肿瘤进展;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Al-Mefty分型Ⅲ型ACM与颈内动脉及其分支、视神经、海绵窦等重要神经血管结构的解剖关系紧密,手术难度大。术中硬膜外磨除前床突可增加手术空间,早期控制视神经和ICA,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和视神经改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床突脑膜瘤 Al-Mefty分型Ⅲ型 翼点入路 显微手术 硬膜外前床突旁磨除 疗效
下载PDF
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扩大翼点入路标准大骨瓣硬膜减张缝合术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凡 姜勇 吴声连 《甘肃医药》 2023年第8期701-703,共3页
目的:探讨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扩大翼点入路标准大骨瓣硬膜减张缝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诊治的106例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需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扩大翼点组(n=53)与常规组(n=53),... 目的:探讨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扩大翼点入路标准大骨瓣硬膜减张缝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诊治的106例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需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扩大翼点组(n=53)与常规组(n=53),予常规组患者行翼点入路常规骨瓣硬膜减张缝合术治疗,扩大翼点组患者采取扩大翼点入路标准大骨瓣硬膜减张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于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情况[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神经损伤情况[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于术后3d内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扩大翼点组患者的住院时长小于常规组(P<0.05)。术后6个月,扩大翼点组患者预后死亡人数、植物生存人数均少于常规组,扩大翼点组重度或轻度残疾和恢复良好人数均多于常规组(P<0.05)。术后3d内,扩大翼点组脑梗死、脑水肿和硬膜下积液均与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扩大翼点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扩大翼点入路标准大骨瓣硬膜减张缝合术,可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长,并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良好,且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 扩大翼点入路 标准大骨瓣硬膜减张缝合术
下载PDF
扩大翼点入路联合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NIHSS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冯志铁 黄开让 冯玉璇 《智慧健康》 2023年第4期193-196,共4页
目的 分析扩大翼点入路联合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21年3月收治的1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传统快... 目的 分析扩大翼点入路联合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21年3月收治的1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传统快速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扩大翼点入路联合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7d 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和其他指标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24h、术后72h的颅内压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7d时NIHSS评分更低,GCS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效果良好患者构成比更高,重度残疾、植物生存、死亡患者构成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大面积脑梗死、迟发颅内血肿、急性脑膨出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扩大翼点入路联合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利于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颅内压,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翼点入路 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 重型颅脑损伤 NIHSS评分
下载PDF
经额底纵裂入路和翼点入路切除颅咽管瘤的疗效对比
9
作者 曲志钊 王宏勤 +1 位作者 胡奕奕 宁义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20期3830-3832,共3页
目的:比较经额底纵裂入路和翼点入路切除颅咽管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7年6月—2021年6月经开颅手术治疗的颅咽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比较额底纵裂入路(18例)和翼点入路(25例)病人住院天数、肿瘤全切率... 目的:比较经额底纵裂入路和翼点入路切除颅咽管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7年6月—2021年6月经开颅手术治疗的颅咽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比较额底纵裂入路(18例)和翼点入路(25例)病人住院天数、肿瘤全切率、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及术后主要并发症。结果:额底纵裂入路组和翼点入路组住院天数分别为(21.95±4.65)d和(21.56±4.05)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36);额底纵裂入路组和翼点入路组分别有14例和19例肿瘤全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额底纵裂入路组和翼点入路组术后视力改善率分别为71.43%和5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80);额底纵裂入路组术后尿崩和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为44.44%,翼点入路组为7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7)。结论:额底纵裂入路较翼点入路有利于保护下丘脑,术后发生尿崩和电解质紊乱概率较低,接受两种手术治疗方式病人的住院天数、肿瘤切除程度、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及术后其他并发症控制效果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额底纵裂 翼点入路
下载PDF
改良翼点入路操作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周国胜 张新中 +2 位作者 周文科 史耀亭 王利军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 探讨改良翼点入路的操作方法、优点和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 63例患有鞍区及鞍区周围病变的患者 ,采用改良翼点入路开颅 ,观察和记录病变显露情况、面神经颞支、眶上神经和颞肌的功能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63例均获得良好的病变... 目的 探讨改良翼点入路的操作方法、优点和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 63例患有鞍区及鞍区周围病变的患者 ,采用改良翼点入路开颅 ,观察和记录病变显露情况、面神经颞支、眶上神经和颞肌的功能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63例均获得良好的病变显露并能较方便地处理之。 5 7例保全了面神经颞支的功能 ,60例保全了眶上神经的功能。所有病例颞肌功能完好 ,伤口愈合良好 ,无脑脊液漏的发生。结论 改良翼点入路可很好地显露鞍区及其周围病变 ,创伤较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点入路 鞍区 颞肌 神经外科
下载PDF
眶上翼点入路处理大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和鞍结节脑膜瘤 被引量:8
11
作者 卢亦成 丁学华 +5 位作者 胡国汉 王驹 侯立军 楼美清 陈志刚 张光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05-707,共3页
目的 :总结近 5年来采用眶上翼点入路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1 7例大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和鞍结节脑膜瘤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采用眶上翼点入路和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大型鞍结节脑膜瘤 9例和大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 8例。结果 :大型鞍结节脑膜瘤... 目的 :总结近 5年来采用眶上翼点入路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1 7例大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和鞍结节脑膜瘤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采用眶上翼点入路和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大型鞍结节脑膜瘤 9例和大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 8例。结果 :大型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全切除 8例 ,次全切除 1例。大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全切除 7例 ,次全切除 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前视力明显减退的 1 1例患者 ,术后 4例明显好转 ,2例改善 ,4例无变化 ,1例较术前恶化。结论 :眶上翼点入路在大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和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处理中是一种较好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上翼点入路 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蝶骨嵴内侧 鞍结节
下载PDF
翼点入路与眶上外侧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雷波 万晓强 +3 位作者 郑念东 卫正洪 张召 文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应用翼点入路及眶上外侧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共113例,分别采用翼点入路及眶上外侧入路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在开关颅时间、出血、... 目的对比研究应用翼点入路及眶上外侧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共113例,分别采用翼点入路及眶上外侧入路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在开关颅时间、出血、骨窗大小、骨质缺损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术前按照Hunt-Hess分级1-3级患者作为入选标准。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夹闭动脉瘤成功率100%,两组患者在切口长度(t=2.38,P=0.03)、开关颅所需时间(t=2.21,P=0.04)、开关颅出血量(t=2.86,P=0.006)、颞浅动脉损伤(χ2=80.1,P=0.008)、骨窗范围(t=2.72,P=0.009)、骨质缺损(t=2.77,P=0.008)、颞肌萎缩(χ2=75.2,P=0.03)、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χ2=70.6,P=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眶上外侧入路具有快速、有效和微创的优点,适合在低分级的前循环破裂动脉瘤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点入路 眶上外侧 前循环动脉瘤
下载PDF
经翼点入路显微切除侧裂区胶质瘤18例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磊 周茂德 +2 位作者 江玉泉 徐淑军 赵博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胶质瘤 显微手术 翼点入路 大脑侧裂区 周围血管
下载PDF
翼点入路技术改进及其在显微神经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35
14
作者 朱贤立 朱先理 +3 位作者 赵洪洋 林宁 林洪 张方成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1999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介绍1018例翼点入路的手术操作及应用体会,总结各关键步骤的技术改进。方法:按照头位、切口、游离头皮、掀起颞肌、颅骨钻孔、骨瓣形成、切除蝶骨嵴、切开硬膜、解剖脑池以及显露重要结构等十项步骤描述细节,并讨论了将其应用于不... 目的:介绍1018例翼点入路的手术操作及应用体会,总结各关键步骤的技术改进。方法:按照头位、切口、游离头皮、掀起颞肌、颅骨钻孔、骨瓣形成、切除蝶骨嵴、切开硬膜、解剖脑池以及显露重要结构等十项步骤描述细节,并讨论了将其应用于不同种类手术时的操作变化。结果:该入路可良好显露自前颅凹到鞍区、中颅凹以至上斜坡等颅底广泛区域的病变和重要血管神经包括穿通动脉等,应用于脑动脉瘤、垂体腺瘤、颅咽管瘤、蝶骨嵴脑膜瘤以及上斜坡等部位的显微外科手术,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不断地提高翼点入路操作水平和研究其应用范围,既是显微神经外科和颅底外科入门所必需,也是取得良好手术疗效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点入路 显微神经外科 颅底外科 血管神经 脑池 颞肌 鞍区 关键步骤 描述 游离
下载PDF
扩大翼点入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池京洋 只达石 +1 位作者 王宏 曹德晨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3-114,共2页
目的探讨扩大翼点入路开颅术对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6例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扩大翼点入路开颅术,清除血肿和去骨瓣减压。结果86例患者中,恢复良好44例(51.2%),重残20例(23.3%),植物生存8例(9.3%),死亡14例(16... 目的探讨扩大翼点入路开颅术对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6例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扩大翼点入路开颅术,清除血肿和去骨瓣减压。结果86例患者中,恢复良好44例(51.2%),重残20例(23.3%),植物生存8例(9.3%),死亡14例(16.3%)。结论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具有暴露广泛、减压充分、术中脑膨出发生率低、疝容易复位等优点,从而降低患者病死率及病残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翼点入路 额颞部 重型颅脑损伤
下载PDF
改良翼点入路显微直视手术切除海绵窦肿瘤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剑宁 章翔 +5 位作者 郭衍 曹卫东 李兵 屈延 甄海宁 高大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71-572,共2页
为总结海绵窦肿瘤显微神经外科治疗的经验 ,作者对 1990年 1月~ 2 0 0 1年 6月收治的 2 6例海绵窦肿瘤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手术均采用改良翼点入路 ,显微直视手术 ,其中 6例在神经导航辅助下进行。结果全切 19例 (73 1% ) ,部分切... 为总结海绵窦肿瘤显微神经外科治疗的经验 ,作者对 1990年 1月~ 2 0 0 1年 6月收治的 2 6例海绵窦肿瘤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手术均采用改良翼点入路 ,显微直视手术 ,其中 6例在神经导航辅助下进行。结果全切 19例 (73 1% ) ,部分切除 7例 (2 6 9% )。术后 14例 (5 3 8% )颅神经症状逐渐改善 ,6例 (2 3 1% )出现新的颅神经损害症状 ,无死亡。对部分切除的病人 ,术后加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随访 8个月~ 12年 ,未见肿瘤复发。作者认为 ,熟悉海绵窦区的显微解剖并具备熟练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 ,可使该类手术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肿瘤 脑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 显微外科 改良翼点入路 临床表现 手术方法
下载PDF
翼点入路的显微解剖 被引量:6
17
作者 焦德让 薛庆澄 +1 位作者 王明璐 李崇谦 《天津医药》 CAS 1993年第8期456-459,共4页
取51例成人尸体颅脑标本,对翼点手术入路中涉及的显微解剖关系进行了观察,并讨论了有关 AcoA 动脉瘤的手术入路,认为翼点入路有途径短、损伤小及暴露好的优点,同时认为 Willis 环前半部的解剖异常可能与该部位动脉瘤的发生有关。
关键词 翼点入路 显微解剖 动脉瘤 手术
下载PDF
鞍上及鞍内颅咽管瘤经翼点入路和额底入路手术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毕建华 王小峰 +4 位作者 齐春晓 杨康 车宁伟 魏明海 尹剑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20-125,共6页
目的探讨经翼点及额底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鞍上及鞍内颅咽管瘤的效果、垂体柄保留、下丘脑保护,以及手术操作技巧和术后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25例首次就诊的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总结分析术前、术后症状... 目的探讨经翼点及额底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鞍上及鞍内颅咽管瘤的效果、垂体柄保留、下丘脑保护,以及手术操作技巧和术后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25例首次就诊的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总结分析术前、术后症状及辅助检查的改善。特别对采用翼点入路(15例)与额底入路(10例)两种术式在肿瘤切除程度及垂体柄保留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另结合手术经验分析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术中注意事项。结果本组患者颅咽管瘤的全切率为84%。经额底入路患者的全切率为86.7%,经翼点入路患者的全切率为80%;二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3)。22例患者的垂体柄保留,垂体柄的保留率为88%;其中经翼点入路的患者13例,经额底入路的患者9例;垂体柄保留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654)。手术效果:头痛的缓解率为90.9%,视力障碍的缓解率为61.5%,视野改善率为40%;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改善率为16.7%,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改善率15.4%,泌乳素改善率85.7%,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改善率44.4%。3例部分切除患者术后行放疗,2年后复查未见肿瘤复发。所有随访患者的Karnofsky评分平均值为90分。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是颅咽管瘤的最主要治疗方法,手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挽救视力及视野;可终止内分泌功能损害进一步发展,但对已有的内分泌紊乱改善不明显。经翼点入路和额底入路在肿瘤切除程度及垂体柄保护方面无显著差异,而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对术后并发症做出及时正确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手术效果 翼点入路 额底
下载PDF
经翼点入路大脑前动脉A1段和前交通动脉及其穿通支的显微解剖 被引量:5
19
作者 巩麦林 任海军 +3 位作者 高俊玮 汝觅禄 王建伟 侯博儒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1-23,共3页
目的观察大脑前动脉(ACA)A1段和前交通动脉(AcoA)及其穿支数目、走行、分布区域。方法10例成人尸体头颅,经翼点入路开颅,手术显微镜下观察ACA的A1段和AcoA发出穿支的部位、走行、数目及分布区域。结果翼点入路可以很好暴露ACA的A1段和A... 目的观察大脑前动脉(ACA)A1段和前交通动脉(AcoA)及其穿支数目、走行、分布区域。方法10例成人尸体头颅,经翼点入路开颅,手术显微镜下观察ACA的A1段和AcoA发出穿支的部位、走行、数目及分布区域。结果翼点入路可以很好暴露ACA的A1段和AcoA及其穿支。A1穿支包括回返动脉、前穿动脉、丘脑下部穿通支。AcoA穿支均起自后壁和上壁,平均3.2支,止于下丘脑前部视交叉背面和前穿质。结论经翼点入路观察到了ACA的A1段和AcoA及其穿支的解剖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手术 翼点入路 大脑前动脉 前交通动脉
下载PDF
超早期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颅内前循环动脉瘤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飞红 吴贤群 +3 位作者 陈邱明 林立 曾冉 袁邦清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78-79,共2页
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而起源于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的动脉瘤占绝大多数。目前,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夹闭瘤颈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最理想的方法之一。我院神经外科2009年2月至2014年2月超早期经翼点... 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而起源于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的动脉瘤占绝大多数。目前,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夹闭瘤颈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最理想的方法之一。我院神经外科2009年2月至2014年2月超早期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动脉瘤3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点入路 颅内动脉瘤 超早期 显微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