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8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喀斯特山区耕地数量动态变化及保护对策研究--以织金县干河坝区域为例
1
作者 韦昭传 宣晔庭 +1 位作者 黄蓉 陈华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10期111-113,共3页
以贵州省织金县干河坝区域为例,聚焦喀斯特地区独特的地理与生态环境,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2018—2022年区域内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探讨区域内耕地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以期促进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耕地数量 土地利用 保护 可持续发展 喀斯特地区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数量变化及保护对策——以吴江市为例 被引量:25
2
作者 朱振华 濮励杰 +1 位作者 彭补拙 刘晶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2-322,共11页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耕地资源却日益减少 ,这将严重影响到我国未来的粮食安全问题。吴江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中心位置 ,强大的经济基础和有利的区位条件使土地资源得以高速地开发利用 ,它是长江三...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耕地资源却日益减少 ,这将严重影响到我国未来的粮食安全问题。吴江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中心位置 ,强大的经济基础和有利的区位条件使土地资源得以高速地开发利用 ,它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在耕地数量变化上一个较典型的地区 ,在土地整理方面也进行了成功的尝试。以吴江市为例 ,定性和定量地对耕地数量变化的人文驱动力进行分析 ,得出影响本地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为 :工业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随着经济的发展 ,在这些驱动因素的影响下 ,必然会造成耕地数量的进一步减少。如何保护长江三角洲地区现有的有限的耕地资源 ,实现国家新的《土地管理法》中所要求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本地区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在进行保护对策研究时 ,除了采用通常各地已采取的一些措施外 ,还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对本地区在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数量变化 趋动力 耕地保护 长江三角洲地区 吴江市
下载PDF
集约化农区近50年耕地数量变化驱动机制分析——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 被引量:28
3
作者 孔祥斌 张凤荣 +1 位作者 徐艳 齐伟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20,共9页
根据曲周县历年耕地数量变化统计数据和1986年土地利用现状以及1986~2000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表明,曲周县耕地面积经历了增加→急剧减少→缓慢减少→快速上升→相对稳定的变化过程。1949~1957年为耕地增加期,全县年平均递... 根据曲周县历年耕地数量变化统计数据和1986年土地利用现状以及1986~2000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表明,曲周县耕地面积经历了增加→急剧减少→缓慢减少→快速上升→相对稳定的变化过程。1949~1957年为耕地增加期,全县年平均递增率达到0.43%;1958~1961年为耕地急剧减少期,年均递减1.55%;1962~1974年为耕地缓慢减少期,年均递减0.47%;1975~1985年为耕地数量快速增加期,年均递增0.63%;1986~1999年为耕地数量相对稳定的阶段,耕地年均递减0.026%。人口变化、自然因素变化、技术进步、区域经济发展和政策演变共同组成了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系统。人口增加对粮食和住宅用地的需要为耕地数量的增加提供了最根本的需求;气候因素的变化为大量盐渍土的改良提供了基础,而只有技术进步才能使大量盐渍土变为耕地;以第一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组成,使耕地比重占据了土地利用结构中的主导地位;而国家政策的阶段性变化,促使耕地数量发生了相应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约化农区 耕地数量变化 驱动机制
下载PDF
江苏省人口对耕地数量驱动作用的时空变异 被引量:11
4
作者 高永年 刘友兆 +1 位作者 李丹 李远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1-135,共5页
通过对江苏省人口和耕地数量进行时序分析及区域差异分析得出结论:人口增长是耕地面积减少的重要驱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对耕地面积减少的驱动作用逐步减小;人口对耕地减少的驱动机理包括房屋建筑占地、交通建设用地、城市规模... 通过对江苏省人口和耕地数量进行时序分析及区域差异分析得出结论:人口增长是耕地面积减少的重要驱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对耕地面积减少的驱动作用逐步减小;人口对耕地减少的驱动机理包括房屋建筑占地、交通建设用地、城市规模扩张和用地方式转化等4个方面。针对人增地减的发展态势,提出了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加强耕地保护和加大土地复垦与土地整理力度等5个方面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人口 耕地数量 驱动作用 时空变异 耕地保护
下载PDF
耕地占用税与耕地数量变化的动态模拟及政策启示——浙江省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游和远 吴次芳 +2 位作者 林宁 吴丽 江奇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8-44,共7页
研究目的:对耕地占用税与耕地数量变化进行动态模拟。研究方法:BP神经网络,演绎法。研究结果:改变耕地占用税对耕地数量变化存在互反作用,耕地数量变化与耕地占用税预算数增减同向,与耕地占用税决算数增减逆向;耕地数量变化幅度与耕地... 研究目的:对耕地占用税与耕地数量变化进行动态模拟。研究方法:BP神经网络,演绎法。研究结果:改变耕地占用税对耕地数量变化存在互反作用,耕地数量变化与耕地占用税预算数增减同向,与耕地占用税决算数增减逆向;耕地数量变化幅度与耕地占用税预算数及决算数变化幅度正相关。研究结论:依靠耕地占用税制度安排抑制耕地数量减少需要区分政府的目的与行为,设置合理的耕地占用税预算数与决算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耕地占用税 BP神经网络 耕地数量 浙江省
下载PDF
大都市边缘区域耕地数量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动力机制——以广州市花都区为例 被引量:27
6
作者 唐常春 陈烈 魏成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49,共7页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和热点问题之一,其中大都市边缘区域耕地变化研究意义尤为重大。本研究利用广州市花都区近30年来的普查、更新调查和逐年统计数据,结合卫星影像资料和实地调研,在深入分析耕地数量变...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和热点问题之一,其中大都市边缘区域耕地变化研究意义尤为重大。本研究利用广州市花都区近30年来的普查、更新调查和逐年统计数据,结合卫星影像资料和实地调研,在深入分析耕地数量变化时空特征基础上,重点对耕地变化影响因子进行灰色关联分析,揭示出:工业化及产业结构调整、人口增长及城市化分别构成全区耕地减少的第一、二驱动因子,经济对外开放对耕地数量变化的影响力不断加强,土地政策、土地规划、经济政策和行政区划等制度因子亦对耕地数量周期性变化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认为综合运用耕地保护管制和经济调节手段、建立土地资源节约型产业结构体系、加强建设用地规划与整理整治、促进集约用地和内涵式发展等是大都市边缘区域耕地变化调控的主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数量变化 时空特征 驱动因子 灰色关联度 花都区
下载PDF
石林县耕地数量和质量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彭尔瑞 王穗 +4 位作者 张建生 王波 郝莉莎 杨志雷 余建新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1-555,共5页
通过对石林县1996年以来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云南农用地分等成果,分析了耕地数量和质量状况,结果显示:1996~2006年,石林县随着人口的增长,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呈平缓下降趋势,人均耕地占有量明显下降,10年共减少... 通过对石林县1996年以来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云南农用地分等成果,分析了耕地数量和质量状况,结果显示:1996~2006年,石林县随着人口的增长,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呈平缓下降趋势,人均耕地占有量明显下降,10年共减少耕地面积4 476.33 hm2,年均减少耕地447.63 hm2,人均减少耕地0.047 hm2。耕地的自然质量等别、利用等别、经济等别依次下降。耕地生产力主要为中低产水平。石林县耕地、人口和粮食生产矛盾主要表现在耕地质量水平较低和土地利用结构及布局不够合理等方面。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现有耕地生产能力,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变化 耕地数量 耕地质量 粮食生产 石林县
下载PDF
河北省耕地数量动态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100
8
作者 许月卿 李秀彬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8-32,共5页
利用 1 94 9年~ 1 998年的统计和普查数据 ,分析探讨了河北省近 50a来耕地数量变化及区域差异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影响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 ,50a来 ,河北省耕地总体趋势逐年下降 ,耕地变化区域差异显著 ;农业结构调... 利用 1 94 9年~ 1 998年的统计和普查数据 ,分析探讨了河北省近 50a来耕地数量变化及区域差异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影响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 ,50a来 ,河北省耕地总体趋势逐年下降 ,耕地变化区域差异显著 ;农业结构调整、非农建设、灾害毁损和开荒等因素是引起耕地变化的直接驱动因子 ,技术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 耕地数量 动态变化 驱动因子 数量
下载PDF
中国耕地数量变化与耕地保护政策关系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8
9
作者 彭凌 丁恩俊 谢德体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3-110,共8页
以耕地数量的统计数据和耕地保护政策的颁布、实施为基础,借助经济计量学理论以及Eviewes 5.1软件,运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等分析方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耕地数量变化与耕地保护政策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显示:... 以耕地数量的统计数据和耕地保护政策的颁布、实施为基础,借助经济计量学理论以及Eviewes 5.1软件,运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等分析方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耕地数量变化与耕地保护政策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显示:(1)耕地数量变化与耕地保护政策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机制在制约着变量的运动,使二者之间短期内的偏离不会太远,长期则会走向均衡;(2)耕地数量变化与耕地保护政策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即耕地数量变化是耕地保护政策的Granger原因,而耕地保护政策不是耕地数量变化的Granger原因.(3)脉冲响应以及方差分解表明,耕地数量变化对耕地保护政策具有较为持续的促进作用,且作用程度随着滞后期的加大而加强;耕地保护政策具有较强的惯性,主要受其自身以前水平的影响,因此耕地保护政策对耕地保护的促进作用不太显著.这也从一个侧面佐证了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因此,应制订长期而非短期的策略,强化耕地保护政策理论研究,加大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监督力度,这是解决耕地过快减少问题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数量变化 耕地保护政策 计量分析 协整 误差修正模型 脉冲响应函数 方差分解
下载PDF
30年来长武县耕地数量与农业经济发展计量关系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徐金鹏 张晓萍 +3 位作者 张建军 夏燕 孙艳萍 陈凤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21-226,237,共7页
针对长武县近30年来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和耕地数量锐减的现实,通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方法,对1980—2010年长武县耕地数量与农业经济数据进行计量关系分析,探索二者间的互馈效应。结果显示,农业经济受耕地... 针对长武县近30年来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和耕地数量锐减的现实,通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方法,对1980—2010年长武县耕地数量与农业经济数据进行计量关系分析,探索二者间的互馈效应。结果显示,农业经济受耕地数量减少的影响效应为正但不显著,近30年的脉冲响应均值仅为0.8,10年尺度上分别为0.4、0.8、1.6。而耕地数量受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为负,并随时间发展该负效应持续增强,10年尺度上均值分别为-0.3、-0.9、-2.8;30年来长武县耕地资源的变化并未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其时期内最大贡献率仅为22%。而耕地数量减少主要受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后者对前者的贡献率时期内从最大值88.9%稳定到78%。表明耕地数量减少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上存在过度损失,农业经济的发展是耕地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发展农业经济亟需挖掘社会其它要素的作用,以保证耕地数量的持续稳定,避免不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数量 农业经济 互馈效应 脉冲响应函数 长武县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地数量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以吴起县为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卞德鹏 常庆瑞 +3 位作者 柳艺博 段正松 高欣 张铁婵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5-248,共4页
基于吴起县1950-2005年的统计和调查资料,分析了吴起县1950-2005年50多年来耕地数量变化的过程,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初步探讨了1990-2005年间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表明:50多年来,吴起县耕地数量总体上经历了... 基于吴起县1950-2005年的统计和调查资料,分析了吴起县1950-2005年50多年来耕地数量变化的过程,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初步探讨了1990-2005年间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表明:50多年来,吴起县耕地数量总体上经历了快速减少、震荡波动、急剧增加和持续缓慢减少四个阶段,耕地总量减幅达39.6%;人均耕地面积减少31.7%,总体上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压力、农业科技进步和政策等因素构成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数量 驱动力 主成分分析 回归分析
下载PDF
陕西省耕地数量变化对粮食总产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马莉 赵景波 +1 位作者 张掌权 李美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30-233,239,共5页
对1978年以来陕西省粮食总产量、耕地面积的变化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耕地资源数量呈持续减少趋势,其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其次为建设用地、灾毁等;粮食总产量呈波动上升趋势,粮食总量年变化... 对1978年以来陕西省粮食总产量、耕地面积的变化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耕地资源数量呈持续减少趋势,其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其次为建设用地、灾毁等;粮食总产量呈波动上升趋势,粮食总量年变化率与粮食播种面积年变化率、耕地面积减少量和因其导致的粮食减产量变化趋势高度一致,说明耕地面积的减少直接导致粮食产量的减少,耕地资源数量是影响陕西省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面积的动态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先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耕地数量 粮食产量变化 粮食安全
下载PDF
四川省耕地数量变化过程及其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建强 任大廷 +1 位作者 邬昕珏 吴平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45-48,共4页
近年来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四川省耕地呈不断减少的趋势 ,从四川省耕地数量变化的过程来看 ,主要经历了快速减少 -缓慢减少 -急剧减少 3个阶段。从计量模型分析的结果来看 ,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人口的增加、... 近年来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四川省耕地呈不断减少的趋势 ,从四川省耕地数量变化的过程来看 ,主要经历了快速减少 -缓慢减少 -急剧减少 3个阶段。从计量模型分析的结果来看 ,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人口的增加、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以及非农产业的不断发展。因此 ,能否严格控制农村人口的增长 ,不断增加对土地开发整理的投入 ,坚决贯彻和实施国家耕地保护政策 ,协调好结构调整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将是决定今后耕地数量变化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数量 驱动力 四川省
下载PDF
河北省耕地数量减少原因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许月卿 李秀彬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3-128,共6页
论文在分析河北省近50年来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对1988~1995年间河北省耕地资源数量下降的状况及其构成进行了详尽的剖析,探讨了河北省耕地减少的原因,并提出了减缓耕地减少的对策。农业结构调整占地(占耕地总减少量的47%)是河北... 论文在分析河北省近50年来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对1988~1995年间河北省耕地资源数量下降的状况及其构成进行了详尽的剖析,探讨了河北省耕地减少的原因,并提出了减缓耕地减少的对策。农业结构调整占地(占耕地总减少量的47%)是河北省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其次是非农建设占地和灾害毁地,分别占总减少量的22%和30%;在新增加的耕地类型中,开荒和复垦的比例分别占耕地总增加量的49%和44%,是耕地增加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 耕地资源 耕地面积 耕地数量 耕地减少 耕地保护 农业结构
下载PDF
北京市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数量提升潜力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茜 段建南 +1 位作者 孔祥斌 赵晶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0-203,共4页
北京市已划定九大片基本农田保护区,对保护区内耕地数量提升潜力进行估算,可为北京市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数量的增加主要有三个来源:农用地中的非耕地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和农田整理转化为耕地,建... 北京市已划定九大片基本农田保护区,对保护区内耕地数量提升潜力进行估算,可为北京市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数量的增加主要有三个来源:农用地中的非耕地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和农田整理转化为耕地,建设用地中的农村居民点和废弃工矿通过整理和复垦转化为耕地,未利用开发转化为耕地。可调整地类可作为耕地增加的来源,规模约为4 789hm2,通过农田整治增加耕地规模约为3 300hm2;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农村居民点腾退补充耕地约为7 500hm2,废弃工矿复垦退补充耕地的潜力约为272.24hm2;未利用地开发可补充耕地数量约为900hm2,主要分布在顺义东部片和平谷西南部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数量 潜力 北京市基本农田保护区
下载PDF
中国耕地数量下降之剖析:1986~1995年 被引量:26
16
作者 陈百明 李世顺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1998年第3期43-50,共8页
本文从不同的数据来源对比和分析了1986至1995年之间中国耕地资源数量下降的状况,并对其构成进行了详尽的剖析。指出农业结构调整(指耕地改为园地、林地、牧地、鱼塘)占地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达到总量的62%;其次是三... 本文从不同的数据来源对比和分析了1986至1995年之间中国耕地资源数量下降的状况,并对其构成进行了详尽的剖析。指出农业结构调整(指耕地改为园地、林地、牧地、鱼塘)占地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达到总量的62%;其次是三项建设(国家建设、集体建设和农村建房),占总量的21%;第三是灾害毁地,占总量的17%。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土地用途管制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耕地 对策 耕地数量下降 土地管理
下载PDF
近50年湖南省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熊鹰 王克林 郭娴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53-656,共4页
湖南省是全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在全国农业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耕地数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全省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态势。文章利用1949—1999年的统计和普查数据,分析了湖南省近50年来耕地数量动态变化及地域差异,并进一步探讨... 湖南省是全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在全国农业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耕地数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全省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态势。文章利用1949—1999年的统计和普查数据,分析了湖南省近50年来耕地数量动态变化及地域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了影响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50年来,湖南省耕地总体呈逐年下降态势,且区域变化差异明显;其中经济发展、社会系统和科技进步构成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耕地数量 动态变化 驱动因子 地域差异 耕地保护 土地流转制度
下载PDF
江汉平原耕地数量变化驱动机制分析——以仙桃市为例 被引量:24
18
作者 胡贤辉 杨钢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5年第1期32-35,共4页
汉平原历来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保留一定的耕地数量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因此 ,研究其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便具有了实际意义。文章以仙桃市为例 ,借助统计分析软件SAS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 ,分析了其 1990 -2 0 0 ... 汉平原历来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保留一定的耕地数量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因此 ,研究其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便具有了实际意义。文章以仙桃市为例 ,借助统计分析软件SAS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 ,分析了其 1990 -2 0 0 2年耕地的数量变化及其驱动因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数量变化 驱动因子 对策 仙桃市
下载PDF
安徽沿江地区耕地数量变化特征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32
19
作者 李宗尧 杨桂山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96,共6页
粮食主产区的耕地面积变化不仅影响到区域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本文利用50年的耕地统计数据和近年的土地利用详查变更数据,揭示了安徽省沿江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和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特征,并对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 粮食主产区的耕地面积变化不仅影响到区域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本文利用50年的耕地统计数据和近年的土地利用详查变更数据,揭示了安徽省沿江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和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特征,并对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在定量分析耕地数量变化和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对未来耕地数量和粮食生产安全保障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①沿江地区土地利用基本特征表现为以农用地为主,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土地比例大;土地的投入强度大。综合产出率高;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耕地总量经历了缓慢增长、快速下降、缓慢减少、急剧减少的变化过程,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②耕地总面积减少与GDP总量和人均GDP之间存在对数关系,二者间的弹性系数不断下降,现状已接近上海市水平,表明经济发展模式已开始向集约型转变;③利用拟合的关系式,估算2010年和2020年的耕地将在现状基础上分别减少3.09×10^4~3.91×10^4hm^2和5.07×10^4~6,78×10^4hm^2届时耕地总面积将会保持在149×10^4hm^2和146×10^4hm^2以上。2010年耕地数量可以满足粮食安全的需要(保持粮食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3.08%),至2020年.耕地数量将会略低于粮食安全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耕地数量变化 驱动机制 粮食安全 安徽沿江地区
下载PDF
中国建设占用耕地数量与人口增长关系实证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庆 陈利根 张凤荣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1-116,共6页
采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通过观察1986-2006年中国建设占用耕地数量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动态演进机制,提出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假设,并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建设占用耕地资源数量变化与人口增长具有协整关系,即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 采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通过观察1986-2006年中国建设占用耕地数量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动态演进机制,提出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假设,并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建设占用耕地资源数量变化与人口增长具有协整关系,即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建设占用耕地资源数量与人口增长之间相互作用的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建设占用耕地资源数量对人口增长带来的冲击响应强烈,而人口增长对建设占用耕地资源数量的冲击响应则相对较弱;进而验证建设占用耕地资源数量的变化与人口增长之间存在从人口增长到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变化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而从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变化到人口增长的Granger因果关系并不显著。因此,为协调"人口—(土地)资源"的关系,我国政府在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础上,应同时采取长期而非短期的策略,把"先补后占"、耕地转用许可制度等系列耕地保护政策与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作为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建设占用耕地数量 人口增长 计量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