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瘫后遗联带运动的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丹 李德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200-0205,共6页
面瘫后面部联动是最常见的面瘫后遗症之一,一旦出现临床难以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康复治疗是治疗面瘫后面部联动的主要辅助手段,配合手术、肉毒素注射治疗能够有效缓解联动程度,改善面部肌肉运动功能,近年来受到临床广泛关注... 面瘫后面部联动是最常见的面瘫后遗症之一,一旦出现临床难以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康复治疗是治疗面瘫后面部联动的主要辅助手段,配合手术、肉毒素注射治疗能够有效缓解联动程度,改善面部肌肉运动功能,近年来受到临床广泛关注。本文按照早期传统康复训练、中期新型康复技术、前沿远程与虚拟康复的各种康复方法进行综述,有利于面部联动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瘫 联带运动 康复 生物反馈 综述
下载PDF
联带运动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沛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2003年第5期288-292,共5页
外伤、手术、炎症或肿瘤等因素均可使面神经损伤而致面神经麻痹,在其再生修复过程中,除可发 生半面痉挛、睑痉挛、鳄鱼泪等后遗症外,严重损伤还可导致面肌联带运动的发生。研究发现,它的发生机制除易接受的杂乱再生假说外,中枢控制改变... 外伤、手术、炎症或肿瘤等因素均可使面神经损伤而致面神经麻痹,在其再生修复过程中,除可发 生半面痉挛、睑痉挛、鳄鱼泪等后遗症外,严重损伤还可导致面肌联带运动的发生。研究发现,它的发生机制除易接受的杂乱再生假说外,中枢控制改变和假突触传递等假说也可能发挥作用,本文对其发生机制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损伤 面神经麻痹 联带运动 发生机制 研究进展 临床表现
下载PDF
面部联带运动机制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阳 骆文龙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8期1101-1102,共2页
关键词 面神经 联带运动
下载PDF
面部联带运动的研究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朱云 杨雯君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209-211,215,共4页
面部联带运动是在面瘫患者中常发生的后遗症之一,发病原因仍不明确,对联带运动进行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联带运动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面部联带运动 发病机制 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面肌痉挛联带运动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8
5
作者 杨明娜 苏俊辉 靳令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12期1277-1283,共7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面肌痉挛联带运动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12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病史资料及临床录像资料进行整理,选择与联带运动相关的3个解剖部位(额部、眼部及口部),观察3个联带运动动作(眉弓抬高、眼裂缩小、口角牵动)及5个自主动作... 目的探讨原发性面肌痉挛联带运动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12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病史资料及临床录像资料进行整理,选择与联带运动相关的3个解剖部位(额部、眼部及口部),观察3个联带运动动作(眉弓抬高、眼裂缩小、口角牵动)及5个自主动作(抬眉、皱眉、闭眼、示齿及噘嘴),分析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人口学特点、联带运动临床特点、联带运动严重程度及个数与面肌痉挛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发病年龄(56.07±12.40)岁,病程(54.90±59.96)个月。针对47例5个基本动作完备的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进行联带运动类型相关分析,其中口-眼联带运动模式最常见[55.32%(26/47)],噘嘴是最容易引起联带运动的自主动作[55.32%(26/47),P<0.01],眼裂缩小是最常出现的联带运动动作[57.45%(27/20),P<0.05],其中噘嘴引起睑裂缩小是最常见的联带运动类型[55.32%(26/47)],联带运动严重程度和面肌痉挛严重程度无相关性,同时联带运动个数多少与面肌痉挛严重程度无相关性。结论原发性面肌痉挛联带运动发生占一定比例,其中噘嘴引起的睑裂减小、噘嘴引起的眉弓抬高、闭眼引起的口角牵动是最常见的三种联带运动模式,眼裂缩小是最常出现的联带运动动作,可为临床上联带运动的识别和面肌痉挛精细化治疗提供理论基础。联带运动是一种独立的现象,临床中应该重视对其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带运动 原发性面肌痉挛 临床特点 相关性 一致性
下载PDF
面瘫后遗症联带运动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卫翔宇(综述) 李世亭(审校)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86-89,共4页
面部联带运动是指一侧面部某区域自主运动时出现面部其他区域的不自主运动。作为最常见的面瘫后遗症临床表现之一,严重的联带运动可对病人的面容形象、面部肌肉生理功能和自身心理状态造成严重损害。联带运动的治疗现状不佳,如何改善联... 面部联带运动是指一侧面部某区域自主运动时出现面部其他区域的不自主运动。作为最常见的面瘫后遗症临床表现之一,严重的联带运动可对病人的面容形象、面部肌肉生理功能和自身心理状态造成严重损害。联带运动的治疗现状不佳,如何改善联带运动仍是一个非常棘手的临床难题。本文拟从联带运动的发病机制、临床评估和临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并重点介绍联带运动的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联带运动 后遗症
下载PDF
面瘫后面部联带运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黄加尚 詹彦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22-624,共3页
面部联带运动是面神经受损后后遗症之一,其临床表现为面部一个肌肉群运动引起同侧头颈部远隔的一个或多个肌肉群非自主收缩。面部联带运动轻则影响面部美观,重则影响进食、社交,甚至导致抑郁。如文献所述[1],面部联带运动治疗方式主要... 面部联带运动是面神经受损后后遗症之一,其临床表现为面部一个肌肉群运动引起同侧头颈部远隔的一个或多个肌肉群非自主收缩。面部联带运动轻则影响面部美观,重则影响进食、社交,甚至导致抑郁。如文献所述[1],面部联带运动治疗方式主要集中在面部联带运动发生后的干预。随着发病机制的研究,不仅面部联带运动发生后的干预措施有了新的进展,同时面部联带运动发生前的干预也成为治疗面部联带运动的重要措施。本文就近年来面部联带运动新的发病机制及干预措施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重塑 面部联带运动 面瘫 机制 预测 治疗
下载PDF
面瘫后口眼联带运动的肌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郝华 王新安 《中国民康医学》 2009年第3期229-230,232,共3页
目的:探讨面瘫后口眼联带运动的电生理实质。方法:对41例已有临床口眼联动现象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做了肌电图检查,同心针电极放置在下唇方肌内记录,嘱患者做眨眼或闭目运动,观察下唇方肌肌电图信号的变化,健患侧对比分析,探讨联动现象... 目的:探讨面瘫后口眼联带运动的电生理实质。方法:对41例已有临床口眼联动现象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做了肌电图检查,同心针电极放置在下唇方肌内记录,嘱患者做眨眼或闭目运动,观察下唇方肌肌电图信号的变化,健患侧对比分析,探讨联动现象的电生理实质。结果:在做眨眼或闭目运动时,所有患者患侧降口角肌内均能记录到异常的联动电位,呈两种特征,闭目时为一种连续的、波幅较低的随意动作电位样的冲动,眨眼时表现为一种与眼睑运动同步的持续30~350毫秒的多相电位。在做健侧下唇方肌检查时,发现8例患者肌电图异常,其中健侧有周围性面瘫史的2例引出了异常联动电信号,另有6例引出了纤颤电位,这6例曾经历过健侧面部的针灸或小针刀治疗,其余健侧肌电图正常的33例健侧面部均无疾病、手术或创伤疗史。结论:①面瘫后口眼联带运动的病理生理基础是神经错向再生,本应支配眼轮匝肌的面神经纤维与支配降口角肌的神经纤维产生了联系。②面部针灸、小针刀有可能损伤颅外段面神经分支或末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后 口眼联带运动 肌电图
下载PDF
Bell面瘫后遗镫骨肌联带运动症一例
9
作者 张恩东 武文明 +1 位作者 杨伟炎 王京川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9-89,共1页
关键词 BELL面瘫 镫骨肌联带运动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原发性面肌痉挛和梅杰综合征患者侧方扩散反应及联带运动的对比分析
10
作者 宋长栋 刘恒方 +1 位作者 冯淑艳 李六一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年第4期198-202,共5页
目的探讨面神经侧方扩散反应(LSR)及联带运动在原发性面肌痉挛(pHFS)和梅杰综合征(MS)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断为pHFS的患者29例、MS患者15例,对两组患者进行LSR及联带运动检测,其中LSR包括3个分支... 目的探讨面神经侧方扩散反应(LSR)及联带运动在原发性面肌痉挛(pHFS)和梅杰综合征(MS)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断为pHFS的患者29例、MS患者15例,对两组患者进行LSR及联带运动检测,其中LSR包括3个分支:眼轮匝肌记录-下颌缘支刺激、额肌记录-下颌缘支刺激、下颏肌记录-颞支刺激。对两组患者的LSR及联带运动检测的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pHFS和MS患者3个分支LSR的潜伏期、波幅及时限指标。结果pHFS患者的LSR和联带运动的阳性率分别为96%和53%,而MS患者未见LSR和联带运动。pHFS患者分别在眼轮匝肌、额肌及下颏肌记录的LSR潜伏期和波幅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眼轮匝肌记录的LSR时限较额肌和下颏肌短(P<0.05)。下颏肌记录的LSR阳性率为96%,较额肌的75%和眼轮匝肌的87%阳性率高(P<0.05)。结论LSR和联带运动检测对pHFS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有助于pHFS和MS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面肌痉挛 梅杰综合征 侧方扩散反应 联带运动 面神经 潜伏期
下载PDF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发生联带运动1例
11
作者 刘辉 《福建医药杂志》 CAS 1991年第4期59-59,共1页
患者女性,56岁。因口角斜10天于1990年5月10日就诊于当地医院。当时患者左侧面部活动不灵,说话不流利,左口角下垂,左鼻唇沟变浅,左眼不能闭合。经电针及针刺治疗两月余,患者左面部活动改善,讲话流利,左口角轻度下垂,但仍有左眼闭合不... 患者女性,56岁。因口角斜10天于1990年5月10日就诊于当地医院。当时患者左侧面部活动不灵,说话不流利,左口角下垂,左鼻唇沟变浅,左眼不能闭合。经电针及针刺治疗两月余,患者左面部活动改善,讲话流利,左口角轻度下垂,但仍有左眼闭合不全及迎风流泪,并出现左面部发紧、发皱感,遂转本院治疗。体检时发现在闭左眼或瞬目时左侧口角不自主收缩。诊断为周围性面瘫恢复期合并联带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联带运动 口角下垂 左面部 闭合不全 左侧面部 鼻唇沟 迎风流泪 面部按摩 瞬目
下载PDF
颈穴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后口眼联带运动对比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淑红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2年第3期48-49,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颈部穴位加常规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瘫口眼联带运动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周围性面瘫6个月以上具有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颈穴配合常规取穴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取穴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 目的:观察针刺颈部穴位加常规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瘫口眼联带运动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周围性面瘫6个月以上具有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颈穴配合常规取穴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取穴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23.3%,有效率为56.7%,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显效率为13.3%,有效率为36.7%,总有效率为5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穴配合常规取穴针刺治疗面瘫后口眼联带运动的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眼联带运动 颈穴配合常规取穴 针刺 疗效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病理性联带运动机理临床应用102例
13
作者 蒋炜 何松林 庄良标 《福建医药杂志》 CAS 1997年第4期13-14,共2页
根据病理性联带运动发生机理,我们采用针刺疗法,对住院的102例脑卒中偏瘫病人进行治疗。其中针刺瘫、健双侧者为观察组,共55例;单纯针刺瘫侧为对照组,共47例。结果,针刺5次后观察组瘫侧下肢肌力达Ⅲ级42例,而对照组仅... 根据病理性联带运动发生机理,我们采用针刺疗法,对住院的102例脑卒中偏瘫病人进行治疗。其中针刺瘫、健双侧者为观察组,共55例;单纯针刺瘫侧为对照组,共47例。结果,针刺5次后观察组瘫侧下肢肌力达Ⅲ级42例,而对照组仅9例(P<0.01),针刺10次后观察组瘫侧下肢肌力达Ⅳ级以上41例,而对照组仅11例(P<0.05)。证实病理性联带运动机理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联带运动 中风 针刺疗法 中医
下载PDF
脑性瘫痪病理性联带运动300例临床观察
14
作者 蒋炜 何松林 +1 位作者 庄良标 王荣 《福建医药杂志》 CAS 1994年第1期10-10,共1页
脑性瘫痪病理性联带运动300例临床观察泉州市人民医院蒋炜,何松林,庄良标内蒙古赤峰市布220医院王荣脑性瘫痪病人往往出现正常人所没有的病理性联带运动。本文对3年来住院的300例脑卒中瘫痪病人所出现的病理性联带运动进行... 脑性瘫痪病理性联带运动300例临床观察泉州市人民医院蒋炜,何松林,庄良标内蒙古赤峰市布220医院王荣脑性瘫痪病人往往出现正常人所没有的病理性联带运动。本文对3年来住院的300例脑卒中瘫痪病人所出现的病理性联带运动进行临床观察,并对其机理及临床应用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病理性 联带运动 临床
下载PDF
病理性联带运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任重 马秀岚 石阳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 探讨病理性联带运动的临床表现和产生机制。方法 通过瞬目反射临床和实验测试重现病理性联带运动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神经纤维和肌纤维的神经—肌结合部的变化。结果  3 2例病理性联带运动全部为失神经支配Ⅲ度和重度面神经麻痹... 目的 探讨病理性联带运动的临床表现和产生机制。方法 通过瞬目反射临床和实验测试重现病理性联带运动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神经纤维和肌纤维的神经—肌结合部的变化。结果  3 2例病理性联带运动全部为失神经支配Ⅲ度和重度面神经麻痹。 81% (2 8/3 2 )病例和 89%豚鼠瞬目反射测试在刺激侧同时记录到眼轮匝肌和口轮匝肌反应波形。结论 病理性联带运动是重度面神经麻痹的标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眨眼 病理性联带运动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血清C反应蛋白联合面神经高频超声检查对贝尔面瘫后口眼联带运动手术疗效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艳 周萍 +1 位作者 李艳贞 李世亭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67-269,27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联合面神经高频超声检查对贝尔面瘫后口眼联带运动手术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颅神经疾病诊治中心接受面神经茎乳孔区松解术治疗的72例贝尔面瘫后口眼联带...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联合面神经高频超声检查对贝尔面瘫后口眼联带运动手术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颅神经疾病诊治中心接受面神经茎乳孔区松解术治疗的72例贝尔面瘫后口眼联带运动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Sunn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评分,将术后6个月Sunnybrook评分<30分者纳入预后不良组(n=18),将Sunnybrook评分≥30分者纳入预后良好组(n=54)。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清CRP水平、面神经直径、高频超声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RP联合面神经超声诊断对预后的预测价值。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测校准能力。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术前血清CRP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面神经直径明显大于预后良好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面神经高回声反射比例及回声清晰度为清晰比例分别为16.7%(3/18)、33.3%(6/18),均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的88.9%(48/54)、92.6%(50/5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P、面神经直径、回声清晰度是影响贝尔面瘫后口眼联带运动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联合面神经超声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88,特异度为0.86、敏感度为0.9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测χ^(2)=1.86,P=0.58>0.05。结论术前CRP联合面神经高频超声检查可有效地预测贝尔面瘫后口眼联带运动患者的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面瘫 口眼联带运动 神经松解术 C反应蛋白 面神经高频超声检查
下载PDF
面瘫后联带运动的诊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顺昌 贾旺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76-1280,共5页
联带运动是最常见的面瘫后遗症之一,多表现为健侧面部某一区域自主运动时,患侧其他区域出现的不自主运动,严重的联带运动可影响患者的心理和社交.目前,联带运动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量表评估、神经电生理检查以及功能磁共振成像检... 联带运动是最常见的面瘫后遗症之一,多表现为健侧面部某一区域自主运动时,患侧其他区域出现的不自主运动,严重的联带运动可影响患者的心理和社交.目前,联带运动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量表评估、神经电生理检查以及功能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治疗手段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肉毒素注射以及手术治疗.本文针对联带运动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自主运动 联带运动 神经电生理检查 诊疗研究 面瘫后遗症 物理治疗 量表评估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面瘫后遗颊肌联动针刀治疗初探
18
作者 李诗佳 王成元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74-175,178,共3页
面瘫,又称“口?”“口僻”,表现为患侧抬眉受限,口角歪斜,无法鼓腮、示齿等,属于“经筋病”的范畴[1,2]。许多患者在发病3个月后会出现联带运动,联带运动是面神经麻痹后最常见、最难治疗的后遗症,通常被认为是面神经损伤后神经纤维异常... 面瘫,又称“口?”“口僻”,表现为患侧抬眉受限,口角歪斜,无法鼓腮、示齿等,属于“经筋病”的范畴[1,2]。许多患者在发病3个月后会出现联带运动,联带运动是面神经麻痹后最常见、最难治疗的后遗症,通常被认为是面神经损伤后神经纤维异常再生引发的错误支配,表现为当部分面肌自主运动时,会引发无关区域肌肉的无意识运动[2,3]。颊肌联动是联带运动的一种,是面神经损伤后恢复过程中出现的颊肌功能异常,表现为中面部紧绷感、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口角歪斜 颊肌 联带运动 面瘫 面神经损伤 功能异常 自主运动
下载PDF
面神经核内塑形变化在面瘫后遗症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沛 薛秋红 +4 位作者 付勇 谢静 李欣 王国鹏 龚树生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0-364,共5页
目的观察外伤性面瘫后,面神经核内运动神经元的定位分布与轴索再生变化,探讨其在面瘫后遗症联带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大鼠32只,面神经断伤吻合建立面瘫模型,采用尼氏染色与神经逆行荧光示踪技术,观察面瘫60d后健患两侧面神经核内运动神经... 目的观察外伤性面瘫后,面神经核内运动神经元的定位分布与轴索再生变化,探讨其在面瘫后遗症联带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大鼠32只,面神经断伤吻合建立面瘫模型,采用尼氏染色与神经逆行荧光示踪技术,观察面瘫60d后健患两侧面神经核内运动神经元的定位分布与轴索再生变化,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面瘫后90d时面神经核内运动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1.面瘫后健患两侧尼氏染色神经元的数量及分布特征基本一致,仅有神经元分布区域的缩小趋势,尼氏染色与超微观察均未发现面神经核内运动神经元有坏死与凋亡样改变。但患侧代表轴索成功再生的荧光金(FG)标记神经元数目较健侧明显减少(P<0.05),提示核内存在未被FG逆行标记但被尼氏染色的未达靶神经元。2.面神经颞支与颊支的荧光红(FR)与FG逆行示踪发现,面神经核颊支支配区内错位分布支配颞支的神经元,患侧的错位神经元比例较健侧增加(P<0.05)。同时,患侧面神经核内还出现代表轴索芽生,同时支配颞颊支的荧光双标神经元。结论外伤性面瘫后面神经核内的塑形中,除轴索芽生与迷向再生影响瘫后功能恢复外,核内还存在未成功再生的面运动神经元,其在面瘫后遗症联带发生中的作用也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瘫 运动神经元 塑形 联带运动 尼氏染色 逆行示踪标记 透射电镜 大鼠
下载PDF
如何判断周围性面瘫的预后转归?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声强 王子臣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72-873,共2页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预后转归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损伤程度 损伤部位 动脉硬化 联带运动 面肌痉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