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宪法程序与国家权力——美国联邦宪法的启示 |
汪栋
刘毅
|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
2004 |
5
|
|
2
|
对美国联邦宪法征用条款中“公共使用”的解释 |
李澜
李欣
|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
2006 |
4
|
|
3
|
多元主义:对美国《联邦宪法》的解读与评析 |
郭起飞
杨慧民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1 |
1
|
|
4
|
论美国联邦宪法对警察的规制 |
张小兵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5
|
1900年《澳大利亚联邦宪法》评析 |
王宇博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6
|
德国联邦宪法诉讼制度评介 |
赵钢
|
《河北法学》
|
1998 |
3
|
|
7
|
论从邦联条例到联邦宪法价值取向的转变 |
李晓波
|
《西部法学评论》
|
2015 |
1
|
|
8
|
以《联邦宪法》为中心的美国警察法治 |
张小兵
|
《净月学刊》
|
2017 |
2
|
|
9
|
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关于宪法规定的艺术自由和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引用关系的判决 |
单晓光
刘晓海
|
《科技与法律》
|
2004 |
1
|
|
10
|
驶向新大陆的“五月花号”——美国联邦宪法的基因 |
胡建淼
|
《人民法治》
|
2017 |
0 |
|
11
|
美国《联邦宪法》体制中的“条约”理念 |
徐泉
王参
|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
2009 |
0 |
|
12
|
美国联邦宪法几个术语的译法问题 |
颜廷
|
《科技信息》
|
2011 |
0 |
|
13
|
论德国的人权司法保障——基于向联邦宪法法院提起的宪法诉愿 |
汤葆青
|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14
|
以中央制约地方:论美国联邦宪法中“州际贸易条款”的“潜伏效应” |
张敏
张千帆
|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
1999 |
2
|
|
15
|
美国史论文写作的两个问题——兼评《美国对外事务与联邦宪法》一文 |
王维
陈亥宏
|
《学术界》
|
2003 |
0 |
|
16
|
美国《联邦宪法》的现代考验 |
杨积讯
|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08 |
0 |
|
17
|
论美国联邦宪法稳定性的原因 |
张定河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8 |
1
|
|
18
|
美国公立学校教育中的创造论与进化论——对美国联邦宪法宗教条款及相关判例的解读 |
李斯特
|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19
|
美国联邦宪法权利法案述论 |
杨树扬
|
《惠阳师专学报》
|
1992 |
1
|
|
20
|
鱼厂女工与联邦宪法法院——德国的私法发展与公民基本权利 |
汉斯-彼得.本纽尔
郑骏飞
|
《中德法学论坛》
|
200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