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6篇文章
< 1 2 1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民族聚居区体育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案例研究——以玉溪市红塔区洛河彝族乡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俊恒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1-100,共10页
西南多民族聚居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造性转化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并以产业这个载体来带动,融入到村寨整体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致力于提高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村寨是其文化的主体,而村民则是文化的主人翁、拥有者... 西南多民族聚居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造性转化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并以产业这个载体来带动,融入到村寨整体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致力于提高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村寨是其文化的主体,而村民则是文化的主人翁、拥有者,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造性转化既需要村民意识觉醒与自觉行为,也需要政府、媒体、社会团体、学校、专家学者等多方力量的关注、支持、积极介入与广泛参与,而现代转化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聚居区 少数民族 传统体育文化 创造性转化
下载PDF
城市多民族聚居区基层法治政府建设之我见
2
作者 黄蕊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期21-24,共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逐步深化,城市多民族聚居区基层政府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在实践中较之一般区域的法治建设仍存在选择性执法等明显短板。通过对城市多民族聚居区进行调研,发现影响区域法治政府建设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逐步深化,城市多民族聚居区基层政府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在实践中较之一般区域的法治建设仍存在选择性执法等明显短板。通过对城市多民族聚居区进行调研,发现影响区域法治政府建设的因素,既有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如执法力量薄弱、执法机制不顺畅等,也有受区域内民族宗教问题影响等个性因素。立足城市多民族聚居区域实际,以问题为导向,一方面要通过加强整合执法力量、创新执法机制等方式提高基层政府的法治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促进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改善基层政府法治建设环境,做到既依法保护民族宗教利益、群众的合法权益,又维护法治权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多民族聚居区 基层政府 法治建设
下载PDF
我国西部藏族聚居区初中生地学科普调查研究
3
作者 梁天 赵太平 王楠 《科技传播》 2024年第11期22-24,共3页
为优化我国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中学生群体的地学科普方法,对四川省及西藏自治区域内三所初中展开调查,分析受访群体对校园科普的态度,以及对不同地学科普内容、形式的喜爱程度。研究发现,相较于其他地学科普内容,该学生群体对不同地区... 为优化我国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中学生群体的地学科普方法,对四川省及西藏自治区域内三所初中展开调查,分析受访群体对校园科普的态度,以及对不同地学科普内容、形式的喜爱程度。研究发现,相较于其他地学科普内容,该学生群体对不同地区的自然现象更感兴趣,并且对地学科普活动有着较高的参与度需求,相比于科普报告,受访者更加倾向于观察实际样品及参与地质科研活动。此外,还针对相关调查结果提出了西部地区开展地学科普活动的三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 藏族聚居区 地学科普 科普形式
下载PDF
甘南藏族聚居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剖析及对策
4
作者 王丽婷 《求知导刊》 2024年第15期131-133,共3页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甘南藏族聚居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深入调查,探讨了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旨在提升该地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 甘南藏族聚居区 幼儿 心理健康教育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彝族聚居区农村社区治理的新方略 评《农村新型社区移民的社会适应性问题研究》
5
作者 杨继瑞 《当代县域经济》 2024年第3期6-8,共3页
董洪清教授及团队对农村基层治理的理论和实践有着深入研究。这部著作是他及团队多年研究的总结和精华,包含了对彝族聚居区县域农村新型社区治理的深刻思考和一些独到见解。该专著选择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县域农村新型社区为研究样本.
关键词 农村新型社区 凉山彝族自治州 农村基层治理 彝族聚居区 新方略 社会适应性 农村社区治理 研究样本
下载PDF
土家族苗族聚居区医学实习生对叙事医学的认知调查
6
作者 卢巧 黎学兵 +3 位作者 游文忠 朱芸 向二英 汪莲开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第19期111-114,共4页
通过横断面调查了解土家族苗族聚居区医学实习生对叙事医学的认知情况,为探索叙事医学在民族地区在地化发展提供参考。205名研究对象中,48.3%的医学实习生没有听说过叙事医学,听说过的实习生中仅有28.3%实际开展过叙事医学。53.2%的医... 通过横断面调查了解土家族苗族聚居区医学实习生对叙事医学的认知情况,为探索叙事医学在民族地区在地化发展提供参考。205名研究对象中,48.3%的医学实习生没有听说过叙事医学,听说过的实习生中仅有28.3%实际开展过叙事医学。53.2%的医学实习生连一种学习叙事医学的正确途径都不知道,53.7%的不了解实践叙事医学的方式,41.5%的不清楚叙事医学的作用,约10.0%的医学实习生既不希望开展叙事医学实践也不愿意接受相关学习和相关培训。相较而言,女生、护理学专业学生、专科生更了解叙事医学相关知识。该地区医学叙事教育水平低,急需采取措施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医学 医学实习生 民族地区 土家族苗族聚居区
下载PDF
桂北侗族聚居区乡土建筑地域性风貌营造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烨钢 梁晓慧 +1 位作者 郭琦 梁娟玲 《四川水泥》 2023年第3期33-35,共3页
广西桂北侗族聚居区乡土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因木构件自身的特征和当地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使侗族木构建筑存在诸多问题,而侗族传统村落里新式建筑逐渐拔地而起影响着侗族传统村落的风貌。以桂北侗族聚居区乡土建筑为对象开展地域性风貌营... 广西桂北侗族聚居区乡土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因木构件自身的特征和当地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使侗族木构建筑存在诸多问题,而侗族传统村落里新式建筑逐渐拔地而起影响着侗族传统村落的风貌。以桂北侗族聚居区乡土建筑为对象开展地域性风貌营造的研究,多角度进行探析并作出科学论断,总结桂北侗族聚居区乡土建筑的特征,提出侗族乡土建筑地域性风貌营造的可实施性方案:不仅要传承原有风貌,融入合理的设计与新材料,还要贯彻“修旧如旧”和“旧村新区”理念,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原有建筑特色,构建地域性风貌,促进城乡风貌的建设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聚居区 乡土建筑 地域性风貌 营造
下载PDF
湘桂黔侗族聚居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胡金龙 滕耀宝 +1 位作者 郑文俊 田梦瑶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0-526,共7页
以湘桂黔219个国家级侗族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估计、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湘桂黔侗族聚居区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侗族传统村落在研究区内呈凝聚型分布,分布... 以湘桂黔219个国家级侗族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估计、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湘桂黔侗族聚居区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侗族传统村落在研究区内呈凝聚型分布,分布不均衡,在县域上边缘化分布明显。侗族人民具有丰富的生态智慧,村落的营建能够依山就势,顺应地形地貌,规避不利地理条件,有靠近河流聚集,沿道路网络布局的特性。侗族传统村落分布受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影响侗族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驱动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公路密度、海拔、河网密度、地均GDP、年均气温、人口密度、年均降雨量、坡向、坡度。两因素交互分析均呈增强作用,公路密度与河网密度交互结果对侗族传统村落分布的驱动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聚居区 传统村落 空间分布 GIS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多民族聚居区流动人口族际通婚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云南涉藏地区的调查 被引量:1
9
作者 唐菓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1-131,共11页
本文基于云南涉藏地区的一手调查数据客观呈现流动人口族际通婚的现实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流动人口的流动范围越大,族际通婚比例越高;第二,族际交往广度越大,越可能发生族际通婚。族际交往广度越小,发生族内婚的可能性就越... 本文基于云南涉藏地区的一手调查数据客观呈现流动人口族际通婚的现实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流动人口的流动范围越大,族际通婚比例越高;第二,族际交往广度越大,越可能发生族际通婚。族际交往广度越小,发生族内婚的可能性就越大;第三,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流动人口族际通婚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个体特征、流动特征、经济特征和人际交往特征共同影响流动人口是否族际通婚;第四,就业身份对流动人口的族际通婚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人际交往特征变量均对流动人口是否族际通婚有显著影响,流动人口能较好地融入流入地社会对族际通婚有正向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聚居区 族际通婚 流动人口
下载PDF
东北边疆朝鲜族聚居区乡村产业融合困境及长效机制构建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万根 赵宝星 《东疆学刊》 CSSCI 2023年第4期61-67,130,共8页
全面小康社会已经建成,中国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已然开启。乡村产业融合,是东北边疆朝鲜族聚居区实现产业兴旺进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选择。东北边疆朝鲜族聚居区乡村产业融合应当秉承“稳固一产、精致二产、做活三产”的思路,通过... 全面小康社会已经建成,中国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已然开启。乡村产业融合,是东北边疆朝鲜族聚居区实现产业兴旺进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选择。东北边疆朝鲜族聚居区乡村产业融合应当秉承“稳固一产、精致二产、做活三产”的思路,通过深度挖掘多种生产要素,培育乡村产业经营主体并打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服务支撑体系,逐步突破乡村产业融合的发展困境,为实现东北边疆朝鲜族聚居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发展之匙,以期利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促进东北边疆朝鲜族聚居区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的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边疆朝鲜族聚居区 乡村产业融合 巩固脱贫成果 乡村全面振兴
下载PDF
肇庆回族聚居区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11
作者 刘梓琳 《肇庆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0-34,共5页
肇庆地处粤桂交界,历史上曾长期汇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群。清初以来,一些原籍山东、陕西、浙江等地区的回族官兵奉公南下驻防,在肇庆形成本地的回族家族及聚居区。近代以来,随着广州、中国香港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量肇庆回族... 肇庆地处粤桂交界,历史上曾长期汇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群。清初以来,一些原籍山东、陕西、浙江等地区的回族官兵奉公南下驻防,在肇庆形成本地的回族家族及聚居区。近代以来,随着广州、中国香港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量肇庆回族迁居穗港两地,肇庆的回族聚居区规模有所变化。时至今日,肇庆依然有一部分本地回族群众聚居,与广州、中国香港的回族群众多有来往。肇庆回族聚居区的形成与发展符合中华民族交融、交往的历史规律,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广东的历史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肇庆 回族 聚居区 发展史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现代大都市少数民族聚居区如何保持繁荣——从北京牛街回族聚居区空间特点引出的布局思考 被引量:15
12
作者 周尚意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6-81,83-84,共8页
现代大都市少数民族聚居区如何保持繁荣——从北京牛街回族聚居区空间特点引出的布局思考周尚意目前国际上对于文化地理学的研究主题已基本上达成共识,即主要研究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的综合使用和文化景观。国内学术界... 现代大都市少数民族聚居区如何保持繁荣——从北京牛街回族聚居区空间特点引出的布局思考周尚意目前国际上对于文化地理学的研究主题已基本上达成共识,即主要研究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的综合使用和文化景观。国内学术界对于文化区的研究早已有之,但是关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聚居区 形式文化区 都市少数民族 北京牛街 少数民族聚居区 空间特点 核心区 文化特征 礼拜寺 居委会
下载PDF
国际化大都市外侨聚居区的多语景观实态——以北京望京和上海古北为例 被引量:62
13
作者 俞玮奇 王婷婷 孙亚楠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44,共9页
随着国内外侨聚居区的日益增多,有关外侨聚居区的外语规划和语言服务问题应提上议程。本文从语言景观学的视角,分析北京望京地区和上海古北地区韩国侨民聚居区的语言景观状况。研究发现,两地的双语和多语标牌各占42.9%和61.7%,其中以中... 随着国内外侨聚居区的日益增多,有关外侨聚居区的外语规划和语言服务问题应提上议程。本文从语言景观学的视角,分析北京望京地区和上海古北地区韩国侨民聚居区的语言景观状况。研究发现,两地的双语和多语标牌各占42.9%和61.7%,其中以中文为优势语言的标牌占多数,但两地仍各有37.7%和41.6%的语言标牌出现韩文。政府与民间设置的标牌语言有着明显的差异。不同功能类型的语言标牌也有着各自的语言特征。语言管理和语言服务已成为当前韩国侨民聚居区外语规划的首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景观 语言管理 外国侨民聚居区 城市语言规划
下载PDF
我国西北回族聚居区农村乡镇体育开展状况及对策探讨 被引量:14
14
作者 魏争光 马小荣 肖鹏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9-53,共5页
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方法,从体育社会学角度研究西北回族聚居区农村乡镇体育的开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寻求西北回族聚居区农村乡镇体育发展的最佳途径,试图为制定西北回族聚居区农村乡镇体育发展... 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方法,从体育社会学角度研究西北回族聚居区农村乡镇体育的开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寻求西北回族聚居区农村乡镇体育发展的最佳途径,试图为制定西北回族聚居区农村乡镇体育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体育 西北地区 回族聚居区 乡镇体育 乡镇体育指导员
下载PDF
甘肃少数民族聚居区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周占军 刘军 +1 位作者 钟全宏 张学忠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96-98,共3页
对甘肃少数民族聚居区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开发利用的构想及对策,目的是为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的体育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甘肃省 少数民族聚居区 体育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下载PDF
广州小北路黑人聚居区社会空间分析 被引量:126
16
作者 李志刚 薛德升 +1 位作者 Michael Lyons Alison Brown 《地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7-218,共12页
1978年改革开放带来中国城市的快速转型。近年来,针对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大城市的社会空间研究很多,但对在全球化影响下出现的跨国移民族裔聚居区的研究尚不多见。对广州黑人聚居区展开研究,以越秀区小北路为例,探讨其社会空间特征与演... 1978年改革开放带来中国城市的快速转型。近年来,针对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大城市的社会空间研究很多,但对在全球化影响下出现的跨国移民族裔聚居区的研究尚不多见。对广州黑人聚居区展开研究,以越秀区小北路为例,探讨其社会空间特征与演进机制。研究采用微观视角,针对典型案例进行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研究表明,广州黑人聚居区与西方同类族裔社会区存在诸多差异。小北路黑人聚居区因全球化下新的"自下而上"的跨国经济联系而生,因广州城市的商贸文化、宗教历史、贸易网络和地理气候条件而兴,其跨国移民多为来自西非地区的族裔散居者/漂泊者(Diaspora),其人口构成异质多元,且流动性强。小北路的社会空间机制既包含被动隔离也包含主动聚居,其经济形态已经开始向"族裔聚居区经济"(ethnic enclave economy)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人聚居区 社会空间 广州小北路
下载PDF
西北边远贫困民族聚居区学校体育发展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钟全宏 魏争光 +1 位作者 张学忠 任莲香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2-114,共3页
  采用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法,对西北边远贫困民族聚居区学校体育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西北边远贫困民族聚居区经济发展滞后,社会文化发育程度低,因此造成了该区域内学校体育多年来一直在低起...   采用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法,对西北边远贫困民族聚居区学校体育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西北边远贫困民族聚居区经济发展滞后,社会文化发育程度低,因此造成了该区域内学校体育多年来一直在低起点上徘徊。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民族聚居区 学校体育
下载PDF
19世纪以来中国朝鲜族人口迁移分布及聚居区形成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洪岩 王蕾 刘德赢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78-1083,共6页
基于历史文献和史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19世纪中期至2000年中国朝鲜族人口数据进行分析,阐述其人口迁移特征及聚居区分布格局。朝鲜族大规模迁移至中国东北始于19世纪后期。1949年以前,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解放初人口数变化不大... 基于历史文献和史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19世纪中期至2000年中国朝鲜族人口数据进行分析,阐述其人口迁移特征及聚居区分布格局。朝鲜族大规模迁移至中国东北始于19世纪后期。1949年以前,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解放初人口数变化不大,朝鲜战争爆发后东北朝鲜族人口小幅增加,改革开放后朝鲜族逐渐南迁,全国各省均有分布,传统聚居区人数减少。朝鲜族的阶段迁移导致其人口再分布现象及聚居区规模的变化。朝鲜族早期迁移形成北满、南满、东满、东边道和关内五个聚居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之初,全国近半数朝鲜族聚居于此,聚居规模较稳定;改革开放后,朝鲜族由传统聚居区逐渐向南迁移,形成以北京、青岛、上海、深圳为中心的新聚居区。探讨朝鲜族的人口迁移规律及聚居区分布格局,为促进朝鲜族人口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族 人口迁移 聚居区
下载PDF
西北边远贫困民族聚居区中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现状调查 被引量:11
19
作者 许世岩 邓云玲 马瑞华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1-115,共5页
采用问卷调查法等对西北边远贫困民族聚居区中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由于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学历层次相对较低,使教学内容与方法无法适合学生兴趣与身体发展特点,经济、交通、文化滞后影响了体育课程的效果与质量。
关键词 西北边远贫困民族聚居区 中小学 体育课程 教学质量
下载PDF
国内外外来人口聚居区的特征与效应比较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赵美风 刘盛和 戚伟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27,共9页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进程,对于城市"异质型社区"外来人口聚居区及其规划思路提出了重大挑战。文章从基本特征、形成原因、效应评价和治理策略等四个方面,对发达国家跨国移民聚居区、发展中国家乡村移民聚居...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进程,对于城市"异质型社区"外来人口聚居区及其规划思路提出了重大挑战。文章从基本特征、形成原因、效应评价和治理策略等四个方面,对发达国家跨国移民聚居区、发展中国家乡村移民聚居区以及中国外来人口聚居区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城市规划亟需重点解决的三大问题及应对策略:一是以原村民长远利益为出发点、以外来人口居住问题为诉求,构建外来人口聚居区的科学治理模式。二是以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考虑外来人口的独特需求,探索公共基础设施的合理配置策略。三是以农民意愿为基础、以市场化为导向,寻求农村土地"资本化"的新途径与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人口聚居区 比较分析 基本特征 形成原因 效应评价 治理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