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5篇文章
< 1 2 1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磁性共聚物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6
1
作者 苟马玲 张阳德 +6 位作者 王辉 谢震 王吉伟 潘一峰 谢希惠 涂铭旌 钱志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35-237,241,共4页
通过开环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共聚物,以聚乙二醇为致孔剂,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磁性聚合物多孔微球。结果表明微球为多孔结构,孔与孔相连,同时微球具有超顺磁性。
关键词 磁流体 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 合物微球 溶剂扩散 多孔材料
下载PDF
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静电纺丝支架 被引量:8
2
作者 傅娜 罗晓丁 +1 位作者 焦铁军 隋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445-3450,共6页
背景: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是一种良好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目前没有将其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成电纺支架并用于骨组织工程的报道。目的: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支架,检测其理化性能、生物学性能及成骨性能... 背景: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是一种良好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目前没有将其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成电纺支架并用于骨组织工程的报道。目的: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支架,检测其理化性能、生物学性能及成骨性能。方法: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支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支架表面形貌,并检测支架亲水角及杨氏模量等理化性能。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支架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实验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支架上,对照组单独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1,3,5 d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成骨诱导1,5,7,14d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成骨基因Runx2和骨桥蛋白的表达。实验经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伦理委员会批准(SKLODLL2013A173)。结果与结论:①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静电纺丝支架是一种无纺结构,其纤维连续且表面光滑均匀,无颗粒结节形成,纤维之间有明显的分界,且纤维之间相互交织形成小不一孔隙的三维结构,其亲水角为(116.1±2.5)°,相对疏水,杨氏模量为16.464 4MPa;②在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静电纺丝支架上可见大量黏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邻细胞之间开始互相连接并融合在一起,部分长入架纤维的孔隙中;③实验组培养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增殖速度均快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成骨诱导5,7,14d的Runx2基因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成骨诱导1,5,7,14d的骨桥蛋白基因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④结果表明,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静电纺丝支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生物学性能与成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 PCL-PEG-PCL 静电纺丝技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相容性 生物安全性 成骨基因 骨组织工程
下载PDF
载紫杉醇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胶束的制备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3
作者 张琳华 马桂蕾 +4 位作者 王海 张超 孙洪范 宋存先 孔德领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制备新型可注射用载紫杉醇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CL-PEG-PCL)胶束,并评价和比较其与市售紫杉醇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性质。方法以PCL-PEG-PCL为载体材料,通过薄膜-水化-超声法制备出载紫杉醇PCL-PEG-PCL胶束,并对其... 目的制备新型可注射用载紫杉醇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CL-PEG-PCL)胶束,并评价和比较其与市售紫杉醇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性质。方法以PCL-PEG-PCL为载体材料,通过薄膜-水化-超声法制备出载紫杉醇PCL-PEG-PCL胶束,并对其进行表征。以市售紫杉醇注射液为对照,采用SD大鼠尾静脉注射后观察载紫杉醇PCLPEG-PCL胶束的体内药代动力学,并用DAS 2.0药代动力学数据软件计算相关参数。结果载紫杉醇PCL-PEG-PCL胶束呈大小均匀的球形,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平均粒径为93 nm,多分散系数为0.19;载药量为28.98%,药物包封率为94.36%。体外释放研究表明,载紫杉醇PCL-PEG-PCL胶束具有缓释效果。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两种制剂均符合二房室模型,市售紫杉醇注射液和紫杉醇聚合物胶束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96±0.27)h和(12.65±1.77)h,平均滞留时间(MRT)分别为(0.93±0.19)h和(11.18±1.41)h,体内总清除率(CL)分别为(0.44±0.05)L·kg/h和(0.10±0.01)L·kg/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17.15±2.35)mg·h/L和(73.82±10.38)mg·h/L。结论成功制备了新型可注射用载紫杉醇PCL-PEG-PCL胶束,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所研制的载紫杉醇PCL-PEG-PCL胶束明显延长紫杉醇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及消除半衰期,显著提高生物利用度,是一种有潜力的紫杉醇缓控释新剂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合物胶束 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共聚物在抗癌药物传输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胡洁 范娟 傅少志 《西南军医》 2016年第4期366-369,共4页
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CL-PEG-PCL,PCEC)共聚物具有亲水性,是一类重要的高分子合成材料,并且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特性。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将不同PCEC共聚物在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 肿瘤治疗
下载PDF
负载蛋白聚糖4的温度敏感性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可注射水凝胶对软骨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陶圣祥 张之涵 +4 位作者 柳辉 陈熹 沙米·艾合买提 瑞之 曾忠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520-2524,共5页
目的探讨负载蛋白聚糖4(PRG4)的温度敏感性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共聚物(PCEC)可注射水凝胶材料表征及修复新西兰兔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利用PCEC温敏性水凝胶负载了PRG4效应因子(PRG4@PCEC),使用扫描电子显... 目的探讨负载蛋白聚糖4(PRG4)的温度敏感性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共聚物(PCEC)可注射水凝胶材料表征及修复新西兰兔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利用PCEC温敏性水凝胶负载了PRG4效应因子(PRG4@PCEC),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冷冻干燥的PRG4@PCEC水凝胶的形貌,测量PCEC和PRG4@PCEC水凝胶的最低共溶温度;使用活/死细胞染色技术评估水凝胶的生物安全性;采用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8只,36个膝关节缺损样本,随机分为3组,其中12个缺损组用PRG4@PCEC水凝胶修复,12个缺损组用PCEC水凝胶修复,12个缺损组为空白对照组,观察水凝胶的软骨修复能力;通过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分析软骨下骨再生,标本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HE)、马松(Masson)染色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评估水凝胶对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水凝胶具有明显的多孔微观结构,PCEC和PRG4@PCEC水凝胶分别在35℃和38℃表现出最低共溶温度;激光共聚焦观察活/死细胞染色结果证明PRG4@PCEC水凝胶对于兔软骨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载有PRG4的水凝胶组在8周时,缺损已经完全被高含量的新生软骨组织填充,表明软骨缺损修复最佳;Micro-CT显示在8周时PCEC组[(37.33±0.39)mm^(3)]和PRG4@PCEC组[(25.33±0.21)mm^(3)]软骨下骨缺损体积均小于对照组[(51.57±0.49)mm^(3),t=32.19、69.56,P<0.01];切片染色显示PRG4@PCEC水凝胶组软骨下骨有效形成;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4周和8周PCEC组(2.79±0.07、2.18±0.10)与PRG4@PCEC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1.54±0.07、0.80±0.10)均低于对照组(3.21±0.08、2.54±0.07,t=0.68、4.97、27.63、24.43,P<0.01),同时PCEC组(0.95±0.24、1.45±0.34)和PRG4@PCEC组Ⅱ型胶原蛋白(COL2)基因表达水平(1.19±0.45、1.53±0.26)高于对照组(0.64±0.07、1.01±0.14,t=7.47、0.08、10.70、3.12,P<0.05)。结论负载PRG4的温度敏感性PCEC可注射水凝胶具有良好的温度敏感性和生物安全性,对关节软骨缺损有明显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缺损 负载蛋白糖4 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 可注射水凝胶 新西兰兔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
原文传递
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高孔聚己内酯-胶原纳米纤维膜修复大鼠长期鼓膜穿孔
6
作者 李硕 胡浩磊 +3 位作者 杨杰 徐弢 殷钢 李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371-2377,共7页
背景:近年来出现许多新颖的鼓膜修补材料,包括贴片、3D打印支架等,然而经过这些材料修补后的鼓膜在厚度和内部结构上不同于天然鼓膜。目的:探究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高孔聚己内酯-胶原纳米纤维膜修补大鼠长期鼓膜穿孔的效果。方法:利用... 背景:近年来出现许多新颖的鼓膜修补材料,包括贴片、3D打印支架等,然而经过这些材料修补后的鼓膜在厚度和内部结构上不同于天然鼓膜。目的:探究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高孔聚己内酯-胶原纳米纤维膜修补大鼠长期鼓膜穿孔的效果。方法: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分别制备聚己内酯、聚己内酯-胶原与高孔聚己内酯-胶原纳米纤维膜,表征支架的表面形态、孔隙率及细胞相容性。取50只雄性SD大鼠,使用无菌23号针头刺破双耳鼓膜后下部联合丝裂霉素C、氢化可的松用药法建立鼓膜穿孔模型;造模12周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治疗,其他4组鼓膜穿孔处分别植入聚己内酯纳米纤维膜(聚己内酯组)、聚己内酯-胶原纳米纤维膜(聚己内酯-胶原组)、高孔聚己内酯-胶原纳米纤维膜(高孔聚己内酯-胶原组)与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高孔聚己内酯-胶原纳米纤维膜(载细胞高孔聚己内酯-胶原组),每组10只,支架植入1,2,3,4周利用耳内镜检查鼓膜愈合情况,植入4周后进行鼓膜组织苏木精-伊红、Masson染色与Ki-67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与结论:①支架表征:扫描电镜显示相较于其他纳米纤维膜,高孔聚己内酯-胶原纳米纤维膜具有排列更加整齐的纳米纤维结构与更大的表面孔径,并且孔隙率更高(P<0.001);细胞活死染色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3种支架上附着良好,其中高孔聚己内酯-胶原纳米纤维膜上的活细胞数量多于其他两种支架;阿尔马兰染色显示,高孔聚己内酯-胶原纳米纤维膜上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率高于其他两种纤维膜;②动物实验:除空白对照组外,随着纤维膜植入时间的延长,其他4组大鼠鼓膜逐渐愈合,其中载细胞高孔聚己内酯-胶原组愈合速度最快;苏木精-伊红、Masson与Ki-67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载细胞高孔聚己内酯-胶原组大鼠鼓膜厚度适中且具有3层结构,其中胶原纤维层均匀一致,与正常鼓膜相似,鼓膜修复质量好于其他纤维膜组;③结果表明: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高孔聚己内酯-胶原纳米纤维膜不仅能够快速修补鼓膜穿孔,而且新愈合鼓膜在组织结构和厚度上类似于正常鼓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技术 长期鼓膜穿孔 己内酯-胶原支架 间充质干细胞 纳米纤维膜
下载PDF
聚己内酯增强β-磷酸三钙复合支架的制备及力学性能
7
作者 陈若梦 伍言龙 赵广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9-136,共8页
针对生物陶瓷在大段骨缺损的修复重建中韧性不足的问题,采用数字光处理技术和涂层工艺,制备了集高强度韧性一体化的生物陶瓷β-磷酸三钙/聚己内酯复合支架,并研究了聚己内酯涂层浓度对复合支架抗压抗弯性能和微观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 针对生物陶瓷在大段骨缺损的修复重建中韧性不足的问题,采用数字光处理技术和涂层工艺,制备了集高强度韧性一体化的生物陶瓷β-磷酸三钙/聚己内酯复合支架,并研究了聚己内酯涂层浓度对复合支架抗压抗弯性能和微观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己内酯涂层可有效提高β-磷酸三钙陶瓷支架的力学性能,复合支架的强度和韧性均与聚己内酯涂层浓度呈正相关性;随着聚己内酯涂层浓度的提高,复合支架的可靠性显著提高,涂层效果有明显的改善,但不均匀现象也越明显;结合力学性能和微观形貌评价发现,0.20 g/mL聚己内酯增强β-磷酸三钙复合支架的综合性能最佳。该研究可为制备满足骨生长到骨强化两阶段力学性能要求的复合支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段骨缺损 己内酯涂层 β-磷酸三钙复合支架 力学性能 微观形貌
下载PDF
线形聚(ε-己内酯)和星形聚(ε-己内酯)的合成及表征
8
作者 汪林玉 于保辉 +3 位作者 陈永竹 宝利军 彭小琼 毕韵梅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31-33,共3页
以辛酸亚锡Sn(Oct)2为催化剂,分别通过苯甲醇和季戊四醇引发ε-己内酯(CL)的开环聚合(ROP),制备了线形聚(ε-己内酯)(PCL)和四臂星形聚(ε-己内酯)(S-(PCL)4)。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了它... 以辛酸亚锡Sn(Oct)2为催化剂,分别通过苯甲醇和季戊四醇引发ε-己内酯(CL)的开环聚合(ROP),制备了线形聚(ε-己内酯)(PCL)和四臂星形聚(ε-己内酯)(S-(PCL)4)。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了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线形聚(ε-己内酯)(PCL)和四臂星形聚(ε-己内酯)(S-(PCL)4)可用后续制备基于聚己内酯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为可生物降解药物输送载体的开发和应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形-己内酯) 星形-己内酯) 开环
下载PDF
L-肉毒碱复合聚乙二醇-b-聚ε-己内酯纤维的W/O乳液电纺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浩 丁怀伟 +1 位作者 温梦 佟伟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用油包水乳液静电纺丝法制备并评价包载有L-肉毒碱的聚乙二醇-b-聚ε-己内酯电纺纤维毡。方法将L-肉毒碱溶解在水中为水相,将聚乙二醇与聚ε-己内酯嵌段质量比为1∶75的共聚物和1∶5的共聚物溶解在二氯甲烷中为油相,混合并超声形成... 目的用油包水乳液静电纺丝法制备并评价包载有L-肉毒碱的聚乙二醇-b-聚ε-己内酯电纺纤维毡。方法将L-肉毒碱溶解在水中为水相,将聚乙二醇与聚ε-己内酯嵌段质量比为1∶75的共聚物和1∶5的共聚物溶解在二氯甲烷中为油相,混合并超声形成W/O乳液后静电纺丝得纤维毡。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纤维毡形态并用图形软件进行纤维直径分布分析,广角X-射线衍射扫描观察纤维表面结晶状态,差示扫描量热评价药物在高分子材料中的结合状态,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药物体外释放结果。结果随着油相中聚乙二醇与聚酯嵌段质量比为1∶75和1∶5两种共聚物的含量比例由高到低,纤维形状由直径较均匀的纤维向直径不均匀的纤维转变,最终形成连接珠形态,平均直径和最大直径逐渐增高。所得纤维表面光滑无结晶态物质析出,X-射线衍射没有发现L-肉毒碱特征峰出现。差示扫描量热结果显示L-肉毒碱的加入使纤维的玻璃化温度降低。随着平均直径的增高,L-肉毒碱释放速率逐渐减慢。结论采用较高相对分子质量聚酯作为成纤材料,相对分子质量较低且聚乙二醇嵌段比例较高的嵌段聚酯为乳化剂,可制得载L-肉毒碱纤维毡作为局部药物控制释放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L-肉毒碱 静电纺丝 W O乳液 Ε-己内酯 乙二醇
下载PDF
聚(丙交酯-己内酯)的制备及性能
10
作者 尹琪琦 陈荣盈 +2 位作者 王昱 丁亚北 李宏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26,共9页
以L-丙交酯(L-LA)与ε-己内酯(ε-CL)为原料,制备了3种不同比例的聚(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PLCL),通过螺杆挤出将其加工成型。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制备的PLCL结构与理论产物结构一致,凝胶渗透色谱结果显示3种不同比例的PLC... 以L-丙交酯(L-LA)与ε-己内酯(ε-CL)为原料,制备了3种不同比例的聚(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PLCL),通过螺杆挤出将其加工成型。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制备的PLCL结构与理论产物结构一致,凝胶渗透色谱结果显示3种不同比例的PLCL相对分子质量均在10万以上。拉伸性能及接触角测量结果表明,材料结构牢固且为亲水性,力学性能较好,并且通过与现有非降解骨科材料比较,能达到应用要求。热分析和降解实验结果显示,随着L-丙交酯的含量增多,PLCL的热稳定性降低,降解速率变快。细胞毒性研究表明,3种材料的细胞存活率均超过100%,具有一定增殖作用,显示出其在骨科材料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丙交酯 Ε-己内酯 (丙交酯-己内酯) 骨科材料
下载PDF
一种可生物降解温度敏感型聚乙二醇-聚己内酯-聚乙二醇水凝胶的合成和表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巩长旸 顾迎春 +6 位作者 谢震 谢希惠 刘彩兵 阚兵 涂铭旌 魏于全 钱志勇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21-1125,共5页
合成了一系列分子量较低的聚乙二醇-聚己内酯-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olycaprolactone-Poly(ethylene glycol),PEG-PCL-PEG)三嵌段共聚物。分别采用FTIR和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所合成的PEG-PCL-PEG共聚物具有良好的水溶... 合成了一系列分子量较低的聚乙二醇-聚己内酯-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olycaprolactone-Poly(ethylene glycol),PEG-PCL-PEG)三嵌段共聚物。分别采用FTIR和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所合成的PEG-PCL-PEG共聚物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当水溶液浓度高于临界凝胶浓度(Critical gel concentration,CGC)时,随着温度的变化聚合物水溶液会呈现特有的凝胶-溶胶转变。研究了共聚物亲水疏水链段的比例和长度,以及热历史等对凝胶-溶胶转变行为的影响。通过调节上述条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凝胶-溶胶转变温度范围,有助于PEG-PCL-PEG水凝胶在可注射药物控制释放系统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内酯-乙二醇 可生物降解 温度敏感 水凝胶
下载PDF
聚ε-己内酯/聚乙二醇共混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彭兰兰 杨庆 +2 位作者 沈新元 郯志清 陈思诗 《合成纤维》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5-30,共6页
采用四氢呋喃和无水乙醇为溶剂,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己内酯(PCL)/聚乙二醇(PEG)共混纳米纤维。研究了共混配比、溶液浓度、无水乙醇的加入以及电纺电压、接收距离等工艺参数对纤维形态和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聚乙二醇和聚己内... 采用四氢呋喃和无水乙醇为溶剂,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己内酯(PCL)/聚乙二醇(PEG)共混纳米纤维。研究了共混配比、溶液浓度、无水乙醇的加入以及电纺电压、接收距离等工艺参数对纤维形态和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聚乙二醇和聚己内酯以一定比例共混后改善了聚己内酯纤维毡的亲水性和细胞相容性;随着纺丝原液浓度增加,电纺产品由高分子微/纳米液滴结构渐变为珠状结构较少的平滑纤维,平均纤维直径逐渐增大;一定范围内,纤维平均直径随电压的上升而增大,但与接收距离关系不大;此外,加入无水乙醇后,共混溶液电导率增加,有利于喷射流的劈裂,减少了珠状结构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比 Ε-己内酯 乙二醇 共混 纳米纤维
下载PDF
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碘化锂双催化体系催化ε-己内酯开环聚合
13
作者 王艳 肖慧萍 马叶群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2,35,共6页
为获得性能优异的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应用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DBU)/碘化锂(Li I)双催化体系,以苯甲醇(BnOH)为引发剂,协同催化单体ε-己内酯(ε-CL)开环聚合,制备聚己内酯(PCL),并利用高温凝胶色谱仪、超导核磁共振仪和... 为获得性能优异的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应用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DBU)/碘化锂(Li I)双催化体系,以苯甲醇(BnOH)为引发剂,协同催化单体ε-己内酯(ε-CL)开环聚合,制备聚己内酯(PCL),并利用高温凝胶色谱仪、超导核磁共振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等仪器对所得产物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①以甲苯作为溶剂,ε-CL浓度为2.0 mol/L,n(ε-CL)∶n(DBU)∶n(LiI)∶n(BnOH)=100∶1∶1∶1,25℃时反应40 min得到的聚合物性能最优,此时PCL产率为98.5%,数均分子质量为22.8 kg/mol,分散性指数为1.15;②最优条件下制备的产物PCL的熔融温度为58.4℃,结晶温度为25.7℃;③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碘化锂双催化体系催化ε-己内酯开环聚合机理为“单体-活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内酯 开环 1 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 碘化锂
下载PDF
聚乙烯/聚己内酯-聚乙二醇共聚物共混物组分相容性及其光水双降解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柯毓才 贝建中 +2 位作者 李泽 王文昌 王身国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3-78,共6页
用动态力学振簧仪、DSC、FT IR、光辐照、浸水降解法研究了马来酸酐化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MPE) /聚己内酯 聚乙二醇共聚物 (PCE)共混物的组分相容性、晶区的熔化和结晶行为以及降解特性 .结果表明 ,马来酸酐化是发生在LLDPE短支链的甲... 用动态力学振簧仪、DSC、FT IR、光辐照、浸水降解法研究了马来酸酐化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MPE) /聚己内酯 聚乙二醇共聚物 (PCE)共混物的组分相容性、晶区的熔化和结晶行为以及降解特性 .结果表明 ,马来酸酐化是发生在LLDPE短支链的甲基末端上并通过马来酸酐与PCE的羟基形成氢键相互作用 ,使两组分存在部分相容性 ,PCE的主转变与MPE支链的 β转变发生内移现象 .在共混物中加入乙烯 丙烯酸共聚物(EAA)可以起增容作用 ,同时使MPE和PCE组分的熔点和熔化热进一步下降 .对不同含量PCE的MPE/PCE/EAA共混物的降解特性的研究表明 ,PCE的加入使体系发生光、水降解 ,且随PCE含量的增加降解速度加快 .光 水联合作用的降解速度比单一光或水降解更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化乙烯 己内酯 乙二醇 相容性 -水联合降解
下载PDF
烷氧基金属化合物引发ε-己内酯开环聚合研究
15
作者 李长存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24年第2期8-12,共5页
在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7 h条件下,以烷氧基金属化合物(A-17)为活性种引发ε-己内酯开环聚合制备聚ε-己内酯(PCL),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 H-NMR)分析了产物的微观结构,考察了ε-己内酯单体转化率(η)和产物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 n)及多... 在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7 h条件下,以烷氧基金属化合物(A-17)为活性种引发ε-己内酯开环聚合制备聚ε-己内酯(PCL),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 H-NMR)分析了产物的微观结构,考察了ε-己内酯单体转化率(η)和产物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 n)及多分散性指数(PDI)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探讨了该条件下的聚合反应动力学及反应机理。结果表明:1 H-NMR表明产物中的聚合物为PCL,产物中有未反应的ε-己内酯;η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反应初期η增长快,反应后期η增长速度降低,反应7 h时η为90.16%;反应时间从5 h延长到6 h,产物PCL的M n从37788增长到54953,PDI从1.55降低到1.31,反应时间延长到7 h时产物PCL的M n降低到53778,PDI上升到1.43;A-17引发ε-己内酯开环聚合反应为一级反应,反应机理为活性阴离子配位聚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己内酯 开环 单体转化率 相对分子质量 合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对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16
作者 何雄志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8期88-90,共3页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患者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中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服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患者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中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服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和观察组(100例,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转阴率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检测两组肝功能状况,治疗后24周观察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6、12、18、24周观察组乙型肝炎病毒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4周,观察组白细胞介素-4、生长分化因子、干扰素诱导蛋白-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联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肝功能、提升乙型肝炎病毒转阴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干扰素Α-2B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 乙型肝炎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替诺福韦对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
17
作者 王芳芳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8期908-911,共4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替诺福韦对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8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乱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8例。A组给...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替诺福韦对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8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乱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8例。A组给予替诺福韦酯片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0(IL-10)、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2(IL-2)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转阴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转换率和ALT复常率。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B组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低于A组,两组患者白蛋白(ALB)均升高且B组升高幅度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29、27.253、30.580、11.76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2(IL-2)均升高,且B组升高幅度大于A组,白介素-10(IL-10)和白介素-4(IL-4)均降低,且B组降低幅度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77、7.614、24.624、1.609,P<0.05);B组HBV-DNA转阴率、ALT复常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1、4.800、4.019、4.909,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0,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9,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替诺福韦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调节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二醇干扰素Α-2B 替诺福韦 肝功能 安全性
下载PDF
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的制备及制剂学性质分析
18
作者 王彬辉 邹杰 +5 位作者 章文红 李范珠 高晓宇 陈玲 郭曼曼 叶晓莉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3期307-311,共5页
目的制备具有肝脏靶向性的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通过正交实验筛选最佳处方工艺,并按处方工艺制备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结果当选择聚乙二醇-聚己内酯100 mg、泊洛沙姆188浓度1.5%、乙酸乙... 目的制备具有肝脏靶向性的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通过正交实验筛选最佳处方工艺,并按处方工艺制备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结果当选择聚乙二醇-聚己内酯100 mg、泊洛沙姆188浓度1.5%、乙酸乙酯与二氯甲烷体积比2∶1、有机相与内水相体积比为1∶4时,制备的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粒径为(102.84±2.68)nm、多分散系数为0.105±0.010、包封率为84.36%±1.19%、载药量为4.70%±0.27%。结论本方法成功制备了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为下一步的药动学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纳米粒 乙二醇-己内酯 正交设计
下载PDF
聚乙二醇-b-聚(ε-聚己内酯)在内耳给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李煜 戴春富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1-544,共4页
内耳给药是治疗梅尼埃病、突发性聋等内耳疾病的常用治疗手段,该技术主要是利用某些药物能渗透圆窗及卵圆窗的特点,或者直接运用手术的方法,使药物不经过血-内耳屏障直达内耳组织细胞中,从而对疾病进行治疗[1]。内耳局部用药有着... 内耳给药是治疗梅尼埃病、突发性聋等内耳疾病的常用治疗手段,该技术主要是利用某些药物能渗透圆窗及卵圆窗的特点,或者直接运用手术的方法,使药物不经过血-内耳屏障直达内耳组织细胞中,从而对疾病进行治疗[1]。内耳局部用药有着全身用药无法比拟的优点,如药物目的性强,可直接进入内耳,淋巴液中药物浓度高,全身不良反应少等[2]。目前如何有效、精确、定量给药是内耳局部给药的难点。内耳给药技术与纳米技术的结合,在内耳疾病的治疗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聚乙二醇-b-聚(ε-己内酯)(PEG -b-PCL )是一种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纳米材料,具有稳定性好、载药能力强、有靶向性和可控性等优点。为此,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PEG -b -PCL在内耳给药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疾病 局部给药 乙二醇 己内酯 应用 -己内酯) 药物浓度 全身不良反应
下载PDF
Al-Salen配合物催化聚己内酯与聚乙二醇共聚物合成与性能分析
20
作者 胡新良 孙芳 +1 位作者 张宇 汪连生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0-15,共6页
以聚乙二醇为引发剂,以Al-Salen为催化剂,催化己内酯的开环聚合,研究了时间、温度及单体与引发剂的比例对产率和分子量的影响。采用红外、GPC和DSC等手段对聚合物结构和热性能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要得到分子量较高的三嵌段共聚物,... 以聚乙二醇为引发剂,以Al-Salen为催化剂,催化己内酯的开环聚合,研究了时间、温度及单体与引发剂的比例对产率和分子量的影响。采用红外、GPC和DSC等手段对聚合物结构和热性能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要得到分子量较高的三嵌段共聚物,最佳聚合条件为:聚合时间17h,聚合温度180℃,单体与引发剂的质量比为20:1;要得到较高产率的三嵌段聚合物,最佳聚合条件为:聚合时间14h,聚合温度140℃,单体与引发剂的质量比为2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内酯 乙二醇 开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