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7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陇东煤田中侏罗世延安Ⅰ期聚煤规律研究
1
作者 曹大文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0期112-117,共6页
基于系统分析的方法进行聚煤规律研究。从煤系基底构造特征、层序地层分析基础上将煤田延安期分为5个成煤期。从主要延安Ⅰ期(主要成煤期)古气候、古地理、沉积环境入手,较全面地总结了该期煤田内聚煤规律:分析物源区位于西部,河流走向... 基于系统分析的方法进行聚煤规律研究。从煤系基底构造特征、层序地层分析基础上将煤田延安期分为5个成煤期。从主要延安Ⅰ期(主要成煤期)古气候、古地理、沉积环境入手,较全面地总结了该期煤田内聚煤规律:分析物源区位于西部,河流走向由西向东,主要可采煤5层为分流河道间泛滥平原沼泽相沉积,并反映了主要可采煤层东薄西厚,煤层数东少西多,向湖泊方向尖灭的规律特征。对预测区内煤炭资源,开展煤炭地质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煤田 延安组 古地理 沉积环境 聚煤规律
下载PDF
彬长矿区胡家河井田4号煤层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研究
2
作者 刘震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3期166-171,共6页
为研究彬长矿区胡家河井田4号煤层的沉积环境,总结聚煤规律,归纳聚煤模式,综合运用煤田地质学、岩石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相结合,对胡家河井田4号煤层的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为研究彬长矿区胡家河井田4号煤层的沉积环境,总结聚煤规律,归纳聚煤模式,综合运用煤田地质学、岩石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相结合,对胡家河井田4号煤层的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井田内含煤地层主要为内陆河流相沉积,其中河漫沼泽、牛轭湖以及泛滥平原上的泥炭沼泽是4号煤层的主要沉积环境;富煤带分布于中部及南部,并向东部和西部延伸,富煤中心分布于中部和西南部,与地层沉积中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在靠近西部的古河道时,煤层出现分岔、变薄、尖灭的现象,古河道流经区域富县组和延安组地层全部缺失,形成无煤区。研究成果对于该矿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煤炭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 沉积环境 聚煤规律 聚煤模式
下载PDF
内蒙古东胜煤田布日其井田延安组沉积特征及聚煤规律研究
3
作者 赵学波 王贸 《西部资源》 2024年第1期1-2,48,共3页
基于内蒙古东胜煤田布日其井田煤炭详查工作所获得煤田钻孔、测井、二维地震等资料,应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煤田地质学理论为指导,对延安组沉积特征、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进行了分析评价。研究区延安组主要聚煤特征有三种类型:一岩段... 基于内蒙古东胜煤田布日其井田煤炭详查工作所获得煤田钻孔、测井、二维地震等资料,应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煤田地质学理论为指导,对延安组沉积特征、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进行了分析评价。研究区延安组主要聚煤特征有三种类型:一岩段为湖泊滨湖、浅湖交替旋回顶部形成的沼泽相,二岩段为滨湖三角洲发育在分流河及分流间湾旋回顶部形成沼泽相,三岩段为河流冲积平原河漫滩沉积物之上形成的沼泽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聚煤规律 延安组 布日其井田
下载PDF
华南晚二叠世层序——古地理及聚煤规律 被引量:18
4
作者 邵龙义 张超 +10 位作者 闫志明 董大啸 高彩霞 李英娇 徐晓燕 梁万林 易同生 徐锡惠 黎光明 陈忠恕 程爱国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05-919,共15页
晚二叠世是地质历史中重要的成煤时期,在中国南方多个省区都形成了可采煤层。受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华南地区晚二叠世发育一套完整的陆相—海陆过渡相—海相含煤岩系。通过对野外露头及钻孔剖面资料分析,识别出了区域不整合面、下切谷底... 晚二叠世是地质历史中重要的成煤时期,在中国南方多个省区都形成了可采煤层。受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华南地区晚二叠世发育一套完整的陆相—海陆过渡相—海相含煤岩系。通过对野外露头及钻孔剖面资料分析,识别出了区域不整合面、下切谷底部冲刷面、河道间古土壤层和沉积相转换面等关键层序地层界面,以及依据海相石灰岩标志层横向分布规律反映的区域最大海泛面,同时结合前人关于华南地区地层对比及煤层对比方面的成果,将华南上二叠统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及9个体系域。利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恢复了各层序中岩相古地理及煤层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层序Ⅰ中煤层主要形成于潮控下三角洲平原以及潟湖潮坪环境,厚煤层的展布受这些沉积相带控制;层序Ⅱ中三角洲平原环境中煤层最厚,开阔台地煤层最薄,平面上煤层厚度表现为西部厚、中部次之、东部无煤的阶梯式递变;层序Ⅲ中煤层主要形成于三角洲平原环境,此时聚煤作用主要发生于华南西部的康滇古陆东侧,在华南中部及东部大部地区发育的浅海台地和深水盆地均不利于聚煤作用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晚二叠世 层序地层 岩相古地理 聚煤规律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山窑组沉积特征及聚煤规律分析 被引量:28
5
作者 姜科庆 田继军 +2 位作者 汪立今 彭雪峰 王威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04-1212,共9页
在对大量钻孔资料、测井资料、野外露头及古生物化石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经典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南缘西山窑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共识别出SQ1和SQ2两个三级层序,并根据地层叠置样式、沉积旋回特征细分为6个... 在对大量钻孔资料、测井资料、野外露头及古生物化石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经典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南缘西山窑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共识别出SQ1和SQ2两个三级层序,并根据地层叠置样式、沉积旋回特征细分为6个体系域。通过沉积基础图件、沉积环境的分析明确了研究区西山窑组沉积演化特征:SQ1层序中,河控三角洲发育,在湖缘及泛滥平原区形成稳定的泥炭沼泽,且聚煤作用时间长,强度大,分布广,形成了稳定的厚煤层;SQ2层序中,由于构造变动频繁,后期剥蚀严重,导致聚煤作用逐渐减弱。对准噶尔盆地南缘西山窑组的沉积环境特征和煤层聚集规律的分析为下一步的煤炭勘探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西山窑组 沉积特征 聚煤规律
下载PDF
祁连山东段宝积山—红会煤盆地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泓 何宗莲 +6 位作者 晋香兰 张慧 李贵红 杨志远 贾建称 曹从军 甘知节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22-631,共10页
位于祁连山东段的宝积山—红会盆地是一个典型的侏罗纪沉积盆地,侏罗纪煤系由冲积扇沉积体系,经过河流、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向湖泊沉积体系过渡的沉积序列组成,并充填于印支运动后的裂陷盆地内。盆地活动断裂边界的内侧发育冲积扇裙,向... 位于祁连山东段的宝积山—红会盆地是一个典型的侏罗纪沉积盆地,侏罗纪煤系由冲积扇沉积体系,经过河流、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向湖泊沉积体系过渡的沉积序列组成,并充填于印支运动后的裂陷盆地内。盆地活动断裂边界的内侧发育冲积扇裙,向着不活动边缘的另一侧,逐渐被河流沉积体系和湿地沼泽系统替代。扇前湿地是主要聚煤场所,形成的煤层层数少,主煤层厚度变化大,煤体呈简单指状。扇前湿地泥炭沼泽具有富滋养或低位性质,形成的煤层灰分产率高,硫含量有明显的分带性,其变化取决于泥炭沼泽与冲积扇体的相应空间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成煤环境 聚煤规律 侏罗纪 盆地 祁连山
下载PDF
安徽淮北煤田二叠系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宋立军 李增学 +1 位作者 吴冲龙 梁雄兵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3,共3页
通过对大量钻孔资料分析 ,运用沉积学、煤田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分析了淮北煤田二叠系的沉积特征、沉积序列和沉积环境及其演化 ,鉴别了沉积相 ,初步进行了聚煤规律分析。研究表明 ,淮北煤田二叠系广泛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 ,而且三... 通过对大量钻孔资料分析 ,运用沉积学、煤田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分析了淮北煤田二叠系的沉积特征、沉积序列和沉积环境及其演化 ,鉴别了沉积相 ,初步进行了聚煤规律分析。研究表明 ,淮北煤田二叠系广泛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 ,而且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废弃阶段是聚煤作用的最佳时期 ,三角洲平原是聚煤的最佳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 沉积环境 聚煤规律 淮北煤田 安徽
下载PDF
内蒙古海拉尔盆地早白垩世含煤岩系层序地层与聚煤规律 被引量:15
8
作者 郭彪 邵龙义 +3 位作者 张强 马施民 王东东 周倩羽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1-640,共10页
利用煤田钻孔资料,对内蒙古海拉尔盆地下白垩统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格架及聚煤规律进行研究。根据区域不整合面、下切谷砂砾岩体底面、古生物组合突变面及沉积相转换面等层序界面,将海拉尔盆地下白垩统含煤岩系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铜钵庙... 利用煤田钻孔资料,对内蒙古海拉尔盆地下白垩统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格架及聚煤规律进行研究。根据区域不整合面、下切谷砂砾岩体底面、古生物组合突变面及沉积相转换面等层序界面,将海拉尔盆地下白垩统含煤岩系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铜钵庙组是盆地初始断陷阶段的产物;南屯组一段、二段是盆地快速沉降阶段,大磨拐河组一段、二段是盆地稳定拉张阶段,伊敏组是断陷萎缩阶段。盆地早白垩世含煤地层的煤层发育表现为东、北部好,中部次之,西南部差的特点;聚煤作用主要发生在伊敏组及南屯组二段,这2个时期构造沉降表现出间歇性、震荡性及多旋回性,保证了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而形成了区域性的厚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下白垩统 扎赉诺尔群 层序地层 聚煤规律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八道湾组沉积特征与聚煤规律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彭雪峰 田继军 +1 位作者 汪立今 姜科庆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72-1681,共10页
根据经典层序地层学和现代沉积学的基本原理,在综合研究钻井、测井、露头、岩心及古生物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八道湾组的沉积特征和聚煤规律:对单井进行了层序地层分析,提出准南侏罗系八道湾组的层序划分方案,将八道湾组... 根据经典层序地层学和现代沉积学的基本原理,在综合研究钻井、测井、露头、岩心及古生物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八道湾组的沉积特征和聚煤规律:对单井进行了层序地层分析,提出准南侏罗系八道湾组的层序划分方案,将八道湾组分为两个具有完整三分结构的层序SQ1和SQ2(与煤田八道湾组下段和上段一一对应);根据连井剖面,建立了八道湾组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结合盆地地质条件,进行了各体系域的沉积相平面分析;最后分析了聚煤规律,表明煤田主力煤层主要发育在低位体系域的末期和高位体系域早期,三角洲平原区是聚煤的最佳场所,对下一步煤炭勘探区的确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八道湾组 沉积特征 聚煤规律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直罗组聚煤规律及其对古气候和铀成矿环境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19
10
作者 焦养泉 吴立群 +1 位作者 荣辉 张帆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331-2345,共15页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含煤岩系不限于延安组,其始于富县组沉积末期(Toarcian晚期),终于直罗组沉积早中期(Bathonian期)。关注侏罗纪含煤岩系衰退演化阶段的直罗组聚煤特征与发育演化规律研究,不仅有助于阐明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含煤岩系的...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含煤岩系不限于延安组,其始于富县组沉积末期(Toarcian晚期),终于直罗组沉积早中期(Bathonian期)。关注侏罗纪含煤岩系衰退演化阶段的直罗组聚煤特征与发育演化规律研究,不仅有助于阐明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含煤岩系的地层结构,重塑Bathonian期古气候变化和迁移的细节过程,还有助于从外部还原介质的角度剖析砂岩型铀矿的成矿环境。结合区域露头调查并通过大范围钻孔资料的地层对比发现,在直罗组下段下亚段沉积时期,全盆地具有较大范围的聚煤作用,聚煤区围绕盆地沉降中心呈环带状展布,说明此时的古气候尚处于潮湿环境。但是,聚煤规模却远不如延安组,以发育薄煤层、煤线和碳质泥岩为特征,说明Bathonian期鄂尔多斯盆地总体处于由潮湿向干旱转变的古气候背景中。调查发现,从直罗组下段上亚段沉积期开始,全盆地聚煤作用步调不尽一致。此阶段,盆地南部、中部和东部聚煤作用终结,预示古气候已转变为干旱型。而在盆地北部和西部,聚煤作用持续发育,自东向西聚煤层位逐渐抬升,目前见到最高的聚煤层位位于贺兰山二道岭地区的直罗组中上段,煤层最厚可达6.60 m。这预示着,始于Toarcian晚期开始形成的潮湿古气候经由Aalenian-Bajocian期和Bathonian期的演化,最终从贺兰山二道岭地区退出而被干旱古气候所取代,古气候迁移的途径为南东—北西向。近10 a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煤铀兼探”实践证实,直罗组微弱的聚煤作用是砂岩型铀矿形成的关键制约因素(外部还原介质)。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砂岩型铀矿的成矿层位,而且直接参与到了铀成矿的全过程之中。直罗组微弱聚煤作用的产物--煤层或碳质泥岩被认为是东胜铀矿田的重要找矿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罗组 聚煤规律 侏罗纪含煤岩系 古气候 砂岩型铀矿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内蒙古乌尼特煤田含煤地层层序划分与聚煤规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郭东鑫 唐书恒 +2 位作者 郑贵强 张静平 李忠城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共5页
通过对乌尼特煤田白垩系下统巴彦花组含煤地层的研究,识别出两个层序界面SB1和SB2,划分出SMC1、SMC2和SMC3共3个三级层序,建立了巴彦花组层序地层格架。在地层中,识别出浅湖、滨湖、三角洲和河流相等沉积相类型,其中滨湖相和河流三角洲... 通过对乌尼特煤田白垩系下统巴彦花组含煤地层的研究,识别出两个层序界面SB1和SB2,划分出SMC1、SMC2和SMC3共3个三级层序,建立了巴彦花组层序地层格架。在地层中,识别出浅湖、滨湖、三角洲和河流相等沉积相类型,其中滨湖相和河流三角洲相是本区煤层的主要沉积环境。根据钻井岩心资料、煤层厚度分布、砂泥比和层序地层格架展布,编制了岩相古地理图。研究成果对该区的煤炭资源勘探开发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尼特煤田 层序 沉积相 聚煤规律
下载PDF
新疆伊犁盆地南缘中新生代以来构造演化与聚煤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盛富 陈洪德 +4 位作者 周剑 王谋 任满船 王冰 阿种明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2期220-228,共9页
新疆伊犁盆地以其丰富的煤碳和铀矿资源倍受专家与学者的高度关注,特别是伊犁盆地南缘。笔者从煤矿勘查角度,运用构造地质学、煤田地质学、沉积学的理论,从构造应力作用强度方面阐述伊犁盆地南缘现存的构造特征、构造格局以及含煤地层... 新疆伊犁盆地以其丰富的煤碳和铀矿资源倍受专家与学者的高度关注,特别是伊犁盆地南缘。笔者从煤矿勘查角度,运用构造地质学、煤田地质学、沉积学的理论,从构造应力作用强度方面阐述伊犁盆地南缘现存的构造特征、构造格局以及含煤地层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的沉积特征和赋煤性。笔者分析了古气候和沉积环境与聚煤关系,认为水西沟群是在温暖潮湿古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冲积扇-扇三角洲体系的产物,有利于泥碳沼泽环境的形成,特别是西山窑组具备形成稳定而厚大煤层的基本条件。笔者重点分析中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对煤矿的形成与保护作用,认为区域构造背景直接决定了盆地的形成与演化,从而影响着研究区成煤环境与赋煤潜力;构造格局或构造特征是成煤后构造演化的结果,即其活动影响着煤层成藏或保存程度;构造作用的差异性影响着煤层的保存状态和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聚煤规律 水西沟群 伊犁盆地南缘
下载PDF
新疆伊犁盆地西山窑组沉积特征及聚煤规律 被引量:11
13
作者 马帅 田继军 +3 位作者 吴天伟 柳磊 付清波 陈斌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14,共6页
水西沟群西山窑组是伊犁盆地主要含煤地层。通过对大量钻孔、测井、野外露头及古生物化石资料的分析,应用经典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伊犁盆地水西沟群西山窑组进行层序地层分析,识别出SQ1和SQ2两个三级层序,并根据地层叠置样式、... 水西沟群西山窑组是伊犁盆地主要含煤地层。通过对大量钻孔、测井、野外露头及古生物化石资料的分析,应用经典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伊犁盆地水西沟群西山窑组进行层序地层分析,识别出SQ1和SQ2两个三级层序,并根据地层叠置样式、沉积旋回特征细分为5个体系域。通过分析沉积基础图件,恢复沉积环境,明确了本区西山窑组沉积演化特征:SQ1层序中主要发育河控三角洲,湖缘及泛滥平原区主要形成泥炭沼泽,且聚煤作用时间长,强度大,分布广,易于形成稳定的厚煤层;SQ2层序因后期构造运动影响,地层剥蚀程度较高,资料完整程度较低,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尚待进一步研究。低位体系域煤层通常较高位体系域煤层分布广泛且稳定。对伊犁盆地西山窑组的沉积演化特征和聚煤规律的分析,为下一步煤炭勘探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盆地 西山窑组 层序地层学 沉积特征 聚煤规律
下载PDF
辽宁阜新盆地下白垩统沙海组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 被引量:8
14
作者 蔡厚安 李宝芳 +3 位作者 邵龙义 徐德斌 邵凯 周园园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1-491,共11页
阜新盆地下白垩统沙海组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研究较为薄弱。在野外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岩心观察与描述、连井剖面分析以及测井曲线分析等手段,对阜新盆地沙海组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阜新盆地沙海组主要可识别出冲积扇—... 阜新盆地下白垩统沙海组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研究较为薄弱。在野外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岩心观察与描述、连井剖面分析以及测井曲线分析等手段,对阜新盆地沙海组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阜新盆地沙海组主要可识别出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沙海组可分为3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又可进一步分为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其中沙海组一段和二段为Sq1,沙海组三段为Sq2,沙海组四段为Sq3;沙海组煤层主要分布在Sq2中。Sq2湖侵体系域的聚煤中心为清河门镇至伊玛图乡、东梁镇南和九道岭镇,Sq2高位体系域的聚煤中心为清河门镇和九道岭镇;沙海组成煤的沉积模式为湖侵体系域扇间洼地沼泽化成煤和高位体系域扇三角洲前缘成煤。其中湖侵体系域扇间洼地沼泽化成煤模式要好于扇三角洲前缘成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阜新盆地 沙海组 沉积环境 聚煤规律
下载PDF
贵州省乐平世层序–古地理及聚煤规律 被引量:11
15
作者 邵龙义 华芳辉 +2 位作者 易同生 郭立君 王学天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5-56,共12页
利用露头剖面及钻孔资料对贵州省乐平统(上二叠统)含煤岩系层序-古地理及聚煤规律进行研究。根据海相标志层向陆地方向延伸范围所反映的海平面规律,将贵州省乐平统划分为3个三级复合层序(CSⅠ、CSⅡ、CSⅢ)和相应的低位、海侵及高位层序... 利用露头剖面及钻孔资料对贵州省乐平统(上二叠统)含煤岩系层序-古地理及聚煤规律进行研究。根据海相标志层向陆地方向延伸范围所反映的海平面规律,将贵州省乐平统划分为3个三级复合层序(CSⅠ、CSⅡ、CSⅢ)和相应的低位、海侵及高位层序组,层序CSⅠ相当于龙潭组下段中下部,层序CSⅡ相当于龙潭组下段上部及龙潭组上段下部,层序CSⅢ相当于龙潭组上段上部及长兴组。通过分析地层厚度、石灰岩含量、砂泥比、煤层厚度等参数变化规律,恢复3个层序的岩相古地理。贵州省乐平世海侵方向均来自研究区东部,物源来自西部的康滇高地,贵州省地区乐平统自西向东发育有陆相冲积平原、过渡相三角洲及潮坪-潟湖、海相碳酸盐台地以及深水盆地等古地理单元,总体上贵州省乐平世经历了CSⅠ的海侵、CSⅡ的海退及CSⅢ的持续海侵过程,在贵州西部地区,各古地理单元总体上有CSⅠ向陆、CSⅡ向海、CSⅢ又持续向陆的迁移规律。聚煤作用以CSⅢ最强,CSⅡ次之,CSⅠ较差。聚煤中心分布在过渡相三角洲平原及潮坪古地理单元,且有随区域性的海侵海退而迁移。CSⅠ的聚煤中心主要分布在发耳和纳雍地区,CSⅡ的聚煤中心主要分布在黔西南普安—六盘水及织金一带,CSⅢ的聚煤中心主要分布在六盘水、盘县及织金地区。这些聚煤规律分析结果可为煤炭及煤层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乐平统 古地理 层序地层 聚煤规律
下载PDF
伊宁凹陷侏罗系水西沟群层序地层学与聚煤规律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宝庆 王平 +4 位作者 庄新国 李绍虎 付黎明 赵仕华 马风华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5-129,共5页
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通过对地震、钻井、测井、实测露头剖面综合分析,将伊犁盆地伊宁凹陷水西沟群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在连井层序地层剖面基础上建立水西沟群层序地层格架。以层序为单元分析沉积体系的分布和演化及聚煤特征。煤层主要... 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通过对地震、钻井、测井、实测露头剖面综合分析,将伊犁盆地伊宁凹陷水西沟群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在连井层序地层剖面基础上建立水西沟群层序地层格架。以层序为单元分析沉积体系的分布和演化及聚煤特征。煤层主要发育在湖扩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基底构造沉降和物源供给是决定聚煤中心迁移的重要因素,共同控制着煤层的空间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宁凹陷 层序地层 聚煤规律 水西沟群
下载PDF
平庄盆地充填沉积特征和聚煤规律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宇林 刘志刚 +3 位作者 邵靖邦 杨福珍 于连喜 高明泽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6,共6页
根据地层和构造形迹发育特点,简述了平庄盆地诞生、成长及消亡的演化历史。从岩性、粒度分析、垂向层序、沉积断面结构、砂砾岩体几何形态等方面论述了盆地晚中生代充填沉积相的5种类型、各沉积相的空间配置关系;并进一步论述了盆地... 根据地层和构造形迹发育特点,简述了平庄盆地诞生、成长及消亡的演化历史。从岩性、粒度分析、垂向层序、沉积断面结构、砂砾岩体几何形态等方面论述了盆地晚中生代充填沉积相的5种类型、各沉积相的空间配置关系;并进一步论述了盆地含煤地层——下白里统古园组、元宝山组的沉积环境。指出了聚煤构造、沉积环境拉煤的规律及找煤远景区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庄盆地 充填沉积 煤系 聚煤规律
下载PDF
内蒙古平庄盆地层序地层与聚煤规律 被引量:7
18
作者 闫剑飞 王宇林 +1 位作者 谭钦银 余谦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3,共5页
利用平庄盆地钻孔和矿井地质资料,结合野外地质调查等工作,运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及煤田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根据古构造运动面和大面积侵蚀面,将平庄盆地含煤岩系——杏园组和元宝山组划分为1个超层序和2个层序,并把层序划分为低... 利用平庄盆地钻孔和矿井地质资料,结合野外地质调查等工作,运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及煤田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根据古构造运动面和大面积侵蚀面,将平庄盆地含煤岩系——杏园组和元宝山组划分为1个超层序和2个层序,并把层序划分为低水位体系域(LST)、湖泊扩展体系域(LTST)、湖泊萎缩体系域(LCST)和非湖泊体系域(NLST)。总结出层序地层与聚煤规律的关系是:LST和LTST基本无聚煤作用发生;LCST局部有利地段可发育薄煤层,但无工业利用价值;NLST聚煤条件最有利,常形成厚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断陷盆地 煤系 层序地层 聚煤规律 平庄盆地
下载PDF
呼和湖凹陷南屯组二段煤系层序特征及其聚煤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学海 薛海涛 +4 位作者 卢双舫 陈学洋 李军辉 刘秋宏 胡寿梅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8-276,共9页
运用层序地层学相关的理论、方法,通过钻井、测井以及地震反射等标志,将呼和湖凹陷南屯组二段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依据地层叠置样式、区域分布的等时性煤层以及地形坡折带在沉积层序中的位置,进一步细分出低位、水进及高位体系域,在剖... 运用层序地层学相关的理论、方法,通过钻井、测井以及地震反射等标志,将呼和湖凹陷南屯组二段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依据地层叠置样式、区域分布的等时性煤层以及地形坡折带在沉积层序中的位置,进一步细分出低位、水进及高位体系域,在剖面层序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南屯组二段层序地层格架。以体系域为单位分析了此层序格架内沉积体系的配置及其时空演化特征。应用煤田地质学理论和方法对煤层的发育特征及聚煤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层主要发育于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及湖盆周缘淤浅的滨浅湖地区;受构造沉降及沉积体系的控制,各体系域的聚煤作用均呈现出凹陷的东南部强、东北部弱的整体格局,煤层聚积具有较明显的分带性;垂向上煤层主要形成于水进体系域,其次为低位体系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 沉积体系 聚煤规律 呼和湖凹陷
下载PDF
南祁连盆地侏罗系聚煤规律及煤层气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辰雨 田景春 +2 位作者 陈磊 邢浩婷 邱琼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8-100,共3页
通过大量钻井岩心观察及样品测试分析,对南祁连盆地侏罗系地层煤层聚集规律及煤层气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认为南祁连盆地侏罗系含煤地层主要为木里组和江仓组,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3种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是最有... 通过大量钻井岩心观察及样品测试分析,对南祁连盆地侏罗系地层煤层聚集规律及煤层气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认为南祁连盆地侏罗系含煤地层主要为木里组和江仓组,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3种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是最有利的聚煤场所。随煤层厚度增大,瓦斯含量及瓦斯中CH4的含量增加,由浅至深依次分为二氧化碳-氮气带;氮气-沼气带和沼气带。哈达-柴达尔地区和江仓-聚乎更-雪霍立一线,为2个瓦斯气中心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祁连盆地 侏罗系 聚煤规律 煤层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