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5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潮汐影响下的江南滨海传统聚落“环境-人居”形态及其成因
1
作者 王海松 周冉 +2 位作者 杨智荣 陈雨杉 宾慧中 《新建筑》 2024年第2期46-52,共7页
太湖流域的江南水乡聚落包括低乡聚落、高乡聚落及滨海聚落。过往研究较多集中于低乡及高乡区域,对滨海区域聚落形态及其成因的研究较少。文章基于“环境-人居”视角,结合潮汐对滨海地区环境的影响,从熬波煮盐、灶田垦殖、抗倭设防、沙... 太湖流域的江南水乡聚落包括低乡聚落、高乡聚落及滨海聚落。过往研究较多集中于低乡及高乡区域,对滨海区域聚落形态及其成因的研究较少。文章基于“环境-人居”视角,结合潮汐对滨海地区环境的影响,从熬波煮盐、灶田垦殖、抗倭设防、沙岛求生等维度,剖析江南滨海地区传统聚落的形成过程,并揭示了团灶聚落、圩田聚落、墩汛聚落、宅沟聚落等4类典型传统聚落的形成机理及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滨海聚落 环境-人居 团灶聚落 圩田聚落 墩汛聚落 宅沟聚落
下载PDF
商贸驱动下汕头港市聚落的形成与形态研究
2
作者 潘莹 陈铄霓 施瑛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35,共11页
港市聚落是海岸带上因港而兴的典型商贸聚落,自古以来是海内外文化交流与商贸往来的重要桥梁。我国近代通商口岸汕头是粤东韩江流域的重要港市,其对国家贸易网络和潮汕城镇体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以汕头港市聚落形态为研究对象,借助历... 港市聚落是海岸带上因港而兴的典型商贸聚落,自古以来是海内外文化交流与商贸往来的重要桥梁。我国近代通商口岸汕头是粤东韩江流域的重要港市,其对国家贸易网络和潮汕城镇体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以汕头港市聚落形态为研究对象,借助历史地图、经济史和地方志等相关资料,通过历史地图转译和建筑类型学等方法,梳理韩江三角洲港市群的演替规律和汕头的历史空间脉络,并着重探究以商贸为主导机制、通过自下而上的力量形成的民国初期的汕头港市聚落形态,从选址规律、空间结构和街巷体系等方面总结其形态特征,挖掘海港人居环境营建的智慧与多元文化价值,为港市聚落发展规划及遗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市聚落 聚落形态 汕头 民国初期
下载PDF
基于行政和几何中心的山区聚落空间结构对比: 以岷江上游为例
3
作者 范娜 田述军 +1 位作者 宋丽君 杨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143-5151,共9页
为了优化山区聚落空间格局与合理规划国土空间,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探究山区聚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重要目标之一。以岷江上游山区聚落为研究对象,基于城市位序-规模原理、聚集维数和关联维数方法对岷江上游聚落行政和聚落几何中心... 为了优化山区聚落空间格局与合理规划国土空间,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探究山区聚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重要目标之一。以岷江上游山区聚落为研究对象,基于城市位序-规模原理、聚集维数和关联维数方法对岷江上游聚落行政和聚落几何中心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和对比,并总结其造成误差的原因。结果表明:岷江上游首位分布城镇体系结构特征明显,县域人口的累积百分比曲线符合位序-规模的特征。岷江上游聚落空间结构分形特征显著,受经济因素的重要影响,聚落在空间上聚集分布,并以各首位城镇为中心向周边逐渐衰减。岷江上游关联维数和牛鸦维数比所揭示的城镇相互作用强度和交通通达性特征与实际情况一致。行政中心造成的误差与研究区平均海拔关系密切,聚落行政中心在平均海拔高的区域相对几何中心的偏离较大,应重视其偏离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聚落 空间结构 聚落几何中心 聚落行政中心 岷江上游
下载PDF
尉迟寺聚落与聚落群的初步考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梁中合 《文物世界》 1996年第4期59-63,75,共6页
尉迟寺聚落与聚落群的初步考察梁中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近年来随着各地区一些较大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使得聚落形态方面的研究呈现出十分活跃的局面。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理论方面,许多... 尉迟寺聚落与聚落群的初步考察梁中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近年来随着各地区一些较大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使得聚落形态方面的研究呈现出十分活跃的局面。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理论方面,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严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尉迟寺遗址 聚落 聚落形态研究 聚落遗址 红烧土 遗址群 聚落考古 中心聚落 大汶口文化 中国文物
下载PDF
我国传统乡村聚落研究发展历程与展望 被引量:1
5
作者 陶金 李庚 +1 位作者 肖大威 卓晓岚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4,共24页
传统乡村聚落承载着我国悠久的农耕文明和广大人民的生产生活,是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种文化遗产体系。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传统乡村聚落的存续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对传统乡村聚落研究历程进行回顾和梳理,探索... 传统乡村聚落承载着我国悠久的农耕文明和广大人民的生产生活,是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种文化遗产体系。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传统乡村聚落的存续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对传统乡村聚落研究历程进行回顾和梳理,探索研究发展的方向和前景。通过对重要期刊、报纸、著作、政策文件等历史资料的挖掘与梳理,结合国家经济、文化、社会背景和乡村建设发展实况,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传统乡村聚落研究发展的全过程,揭示传统乡村聚落研究不同发展阶段的时代背景、发展动力和研究范式特征,并对其研究趋势和方向做出研判和展望,以期推动相关学术研究,促进实践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乡村聚落 乡村建设 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名村 传统村落 研究范式
下载PDF
长白山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大千 王丹 +1 位作者 许骏 孙汉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3-390,400,共9页
[目的]探究长白山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理解近代大量移民背景下中高纬度山区乡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的形成过程和机制。[方法]综合运用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回归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解析长白山地区乡村聚落... [目的]探究长白山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理解近代大量移民背景下中高纬度山区乡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的形成过程和机制。[方法]综合运用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回归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解析长白山地区乡村聚落的空间格局并揭示其影响因素。[结果]长白山地区的乡村聚落呈现出明显的集聚分布特征,存在东北和西南两个聚集区域;各类空间回归方法中,空间杜宾误差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佳,结果表明耕地资源和高程是影响长白山地区乡村聚落格局最重要的因素,且对于邻域居民点的布局存在“推拉”效应,潜在未知变量(如土壤质量、文化因素等)也是导致乡村聚落表现出空间自相关的因素;地理探测器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耕地资源和高程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与县级以上城市、建制镇、主要交通线、主要河流的距离等区位因素以及地形坡度同样对乡村聚落分布有显著影响,且彼此间均呈现出交互增强的特点。[结论]主要由移民形成的中高纬度山区乡村聚落的空间格局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耕地资源和高程的影响更为显著;空间回归杜宾(误差)模型能够同时探测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空间自相关问题,在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的研究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空间格局 空间回归模型 地理探测器 长白山地区
下载PDF
水系影响下的浙江萧山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形态与生成机制研究
7
作者 周梅子 贺勇 +1 位作者 陈钰凡 浦欣成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49,共8页
文章将水系作为线索,以浙江萧山地区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采用GIS空间分析获取聚落选址与水系的相关性,结合自然地貌和水文特征将萧山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形态划分为4种典型模式:丘陵畈田型聚落、湖荡畈田型聚落、泾浜圩田型聚落和标准圩田... 文章将水系作为线索,以浙江萧山地区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采用GIS空间分析获取聚落选址与水系的相关性,结合自然地貌和水文特征将萧山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形态划分为4种典型模式:丘陵畈田型聚落、湖荡畈田型聚落、泾浜圩田型聚落和标准圩田型聚落,并选取4个典型聚落样本图解其空间形态特征,分析自然环境、农田水利和水运交通对聚落形态生成的影响机制,为水网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形态和景观特征的保护更新提供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水系 萧山地区 聚落空间形态 生成机制
下载PDF
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最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87,115,共9页
传统文化资源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势地位日益突出,我国学者结合文化基因概念提出传统聚落景观基因,有效推动传统聚落的科学研究。该文梳理近年来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相关研究,总结主要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①传统... 传统文化资源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势地位日益突出,我国学者结合文化基因概念提出传统聚落景观基因,有效推动传统聚落的科学研究。该文梳理近年来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相关研究,总结主要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①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形成初步的理论体系,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在景观基因特征分析与识别、分析方法、传承与演化、图谱构建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②当前研究存在概念泛化、部分研究方法借用不当、分类体系与识别标准不明确、图谱内涵与构建途径有待进一步凝练等问题;③今后需要完善理论体系并拓展应用领域,结合地理人工智能和GIS等加强概念体系、研究方法与理论框架研究,同时从社会文化、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视角丰富相关应用。研究结果可为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理论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聚落 景观基因 理论 图谱 进展 展望
下载PDF
黑水河河谷型藏族聚落空间形态及形成机制分析
9
作者 蒋思玮 曹赛新 +1 位作者 熊薇 李西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8期102-108,126,共8页
聚落空间是人地协调适应的结果,反映和记录着人们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和特殊状态。河谷型聚落在河流地形环境与水文特征的影响下,其聚落空间形态往往呈现出与环境特征深度耦合的适应性。文章基于聚落空间的系统性视角,综合运... 聚落空间是人地协调适应的结果,反映和记录着人们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和特殊状态。河谷型聚落在河流地形环境与水文特征的影响下,其聚落空间形态往往呈现出与环境特征深度耦合的适应性。文章基于聚落空间的系统性视角,综合运用地理学、风景园林学、人居环境学的交叉视野及方法,选取黑水河河谷型藏族聚落为研究对象,依据黑水河上下游地形地貌、水文特征及河谷聚落人居的在地特征将聚落分为河谷平坝型与河谷山麓型2种类型,结合聚落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组织方式分析聚落的空间要素格局、民居组团形态,并探讨河谷型聚落的适应性机制。以期对地域聚落的传承振兴、规划建设有所启示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聚落 河谷型聚落 空间形态 适应性 黑水河
下载PDF
黄河流域(山东段)村镇聚落文化景观基因识别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1
10
作者 任震 刘雨桐 韩广辉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5-152,共8页
黄河流域(山东段)村镇聚落孕育了丰富独特的文化景观,建立识别指标体系对其文化景观基因进行挖掘整理,对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赓续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景观基因理论的研究成果和对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文件的剖... 黄河流域(山东段)村镇聚落孕育了丰富独特的文化景观,建立识别指标体系对其文化景观基因进行挖掘整理,对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赓续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景观基因理论的研究成果和对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文件的剖析,在历史景观视角下对黄河流域(山东段)的村镇聚落开展深入的文化景观田野调查、典籍研究等,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文化景观基因识别指标体系构建逻辑,通过“识别对象—识别因子—识别指标”解析出13项识别因子、40项识别指标,为黄河流域村镇聚落文化景观识别全覆盖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聚落 文化景观 景观基因 识别指标体系 黄河流域山东段
下载PDF
陕南汉江走廊新石器时代考古聚落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陶卫宁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86-490,共5页
陕南汉江走廊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基本上分布在汉江及其主要支流所形成的平原台地和河谷阶地上。根据聚落的选址特点,可以将区域内的聚落分为平原台地型和河谷阶地型两种。文章以考古发掘资料为主要依据对这一区域内聚落的地理环... 陕南汉江走廊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基本上分布在汉江及其主要支流所形成的平原台地和河谷阶地上。根据聚落的选址特点,可以将区域内的聚落分为平原台地型和河谷阶地型两种。文章以考古发掘资料为主要依据对这一区域内聚落的地理环境进行了微观个案研究。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聚落规模和文化层的堆积都有差别,聚落中居民的生产方式也不一样。这种比较研究充分阐述了新石器时代走廊内的人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南 汉江流域 新石器时代 考古研究 聚落研究 聚落遗址 选址特点 聚落类型 微观个案研究 聚落规模 文化层 生产方式 人地关系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湘桂黔地区侗族乡村聚落边界形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珉青 韦明新 樊亚明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26-134,共9页
选取湘桂黔地区25个侗族乡村聚落作为研究样本,在图底分析法的基础上,基于长宽比、形状指数、分维数量化指标探讨侗族乡村聚落边界的形态特征、破碎程度。结果发现:样本聚落形态呈现团状、带状、带状倾向的团状3种类型,其中团状聚落有10... 选取湘桂黔地区25个侗族乡村聚落作为研究样本,在图底分析法的基础上,基于长宽比、形状指数、分维数量化指标探讨侗族乡村聚落边界的形态特征、破碎程度。结果发现:样本聚落形态呈现团状、带状、带状倾向的团状3种类型,其中团状聚落有10个,带状聚落有10个,带状倾向的团状聚落有5个,聚落形态的形成主要受自然环境、人为因素影响;聚落边界图形呈现出简单平滑和破碎复杂2种状态,其形成受自然环境、宗族理念以及聚落形态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侗族乡村聚落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化研究 侗族 乡村聚落 聚落边界
下载PDF
宗族结构影响下晋东南传统聚落空间形态及发展演变--以西社村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变凤 王钰鑫 王金平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期54-56,共3页
平顺县西社村作为晋东南地区典型的宗族血缘型村落,其形态受宗族结构影响,格局独特。文章从宗族结构的视角出发,借助族谱、碑刻等文字史料信息,结合田野调查与类型比较等方法,对宗族社会结构的变迁过程与聚落空间形态发展演变过程进行... 平顺县西社村作为晋东南地区典型的宗族血缘型村落,其形态受宗族结构影响,格局独特。文章从宗族结构的视角出发,借助族谱、碑刻等文字史料信息,结合田野调查与类型比较等方法,对宗族社会结构的变迁过程与聚落空间形态发展演变过程进行历时性分析,归纳宗族发展对空间形态演变的影响,结合宗族结构影响下聚落的两个空间特征,探究其空间形态及发展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社村 宗族结构 传统聚落 空间形态
下载PDF
乡村聚落空间形态及发展研究——以新化水车镇乡村聚落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筱蔚 汤朝晖 《华中建筑》 2017年第8期89-92,共4页
该文以湘中梅山地区水车镇乡村聚落空间为研究对象,分析乡村聚落空间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历史、人文条件,研究乡村聚居空间形态构成基础、特征以及规律。从乡村聚落构成五大方面深入剖析乡村聚落空间形态,探索乡村聚落空间应对现代乡村... 该文以湘中梅山地区水车镇乡村聚落空间为研究对象,分析乡村聚落空间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历史、人文条件,研究乡村聚居空间形态构成基础、特征以及规律。从乡村聚落构成五大方面深入剖析乡村聚落空间形态,探索乡村聚落空间应对现代乡村聚落发展的对策及前景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聚落空间形态 聚落构成 聚落环境 原住民
下载PDF
聚落“双修”视角下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旅游空间再生产研究——以坪坦村为例
15
作者 李伯华 闫鲁仪 窦银娣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6,45,共13页
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在当前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村落逐渐面临文化生态系统失衡等困境。为了探究传统村落旅游空间再生产的机制问题,基于聚落“双修”视角,结合旅... 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在当前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村落逐渐面临文化生态系统失衡等困境。为了探究传统村落旅游空间再生产的机制问题,基于聚落“双修”视角,结合旅游空间生产理论,采用文本分析、参与式观察等方法,以湖南省坪坦村为例进行再生产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对旅游空间生产和聚落“双修”进行了理论结合,两者虽具有现实导向的局部冲突性,但因二者具有多元耦合性,聚落双修可为实现旅游空间再生产提供更为动态和整体性的理论指导。(2)对坪坦村进行了聚落“双修”视角下旅游三元空间建构,从物质景观、文化符号和生活体验三方面给予空间分析并归纳现状发展问题。(3)结合聚落“双修”和旅游空间生产理论,对坪坦村提出了文化导向、肌理重塑等修复与修补路径。以期对传统村落旅游空间生产模式提供借鉴和指导,实现传统村落旅游物质、非物质空间的重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双修 传统村落 空间生产 坪坦村
下载PDF
乡村旅游聚落的概念模型与形成机理——基于婺源的扎根研究
16
作者 陈志军 何建民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9-90,共12页
旅游活动在传统乡村聚落的开展,推动形成一种新型独特聚落形态——乡村旅游聚落。本文选择婺源五个乡村旅游地为案例地,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构建“乡村旅游聚落”的概念模型,探索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乡村旅游聚落是基于原有乡村聚落,... 旅游活动在传统乡村聚落的开展,推动形成一种新型独特聚落形态——乡村旅游聚落。本文选择婺源五个乡村旅游地为案例地,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构建“乡村旅游聚落”的概念模型,探索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乡村旅游聚落是基于原有乡村聚落,在众多内外因素的影响与作用下开展旅游活动,使聚落主体和要素等发生变化,形成既能满足居民的生产、生活等传统需要,又能满足游客、从业人员等利益相关者多重需要的一种新型聚落类型。它在空间上表现为全新的生产、生活和生态三个空间组织形态,其形成与发展经历内外因素蓄力、开发建设投入、功能产业转化、聚落空间再生产、反馈循环演化五个阶段。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要树立“乡村旅游聚落”系统观,编制聚落系统发展规划、建立聚落共生发展机制、加强聚落功能空间优化、注重聚落文化保护传承、重视聚落开发管理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聚落 概念模型 形成机理 婺源
下载PDF
官控层级作用下海盐聚落体系演变研究——以明清两淮盐区为例
17
作者 张晓莉 赵逵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122,共8页
梳理明清海盐产区官控层级由“分司-盐场-团”向“分司-盐场-灶”发展过程中各层级职能的变化,建立与官控层级对应的“分司-场治-团”和“分司-场治-市镇-生产”的聚落发展体系。从时间纵向的角度,立足官控层级重心迁移,结合经济、自然... 梳理明清海盐产区官控层级由“分司-盐场-团”向“分司-盐场-灶”发展过程中各层级职能的变化,建立与官控层级对应的“分司-场治-团”和“分司-场治-市镇-生产”的聚落发展体系。从时间纵向的角度,立足官控层级重心迁移,结合经济、自然、文化等因素的变化,解析海盐聚落体系整体格局的纵横发展,总结聚落体系层级格局分布的演变规律。立足官控层级职能变迁,结合明清海盐聚落体系空间构成要素的量化分析,对海盐聚落体系层级空间形态的演变规律进行总结。研究现代东部沿海聚落体系的由来和发展过程,并为后续古代海盐手工业聚落体系的全面构建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控层级 海盐聚落体系演变 格局分布 空间形态 空间构成要素
下载PDF
陕西遗址遗存与乡村聚落的文化景观互文性及应用研究
18
作者 张颖 刘晖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82,共6页
乡村聚落文化景观与其周边的历史遗址遗存文化景观构成了互文关系。互文性理论的研究,目前已呈现多元化、跨学科的发展趋势。基于此,对互文性的基本理论进行剖析,并开展对陕西遗址遗存与乡村聚落文化景观的嵌合发展研究,通过实证考察与... 乡村聚落文化景观与其周边的历史遗址遗存文化景观构成了互文关系。互文性理论的研究,目前已呈现多元化、跨学科的发展趋势。基于此,对互文性的基本理论进行剖析,并开展对陕西遗址遗存与乡村聚落文化景观的嵌合发展研究,通过实证考察与资料收集,对成果进行分类对比,形成多个两两对应案例的互文性关系。选择淳化县甘泉宫与凉武帝村、礼泉县昭陵与袁家村、留坝县张良庙及紫柏山与庙台子村3个互文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剖析遗址遗存与乡村聚落的文化景观历史层级脉络,反映出社会变迁的客观规律,并在各自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互文关系。而这种互文关系,可以促进历史遗址遗存的保护、利用与开发,以及乡村聚落的振兴与发展,进而形成乡村聚落文化景观与其周边历史遗址遗存文化景观互文嵌合发展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遗址遗存 乡村聚落 嵌合发展模式 互文性理论 文化景观
下载PDF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乡聚落格局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
19
作者 郑旭东 王宏卫 +2 位作者 罗魁 吴常蕊 闫晓梅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83-393,共11页
以天山北坡经济带城乡聚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位序-规模法等分析1980-2020年间城乡聚落格局的变化,结合地理探测器从自然、区位及社会经济因素探究城乡聚落格局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80-2020年... 以天山北坡经济带城乡聚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位序-规模法等分析1980-2020年间城乡聚落格局的变化,结合地理探测器从自然、区位及社会经济因素探究城乡聚落格局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80-2020年间,城乡聚落数量、规模持续扩张且趋于集聚,前20 a扩张以耕地、草地为主,后20 a以未利用地为主;城乡聚落密度变化显著,高密度区主要集中在各绿洲呈现“多核集中分布”特征,中密度区沿高密度区周围扩张,低密度区沿绿洲边缘分布并在非绿洲区有扩张;首位聚落规模发展较好,趋于位序-规模曲线,中型聚落略微发育,小型聚落数量持续减少;交通等区位因素是天山北坡城乡聚落格局的首位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次之,自然地理因素影响较小,各影响因素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聚落 景观格局 位序-规模法 地理探测器 天山北坡经济带
下载PDF
肇兴传统侗寨聚落群整体性保护与发展研究
20
作者 曾梦宇 张雪梅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1期49-52,56,共5页
传统村寨聚落群较之单一的村落更能反映一定区域的传统文化、传统经济、传统习俗、传统伦理、传统艺术和传统生态等要素,以及由诸多要素构建而成的传统社会。肇兴侗寨聚落群有着“侗都”的美誉,对其保护与发展对其他侗族聚居区有着一定... 传统村寨聚落群较之单一的村落更能反映一定区域的传统文化、传统经济、传统习俗、传统伦理、传统艺术和传统生态等要素,以及由诸多要素构建而成的传统社会。肇兴侗寨聚落群有着“侗都”的美誉,对其保护与发展对其他侗族聚居区有着一定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寨 聚落 整体性 保护 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