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躯干模式训练结合任务导向型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后恢复期的效果及对周围神经电生理学的影响
1
作者 马宁 刘芳芳 +2 位作者 张广飞 杨翠花 白艳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5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躯干模式训练结合任务导向型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后恢复期的效果及对周围神经电生理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躯干模式训练结合任务导向型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后恢复期的效果及对周围神经电生理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躯干模式训练结合任务导向型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上、下肢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CT)、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胫神经、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躯干模式训练结合任务导向型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后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躯干模式 任务导向型康复训练 脑卒中 恢复期
下载PDF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术躯干模式训练结合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跌倒风险的影响
2
作者 韩朋 胡慧 +1 位作者 章敏 冯同忠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7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术(PNF)躯干模式训练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制定康复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扬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2021年10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术(PNF)躯干模式训练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制定康复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扬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2021年10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7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常规康复训练)和研究组(37例,常规康复训练+PNF躯干模式训练+减重步行训练)。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4周。观察比较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平衡及步行功能及跌倒风险评分。结果与干预前比,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10m最快步行速度及Tinetti步态评估量表、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升高,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高;躯干前倾距离均延长,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长,坐-站-坐时间缩短,研究组较对照组更短;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评分均降低,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均P<0.05)。结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PNF躯干模式训练与减重步行训练康复效果良好,可提高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并减少跌倒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偏瘫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术躯干模式训练 减重步行训练 跌倒风险
下载PDF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联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徐雪迪 赵凯 +3 位作者 陈岩 张阿康 高晓平 陈和木 《康复学报》 CSCD 2023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PNF)技术联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PNF组和联合组,每组分...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PNF)技术联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PNF组和联合组,每组分别22、22、23例,治疗过程中分别有2、2、3例患者脱落/中止,最终每组纳入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物理因子治疗(20 min/次,2次/d,6 d/周)、偏瘫肢体综合训练(40 min/次,1次/d,5 d/周)和作业治疗(20 min/次,1次/d,5 d/周),持续治疗4周;PNF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上肢PNF训练,其中偏瘫肢体综合训练20 min/次,PNF训练20 min/次,1次/d,5 d/周,持续治疗4周;联合组在PNF组基础上接受肌内效贴治疗,贴布每3 d更换1次,持续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估上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量表(MAS)评估肌张力;采用表面肌电(sEMG)评估积分肌电值(iEMG)和协同收缩率(CR)。结果:①上肢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PNF组及联合组治疗后FMA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PNF组及联合组治疗后FMA评分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NF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FMA评分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上肢肌张力: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M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PNF组及联合组治疗后M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表面肌电图: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CR明显降低(P<0.05);PNF组和联合组治疗后iEMG值、CR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PNF组治疗后CR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iEMG值、CR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NF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iEMG值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F技术联合肌内效贴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上肢肌电信号传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 肌内效贴 痉挛 运动功能 表面肌电
下载PDF
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对胸椎骨折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康复的干预效果分析
4
作者 邓丹丹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0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对胸椎骨折致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术后康复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2022年1月收治的104例胸椎骨折致SCI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对胸椎骨折致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术后康复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2022年1月收治的104例胸椎骨折致SCI患者为研究对象,掷硬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另加用PNF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IM、感觉、NIHSS、MBI、SCIMⅢ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FIM、感觉、MBI、SCIM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椎体后缘、前缘高度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椎体后缘、前缘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胸椎骨折致SCI患者采取PNF疗法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 胸椎骨折致脊髓损伤 术后康复
下载PDF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平衡、运动和日常生活活动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23
5
作者 郭辉 王剑桥 +8 位作者 苏国栋 王华伟 樊华 樊祥德 张诗麟 刘洋 王月 吕雪琴 刘惠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0-541,共12页
目的分析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PNF)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效果。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关于采用PNF康复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平衡和ADL的随机对... 目的分析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PNF)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效果。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关于采用PNF康复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平衡和ADL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日期建库至2019年12月。主要结局指标为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次要结局指标为功能性前伸测试(FRT)、躯干功能障碍量表(TI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共786例患者。PNF明显提高后遗症期患者BBS评分(MD=3.31,95%CI 2.58~4.04,P<0.001),恢复期患者FMA评分(MD=8.31,95%CI 5.68~10.97,P<0.001),所有患者MBI评分(MD=6.84,95%CI 5.20~8.48,P<0.001)、FRT距离(MD=1.11,95%CI 0.39~1.84,P=0.003)和TIS评分(MD=1.75,95%CI 1.19~2.31,P<0.001),显著缩短后遗症期患者TUGT时间(MD=-1.86,95%CI-2.62~-1.10,P<0.001)。结论PNF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运动功能和ADL。但对不同病程患者,效果不一。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 平衡 运动 日常生活活动 META分析
下载PDF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结合康复疗法对不同年龄脊髓损伤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楚野 梁斌 +6 位作者 丘德赞 韦敏克 韦建勋 陈峰 王贤 谷金 陈航 《广西医学》 CAS 2014年第11期1561-1564,共4页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PNF)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合并不完全性截瘫的临床疗效。方法脊髓损伤合并不全截瘫患者90例,以年龄不同分为青少年组28例、中年组33例、老年组29例。患者均做脊髓减压、脊柱内固定手术治疗,手术...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PNF)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合并不完全性截瘫的临床疗效。方法脊髓损伤合并不全截瘫患者90例,以年龄不同分为青少年组28例、中年组33例、老年组29例。患者均做脊髓减压、脊柱内固定手术治疗,手术后1~2周进行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方法包括常规运动疗法、针灸、高压氧及PNF治疗。3组在康复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用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中国脊髓损伤协会评分标准进行感觉及运动评分,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3组患者康复治疗后Frankel分级与治疗前比较,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IA感觉评分、运动评分、MBI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康复治疗后,中年组感觉评分、运动评分增加幅度明显大于老年组(P〈0.05),但与青少年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NF技术结合康复疗法对不同年龄患者疗效基本相同,其对于中年患者疗效是否更为显著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 综合疗法 康复治疗
下载PDF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7
作者 楚野 梁斌 《医学综述》 2014年第15期2705-2707,共3页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PNF)技术在各个领域的疗效均令人满意,其中关于PNF技术配合传统中医综合疗法对提高康复治疗效果的研究较少,但少量研究报道均有良好疗效,结果使人鼓舞,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该文主要回顾PNF技术在临床康复治疗中...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PNF)技术在各个领域的疗效均令人满意,其中关于PNF技术配合传统中医综合疗法对提高康复治疗效果的研究较少,但少量研究报道均有良好疗效,结果使人鼓舞,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该文主要回顾PNF技术在临床康复治疗中应用的研究,介绍PNF技术的基本理论,阐述其在各个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其与相应领域传统治疗方法相结合治疗相关疾病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 康复 神经肌肉 本体感觉
下载PDF
论肌肉本体感觉对罚球命中率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韩晓玲 《体育研究与教育》 1999年第2期66-68,共3页
现代篮球比赛中,对抗性越来越强,犯规次数也相应增加。在犯规后的罚球中,肌肉本体感觉对命中率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应该重视罚球命中率的训练,提高篮球比赛中的罚球命中率。
关键词 肌肉本体感觉 篮球罚球 影响
下载PDF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联合综合康复治疗胸腰段脊髓损伤并不全截瘫83例 被引量:11
9
作者 谌德雄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6年第3期278-279,共2页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PNF)与综合康复治疗胸腰段脊髓损伤并不全截瘫的疗效。方法:胸腰段脊髓损伤并不全截瘫患者83例分为2组,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42例采用PNF联合综合康复治疗;随访6-21个月,比较2...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PNF)与综合康复治疗胸腰段脊髓损伤并不全截瘫的疗效。方法:胸腰段脊髓损伤并不全截瘫患者83例分为2组,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42例采用PNF联合综合康复治疗;随访6-21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Frankel分级、感觉评分、运动评分及Barthel指数(BI)。结果:2组治疗前Frankel分级、感觉评分、运动评分及BI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治疗后Frankel分级、感觉评分、运动评分及BI情况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PNF联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胸腰段脊髓损伤并不全截瘫,疗效优于单纯综合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 综合康复治疗 胸腰段 脊髓损伤 不全截瘫
下载PDF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在胸椎骨折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熹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8年第18期2961-2963,共3页
目的探究在胸椎骨折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应用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胸椎骨折致脊髓损伤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后康... 目的探究在胸椎骨折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应用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胸椎骨折致脊髓损伤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后康复治疗,观察组进行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常规术后康复治疗,观察对比两组运动评分、SCIMⅢ评分、感觉评分、MBI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在康复干预前,运动评分、SCIMⅢ评分、感觉评分、MBI评分等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对照组和观察组运动评分、SCIMⅢ评分、感觉评分、MBI评分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椎骨折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应用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的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骨折 脊髓损伤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 术后康复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配合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PNF)技术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莹颖 《中外医疗》 2017年第20期168-170,共3页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配合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PN F)技术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5月—2017年2月60例脑卒中患者并随机分组。A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的康复护理方法,B组30例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配合神经肌肉...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配合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PN F)技术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5月—2017年2月60例脑卒中患者并随机分组。A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的康复护理方法,B组30例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配合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PNF)技术。比较两组脑卒中康复效果;遵医康复锻炼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干预前后患者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情况、ADL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B组脑卒中康复效果高于A组(P<0.05)。其中,A组显效有12例,有效10例,无效有8例,总有效率73.33%;B组显效有23例,有效6例,无效有1例,总有效率96.67%;B组遵医康复锻炼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别为(94.39±3.13)分和(9.39±1.57)分,优于A组(78.51±2.41)分和(18.57±2.56)分(P<0.05)。干预前两组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情况、ADL生活能力评分相近,A组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65.13±10.15分、(34.81±5.47)分、(25.68±2.21)分;B组分别为(65.25±10.12)分、(34.14±5.14)分和(25.14±2.13分)(P>0.05);出院时B组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情况、ADL生活能力评分(85.12±13.21)分、(75.34±7.25)分、(10.24±1.55)分优于A组(78.92±11.32)分、(57.24±6.21)分、(14.62±1.91)分(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配合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PNF)技术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患者依从性高且抑郁情绪减轻,生活能力提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PNF)技术 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 影响
下载PDF
综合康复疗法联合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治疗胸腰段脊髓损伤合并不全截瘫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德平 王曰凤 《中国伤残医学》 2017年第3期62-63,共2页
目的:分析将综合康复疗法联合神经肌肉本体感觉在临床上治疗胸腰段脊髓损伤合并不全截瘫的效果。方法:选取了2011年6月-2015年6月在本院救治的80例胸腰段脊髓损伤合并不全截瘫患者,按照患者的年龄将患者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 目的:分析将综合康复疗法联合神经肌肉本体感觉在临床上治疗胸腰段脊髓损伤合并不全截瘫的效果。方法:选取了2011年6月-2015年6月在本院救治的80例胸腰段脊髓损伤合并不全截瘫患者,按照患者的年龄将患者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所有患者均行综合康复疗法联合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治疗方法,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通过3个月的有效治疗,3组患者各项治疗结果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青年纽≥中年组〉老年组,青年组与中年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与老年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与老年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综合康复疗法联合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治疗胸腰段脊髓损伤合并不全截瘫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应大力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 综合疗法 康复治疗
下载PDF
绳带辅助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训练联合绳带辅助脑机接口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康复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13
作者 梁天佳 龙耀斌 +7 位作者 陆丽燕 周金英 黄福才 黄林鹏 邬映超 龙耀翔 韦小翠 柳忠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72-978,共7页
目的探讨绳带辅助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训练联合绳带辅助脑机接口(BCI)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n=32)、PNF... 目的探讨绳带辅助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训练联合绳带辅助脑机接口(BCI)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n=32)、PNF组(n=32)和联合组(n=32)。各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常规组给予上肢PNF训练,PNF组给予上肢绳带辅助PNF训练,联合组给予上肢绳带辅助PNF训练和上肢绳带辅助BCI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结果各组FTHUE-HK评分、MBI评分的组内效应(F>341.219,P<0.001)、组间效应(F>21.705,P<0.001)和交互效应(F>3.171,P<0.05)均显著;FMA-UE评分的组内效应(F=520.472,P<0.001)和组间效应(F=41.939,P<0.001)显著,交互效应不显著(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为联合组最优(P<0.05)。结论绳带辅助PNF训练联合绳带辅助脑机BCI训练能进一步促进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 绳带疗法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脑机接口 康复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焦慧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3期26-28,35,共4页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PNF,两组均连续干预12周。对比两组平衡功能、躯干控制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步行功能和10 m步行测试(10MWT)。结果:观察组干预后闭眼、睁眼轨迹总面积(A)及轨迹长度(L)小于对照组,起立-行走计时试验(TUGT)、10MWT用时短于对照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Sheikh躯干控制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Bl)评分、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FAC)高于对照组,稳定性指数(ST)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应用PNF可改善平衡、步行能力,提高躯干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恢复期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 平衡功能 步行功能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步行时关节负荷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15
作者 沈培鑫 罗心 +3 位作者 车欣恒 刘延浩 毛德伟 宋祺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54-860,共7页
目的 探究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老年患者步行时膝外展力矩和股内侧肌-内侧腓肠肌(VM-MG)共激活指数的影响。方法 2022年3月至5月,在济南社区招募膝骨关节炎老年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训练组(n=... 目的 探究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老年患者步行时膝外展力矩和股内侧肌-内侧腓肠肌(VM-MG)共激活指数的影响。方法 2022年3月至5月,在济南社区招募膝骨关节炎老年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训练组(n=16)。训练组接受PNF治疗,对照组自行居家运动,共6周。治疗前后采用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同步三维测力台和肌电图系统测量患者平地步行时的膝外展力矩和肌肉共激活指数。结果 对照组3例脱落,训练组2例脱落。治疗后,训练组膝外展力矩第一峰值、第二峰值和VM-MG共激活指数均较治疗前改善(|t|> 2.460, P <0.05),且训练组膝外展力矩第一峰值、第二峰值均较对照组改善(|t|>2.454, P <0.05)。结论 PNF有助于促进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内外间室负荷的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关节力矩 共激活 步行
下载PDF
针灸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吕运良 万彩玲 +1 位作者 王付涛 常立国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3期398-403,共6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本文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本文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和试验组,各49例。单一组男30例、女19例,年龄(62.67±6.71)岁,采取PNF治疗;试验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63.75±6.76)岁,采取PNF+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相关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Barthel指数(MBI)、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水平、肢体功能[徒手肌力量表(MMT)、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水平、步态时空参数(步速、步长、步频、患侧摆动相、患侧支撑相、双侧支撑相水平)及运动学参数[关节力矩峰值(髋、膝、踝)、最大屈伸角度(髋、膝)]水平。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试验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5.92%(47/49),高于单一组的79.59%(3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3,P=0.031)。治疗后,试验组FCA、MBI及BBS评分[(65.19±4.23)分、(73.82±8.56)分、(43.18±3.45)分]均高于单一组[(61.86±5.35)分、(66.79±5.98)分、(34.59±2.80)分],NIHSS评分[(3.15±1.17)分]低于单一组[(5.27±2.3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18、4.713、13.533、5.596,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上肢FMA、下肢FMA评分及MMT[(55.79±6.55)分、(27.06±3.67)分、(4.07±0.62)级]均高于单一组[(49.65±5.25)分、(24.68±3.35)分、(3.46±0.87)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20、3.353、3.997,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步频、步长、步速及患侧摆动相水平[(107.76±10.96)步/min、(40.67±6.48)cm、(0.63±0.13)m/s、(42.84±6.01)%]均高于单一组[(95.19±9.25)步/min、(36.50±5.71)cm、(0.45±0.11)m/s、(39.76±5.24)%],患侧支撑相及双侧支撑相水平[(57.21±5.01)%、(31.16±6.11)%]均低于单一组[(61.89±5.06)%、(37.46±7.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35、3.380、7.399、2.704、4.601、4.723,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髋关节力矩峰值、髋关节最大屈伸角度、膝关节力矩峰值、膝关节最大屈伸角度、踝关节力矩峰值[(0.64±0.13)Nm、(34.35±7.09)°、(1.59±0.32)Nm、(49.46±8.02)°、(1.59±0.27)Nm]均高于单一组[(0.55±0.11)Nm、(29.64±6.71)°、(1.37±0.31)Nm、(42.98±7.61)°、(1.45±0.24)N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00、3.378、3.457、4.103、2.713,均P<0.05)。结论针灸+PNF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可提高疗效,增强患者肢体肌力、平衡能力及运动功能,改善步行能力及神经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针灸 肢体功能障碍 步态时空 运动学特征
下载PDF
基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康复训练在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吕郑茜 赵洋洋 张水亮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期70-73,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的康复训练在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72例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 目的:观察基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的康复训练在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72例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PNF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训练前后步行功能[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评分、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训练后,两组FAC等级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BS、FMA-LE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WS水平、MBI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基于PNF的康复训练可提高卒中恢复期患者步行功能分级、BBS评分、FMA-LE评分、MWS水平和MBI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恢复期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康复训练 平衡能力 步行功能 下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理念下呼吸训练护理对心梗PCI术后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池璐 彭丽娟 时晨晨 《中外医疗》 2024年第4期179-182,共4页
目的分析在心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临床干预中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理念下呼吸训练干预对其肺功能、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 目的分析在心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临床干预中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理念下呼吸训练干预对其肺功能、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治疗的92例心梗P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行常规呼吸训练,观察组在本体感觉神经促进技术理念下行呼吸训练,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水平、运动耐力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肺功能高于对照组,运动耐力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梗PCI术后患者临床干预中,本体感觉神经促进技术理念下实施呼吸训练干预能有效提升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水平,增强运动耐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呼吸训练 心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 肺功能 运动耐力
下载PDF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应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电针刺激神经干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向勇 张生玉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应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联合电针刺激神经干治疗后对其肢体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2022年7月至2023年5月收治...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应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联合电针刺激神经干治疗后对其肢体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2022年7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康复治疗及电针刺激神经干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前者基础上联合PNF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8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肢体功能,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白细胞计数(WBC)、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蛋白(ALB)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runnstrom分期(BRS)评估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逐渐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WBC、AL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NF联合电针刺激神经干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合并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情况,加快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脑卒中后的生活质量及生活能力,且减轻了患者机体炎症反应,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神经干刺激 电针疗法 脑卒中偏瘫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及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效果对比
20
作者 许婉娜 吴伟鹏 丁洁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6期88-90,共3页
目的浅析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及Bobath技术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30例采用PNF技术;对照组30例采用Bobath技术治疗... 目的浅析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及Bobath技术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30例采用PNF技术;对照组30例采用Bobath技术治疗,对比躯干功能和肢体运动能力、生活独立能力、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躯干功能和肢体运动能力评估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功能评分、健康功能评分、生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PNF技术及Bobath技术均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但PNF技术更有助于患者躯体和肢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 BOBATH技术 脑卒中偏瘫 康复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