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2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BI评分联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中老年人群肝切除术后肝衰竭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杨丽 罗德兰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5期621-624,共4页
目的探究ALBI评分联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肝衰竭(PHLF)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切除的326例中老年肝细胞癌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PHLF,分为PHLF... 目的探究ALBI评分联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肝衰竭(PHLF)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切除的326例中老年肝细胞癌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PHLF,分为PHLF组66例(20.25%)、对照组260例(79.7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PHLF的影响因素,并采用ROC曲线对ALBI评分和PLR预测PHLF的效能进行评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HLF组肿瘤直径、术前肝硬化比例、凝血酶原时间、MELD及ALBI评分、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升高(P<0.05),术前PLR、术后剩余肝脏体积百分比均显著降低(P<0.05)。术前PLR(OR=0.728,95%CI:0.541~0.979)、ALBI(OR=1.958,95%CI:1.305~2.938)、术后剩余肝脏体积百分比(OR=0.586,95%CI:0.396~0.868)是中老年肝细胞癌患者发生PHLF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显示,术前ALBI联合PLR预测PHLF的AUC为0.8955(95%CI:0.852~0.937),灵敏度为82.05%,特异度为84.23%,预测效能显著优于ALBI、PLR(P均<0.05)。结论术前ALBI评分与PLR均是中老年肝细胞癌患者发生PHLF的独立影响因素,二者联合应用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辅助临床筛选出PHLF高风险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后衰竭 细胞癌 ALBI评分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特定电磁波治疗仪联合穴位敷贴改善腹腔镜肝切除术后肩痛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黄秀菊 卢小倩 +6 位作者 卢舒雨 陈湘 蔡小勇 李季 李晓曦 罗素梅 李磊 《蛇志》 2024年第2期226-230,共5页
目的观察特定电磁波(TDP)照射联合穴位敷贴在腹腔镜肝切除术后肩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肝切除术后肩痛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 目的观察特定电磁波(TDP)照射联合穴位敷贴在腹腔镜肝切除术后肩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肝切除术后肩痛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TDP联合穴位敷贴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1、3 d时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疼痛介质[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各个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1、3 d时的血清SP、PG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73.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DP联合穴位敷贴可有效减轻腹腔镜肝切除术后肩痛程度,降低疼痛介质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肩痛 穴位敷贴 特定电磁波 腹腔镜 切除
下载PDF
肝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3
作者 滕艳娟 唐雯桢 +1 位作者 黄玮琳 王继龙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肝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library、EBSCOHost、中国知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有关肝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预测模型的研究。由两位研究人... 目的:系统评价肝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library、EBSCOHost、中国知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有关肝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预测模型的研究。由两位研究人员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应用McGinn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所有数据分析均采用RevMan5.3。结果:共纳入7个肝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的研究,均为前瞻性队列研究。所有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在建模组和验证组人群中均大于0.7,其中,建模组的AUC值为0.71~0.898,验证组的AUC值为0.717~0.83。预测模型中包含最多的预测因子为手术切除范围(OR=2.71,95%confidenceCI=2.36~3.1)ASA分级(OR=1.95,95%CI=1.48~2.58)合并肝外手术(OR=5.39,95%CI=2.38~12.18)和白蛋白水平(OR=-1.41,95%CI=-2.58~0.23)。少数研究的有效样本量不足,部分未报告是否使用了盲法。结论肝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研究偏倚风险较高,正处于发展阶段。未来研究应遵循报告规范,临床医护人员应采用或构建性能良好的模型对肝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风险进行预测,以尽早识别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 严重并发症 预测模型 系统评价
下载PDF
解剖性肝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早期血清指标预测价值
4
作者 何承峻 陈廷昊 +1 位作者 彭强 王健宇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73-279,286,共8页
目的 分析解剖性肝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早期血清指标的预测价值。方法 解剖性肝切除术患者100例,依据术后是否发生腹腔感染分为感染组(n=25)、非感染组(n=75),分析腹腔感染病原学特点、对比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性别、年龄、术前... 目的 分析解剖性肝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早期血清指标的预测价值。方法 解剖性肝切除术患者100例,依据术后是否发生腹腔感染分为感染组(n=25)、非感染组(n=75),分析腹腔感染病原学特点、对比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性别、年龄、术前白蛋白(Alb)、手术相关指标等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腹腔感染的因素,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的预后转归情况及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凝血酶原时间(PT)]变化;检测两组早期感染性血清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分析术后第3天内平均CRP、PCT、IL-6、TNF-α对腹腔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25例出现腹腔感染(25.00%),共检出病原菌42株,革兰阴性菌20株,革兰阳性菌22株;年龄、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术中胶体使用量、行胆管切开引流或胆肠吻合为术后腹腔感染独立危险因素,血清Alb为保护因素(P<0.05);感染组住院时间较非感染组延长,感染组住院费用较非感染组更高(P<0.05),感染组术前DBIL、ALT及术后第1天DBIL高于非感染组(P<0.05),两组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CRP、PCT、IL-6、TNF-α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术后第3天内平均CRP、PCT、IL-6、TNF-α预测腹腔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1、0.817、0.813、0.772。结论 年龄、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等是解剖性肝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影响因素,检测CRP、PCT、IL-6、TNF-α对早期腹腔感染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性切除 腹腔感染 影响因素 血清指标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肝门再阻断法在肝切除术后胆漏中的预防效果
5
作者 宋林泉 梁志宏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64-367,共4页
目的:探讨肝门再阻断法在肝切除术后胆漏的预防性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日~2021年6月在中山小榄人民医院接受单纯性肝切除术的80例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传统肝门阻断法,观察组给予肝门再次... 目的:探讨肝门再阻断法在肝切除术后胆漏的预防性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日~2021年6月在中山小榄人民医院接受单纯性肝切除术的80例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传统肝门阻断法,观察组给予肝门再次阻断法。观察两组临床指标情况,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水平,并统计两组胆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功能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前白蛋白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1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0例,未发生胆漏情况,发生率为0.00%,对照组40例发生5例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12.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门再次阻断法可降低肝切除术后胆漏的发生率,可作为临床预防肝切术后胆漏的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再阻断法 肝切除术后 胆漏 功能指标 并发症发生率
下载PDF
肝癌病人肝切除术后难治性胸腔积液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6
作者 谢远喜 邱洁净 +3 位作者 唐雯桢 滕艳娟 陈似霞 莫新少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4,共5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病人行肝切除术后发生难治性胸腔积液的危险因素,建立肝切除术后难治性胸腔积液的早期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人的临...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病人行肝切除术后发生难治性胸腔积液的危险因素,建立肝切除术后难治性胸腔积液的早期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人的临床资料,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难治性胸腔积液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通过Hosmer-Lemeshowχ^(2)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617例肝切除术病人中,54例(8.8%)病人发生术后难治性胸腔积液。多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OR=1.985,95%CI(1.071,3.681)]、手术时间≥234 min[OR=1.986,95%CI(1.031,3.828)]、开腹手术[OR=7.927,95%CI(1.876,33.494)]、术中出血量≥300 mL[OR=2.934,95%CI(1.488,5.785)]是术后难治性胸腔积液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预测模型的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χ^(2)=5.953,P=0.652;ROC曲线下面积为0.775[0.719,0.832]。结论: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可为医务人员术后早期筛查高危病人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以减少术后难治性胸腔积液的发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细胞癌 切除 难治性胸腔积液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肝切除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
7
作者 蔡敏 易明亮 +2 位作者 尹泓 王琼 伍静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后慢性疼痛(CPSP)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择期行肝切除术的患者110例,男91例,女19例,年龄≥18岁,BMI 15~30 kg/m^(2),ASAⅡ或Ⅲ级。根据术后3个月是否诊断CPSP将患者分为两组:非CPSP组和CPSP组。单...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后慢性疼痛(CPSP)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择期行肝切除术的患者110例,男91例,女19例,年龄≥18岁,BMI 15~30 kg/m^(2),ASAⅡ或Ⅲ级。根据术后3个月是否诊断CPSP将患者分为两组:非CPSP组和CPSP组。单因素分析后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切除术CPSP的影响因素。采用回归系数以及常数项构建肝切除术CPSP的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采用Hosmer-Lemeshow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有42例(38%)患者肝切除术后发生CPSP。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5 kg/m^(2)是发生CPSP的保护因素,手术时间≥3 h、术后1 d白细胞计数≥13×10^(9)/L、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4分是发生CPSP的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的AUC为0.86,敏感性73.8%,特异性79.4%,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提示模型区分度和校准度均较好。结论BMI≥25 kg/m^(2)是肝脏切除术发生CPSP的保护因素,手术时间≥3 h、术后1 d白细胞计数≥13×10^(9)/L、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4分是肝脏切除术发生CPSP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慢性疼痛 切除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胸腺肽α1对伴MVI的肝细胞癌患者解剖性肝切除术后免疫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8
作者 钟平勇 刘欣 +2 位作者 牟廷刚 卿明 谢飞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 探讨解剖性肝切除术后应用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胸腺肽α1(Tα1)治疗对伴有微血管侵犯(MVI)的肝细胞癌(HCC)患者免疫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6月在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解剖性肝切除术,术后病理为HCC伴MV... 目的 探讨解剖性肝切除术后应用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胸腺肽α1(Tα1)治疗对伴有微血管侵犯(MVI)的肝细胞癌(HCC)患者免疫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6月在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解剖性肝切除术,术后病理为HCC伴MVI的106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联合应用Tα1,将患者分为Tα1治疗组(Tα1组,49例)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57例)。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3、6个月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变化;比较两组肿瘤1年复发率及无复发生存率情况;分析影响HCC患者术后复发的预后因素。结果 (1)Tα1组患者术后CD3^(+)、CD4^(+)、CD4^(+)/CD8^(+)均明显高于常规组(F=10.336,16.541,16.397;均P<0.05);两组术后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38,P=0.426)。Tα1组CD3^(+)、CD4^(+)、CD4^(+)/CD8^(+)术后即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CD8^(+)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常规组在术后6个月时,CD3^(+)、CD4^(+)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CD8^(+)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CD4^(+)/CD8^(+)在术后3、6个月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2)Tα1组患者NLR在术后1、3、6个月下降率明显高于常规组(χ^(2)=9.811,10.271,10.120;P<0.05)。(3)Tα1组术后1年复发率为18.4%,常规组为2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0,P=0.330);Tα1组术后无复发生存率优于常规组(χ^(2)=4.348,P<0.05)。(4)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应用Tα1是一个显著影响HCC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OR=0.554,95%CI 0.317-0.967,P=0.038)。结论 Tα1可以通过调节炎症和免疫状态,提高伴有MVI的HCC患者在解剖性肝切除术后的无复发生存率,使患者生存预后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解剖性切除 胸腺肽Α1 T淋巴细胞亚群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肺部转移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博伦 尹新民 徐威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71-75,共5页
肝切除术是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主要治愈性治疗手段,但术后肿瘤复发及转移率较高。HCC行肝切除术后发生的肝外转移以肺部转移(pulmonary metastasis, PM)最为常见。近年来对于HCC肝切除术后PM的研究仍在不... 肝切除术是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主要治愈性治疗手段,但术后肿瘤复发及转移率较高。HCC行肝切除术后发生的肝外转移以肺部转移(pulmonary metastasis, PM)最为常见。近年来对于HCC肝切除术后PM的研究仍在不断深入,微血管侵犯及肿瘤直径等因素被认为是影响HCC肝切除术后PM的风险因素,手术可能是治疗肝切除术后PM的有效手段。本文对HCC肝切除术后PM的风险因素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相关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肿瘤 切除 复发 肺转移 风险因素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预防性抗凝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10
作者 纵瑞清 张红艳 +1 位作者 武卉淇 陈影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64-972,共9页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PLC)患者术后预防性抗凝治疗能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并探讨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PLC肝切除手术治疗的4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PLC)患者术后预防性抗凝治疗能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并探讨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PLC肝切除手术治疗的4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进行预防性抗凝将患者分为抗凝组(287例,术后接受预防性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和常规治疗组(208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495例患者肝切除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30.7%(152/495),按照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感染(9.1%,45/49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6.5%,32/495)、出血(6.3%,31/495)、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PHLF;6.1%,30/495)、静脉血栓栓塞症(VTE;2.8%,14/495)。抗凝组术后VTE、ARDS、PHLF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治疗组[1.4%(4/287)vs 4.8%(10/208)、3.8%(11/287)vs 10.1%(21/208)、3.8%(11/287)vs 9.1%(19/208),均P<0.05],但两组间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门静脉高压、肿瘤数量是VTE的独立危险因素,门静脉高压、术中出血、术中输血、术前降钙素原是PHLF的独立危险因素,腹水、术前胆红素是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预防性抗凝是VTE、ARDS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PLC患者肝切除术后预防性抗凝可以降低VTE、PHLF、ARDS的发生风险,且不会增加术后出血风险。年龄、门静脉高压、肿瘤数量、术中出血、术中输血、腹水、术前降钙素原、术前胆红素是PLC患者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切除 原发性 预防性抗凝 静脉血栓栓塞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功能衰竭 出血
下载PDF
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创伤后成长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婷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61-364,共4页
目的探究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创伤后成长(PTG)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2月于我院行肝切除术治疗的100例肝癌患者,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评估其PTG水平,并收集相关资料,比较不同特征患者术后PTG水平,分析患者... 目的探究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创伤后成长(PTG)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2月于我院行肝切除术治疗的100例肝癌患者,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评估其PTG水平,并收集相关资料,比较不同特征患者术后PTG水平,分析患者肝切除术后PTG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100例肝癌患者的PTG评分为(61.6±6.2)分,处于低水平PTG。不同年龄、自我表露、术后放化疗、社会支持度的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PT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60岁、术后放化疗、低水平自我表露及社会支持度是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PTG水平较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PTG水平较低主要受患者年龄≥60岁、术后放化疗、低水平自我表露及社会支持度低等因素影响,临床可据此采取措施来提高其PTG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切除 创伤后成长 心理 自我揭露 社会支持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外侧弓上韧带腰方肌阻滞用于开腹肝切除术后镇痛
12
作者 张雷 丁亚军 康培培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955-958,共4页
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外侧弓上韧带腰方肌阻滞用于开腹肝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我院106例行开腹肝切除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肋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和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 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外侧弓上韧带腰方肌阻滞用于开腹肝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我院106例行开腹肝切除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肋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和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外侧弓上韧带腰方肌阻滞),每组53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免疫功能以及各时间点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统计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6 h、12 h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 h、12 h、24 h、48 h静息时和咳嗽时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的CD_(4)^(+)、NK、CD_(4)^(+)/CD_(8)^(+)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腹肝切除术患者行超声引导下外侧弓上韧带腰方肌阻滞麻醉,能够获得理想的镇痛、镇静效果,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外侧弓上韧带腰方肌阻滞 肋下腹横肌平面阻滞 开腹切除 镇痛
下载PDF
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重返工作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13
作者 王娟 温芳芳 +3 位作者 朱梅花 刁新芳 温燕平 康婉龄 《肝胆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96-200,共5页
目的技探讨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重返工作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赣州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肝癌患者100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重返工作准备度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重返工作自我效能问卷、... 目的技探讨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重返工作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赣州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肝癌患者100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重返工作准备度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重返工作自我效能问卷、情绪困扰评定量表、癌症疲乏量表和社会影响量表进行调查,运用T检验、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重返工作准备度与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正相关(r>0),与情绪困扰、癌症疲乏、病耻感负相关(r<0),均P<0.05。不同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学历水平、子女数目、疾病分期、术后有无并发症者重返工作准备度分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婚姻状态、医疗支付方式、有无合并其他慢性病、术后时长、职业类型、工作性质者重返工作准备度分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较大、家庭人均月收入较低、学历水平较低、子女数目≥2个、疾病分期较高、并发症、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低、情绪困扰、癌症疲乏、病耻感严重均是重返工作准备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重返工作准备度存在一定不足,且影响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的因素较多,临床实际可参照患者具体特征实施针对性护理及防控,以此促使患者及早回归正常的社会工作及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 重返工作准备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血清尿酸水平对原发性肝癌病人肝切除术后肌少症发生的预测价值研究
14
作者 汪明泉 王会哲 +2 位作者 卢双动 王谦 蔡增强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937-941,共5页
目的 探析血清尿酸水平对原发性肝癌(PLC)病人肝切除术后肌少症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2月行肝切除术治疗的PLC病人161例,根据是否并发肌少症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两组病人临床资料、... 目的 探析血清尿酸水平对原发性肝癌(PLC)病人肝切除术后肌少症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2月行肝切除术治疗的PLC病人161例,根据是否并发肌少症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两组病人临床资料、血清尿酸等血液生化检查结果,分析血清尿酸水平对PLC病人肝切除术后发生肌少症的预测价值和影响。结果本研究最终收录的158例行肝切除术治疗的PLC病人中,有34例术后发生肌少症,发生率为21.52%。发生组的血尿酸水平为(311.79±35.32)μmol/L,高于未发生组的(280.52±31.15)μmol/L,ALB水平为(31.59±5.73)g/L,低于未发生组的(35.63±5.13)g/L,术后辅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占38.24%,高于未发生组的20.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尿酸、ALB、术后辅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与PLC病人肝切除术后发生肌少症有关(OR=0.853、1.035、11.189,95%CI:0.770~0.945、1.018~1.052、3.533~35.433,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血清尿酸预测PLC病人肝切除术后发生肌少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54(95%CI:0.657~0.850)。绘制列线图发现,血清尿酸辅助其他主要临床指标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PLC病人肝切除术后肌少症发生的C-index为0.847(95%CI:0.782~0.913),提示模型一定预测价值;绘制决策曲线结果显示,阈值在0~1.00范围内,模型临床实际净受益率始终>0,最大净受益率为0.215,提示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PLC病人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是其术后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检测血清尿酸水平有助于辅助临床早期预测肌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切除 肌少症 尿酸
下载PDF
结直肠癌肝转移肝切除术后不同复发模式的预后差异及危险因素分析
15
作者 陈瀚玮 李磊 《肝癌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27-32,共6页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肝转移肝切除术后不同复发模式的预后差异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23年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因结直肠癌肝转移接受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复发时间、不同复发部位...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肝转移肝切除术后不同复发模式的预后差异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23年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因结直肠癌肝转移接受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复发时间、不同复发部位之间的生存差异。使用最大选择检验法寻找用于区分复发后生存时间的最佳复发时间截断值,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共281例患者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术后复发患者与无复发患者的死亡率和总生存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用于区分早期和晚期复发的最佳截断值为12个月(P<0.001),早期复发与晚期复发患者的复发后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不同复发部位的复发后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3),首次复发部位为肺的患者预后最好。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原发灶淋巴结转移阳性(OR=2.294,95%CI为1.171~4.496,P=0.019)、术前癌胚抗原≥5.31ng/ml(OR=2.160,95%CI为1.001~4.660,P=0.0498)和术前糖类抗原19-9≥40.52 U/ml(OR=2.210,95%CI为1.030~4.741,P=0.042)是术后早期复发的高风险人群。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肝切除术后12月内复发及肺外复发与不良预后相关。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原发灶淋巴结转移阳性、术前癌胚抗原≥5.31ng/ml和术前糖类抗原19-9≥40.52U/ml,对具有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应积极进行复查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转移 切除 复发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肝切除术后谵妄危险因素分析及定量预警模型建立与验证分析
16
作者 冉君 马红梅 肖彬彬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5期932-938,共7页
目的:分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肝切除术后谵妄危险因素并建立与验证分析其定量预警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9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机器人辅... 目的:分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肝切除术后谵妄危险因素并建立与验证分析其定量预警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9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肝切除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定量预警模型,并用ROC分析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82例患者中发生术后谵妄17例(术后谵妄组),未发生术后谵妄65例(非术后谵妄组)。年龄≥60岁、体质指数<18 kg/m^(2)、术后疼痛程度为中度及以上均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肝切除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定量预警模型的AUC为0.820,灵敏度为0.706,特异度为0.800,修正偏差后的预测曲线趋于理想曲线,在阈值概率范围0.10至0.80之间表现出净收益率大于0的特点,超过了两条无效线,模型的预测能力和实用价值均较高。结论:年龄、体质指数、术后疼痛程度均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肝切除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些因素构建的定量预警模型的预测能力和实用价值均较高,有助于评估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肝切除术后谵妄的风险并为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手 腹腔镜切除 术后谵妄 危险因素 定量预警模型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放肝切除术后肩痛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17
作者 张芸魁 戴盛玲 +1 位作者 张军 杨悦橙 《上海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与开放肝切除术对术后肩痛发生和肩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外科行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的肝肿瘤患者79例(腹腔镜组),另选择同期行开放肝切除术的139例肝肿瘤患者作为对照(开放...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与开放肝切除术对术后肩痛发生和肩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外科行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的肝肿瘤患者79例(腹腔镜组),另选择同期行开放肝切除术的139例肝肿瘤患者作为对照(开放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进行1∶1匹配,匹配成功后每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构成、年龄、BMI)和手术相关资料(包括硬膜外麻醉、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比例,以及舒芬太尼用量、切除肝段数量、手术时长),术后肩痛和中重度肩痛发生率。分别于手术当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估并比较患者的肩痛程度。结果两组间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BMI、舒芬太尼用量、切除肝段数量、手术时长,以及硬膜外麻醉、肿瘤直径>5 cm患者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开放组术后肩痛发生率为33.3%(20/60),与腹腔镜组41.7%(25/6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术后中重度肩痛发生率为16.7%(10/60),与腹腔镜组21.7%(13/60)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手术当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肩痛NRS评分分别为2.0(1.0,5.0)、2.5(0,4.0)、0(0,1.0)分,腹腔镜组分别为3.0(0,6.0)、2.0(0,3.5)、0(0,3.0)分,两组间各时间点肩痛NR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与开放肝切除术相比,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并不会增高术后肩痛的发生率,也不会加重术后肩痛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切除 肩痛
下载PDF
降低肝癌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8
作者 张英 郭敬 +3 位作者 郑璐 尤楠 杨凤霞 陈锦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4年第1期58-64,共7页
成立医、护、技、管多学科协作团队,针对降低肝癌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开展品管圈活动。建立了术前、术中、术后3大创新改进策略,包括:创建“FLAG”评估策略,精准预测残肝功能,精确规划手术方案;构建“4D”策略,精准切除肿... 成立医、护、技、管多学科协作团队,针对降低肝癌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开展品管圈活动。建立了术前、术中、术后3大创新改进策略,包括:创建“FLAG”评估策略,精准预测残肝功能,精确规划手术方案;构建“4D”策略,精准切除肿瘤病灶,精确控制术中出血;创建“4P”策略,精准预测术后风险,精确实施风险管理。通过改进,肝癌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从22.76%降低至7.09%,促进了患者快速康复,降低了医疗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问题解决型品管圈 腹腔镜切除 并发症
下载PDF
腹腔镜肝切除术后肝衰竭的护理体会
19
作者 王风清 吴雪影 +3 位作者 宋慧霞 魏娟 苏婷婷 谷申森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475-477,共3页
随着肝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肝脏相关的手术由最早的“外科禁地”逐渐成为各类肝良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术后病死率由最初的20%逐渐降至目前的5%左右[1-2]。对于患者而言,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post-hepatectomy liver failur... 随着肝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肝脏相关的手术由最早的“外科禁地”逐渐成为各类肝良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术后病死率由最初的20%逐渐降至目前的5%左右[1-2]。对于患者而言,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post-hepatectomy liver failure,PHLF)是最大的死亡威胁,病死率高达50%。对于PHLF,除临床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外,进一步给予相应的特殊护理模式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良性影响。本研究总结归纳了41例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发生PHLF患者的护理方案,精细化的护理内容、完善的护理策略对PHLF患者具有良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 腹腔镜检查 功能衰竭 护理
下载PDF
肝胆管结石病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20
作者 赖依林 王如意 +7 位作者 刘智鹏 杨雪儿 罗宇乐 白洁 江艳 金烁 戴海粟 陈志宇 《肝胆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47-251,共5页
目的 探讨影响肝胆管结石病人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地收集并分析2006年至2022年间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行肝切除术的肝胆管结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 目的 探讨影响肝胆管结石病人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地收集并分析2006年至2022年间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行肝切除术的肝胆管结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胆管结石病人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30例行肝胆管结石病肝切除术患者,其中,发生并发症的患者254例(59.0%),其年龄、ASA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率、开放手术率、小范围肝切除率均显著高于未发生并发症的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手术方式(开放)、术中失血>1000(ml)是影响肝胆管结石病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手术方式、术中失血是肝胆管结石病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控制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在临床实践中可重点关注伴有危险因素的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结石病 切除 并发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