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7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外胆管癌合并结直肠癌一例
1
作者 李雪松 刘浩 于卓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11期1292-1294,共3页
1病例介绍患者,男,57岁,因“大便频稀,伴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1个月”就诊于外院。腹部增强CT提示肝内胆管及肝总管扩张,肝总管管壁不均匀增厚,伴胆总管增粗。外院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1病例介绍患者,男,57岁,因“大便频稀,伴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1个月”就诊于外院。腹部增强CT提示肝内胆管及肝总管扩张,肝总管管壁不均匀增厚,伴胆总管增粗。外院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胆管支架置入术,胆汁脱落细胞学检查可见乳头状排列、核浆比大、核仁不明显细胞,考虑为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胆管癌 结直肠癌 错配修复蛋白
下载PDF
经ERCP置入胆管支架与姑息性手术治疗晚期肝外胆管癌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陈邦邦 张新亚 +2 位作者 柴维 刘子美 王鹏霄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S02期32-34,共3页
目的分析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置入胆管支架与姑息性手术(PS)治疗晚期肝外胆管癌(EHCC)的疗效。方法选择经ERCP置入胆管支架(ERCP组,51例)或姑息性手术(PS组,接受胆管空肠吻合联合胆囊切除术,42例)治疗的EHCC的患者。分析两组... 目的分析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置入胆管支架与姑息性手术(PS)治疗晚期肝外胆管癌(EHCC)的疗效。方法选择经ERCP置入胆管支架(ERCP组,51例)或姑息性手术(PS组,接受胆管空肠吻合联合胆囊切除术,42例)治疗的EHCC的患者。分析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第5天肝功能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费用、并发症、总体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术后第5天肝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S组的术后减黄效果更佳,肝功能改善更明显,但是住院时间较长,住院费用较高,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较多,术后生存时间明显小于ERCP组。结论与PS术相比,经ERCP胆管支架置入可缩短晚期EHCC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生存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胆管癌 胆管支架 姑息性手术
下载PDF
小视野扩散加权成像ADC值评估肝外胆管癌淋巴血管侵犯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彭彬 马培旗 +1 位作者 袁玉山 张宗夕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4年第2期83-88,共6页
目的探索基于小视野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肝外胆管癌淋巴血管侵犯(LVI)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4例肝外胆管癌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术前均行常规DWI及小视野DWI(r-FOV DWI),两名高年资放射影像诊... 目的探索基于小视野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肝外胆管癌淋巴血管侵犯(LVI)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4例肝外胆管癌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术前均行常规DWI及小视野DWI(r-FOV DWI),两名高年资放射影像诊断医师对常规DWI和小视野DWI图像质量进行5级李克特量表评分,并比较两组图像病灶区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和ADC值。根据病理资料分为LVI阳性组和LVI阴性组,分别比较两组间常规和小视野ADC值的差异,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常规ADC值和小视野ADC值对LVI的诊断效能。结果小视野DWI图像质量在主观评分、SNR、CNR比较中均好于常规组,且小视野ADC值小于常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I阳性组中常规组ADC值和小视野ADC值均小于LVI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ADC值(<1.217×10^(-3)mm^(2)/s)诊断LVI阳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6[95%CI(0.609,0.882),P<0.05],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5.0%、73.5%;小视野组ADC值(<1.092×10^(-3)mm^(2)/s)诊断LVI阳性的AUC为0.932[95%CI(0.866,0.999),P<0.05],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5.0%、85.3%。两组AU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视野DWI成像ADC值较常规ADC值对于预测肝外胆管癌LVI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扩散系数 肝外胆管癌 淋巴血管侵犯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MRCP联合DCE-MRI、DWI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4
作者 朱明明 李宇芹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4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检测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10月—2023年8月接收的115例疑似肝外胆管癌的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行病... 目的:探究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检测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10月—2023年8月接收的115例疑似肝外胆管癌的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行病理学检查、MRCP、DCE-MRI、DWI检查,分析MRCP、DCE-MRI、DWI检查的特征表现,并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三种检查方式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联合诊断价值。结果:特征表现如下,MRCP:病变部位表现为胆管系统中度到重度扩张,胆管内部肿物表现为T_(1)WI低信号、T_(2)WI不均匀高信号;DCE-MRI:造影剂在肿瘤组织中表现为不均匀增强,局部区域增强明显,肿瘤边界存在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的肿块;DWI:胆总管下段病灶显示为高信号,ADC显示为低信号。MRCP、DCE-MRI、DWI联合诊断肝外胆管癌的灵敏度(97.50%)、特异度(94.29%)、准确率(96.52%)均高于三者单一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胆总管肿瘤、肝门部肿瘤及毛细胆管性肝炎的准确率均高于三者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中,MRCP、DCE-MRI、DWI联合检测更具优势,能够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胆管癌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联合检测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金属内支架胆管引流与放射治疗结合治疗肝外胆管癌 被引量:14
5
作者 金晶 翟仁友 +2 位作者 高黎 余子豪 韩嘉珠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0期699-702,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局部晚期肝外胆管癌金属内支架胆管引流结合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1996年1月至2002年9月收治17例不能手术切除肝外胆管癌患者,先接受金属支架行胆管引流,3例治疗1周内失访,其余14例单纯近距离放疗(近距离照射组,n=5)或外照... 目的回顾性分析局部晚期肝外胆管癌金属内支架胆管引流结合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1996年1月至2002年9月收治17例不能手术切除肝外胆管癌患者,先接受金属支架行胆管引流,3例治疗1周内失访,其余14例单纯近距离放疗(近距离照射组,n=5)或外照射(外照射组,n=9,其中包括2例近距离+外照射)。Ir192高剂量率近距离放疗在金属内支架置入当天或隔天治疗。外照射的中位剂量48Gy(14~66Gy),2Gy/次。结果经金属内支架置入结合放疗后,10例黄疸患者中8例黄疸消褪,近距离和外照射对缓解黄疸症状无显著差别。全组中位生存期12个月(5~35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40.8%和8.2%。近距离治疗组与体外照射组的中位生存期、1、2年生存率分别为8个月、40.0%、20.2%和12个月、40.0%、13.3%(χ2=1.10,P=0.29)。结论金属内支架胆管引流结合放射治疗可以显著缓解黄疸症状,高剂量放射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长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胆管癌 放射治疗 近距离治疗 金属内支架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同层动态扫描结合MPR技术诊断肝外胆管癌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任克 徐克 +3 位作者 王强 卢涛 杨明伟 韩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2-235,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同层动态扫描技术诊断肝外胆管癌及胆管外浸润的价值,比较MSCT同层动态和MSCT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对胆管癌病变性质及病变范围的诊断能力。方法39例患者行MSCT同层动态扫描,MSCTMPR在MSCT同层动态扫描后...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同层动态扫描技术诊断肝外胆管癌及胆管外浸润的价值,比较MSCT同层动态和MSCT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对胆管癌病变性质及病变范围的诊断能力。方法39例患者行MSCT同层动态扫描,MSCTMPR在MSCT同层动态扫描后立即进行,在同层动态和MPR图像上分别评价病灶强化特征,评价两种方法对梗阻的病因及有无动脉、门静脉和肝脏浸润的诊断能力,并进行同层动态扫描和MPR检查对比。结果MSCT同层动态扫描诊断22例肝外胆管癌,MSCTMPR诊断18例肝外胆管癌,MSCT同层动态扫描与MSCTMPR诊断结果无显著差异;MSCT同层动态扫描对全部13例动脉、门静脉直接浸润均可诊断,MSCTMPR分别诊断5例动脉侵犯和9例门脉浸润,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肝外胆管癌动脉侵犯在80S和120S显示13例,门脉侵犯在120S和200S显示13例,肝脏侵犯在120S和200S时显示全部5例,MSCT同层动态扫描各时间段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肝外胆管癌梗阻的病因诊断,MSCT同层动态扫描不优于MSCTMPR;MSCT同层动态扫描对动脉、门静脉浸润显示能力高于MSCTMPR;肝外胆管癌动脉、门脉和肝脏侵犯分别在80-120s、120-200s及120-200s显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平面重组 肝外胆管癌 同层动态扫描
下载PDF
肝外胆管癌中染色体9p21区段抑癌基因簇表达异常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唐启彬 石雪涛 +2 位作者 衣龙海 孙华文 邹声泉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9期523-525,F002,共4页
目的 研究位于 9号染色体短臂 2 1段的抑癌基因簇所包含的 3个抑癌基因 p14 /ARF、p15 /INK4B和p16 /INK4A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 ,探讨这 3个抑癌基因的表达异常在肝外胆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 研究位于 9号染色体短臂 2 1段的抑癌基因簇所包含的 3个抑癌基因 p14 /ARF、p15 /INK4B和p16 /INK4A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 ,探讨这 3个抑癌基因的表达异常在肝外胆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肝外胆管癌肿瘤组织、癌旁组织以及胆管炎组织的石蜡切片中p14、p15和 p16蛋白的表达。 结果 肝外胆管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胆管炎组织中 p14 /ARF、p16 /INK4A两个基因表达缺失率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 p15 /INK4B基因在各组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3个基因的表达异常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无关 ,在伴有淋巴结转移 /局部浸润的病例中缺失率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p14 /ARF、p16 /INK4A基因表达异常早期参与了肝外胆管癌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胆管癌 染色体 抑癌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MSCT曲面重组阴性法胆管成像与MRCP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王礼同 李澄 +3 位作者 顾振 陈建 何玲 袁红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94-1197,共4页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曲面重组(CPR)阴性法胆管成像与单次激发厚层投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肝外胆管癌(EHCC)的诊断价值及限度。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肝外胆管癌患者,采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序列,行MRCP检查后,同期采用10mm...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曲面重组(CPR)阴性法胆管成像与单次激发厚层投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肝外胆管癌(EHCC)的诊断价值及限度。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肝外胆管癌患者,采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序列,行MRCP检查后,同期采用10mm层厚、层距,一次屏气下完成上腹部CT平扫及二期增强扫描,将门静脉期图像采用2.5mm层厚、1.25mm间距重叠50%重建,获得轴面源像(ASI),数据传输至诊断工作站,利用reformat重组软件,进行胆管多平面重组(MPR),获得冠状面、矢状面及任意斜面胆管图像,在MPR基础上,再沿胆管走行方向管腔中心划曲线,进行曲面重组(CPR),获得CPR胆管图像。结果CPR、MRCP成功率为100%;CPR、MRCP均对肝外胆管癌部位做出明确诊断,定位诊断率为100%,定性诊断率分别为97%(32/33)和90.9%(30/33);对合并症的诊断率分别为100%和62.5%(10/16)。结论CPR、MRCP对肝外胆管癌均能明确定位;CPR对肝外胆管癌的定性诊断率高于MRCP,显示肝外胆管癌与扩张胆管的关系更直观;CPR对合并症的诊断率明显高于MRCP;CPR在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胆管癌 曲面重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下载PDF
肝外胆管癌的超声造影灌注特征与增强MRI成像对比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博 司芩 +3 位作者 钱晓莉 黄声稀 杨璐 刘媛媛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43-346,共4页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和增强MRI在肝外胆管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比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6例肝外胆管癌患者超声造影和增强MRI的影像学特征。结果超声造影显示肝外胆管癌动脉期多为高增强(37/56,66....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和增强MRI在肝外胆管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比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6例肝外胆管癌患者超声造影和增强MRI的影像学特征。结果超声造影显示肝外胆管癌动脉期多为高增强(37/56,66.0%),门脉期(50/56,89.3%)及延迟期(56/56,100%)以回声减低为主;达峰值时,56个病灶中增强不均匀34个,增强均匀22个;增强MRI显示动脉期多为高增强(37/56,66.0%),门脉期一半以上为等增强(29/56,51.7%),延迟期以等增强(17/56,30.3%)或高增强(33/56,58.9%)为主;达峰值时,56个病灶中增强不均匀39个,增强均匀17个。肝外胆管癌超声造影动脉期显示不同增强水平的病灶数与增强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门脉期及延迟期与增强MRI增强水平显示的病灶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外胆管癌中超声造影与增强MRI显示增强均匀性的病灶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上高度怀疑肝外胆管癌患者,超声造影可作为增强MRI有益补充,为肝外胆管癌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增强MRI 肝外胆管癌
下载PDF
64排螺旋CT重建在诊断肝外胆管癌病变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金洪 何沛芝 +2 位作者 胡琼 任晓翠 冯浩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6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诊断肝外胆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或活检证实为肝外胆管癌的44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CT影像学资料,总结肝外胆管癌CT表现特征及64排螺旋CT诊断价值。结果肝外胆管癌以肿块型多见,其次为管壁浸润型,腔内乳...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诊断肝外胆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或活检证实为肝外胆管癌的44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CT影像学资料,总结肝外胆管癌CT表现特征及64排螺旋CT诊断价值。结果肝外胆管癌以肿块型多见,其次为管壁浸润型,腔内乳头状少见。肝门胆管癌以肿块型居多,CT密度不均,边界模糊,管壁浸润者管壁不规则增厚,部分伴管腔狭窄。腔内乳头型CT可见不规则结节状影,突向管腔。中下段胆管癌腔内乳头状病变多见,管壁浸润型次之,影像学表现与肝门区胆管癌类似。结论 64排螺旋CT配合重建技术是肝外胆管癌诊断的理想影像学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胆管癌 CT 重建 特点 诊断
下载PDF
抑癌基因WWOX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1
作者 顾军 王梅 +3 位作者 王雅杰 李咏梅 袁杨 薛春燕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02-1305,共4页
目的:检测WWOX mRNA及其编码蛋白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用Real Time RT-PCR方法定量分析21例胆管癌组织WWOX mRNA表达情况,5例肝移植的正常胆管组织作为对照;采用UIP法染色检测相应病理切片的蛋白表达情况,... 目的:检测WWOX mRNA及其编码蛋白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用Real Time RT-PCR方法定量分析21例胆管癌组织WWOX mRNA表达情况,5例肝移植的正常胆管组织作为对照;采用UIP法染色检测相应病理切片的蛋白表达情况,并比较mRNA和蛋白在不同分级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WWOX mRNA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胆管组织(8.936×10^(-7)±3.253×10^(-7) vs 1.079×10^(-6)±1.735×10^(-7),P<0.001),47%表达缺失;蛋白表达的缺失频率为57%,其mRNA及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显著相关(r=-0.583,-0.840,P<0.001),而年龄、性别、术前肝功能及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性.低分化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分化较好的肿瘤组织(P±<0.05).结论:WWOX表达改变参与胆管癌的发病,可作为预测肝外胆管癌生物侵袭性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胆管癌 WWOX 实时RT—PCR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Survivin和Smac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胜棉 康惠贞 +1 位作者 王小玲 王士杰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18-421,共4页
目的探讨Survivin和Smac在肝外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27例肝外胆管癌、10例异型增生组织和5例正常上皮组织,均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Survivin和Smac的表达。半定量法结果评价,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结果Survivin在肝外胆管正... 目的探讨Survivin和Smac在肝外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27例肝外胆管癌、10例异型增生组织和5例正常上皮组织,均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Survivin和Smac的表达。半定量法结果评价,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结果Survivin在肝外胆管正常上皮组织、异型增生组织和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50%和74.1%,正常胆管上皮组织和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Smac在肝外胆管正常上皮组织、异型增生组织和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50%和85.2%,异型增生组织和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Survivin和Smac的表达与肝外胆管癌组织病理学特征和临床分期无关。结论Survivin和Smac凋亡相关基因参与了肝外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可能在由正常上皮组织向异型增生再向癌的恶性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胆管癌 异型增生 SURVIVIN SMAC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SpyGlass DS胆道镜联合射频消融在肝外胆管癌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郭享 王宏光 +4 位作者 王曼彤 郭庆梅 李明洋 陶丽莹 沈宇佳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第8期75-79,共5页
目的探讨SpyGlass DS胆道镜联合射频消融在肝外胆管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临床疑诊为胆管癌的患者进行SpyGlass DS胆道镜检查,直视下观察胆管病变及活检,病理学检查证实胆管癌,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接受胆管腔内射频消融(RFA)治... 目的探讨SpyGlass DS胆道镜联合射频消融在肝外胆管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临床疑诊为胆管癌的患者进行SpyGlass DS胆道镜检查,直视下观察胆管病变及活检,病理学检查证实胆管癌,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接受胆管腔内射频消融(RFA)治疗。结果15例患者成功进行SpyGlass DS胆道镜下活检病理学检查,3例外科手术治疗,12例完成胆管腔内RFA治疗,平均操作时间(36.8±4.2)min,无相关并发症。结论SpyGlass DS胆道镜可以取得胆管癌标本,并明确病理学诊断,可进行胆管腔内RFA治疗,临床安全可行,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胆管癌 SpyGlass DS胆道镜 射频消融 内镜 微创
下载PDF
ROC分析评价MRI和MSCT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振生 李澄 +4 位作者 王礼同 杜芳 薛贞龙 何玲 聂良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5-468,共4页
目的用接受器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和MRI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以手术和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23例肝外胆管癌和30例胆胰系统其他疾病患者完整的MSCT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诊断分析。用SPSS11.0软件对上... 目的用接受器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和MRI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以手术和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23例肝外胆管癌和30例胆胰系统其他疾病患者完整的MSCT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诊断分析。用SPSS11.0软件对上述诊断结果进行ROC分析研究。结果ROC分析显示MSCT诊断肝外胆管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CT=0.946,MRI诊断肝外胆管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MR=0.926。经Z检验(Z=0.38,P>0.05),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SCT和MRI均是诊断肝外胆管癌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胆管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
下载PDF
150例肝外胆管癌的临床病理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盛涛 赵国刚 +2 位作者 徐建 李强 杨刚 《河北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940-942,共3页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50例肝外胆管癌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后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统计,选择Kaplan-Meier方法分析病理与预后的联系。结果:经过分析后得知,肝...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50例肝外胆管癌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后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统计,选择Kaplan-Meier方法分析病理与预后的联系。结果:经过分析后得知,肝外胆管癌患者的1年生存率70.6%、2年生存率18.0%、3年生存率4.0%,平均生存时间18.5月。姑息性手术与根治性手术的生存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另外,肝管周围组织浸润阴性者预后效果明显优于阳性者(P<0.05)。肿瘤分化程度越好,患者预后效果越好。结论:针对肝外胆管癌患者,其术后预后因素主要包含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和根治性手术,临床治疗时应考虑这些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胆管癌 临床病理 预后
下载PDF
胆管炎与肝外胆管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立 应逸凤 +5 位作者 赵绍宏 聂永康 赵红 李家开 肖越勇 蔡祖龙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5期357-360,共4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诊断胆管炎和肝外胆管癌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0例表现为梗阻性黄疸患者,经临床随访、ERCP和手术病理证实为胆管炎(10例)和胆管癌(20例)。MSCT检查上腹部,观察常规和薄层三...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诊断胆管炎和肝外胆管癌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0例表现为梗阻性黄疸患者,经临床随访、ERCP和手术病理证实为胆管炎(10例)和胆管癌(20例)。MSCT检查上腹部,观察常规和薄层三维重建(MPR、MIP、CPR)图像,判断有无胆管扩张、胆管内或肝门区肿块、胆管壁局限增厚、肝脏有无直接侵犯征象,做出胆管炎或胆管癌诊断。结果:MSCT诊断胆管炎和肝外胆管癌的平均符合率为89.9%。胆管壁局限增厚对鉴别胆管炎和胆管癌具有重要意义。胆管内或肝门区肿块、肝脏直接侵犯征象诊断胆管癌的灵敏度为10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20%和25%。结论:MSCT结合薄层三维重建可较准确诊断胆管炎和肝外胆管癌。胆管壁局限增厚是肝外胆管癌的较特征性CT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 肝外胆管癌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肝外胆管癌组织BAG-1与BAD表达与凋亡调控的原位定量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闫庆国 师建国 +4 位作者 黄高昇 张传山 李青 胡沛臻 王文亮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8期1144-1147,共4页
目的: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G-1与BAD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探讨BAG-1与BAD在肝外胆管癌细胞凋亡调控中的作用以及与胆管癌分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DAKO EnVision^(TM) Systems),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与凋亡细胞计数,在... 目的: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G-1与BAD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探讨BAG-1与BAD在肝外胆管癌细胞凋亡调控中的作用以及与胆管癌分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DAKO EnVision^(TM) Systems),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与凋亡细胞计数,在组织原位定量检测42例肝外胆管癌的凋亡状况及BAG-1与BAD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在24例高分化、13例中分化和5例低分化的肝外胆管癌中,免疫组化定量检测显示BAG-1阳性染色的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0.068±0.037,0.112±0.057和0.152±0.062,BAD阳性染色的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0.079±0.053,0.138±0.058和0.165±0.061,HE染色计数典型凋亡细胞的指数分别为1.1±0.5,1.7±0.3和3.5±1.3。BAG-1、BAD的表达水平及凋亡指数在高、中、低分化的肝外胆管癌中逐级增加(P<0.05),凋亡指数与BAD的表述呈正相关(P<0.01),表明凋亡相关的BAG-1和BAD蛋白的表达与肝外胆管癌的分化程度有关,且二者可能参与了其凋亡的调控。结论:在肝外胆管癌中,凋亡相关蛋白BAG-1和BAD的表达及凋亡指数与肿瘤的分化有关。BAG-1和BAD均有可能参与其凋亡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胆管癌 BAG-1 BAD 检测 凋亡相关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超声间接征象在诊断肝外胆管癌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时伟 徐高楠 高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间接征象在诊断肝外胆管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自2001年12月至2007年12月间,经CT、MR及手术证实的72例肝外胆管癌病例。空腹常规超声检查肝胆胰脾。重点观察梗阻段胆管及近段胆管扩张情况和相关器官继发改变的超声间接征象... 目的探讨超声间接征象在诊断肝外胆管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自2001年12月至2007年12月间,经CT、MR及手术证实的72例肝外胆管癌病例。空腹常规超声检查肝胆胰脾。重点观察梗阻段胆管及近段胆管扩张情况和相关器官继发改变的超声间接征象,详细记录并留存图像信息,随访临床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72例肝外胆管癌病例中,全部具有近段胆管扩张,显著扩张64例,中度扩张7例,轻度扩张1例。本组胆管扩张的显示率为100%。依据梗阻段胆管狭窄的程度与形态、近段胆管扩张的程度与范围、扩张段与狭窄段胆管的移行状态等超声间接表现,判断梗阻部位的准确率为97.22%(70/72),病因提示其诊断相符率为94.44%(68/72)。结论注重超声间接征象表现,无疑对梗阻部位的判定及病因的提示性诊断皆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胆管癌 胆管扩张 间接征象 超声诊断
下载PDF
肝外胆管癌的外科治疗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秦兴雷 王作仁 +2 位作者 薛焕洲 马炜 张云峰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985-1988,共4页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EHCC)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对远期生存率的影响,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95-01/2003-12收治的128例EHCC的临床特点、诊断、手术方式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分析.选择对EHCC切除术后预后可能产生影响的临床因素...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EHCC)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对远期生存率的影响,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95-01/2003-12收治的128例EHCC的临床特点、诊断、手术方式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分析.选择对EHCC切除术后预后可能产生影响的临床因素,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的预后分析.结果:107例施行了外科手术,21例非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切除47例,姑息性切除12例,内或外引流术45例,探查性手术3例.EHCC整体生存率1,3,5a生存率分别为52.8%,27.2%,11.9%.其中根治性切除1,3,5a生存率分别为72.4%,44.7%,22.7%;姑息性切除1,3,5a生存率分别为54.5%,27.3%,9.1%,无5a存活者.引流组1,3,5a生存率分别为32.1%,17.2%,8.6%,无4a存活者.根治性切除组、姑息性切除组、内或外引流组及非手术组生存率相比较,差异显著(log-ranktest,P<0.001).肿瘤的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肝脏浸润、胰腺浸润、切缘癌残留、手术切除方式7个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治性切除是提高EHCC远期生存率及改善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远期疗效的关键.淋巴结转移、切缘癌残留是EHCC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胆管癌 科手术 预后
下载PDF
肝外胆管癌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鹤令 郭仁宣 +2 位作者 周勇 张见黎 周宝森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3-317,328,共6页
目的 分析肝外胆管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单因素按不同水平分层的人时死亡率计算方法和多因素Cox模型分析预后因素。结果 :手术方式和术后生存期的关系最为密切 ,行切除术的患者术后生存期明显延长 ,其次是病理类型、术后并发症和... 目的 分析肝外胆管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单因素按不同水平分层的人时死亡率计算方法和多因素Cox模型分析预后因素。结果 :手术方式和术后生存期的关系最为密切 ,行切除术的患者术后生存期明显延长 ,其次是病理类型、术后并发症和术后生存期关系亦非常密切 ,建立了肝外胆管癌术后生存危险状态函数。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不同术式的 1、3、5年生存率。探查术的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11.4 8%、0 .0 6 %、0 .0 0 3% ;外引流术的 1、3、5年生存率 30 %、16 .12 %、0 .31% ,切除术的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6 9.2 3%、2 8.10 %、17.0 4 %。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肝外胆管癌患者的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胆管癌 COX模型 存活率 预后因素 梗阻性黄疽 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