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对肝细胞毒性的探讨 被引量:11
1
作者 季莉莉 檀爱民 +2 位作者 汤俊 张勉 王峥涛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39-241,共3页
目的 :考察几种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体外实验中对肝细胞的毒性。方法 :用MTT法检测了 6种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clivorine ,monocrotaline ,isoline ,LP 0 1(yamataimine) ,LP 0 2 (12 acetylyamataimine) ,LJ 0 9(platy phylline)对人正... 目的 :考察几种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体外实验中对肝细胞的毒性。方法 :用MTT法检测了 6种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clivorine ,monocrotaline ,isoline ,LP 0 1(yamataimine) ,LP 0 2 (12 acetylyamataimine) ,LJ 0 9(platy phylline)对人正常肝细胞株L 0 2细胞活性的影响 ,对于其中有毒性的clivorine又用结晶紫染色的方法进一步确证其毒性。结果 :Clivorine对肝细胞具有强烈的毒性作用 ,未发现其它几种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对肝细胞的毒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 Clivorine 肝细胞毒性 MTT法 结晶紫染色法 实验方法
下载PDF
栀子、连翘等中药配方颗粒体外肝细胞毒性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任艳青 李葆林 +3 位作者 田宇柔 牛丽颖 甄亚钦 王鑫国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7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对栀子、连翘、大黄、续断、首乌藤、麻黄、淫羊藿、丹参、地黄、陈皮10种中药配方颗粒的体外肝细胞毒性进行研究评价。方法:以人正常肝细胞LO2为研究对象,设定一系列浓度梯度,MTT法观察不同浓度配方颗粒对LO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Hoe... 目的:对栀子、连翘、大黄、续断、首乌藤、麻黄、淫羊藿、丹参、地黄、陈皮10种中药配方颗粒的体外肝细胞毒性进行研究评价。方法:以人正常肝细胞LO2为研究对象,设定一系列浓度梯度,MTT法观察不同浓度配方颗粒对LO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核形态。结果:100、1 000 mg/L栀子配方颗粒对LO2细胞呈现明显毒性作用(P<0.05或P<0.01),荧光染色可见明显的核荧光强度增强、固缩等凋亡表现;连翘等其他9种配方颗粒在0.001~1 000 mg/L范围内,对LO2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P>0.05),也未观察到明显的细胞核形态学改变。结论:本研究以中药配方颗粒作为体外实验的载体,对栀子、连翘等10种常用中药配方颗粒的早期肝毒性进行了评价,提示栀子配方颗粒若在较大剂量下使用,可能会存在明显的肝脏毒性,其他9种中药配方颗粒对人正常肝细胞LO2无明显毒性,为上述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配方颗粒 栀子 连翘 大黄 续断 首乌藤 麻黄 肝细胞毒性 安全性评价 LO2细胞
下载PDF
氯化两面针碱、白花丹素、紫杉醇的体外肝细胞毒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黄巨恩 徐雅玲 刘华钢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92-195,共4页
目的:观察氯化两面针碱、白花丹素、紫杉醇在体外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大鼠肝脏经胰蛋白酶和胶原酶消化,进行体外肝细胞培养。经糖原染色法(PAS)鉴定后,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氯化两面针碱、白花丹素、紫杉醇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 目的:观察氯化两面针碱、白花丹素、紫杉醇在体外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大鼠肝脏经胰蛋白酶和胶原酶消化,进行体外肝细胞培养。经糖原染色法(PAS)鉴定后,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氯化两面针碱、白花丹素、紫杉醇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氯化两面针碱、白花丹素、紫杉醇对肝细胞IC50分别为(3.501 5±0.672),(13.289 1±1.165)和(2.163 9±0.748)mg/L,且最高抑制率均超过80%,从而说明氯化两面针碱、白花丹素和紫杉醇均对正常肝细胞有毒性作用。结论:氯化两面针碱、白花丹素、紫杉醇可抑制肝细胞的增殖,对肝细胞有一定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两面针碱 白花丹素 紫杉醇 肝细胞毒性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多基因对胆管癌细胞凋亡的诱导和肝细胞毒性损害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征旭 何振平 +3 位作者 吴祖泽 刘吉奎 马宽生 张维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780-784,共5页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多基因(GM-CSF、B7-1、p53、IL-2)对胆管癌细胞系QBC939 凋亡的诱导作用和对正常肝细胞的作用。方法:应用TUNEL细胞凋亡检测法和光镜观察,分析同时含GM-CSF、B7-1、...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多基因(GM-CSF、B7-1、p53、IL-2)对胆管癌细胞系QBC939 凋亡的诱导作用和对正常肝细胞的作用。方法:应用TUNEL细胞凋亡检测法和光镜观察,分析同时含GM-CSF、B7-1、p53、IL-2 4 种目的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m ultigenes)对胆管癌细胞系QBC939 和肝细胞系L02的作用以及对大鼠肝脏的毒性损害。结果:Ad-multigenes与化疗药物顺铂协同,能诱导30% 左右的QBC939发生凋亡,并对肝细胞系L02 和大鼠肝细胞无明显毒性损害。结论:Ad-m ultigenes能诱导胆管癌细胞QBC939 发生凋亡,且与化疗药物顺铂具有协同增强作用。初步分析对人肝细胞及大鼠肝脏无明显毒性损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基因 腺病毒 胆管癌 肝细胞毒性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氯化汞的肝细胞毒性与脂质过氧化 被引量:2
5
作者 朱砂 郑波 +1 位作者 杨铟 刘毓谷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423-426,共4页
本文研究了氯化汞对大鼠游离肝细胞的毒性及其与膜脂质过氧化和细胞内巯基含量的关系。结果显示,氯化汞具有明显的肝细胞毒性,呈现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其产生明显细胞毒性的最低剂量(5 μmol/L)低于其使细胞内巯基耗损的最低剂量... 本文研究了氯化汞对大鼠游离肝细胞的毒性及其与膜脂质过氧化和细胞内巯基含量的关系。结果显示,氯化汞具有明显的肝细胞毒性,呈现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其产生明显细胞毒性的最低剂量(5 μmol/L)低于其使细胞内巯基耗损的最低剂量,表明巯基的耗损并非其毒性的原因;应用抗氧化剂二苯基对苯二胺抑制氯化汞的脂质过氧化能力,并不能使肝细胞免于氯化汞的毒性作用,从而证实脂质过氧化亦非氯化汞毒性的原因,而仅为一种伴随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汞 肝细胞毒性 过氧化脂质
下载PDF
苯胺类化合物对肝细胞毒性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研究(二)——利用苯胺类化合物的理化参数研究定量结构-活性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牛静萍 李向东 《卫生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0-163,共4页
关键词 苯胺类化合物 肝细胞毒性 定量结构-活性关系 研究 理化参数
下载PDF
苯胺衍生物对肝细胞毒性构效关系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罗一帆 许旋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84-186,共3页
应用CNDO/ 2量子化学方法计算 2 8个苯胺衍生物分子的电子结构 ,探讨了药物分子的电子结构对肝细胞毒性三项指标的关系 .结果得到了三个反映苯胺衍生物对肝细胞毒性的定量构效关系 (QSAR )的回归方程 :pTC50 =5 417+ 0 6 79EHOMO;pSDH... 应用CNDO/ 2量子化学方法计算 2 8个苯胺衍生物分子的电子结构 ,探讨了药物分子的电子结构对肝细胞毒性三项指标的关系 .结果得到了三个反映苯胺衍生物对肝细胞毒性的定量构效关系 (QSAR )的回归方程 :pTC50 =5 417+ 0 6 79EHOMO;pSDH =- 5 389- 1 35 3SQR -0 346EHOMO;pLDH =- 6 0 94- 1 5 5 6SQR - 0 30 6EHOM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胺衍生物 肝细胞毒性 构效关系 量子化学方法
下载PDF
对比分析朱砂、含朱砂复方对人肝细胞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姚淑琼 《海峡药学》 2015年第8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朱砂、含朱砂复方对人肝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应用相关仪器和药物对硫化汞组、万胜化风丹组、朱砂安神丸组、甲基汞组、氯化汞组、廖元和堂化风丹组等对于HL-7702肝细胞存活率的影响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相同汞浸出量和汞含量... 目的探讨朱砂、含朱砂复方对人肝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应用相关仪器和药物对硫化汞组、万胜化风丹组、朱砂安神丸组、甲基汞组、氯化汞组、廖元和堂化风丹组等对于HL-7702肝细胞存活率的影响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相同汞浸出量和汞含量的廖元和堂化风丹组、朱砂安神丸组、万胜化风丹组、硫化汞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对于HL-7702肝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甲基汞组、氯化汞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对于HL-7702肝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同汞浸出量和汞含量的廖元和堂化风丹、朱砂安神丸、万胜化风丹、硫化汞对于HL-7702肝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小于甲基汞和氯化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砂 含朱砂复方 肝细胞毒性
下载PDF
重组蛋白rhTRAIL_(55-281)与GST-rhTRAIL_(55-281)有肝细胞毒性
9
作者 刘洪波 范学工 +3 位作者 黄建军 李宁 应若素 彭建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69-873,共5页
目的:检测重组蛋白rhTRAIL55-281与GST- rhTRAIL55-281的对肝细胞的毒性,以确定其是否可以开发为抗肿瘤药物.方法:采用胰酶消化与机械分离结合的方法, 获取原代成人肝细胞和胎肝细胞.用Factor- Xa切除重组蛋白GST-rhTRAIL55-281的GST... 目的:检测重组蛋白rhTRAIL55-281与GST- rhTRAIL55-281的对肝细胞的毒性,以确定其是否可以开发为抗肿瘤药物.方法:采用胰酶消化与机械分离结合的方法, 获取原代成人肝细胞和胎肝细胞.用Factor- Xa切除重组蛋白GST-rhTRAIL55-281的GST 标签获取rhTRAIL55-281蛋白,然后分别利用 rhTRAIL55-281与GST-rhTRAIL55-281干预肝细胞株L-02、原代成人肝细胞、原代胎肝细胞及对照组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最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获得的原代成人肝细胞和胎肝细胞细胞活力达95%以上.无GST标签的 rhTRAIL55-281蛋白纯度达到97%;rhTRAIL55-281 与GST-rhTRAIL55-281使肝细胞株L-02及原代成人肝细胞、胎肝细胞大量凋亡.在10 mL/L 的浓度下,48 h后凋亡率分别为79.1%,72.8%, 42.2%与80.3%,74.7%,47.2%,而对照组正常人PBMC基本不凋亡.结论:重组蛋白rhTRAIL 55-281与GST- rhTRAIL55-28I有肝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蛋白 rhTRAIL55-281 GST-rhTRAZL55-281 抗肿瘤药物 肝细胞毒性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六价铬诱导的L-02肝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
10
作者 王海华 肖经纬 +1 位作者 李斌 钟才高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4-416,共3页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六价铬[Cr(Ⅵ)]诱导的L-02肝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分别设Cr(Ⅵ)、GSH单独作用组、联合作用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的变化。结果在2、4、8、16、32和64μmol/LCr(Ⅵ)处理浓度,Cr(Ⅵ)对L-0...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六价铬[Cr(Ⅵ)]诱导的L-02肝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分别设Cr(Ⅵ)、GSH单独作用组、联合作用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的变化。结果在2、4、8、16、32和64μmol/LCr(Ⅵ)处理浓度,Cr(Ⅵ)对L-02肝细胞具有明显细胞毒性,细胞存活率与Cr(Ⅵ)处理浓度呈负相关(r=-0·910)。仅浓度为20μmol/L的GSH对Cr(Ⅵ)诱导的细胞毒性具有拮抗作用,Cr(Ⅵ)+GSH联合组的生存率与Cr(Ⅵ)不同浓度单独处理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适宜浓度的GSH可能对Cr(Ⅵ)诱导的L-02肝细胞毒性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价铬Cr(Ⅵ)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 L-02肝细胞毒性
下载PDF
酮康唑致人L02肝细胞毒性差异蛋白鉴定
11
作者 苗玉发 康慧君 +2 位作者 王晓姝 李路路 张河战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第9期37-40,44,共5页
目的观察酮康唑(ketoconazole,KTZ)对人L02肝细胞的毒性效应,鉴定细胞毒性差异蛋白。方法KTZ浓度为30、50、80和100mg/L,与人L02肝细胞共培养2、4、6和8h,采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KTZ对细胞增殖和胞内活性氧的影响;提取产生明显毒... 目的观察酮康唑(ketoconazole,KTZ)对人L02肝细胞的毒性效应,鉴定细胞毒性差异蛋白。方法KTZ浓度为30、50、80和100mg/L,与人L02肝细胞共培养2、4、6和8h,采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KTZ对细胞增殖和胞内活性氧的影响;提取产生明显毒性的实验组细胞和对照组细胞的胞内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并用质谱鉴定差异性蛋白。结果细胞增殖抑制率呈剂量依赖性显著性升高,胞内活性氧呈剂量依赖性显著性升高。共鉴定出7种有功能的细胞内差异性蛋白。结论鉴定出的差异性蛋白为KTZ毒性机制研究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康唑 人L02细胞 肝细胞毒性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SIRT1在丙戊酸对肝细胞毒性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侯相瑜 金晶 +3 位作者 李宏亮 柳睿 范晓梅 黄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在丙戊酸对肝脏Hep G2细胞毒性中的作用。方法在Hep G2细胞中,丙戊酸(2 mmol·L-1)孵育6、12、24、48 h,或丙戊酸(0.5、1、2 mmol·L-1)分别孵育48 h,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丙戊酸对SIRT1...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在丙戊酸对肝脏Hep G2细胞毒性中的作用。方法在Hep G2细胞中,丙戊酸(2 mmol·L-1)孵育6、12、24、48 h,或丙戊酸(0.5、1、2 mmol·L-1)分别孵育48 h,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丙戊酸对SIRT1蛋白表达的影响;通过瞬时转染SIRT1表达质粒和si-SIRT1,采用SRB方法,观察对SIRT1基因进行过表达和抑制后,丙戊酸对Hep G2细胞毒性的改变情况。结果丙戊酸对SIRT1的表达有抑制作用,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过表达SIRT1后,Hep G2细胞对丙戊酸的毒性敏感性下降,转染前后IC50分别为(4.025±0.47)、(10.87±1.50)mmol·L-1;而干扰SIRT1后,Hep G2细胞对丙戊酸的毒性敏感性增加,转染前后IC50分别为(1.938±0.16)、(0.663±0.05)mmol·L-1。结论丙戊酸可抑制SIRT1的蛋白表达,并且过表达SIRT1可拮抗丙戊酸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 SIRT1 蛋白表达 肝细胞毒性 HEPG2 细胞生长
下载PDF
大鼠肝微粒体代谢对何首乌水提物肝细胞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双 李登科 +2 位作者 李凯明 周明 孙震晓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50-453,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肝微粒体代谢对何首乌水提物肝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利用大鼠肝微粒体对何首乌水提物进行体外代谢;将经代谢前后的何首乌水提物溶液冷冻干燥,以不同浓度(相当于生药1.5、3、6、12 mg/m L)分别作用肝L02及Hep G2细胞24h及4... 目的:研究大鼠肝微粒体代谢对何首乌水提物肝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利用大鼠肝微粒体对何首乌水提物进行体外代谢;将经代谢前后的何首乌水提物溶液冷冻干燥,以不同浓度(相当于生药1.5、3、6、12 mg/m L)分别作用肝L02及Hep G2细胞24h及48 h,MTT法检测其对两种细胞活力的影响;HPLC测定何首乌水提物溶液中3种主要成分(二苯乙烯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的含量变化。结果:何首乌水提物代谢后,随着其剂量的增加,对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与何首乌水提物未代谢组相比,浓度为12 mg/m L的何首乌水提物代谢组毒性明显降低(P<0.01)。HPLC测定结果显示,何首乌水提物代谢组上述3种主要成分含量均有所降低。结论:何首乌水提物经大鼠肝微粒体代谢后对肝细胞毒性降低,与其主要成分含量降低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水提物 微粒体 肝细胞毒性 代谢
下载PDF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肝细胞毒性及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洪鸿翔 陈劲宇 +4 位作者 邓宏健 孙郁雨 袁锟 王祥宇 崔志明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9年第10期1001-1004,共4页
研究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2)的肝细胞毒性及分子机制。将120只健康成年ICR小鼠分为空白组、TiO2低、中、高剂量组4组,TiO2组每天分别经尾静脉注射10、50、150 mg/kg的TiO2,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连续注射2 w后,称量小鼠体重、肝重,计算... 研究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2)的肝细胞毒性及分子机制。将120只健康成年ICR小鼠分为空白组、TiO2低、中、高剂量组4组,TiO2组每天分别经尾静脉注射10、50、150 mg/kg的TiO2,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连续注射2 w后,称量小鼠体重、肝重,计算肝系数;检测血清ALT、AST、ALP、LDH水平,检测肝组织抗氧化酶SOD、CAT、APx、GSHPx活性,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10、TNF-α、CRP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PD-1、PD-L1蛋白表达水平。空白组肝系数、ALT、AST、ALP、LDH、IL-6、IL-10、TNF-α、CRP水平均显著低于TiO2组,SOD、CAT、APx、GSHPx水平均显著高于TiO2组(P<0.05);各TiO2组中,TiO2剂量越大,肝系数、ALT、AST、ALP、LDH、IL-6、IL-10、TNF-α、CRP越高,而SOD、CAT、APx、GSHPx活性越低;与空白组相比,TiO2呈剂量依赖性促进PD-1、PDvL1蛋白表达(P<0.05)。TiO2可能通过PD-1/PD-L通路对小鼠肝细胞产生毒性作用,且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纳米颗粒 小鼠 肝细胞毒性 分子机制
下载PDF
鱼腥草肝细胞毒性及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高彬 黎贵凤 +2 位作者 孙侨生 马延红 刘文华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1年第4期564-567,共4页
目的:对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进行初步肝毒性鉴定和化合物分离鉴定。方法:运用MTT法测定鱼腥草不同极性段萃取物对人胚胎肝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采用柱色谱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结合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质谱(Ma... 目的:对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进行初步肝毒性鉴定和化合物分离鉴定。方法:运用MTT法测定鱼腥草不同极性段萃取物对人胚胎肝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采用柱色谱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结合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质谱(Mass spectrometry,MS)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以100~500 mg/L等梯度浓度处理人胚胎肝细胞,实验结果显示,100 mg/L二氯甲烷部位处理后人胚胎肝细胞存活率仅为(66.3±1.7)%,浓度增加至500 mg/L后其存活率下降约20%;乙酸乙酯部位以同样方式处理,随着浓度增加至500 mg/L,其存活率从100%下降至80%左右;正丁醇部位无明显影响。从中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马兜铃内酰胺BⅡ(aristololactam BⅡ,化合物1)、胡椒内酰胺A(piperolactam A,化合物2)、山柰酚(kaempferol,化合物3)、5-O-咖啡酰基莽草酸(5-O-caffeoylshikimic acid,化合物4),其中5-O-咖啡酰基莽草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二氯甲烷、乙酸乙酯部位随着处理浓度增加,人胚胎肝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并呈线性关系,可初步认为鱼腥草低极性段萃取物含有毒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肝细胞毒性
下载PDF
仙灵骨葆同方提取物的肝细胞毒性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蔺红伟 江春霞 +1 位作者 陆文铨 朴淑娟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2020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考察仙灵骨葆同方提取物的肝细胞毒性。方法:不同浓度的仙灵骨葆同方、缺方及各单方提取物作用于人肝癌Hep3B细胞后,用CCK-8试剂盒检测肝细胞毒性。以阳性药物FCCP验证该细胞模型并获得量效参考值,进而筛选出不同提取物的半数抑制... 目的:考察仙灵骨葆同方提取物的肝细胞毒性。方法:不同浓度的仙灵骨葆同方、缺方及各单方提取物作用于人肝癌Hep3B细胞后,用CCK-8试剂盒检测肝细胞毒性。以阳性药物FCCP验证该细胞模型并获得量效参考值,进而筛选出不同提取物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比较各提取物的肝细胞毒性的差异。结果:全方、缺方和各单方提取物的IC50分别为:全方提取物153.2μg/ml,缺淫羊藿提取物312.2μg/ml,缺续断提取物217.1μg/ml,缺丹参提取物256.5μg/ml,缺知母提取物229.6μg/ml,缺补骨脂提取物246.9μg/ml,缺地黄提取物259.4μg/ml;淫羊藿提取物91.77μg/ml,续断提取物179.0μg/ml,丹参提取物410.6μg/ml,知母提取物307.9μg/ml,补骨脂提取物73.22μg/ml,地黄提取物180.2μg/ml。其中全方提取物、淫羊藿提取物和补骨脂提取物的IC50值明显低于其他提取物,故初步判断仙灵骨葆处方中造成肝毒性的主要是淫羊藿和补骨脂。结论:本研究采用CCK-8法,筛选出仙灵骨葆处方中的肝毒性成分主要为淫羊藿和补骨脂提取物,为深入研究仙灵骨葆的肝毒性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灵骨葆 HEP3B细胞 CCK-8 肝细胞毒性 体外
下载PDF
苯乙腈类化合物对游离大鼠肝细胞毒性及其定量结构活性关系研究
17
作者 于华 范秀琴 《兰州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218-220,共3页
苯乙腈及其取代物是合成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体。有关拟除虫菊酯农药已有较详尽的毒理学资料,但对其中间体的毒性研究尚未见报道,环境水平和环境行为特征也不清楚。王连生等曾对该类有机污染物在鱼体肌肉中的累积和释放行... 苯乙腈及其取代物是合成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体。有关拟除虫菊酯农药已有较详尽的毒理学资料,但对其中间体的毒性研究尚未见报道,环境水平和环境行为特征也不清楚。王连生等曾对该类有机污染物在鱼体肌肉中的累积和释放行为及脂水分配系数进行过详细研究,提出了环境影响预测模型。本文选用11种苯乙腈取代物,测试了其对体外培养大鼠肝细胞的毒性,并建立毒性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腈 肝细胞毒性 药理学
全文增补中
铜绿微囊藻毒素的肝细胞毒性及活性氧生成作用 被引量:18
18
作者 丁文兴 沈汉明 朱惠刚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78-280,共3页
目的探讨微囊藻毒素的肝细胞毒性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利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肝细胞,对水华提取物微囊藻毒素进行了细胞毒性和活性氧类(ROS)生成的研究。结果在微囊藻毒素处理的肝细胞中,可以引起明显的依赖时间和剂量的乳酸脱氢酶(... 目的探讨微囊藻毒素的肝细胞毒性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利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肝细胞,对水华提取物微囊藻毒素进行了细胞毒性和活性氧类(ROS)生成的研究。结果在微囊藻毒素处理的肝细胞中,可以引起明显的依赖时间和剂量的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的升高,同时还可以引起明显的时间依赖的ROS的升高。在去铁敏(DFO)的作用下,可以分别使微囊藻毒素处理的肝细胞的LDH释放率和ROS升成率降低。结论微囊藻毒素具有明显的肝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毒素 铜绿微囊藻毒素 肝细胞毒性 活性氧
原文传递
Ro 31-8220对脂多糖诱导的肝细胞毒性及大鼠库普弗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文 张俊平 +2 位作者 胡振林 冯增辉 钱定华 《中国药理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为探讨蛋白激酶C在脂多糖(LPS)诱导的肝细胞毒性中的作用,研究蛋白激酶C抑制剂Ro318220(Ro)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肝细胞毒性以及对库普弗细胞(KupferCel,KC)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影响... 目的:为探讨蛋白激酶C在脂多糖(LPS)诱导的肝细胞毒性中的作用,研究蛋白激酶C抑制剂Ro318220(Ro)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肝细胞毒性以及对库普弗细胞(KupferCel,KC)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影响.方法:大鼠肝细胞(含KC)以LPS刺激24h,以肝细胞培养上清丙氨酸转氨酶(AlaA)活性评价肝细胞损伤.大鼠KC培养上清的TNF活性以杀伤L929细胞结晶紫染色法测定.结果:Ro降低LPS诱导的大鼠肝细胞培养上清AlaA活性升高并抑制LPS诱导的库普弗细胞释放TNF.结论:Ro拮抗LPS诱导的肝细胞毒性,并抑制LPS诱导的TNF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31-8220 KC 肝细胞毒性 肿瘤坏死因子 脂多糖
原文传递
基于京尼平结构的衍生物设计与合成及其对HepG2细胞毒性的研究
20
作者 孙丽 苗健 +2 位作者 王丽丽 张帆 董振科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4期71-74,共4页
目的:设计并合成一系列基于京尼平结构的环烯醚萜类衍生物,并探讨其对HepG2细胞的毒性作用,为寻找具有肝保护作用的药物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方法:以京尼平为起始物,以三氟化硼乙醚为催化剂,在低温无水无氧体系下与低碳醇(甲醇、乙醇、... 目的:设计并合成一系列基于京尼平结构的环烯醚萜类衍生物,并探讨其对HepG2细胞的毒性作用,为寻找具有肝保护作用的药物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方法:以京尼平为起始物,以三氟化硼乙醚为催化剂,在低温无水无氧体系下与低碳醇(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叔丁醇)进行S_(N)1取代反应,获得的产物经^(1)H-NMR进行结构表征;采用CCK-8法评价化合物对HepG2细胞的细胞毒性,并以谷胱甘肽为阳性对照,以IC_(50)值表示其毒性强弱。结果:设计并合成了6个京尼平衍生物,分别是1-O-甲基京尼平、1-O-乙基京尼平、1-O-正丙基京尼平、1-O-异丙基京尼平、1-O-正丁基京尼平、1-O-叔丁基京尼平,经^(1)H-NMR表征其结构正确。细胞实验显示,谷胱甘肽的IC_(50)值>1 000μmol/L,京尼平的IC_(50)值为(558.70±22.81)μmol/L,1-O-正丙基京尼平、1-O-正丁基京尼平的IC_(50)值分别为(537.40±188.10)μmol/L、(586.10±42.41)μmol/L,细胞毒性均低于谷胱甘肽,但与京尼平相近;1-O-异丙基京尼平的IC_(50)值为(628.30±38.72)μmol/L,低于谷胱甘肽,但高于京尼平;1-O-甲基京尼平、1-O-乙基京尼平、1-O-叔丁基京尼平的IC_(50)值分别为(324.30±55.67)μmol/L、(111.95±18.06)μmol/L、(91.10±15.20)μmol/L,均低于谷胱甘肽和京尼平。结论:合成了6个京尼平衍生物,获得了一条简单的、可控的京尼平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中京尼平衍生物1-O-正丙基京尼平、1-O-异丙基京尼平、1-O-正丁基京尼平对HepG2细胞毒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尼平 京尼平衍生物 HEPG2细胞 肝细胞毒性 保护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