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90篇文章
< 1 2 2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再生增强因子调控线粒体功能稳态在棕榈酸诱导肝细胞脂毒性细胞模型中的作用
1
作者 周光 施晓雷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21-1425,共5页
目的:研究肝细胞脂毒性细胞模型中线粒体内肝再生增强因子(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ALR)与线粒体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无脂肪酸的10%牛血清蛋白(bull serum albumin,BSA)处理L-O2细胞为对照(BSA组),0.2 mmol/L棕榈酸(pa... 目的:研究肝细胞脂毒性细胞模型中线粒体内肝再生增强因子(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ALR)与线粒体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无脂肪酸的10%牛血清蛋白(bull serum albumin,BSA)处理L-O2细胞为对照(BSA组),0.2 mmol/L棕榈酸(palmitic acid,PA)处理L-O2细胞为脂毒性细胞模型(PA组),并在构建ALR过表达(ALR-OE组)及对照(Vector组)细胞后,分别接受BSA和PA处理,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检测试剂盒检测脂毒性、JC-1染色分析线粒体膜电位、流式凋亡检测分析细胞凋亡,Western bolt检测ALR、Bax、Bcl-2、细胞色素C等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BSA组相比,PA组细胞内脂滴增多、细胞活力下降50%、LDH释放增加13倍,线粒体内ALR表达则明显降低。BSA处理下Vector组和ALR-OE组无明显差异,而PA刺激后ALR-OE组相较于Vector组,细胞活力增加约16%,LDH释放减少约40%,线粒体膜电位增加约18%,细胞色素C释放减少,细胞凋亡减少。结论:ALR参与肝细胞脂毒性的发生,靶向调控ALR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脂毒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肝细胞脂毒性细胞模型 再生增强因子
下载PDF
清肝降脂汤对体外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脂代谢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的调节作用研究
2
作者 杨帆 魏小果 +2 位作者 李娟 何昉 李昌金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0期1326-1329,1335,共5页
目的:探讨清肝降脂汤对体外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细胞模型脂代谢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的调节作用。方法:取HepG2细胞株,采用油酸构建NAFLD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无油酸建模+无药物处理)、模型对照组(... 目的:探讨清肝降脂汤对体外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细胞模型脂代谢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的调节作用。方法:取HepG2细胞株,采用油酸构建NAFLD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无油酸建模+无药物处理)、模型对照组(有油酸建模+无药物处理)和清肝降脂汤组(有油酸建模+有药物处理)。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性。采用油红O染色定性定量检测清肝降脂汤对细胞内脂质的影响,定量计算脂质含量的抑制率。同时,测定细胞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脂肪代谢标志物PPAR-α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的HepG2细胞活性显著增高,脂质含量显著增高,MDA、SOD、TG、TC和FFA含量显著增高,而PPAR-α和FGF2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而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清肝降脂汤组的HepG2细胞活性显著降低,脂质含量显著降低,MDA、SOD、TG、TC和FFA含量显著降低,而PPAR-α和FGF21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均P<0.05)。结论:清肝降脂汤有助于降低HepG2细胞活性、脂质含量以及MDA、SOD、TG、TC和FFA含量,并促进PPAR-α和FGF21表达,进而调节脂质代谢,抑制NAFLD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细胞模型 代谢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下载PDF
基于脂质代谢相关转移风险基因的肝细胞癌患者预后预测模型的构建
3
作者 何明阳 张旭辉 +4 位作者 王蕴涵 赵梓吟 关鸽 韩冰 张斌 《精准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46-351,共6页
目的基于相关数据库分析筛选肝细胞癌(HCC)脂质代谢相关转移风险基因,并联合其他临床危险因素构建患者的预后预测模型。方法应用R软件从GEO数据库中获得原发性和转移性HCC患者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筛选与患者预后相关的DEGs。将TCGA... 目的基于相关数据库分析筛选肝细胞癌(HCC)脂质代谢相关转移风险基因,并联合其他临床危险因素构建患者的预后预测模型。方法应用R软件从GEO数据库中获得原发性和转移性HCC患者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筛选与患者预后相关的DEGs。将TCGA数据库中的HCC患者通过层次聚类分为两组,评估两组患者EMT评分、脂质代谢水平和预后。应用ICGC数据库中的数据再次对上述分析进行验证。应用LASSO回归模型筛选脂质代谢相关转移风险基因并进行风险评分,通过风险评分中位数分别将TCGA和ICGC数据库中HCC患者分为高、低危组,并分析患者的预后。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获得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后模型。采用Western blot和油红O染色检测应用脂质代谢抑制剂Fatostatin后Huh7细胞脂质代谢的情况;采用qPCR技术检测Huh7细胞中脂质代谢相关转移风险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从GEO数据库中获得原发性和转移性HCC患者的DEGs共159个,其中65个DEGs与HCC患者的OS显著相关。通过EMT评分将TCGA数据库中聚类所得的两组HCC患者分别定义为高、低转移风险组。高转移风险组患者脂质代谢评分更高,OS更短。在ICGC数据库中验证的结果与TCGA数据库一致。应用LASSO回归模型筛选出脂质代谢相关转移风险基因,高危组OS更短。将脂质代谢相关转移风险基因与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相结合,构建预后预测列线图模型。细胞实验证实,应用Fatostatin后,Huh7细胞的脂肪酸合酶表达降低,细胞内脂滴含量减少,多种脂质代谢相关转移风险基因表达发生变化。结论基于数据库分析获得了13个脂质代谢相关转移风险基因,将这些基因和临床危险因素联合构建了HCC患者的预后预测模型,并通过细胞实验初步验证了脂质代谢相关转移风险基因与脂质代谢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肿瘤转移 类代谢 基因表达 数据库 遗传学 预后
下载PDF
小鼠原代肝细胞的分离培养及体外脂肪变性模型构建方法的优化
4
作者 隋鲜鲜 邱燕燕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0期1428-1435,共8页
目的优化改进原代肝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并建立肝脂肪变性(hepatic steatosis)的细胞模型,以提升实验效率与准确性。方法在原代肝细胞培养及已有的脂肪变性模型上进行优化,对逆向灌注插管及固定方式进行细化,精确小鼠肝脏灌注消化的速度与... 目的优化改进原代肝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并建立肝脂肪变性(hepatic steatosis)的细胞模型,以提升实验效率与准确性。方法在原代肝细胞培养及已有的脂肪变性模型上进行优化,对逆向灌注插管及固定方式进行细化,精确小鼠肝脏灌注消化的速度与时间,并在撕去肝脏包膜及过滤过程中应用含2%胎牛血清(FBS)的培养基;探索诱导脂肪变性细胞模型选用的游离脂肪酸种类、浓度与比例,精确诱导时间。结果所得小鼠原代肝细胞存活率达90%以上,量足、形态好、状态佳;所构建的脂肪变性细胞模型胞质内脂滴明显、糖脂代谢能力下降,并表现出轻度炎性反应及胰岛素抵抗状态。结论优化完善的技术手段,帮助得到稳定且模拟活体生理状态的脂肪变性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肪变性 原代细胞 分离培养技术 肪变性细胞模型
下载PDF
Fam172a基因敲除活化ERK通路加重肝细胞脂毒性损伤的研究
5
作者 李梦绮 韦何锐 +6 位作者 罗婧 安稳 宋阿倩 何玲玲 杨君茹 魏红山 肖凡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501-507,共7页
目的初步探讨Fam172a基因敲除加重脂毒性肝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Fam172a基因敲除(Fam172a^(-/-))小鼠,检测肝功能、肝组织脂质堆积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利用Fam172a基因敲减的HepG2细胞系,检测细胞内脂质堆积和炎症细胞因子水... 目的初步探讨Fam172a基因敲除加重脂毒性肝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Fam172a基因敲除(Fam172a^(-/-))小鼠,检测肝功能、肝组织脂质堆积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利用Fam172a基因敲减的HepG2细胞系,检测细胞内脂质堆积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蛋白质印迹检测蛋白质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Fam172a^(-/-)小鼠血浆ALT和AST水平明显升高;肝脏结构损伤、脂质堆积和炎症加重;pERK/ERK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上调。Fam172a基因敲减后,HepG2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增加,且pERK/ERK相对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然而,应用ERK抑制剂后可明显减轻Fam172a基因敲减造成的脂毒性肝细胞损伤。结论Fam172a基因敲除可通过活化ERK加重肝细胞脂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m172a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毒性 非酒精性
下载PDF
肝细胞肝癌患者首次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后中重度腹痛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1
6
作者 包建英 崔传芳 +4 位作者 林征 周卫忠 周春高 刘圣 施海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5-660,共6页
目的:分析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首次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后发生中重度腹痛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首次接受TACE治疗的219例HCC患... 目的:分析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首次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后发生中重度腹痛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首次接受TACE治疗的219例HCC患者。依据接受TACE治疗的时间先后顺序,按照7∶3将患者分为训练集(154例)和验证集(65例)。依据TACE术后是否发生中重度腹痛将训练集患者分为中重度腹痛组和无中重度腹痛组,比较两组的人口学及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CC患者首次TACE治疗后发生中重度腹痛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法评估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对TACE术后出现中重度腹痛的预测效能。结果:训练集154例中,42例(27.3%)HCC患者TACE术后出现中重度腹痛。Logistic回归显示,肿瘤距肝包膜距离≤1 cm(P=0.001)、碘油使用量>10 mL(P <0.001)和使用无水酒精栓塞(P=0.007)是HCC患者首次TACE术后发生中重度腹痛的独立危险因素。预警模型为2.199×肿瘤距肝包膜距离+2.252×碘油使用量+1.637×使用无水酒精-3.829。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预测中重度腹痛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5和0.853。结论:肿瘤距肝包膜距离≤1 cm、碘油使用量>10 mL和使用无水酒精栓塞是HCC患者首次TACE术后发生中重度腹痛的危险因素。预测模型可为HCC患者首次TACE术后中重度腹痛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 中重度腹痛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展为肝细胞肝癌预测模型建立及验证
7
作者 武倩 李英 +4 位作者 马燕粉 仝晓宁 张宁 何晓璇 王晓琴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11,共6页
目的 利用实验室常用检测指标筛选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展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影响因素,并利用这些指标建立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 收集2020年6月~2023年5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丙型肝炎肝硬化... 目的 利用实验室常用检测指标筛选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展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影响因素,并利用这些指标建立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 收集2020年6月~2023年5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31例和丙型肝炎HCC患者179例作为训练集,2023年6月~2024年2月住院治疗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5例和丙型肝炎HCC患者86例作为验证集。比较训练集两组研究对象的实验室常规检测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肝细胞癌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构建模型及验证。结果 训练集中HCC组年龄、男性比例、ALT,AST,AFP,WBC,NEU,MO,PLT,MPV,PDW,Fbg,NLR及PLR水平均高于肝硬化组(H=-9.07~-2.19),而INR及LMR水平均低于肝硬化组(H=-4.49,-2.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P,eGFR,LY及AST/ALT值在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46~-0.15,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48,95%CI:1.023~1.074)、男性(OR=1.467,95%CI:1.413~1.765)、AST(OR=1.010,95%CI:1.002~1.019)、NEU(OR=1.186,95%CI:1.018~1.382)、Fbg(OR=2.245,95%CI:1.639~3.076)是肝癌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用此5个独立危险因素构建HCC列线图预测模型,训练集AUC(95%CI)为0.813(0.771~0.854),验证集AUC(95%CI)为0.712(0.639~0.784),Hosmer-Lemeshow检测显示训练集P=0.650,验证集P=0.310模型的拟合度较好。结论 基于年龄、性别、AST,NEU,Fbg建立的HCC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和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 硬化 细胞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多种预测抗病毒治疗HBV感染患者进展为肝细胞癌的模型验证
8
作者 许娟 杜粉静 +2 位作者 闫涛涛 侯静涛 秦丽君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评估4种常见的模型预测HBV感染患者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进展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风险的性能。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376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BV感染患者,根据随访... 目的评估4种常见的模型预测HBV感染患者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进展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风险的性能。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376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BV感染患者,根据随访5年时是否继发HCC,分为试验组117例(8.50%)和对照组1259例(91.50%)。通过EMR系统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CAMD、PAGE-B、APA-B、REAL-B评分。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法分析HCC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4种模型预测HCC的区分度。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试验组患者年龄、糖尿病、肝硬化、血小板、红细胞分布宽度、甲胎蛋白水平及CAMD、PAGE-B、APA-B、REAL-B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甲胎蛋白、肝硬化、CAMD、PAGE-B、APA-B、REAL-B是HCC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CAMD、PAGE-B、APA-B、REAL-B模型预测HBV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进展为HCC的AUC分别为0.719、0.710、0.758、0.879。结论4种模型对于抗病毒治疗的HBV感染者远期发生HCC均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其中REAL-B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 抗病毒治疗 细胞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B1诱导大鼠肝细胞凋亡率剂量效应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奥迪 严佳惠 +3 位作者 张昭寰 刘海泉 赵勇 欧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67,共7页
通过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诱导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定量数据,从而构建AFB1诱导大鼠肝细胞凋亡率的剂量效应模型。通过拟合模型获取决定系数和进一步的数学检验表明,Gamma模型(R2=0.996 4,赤池信息量准则=37.40,贝叶斯信息准则=1... 通过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诱导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定量数据,从而构建AFB1诱导大鼠肝细胞凋亡率的剂量效应模型。通过拟合模型获取决定系数和进一步的数学检验表明,Gamma模型(R2=0.996 4,赤池信息量准则=37.40,贝叶斯信息准则=17.19)优于其他模型。建议选用Gamma模型作为大鼠急性暴露于AFB1后肝细胞凋亡率的最优剂量效应模型,用于AFB1风险评估框架中的危害特征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细胞凋亡 风险评估 剂量效应模型
下载PDF
缬氨酸对猪原代肝细胞脂质代谢调节基因PPARα、FAS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宪兵 黄仁祺 +4 位作者 何玉珠 吴国云 陈星平 郑双艳 万小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7-437,共11页
【目的】研究旨在探究缬氨酸调节猪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及其参与的调控途径,为揭示缬氨酸调控猪肝脏脂质代谢的分子作用机制提供试验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以5日龄三元杂(杜洛克×长白×大白)仔猪原代肝细胞为试验对象,采用... 【目的】研究旨在探究缬氨酸调节猪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及其参与的调控途径,为揭示缬氨酸调控猪肝脏脂质代谢的分子作用机制提供试验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以5日龄三元杂(杜洛克×长白×大白)仔猪原代肝细胞为试验对象,采用0,0.1,1,10 mmol/L缬氨酸(Val)分别处理原代肝细胞24 h及48 h,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缬氨酸对脂质代谢重要调控基因PPARα及FASN的影响,同时将10 mmol/L缬氨酸处理24 h组与对照组的肝细胞样品进行RNA-Seq转录组测序,结合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缬氨酸调控肝脏脂类代谢的潜在关键基因及信号通路,最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qPCR)技术验证差异表达基因。【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10 mmol/L缬氨酸处理原代肝细胞24 h和48 h均显著降低PPARα、FASN基因的蛋白表达(P<0.05);(2)与对照组相比,10 mmol/L缬氨酸处理原代肝细胞24 h组共筛选出418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81个上调,237个下调。(3)GO功能分析发现,差异基因在分子功能方面主要参与蛋白质结合过程、催化活性、分子转导活性和转运蛋白活性。(4)KEGG分析发现,差异基因富集在代谢、疾病、生物系统、细胞信号调控、基因调控、环境调控等6个生物过程。其中脂质代谢是参与代谢生物过程的主要信号通路之一,富集到脂肪酸代谢的FASN、SCD、FADS2、FADS1、HSD17B12等5个差异基因主要参与胰岛素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结论】10 mmol/L缬氨酸可显著下调猪原代肝细胞中PPARα及FASN的蛋白表达,调节脂质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及信号通路活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析支链氨基酸调控脂代谢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氨酸 原代细胞 质代谢 转录组测序
下载PDF
草鱼肝细胞脂变模型的建立及脂代谢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卢荣华 梁旭方 +4 位作者 孙君君 杨峰 王敏 李玺洋 白小丽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32,共9页
为了筛选草鱼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最佳诱导剂及浓度,并初步分析脂肪乳剂(lipid emulsions, LE)引起草鱼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作用机理,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正常肝细胞为研究对象,建立草鱼脂肪变性肝细胞模型,以含10%胎牛血清... 为了筛选草鱼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最佳诱导剂及浓度,并初步分析脂肪乳剂(lipid emulsions, LE)引起草鱼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作用机理,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正常肝细胞为研究对象,建立草鱼脂肪变性肝细胞模型,以含10%胎牛血清的基础培养液为对照组,处理组为含20%脂肪乳剂0.5~2 mL/L和含20%、50%胎牛血清的诱导培养液,孵育草鱼肝细胞48 h 后,定量分析肝细胞内的甘油三酯(TG)含量,观察脂滴积聚情况及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 AST)的活性, qRT-PCR技术检测脂代谢关键基因(PPARa、PPARg、SREBP-1c、LPL、Lep和UCP2)的转录水平变化,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PPARg、SREBP-1c的蛋白水平变化。结果发现,含1~2 mL/L LE的诱导液组和含20%、50%FBS的诱导液组与对照组相比TG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且20%FBS和各浓度LE诱导组的转氨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含1~2 mL/L LE的诱导液和含20% FBS的诱导液均可建立草鱼营养性脂肪肝细胞模型。在肝细胞脂变模型中, PPARγ和 LPL 等脂代谢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 Lep 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 PPARγ和SREBP-1c的蛋白水平升高。结论认为:采用1~2 mL/L LE和20%的FBS均可以在短时间内建立草鱼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含1 mL/L LE的诱导液诱导效果最佳;肝细胞内脂质的蓄积可能与脂肪代谢关键基因PPARγ、SREBP-1c、LPL及Lep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细胞 肪变性 基因表达 质代谢 细胞模型
下载PDF
肝细胞癌免疫相关基因和lncRNA联合预后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威 程倩倩 +3 位作者 周雪丽 季文斌 吕振宇 杨燕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789-793,I0004,I0005,共7页
目的 构建肝细胞癌(HCC)免疫相关的基因(IRGs)和lncRNA(IRlncRNAs)联合预后模型。方法 2022年6-8月通过TCGA数据库下载HCC转录组及临床数据;对转录组中IRGs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得到与预后相关的核心基因,对核心基因与转... 目的 构建肝细胞癌(HCC)免疫相关的基因(IRGs)和lncRNA(IRlncRNAs)联合预后模型。方法 2022年6-8月通过TCGA数据库下载HCC转录组及临床数据;对转录组中IRGs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得到与预后相关的核心基因,对核心基因与转录组中lncRNA共表达分析得到IRlncRNAs;单因素Cox回归筛选生存相关的IRGs和IRlncRNAs,LASSO回归构建模型并进行验证;对高低风险病人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GO(基因本体论)和KEGG(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探索影响预后的可能机制。结果 构建了由6个IRGs及7个IRlncRNAs组成的预后风险模型;不同风险病人组织学分级(P=0.001)、临床分期(P=0.005)、T分期(P=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训练集、测试集和总样本集中,高风险病人总生存期较低风险病人显著降低(均P<0.05);模型在预测HCC病人1年生存率中表现良好,训练集、测试集和总样本集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81和0.83;多因素Cox回归表明评分可独立于其他特征预测病人生存(P<0.001);GO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参与有丝分裂等事件;KEGG分析显示差异基因参与了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细胞周期等通路。结论基于IRGs和IRlncRNAs构建的HCC预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能有助于HCC的临床决策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免疫相关基因 lncRNA 预后模型
下载PDF
脂多糖诱导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与提高其胶原表达水平的细胞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健 牛建昭 +6 位作者 河福金 于世赢 白锦文 李或 赵丽云 赵福建 王继峰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建立较为全面反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活化效应的细胞模型。方法:应用脂多糖(lipopolysccharide,LPS)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HSC。噻唑蓝(MTT)法测定HSC增殖率。免疫组化法显示HSC表达其Ⅰ、Ⅲ型胶原的表达水平,并... 目的:建立较为全面反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活化效应的细胞模型。方法:应用脂多糖(lipopolysccharide,LPS)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HSC。噻唑蓝(MTT)法测定HSC增殖率。免疫组化法显示HSC表达其Ⅰ、Ⅲ型胶原的表达水平,并进行图象分析。结果:LPS明显刺激HSC的增殖并提高Ⅰ、Ⅲ型胶原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LPS诱导HSC活化模型能够相对全面地反映HSC活化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细胞 细胞增殖 多糖 胶原 纤维化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脂毒性肝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iR-192-5p通过Rictor/Akt/FoxO1信号通路激活巨噬细胞 被引量:41
14
作者 刘晓琳 范建高 +2 位作者 LIU XL PAN Q CAO HX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218-2218,共1页
【据Hepatology 2020年5月报道】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脂毒性肝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iR-192-5p通过Rictor/Akt/FoxO1信号通路激活巨噬细胞(作者Liu XL等)肝脏巨噬细胞可被多种因素如肠道菌群代谢物以及受损的肝细胞释放物等激活。在非... 【据Hepatology 2020年5月报道】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脂毒性肝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iR-192-5p通过Rictor/Akt/FoxO1信号通路激活巨噬细胞(作者Liu XL等)肝脏巨噬细胞可被多种因素如肠道菌群代谢物以及受损的肝细胞释放物等激活。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生发展中,巨噬细胞向促炎表型(M1)的极化是一个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外泌体可传递多种生物学成分如microRNA、蛋白质以及脂质等,因此被作为细胞间通讯的重要媒介。在NAFL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外泌体在肝细胞与巨噬细胞对话中的作用尚未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肪性 外泌体 毒性 FOXO1 巨噬细胞 细胞间通讯 NAFLD 释放物
下载PDF
骨碎补抑制骨髓腔内脂肪异常积累引起的脂毒性介导的成骨细胞焦亡及其机制
15
作者 高宽惠 李志超 +4 位作者 谭国庆 薛海鹏 汪陈莫及 张加豪 徐展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33-1139,共7页
目的探讨骨碎补(rhizoma drynariae,Rhd)对骨髓腔内脂肪异常积累引起的脂毒性介导成骨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内构建卵巢摘除(ovariectomy,OVX)骨质疏松小鼠模型,用Rhd进行灌胃,给药8周后称重,取股骨组织和血清。HE染色观察髓... 目的探讨骨碎补(rhizoma drynariae,Rhd)对骨髓腔内脂肪异常积累引起的脂毒性介导成骨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内构建卵巢摘除(ovariectomy,OVX)骨质疏松小鼠模型,用Rhd进行灌胃,给药8周后称重,取股骨组织和血清。HE染色观察髓腔内脂肪堆积状态。体外构建成脂-成骨细胞共培养系统,茜素红S(alizarin red S,ARS)染色观察钙化结节的数量,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ease,ALP)染色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水平,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检测和Hoechst33342/PI染色检测共培养下成骨细胞(osteoblasts,OBs)焦亡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的释放量,Western blot检测成骨能力相关蛋白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和1型胶原蛋白(collagen-1,COL-1)。选择NLRP3特异性抑制剂MCC950作为阳性对照检测焦亡相关蛋白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半胱天冬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CASP-1)、效应蛋白消皮素D(gasdermin D,GSDMD)、IL-1β和IL-18的表达。结果OVX小鼠髓腔内发生骨质流失伴大量脂肪堆积,Rhd灌胃可以有效缓解这一趋势。在成脂-成骨共培养系统中,共培养环境抑制了OBs活性和OBs中ALP活性及矿化结节,抑制了RUNX2、BMP2、COL-1蛋白表达,并且诱导焦亡发生,提高了LDH释放量和PI染色细胞阳性率,以及上调NLRP3、CASP-1、GSDMD、IL-1β和IL-18蛋白表达水平。而这一趋势在Rhd干预后得到逆转。结论大量脂肪堆积引起的脂毒性可以抑制OBs活性并通过激活NLRP3炎症小体诱导OBs焦亡,而Rhd可能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以抑制OBs焦亡和炎性反应,从而起到抗骨质疏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碎补 细胞焦亡 毒性 成骨细胞
下载PDF
氯化饮水中有机提取物对大鼠和人肝肿瘤细胞(HepG2)的遗传毒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鲁文清 越飞 +4 位作者 陈秀娜 李晓燕 谢虹 VolkerMersch-Sundermann CorneliaJenter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26-328,共3页
The genotoxic effects of chlorinated drinking water(CDW) extracts were examined in human HepG2 hepatoma cells, liver cells and 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s (PCEs) of bone marrow of Wistar rats by using in vivo and ... The genotoxic effects of chlorinated drinking water(CDW) extracts were examined in human HepG2 hepatoma cells, liver cells and 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s (PCEs) of bone marrow of Wistar rats by using in vivo and in vitro micronucleus(MN) test and 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comet assay). The influence of CDW on the lipidperoxidation (LPO) in blood and tissue of rats was also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the frequencies of MN in PCEs at the low concentration of CDW and in HepG2 at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CDW. The increased DNA breakage caused by CDW was observed in rat liver cells and in HepG2 cells by using comet assay. The levels of malon dialdehyde(MDA)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lmost in all animals and in all organs tested. A dose dependent increases of MDA were observed in rat liver.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CDW extracts caused genotoxic and oxidative damage on anim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饮水 有机提取物 微核 肿瘤细胞 遗传毒性
下载PDF
两种细胞系用于建立体外脂肪肝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19
17
作者 潘雪丰 温彩霞 许建华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85-89,共5页
目的对比油酸诱导肝癌细胞株HepG2、正常肝细胞株L02建立的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通过检验复方蛋氨酸胆碱的防治作用,寻找简便、稳定的体外药物筛选模型。方法设正常组、HepG2模型组、HepG2不同浓度给药组、L02模型组、L02不同浓度给药组... 目的对比油酸诱导肝癌细胞株HepG2、正常肝细胞株L02建立的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通过检验复方蛋氨酸胆碱的防治作用,寻找简便、稳定的体外药物筛选模型。方法设正常组、HepG2模型组、HepG2不同浓度给药组、L02模型组、L02不同浓度给药组、用油酸诱导肝细胞脂肪变,复方蛋氨酸胆碱干预,以油红O染色镜下观察细胞内脂滴形成状况,并检测细胞上清中的ALT、AST、γ-GT水平。结果油酸刺激HepG2、L02肝细胞24 h,细胞内典型脂肪滴形成。复方蛋氨酸胆碱2次给药,药物难以使HepG2细胞内脂滴减少,L02细胞在加油酸48 h后油红O染色证明细胞内脂滴可减少,脂滴表达的红色IOD值,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细胞上清液中ALT、AST、γ-GT,复方蛋氨酸胆碱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证实其对肝细胞损伤较小。结论L02比HepG2更适合作为体外的筛药细胞模型,油酸刺激L02细胞形成脂肪变,药物提前24 h干预,24 h后再给药1次,这种造模和给药方案可作为一种可行的脂肪肝细胞筛药模型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株HEPG2 L02细胞 油酸 模型 体外 复方蛋氨酸胆碱
下载PDF
乙醇和软脂酸诱导的脂肪肝离体细胞模型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红锋 杨慧萍 王耀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8-95,共8页
该文以人正常肝细胞株L02为实验材料,采用乙醇和软脂酸等损伤条件建立脂肪肝的离体细胞模型,并以细胞内脂滴数量、甘油三酯含量和γ-谷氨酰转肽酶泄露量等指标,证明该离体细胞模型与实验动物模型的相似性,及其实际应用意义。实验结果表... 该文以人正常肝细胞株L02为实验材料,采用乙醇和软脂酸等损伤条件建立脂肪肝的离体细胞模型,并以细胞内脂滴数量、甘油三酯含量和γ-谷氨酰转肽酶泄露量等指标,证明该离体细胞模型与实验动物模型的相似性,及其实际应用意义。实验结果表明,分别用含有0.6%酒精、10微克/毫升软脂酸或5微克/毫升软脂酸和0.6%乙醇的1640培养基长期培养肝细胞(6天),可使肝细胞代谢紊乱,产生明显的甘油三酯累积(P<0.01),脂滴数量明显增多,和γ-谷氨酰转肽酶泄漏增加等现象。这些现象与人类及实验动物脂肪肝的表型特征很相符,且用公认去脂药物洛伐他汀,脂必妥处理,可使上述症状明显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离体细胞模型 肪酸 表型特征 发病机理 药物
下载PDF
用重组病毒株建立鼠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实验模型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志峰 方峰 +2 位作者 董永绥 李革 聂兴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98-300,W001,共4页
用插入LacZ基因的重组病毒株建立BALB/c小鼠巨细胞病毒 (murinecytomegalovirus ,mCMV)性肝炎模型。20只BALB/c甲基强的松龙免疫抑制小鼠 ,腹腔接种1×106PFU病毒悬液 ,动态观察血单个核细胞和组织中mCMV感染及肝组织病理变化。结... 用插入LacZ基因的重组病毒株建立BALB/c小鼠巨细胞病毒 (murinecytomegalovirus ,mCMV)性肝炎模型。20只BALB/c甲基强的松龙免疫抑制小鼠 ,腹腔接种1×106PFU病毒悬液 ,动态观察血单个核细胞和组织中mCMV感染及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①mCMV感染小鼠血单个核细胞中X -gal染色阳性细胞在48h时开始出现 ,第3天有所减少 ,在第6天达到高峰;②肝、肺、肾组织病毒感染72h后可见 ,在第12天斑点数最多 ,以肝组织病毒感染多见;③肝组织病变在病毒感染后96h开始出现 ,在第12天达到高峰。提示 :利用重组mCMV建立的mCMV性肝炎小鼠模型 ,在感染后2周仍保持较高感染水平 ,为CMV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巨细胞病毒 动物模型 毒性 婴幼儿 脏损害
下载PDF
基于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食管鳞癌预后预测模型构建及体外细胞实验验证
20
作者 包鑫鑫 马月 +2 位作者 朱雅婷 宋春莉 刘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587-1592,1598,共7页
目的:建立脂质代谢相关食管鳞癌(ESCC)预后预测模型,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进行验证。方法:利用差异分析和Lasso-Cox回归分析筛选ESCC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并构建预后预测模型,利用Kaplan-Meier曲线、单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目的:建立脂质代谢相关食管鳞癌(ESCC)预后预测模型,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进行验证。方法:利用差异分析和Lasso-Cox回归分析筛选ESCC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并构建预后预测模型,利用Kaplan-Meier曲线、单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临床病例特征分析风险评分的独立预后预测能力,通过体外实验验证PTPDC1在ESCC细胞中的表达和功能。结果:共筛选出4个与ESCC患者预后显著相关的脂代谢基因,可作为分子标签将ESCC患者分为高、低风险组。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低风险组患者总生存期(OS)显著优于高风险组(P<0.001)。单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由4个脂质代谢相关基因构成的风险评分可作为ESCC患者预后预测的独立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脂质代谢风险评分的预后预测效能最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结果显示,与人正常食管HET-1a细胞比较,PTPDC1在ESCC细胞系ECA109和KYSE150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敲降PTPDC1后,si-1-PTPDC1组和si-2-PTPDC1组PTPDC1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NC组(均P<0.05);与NC组比较,ECA109和KYSE150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基于4个脂质代谢基因构建的预后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后预测价值,可以辅助ESCC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预后预测模型 差异分析 质代谢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