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茵陈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改善油酸诱导的肝细胞脂肪变性 被引量:3
1
作者 温授惠 宋阳 +4 位作者 何杰 李刚 董琦 王洪伦 王振华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23年第3期285-293,共9页
通过油酸孵育HepG2人肝癌细胞建立肝细胞脂肪变性体外模型,考察龙胆苦苷(GPS),苦龙胆酯苷(AG)和獐牙菜苷(SW)对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GPS、AG、SW处理可显著降低细胞内甘油三酯水平。GPS和SW可激活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 通过油酸孵育HepG2人肝癌细胞建立肝细胞脂肪变性体外模型,考察龙胆苦苷(GPS),苦龙胆酯苷(AG)和獐牙菜苷(SW)对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GPS、AG、SW处理可显著降低细胞内甘油三酯水平。GPS和SW可激活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上调脂质分解相关蛋白酰基辅酶A氧化酶1(ACOX1)和肉碱酰基转移酶1A(CPT1A)的表达,抑制脂质合成相关蛋白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和脂肪酸合成酶(FAS)的表达。另外,GPS、AG、SW处理均明显降低线粒体活性氧生成,提高线粒体DNA拷贝数。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藏茵陈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可调节脂代谢,改善肝细胞脂质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脂肪变性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 藏茵陈 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
下载PDF
养肝解郁颗粒对绝经后大鼠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脂代谢及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
2
作者 丁云录 杨明 +4 位作者 申巧慧 李驰坤 李晓兵 欧喜燕 冷炎 《吉林中医药》 2023年第2期194-198,共5页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验证养肝解郁颗粒对绝经后大鼠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脂代谢及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去氧乙烯基环乙烯腹腔注射法来建立绝经期动物模型,通过饲喂高脂高糖饲料制备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模型,诱导建立绝经期...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验证养肝解郁颗粒对绝经后大鼠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脂代谢及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去氧乙烯基环乙烯腹腔注射法来建立绝经期动物模型,通过饲喂高脂高糖饲料制备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模型,诱导建立绝经期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大鼠动物模型。预防性给药12周后,检测血清AST、ALT、TC、TG水平,计算肝系数,检测肝组织中TC、TG、MDA、SOD、FFA含量,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养肝解郁颗粒6.0、3.0、1.5 g/kg给药组血清及肝组织匀浆中TC、TG含量、血清AST活性均明显低于模型组(为P<0.01或P<0.05);6.0、3.0 g/kg给药组大鼠血清ALT、肝组织匀浆中MDA、FFA含量、肝脏系数均明显低于模型组(为P<0.01或P<0.05);1.5 g/kg给药组大鼠肝组织匀浆中MDA含量低于模型对照组(为P<0.05);6.0 g/kg给药组大鼠肝组织匀浆中SOD活性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为P<0.05)。养肝解郁颗粒3个剂量均可不同程度减轻肝脏病理损伤。结论养肝解郁颗粒可以调节绝经后大鼠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脂代谢、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从而达到治疗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 解郁颗粒 绝经大鼠 脂代谢 肝细胞脂肪变性
下载PDF
乙肝病毒X基因参与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作用及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琴 彭俊 沈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466-2470,共5页
目的探讨沉默HBx基因对HepG2.2.15细胞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设立空白对照组(HepG2.2.15细胞)、阴性对照组(HepG2.2.15细胞转染阴性HK质粒)、shHBx转染组(HepG2.2.15细胞转染shHBx质粒)和HepG2组(HepG2细胞)。构建针对HBx基... 目的探讨沉默HBx基因对HepG2.2.15细胞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设立空白对照组(HepG2.2.15细胞)、阴性对照组(HepG2.2.15细胞转染阴性HK质粒)、shHBx转染组(HepG2.2.15细胞转染shHBx质粒)和HepG2组(HepG2细胞)。构建针对HBx基因的shHBx质粒,转染HepG2.2.15细胞,荧光显微镜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质粒24~96 h绿色荧光蛋白和HBx蛋白的表达以确定质粒的最佳干扰时间,根据结果予油酸钠刺激细胞,甘油三酯(TG)检测细胞脂肪变程度,RT-PCR检测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c,SREBP-1c)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肝X受体α(liver x receptor alpha,LXRα)及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shHBx质粒并转染HepG2.2.15细胞;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shHBx转染组HBx蛋白表达明显下降,于转染后48~72 h表达最低[(0.337±0.042)vs(0.577±0.032),(0.333±0.032)vs(0.654±0.04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油酸钠处理时间延长,各组TG含量、SREBP-1c mRNA水平、LXRα和FAS蛋白表达均逐渐增加,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同一时间点,shHBx转染组和HepG2组中表达较低[TG:(26.51±1.98)μg/mgvs(37.16±6.32)μg/mg;SREBP-1c:0.418±0.051 vs 0.516±0.037;LXRα:0.463±0.047 vs 0.630±0.026;FAS:0.463±0.047 vs 0.630±0.01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shHBx转染组与HepG2组相比水平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x在HepG2.2.15细胞脂变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通过调节LXRα、FAS、SREBP-1c表达影响肝细胞脂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X基因 肝细胞脂肪变性 质粒 RNA干扰
下载PDF
油酸诱导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 Jian)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4
作者 杜金梁 曹丽萍 +6 位作者 贾睿 王涛 顾郑琰 张春云 骆仁军 徐跑 殷国俊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7-113,共7页
通过对油酸诱导时间及有效作用浓度的研究,建立油酸致建鲤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本研究以胰蛋白酶消化法获得的原代肝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加入不同浓度油酸(0、0.05、0.1、0.2、0.4、0.8 mmol/L)与肝细胞共培养24–48 h,诱导肝细胞脂肪变性... 通过对油酸诱导时间及有效作用浓度的研究,建立油酸致建鲤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本研究以胰蛋白酶消化法获得的原代肝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加入不同浓度油酸(0、0.05、0.1、0.2、0.4、0.8 mmol/L)与肝细胞共培养24–48 h,诱导肝细胞脂肪变性,分别收集不同时段的肝细胞及上清液,采用试剂盒测定肝细胞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含量,同时测定上清培养液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乳酸脱氢酶(L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MTT法测定肝细胞的存活情况,确定油酸最佳诱导浓度,油红O染色法观察细胞内脂肪滴的形成情况。研究结果显示,0.4 mmol/L油酸与肝细胞共培养48 h,可以显著提高肝细胞内TG、TC含量(P﹤0.05或P﹤0.01),极显著提高上清培养液中GOT、GPT、LDH、γ-GT的活性,显著降低上清培养液中SOD的活性,但与24 h相比有升高趋势,0.4 mmol/L油酸与肝细胞共培养24 h,光镜下可见细胞内有脂肪滴形成,以48 h最明显。综上所述,油酸浓度0.4 mmol/L、诱导时间48 h成功构建了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为研究鱼类脂肪肝类疾病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鲤 肝细胞脂肪变性 油酸
下载PDF
675例肝脏穿刺活检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年媛媛 潘雯 +2 位作者 张军 李增山 张宏博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907-909,共3页
目的通过对675例肝脏穿刺病理结果的回顾性研究,分析各种肝脏疾病的肝细胞脂肪变性情况。方法收集西京医院2008年7月-2011年9月进行的675例肝脏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分析其病理诊断及脂肪变性的构成比,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发生率,以及肝细... 目的通过对675例肝脏穿刺病理结果的回顾性研究,分析各种肝脏疾病的肝细胞脂肪变性情况。方法收集西京医院2008年7月-2011年9月进行的675例肝脏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分析其病理诊断及脂肪变性的构成比,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发生率,以及肝细胞脂肪变性与血清甘油三酯的相关性。结果 72.6%(490/675)的肝脏穿刺患者为肝肿瘤或瘤样变、自身免疫性肝病、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15.7%(106/675)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其中49.1%(52/106)的患者为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及肝损害,33.0%(35/106)患者为酒精性/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比率高达30.7%。结论肝细胞脂肪变性普遍存在于各种慢性肝脏损害性疾病,尤其是肝硬化合并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比率高达30.7%,需要在临床诊治过程中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脂肪变性 穿刺活检 血清甘油三脂
下载PDF
HBx与肝细胞脂肪变性关系及可能机制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郑黎黎 沈薇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85-190,共6页
从细胞水平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与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关系,并探讨其可能分子机制。油红O染色及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测定鉴定HepG2.2.15细胞和HepG2细胞的脂变程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HBx,肝X受体(liv... 从细胞水平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与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关系,并探讨其可能分子机制。油红O染色及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测定鉴定HepG2.2.15细胞和HepG2细胞的脂变程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HBx,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 alpha,LXRα)及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C2.2.15组细胞脂变程度较CG2组细胞重。O2.2.15组细胞在24,48及72h的脂变程度及TG含量均较同一时间段的OG2组增加;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HepG2.2.15细胞内有HBx蛋白表达,而HepG2细胞则无此蛋白表达;C2.2.15组细胞LXRα及FAS蛋白表达强度较CG2组细胞高。HBx蛋白与肝细胞脂肪变性存在密切的关系,其机制可能与HBx/LXRα/FAS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炎病毒X蛋白 HBV 肝细胞脂肪变性
下载PDF
细胞周期调控基因及Bcl-2、c-Jun基因在人肝细胞脂肪变性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包成 毕玉晶 +1 位作者 杨瑞馥 智发朝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7期12-14,共3页
目的观察细胞周期调控基因及Bcl-2、c-Jun基因在人肝细胞L02脂肪变性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以油酸和软脂酸(2∶1)混合液处理L02细胞0、5、10、20 h,建立人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用油红O染色检测L02细胞内脂质含量;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 目的观察细胞周期调控基因及Bcl-2、c-Jun基因在人肝细胞L02脂肪变性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以油酸和软脂酸(2∶1)混合液处理L02细胞0、5、10、20 h,建立人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用油红O染色检测L02细胞内脂质含量;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L02细胞脂肪变性过程中CDK2、CDK4、Cyclin D1、Bcl-2、c-Jun mRNA表达。结果随造模时间延长,L02细胞内橘红色脂滴聚集越来越多,至造模20 h,肝细胞染成橘红色。L02细胞内CDK2 mRNA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造模5 h达最高(P均<0.05),随后逐渐下降;CDK4 mRNA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造模10 h达最高(P均>0.05),随后逐渐下降,造模20 h最低(P均>0.05);不同时间点Cyclin D1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cl-2 mRNA相对表达量随造模时间延长而升高,造模10 h达最高(P<0.05),随后降低;造模5、10、20 h的c-Jun mRNA相对表达量均较造模0 h高(P均<0.05),但无变化规律。结论人肝细胞L02脂肪变性过程中癌症相关基因CDK2、CDK4、Bcl-2、c-Jun表达先升高后降低,Cyclin D1表达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脂肪变性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蛋白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 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基因2 C-JUN基因
下载PDF
沉默PKCδ表达对L02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赖姝婕 王军 +6 位作者 王斌 魏艳玲 熊吉 李青 李砚 樊丽琳 陈东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50-654,共5页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δ亚型(protein kinase Cδ,PKCδ)与肝细胞脂肪变性、内质网应激的关系,探讨其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混合脂肪酸构建人正常肝细胞L02脂肪变性模型,油红...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δ亚型(protein kinase Cδ,PKCδ)与肝细胞脂肪变性、内质网应激的关系,探讨其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混合脂肪酸构建人正常肝细胞L02脂肪变性模型,油红O染色和甘油三酯(TG)试剂盒检测细胞脂变程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KCδ、Bip、XBP-1s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通过siRNA瞬时转染技术沉默PKCδ在L02细胞中的表达后观察上述指标表达变化。结果油酸和棕榈酸酯2∶1混合比例能够成功诱导肝细胞脂肪变性,与对照组单个细胞脂变面积(14.47±9.28)和TG含量(2.30±0.62)μg/mg相比,脂肪酸16 h组脂变面积(333.06±42.36)和TG含量(30.86±6.24)μg/mg均显著增加(P<0.05)。脂肪酸组肝细胞PKCδ、Bip、XBP-1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具有时间依赖性。在相同脂肪酸诱导液处理的条件下,PKCδsiRNA转染组细胞脂变程度(30.92±1.29)%较对照组(55.32±6.58)%明显减轻(P<0.05),且PKCδsiRNA转染组Bip、XBP-1s的表达较对照siRNA转染组明显降低。结论 PKCδ在NASH形成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沉默PKCδ能够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 蛋白激酶C 肝细胞脂肪变性 内质网应激
下载PDF
HCV病毒与肝细胞脂肪变性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斌 董菁 《传染病信息》 2003年第1期14-15,共2页
1 HCV肝炎病理特点 HCV病毒是导致肝硬变的主要原因,并最终可导致肝癌。慢性HCV肝炎具有如下特点:①胆小管损害;②淋巴细胞聚集性浸润和肝细胞脂防变性。早在1991年,在确定HCV病毒是1种致肝炎病原,即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病原之后1年,就有... 1 HCV肝炎病理特点 HCV病毒是导致肝硬变的主要原因,并最终可导致肝癌。慢性HCV肝炎具有如下特点:①胆小管损害;②淋巴细胞聚集性浸润和肝细胞脂防变性。早在1991年,在确定HCV病毒是1种致肝炎病原,即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病原之后1年,就有学者研究发现:HCV感染者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发病率较高,高达50%~72%的HCV感染者出现肝细胞脂肪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V病毒 肝细胞脂肪变性 硬化 乙型
下载PDF
肝细胞脂肪变性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玉娥 王小红 +1 位作者 李睿 张听芹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35期108-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脂肪变性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收治慢性乙型肝炎并接受肝穿刺活检患者281例。肝组织标本常规行HE、Masson三色及网状纤维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特点,观察肝细胞脂肪变性与其相关性;同时检测ALT及ALB、B... 目的:探讨肝细胞脂肪变性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收治慢性乙型肝炎并接受肝穿刺活检患者281例。肝组织标本常规行HE、Masson三色及网状纤维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特点,观察肝细胞脂肪变性与其相关性;同时检测ALT及ALB、BMI,经多变量偏相关分析与脂肪变性的相关性。结果:肝细胞脂肪变性在G0期为34.4%,S0期为23.65%;ALT、ALB与脂肪变性没有相关性(P>0.05),BMI与脂肪变性没有相关性。肝门静脉的大小与脂肪变性无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乙肝脂肪变性率高发期是G0期及S0期,与肝纤维化早期改变密切相关。ALT、ALB、BMI的高低及肝门静脉的大小对脂肪变性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 肝细胞脂肪变性 组织纤维化 病理分期
下载PDF
蓝莓花青素对油酸诱导肝细胞脂肪变性小鼠Plin5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晨驰 韩萧萧 +3 位作者 杨柳 张景允 刘冉阳 杨勤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7-12,共6页
目的观察蓝莓花青素对油酸诱导AML12小鼠肝细胞脂肪变性过程中Plin5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培养AML12小鼠肝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对照组、油酸诱导组、维生素C组和蓝莓花青素组,每组设置3个复孔。对照组用DMEM/F12... 目的观察蓝莓花青素对油酸诱导AML12小鼠肝细胞脂肪变性过程中Plin5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培养AML12小鼠肝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对照组、油酸诱导组、维生素C组和蓝莓花青素组,每组设置3个复孔。对照组用DMEM/F12培养基培养;油酸诱导组、维生素C组及蓝莓花青素组用含0.75 mmol/L油酸的培养基处理24 h,复制小鼠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采用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水溶性维生素C作为阳性对照,维生素C组及蓝莓花青素组分别更换含50μg/ml维生素C及50μg/ml蓝莓花青素的培养基培养24 h。采用微板法测定各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及细胞内甘油三酯(TG)含量;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沉积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AML12细胞Plin5、PI3K、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100μg/ml、150μg/ml、200μg/ml组细胞指数较0μg/ml组下降(P<0.05)。蓝莓花青素处理24 h后100μg/ml组抑制率为14.4%,而50μg/ml组未显示。油酸诱导组ALT、AST、TG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维生素C组、蓝莓花青素组较油酸诱导组降低(P<0.05),蓝莓花青素组较维生素C组降低(P<0.05)。油酸诱导组积分光密度值较对照组升高(P<0.05),维生素C组、蓝莓花青素组较油酸诱导组降低(P<0.05),蓝莓花青素组较维生素C组降低(P<0.05)。油酸诱导组Plin5、PI3K、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升高(P<0.05),维生素C组、蓝莓花青素组细胞较油酸诱导组降低(P<0.05),蓝莓花青素组细胞较维生素C组降低(P<0.05)。结论蓝莓花青素对油酸所致小鼠肝细胞脂肪变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该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的Plin5蛋白表达、减少了油酸诱导的肝细胞脂滴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脂肪变性 蓝莓花青素 增殖 小鼠
下载PDF
芥子碱硫氰酸盐抑制IR小鼠血脂血糖升高、动脉粥样硬化及肝细胞脂肪变性 被引量:11
12
作者 黄涵柽 张祝 +2 位作者 张希洲 刘可云 黄德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探究芥子碱硫氰酸盐(sinapine thiocyanate,ST)抑制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小鼠血脂血糖升高、动脉粥样硬化及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机制。方法:Apo E^(-/-)雄性小鼠6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生理盐水组、罗格列酮组和ST低、中... 目的:探究芥子碱硫氰酸盐(sinapine thiocyanate,ST)抑制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小鼠血脂血糖升高、动脉粥样硬化及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机制。方法:Apo E^(-/-)雄性小鼠6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生理盐水组、罗格列酮组和ST低、中、高剂量治疗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常规饲料喂养外,其余各组以高脂饲料饲养12周,ST低、中、高剂量组同时给予ST(10、30和90 mg·kg^(-1)·d^(-1))灌胃,罗格列酮组给予罗格列酮(1.33 mg·kg^(-1)·d^(-1))灌胃。最后3周,除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地塞米松(0.8 mg·kg^(-1)·d^(-1))诱导IR。每周断尾采血检测空腹血糖水平,第12周末禁食12 h后处死动物取样,检测空腹胰岛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肝脂质等水平;将肝组织和主动脉固定包埋切片,HE染色。Western blot测定肝脂质代谢与骨骼肌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ST呈剂量依赖性降低血脂、血糖及TNF-α等代谢相关指标的水平(P<0.05),延缓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动脉粥样硬化;并呈剂量依赖性调控肝脂质代谢信号通路(HMGR和SREBP-2等)及MAPK信号通路(ERK和p38等)蛋白表达(P<0.05)。结论:ST抑制IR模型小鼠血脂血糖升高、动脉粥样硬化及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机制可能与调控肝脂质代谢和骨骼肌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子碱硫氰酸盐 胰岛素抵抗 动脉粥样硬化 肝细胞脂肪变性 血脂 血糖 MAPK信号通路
下载PDF
卡托普利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新亚 侯森 焦营营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32-335,共4页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4只大鼠分为对照组16只(普通饲料喂养和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16只(高脂饲料和生理盐水灌胃)、卡托普利处理组16只和罗格列酮处理组16只。给药6 w后...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4只大鼠分为对照组16只(普通饲料喂养和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16只(高脂饲料和生理盐水灌胃)、卡托普利处理组16只和罗格列酮处理组16只。给药6 w后取血清和肝组织,检测肝组织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2E1(CYP2E1)mRNA水平及血清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水平。结果模型组肝细胞体积增大,见广泛性脂肪变性和细胞水肿,而卡托普利处理组大部分肝细胞排列正常,可见少量的脂肪变性,部分细胞水肿;卡托普利处理组血清AST、ALT、TC和TG水平分别为(94.1±15.6)U/L、(27.3±6.2)U/L、(1.4±0.2)mmol/L和(1.0±0.2)mmol/L,显著低于模型组【分别为(134.4±35.1)U/L、(35.2±7.1)U/L、(1.8±0.4)mmol/L和(1.4±0.2)mmol/L,P<0.05】;卡托普利处理组肝湿重、肝指数和肝组织CYP2E1 mRNA水平分别为(11.7±2.1)g、(2.3±0.3)%和(1.8±0.2),显著低于模型组【分别为(14.3±2.0)g、(2.6±0.2)%和(2.3±0.1),P<0.05】;卡托普利处理组血清MDA水平为(7.6±2.5)nmol/L,显著低于模型组【(12.1±2.6)nmol/L,P<0.05】,而血清GSH水平为(41.0±17.5)mg/L,显著高于模型组【(22.2±10.2)mg/L,P<0.05】。结论卡托普利可有效减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可能与纠正脂代谢紊乱、恢复肝功能、增强抗氧化应激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 卡托普利 肝细胞脂肪变性 氧化应激 大鼠
下载PDF
酒精是意大利北部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的重要协同因素
14
作者 Fabris P. Floreani A. +1 位作者 Carlotto A. 黎一兵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 2005年第2期59-59,共1页
Steatosi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CHC) may be the result of both viral and host factors. To evaluate: (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eatosis and either host or viral factors; (2)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 Steatosi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CHC) may be the result of both viral and host factors. To evaluate: (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eatosis and either host or viral factors; (2)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teatosis and fibrosi s in patientswith CHC. A consecutive series of 349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for s teatosis. At liver biopsy, patients were tested for virological, and laboratory analysis and questioned for alcohol consumption.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de monstrated that steatosis was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genotype 3a (odds ra tio, OR 3.5), alcohol intake at the time of biopsy (OR 2.6) and age >35 years (O R 2.7). In multivariate analysis the presence of fibrosis was associated with pa st alcohol abuse (OR 3.7), and age older than 44 years (OR 2.2). Overall, a weak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grade of steatosis and fibrosis score (r=0.861, P =0.05), which disappeared excluding patients without past or current alcohol int ake. A direct correlation emerged between grade of steatosis and both ‘grading ’and ‘staging’only in patients with genotypes other than 3a. Genotype 3a is t hemain risk factor for steatosis in patientswith CHC. The grade of steatosis cor related with both grading and staging only in patients with genotypes other than 3a and this relationship is strictly linked to alcohol consum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炎患者 肝细胞脂肪变性 纤维化 意大利北部 慢性丙型 脂肪变性 宿主因素 病毒学检查 饮酒量 实验室分析
下载PDF
原代肝细胞脂肪变性细胞模型的构建
15
作者 梁蕊 滕景芳 +2 位作者 李钊 徐文斌 孟明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21年第2期1-7,共7页
目的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机制和防治研究提供可靠的原代肝细胞脂肪变性细胞模型。方法采用Seglen两步灌流法及其改良方法分离获取小鼠原代肝细胞,体外培养48 h后,给予不同浓度的游离脂肪... 目的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机制和防治研究提供可靠的原代肝细胞脂肪变性细胞模型。方法采用Seglen两步灌流法及其改良方法分离获取小鼠原代肝细胞,体外培养48 h后,给予不同浓度的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混合物(油酸∶棕榈酸=2∶1)诱导24 h,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肝细胞内脂滴沉积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细胞内三酰甘油(TG)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细胞内出现红色脂滴沉积,且与加入的FFA混合物浓度呈剂量依赖性;模型组肝细胞内TG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加入的FFA浓度升高而增加,提示肝细胞内脂质沉积随着加入的FFA浓度升高而增加。结论成功构建了原代肝细胞脂肪变性细胞模型,为NAFLD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 原代细胞 脂肪变性细胞模型
下载PDF
脂肪变性肝细胞胆固醇代谢及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6
16
作者 汪晓红 范竹萍 +1 位作者 邱德凯 曾民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脂肪变性肝细胞胆固醇代谢及合成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以软脂酸诱导正常成人肝细胞株L-02脂肪变性,建立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分别于实验第3、6天收集细胞,同期设不含软脂酸培养的细胞作对照。试剂盒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 目的探讨脂肪变性肝细胞胆固醇代谢及合成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以软脂酸诱导正常成人肝细胞株L-02脂肪变性,建立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分别于实验第3、6天收集细胞,同期设不含软脂酸培养的细胞作对照。试剂盒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RT-PCR法检测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及其靶基因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mRNA表达。结果软脂酸诱导第3天即可产生肝细胞脂肪变性,第6天脂肪变性加重。随造模时间延长,模型组细胞内TG、TC含量逐渐增多,SREBP-2、HMGCR、LDLR mRNA表达逐渐增强;第3天和第6天细胞内T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6天细胞内T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3天和第6天HMGCR、LDLR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6天SREBP-2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脂肪变性肝细胞内存在胆固醇积聚,其机制可能是胆固醇合成相关基因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脂肪变性 胆固醇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 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下载PDF
脂肪变性对肝细胞胆固醇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田艳 范竹萍 +3 位作者 邱德凯 丁佳 刘俊平 高艳敏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31-1036,共6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肝细胞胆固醇(TC)代谢的相关变化.方法:正常成人肝细胞株HL-02,以油酸软脂酸诱导肝细胞产生脂肪变性,建立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分别于实验12、24、48h收集细胞,同期设不含脂肪酸培养的细胞作对照.油红O染...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肝细胞胆固醇(TC)代谢的相关变化.方法:正常成人肝细胞株HL-02,以油酸软脂酸诱导肝细胞产生脂肪变性,建立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分别于实验12、24、48h收集细胞,同期设不含脂肪酸培养的细胞作对照.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变化;试剂盒检测细胞内三酯酰甘油(TG)和TC含量的变化情况,RT-PCR分别检测表达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其靶基因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及TC7α羟化酶(CYP7α1)的基因mRNA变化.结果:油酸软脂酸诱导12h即可产生肝细胞脂肪变性,24h及48h脂肪变性逐渐加重.随造模时间延长,模型组细胞内TG、TC含量逐渐增多,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G:16.93±1.57mg/g,23.67±2.4mg/g,51.1±11.76mg/gvs8.43±5.65mg/g;TC:14.9±0.6,23.7±1.1mg/g,38.4±4.5mg/gvs8.5±1.6mg/g;均P<0.01);SREBP-2,HMGCRmRNA表达逐渐升高(SREBP-2mRNA:1.2972±0.16,1.6141±0.21,2.0368±0.27vs1.0±0.11;HMGCRmRNA:1.0311±0.15,1.2706±0.28,1.3954±0.32vs1.0±0.12;均P<0.05),而LDLR、CYP7α1mRNA表达逐渐下降(LDLRmRNA:0.8901±0.22,0.7846±0.18,0.6912±0.09vs1.0±0.24;CYP7α1mRNA:0.9726±0.27,0.6707±0.18,0.5659±0.16vs1.0±0.19;均P<0.05).结论:肝细胞脂变后细胞内TC含量增加,其合成基因表达升高及代谢基因表达降低可能是其机制;LDLRmRNA表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脂肪变性 三酯酰甘油 胆固醇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表达与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关系及其机制 被引量:6
18
作者 郑黎黎 沈薇 熊玲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9期918-921,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virus X protein,HBx)在肝组织中的表达与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合并肝脂肪变性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8例CHB及18例CHB合并肝脂肪变性的病例标本进行血脂、...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virus X protein,HBx)在肝组织中的表达与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合并肝脂肪变性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8例CHB及18例CHB合并肝脂肪变性的病例标本进行血脂、肝功能、血清病毒学及病理组织学指标分析,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HBx、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α,LXRα)和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的表达。结果两组病例生化指标、HBV血清标志物及HBV-DNA载量、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及纤维化程度分期的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x、LXRα和FAS表达的阳性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HB合并肝脂肪变性组HBx、LXRα和FAS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CH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HB合并肝脂肪变性组中,HBx与LXRα、LXRα与FAS及HBx与FAS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HBx在CHB肝组织中广泛表达,在CHB合并肝脂肪变性组的表达明显增强,提示HBx可能通过诱导LXRα进而刺激FAS表达上调,参与CHB合并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炎病毒X蛋白 乙型 慢性 肝细胞脂肪变性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葛根素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保护作用的研究
19
作者 张桐萃 姚若瑾 +3 位作者 王超 吴佳乐 李函擎 王申涛 《生物技术进展》 2024年第3期480-485,共6页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已成为肝脏相关疾病的重要研究对象,我国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然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方案比较局限,其中中药在其治疗中发挥了优势。将40只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已成为肝脏相关疾病的重要研究对象,我国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然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方案比较局限,其中中药在其治疗中发挥了优势。将40只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他组按照改良的造模方法高脂喂食35 d制备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从第36天起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60、80、100 mg·kg-1)将葛根素溶解在生理盐水中进行灌胃,其余组小鼠按照灌胃体积公式灌胃生理盐水。给药16 d后对小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s,LDL)指标进行检测,并取出小鼠的肝脏制备病理切片染色。研究结果显示,中、高剂量的葛根素对NAFLD模型小鼠的血脂相关指标(TC、TG、LDL)有较显著的降低作用,且高剂量的葛根素降低TG的效果最明显(P<0.01)。研究结果表明葛根素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非酒精性脂肪 小鼠 保护作用 肝细胞脂肪变性
下载PDF
桑叶提取物对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的缓解作用及其机制
20
《北方牧业》 2024年第18期16-16,共1页
产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FLHS)是一种营养代谢疾病,其特征在于脂肪合成和氧化失衡,导致肝脏和腹部脂肪沉积以及肝细胞脂肪变性、出血性坏死和其他病理特征(Yao et al., 2022),临床表现为产蛋率下降,死亡率急剧上升(Feng et al.,2023)。
关键词 营养代谢疾病 脂肪合成 脂肪沉积 脂肪出血综合征 出血性坏死 肝细胞脂肪变性 病理特征 产蛋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