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2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功散中人参皂苷类成分在脾虚大鼠模型肠吸收动力学变化及其陈皮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沈龙宇 朱昕昀 +2 位作者 胡宇 韦祎 黄巍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98-1307,共10页
目的基于脾虚大鼠模型探讨异功散中陈皮对人参皂苷类成分肠吸收变化的影响及其影响是否与P-gp蛋白外排作用有关。方法分组设计加入P-gp蛋白激动剂利福平与抑制剂维拉帕米,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6只)与模型组(30只),予以皮下... 目的基于脾虚大鼠模型探讨异功散中陈皮对人参皂苷类成分肠吸收变化的影响及其影响是否与P-gp蛋白外排作用有关。方法分组设计加入P-gp蛋白激动剂利福平与抑制剂维拉帕米,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6只)与模型组(30只),予以皮下注射利血平建立脾虚模型后将模型组分为异功散组(Y组)、去陈皮异功散组(Y-C组)、异功散利福平组(Y+R组)、去陈皮异功散利福平组(Y-C+R组)、去陈皮异功散维拉帕米组(Y-C+V组),以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及人参皂苷Rg1为指标成分,进行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采用HPLC-MS测定指标成分含量并计算肠吸收动力学参数有效渗透系数(P_(eff))与吸收速率常数(K_(a))。结果与Y组相比,Y-C组中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e在多个灌流时段的P_(eff)显著降低,Y+R组中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及人参皂苷Rg1的P_(eff)和K_(a)在多个灌流时段降低,表明陈皮促进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e肠吸收且该作用与P-gp蛋白活性有关,但未能影响人参皂苷Rg1的肠吸收;与Y-C组相比,Y-C+V组中P-gp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使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e在多个灌流时段P_(eff)显著升高,而Y-C+R组中P-gp蛋白激动剂利福平使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及人参皂苷Rg1的P_(eff)和K_(a)在多个灌流时段显著降低,说明无陈皮干预下,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及人参皂苷Rg1也可能是P-gp蛋白的底物。结论异功散中陈皮通过发挥抑制P-gp蛋白活性的类维拉帕米作用来促进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e肠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功散 肠吸收动力学 在体单向灌流实验 P-GP蛋白
下载PDF
在体单向肠灌流法研究知母提取物肠吸收特性
2
作者 戴建英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18-523,共6页
目的:研究知母提取物7个活性成分在大鼠肠道的吸收特性,揭示知母提取物活性成分的肠吸收机制。方法:选用大鼠单向肠灌流模型进行知母7种活性成分的肠吸收实验,采用固相萃取法处理肠灌流样品,通过LCMS/MS定量方法测定知母多种活性成分的... 目的:研究知母提取物7个活性成分在大鼠肠道的吸收特性,揭示知母提取物活性成分的肠吸收机制。方法:选用大鼠单向肠灌流模型进行知母7种活性成分的肠吸收实验,采用固相萃取法处理肠灌流样品,通过LCMS/MS定量方法测定知母多种活性成分的吸收变化。结果:从Ka来看,芒果苷、新芒果苷、知母皂苷BⅡ、宝藿苷Ⅰ以及菝葜皂苷元的Ka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这些物质主要吸收部位在空肠。知母提取物中主要有效成分P_(eff)值均>1.0×10^(-3)cm/min,提示各成分在大鼠十二指肠段和空肠的吸收均较好。结论:芒果苷、新芒果苷、知母皂苷BⅡ、宝藿苷Ⅰ以及菝葜皂苷元的主要吸收部位在空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体单向灌流 知母提取物 肠吸收特性
下载PDF
不同链长油相葛根素W/O型微乳在体肠吸收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唐甜甜 吴军勇 +3 位作者 胡旖耘 刘新义 胡雄彬 向大雄 《中南药学》 CAS 2023年第1期99-104,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链长油相对葛根素W/O型微乳口服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法考察不同链长油相葛根素W/O型微乳的肠吸收行为。以吸收速率常数(K_(a))和表观吸收系数(P_(app))为评价指标,分析不同链长油相对葛根素W/O型微乳在大鼠... 目的研究不同链长油相对葛根素W/O型微乳口服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法考察不同链长油相葛根素W/O型微乳的肠吸收行为。以吸收速率常数(K_(a))和表观吸收系数(P_(app))为评价指标,分析不同链长油相对葛根素W/O型微乳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特性。结果葛根素W/O型微乳在大鼠整个肠段的吸收均显著高于葛根素混悬液,不同链长油相W/O型微乳的肠吸收有差异。此外,葛根素W/O型微乳在大鼠整个肠段的肠吸收与微乳的油相链长在一定程度上成正相关,其中长链油微乳肠吸收最佳。结论长链油微乳能增强葛根素的肠吸收,从而进一步提高葛根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W/O型微乳 油相碳链长度 在体单向灌流 肠吸收
下载PDF
外翻肠囊法研究异功散的肠吸收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陶嘉悦 刘斯琪 +3 位作者 汪静 侯金才 李丹 王如峰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1期90-98,共9页
目的:研究异功散主要成分的肠吸收及动力学特征,判断其主要吸收成分。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模型进行肠吸收实验,计算各成分的吸收参数。结果:6种主要成分甘草苷、橙皮苷、甘草酸、芸香柚皮苷、芹糖异甘草苷、人参皂苷Re的表观渗透... 目的:研究异功散主要成分的肠吸收及动力学特征,判断其主要吸收成分。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模型进行肠吸收实验,计算各成分的吸收参数。结果:6种主要成分甘草苷、橙皮苷、甘草酸、芸香柚皮苷、芹糖异甘草苷、人参皂苷Re的表观渗透系数(P_(app))为1×10^(-6)~1×10^(-5) cm·s^(-1);除甘草酸和芹糖异甘草苷外其他成分的吸收速率常数(K_(a))在不同质量浓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随质量浓度呈线性增加(r>0.97)。结论:异功散中6个主要成分的小肠吸收良好,且以被动转运为主,其中人参皂苷Re的吸收最好,其次为甘草苷、甘草酸、芸香柚皮苷、芹糖异甘草苷、橙皮苷。该结果可为确定异功散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功散 肠吸收 外翻囊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外翻肠囊法考察复合红花籽油的肠吸收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商雪珂 杨晓君 丁泽人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17,共8页
该研究旨在初步考察复合红花籽油的肠吸收特性。采用外翻肠囊法对其肠吸收部位、时间、给药浓度进行研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肠收集液中亚油酸(Linoleic Acid,LA)及α-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ALA)含量,通过计算吸收转运... 该研究旨在初步考察复合红花籽油的肠吸收特性。采用外翻肠囊法对其肠吸收部位、时间、给药浓度进行研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肠收集液中亚油酸(Linoleic Acid,LA)及α-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ALA)含量,通过计算吸收转运参数、吸收速率参数分析其肠道转运机制。不同肠段中,其主要成分LA与ALA均能在十二指肠(LA:2.71 mg;ALA:1.60 mg)与空肠(LA:1.89 mg;ALA:1.43 mg)中被检出,通过计算不同部位透过药量(M)、药物吸收转化率(A)和药物剩余百分数(R),结果显示十二指肠段中LA、ALA的M高于空肠段,A与空肠段接近,R低于空肠段,因此十二指肠为最佳吸收肠段。在120 min时,LA和ALA的Pappi(瞬时表观渗透系数)皆高于其他时间点,因此最佳吸收转运时间为120 min。在给药倍数为2.0倍时,肠囊液中的LA和ALA浓度最高,分别为0.35、0.19 mg/mL,因此最佳给药浓度为200 mg/mL。结果表明复合红花籽油的肠吸收特性可能为具有时间与浓度依赖性的被动运输模式且在十二指肠段中单向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肠吸收 外翻囊法 十二指
下载PDF
芍药苷及芍药苷磷脂复合物胶束在体肠吸收对比分析
6
作者 袁腾腾 常红 +5 位作者 唐亚楠 吕淑婕 方亮 王雷 陈卫东 张彩云 《药学研究》 CAS 2023年第8期562-566,573,共6页
目的比较芍药苷(PF)和芍药苷磷脂复合物(PF-PLC)胶束的肠吸收特点,探讨磷脂复合物胶束提高芍药苷生物利用度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以吸收速率常数(K_(a))和有效渗透系数(P_(eff))为指标,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 目的比较芍药苷(PF)和芍药苷磷脂复合物(PF-PLC)胶束的肠吸收特点,探讨磷脂复合物胶束提高芍药苷生物利用度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以吸收速率常数(K_(a))和有效渗透系数(P_(eff))为指标,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不同浓度芍药苷原料药和芍药苷磷脂复合物胶束在十二指肠中的肠吸收情况。同时,在灌流液中添加维拉帕米,考察P-糖蛋白(P-gp)抑制剂对芍药苷原料药和芍药苷磷脂复合物胶束肠吸收的影响。结果芍药苷磷脂复合物胶束浓度的提高可显著增加芍药苷的肠道吸收(P<0.001,P<0.05)。在灌流液中加入维拉帕米后发现,与单纯芍药苷组比较,芍药苷+维拉帕米组的吸收速率常数和有效渗透系数值虽有增加的趋势,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与芍药苷磷脂复合物胶束组比较,芍药苷磷脂复合物胶束+维拉帕米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结果显示芍药苷磷脂复合物胶束的吸收主要是被动转运途径,且磷脂复合物胶束的形成显著改善了芍药苷在十二指肠的吸收。维拉帕米的加入对芍药苷磷脂复合物胶束的吸收无显著影响,即芍药苷磷脂复合物胶束的吸收不受外排转运体的影响,这可能是生物利用度提高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磷脂复合物 胶束 肠吸收 P-糖蛋白 在体单向灌流
下载PDF
5-Fu大鼠在体肠道吸收动力学和结肠吸收促进剂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孙洁胤 周芝芳 刘放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6-389,共4页
目的 研究氟脲嘧啶 ( 5 Fu)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动力学 ,选择合适的结肠吸收促进剂。方法 进行大鼠在体灌流肠吸收实验 ,研究 5 Fu在小肠和结肠的吸收情况 ,并分别考察枸橼酸钠和聚山梨酯 (吐温 80 ) 80对结肠吸收的促进作用。结果  5... 目的 研究氟脲嘧啶 ( 5 Fu)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动力学 ,选择合适的结肠吸收促进剂。方法 进行大鼠在体灌流肠吸收实验 ,研究 5 Fu在小肠和结肠的吸收情况 ,并分别考察枸橼酸钠和聚山梨酯 (吐温 80 ) 80对结肠吸收的促进作用。结果  5 Fu在小肠和结肠的吸收速率分别为 10 .6 6± 4 .38× 10 -2 ·h-1,0 .72± 0 .5 3× 10 -2 ·h-1;含 1%枸橼酸钠或吐温 80的溶液结肠灌流后测得吸收速率分别为 2 .2 3± 1.0 3× 10 -2 ·h-1,1.70± 0 .5 5× 10 -2 ·h-1,经统计学检验 ,二者能显著提高结肠吸收速率。结论  5 Fu在结肠段吸收速率较小肠小 ,枸橼酸钠和吐温 80对 5Fu在结肠的吸收有显著促进作用 ,枸橼酸钠的促进作用优于吐温 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脲嘧啶 在体肠吸收动力学 肠吸收促进剂
下载PDF
单向灌流法研究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大鼠在体肠吸收 被引量:5
8
作者 罗见春 郭绮 +3 位作者 张敏 钟萌 万胜利 张景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57-962,共6页
背景:姜黄素具有良好的抗癌、抗炎等药理作用,但水溶性极低,影响了其药理活性的发挥。目的:观察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及姜黄素在体肠吸收情况。方法:采用研磨法制备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检测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 背景:姜黄素具有良好的抗癌、抗炎等药理作用,但水溶性极低,影响了其药理活性的发挥。目的:观察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及姜黄素在体肠吸收情况。方法:采用研磨法制备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检测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与姜黄素的溶解度。取12只雄性SD大鼠,建立在体肠段单向灌流模型(每只大鼠选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4个肠段),随机分2组进行药物灌流,实验组灌流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水溶液,对照组灌流姜黄素混悬液,收集各肠段的灌流药液,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及姜黄素在大鼠体内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速(K_a)和有效渗透率(P_(app))。结果与结论: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姜黄素提高了33.68倍;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吸收速率常数K_a结果为:十二指肠>回肠>空肠>结肠,有效渗透率P_(app)结果为:结肠>十二指肠>回肠>空肠,并且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较姜黄素明显提高(P <0.05);结果表明,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能够明显改善姜黄素在大鼠肠内的吸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 体内肠吸收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环糊精包合物 吸收速率 β环糊精类 肠吸收 组织工程
下载PDF
中药化学成分肠吸收研究中Caco-2细胞模型和标准操作规程的建立 被引量:101
9
作者 杨秀伟 杨晓达 +4 位作者 王莹 马莲 张悦 杨晓改 王夔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634-641,共8页
目的:建立人结肠腺癌细胞系(human colon adenocarcinoma cell line,Caco-2)细胞模型和标准操作规程,用于研究和评价中药化学成分的肠吸收。方法:通过电镜扫描和倒置显微镜观察Caco-2细胞单层细胞形态学特点,并通过测定跨Caco-2细胞单... 目的:建立人结肠腺癌细胞系(human colon adenocarcinoma cell line,Caco-2)细胞模型和标准操作规程,用于研究和评价中药化学成分的肠吸收。方法:通过电镜扫描和倒置显微镜观察Caco-2细胞单层细胞形态学特点,并通过测定跨Caco-2细胞单层细胞膜电阻、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易吸收阳性对照药普萘洛尔和难吸收阳性对照药阿替洛尔的转运特性等指标对Caco-2细胞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建立的Caco-2细胞模型完整性、紧密性和通透性等良好,各项指标的测定值与文献值一致。结论:建立的Caco-2细胞单昙模型符合各项指标的要求,可用于研究口服中药化学成分的肠吸收及其转运的吸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O-2细胞 中药 肠吸收 生物转运
下载PDF
模拟生物膜色谱用于预测药物的小肠吸收 被引量:14
10
作者 毛希琴 邹汉法 +3 位作者 罗权舟 孔亮 厉欣 孙乃昌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135-1139,共5页
采用涂敷磷脂的硅胶为模拟生物膜色谱固定相,与传统的凝胶载体相比固定相的机械强度及磷脂固载能力均有较大提高,且有较好的稳定性 研究发现氢化可的松等6种药物在模拟生物膜色谱上pH 5.4、pH 7.0及pH 7.4三种缓冲... 采用涂敷磷脂的硅胶为模拟生物膜色谱固定相,与传统的凝胶载体相比固定相的机械强度及磷脂固载能力均有较大提高,且有较好的稳定性 研究发现氢化可的松等6种药物在模拟生物膜色谱上pH 5.4、pH 7.0及pH 7.4三种缓冲环境下的色谱保留值迭加的结果能够与药物的肠吸收指数较好的拟合,线性相关系数为0 9365,该结果高于单-pH条件下的拟合结果,并将此结果与药物在C18反相色谱上的保留值及辛醇-水系统下的分配系数与药物的小肠吸收的拟合结果进行比较,表明与这两种模型相比模拟生物膜色谱预测药物的小肠吸收有更高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生物膜 色谱 肠吸收 药物 卵磷酯 硅胶
下载PDF
尼群地平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1
11
作者 游本刚 杨明世 +1 位作者 范玉玲 崔福德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4-217,共4页
目的 研究尼群地平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回流实验装置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分别测定酚红和尼群地平的含量。结果 尼群地平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 0 0 6 12 ,0 ... 目的 研究尼群地平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回流实验装置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分别测定酚红和尼群地平的含量。结果 尼群地平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 0 0 6 12 ,0 0 4 77,0 0 4 11,0 0 35 8h-1;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不同药物浓度 5 ,10 ,15 μg·mL-1时分别为 0 10 11,0 10 86 ,0 10 85h-1;不同pH值 6 4 ,6 9,7 4 ,7 9时分别为 0 10 10 ,0 1185 ,0 10 86 ,0 14 17h-1;增溶剂聚山梨酯 80浓度 0 3% ,0 5 % ,1 0 %时分别为0 10 78,0 10 86 ,0 10 2 3h-1。结论 不同的药物浓度、pH值和聚山梨酯 80的浓度对尼群地平在大鼠全肠道的吸收无显著影响 ,药物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 ,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尼群地平在各肠道均有较好的吸收 ,提示适于制备日服一次的缓释给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群地平 大鼠 肠吸收动力学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杜志永 刘建平 +1 位作者 朱家壁 谭力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11-613,共3页
目的制备丹参酮ⅡA固体脂质纳米粒(TA-SLN),并考察其性质及大鼠在体肠吸收特性。方法 以乳化蒸发法制备丹参酮ⅡA固体脂质纳米粒,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建立测定纳米粒和肠回流液中丹参酮ⅡA的HPLC。结果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19.7nm,Zeta电位... 目的制备丹参酮ⅡA固体脂质纳米粒(TA-SLN),并考察其性质及大鼠在体肠吸收特性。方法 以乳化蒸发法制备丹参酮ⅡA固体脂质纳米粒,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建立测定纳米粒和肠回流液中丹参酮ⅡA的HPLC。结果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19.7nm,Zeta电位为-31.6mV,载药量为3.8%,包封率为87.7%。肠吸收实验表明,随给药剂量的增加,TA-SLN吸收速率常数Ka呈下降趋势,吸收半衰期t1/2延长,TA-SLN的大鼠小肠吸收优于丹参酮ⅡA溶液。结论TA-SLN能够促进丹参酮ⅡA在大鼠小肠的吸收,其转运机制可能为主动转运或促进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固体脂质纳米粒 制备 大鼠 肠吸收
下载PDF
三七皂苷R_1和人参皂苷Rg_1的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7
13
作者 冯亮 蒋学华 +1 位作者 周静 杨俊毅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1097-1102,共6页
目的研究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在大鼠胃肠道的吸收动力学,并考察不同的药物浓度和常用的吸收促进剂对其吸收速率的影响。方法进行大鼠在体肠循环实验,研究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在胃肠道的吸收情况,并分别考察十二烷基硫酸钠、卡... 目的研究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在大鼠胃肠道的吸收动力学,并考察不同的药物浓度和常用的吸收促进剂对其吸收速率的影响。方法进行大鼠在体肠循环实验,研究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在胃肠道的吸收情况,并分别考察十二烷基硫酸钠、卡波姆和冰片对吸收的促进作用。结果三七皂苷R1在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吸收速率分别为0.056,0.114,0.076,0.085 h-1,人参皂苷Rg1则为0.052,0.121,0.065,0.055 h-1;三七皂苷R1在低、中、高3个浓度下的吸收速率分别为0.122,0.095,0.090 h-1,人参皂苷Rg1则为0.117,0.113,0.109 h-1;对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卡波姆和冰片的促吸收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卡波姆和冰片能显著提高肠吸收速率,而十二烷基硫酸钠则没有作用。结论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在小肠上段吸收速率较大,而在胃中吸收速率较小;其吸收速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药物在小肠中的吸收不呈现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除了被动扩散以外,可能还有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卡波姆和冰片对它们在小肠的吸收有显著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皂苷R1 人参皂苷RG1 在体肠吸收模型 吸收促进剂
下载PDF
川陈皮素自微乳的制备及其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 被引量:28
14
作者 姚静 卢韵 +1 位作者 周建平 平其能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制备川陈皮素自微乳制剂,以期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并研究其在大鼠小肠各部位的吸收情况。方法:测定川陈皮素自微乳的粒径、Zeta电位等理化参数,初步考察其稳定性;运用大鼠在体肠回流模型,采用HPLC法测定回流液中药物的浓度,考察... 目的:制备川陈皮素自微乳制剂,以期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并研究其在大鼠小肠各部位的吸收情况。方法:测定川陈皮素自微乳的粒径、Zeta电位等理化参数,初步考察其稳定性;运用大鼠在体肠回流模型,采用HPLC法测定回流液中药物的浓度,考察药物的吸收。结果:制得的川陈皮素自微乳平均粒径为(17.9±1.5)nm,Zeta电位为-4.9mV,稳定性好。川陈皮素微乳在空肠的吸收速率最快,吸收速率常数Ka为(0.5298±0.0507)h-1;川陈皮素胶束在空肠段的吸收显著低于微乳组(P<0.05)。结论:川陈皮素自微乳制剂稳定,微乳对川陈皮素在大鼠小肠的吸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陈皮素 自微乳 在体回流模型 肠吸收
下载PDF
隐丹参酮在小肠吸收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毕惠嫦 关溯 +3 位作者 陈孝 齐慧敏 苏启表 黄民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 研究隐丹参酮在大鼠小肠的吸收机制。方法 用大鼠在体一过式肠灌流方法,通过肠系膜静脉插管采集血样,同时收集灌流流出液,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隐丹参酮含量,计算其通透率。结果 隐丹参酮在大鼠小肠的肠管通透率(Plumen)... 目的 研究隐丹参酮在大鼠小肠的吸收机制。方法 用大鼠在体一过式肠灌流方法,通过肠系膜静脉插管采集血样,同时收集灌流流出液,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隐丹参酮含量,计算其通透率。结果 隐丹参酮在大鼠小肠的肠管通透率(Plumen)和血管通透率(Pblood)随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加入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后其通透率增高。结论 隐丹参酮在大鼠小肠的转运机制可能为主动转运,隐丹参酮可能为P-糖蛋白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丹参酮 肠吸收 灌流模型 P-糖蛋白
下载PDF
疏风解毒胶囊肠吸收液对LPS诱导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1
16
作者 何子龙 方文娟 +3 位作者 张方博 杨洪军 刘钊 杨鸿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5年第4期345-348,共4页
目的:研究疏风解毒胶囊肠吸收液对LPS诱导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外翻肠囊法制备不同浓度的疏风解毒胶囊肠吸收液,1μg·m L-1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制备炎症模型,液相蛋白芯片技术检测细胞因子在正... 目的:研究疏风解毒胶囊肠吸收液对LPS诱导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外翻肠囊法制备不同浓度的疏风解毒胶囊肠吸收液,1μg·m L-1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制备炎症模型,液相蛋白芯片技术检测细胞因子在正常组、模型组、给药组表达的具体水平。结果:含疏风解毒胶囊肠吸收液能降低IL-1α、IL-1β、IL-2、IL-4、IL-10、IL-12(p70)、IL-13、IL-17、G-CSF、GM-CSF、IFN-γ、KC、TNF-α13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且与雷公藤内酯醇组效果相当。结论:疏风解毒胶囊抗炎作用的机制与抑制上述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风解毒胶囊 肠吸收 细胞因子 抗炎
下载PDF
甘草素在体肠吸收及体外血脑屏障通透性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吕鹏 卞广兴 +2 位作者 温利青 任建平 吕秋军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61-666,共6页
目的:研究甘草素(liquirtigenin)的肠吸收及血脑屏障(BBB)通透性。方法:利用大鼠单向肠灌流模型及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研究甘草素的吸收。分离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和星形胶质细胞(AC),建立体外BBB模型,研究甘草素的BBB通透... 目的:研究甘草素(liquirtigenin)的肠吸收及血脑屏障(BBB)通透性。方法:利用大鼠单向肠灌流模型及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研究甘草素的吸收。分离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和星形胶质细胞(AC),建立体外BBB模型,研究甘草素的BBB通透性。结果:在体肠灌流模型中甘草素在空肠处的有效渗透系数(Peff)为(101.1±4.7)×10-6cm.s-1,高于工具药盐酸普萘洛尔的Peff(77.4±15.2)×10-6cm.s-1。BBB通透实验中90 min时甘草素的BBB通透率为(29.73±6.83)%,工具药青霉素钠和氯霉素的BBB通透率分别为(1.64±0.17)%和(34.03±4.92)%。结论:甘草素肠壁通透性较好,也较易透过BB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素 肠吸收 通透性 血脑屏障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翻转肠囊法研究芒果苷在大鼠的肠吸收动力学 被引量:16
18
作者 陈宝婷 徐福平 +1 位作者 林爱华 刘奕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1-694,共4页
目的考察芒果苷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特性及知母、知母-黄柏、P-糖蛋白抑制剂对芒果苷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肠外翻模型,UPLC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肠囊内芒果苷浓度,寻找芒果苷在肠中吸收的最佳部位;观察知母、知母-黄柏及P-糖蛋白抑... 目的考察芒果苷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特性及知母、知母-黄柏、P-糖蛋白抑制剂对芒果苷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肠外翻模型,UPLC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肠囊内芒果苷浓度,寻找芒果苷在肠中吸收的最佳部位;观察知母、知母-黄柏及P-糖蛋白抑制剂对芒果苷吸收的影响。结果芒果苷在小肠的吸收为回肠>空肠>结肠;在回肠段知母水煎液中芒果苷90 min累积吸收量(Q90)、转运速率(Vt)和表观渗透系数(Paap)均大于芒果苷单体组和知母-黄柏水煎液组(P<0.05);环孢素A提高芒果苷在回肠K氏液中的浓度(P<0.05)。结论芒果苷在不同肠段的吸收有差异;知母促进了芒果苷的肠吸收;芒果苷可能是P-gp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苷 外翻 肠吸收 UPLC P-糖蛋白 知母
下载PDF
法莫替丁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张莉 陈大为 +2 位作者 李芳久 宋爱华 奎罡波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70-172,共3页
应用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方法研究了法莫替丁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实验表明 :法莫替丁在肠道各部位的吸收速率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顺序下降 ,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 0 5 0 8,0 0 44 6 ,0 0 415 ,0 0 2 87h-1。药物在肠道... 应用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方法研究了法莫替丁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实验表明 :法莫替丁在肠道各部位的吸收速率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顺序下降 ,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 0 5 0 8,0 0 44 6 ,0 0 415 ,0 0 2 87h-1。药物在肠道内的吸收呈现一级吸收动力学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莫替丁 吸收动力学 在体肠吸收 大鼠
下载PDF
秋水仙碱大鼠在体肠吸收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文苹 冯耀龙 +3 位作者 宋浩亮 谢秀琼 杨大坚 陈士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37-740,共4页
目的考察秋水仙碱在大鼠肠道的吸收情况,为新型给药系统设计和处方研究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以一定质量浓度的秋水仙碱溶液作为灌流液,恒速(0.25 mL/min)对Wistar大鼠不同肠段进行单向灌流,分段收集灌流液并用HPLC法测定其中的药物浓度... 目的考察秋水仙碱在大鼠肠道的吸收情况,为新型给药系统设计和处方研究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以一定质量浓度的秋水仙碱溶液作为灌流液,恒速(0.25 mL/min)对Wistar大鼠不同肠段进行单向灌流,分段收集灌流液并用HPLC法测定其中的药物浓度,以重量法校正水分吸收的影响。结果20μg/mL秋水仙碱灌流液在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依次为回肠>十二指肠>空肠>结肠。不同质量浓度(4、20、40μg/mL)灌流液在全肠道的吸收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灌流液中含1%乳糖与不含乳糖时秋水仙碱的吸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秋水仙碱在大鼠各肠段均有不同程度吸收,且乳糖能够促进其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水仙碱 单向灌流 肠吸收 重量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