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肠淋巴液引流方法的建立及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活性物质的改变 被引量:3
1
作者 陈雪峰 何桂珍 +3 位作者 董良广 舒红 王秀荣 高峰燕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2-325,共4页
目的建立大鼠肠淋巴液引流方法并探讨可能参与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活性物质。方法建立并熟练掌握大鼠肠淋巴液引流的方法。选用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肠道缺血再灌注加淋巴液引流组(I/R+引流组)和单纯肠淋巴液引流组(引流组),其中I/R+... 目的建立大鼠肠淋巴液引流方法并探讨可能参与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活性物质。方法建立并熟练掌握大鼠肠淋巴液引流的方法。选用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肠道缺血再灌注加淋巴液引流组(I/R+引流组)和单纯肠淋巴液引流组(引流组),其中I/R+引流组大鼠行肠系膜上动脉夹闭,缺血60min,再灌注120min。收集大鼠淋巴液和血清,比较两组内毒素、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及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sICAM-1)的水平。结果大鼠肠淋巴液引流的成功率较高(84.2%)。I/R+引流组的淋巴液和血清中内毒素、HMGB1以及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和sICAM-1均显著高于单纯引流组(P<0.05)。结论建立起比较简便、易行的肠淋巴液引流方法。内毒素、HMGB1和部分炎症因子可能参与了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 肠淋巴液引流 高迁移率族蛋白1
下载PDF
子宫内膜再生细胞通过表达PD-L1对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抑制作用观察
2
作者 叶奎 彭秋凤 +2 位作者 史刚刚 曲鑫 王浩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1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再生细胞(ERC)通过表达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对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抑制作用。方法月事杯收集健康育龄期女性志愿者的月经血,利用标准Ficoll密度梯度离心获取血中单个核细胞,培养后获得ERC。将50只Wistar...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再生细胞(ERC)通过表达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对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抑制作用。方法月事杯收集健康育龄期女性志愿者的月经血,利用标准Ficoll密度梯度离心获取血中单个核细胞,培养后获得ERC。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PD-L1过表达ERC组、ERC治疗组、PD-L1低表达ERC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均利用肠系膜上动脉结扎30 min后恢复血供的方法建立肠道IRI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开腹后分离肠系膜上动脉但不结扎。建模后,PD-L1过表达ERC组、ERC治疗组和PD-L1低表达ERC组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的方法,给予5 ng/mL重组人干扰素γ预刺激72 h后的ERC、普通ERC、10μg/mL抗人PD-L1抗体作用72 h后的ERC各5×10^(6)个。72 h后处死各组大鼠,收集肠道组织和血清标本,HE染色后评价肠道组织损伤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肠道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c)及炎症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假手术组、PD-L1过表达ERC组、ERC治疗组、PD-L1低表达ERC组、模型组肠道组织损伤评分分别为(0.500±0.534)、(2.000±0.535)、(2.875±0.641)、(3.750±0.463)、(4.125±0.641)分,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假手术组、PD-L1过表达ERC组、ERC治疗组、PD-L1低表达ERC组、模型组血清D-Lac、DAO、TNF-α、IL-6、IL-1β水平均依次升高,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ERC能够通过表达PDL1而减轻大鼠肠道IRI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肠道屏障功能损伤及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生细胞 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 程序性死亡配体1 肠道屏障功能 炎症反应 大鼠
下载PDF
乌司他丁在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抗炎作用的新靶点——自身消化假说 被引量:2
3
作者 韦祎 陈仲清 +3 位作者 郭培培 曾振华 陈辉 傅卫军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验证自身消化假说及探讨乌司他丁抗炎作用的机制以及肠道胰蛋白酶在休克以及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腹腔麻醉后在十二指肠近端及回肠末端置入软管用于肠道灌洗,通过阻断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复制肠道缺血再灌注模型,... 目的:验证自身消化假说及探讨乌司他丁抗炎作用的机制以及肠道胰蛋白酶在休克以及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腹腔麻醉后在十二指肠近端及回肠末端置入软管用于肠道灌洗,通过阻断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复制肠道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 group)、肠道缺血再灌注但不灌洗肠道组(SMAO group)、肠道缺血再灌注且用生理盐水灌洗肠道组(SMAO+NS group)、肠道缺血再灌注且用乌司他丁灌洗肠道组(SMAO+UTI group)。对比各组大鼠的动脉血压,生存时间,肠液胰蛋白酶活性,肠道粘膜病理变化,白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以及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IL-1)水平。结果:随着肠道胰蛋白酶活性的降低,乌司他丁灌洗组大鼠血中TNF-α、IL-1及PMN CD11b水平明显低于盐水灌洗组(P<0.05),且血流动力学明显优于盐水灌洗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结论:乌司他丁可以通过抑制肠道胰蛋白酶活性发挥抗炎作用,胰酶对肠壁组织的自身消化作用可能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启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 休克 炎症 肠道胰蛋白酶 乌司他丁 自身消化
下载PDF
别嘌呤醇对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4
作者 代小娟 杨涛 +4 位作者 许美霞 曹好好 张晓霞 毕传华 许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796-1800,共5页
目的:探讨别嘌呤醇在肠道缺血再灌注中的保护作用.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别嘌醇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10只.参照Koi Ke等方法复制肠模型,采用比色法测定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水平、丙二醛(malondi... 目的:探讨别嘌呤醇在肠道缺血再灌注中的保护作用.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别嘌醇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10只.参照Koi Ke等方法复制肠模型,采用比色法测定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水平、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活性.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组大鼠回肠黏膜Chiu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别嘌呤醇组评分则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3组大鼠血清DAO水平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别嘌呤醇组大鼠血清DAO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别嘌呤醇组血清DAO水平明显降低(P<0.05).3组大鼠回肠组织中MDA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别嘌呤醇组大鼠回肠组织中MDA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3组大鼠回肠组织中XO活性测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别嘌呤醇组回肠组织中XO活性测定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别嘌呤醇通过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对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 别嘌呤醇 二胺氧化酶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np-5318对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研究
5
作者 陈镜宇 王鑫宇 张成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3年第5期313-316,322,共5页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np-5318在肠道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表达及作用,并分析np-5318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方法 选取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与I/R组(n=10)。I/R组麻醉后沿腹部中线...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np-5318在肠道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表达及作用,并分析np-5318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方法 选取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与I/R组(n=10)。I/R组麻醉后沿腹部中线做1.0~1.5 cm切口,显露肠系膜上动脉(SMA),使用微动脉夹夹住SMA以阻断血流,45 min后经原切口入腹,取出动脉夹,恢复血供,构建大鼠肠道I/R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SMA,但不夹闭SMA。I/R组再灌注后6 h处死大鼠,同时,处死假手术组大鼠,并立即取出肠道组织。计算假手术组与I/R组肠道干湿比(W/D)。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np-5318在假手术组与I/R组肠道组织中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肠道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γ干扰素(INF-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A(IL-17A)和环氧化酶-2(Cox-2)水平。取大鼠肠道上皮细胞分为对照组、I/R模型组与转染si-np-5318组。转染si-np-5318组与I/R模型组的大鼠肠道上皮细胞构建体外I/R模型,并分别转染si-np-5318抑制lncRNA np-5318表达和相应的对照(si-NC)。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并通过qRT-PCR检测np-5318以及EGFR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 I/R组肠道组织W/D及炎症因子TGF-β、INF-γ、IL-4、IL-6、IL-17A、Cox-2表达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RT-PCR结果显示,I/R组np-5318表达水平为(2.07±0.14),高于假手术组的(1.02±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比色测定结果显示,I/R模型组细胞活性低于对照组,而转染si-np-5318组细胞活性高于I/R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转染si-np-5318组细胞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模型组EGFR信号通路基因HBEGF、CSK、HGS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而转染si-np-5318组EGFR信号通路基因HBEGF、CSK、HGS表达量较I/R模型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肠道I/R中,lncRNA np-5318可抑制EGFR信号通路,可能是lncRNA np-5318加重肠道I/R损伤的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 长链非编码RNA np-5318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
下载PDF
NETs在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6
作者 刘婷婷 张嘉伟 +1 位作者 朴则宇 贾中芝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57-59,共3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临床上常见的危急重症[1]。在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救治过程中容易出现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不但引起肠粘膜屏障破坏、肠坏死,还会...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临床上常见的危急重症[1]。在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救治过程中容易出现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不但引起肠粘膜屏障破坏、肠坏死,还会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病死率高达40%~90%[2,3]。因此,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及其救治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 多器官功能障碍 全身炎症反应 危急重症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肠坏死 肠粘膜屏障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高迁移率族蛋白1变化及淋巴引流对肠屏障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陈雪峰 何桂珍 +4 位作者 董良广 崔晓雨 舒红 王秀荣 范东梅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91-94,I0001,共5页
目的研究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内源性配体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变化及淋巴引流对肠屏障损伤的影响。方法32只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肠道缺血再灌注组(I/R)和肠道缺血再灌注+淋巴液引流组(I/... 目的研究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内源性配体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变化及淋巴引流对肠屏障损伤的影响。方法32只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肠道缺血再灌注组(I/R)和肠道缺血再灌注+淋巴液引流组(I/R+引流组),每组8只。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检测肠道损伤程度、HMGB1变化、内毒素移位情况及循环细胞因子。结果I/R组和I/R+引流组大鼠的肠道损伤程度、内毒素水平、HMGB1和各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P〈0.05);I/R组内毒素水平和各炎症因子显著高于I/R+引流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I/R组的HMGB1表达显著高于I/R+引流组。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大鼠体内HMGB1水平升高和肠黏膜屏障损伤,HMGBl可能增加肠屏障损伤和系统炎症反应。肠淋巴引流能阻断肠-淋巴途径,改善肠屏障形态和功能,减少循环中炎症因子和内毒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 高迁移率族蛋白1 肠黏膜屏障 肠淋巴液引流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定通过抑制核因子-κB信号通路传导抵抗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娟 徐涛 +3 位作者 霍江波 曹智强 李新艳 薛建波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835-2839,共5页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DEX)对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SD大鼠通过肠系膜上动脉闭合构建肠道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分为4组,每组10只,处置如下:模型组,正常造模;假手术组,大鼠仅接受开腹手术;低、高剂量实...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DEX)对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SD大鼠通过肠系膜上动脉闭合构建肠道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分为4组,每组10只,处置如下:模型组,正常造模;假手术组,大鼠仅接受开腹手术;低、高剂量实验组,正常造模,术前1 h分别腹腔注射50和100μg·kg^(-1)DEX,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术前1 h腹腔注射0.9%NaCl(5 mL·kg^(-1))。按邱氏分类法评估肠道黏膜损伤;用免疫组化检测肠神经胶质细胞(EGCs)损伤标志物人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S-100β表达水平;检测肠道组织湿/干重量比率;并对肠道组织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和心脏血中肠道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通过蛋白质印迹法分析检测核因子-κB(NF-κB)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和高剂量实验组的肠道黏膜损伤评分分别为0.20±0.42,4.40±0.52,3.20±0.63和2.00±0.47;肠道湿/干重量比分别为2.01±0.35,5.89±1.23,4.31±0.77和3.27±0.53;肠道中TNF-α水平分别为(476.57±121.37),(884.97±193.46),(665.16±142.09)和(498.33±135.21)pg·g^(-1);心脏血中I-FABP表达量分别为(1.97±0.45),(4.33±1.87),(2.87±0.74)和(2.06±0.31)ng·mL^(-1);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20,3.21±0.71,2.21±0.57和1.03±0.22;p-NF-κ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比值分别为0.52±0.11,3.75±0.55,2.52±0.47和0.42±0.17;模型组的上述指标与假手术组比较,低、高剂量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的上述指标与高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EX预处理对肠道I/R损伤提供有效的保护,可以归因为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传导途径介导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 核因子-κB通路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原文传递
黄芪多糖对幼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肠组织TNF-α、ICAM-1、IL-6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9
9
作者 申冬冬 袁飞 侯江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28-1532,I0030,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黄芪多糖对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幼鼠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介素-6(IL-6)表达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探讨黄芪多糖对幼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肠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4周龄SD... 目的:通过观察黄芪多糖对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幼鼠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介素-6(IL-6)表达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探讨黄芪多糖对幼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肠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4周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及黄芪多糖干预组(APS组),各20只。假手术组仅暴露腹腔脏器,不做任何干预;缺血再灌注组及黄芪多糖干预组,阻断肠系膜上动脉造成缺血60 min,缺血再灌注组注射0.5 m L生理盐水,黄芪多糖干预组注射20 mg/100 g黄芪多糖。分别于再灌注后30、60、90、120 min每组处死5只大鼠取小肠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肠中TNF-α、ICAM-1及IL-6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小肠CD_3^+、CD_4^+、CD_8^+T淋巴细胞百分比,计算CD_4^+/CD_8^+比值。结果:正常肠组织中的TNF-α、ICAM-1及IL-6呈现出低水平表达,缺血再灌注模型、黄芪多糖干预组肠组织中的TNF-α、ICAM-1及IL-6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及黄芪多糖干预组肠组织中TNF-α、ICAM-1及IL-6含量均从30 min开始逐渐升高,至90 min时达到顶峰,之后逐渐下降。黄芪多糖干预组肠组织中TNF-α、ICAM-1以及IL-6含量在各个时间点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与假手术组和黄芪多糖干预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各个时间点小肠CD_3^+、CD_4^+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显著下降(P<0.05),缺血再灌注组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与假手术组和黄芪多糖干预组比较各个时间点均显著升高(P<0.05),CD_4^+/CD_8^+比值,缺血再灌注组与假手术组和黄芪多糖干预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黄芪多糖能够有效减轻肠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下调TNF-α、ICAM-1及IL-6的表达及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间黏附分子1 白介素-6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脑肠肽Ghrelin对肠道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谭婉仪 石斌 +1 位作者 叶宥文 王缓缓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0-183,共4页
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常常威胁着病人生命。脑肠肽Ghrelin是生长激素促分泌物受体的内源性配体,可促进生长激素的释放。近年多项研究发现Ghrelin在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亦起到保护作用。探究Ghrelin对肠道缺血... 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常常威胁着病人生命。脑肠肽Ghrelin是生长激素促分泌物受体的内源性配体,可促进生长激素的释放。近年多项研究发现Ghrelin在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亦起到保护作用。探究Ghrelin对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从而指导临床诊疗对于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病人预后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Ghrelin对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予以综述,为寻找新的诊治方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肠肽 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 器官保护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所致肠黏膜通透性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邢峰 郭宝琛 +4 位作者 黎君友 孙同柱 杨银辉 陈伟 付小兵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650-653,共4页
目的 :观察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 (EGF)对肠黏膜通透性和肠、肝、肾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 :80只 3级雄性 Wistar大鼠 ,随机分为假手术 (C)组、肠缺血 (I)组、肠缺血再灌注 (I R)组和EGF治疗组。 I R组和 EGF治疗组均用... 目的 :观察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 (EGF)对肠黏膜通透性和肠、肝、肾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 :80只 3级雄性 Wistar大鼠 ,随机分为假手术 (C)组、肠缺血 (I)组、肠缺血再灌注 (I R)组和EGF治疗组。 I R组和 EGF治疗组均用微血管夹夹闭肠系膜上动脉根部 4 5分钟 ,之后放松血管夹形成再灌注。在再灌注即刻经颈静脉分别注入 EGF 10 0μg/ kg或生理盐水 ,分别于伤后 2、6、12和 2 4小时将动物活杀。C组仅分离肠系膜上动脉根部而不夹闭 ,I组在缺血 4 5分钟后即刻活杀。取血检测肝、肾功能 ,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和 D 乳酸浓度 ;取小肠、肝和肾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1与 C组相比 ,各组动物血浆丙氨酸转氨酶 (AL T)和尿素氮 (BUN)均明显升高 ,但 EGF治疗组升高的幅度显著低于 I R组 (P<0 .0 5 )。2 EGF治疗组的血浆 D 乳酸浓度和 DAO活性在伤后升高的幅度均明显低于 I R组 (P<0 .0 1)。 3EGF治疗组肝、肾和小肠黏膜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及局灶性坏死的程度较 I R组显著减轻。结论 :伤后给予外源性 EGF显著减轻了缺血再灌注所致肠、肝、肾功能的损伤 ,其主要作用环节是促进了 EGF与受体的结合及随之发生的信号传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肠道缺血-灌注损伤 肠黏膜通透性 烧伤 创伤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在肠道缺血再灌注中的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图锋 黄婵燕 +1 位作者 戴珍桦 王钟兴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67-872,共6页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在肠道缺血再灌注中的抗氧化作用。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阻断组、DMSO组和ATRA组,每组8只。采用血管钳钳夹肠系膜上动脉60min后,使血液复流120rain的方法制备大鼠肠道缺...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在肠道缺血再灌注中的抗氧化作用。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阻断组、DMSO组和ATRA组,每组8只。采用血管钳钳夹肠系膜上动脉60min后,使血液复流120rain的方法制备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肠系膜上动脉不钳夹。ATRA组大鼠术前5d以15μg/gATRA每日灌胃1次,开腹前6h再予ATRA处理1次;DMSO组则在相同时间点给予等量的DMSO液灌胃处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术前5h的血浆ATRA浓度。HE染色观察回肠黏膜病理形态学改变,对肠黏膜组织行Chiu氏评分;比色法测定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回肠组织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blot检测回肠组织中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的蛋白表达量。组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ATRA组大鼠血浆ATRA浓度为(827±276)μg/L,高于假手术组、阻断组和DMSO组的(48±12)μg/L、(55±15)μg/L和(63±20)μg/L(t=11.242,11.138,11.013,P〈0.05)。假手术组大鼠回肠黏膜形态正常;阻断组和DMSO组大鼠回肠黏膜结构破坏严重;ATRA组大鼠回肠黏膜损伤程度明显减轻。阻断组、DMSO组和ATRA组大鼠回肠黏膜Chiu氏评分分别为(3.83±0.77)分、(3.92±0.87)分和(2.42±0.75)分,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的(O.37±0.28)分(t=9.803,10.040,5.793,P〈0.05),而ATRA组评分明显低于阻断组和DMSO组(t=4.009,4.247,P〈0.05)。阻断组、DMSO组和ATRA组大鼠血清DAO水平分别为(26.3±4.4)U/L、(25.1±4.3)U/L、(20.8±3.8)U/L,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的(14.2±1.9)U/L(t=6.493,5.835,3.534,P〈0.05);但与阻断组及DMSO组比较,ATRA组血清DAO水平明显降低(t=2.959,2.301,P〈0.05)。阻断组、DMSO组和ATRA组大鼠回肠组织中MDA含量分别为(16.9±4.0)μmol/g、(16.0±3.5)μmol/g、(11.3±3.1)μmol/g,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的(5.4±1.0)μmol/g(t=7.397,6.821,3.821,P〈0.05);ATRA组显著低于阻断组和DMSO组(t=3.575,3.000,P〈0.05)。阻断组、DMSO组和ATRA组大鼠回肠组织的SOD活性分别为(108±22)U/mg、(98±19)U/rag和(181±38)U/mg,明显低于假手术组的(243±37)U/mg(t=8.939,9.647,4.106,P〈0.05);ATRA组明显高于阻断组及DMSO组(t=4.833,5.541,P〈0.05)。阻断组和DMSO组大鼠回肠组织中MnSOD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6±0.08、0.28±0.07,显著低于假手术组的0.93±0.13(t=8.972,10.101,P〈0.05);ATRA组为0.80±0.19,明显高于阻断组和DMSO组(t=6.948,8.077,P〈0.05),但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24,P〉0.05)。结论ATRA预处理可以促进氧自由基清除剂MnSOD的表达,增加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对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损伤 肠道 抗氧化剂 全反式维甲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