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8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TEVAR术中应用股动脉穿刺预置缝合技术与股动脉切开技术的效果对比分析
1
作者 王彦军 鲍祯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920-1922,共3页
目的:对比在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TEVAR)术中应用股动脉穿刺预置缝合技术与股动脉切开技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于本院血管外科行TEVAR术治疗的137... 目的:对比在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TEVAR)术中应用股动脉穿刺预置缝合技术与股动脉切开技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于本院血管外科行TEVAR术治疗的137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切开组(采用股动脉切开术,68例)和缝合组(采用股动脉穿刺预置缝合术,69例)。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及康复情况、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术后住院期间)发生情况。结果:缝合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切开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切开组(P<0.05)。缝合组术后6 m及1 y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切开组(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股动脉切开技术比较,EVAR术中应用股动脉穿刺预置缝合技术可缩短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主动脉夹层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股动脉穿刺预置缝合技术 股动脉切开术
下载PDF
Meta分析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出血的危险因素
2
作者 李玉莲 莫伟 +1 位作者 刘欢欢 陈红姣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4-320,共7页
目的探讨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从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数据库(CBM)、PubMed、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经股... 目的探讨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从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数据库(CBM)、PubMed、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出血危险因素的观察性研究,包括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和队列研究文献。采用Newcastle-Ottawa量表(NOS)评分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8篇(总样本量35250例),术后出血组患者1410例,非出血组3384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2.71,95%CI=2.17~3.38)、女性(OR=4.26,95%CI=1.08~16.89)、高血压(OR=2.48,95%CI=1.69~3.63)、肥胖(OR=2.33,95%CI=1.59~3.42)、使用溶栓剂/抗凝剂/血小板拮抗剂(OR=2.95,95%CI=2.24~3.89)、人工按压(OR=6.78,95%CI=1.34~34.43)是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女性、高血压、肥胖、使用溶栓剂/抗凝剂/血小板拮抗剂、人工按压是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出血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穿刺 介入术 出血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脑血管造影术后使用股动脉压迫止血器患者早期活动的循证实践
3
作者 刘瑶 詹欣 +4 位作者 谢亭平 陈炜 胡依阳 杨翠娜 张国忠 《护理学报》 2024年第15期29-33,共5页
目的基于最佳证据制定脑血管造影术后使用股动脉压迫止血器患者早期活动的循证实践方案,规范临床应用并评价其效果,以提高患者舒适度。方法将最佳证据制定成临床实践的审查指标应用于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患者进行审... 目的基于最佳证据制定脑血管造影术后使用股动脉压迫止血器患者早期活动的循证实践方案,规范临床应用并评价其效果,以提高患者舒适度。方法将最佳证据制定成临床实践的审查指标应用于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患者进行审查,观察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腰背部疼痛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证据应用后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腰背部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证据制定的脑血管造影术后使用股动脉压迫止血器患者早期活动的循证实践方案可提高护士的循证能力,规范临床工作流程,有效提高患者舒适度,减轻了患者腰酸背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 股动脉压迫止血器 早期活动 循证实践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路与股动脉入路应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对比分析
4
作者 张航 袁永杰 +4 位作者 付宇 马亚静 李元智 刘继发 管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6-252,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桡动脉入路(TRA)与经股动脉入路(TFA)行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置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1—12月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39例,均使用PED治疗。依... 目的对比分析经桡动脉入路(TRA)与经股动脉入路(TFA)行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置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1—12月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39例,均使用PED治疗。依据通路不同,将颅内动脉瘤患者分为TRA组(20例)和TFA组(119例)。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年龄、性别)、相关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史、卒中史)、动脉瘤相关数据[动脉瘤形态(囊状、非囊状)、数量(单发、多发)、部位(前循环、后循环、分叉部)、瘤颈、载瘤动脉直径、瘤囊、是否为复发动脉瘤、是否合并分支]、有效性终点(通路建立后PED置入成功,且完全覆盖瘤颈口)、安全性终点(术中及术后穿刺部位、神经系统并发症)。穿刺部位并发症包括穿刺部位血肿、桡动脉痉挛、桡动脉闭塞等,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急性期支架内血栓形成、术中及术后卒中等。结果两组患者人口学信息、相关危险因素、动脉瘤相关数据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手术通路均成功建立且PED置入成功,未发生术中通路转换。TRA组20例患者中,发生术后穿刺部位血肿1例,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为5.0%;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其发生率为5.0%;无术中安全性终点事件。TFA组119例患者中,发生术后穿刺部位血肿4例、动静脉瘘1例、假性动脉瘤5例,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为8.4%;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8例,其发生率为6.7%;无术中安全性终点事件。两组患者术后安全性终点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初步分析表明,TRA与TFA行PED置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股动脉 血管内操作 颅内动脉 血流导向装置
下载PDF
股动脉灌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曾竹青 李晓波 樊小慧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6期9-11,共3页
目的 探讨股动脉灌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DPN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 目的 探讨股动脉灌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DPN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微动脉灌注前列地尔和甲钴胺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自制问卷量表评分及振动感觉阈值(vibrating perception threshold,VPT)。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自制问卷量表评分和VP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自制问卷量表评分和VP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股动脉灌注治疗可明显改善DPN患者的症状及体征,近期效果较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股动脉灌注治疗
下载PDF
循证护理模式用于心血管内科经股动脉穿刺介入围手术期护理的价值
6
作者 郑秀琴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0期133-135,共3页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心内科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患者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我院心内科患者80例,均行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根据护理模式分组,其中循证护理40例为观察组,常规护理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预后情...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心内科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患者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我院心内科患者80例,均行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根据护理模式分组,其中循证护理40例为观察组,常规护理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预后情况、患者满意度与依从性。结果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出血、血肿、瘀斑、水泡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半年内再入院发生率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心内科患者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中,循证护理实施效果较好,有利于预防并发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股动脉 穿刺 并发症
下载PDF
超声检测颈动脉及股动脉斑块并管腔狭窄对康复医院冠心病患者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冯冰 李雪梅 +1 位作者 郭忆 左雪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211-216,共6页
研究颈动脉和股动脉的内中膜厚度及斑块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早期预测冠心病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患者151例进行冠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狭窄组(118例)和对照组(33例),计算患者Gensini积分(Gensini Score,GS)并... 研究颈动脉和股动脉的内中膜厚度及斑块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早期预测冠心病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患者151例进行冠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狭窄组(118例)和对照组(33例),计算患者Gensini积分(Gensini Score,GS)并分为正常、轻度、中度及重度4组,比较基本资料、抽血化验结果及颈动脉股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情况,分析颈动脉股动脉斑块与冠脉GS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外周动脉斑块对冠状动脉狭窄的预测效能。结果 4组间比较,性别、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空腹血糖,颈动脉斑块个数,股动脉斑块个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冠脉GS和颈动脉斑块厚度(r=0.241,p<0.05)及股动脉斑块长径(r=0.306,p<0.05)相关。绘制ROC曲线,颈动脉斑块厚度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1(95%置信区间:0.602-0.821,P<0.01),最佳截断值为0.439(灵敏度57.5%,特异度86.4%),股动脉斑块长径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的AUC为0.673(95%置信区间:0.475-0.871,P=0.168)。结论 颈动脉和股动脉斑块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可使用颈动脉股动脉超声检查预测冠状动脉病变,早期筛查冠心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检查 动脉斑块 股动脉斑块
下载PDF
循证护理用于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DSA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效果评价
8
作者 黄慧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105-0108,共4页
探究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DSA术期运用循证护理效果。方法 2023.2.-2024.3中存在的120名病人,将其实行均分处理,常规护理实行的病人为对照组,循证护理实行的病人为观察组,数值汇总分析。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手术以及卧床时间短,患者负面... 探究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DSA术期运用循证护理效果。方法 2023.2.-2024.3中存在的120名病人,将其实行均分处理,常规护理实行的病人为对照组,循证护理实行的病人为观察组,数值汇总分析。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手术以及卧床时间短,患者负面情绪逐步缓解,负面症状出现的概率低,生活质量增强,P<0.05。结论 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DSA术实施期间,运用循证护理可以促进手术时间缩短,并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同时在护理之后,患者的负面情绪降低,负面问题出现率低,生活质量逐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DSA术 围手术期运用效果
下载PDF
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行经股动脉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的短期疗效分析
9
作者 王华君 张航 +6 位作者 苏彤 廖红娟 陈子英 石凤梧 马千里 刘苏 安景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739-744,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股动脉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2023年9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接受治疗的55岁以上的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PAR... 目的对比分析经股动脉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2023年9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接受治疗的55岁以上的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PAR)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02例,其中行经股动脉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F-TAVR)46例,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56例。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并记录随访1个月经胸超声心动图的结果。结果TF-TAVR组(46例)较SAVR组(56例)患者平均年龄更高(P<0.05),STS评分更高(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更低(P<0.001)。两组患者性别、体重指数(BMI)及术前心功能分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舒张末期内径(LAEDD)、术前合并基础疾病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心功能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LVEF均较术前升高,LVEDD较术前减小,LAEDD较术前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在术后改善患者心功能及LVEDD上对比无显著差异。TF-TAVR组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ICU监护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SAVR组显著缩短[(11.06±4.25)h比(20.25±8.17)h,(1.67±0.98)d比(2.92±1.08)d,(6.07±2.26)d比(9.90±2.16)d,P<0.001]。TF-TAVR组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较SAVR组高。两组患者在术后肺部感染、重症肺炎、胸腔积液的发生率也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脑卒中。虽然TF-TAVR组在轻度、中度瓣周漏/瓣中漏的发生率较SAVR组高,但均未出现中度及以上的瓣周漏/瓣中漏。TF-TAVR组术后无死亡病例,SAVR组有2例死亡病例,两组术后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结论TF-TAVR与SAVR治疗≥55岁PAR患者的早期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无显著差异,但TF-TAVR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ICU监护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SAVR组显著缩短,是治疗≥55岁PAR患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股动脉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 疗效对比
下载PDF
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经桡动脉入路与经股动脉入路行血管内治疗的效果分析
10
作者 梁玉 伊鑫 +2 位作者 王浩 赛俊杰 车峰远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59-766,共8页
目的 比较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经桡动脉入路(TRA)与经股动脉入路(TFA)行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2022年2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129例后循环大血管闭塞行血管内治... 目的 比较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经桡动脉入路(TRA)与经股动脉入路(TFA)行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2022年2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129例后循环大血管闭塞行血管内治疗患者。收集患者基线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吸烟、入院血压、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术前是否静脉溶栓、核心梗死区体积、低灌注区体积、血管病变部位、卒中病因、时间指标(发病至就诊时间、就诊至穿刺时间、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麻醉方式、血管内治疗首选方法、取栓次数及术中是否入路转换。临床资料包括术后90 d mRS评分、术后24 h内穿刺点并发症、术后72 h症状性颅内出血、术中末次造影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及住院天数。根据血管内治疗的最终入路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TRA组和TFA组,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 最终纳入后循环大血管闭塞行EVT患者129例,其中TRA组47例,TFA组82例。TRA组和TFA组在年龄、性别、既往史、吸烟、入院血压、入院NIHSS评分、发病前mRS评分、ASPECTS、术前静脉溶栓率、核心梗死区体积、低灌注区体积、血管病变部位、卒中病因、麻醉方式、血管内治疗首选方法、取栓次数、术中末次造影mTICI分级分布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90 d良好预后率[53.2%(25/47)比48.8%(40/82),P=0.630]、术后90 d的mRS评分分布(P=0.991)、术后90 d病死率[27.7%(13/47)比28.0%(23/82),P=1.000]、术中末次造影良好再通(mTICI分级≥2b级)率[97.9%(46/47)比95.1%(78/82),P=0.436]、术后24 h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4.3%(2/47)比12.2%(10/82),P=0.209]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TFA组相比,TRA组的就诊至穿刺时间延长,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2.00(95.00,153.00) min比105.00(80.25,118.00) min,Z=-2.937,P=0.030];TFA组较TRA组住院时间明显延长,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0(4.95,7.05) d比7.00(6.95,8.88) d,Z=-2.573,P=0.010]。结论 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TRA与TFA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效果无明显差异,且TRA患者住院天数更短。本研究结果仍需大型、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梗死 动脉 股动脉 血管内治疗 后循环大血管闭塞
下载PDF
可扩张鞘管在复杂髂股动脉入路经皮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
11
作者 俞靖凡 徐国雄 +4 位作者 张志轩 方昌文 许晨 顾一名 金一琦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079-1084,共6页
目的:本研究评估在经皮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 TEVAR)中,可扩张鞘管用于复杂髂股动脉入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TEVAR治疗的18例患者,其中男性12例... 目的:本研究评估在经皮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 TEVAR)中,可扩张鞘管用于复杂髂股动脉入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TEVAR治疗的18例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共纳入25个髂股动脉入路。随访并记录术前、术后30d和90d随访患者髂股动脉入路血管直径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30d随访入路血管最小直径及平均直径较术前增大值中位数分别为0.5(0.1,1.2)mm(Z=-4.207,P<0.001)、0.2(0.1,0.3)mm(Z=-3.096,P=0.002),术后90d随访入路最小直径及平均直径较术后30d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发生假性动脉瘤(SIR2级),经皮注射凝血酶治疗。随访期间无其他入路相关并发症发生,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结论:在TEVAR术中将可扩张鞘管应用于复杂髂股动脉入路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扩张鞘管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复杂髂股动脉入路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路和经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12
作者 玉山江·阿合尼牙孜 马飞 +5 位作者 徐畅 刘俊 王和功 杨慧东 秦智勇 刘喜文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95-398,共4页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入路和经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01月至2023年01月收治的120例需行全脑血管造影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为经股动...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入路和经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01月至2023年01月收治的120例需行全脑血管造影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为经股动脉入路造影,研究组为经桡动脉入路造影,比较两组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排尿困难发生率、需要陪护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和压迫止血时间、穿刺肢体制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手术成功率更高,并且能够在保证患者术中指标和术后舒适度提升的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其体征恢复,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入路 股动脉入路 全脑血管造影术 手术成功率 并发症发生率
下载PDF
差异性血液灌注条件下VA-ECMO股动脉插管对主动脉内血流特征、氧饱和度及血栓风险的影响
13
作者 席一峰 陈增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09-609,共1页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VA-ECMO支持下,下肢插管对主动脉血流动力学环境、氧饱和度、血液损伤及血栓形成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分析ECMO流量占比范围从100%至40%时各动脉分支血流灌注情况,构建考虑血小板活化和沉积的血栓形成...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VA-ECMO支持下,下肢插管对主动脉血流动力学环境、氧饱和度、血液损伤及血栓形成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分析ECMO流量占比范围从100%至40%时各动脉分支血流灌注情况,构建考虑血小板活化和沉积的血栓形成模型和红线损伤模型,研究不同ECMO支持水平下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及溶血风险。结果研究发现在ECMO辅助时,随着心脏收缩功能的逐渐恢复,可改善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环境,减少动脉内高剪应力和血液滞留时间,减少血液损伤主动脉溶血和血小板活化水平总体下降,减少插管高速血流对动脉流场冲击,使单位时间流入各动脉分支的流量更接近生理水平,同时改善下肢灌注。然而,随着心脏收缩功能的恢复,心脏泵出的低氧血灌注上肢血管可能导致上肢缺氧。ECMO支持下血栓形成的高危区域为主动脉根部和插管远端区域,当心功能恢复到40%~60%时,血栓高风险区转移至降主动脉。结论心功能的部分恢复有助于主动脉血流动力学环境的改善和血液损伤风险的降低;但也存在主动脉分叉管高氧血灌注不足的问题。本研究还建立了适用于ECMO插管的血栓形成风险的评估模型,并通过临床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收缩功能 动脉根部 股动脉插管 血小板活化 血液灌注 动脉分支 降主动脉 生理水平
下载PDF
Rotarex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分析
14
作者 翟刚 索飞飞 +2 位作者 李静静 庞宏永 田珂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6期57-59,88,共4页
目的分析Rotarex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股动脉ISR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Rotarex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药物涂... 目的分析Rotarex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股动脉ISR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Rotarex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踝肱指数(ABI)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ABI、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ABI、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动脉ISR患者采用Rotarex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效果确切,利于改善ABI,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Rotarex 药物涂层球囊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匹配评分的老年患者X线对比超声引导股动脉穿刺的安全性分析
15
作者 闫鹤 张冬燕 +4 位作者 郭旭 郭玉清 马宁 张建军 关晓楠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4-778,共5页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应用X线对比超声引导经股动脉穿刺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北京朝阳医院行经股动脉心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480例,采用X线透视引导股动脉穿刺患者326例作为X线组,采用血管多普勒超声引导股动脉穿刺...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应用X线对比超声引导经股动脉穿刺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北京朝阳医院行经股动脉心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480例,采用X线透视引导股动脉穿刺患者326例作为X线组,采用血管多普勒超声引导股动脉穿刺患者154例作为超声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以1?1比例进行分组,最终纳入患者270例,分为X线组135例,超声组135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穿刺成功率、穿刺位置及血管并发症。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PSM前,2组皮肤皱褶到股总动脉分叉距离、褶皱到腹股沟韧带距离比较无显著差异[(2.5±1.0)cm vs(2.4±0.8)cm,P>0.05;(6.4±1.4)cm vs(6.3±1.7)cm,P>0.05]。PSM后,X线组穿刺位置位于股总动脉分叉以下发生率高于超声组(14.8%vs 6.7%,P<0.05),2组穿刺一次成功率、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穿刺位置非股总动脉和股动脉钙化是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8.379,95%CI:3.561~19.717;OR=3.922,95%CI:1.664~9.242)。结论 X线与超声引导股动脉穿刺安全性无显著差异。在临床工作中根据不同患者选择合适的穿刺技术或者结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 内镜超声引导细针穿刺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血管并发症 股动脉穿刺
下载PDF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路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效果评价
16
作者 李敏 奚云萍 王宇楠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9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与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79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穿刺路径的不同将其分成A组(39例,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与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79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穿刺路径的不同将其分成A组(39例,常规治疗+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B组(40例,常规治疗+经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两组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24 h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自评量表(HAMA)、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术前、术后3个月心功能,以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B组患者穿刺时间更短,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更长;与术前比,术后24 h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均升高,MMSE评分均降低;与A组比,B组患者HAMA、HAMD评分均更高,MMSE评分更低;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升高,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均缩短;与A组比,住院期间B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更高(均P<0.05);两组患者对比剂用量、穿刺成功率及术后3个月LVFS、LVEF、LVDS、LV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与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均可解除冠脉狭窄,开通血管,改善心功能,其中经桡动脉路径穿刺时间较长,但可有效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减轻对患者心理、精神状态的影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动脉 股动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下载PDF
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制动时间循证实践中的应用
17
作者 谭晓青 贺雄军 +8 位作者 黎凯锋 周宏星 何少玲 赖裕辉 李桂茹 黎杰 戈全荣 罗伟 刘亚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7-403,共7页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最佳证据应用于术后缩短患者卧床制动时间的可行性。方法以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为指导,分析临床现状和收集证据,制定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循证实践方案,对比方案应用前后审查指标执行率。采用随机...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最佳证据应用于术后缩短患者卧床制动时间的可行性。方法以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为指导,分析临床现状和收集证据,制定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循证实践方案,对比方案应用前后审查指标执行率。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CT)法确定方案有效性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循证方案应用后,6项审查指标执行率由0~78.86%上升至96.26%~100%。术后患者卧床制动时间缩短。干预组与对照组间术后穿刺处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股静脉血栓、出血、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穿刺处淤青面积、穿刺处疼痛评分、术后当晚失眠发生率、腰背部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高于干预组;两组均未发生腹膜后血肿。结论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指引下循证实践提示,经股动脉穿刺行脑血管造影术后术侧肢体制动2 h、包扎4 h,静卧6 h是安全的,在不增加穿刺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下提高了患者舒适度。但必须规范股动脉穿刺点选择、穿刺技术和压迫制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术 股动脉穿刺 卧床时间 循证实践
下载PDF
以ProGlide血管缝合器腔内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右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
18
作者 钱永 史泽鹏 +1 位作者 谭贵芳 刘智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6-637,共2页
患者男,80岁,发作性胸闷、心悸5年,加重1周,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6h右侧腹股沟穿刺点区域出现搏动性包块。血压138/74mmHg。查体:右侧腹股沟区扪... 患者男,80岁,发作性胸闷、心悸5年,加重1周,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6h右侧腹股沟穿刺点区域出现搏动性包块。血压138/74mmHg。查体:右侧腹股沟区扪及6cm×8cm搏动性包块、压痛(+),伴皮肤大面积瘀斑及皮下弥漫性肿胀,局部闻及血管杂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假性 股动脉 血管闭合器
下载PDF
晚期肝癌患者行HAIC术后股动脉并发假性动脉瘤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1例
19
作者 曹佳伟 李慧婷 +1 位作者 徐玲玲 赵文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9-461,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68岁,因“发现肝脏肿瘤2周”于2022年7月27日入院,诊断为肝细胞肝癌伴肝内外多发转移。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及吸烟史。查体:体温36.3℃,心率85次/min,呼吸14次/min,血压144/89 mmHg(1 mmHg=0.133 kPa);查血结果示血红蛋白1... 1临床资料患者男,68岁,因“发现肝脏肿瘤2周”于2022年7月27日入院,诊断为肝细胞肝癌伴肝内外多发转移。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及吸烟史。查体:体温36.3℃,心率85次/min,呼吸14次/min,血压144/89 mmHg(1 mmHg=0.133 kPa);查血结果示血红蛋白138g/L,血小板计数179×10^(9)/L,凝血酶原时间为16.2 s。完善术前检查,7月29日在DSA下行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y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手术,返回病房后予以FOLFOX方案动脉灌注。7月30日13∶10动脉输注结束,拔管,予以加压器止血失败后改用纱布绷带加压包扎。7月31日3∶43患者主诉右大腿根部疼痛5分(NRS),予以止痛药对症后缓解;查血示血红蛋白为129 g/L。14∶50拆除纱布,穿刺点周围见大片淤青,腹股沟处可扪及10 cm×5 cm血肿,质硬,无搏动,穿刺处予沙袋压迫,右下肢制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肝癌 动脉灌注化疗 股动脉穿刺 医源性假性动脉 骨筋膜室综合征 护理
下载PDF
经股动脉入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不同瓣环周长单纯主动脉瓣反流患者的短期预后比较
20
作者 洪楠超 陈莎莎 +4 位作者 张源 张晓春 潘文志 周达新 葛均波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244-249,共6页
目的评估和比较经股动脉入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F-TAVR)治疗不同瓣环大小的单纯主动脉瓣反流(PAR)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短期临床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TF-TAVR治疗... 目的评估和比较经股动脉入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F-TAVR)治疗不同瓣环大小的单纯主动脉瓣反流(PAR)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短期临床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TF-TAVR治疗的症状性PAR患者。基于术前CT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A组(主动脉瓣环周长<80 mm)、B组(80 mm≤主动脉瓣环周长<85 mm)和C组(主动脉瓣环周长≥85 mm)。主要终点为手术成功率和术后30 d全因死亡事件,次要终点事件为TAVR相关并发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PAR患者61例,其中A组27例,B组21例,C组13例。总体手术成功率为82.0%,术后30 d全因死亡率为3.3%。C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明显更低(P=0.012),其中转外科和瓣中瓣置入率明显更高(P=0.022和P=0.040)。在次要终点事件方面,3组患者在大出血事件、主要血管并发症、脑卒中、心肌梗死、新发心房颤动、植入新的起搏器、冠状动脉阻塞和术后中重度瓣周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主动脉瓣环周长是影响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主动脉瓣环周长<85 mm的PAR患者可能更适合行TF-TAV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动脉瓣反流 股动脉 动脉瓣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