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目前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已经成为治疗肩袖撕裂的主要方法。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后肩袖再次发生撕裂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术后发生再撕裂是当前研究热点。目前针对术后肩袖再撕裂非手术影响因素的全面性综述较少。目的:探究导致肩...背景:目前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已经成为治疗肩袖撕裂的主要方法。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后肩袖再次发生撕裂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术后发生再撕裂是当前研究热点。目前针对术后肩袖再撕裂非手术影响因素的全面性综述较少。目的:探究导致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后肩袖再撕裂的非手术性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指导,减少术后肩袖再撕裂的发生。方法:第一作者在2023年5月进行检索,并在2023年5月至2024年7月补充文献。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关于关节镜修复后肩袖再撕裂的非手术危险因素的观察性对比研究,检索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文献检索时限为2000-01-01/2024-07-01。结果与结论:①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共采纳70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②此文综述了肩袖修补术后再撕裂的各种非手术因素,包括人口与社会因素、解剖因素、肩袖质量、术后康复、肩袖撕裂类型、手术时机等;③年龄增长与肩袖退化性变化相关,增加再撕裂的可能性;糖尿病和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可通过影响局部血液供应和组织质量间接影响修复质量和稳定性;④临界肩角和关节盂倾斜度被认为是影响再撕裂风险的关键解剖学参数,临界肩角>35°的患者再撕裂风险显著增加,关节盂倾斜度较大会改变肩部的生物力学环境,增加撕裂风险;⑤肩袖肌腱的质量,如脂肪浸润和肌肉回缩及撕裂类型(例如大的或复杂的撕裂形状)也影响再撕裂率;⑥术后康复对再撕裂也有显著影响,包括康复的时间和方式,适度的活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和肌腱愈合,但过早或过度的活动可能增加撕裂风险,定制个性化康复方案在预防肩袖再撕裂中具有重要作用;⑦虽然手术技术对肩袖修复的成功至关重要,但这些非手术因素同样影响术后结果和再撕裂风险,应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充分考虑。展开更多
目的 探究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与小切口肩袖损伤修复术治疗结果对比研究;方法 择肩袖损伤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均由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差异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分别采用关节镜下肩袖修...目的 探究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与小切口肩袖损伤修复术治疗结果对比研究;方法 择肩袖损伤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均由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差异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分别采用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和小切口肩袖损伤修复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液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偏低、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和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Los Angeles shoulder rating scale,U-CLA)评分明显偏高、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明显偏低(P<0.05)。观察组58例患者总体有效人数53例,占比91.4%,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042,P=0.014<0.05)。结论 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在肩袖损伤患者治疗中临床治疗效果佳,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炎症反应低。展开更多
观察肩关节镜下三种缝合技术被用于临床治疗合并肩袖分层的巨大肩袖撕裂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40例合并肩袖分层的巨大肩袖撕裂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病例收集时间2021年1月~2024年1月。按不同肩袖缝合技术将其划分为3组,A组15例,B组12...观察肩关节镜下三种缝合技术被用于临床治疗合并肩袖分层的巨大肩袖撕裂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40例合并肩袖分层的巨大肩袖撕裂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病例收集时间2021年1月~2024年1月。按不同肩袖缝合技术将其划分为3组,A组15例,B组12例,C组13例,分别行单排双层褥式、改良双层Mason-Allen式、改良双层缝线桥技术缝合,对比三组临床疗效。结果 A、B、C组的肩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低于A组、B组,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Angeles,UCLA)高于A组和B组(P<0. 05)。术后3个月复查MRI示,A组的再撕裂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C组(P<0. 05)。结论 关节镜下三种肩袖缝合技术修复巨大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显著,改良双层Mason-Allen、缝线桥技术可降低术后肩袖再撕裂率,治疗安全性更高。缝线桥技术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患者预后更佳。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目前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已经成为治疗肩袖撕裂的主要方法。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后肩袖再次发生撕裂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术后发生再撕裂是当前研究热点。目前针对术后肩袖再撕裂非手术影响因素的全面性综述较少。目的:探究导致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后肩袖再撕裂的非手术性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指导,减少术后肩袖再撕裂的发生。方法:第一作者在2023年5月进行检索,并在2023年5月至2024年7月补充文献。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关于关节镜修复后肩袖再撕裂的非手术危险因素的观察性对比研究,检索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文献检索时限为2000-01-01/2024-07-01。结果与结论:①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共采纳70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②此文综述了肩袖修补术后再撕裂的各种非手术因素,包括人口与社会因素、解剖因素、肩袖质量、术后康复、肩袖撕裂类型、手术时机等;③年龄增长与肩袖退化性变化相关,增加再撕裂的可能性;糖尿病和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可通过影响局部血液供应和组织质量间接影响修复质量和稳定性;④临界肩角和关节盂倾斜度被认为是影响再撕裂风险的关键解剖学参数,临界肩角>35°的患者再撕裂风险显著增加,关节盂倾斜度较大会改变肩部的生物力学环境,增加撕裂风险;⑤肩袖肌腱的质量,如脂肪浸润和肌肉回缩及撕裂类型(例如大的或复杂的撕裂形状)也影响再撕裂率;⑥术后康复对再撕裂也有显著影响,包括康复的时间和方式,适度的活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和肌腱愈合,但过早或过度的活动可能增加撕裂风险,定制个性化康复方案在预防肩袖再撕裂中具有重要作用;⑦虽然手术技术对肩袖修复的成功至关重要,但这些非手术因素同样影响术后结果和再撕裂风险,应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充分考虑。
文摘目的 探究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与小切口肩袖损伤修复术治疗结果对比研究;方法 择肩袖损伤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均由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差异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分别采用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和小切口肩袖损伤修复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液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偏低、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和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Los Angeles shoulder rating scale,U-CLA)评分明显偏高、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明显偏低(P<0.05)。观察组58例患者总体有效人数53例,占比91.4%,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042,P=0.014<0.05)。结论 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在肩袖损伤患者治疗中临床治疗效果佳,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炎症反应低。
文摘观察肩关节镜下三种缝合技术被用于临床治疗合并肩袖分层的巨大肩袖撕裂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40例合并肩袖分层的巨大肩袖撕裂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病例收集时间2021年1月~2024年1月。按不同肩袖缝合技术将其划分为3组,A组15例,B组12例,C组13例,分别行单排双层褥式、改良双层Mason-Allen式、改良双层缝线桥技术缝合,对比三组临床疗效。结果 A、B、C组的肩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低于A组、B组,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Angeles,UCLA)高于A组和B组(P<0. 05)。术后3个月复查MRI示,A组的再撕裂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C组(P<0. 05)。结论 关节镜下三种肩袖缝合技术修复巨大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显著,改良双层Mason-Allen、缝线桥技术可降低术后肩袖再撕裂率,治疗安全性更高。缝线桥技术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患者预后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