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碲化铜双功能催化剂用于电催化肼氧化辅助制氢
1
作者 杨翊铭 王晟 纪律律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5期618-626,共9页
为获得活性位点丰富、导电性好与活性高的碲化铜(Cu_(7)Te_(4))催化剂,通过对静电纺丝所制备的前驱体薄膜进行碳化处理得到Cu_(7)Te_(4)纳米颗粒与碳纳米纤维复合的材料Cu_(7)Te_(4)@CNFs;利用SEM、TEM、XRD、XPS等表征复合纤维材料的... 为获得活性位点丰富、导电性好与活性高的碲化铜(Cu_(7)Te_(4))催化剂,通过对静电纺丝所制备的前驱体薄膜进行碳化处理得到Cu_(7)Te_(4)纳米颗粒与碳纳米纤维复合的材料Cu_(7)Te_(4)@CNFs;利用SEM、TEM、XRD、XPS等表征复合纤维材料的形貌和结构组成,并通过电化学测试技术分析复合材料的电催化析氢(HER)、肼氧化(HzOR)及HzOR辅助全水解性能。结果表明:Cu_(7)Te_(4)@CNFs具有丰富的催化活性位点,在碱性电解液中分别仅需394 mV的过电位和544 mV(vs.RHE)的工作电位,能产生10 mA/cm2的HER和HzOR催化电流密度,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性能;在400 mV的过电位和550 mV(vs.RHE)的工作电位下恒电位电解12 h,催化电流密度没有明显衰减,表现良好的电催化稳定性;HzOR辅助全水解仅需1.23 V的工作电压就能达到10 mA/cm2的催化电流密度,相较于传统全水解体系有效降低了1.96 V的工作电压。该研究为高活性铜基双功能催化剂的设计合成以及在低能耗电解水制氢的研究策略方面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碲化铜 碳纳米纤维 析氢反应 肼氧化反应 电催化
下载PDF
具有丰富活性位点和高电子传导性的非晶MOF用于高效肼氧化
2
作者 丁婕婷 王浩帆 +3 位作者 沈葵 韦小明 陈立宇 李映伟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5期351-359,共9页
金属有机框架(MOF)虽然具有完美的结晶性质,但由于其配位不饱和位点数量不足和电子传导性较低,这些特性限制了它在电催化领域的应用.尽管通过去除部分有机配体可以暴露晶体MOF的一些金属位点,但常用的方法涉及高压、高温、强酸、强碱等... 金属有机框架(MOF)虽然具有完美的结晶性质,但由于其配位不饱和位点数量不足和电子传导性较低,这些特性限制了它在电催化领域的应用.尽管通过去除部分有机配体可以暴露晶体MOF的一些金属位点,但常用的方法涉及高压、高温、强酸、强碱等苛刻的条件,很容易造成MOF的多孔结构完全坍塌.相较于晶态MOF,非晶态MOF具有短程有序而长程无序的结构特征.通过快速组装MOF,有望实现MOF的非晶化,从而创造大量不饱和位点,并优化金属位点的电子结构.因此,开发高效的非晶态MOF合成策略十分必要.本文报道了一种诱导非晶态MOF在碳布上快速组装的电合成方法,制得了具有丰富活性位点和高电子传导性的非晶态MOF(记为aMnFc'/CC).在电合成过程中,有机配体在碳布上迅速去质子化,并与金属离子快速组装,形成具有大量配位不饱和Mn位点的非晶态aMnFc'.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选区电子衍射结果表明,aMnFc'为无定形结构.电子顺磁共振和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光谱等表明,aMnFc'比cMnFc'含有更多的不饱和Mn金属中心.随后,利用三电极体系评估催化剂在肼氧化(HzOR)中的催化活性,在0.1 mol L^(−1) PBS+0.4 mol L^(−1) N_(2)H_(4)电解质中,aMnFc'/CC的起始电位为287 mV(1 mA cm^(−2)),在10 mA cm^(−2)下的工作电势为667 mV,其活性远优于晶态MOF 起始电位为540 mV(1 mA cm^(−2)),在10 mA cm^(−2)下的工作电势为(871 mV).aMnFc'/CC在0.1 mol L^(−1) PBS中的HzOR性能优于大多数已报道的Mn/Fe基催化剂和MOFs催化剂.四探针法测定cMnFc'和aMnFc'的电导率分别为1.5×10^(−4)和1.8×10^(−3) S cm^(−2),表明MOF的非晶化可以提高电导率,从而增强其电化学性能.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MnFc'-V在费米能级附近的态密度比MnFc'的态密度更强,说明不饱和Mn中心的存在增强了MOF的导电性.进一步通过理论计算研究了肼在MnFc'和MnFc'-V表面的逐步脱氢过程,结果发现,MnFc'和MnFc'-V的决速步都是从*N_(2)H_(3)到*N_(2)H_(2)的脱氢过程,其中MnFc'-V的自由能差(0.22 eV)远小于MnFc'的自由能差(0.65 eV).由此可见,在aMnFc'中,不饱和Mn位点使d带中心更接近费米能级,增强了活性位对N_(x)H_(x)中间体的吸附能,从而提高了HzOR活性.综上,本文提出一种电合成方法,实现了非晶态MOF在碳布上的快速组装,制备出具有丰富活性位点和高电子传导性的非晶态MOF,显著提升了其在肼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这一新策略不仅克服了晶态MOF在电催化应用中的局限,而且为工业电流条件下合成用于HzOR的非晶态MOF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化 缺陷 电催化 肼氧化反应 金属有机框架
下载PDF
水热合成镍铜复合磷化物及其电催化析氢与肼氧化性能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兆 孙强强 +4 位作者 陈索倩 周春生 曹静 王永锋 王亚楠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49-1156,I0004-I0006,共11页
以镍网(NM,Nickel Mesh)为基体、NaH2PO2·H2O为磷源、CuSO4·5H2O为铜源、NiSO4·6H2O为镍源,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镍铜磷复合电催化剂,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不同方法进行形貌、结构、组成和电催化性能表征。结果表明:... 以镍网(NM,Nickel Mesh)为基体、NaH2PO2·H2O为磷源、CuSO4·5H2O为铜源、NiSO4·6H2O为镍源,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镍铜磷复合电催化剂,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不同方法进行形貌、结构、组成和电催化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当溶液中镍、铜、磷的配比为8:1:20时,在140℃水热合成24 h,制得主晶相为Ni2P和Cu3P、具有三级微纳结构的镍铜磷复合电催化剂。在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NiCuP/NM的催化析氢及肼氧化过电势分别为165和49 mV;在双电极体系中,同电流密度下的分解槽压仅为0.750 V,催化24 h后分解槽压几乎保持不变,展现出优异的催化稳定性。无论三电极体系还是双电极体系均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分析认为,电催化活性面积为空白镍网的近14倍,为电催化过程提供了大量的活性位点;掺入P改变了Ni、Cu原子的电子结构,提高了材料的本征肼氧化活性,两者的协同作用促进了电催化活性的提升。本研究为纳米尺度的合成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有望推动新型纳米孔结构材料在燃料电池和传感器应用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铜复合磷化物 混合水电解 析氢反应 肼氧化反应
下载PDF
多孔枝晶镍铜合金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析氢、肼氧化性能 被引量:4
4
作者 孙强强 周春生 +1 位作者 张国春 王增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03-714,共12页
以镍网(NM)为基体,采用氢气泡模板法合成了独立分相金属Ni、Cu为主晶相、具有四级复合微纳结构的镍铜合金电催化剂(NiCu/NM)。在电催化析氢(HER)及肼氧化(HzOR)反应中,NiCu/NM表现出优良的催化活性,在1.0 mol·L^-1KOH(含0.5 mol... 以镍网(NM)为基体,采用氢气泡模板法合成了独立分相金属Ni、Cu为主晶相、具有四级复合微纳结构的镍铜合金电催化剂(NiCu/NM)。在电催化析氢(HER)及肼氧化(HzOR)反应中,NiCu/NM表现出优良的催化活性,在1.0 mol·L^-1KOH(含0.5 mol·L^-1N2H4·H2O)溶液中,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其需要的HER及HzOR过电势分别为104和41 mV;在双电极体系中,电流密度为100 mA·cm^-2时,NiCu/NM的分解槽压仅为0.536 V,远低于全水分解过程所需的1.921 V,大大提高了电池的产氢效率。无论三电极体系还是双电极体系,NiCu/NM均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及稳定性。分析认为,镍铜合金薄膜的多级复合结构使其展现出增大了近14倍的电化学活性面积(ECSA),为电催化反应提供了大量催化活性位点,也为电极表面的电荷传输、物质传递提供了充足的通道;Cu的掺入提高了材料的本征HER活性,两者协同促进了电催化活性的提升,其中NiCu/NM的结构优势对其优良的催化性能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水 镍铜合金 氢气泡模板法 析氢反应 肼氧化反应
下载PDF
氮掺杂石墨烯气凝胶锚定RuP纳米粒子用于水合肼氧化辅助产氢
5
作者 王正慜 洪庆玲 +3 位作者 王晓慧 黄昊 陈煜 李淑妮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3-112,共10页
氢能是替代传统燃料的理想清洁能源。电解水析氢由于其环保和低成本的特性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阳极析氧反应(OER)的缓慢动力学降低了制氢效率。因此,肼氧化反应(HzOR)以其低的理论电压电位(−0.33 V vs.RHE)成为了OER的合理替代方案。... 氢能是替代传统燃料的理想清洁能源。电解水析氢由于其环保和低成本的特性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阳极析氧反应(OER)的缓慢动力学降低了制氢效率。因此,肼氧化反应(HzOR)以其低的理论电压电位(−0.33 V vs.RHE)成为了OER的合理替代方案。本工作中,以三维多孔的石墨烯气凝胶(GA)为导电基底,将Ru^(Ⅲ)-聚乙烯亚胺(Ru^(Ⅲ)-PEI)配合物吸附在GA表面。通过植酸(PA)和PEI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GA进一步吸附PA,形成Ru^(Ⅲ)-PEI-GA-PA复合物。对Ru^(Ⅲ)-PEI-GAPA复合物前驱体进行磷化后,合成了锚定在N掺杂GA上的RuP纳米粒子(RuP/N-GA)。在热解过程中,在GA表面形成了超小的RuP纳米粒子。此外,PEI和PA的分解可以将丰富的N和P杂原子引入GA的结构中。因此,RuP/N-GA复合物具有高效的HzOR性能,在10 mA∙cm^(−2)时的工作电位低至−54 mV。此外,这种低Ru负载的新型RuP/N-GA复合物具有良好的析氢反应(HER)活性,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的HER过电势为−19.6 mV。在各种RuP/N-GA复合物中,RuP/N-GA-900具有最小的HER塔菲尔斜率(37.03 mV∙dec−1),表现出了最快的HER动力学。同时也表明RuP/N-GA-900的HER过程具有与Pt类似的Heyrovsky机制。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锚定结构和N杂原子的存在可以促进肼在RuP纳米粒子上的氧化。肼分子吸附在RuP/N-GA上的自由能为−0.68 eV,表明掺杂的N可以调节Ru活性位点的电子结构,有助于增强Ru的HzOR活性。此外,RuP/N-GA复合物对HER和HzOR均表现出优于商业Pt/C的循环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基于RuP/N-GA复合物的双功能活性,所构建的双电极肼分解系统在10 mA∙cm^(−2)下表现出41 mV的极低分解电压就可以产氢,实现了低电压下节能制氢的目标。RuP/N-GA复合物优异的电催化活性归因于超小的RuP纳米粒子提供了丰富的Ru活性位点。此外,GA骨架中N的掺杂与RuP纳米颗粒之间的协同效应有助于提高RuP/N-GA复合物的活性。三维多孔的N-GA加速了电荷转移和传质过程,并且N-GA和RuP纳米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了RuP纳米粒子对HER和HzOR的电催化活性。这项工作提出了一种HzOR辅助制氢的双功能电催化剂,并为通过吸附-磷化法设计和合成先进电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化钌 石墨烯气凝胶 锚定结构 肼氧化反应 析氢反应
下载PDF
构筑富含阳离子缺陷的贫P-Ni_(2)P和富P-CoP_(3)异质结用于增强尿素/肼电催化氧化反应
6
作者 谭雯娟 叶勇 +7 位作者 孙秀娟 刘备 周佳佳 廖海龙 吴秀琳 丁锐 刘恩辉 高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66,共4页
废水中存在的肼和尿素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利用电化学氧化技术处理含肼和尿素的废水,既可以有效处理废水,实现氮循环,又能将肼和尿素作为新型燃料,有助于新能源的发展。然而,目前实现肼氧化(HzOR)和尿素氧化(UOR)的电化学技术仍存在... 废水中存在的肼和尿素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利用电化学氧化技术处理含肼和尿素的废水,既可以有效处理废水,实现氮循环,又能将肼和尿素作为新型燃料,有助于新能源的发展。然而,目前实现肼氧化(HzOR)和尿素氧化(UOR)的电化学技术仍存在挑战。因此,开发低成本、高效且稳定性好的电催化剂是实现这一技术的先决条件。在本文中,我们采用水热-碱刻蚀-磷化的三步方法,制备了一种富含阳离子缺陷的双金属磷化物Ni_(2)P/CoP_(3)催化剂(简称Ni_(2)P/CoP_(3)-Zn^(vac)),并将其应用于肼氧化和尿素氧化。该催化剂由贫磷的Ni_(2)P和富磷的CoP_(3)两种不同性质的磷化物组成。CoP_(3)中富集的磷含有大量的负电荷,有利于吸附带正电荷的中间物种;而Ni_(2)P中磷含量较少,金属含量高,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确保快速的反应动力学。通过物理表征和电化学测试,证实了Ni_(2)P/CoP_(3)的成功合成和其独特的电子结构。电子顺磁测试(EPR)证明了阳离子空位的存在,大量的阳离子空位缺陷有助于增加活性位点的数量,从而提升催化性能。因此,该催化剂在肼氧化和尿素氧化方面表现出色。仅需-47 mV(HzOR)和1.311 V(UOR)的电位即可产生10 mA·cm^(-2)的电流密度。Tafel斜率分别为54.3 mV·dec^(-1)(HzOR)和37.24 mV·dec^(-1)(UOR)。Ni_(2)P/CoP_(3)-Zn^(vac)在HzOR和UOR方面的性能远优于单独的Ni_(2)P和CoP_(3),也优于未经碱刻蚀的镍钴磷化物。基于以上的测试结果,我们将Ni_(2)P/CoP_(3)-Zn^(vac)催化剂应用于直接肼燃料电池(DHzFC)和直接尿素-双氧水燃料电池(DUHPFC)的阳极,测试表明DHzFC和DUHPFC的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229.01和16.22mW·cm^(-2)。更为重要的是,DHzFC和DUHPFC能够稳定工作24 h,性能几乎不衰退。此外,Ni_(2)P/CoP_(3)-Zn^(vac)材料还可应用于自制的锌-肼燃料电池,并展示出良好的实际应用潜力。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一系列方法制备了Ni_(2)P/CoP_(3)-Zn^(vac)催化剂,该催化剂在肼氧化和尿素氧化方面具有优异性能。这项工作为设计高效且稳定性好的肼氧化和尿素氧化电催化剂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_(2)P/CoP_(3)异质结 阳离子空位缺陷 碱刻蚀 肼氧化 尿素氧化
下载PDF
甲基肼-四氧化二氮气相燃烧反应机理构建及反应特性研究
7
作者 余鹏 赵婷 +2 位作者 李剑锐 施伟 吴凌峰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2-310,共9页
基于层级结构思路构建了包含24组分和25步基元反应的自燃MMH-NTO简化燃烧反应机理Mech25.Mech25机理中MMH-NTO燃烧反应过程包括冷反应(积累热量和自由基)、着火反应(快速放热)、高温燃烧反应(反应平衡)3个阶段.反应机理包含了CH_(3)NHNH... 基于层级结构思路构建了包含24组分和25步基元反应的自燃MMH-NTO简化燃烧反应机理Mech25.Mech25机理中MMH-NTO燃烧反应过程包括冷反应(积累热量和自由基)、着火反应(快速放热)、高温燃烧反应(反应平衡)3个阶段.反应机理包含了CH_(3)NHNH_(2)逐步脱氢反应、HONO分解反应、小分子及自由基反应与高温分解反应等.温度敏感性分析表明燃烧温度对CH_(3)NHNH_(2)与CH_(3)NNH脱氢反应最为敏感;热释放速率分析表明CH_(3)NNH与HCO的氧化反应对热释放贡献最大,而HONO分解反应吸热效应最显著,H_(2)O分解反应促使反应由快速放热转为平衡反应;着火延迟敏感性分析表明其对R2反应最为敏感,反应(R2)活化能值对能否发生自着火至关重要;氧燃比影响分析表明,终产物H_(2)O与N_(2)非同步达峰在近当量燃烧区域产生了温度对氧燃比变化不敏感的平台区.与已有简化机理相比,Mech25机理对MMH-NTO反应终态温度预测最为准确,其值与详细机理偏差仅为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四氧化二氮 燃烧机理 敏感性分析 姿轨控发动机
下载PDF
甲基肼/四氧化二氮发动机脉冲工况仿真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汪凤山 姚兆普 +5 位作者 刘阳 张榛 蔡坤 王平 毛晓芳 杨柳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6-62,共7页
基于简化化学反应模型,对甲基肼/四氧化二氮发动机脉冲工况燃烧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并结合高模热试车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燃烧室压力在3.7 ms时基本达到稳定;而温度场在8 ms左右达到稳定,室压先于温度场达到稳定;燃烧室... 基于简化化学反应模型,对甲基肼/四氧化二氮发动机脉冲工况燃烧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并结合高模热试车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燃烧室压力在3.7 ms时基本达到稳定;而温度场在8 ms左右达到稳定,室压先于温度场达到稳定;燃烧室壁面液膜热流密度先增大后降低,脉冲工况下发动机推力室壁面液膜冷却效果受脉冲宽度影响较大;不同的脉冲宽度下,燃烧室内的压力上升过程相同,关机后的压力下降过程也基本相同,发动机在2.5~3 ms后能够输出较稳定的推力或冲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四氧化二氮 液体火箭发动机 脉冲工况
下载PDF
Pd修饰的钛电极制备及肼的电氧化 被引量:1
9
作者 于文强 易清风 《电池工业》 CAS 2011年第3期149-152,共4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钯纳米颗粒修饰的钛电极(Pd/Ti)。扫描电镜测试表明钯颗粒在钛基体表面构成三维多孔结构。运用循环伏安,电位阶跃和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技术研究了碱性介质中,肼在Pd/Ti电极上的电氧化行为。循环伏安谱图显示,肼在Pd/Ti上...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钯纳米颗粒修饰的钛电极(Pd/Ti)。扫描电镜测试表明钯颗粒在钛基体表面构成三维多孔结构。运用循环伏安,电位阶跃和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技术研究了碱性介质中,肼在Pd/Ti电极上的电氧化行为。循环伏安谱图显示,肼在Pd/Ti上的起始氧化电位在-0.90 V左右,肼浓度为40 mmol/L时氧化电流密度可达到205.93 mA/cm2。电位阶跃测试结果表明Pd/Ti电极对肼的电化学氧化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同时利用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不同极化电位条件下肼在Pd/Ti上的电氧化反应。实验结果表明钯纳米颗粒修饰钛电极对肼氧化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这种新型钛电极(Pd/Ti)有望作为肼燃料电池的阳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纳米颗粒 燃料电池 肼氧化 氧化
下载PDF
缺氧生物膜转型厌氧氨氧化生物膜培养与富集特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蒋睿 李韧 +3 位作者 于莉芳 刘然 刘甜 张日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0,共7页
接种西安市某污水处理厂缺氧池生物膜构建升流式厌氧固定床生物膜(UAFB)反应器从而富集培养厌氧氨氧化(Anammox)生物膜,通过测定生物膜Anammox活性和酶活性并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探讨城市污水处理厂现有填料转型培养Anammox生物膜的可... 接种西安市某污水处理厂缺氧池生物膜构建升流式厌氧固定床生物膜(UAFB)反应器从而富集培养厌氧氨氧化(Anammox)生物膜,通过测定生物膜Anammox活性和酶活性并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探讨城市污水处理厂现有填料转型培养Anammox生物膜的可行性及生物膜内菌群演替规律.结果表明,经29d培养后的UAFB-Anammox反应器TN去除率高达76.22%,快速启动成功;负荷提升阶段,表面氮负荷(SNLR)由0.23g/(m^(2)·d)提升至2.59g/(m^(2)·d),最大Anammox活性维持2.15g/(m^(2)·d),TN去除率高达83.68%.Illumina MiSeq测序结果发现,富集后的生物膜中优势菌属为Ca.Brocadia,相对丰度为33.38%,富集效果明显.同时缺氧生物膜上反硝化菌Denitratisoma以Anammox的产物NO_(3)^(-)-N为基质,逐渐与AnAOB形成共生存关系.这说明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现有缺氧生物膜可以快速培养Anammox生物膜,对Anammox工艺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中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生物膜 厌氧氨氧化 转型培养 肼氧化 菌群演替
下载PDF
安培级电流密度下淬火优化CoPS纳米棒的晶型/非晶型比例以促进肼辅助的全水分解
11
作者 陈晓 杜云梅 +4 位作者 杨宇 刘康 赵晋灵 夏晓丹 王磊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7期265-276,共12页
近年来,具有独特电子效应和协同效应的异质界面工程策略在扩展催化功能和提高本征活性方面显示出较大的应用潜力.其中,具有晶型/无定形(c/a)异质结构的电催化剂,由于结构上的巨大差异,展现出显著的催化活性.然而,c/a-异质界面的可控调... 近年来,具有独特电子效应和协同效应的异质界面工程策略在扩展催化功能和提高本征活性方面显示出较大的应用潜力.其中,具有晶型/无定形(c/a)异质结构的电催化剂,由于结构上的巨大差异,展现出显著的催化活性.然而,c/a-异质界面的可控调控及其与电催化性能的内在联系仍缺乏系统研究.因此,本文采用“酸刻蚀-气相磷硫化-淬火”方法,合成了具有可调控c/a异质界面的q-CoPS材料,并将其应用于碱性整体水分解.同时,通过控制淬火的初始温度,实现了对CoPS纳米棒中c/a比例的有效调控.一般来说,在晶型材料中,表面催化往往发生在固定的晶面上.而无定形材料可以同时满足体积和表面的催化.同时,无定形材料具有柔韧性,在催化反应过程中可以转化为任何需要的其他形式,因此在耐腐蚀方面也具有较好的自愈性能.此外,无定形材料还具有丰富的缺陷,运用缺陷工程可以带来一定的性能提升.因此,二者的协同作用可以提升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通过改变淬火初始温度对CoPS纳米棒中c/a比进行调控.采用“酸刻蚀-气相磷硫化-淬火”方法,成功制备了具有独特c/a-CoPS核壳异质结构的q-CoPS纳米棒.随着淬火初始温度的升高,无定形CoPS壳的面积也在逐渐增大.这可能是由于处于非平衡状态的磷硫化物在超低温液氮中突然淬火,处于热运动的Co,P和S原子会迅速冷却,趋向于形成无序的CoPS无定形材料.值得注意的是,制备得到的q-CoPS纳米棒具有合适的c/a含量比,提供了丰富的c/a界面活性位点,并优化了Co位点的电子构型.在析氢反应(HER)中,q-CoPS/CF仅需90 m V的过电位即可以达到1000 m Acm^(-2)的工业级电流密度,结果优于先进的Pt/C.同时,q-CoPS/CF在肼氧化反应(HzOR)中,仅0.06 V时即可实现1000 m Acm^(-2)的电流密度.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在HER和HzOR中,界面处的Co原子的内在活性远高于P原子和S原子,c/a-异质界面处活性位点的能垒远低于晶型CoPS和无定形CoPS.此外,Co位点作为c/a界面的双功能活性位点,有效地优化了HER和HzOR的反应动力学.综上所述,q-CoPS/CF催化剂电催化性能的提升主要是由于其具备高活性的CoPS、合适的晶型/无定形(c/a)比例和较大的比表面积.本文为设计具有c/a异质结构的高活性电极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探索c/a异质结构的演化和确定c/a界面的活性位点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CoPS c/a-异质结构 淬火 析氢反应 肼氧化反应
下载PDF
肼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活性与电子结构构效关系的计算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洪 黄真珠 +2 位作者 陈秀娟 黄增平 郑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59-962,共4页
采用量子化学方法,在DFT/B3LYP/6-31G*基组水平上对肼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进行了几何构型优化和电子结构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肼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抑制活性与电子结构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肼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衍生物的活性与最... 采用量子化学方法,在DFT/B3LYP/6-31G*基组水平上对肼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进行了几何构型优化和电子结构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肼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抑制活性与电子结构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肼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衍生物的活性与最低空轨道的能量ELUMO与最高占据轨道的能量EHOMO的差值、分子偶极矩和苯环上5位碳原子电荷密度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化学 电子结构 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构效关系
下载PDF
水相铜/十二烷基取代酰肼-吡啶-N-氧化物催化咪唑的N-芳基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汪小创 张洁 谢建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78-1184,共7页
设计合成了5种新型烷基取代酰肼-吡啶-N-氧化物,并将其作为水相铜催化含氮杂环与芳香碘代物偶联反应的配体.实验结果表明,十二烷基取代酰肼-吡啶-N-氧化物的催化效果最佳.对影响反应的其它条件,如铜源、碱、反应时间和温度等条件进行了... 设计合成了5种新型烷基取代酰肼-吡啶-N-氧化物,并将其作为水相铜催化含氮杂环与芳香碘代物偶联反应的配体.实验结果表明,十二烷基取代酰肼-吡啶-N-氧化物的催化效果最佳.对影响反应的其它条件,如铜源、碱、反应时间和温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最佳反应条件:CuO(10%,摩尔分数),NaOH(1 mmol),TBAB(5%,摩尔分数),L5(20%,摩尔分数),于120℃反应12 h,无需惰性气体保护.在此条件下,芳香碘代物与咪唑偶联反应的产率为60%~92%.该方法的特点是以水作为反应溶剂,长链烷基取代酰肼-吡啶-N-氧化物同时起到了铜催化剂配体和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取代酰-吡啶-N-氧化 C—N偶联 芳基卤化物 铜催化
下载PDF
N-氧化4-硝基吡啶2-甲酰肼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施立新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70-72,共3页
为了寻找新型非线性光学材料,采用筛分法,从2-甲基吡啶出发,经过5个中间体,合成N-氧化4-硝基吡啶2-甲酰肼,获得了较好的产率,并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同时发现N-氧化2-甲酸4-硝基吡啶及产物都是新型非线性光学材料[1].
关键词 2-甲基吡啶 N-氧化2-甲酸4-硝基吡啶 N-氧化4-硝基吡啶2-甲酰 非线性光学材料
下载PDF
十二钨酸络钴酸钾氧化肼、不对称二甲肼和羟胺的动力学和机理
15
作者 高明球 周本茂 +1 位作者 夏培杰 任新民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CSCD 1990年第1期7-13,共7页
本文研究了十二钨酸络钴酸钾(K_5Co(Ⅲ)W_(12)O_(40),简记为Co(Ⅲ)WO)氧化电位和pH的关系,Co(Ⅲ)WO在最大吸收处(388nm)吸光度和浓度间的关系。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Co(Ⅲ)WO在HAc-NaAc缓冲体系中氧化硫酸肼、不对称盐酸二甲肼、硫酸羟胺... 本文研究了十二钨酸络钴酸钾(K_5Co(Ⅲ)W_(12)O_(40),简记为Co(Ⅲ)WO)氧化电位和pH的关系,Co(Ⅲ)WO在最大吸收处(388nm)吸光度和浓度间的关系。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Co(Ⅲ)WO在HAc-NaAc缓冲体系中氧化硫酸肼、不对称盐酸二甲肼、硫酸羟胺的动力学,给出了相应的表观活化能、活化熵等动力学参数,讨论了通过氩键传递电子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酸络钴酸钾 笼状 络合物 氧化
下载PDF
高锰酸钾氧化-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铬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2
16
作者 蒋袁 《生物化工》 2017年第6期49-52,共4页
为了对高锰酸钾氧化-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铬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用高锰酸钾氧化-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总铬含量,对检测方法的流程进行分析,分析出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确定不确定度的来源,并合成不确定度。
关键词 高锰酸钾氧化-二苯碳酰二分光光度法 总铬 不确定度
下载PDF
Ru纳米团簇/MoO_(3-x)纳米带双功能催化剂的合成及其肼辅助全解水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常亚楠 陆徐云 +3 位作者 马张玉 许冬冬 刘影 包建春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037-2046,共10页
将超小Ru纳米团簇锚定于富含氧空位MoO_(3-x)纳米带的双功能催化剂(Ru/MoO_(3-x))。该催化剂展现出优异的肼氧化(HzOR)和析氢反应(HER)催化性能,10 mA·cm^(-2)时的过电势分别为-79和-27 mV,所组成的肼辅助电催化全解水(OWS)的电解... 将超小Ru纳米团簇锚定于富含氧空位MoO_(3-x)纳米带的双功能催化剂(Ru/MoO_(3-x))。该催化剂展现出优异的肼氧化(HzOR)和析氢反应(HER)催化性能,10 mA·cm^(-2)时的过电势分别为-79和-27 mV,所组成的肼辅助电催化全解水(OWS)的电解池电压仅为13 mV,明显优于商业化20%Pt/C和已报道的一些催化剂。如此优异的性能主要归因于Ru纳米团簇有利于HzOR中N_(2)H_(4)的脱氢和HER氢中间体的吸/脱附平衡以及MoO_(3-x)中的氧空位和Ru/MoO_(3-x)异质结构导致的丰富的电化学活性位点和优化的电子转移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肼氧化反应 析氢反应 氧空位 双功能催化剂
下载PDF
二硫化钴多孔风叶结构助力肼辅助高效电解产氢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强强 赵鹏程 +3 位作者 吴若雨 曹宝月 王毅梦 樊雪梅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2-432,共11页
以泡沫镍(NF)为基底,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主晶相为CoS_(2)、夹杂少量NiO相、具有三维多孔风叶结构的CoS_(2)/NF电极材料。当溶液中钴硫物质的量之比为1∶5时,在140℃下保温18 h,获得了由10 nm厚度的纳米片构成的三维风叶结构的晶态CoS_... 以泡沫镍(NF)为基底,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主晶相为CoS_(2)、夹杂少量NiO相、具有三维多孔风叶结构的CoS_(2)/NF电极材料。当溶液中钴硫物质的量之比为1∶5时,在140℃下保温18 h,获得了由10 nm厚度的纳米片构成的三维风叶结构的晶态CoS_(2)/NF电催化剂。CoS_(2)/NF在肼氧化及析氢反应中均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在水合肼碱性介质中,获得-10 mA·cm^(-2)的析氢电流密度时,需要的过电势仅为83 mV,获得50 mA·cm^(-2)的氧化电流密度时,需要的肼氧化电位仅为51 mV(vs RHE);在水合肼辅助电解水双功能电解槽中,获得100 mA·cm^(-2)的电流密度时,需要的分解槽压仅为0.550 V,远低于其在同条件下全水分解的2.075 V,大幅减小了电能消耗,极大地提高了电解水产氢效率。无论在三电极体系还是双电极体系,CoS_(2)/NF均表现出优异的长效稳定性及耐用性。分析认为,电极表面多孔风叶结构的形成,使其电化学活性面积增加了24倍,为催化反应的发生提供了海量的活性位点及物质传递通道。CoS_(2)及NiO相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协同改善了本征析氢活性。CoS_(2)/NF的组成、结构特性共用造就了其优异催化性能,其中结构优势起主导作用。通过机理研究,提出了CoS_(2)/NF在析氢及肼氧化过程中的反应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_(2) 析氢反应 肼氧化反应 协同催化 反应路径
下载PDF
Ag/Ni foam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的研究
19
作者 刘冉 余艳 《黑龙江科学》 2017年第18期6-7,13,共3页
本文利用恒电流电沉积法直接将银粒子沉积到泡沫镍(Ni foam)基体表面,制得Ag/Ni foam电极,同时研究了Ag/Ni foam电极催化肼电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在含有20.0 mmol·L^(-1)肼的1.0 mol·L^(-1)KOH溶液中,Ag/Ni foam电极上肼的氧... 本文利用恒电流电沉积法直接将银粒子沉积到泡沫镍(Ni foam)基体表面,制得Ag/Ni foam电极,同时研究了Ag/Ni foam电极催化肼电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在含有20.0 mmol·L^(-1)肼的1.0 mol·L^(-1)KOH溶液中,Ag/Ni foam电极上肼的氧化峰电位为-0.34 V,氧化峰电流密度可达46 m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肼氧化 银电极 恒电流法 Ag/Ni foam电极 催化性能
下载PDF
功能化石墨烯多层膜载金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肼的电催化氧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远江 罗明洪 夏克坚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95-1702,共8页
以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功能化石墨烯(PDDA-GNs)和磷钼酸功能化石墨烯(PMo12-GNs)为原料,利用层层自组装法制备了功能化石墨烯多层膜({PDDA-GNs/PMo12-GNs}),以此多层膜为载体,通过恒电位电沉积法制备功能化石墨烯多层膜载金催化剂(Au... 以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功能化石墨烯(PDDA-GNs)和磷钼酸功能化石墨烯(PMo12-GNs)为原料,利用层层自组装法制备了功能化石墨烯多层膜({PDDA-GNs/PMo12-GNs}),以此多层膜为载体,通过恒电位电沉积法制备功能化石墨烯多层膜载金催化剂(Au/{PDDA-GNs/PMo12-GNs}n)。采用XRD、XPS和SEM等表征Au/{PDDA-GNs/PMo12-GNs}n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和形貌。结果表明:实验成功制备了Au/{PDDA-GNs/PMo12-GNs}n催化剂,且多层膜载体改善了Au粒子的分散性。利用循环伏安(CV)、计时电流(It)和交流阻抗(EIS)等评价催化剂对肼氧化的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Au/{PDDA-GNs/PMo12-GNs}n催化剂使肼氧化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得到很大提高。与Au/玻碳电极(GCE)相比,Au/{PDDA-GNs/PMo12-GNs}n催化肼氧化反应的峰电流密度从0.46 mA/cm2提高到0.87 mA/cm2,600 s时的稳态电流密度是Au/GCE的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化石墨烯 直接燃料电池 肼氧化反应 自组装法 AU纳米粒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