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扶阳”理论应用砭石熨摩中药透入法联合八段锦治疗1例胃痞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1
作者 祁欢 田小冬 +1 位作者 黄砚萍 许冰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5期61-66,共6页
本文总结基于“扶阳”理论应用砭石熨摩中药透入法联合八段锦治疗1例胃痞病患者的护理经验。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通过对该患者进行症状、心理、睡眠等评估,在“扶阳”理论指导下,实施砭石熨摩中药透入法联合八段锦中医护理技术,旨在缓解... 本文总结基于“扶阳”理论应用砭石熨摩中药透入法联合八段锦治疗1例胃痞病患者的护理经验。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通过对该患者进行症状、心理、睡眠等评估,在“扶阳”理论指导下,实施砭石熨摩中药透入法联合八段锦中医护理技术,旨在缓解患者上腹胀满症状,改善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阳理论 八段锦 砭石熨摩 中药透入 胃痞病 中医护理
下载PDF
基于黄元御枢轴运动理论探析胃痞病的治疗
2
作者 史欣然 刘玉辉 +2 位作者 裴晨越 贾艳如 张良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9期164-167,共4页
基于清代名医黄元御“枢轴运动”理论,认为胃痞病核心病机为中轴枢机运转不利,中土气机升降失常,分别从误下伤阳、肺气不降、中气虚衰等角度阐述胃痞病发病机制,临证时以健运中土,行脾胃升降之机,复阴阳清浊之位为主要理念。并列举下气... 基于清代名医黄元御“枢轴运动”理论,认为胃痞病核心病机为中轴枢机运转不利,中土气机升降失常,分别从误下伤阳、肺气不降、中气虚衰等角度阐述胃痞病发病机制,临证时以健运中土,行脾胃升降之机,复阴阳清浊之位为主要理念。并列举下气汤、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及旋覆代赭汤5首临床常用方剂阐释以“枢轴运动”理论为指导的胃痞病辨治思路,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元御 枢轴运动 气机升降 胃痞病
下载PDF
补中益气汤合保和丸加减治疗脾虚湿热型胃痞病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王珊珊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3期104-106,共3页
目的:分析对脾虚湿热型胃痞病患者使用中医补中益气汤合保和丸加减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什刹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72例脾虚湿热型胃痞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其分成参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参照组实... 目的:分析对脾虚湿热型胃痞病患者使用中医补中益气汤合保和丸加减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什刹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72例脾虚湿热型胃痞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其分成参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参照组实施常规多潘立酮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实施常规多潘立酮片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补中益气汤合保和丸加减治疗。对比两组胃痞病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症状积分、疼痛评分、胃肠道症状分级评分、症状缓解时间低于/短于参照组(P<0.05);参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56%)与治疗组(11.11%)相比差异不显著(P=0.394)。结论:补中益气汤合保和丸加减治疗脾虚湿热型胃痞病的临床疗效十分显著,能很好地缓解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减轻患者的不适和疼痛感,缩短患者病程,且药物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湿热型胃痞病 补中益气汤 保和丸 中医症状积分
下载PDF
黄穗平治疗胃痞病临床经验 被引量:7
4
作者 赵铭峰 邝宇香 +1 位作者 黄穗平 陈秀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1387-1388,共2页
胃痞病是临床常见的脾胃病,常缠绵难愈。本文介绍黄穗平教授治疗胃痞病的临床经验:辨治胃痞,首分虚实;治疗以健脾和胃,调畅气机为主;同时注重调肝、辨证和辨病结合;并重视饮食调护。
关键词 胃痞病 学术思想 黄穗平
下载PDF
柴术消痞汤治疗胃痞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桑杲 杜建民 陈勇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研究柴术消痞汤治疗胃痞病临床疗效,为中医药防治胃痞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选取胃痞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柴术消痞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每次10 mg,每日3次治疗,两组用药均为... 目的研究柴术消痞汤治疗胃痞病临床疗效,为中医药防治胃痞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选取胃痞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柴术消痞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每次10 mg,每日3次治疗,两组用药均为4周,在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统计主症、次症积分,研究"柴术消痞汤"临床疗效。结果柴术消痞汤治疗胃痞病的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2.88%)(P<0.01)。在中医证候疗效和胃脘胀满、胃脘疼痛、嗳气、反酸、嘈杂、恶心呕吐、便溏、便秘、食少纳呆、肢体困重、胸闷、喜太息、胁肋胀痛及小便短黄等症状改善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各主证组中,肝胃不和证治疗组在缓解胃脘胀满、嗳气、反酸、嘈杂、食少纳呆及胁肋胀痛症状上均较对照组有显著疗效(P<0.05~0.01);脾虚气滞证组在治疗胃脘疼痛及嗳气时,治疗组较对照组效果显著(P<0.01);脾胃虚弱证组患者中,治疗组较对照组可显著缓解胃脘疼痛及便溏症状(P<0.05~0.01)。结论柴术消痞汤是治疗胃痞病的有效经验方,与对照组相比,能明显改善胃脘胀满、嗳气、食少纳呆等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痞病 柴术消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基于多中心住院病历数据的岭南胃痞病中医证治规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梁绮婷 周恒立 +2 位作者 李嘉丽 罗敏怡 潘华峰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94-1000,共7页
目的对多中心岭南胃痞病患者住院病历数据的证候及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其中医证治规律。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9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州市中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深圳市中... 目的对多中心岭南胃痞病患者住院病历数据的证候及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其中医证治规律。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9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州市中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深圳市中医院、江门五邑中医院收治的胃痞病患者的住院病历诊疗数据,回顾性搜集整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主要症状、舌脉象、中医证型、用药情况等,并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及百分比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Apriori算法对药物-药物进行三阶关联规则分析,并对统计频数较高的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有949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患者发病年龄主要在50~59岁,女性占比大于男性。岭南胃痞病患者的入院时间以惊蛰节气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中医证型以脾胃气虚证、肝郁脾虚证、脾胃湿热证为主,中药使用多为补虚类、清热类和活血祛瘀类;根据关联规则分析形成木香+茯苓+白术、砂仁+党参+白术、木香+党参+白术等主要药物组合,并聚类形成以健脾、行气、活血等为核心的新处方7个。结论岭南胃痞病具有以脾虚为本,兼夹湿热、气滞、血瘀等特点。在运用健脾药物的同时,宜适当佐以行气、清热、化湿、活血类药物,并结合发病的节气特点,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痞病 岭南 证治规律 虚弱 健脾 化湿 行气 清热 活血
下载PDF
从《四圣心源》理论探讨中气之盛衰与胃痞病的治疗 被引量:3
7
作者 叶振昊 钟子劭 +2 位作者 邝宇香 黄穗平 余绍源 《中医药导报》 2019年第3期30-31,共2页
从《四圣心源》理论探讨中气之盛衰与胃痞病的治疗,并列举临床典型案例进行辅证。
关键词 《四圣心源》 胃痞病 中气 治疗
下载PDF
周福生教授治疗胃痞病医案3则 被引量:1
8
作者 郑欢 黄绍刚 周福生 《新中医》 CAS 2017年第2期187-188,共2页
周福生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科主任医师,博士后合作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与学位工作指导老师,行医四十载。笔者有幸跟诊周教授,获益颇多,现取其治疗胃... 周福生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科主任医师,博士后合作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与学位工作指导老师,行医四十载。笔者有幸跟诊周教授,获益颇多,现取其治疗胃痞病的医案3则,以飨同道。1胃痞病-脾胃虚寒证方某,女,49岁,2014年9月1日初诊。主诉:上腹部胀痛不适1月余。现上腹部胀痛,进食后加重,嗳气无反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痞病 虚寒 脾肾阳虚 脾虚夹热 医案 周福生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唐旭东治疗胃痞病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吴恙 朱玲 +3 位作者 王凤云 苏博 李敬华 唐旭东(指导)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5期10-15,共6页
目的通过系统整理唐旭东教授临证医案,挖掘其治疗胃痞病的经验。方法采集2018年12月-2020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门诊唐旭东教授胃痞病医案,采用频次统计、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支持向量机分析等方法,对医案基本信息,中医证型... 目的通过系统整理唐旭东教授临证医案,挖掘其治疗胃痞病的经验。方法采集2018年12月-2020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门诊唐旭东教授胃痞病医案,采用频次统计、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支持向量机分析等方法,对医案基本信息,中医证型,中药频次、剂量、性味归经,方剂配伍,核心处方进行挖掘。结果共纳入胃痞病医案303则,主要为年龄>39~69岁患者,女性多于男性。高频证型为肝胃不和证(87次)、脾虚气滞证(66次)、脾虚湿滞证(45次)。高频中药为砂仁(289次)、炙甘草(243次)、柴胡(203次)。辛温类和脾胃经药物应用频次较高。聚类分析显示共有4组核心中药配伍,复杂网络分析得出由6味药物组成的核心方,支持向量机分析显示各类证型与多个中药有强预测关联性。结论唐旭东教授继承通降理论,治疗胃痞病注重调中复衡、肝胃同治、脾胃合治,临床疗效显著,可供诊疗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痞病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支持向量机 唐旭东
下载PDF
温艳东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痞病经验总结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阳 王萍 +3 位作者 姜艾利 马唯 徐晴 温艳东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87-1189,1209,共4页
胃痞病是脾胃病科较常见的病证,多由胃肠道本身的病变引起,其治疗在临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1]。温艳东教授继承周文泉教授“调整为主、以致中和”的学术思想,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宗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注重气机升降平衡,结合中... 胃痞病是脾胃病科较常见的病证,多由胃肠道本身的病变引起,其治疗在临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1]。温艳东教授继承周文泉教授“调整为主、以致中和”的学术思想,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宗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注重气机升降平衡,结合中医宏观辨证与西医微观辨病,辨体论治,调理脏腑,灵活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痞病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胃痞病 经验 致中和 温艳东
下载PDF
基于“温阳补虚,理气消胀”理论综合外治法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合并胃痞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蔡和平 祁烁 +4 位作者 董青 高雪 国佳鑫 赵学千 孙海燕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0年第15期1612-1615,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温阳补虚,理气消胀”理论的中医综合外治法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合并胃痞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3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治疗的60例晚期恶性肿瘤合并胃痞病患者,辨证为脾胃阳虚、气机阻滞证。采... 目的观察基于“温阳补虚,理气消胀”理论的中医综合外治法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合并胃痞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3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治疗的60例晚期恶性肿瘤合并胃痞病患者,辨证为脾胃阳虚、气机阻滞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敷脐、针刺、艾灸治疗,2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实验室营养指标[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RF)]及临床疗效,记录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PA、Hb、TR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35/40),对照组为65.0%(13/2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基于“温阳补虚,理气消胀”理论的中医综合外治法可明显缓解晚期恶性肿瘤合并胃痞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营养学指标,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恶性肿瘤 胃痞病 中医综合外治法 针刺疗法 艾灸疗法
下载PDF
应用中西医联合与单纯西药治疗胃痞病脾胃湿热型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金丽萍 黄冬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1460-1462,共3页
目的:比较和分析单纯西药与中西药联合治疗胃痞病脾胃湿热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在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时间先后顺序分组为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西药组:采用奥美拉唑肠... 目的:比较和分析单纯西药与中西药联合治疗胃痞病脾胃湿热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在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时间先后顺序分组为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西药组:采用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20 mg/次,2次/d;莫沙必利分散片,5 mg/次,3次/d。中西医结合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针药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以及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复发率、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西药组中医证候积分为(44.1±7.9)分,与中西医结合组(43.9±8.1)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西药组中医证候积分为(11.3±4.7)分,中西医结合组则为(5.2±3.6)分;两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中西医结合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此外,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85.00%(51/60)、10.00%(6/60),与中西医结合组95.00%(57/60)、1.67%(1/6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且中西医结合组优于西药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没有出现明显性呕吐和腹泻等不良反应,且尿常规和肝肾功能等表现正常。结论:相比单纯西药来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痞病脾胃湿热型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痞病 湿热型 中西医
下载PDF
试论胃痞病的阶段传变与三级架构模型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肇阳 马晓峰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413-416,共4页
文章从临床角度出发,研究了胃痞病的阶段发展与转归,进而构建了胃痞病"疾病-阶段层次-证型"的三级架构模型。总结出胃痞病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病机和症状,可分为早期阶段,中期阶段,以及后期阶段,并提出了不同阶段的治法方药。... 文章从临床角度出发,研究了胃痞病的阶段发展与转归,进而构建了胃痞病"疾病-阶段层次-证型"的三级架构模型。总结出胃痞病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病机和症状,可分为早期阶段,中期阶段,以及后期阶段,并提出了不同阶段的治法方药。构建胃痞疾病的模型对临床诊疗中精简辨治、截断病势都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金匮温溯源 胃痞病 阶段传变 三级模型
下载PDF
田元祥从疏理三焦气机论治胃痞病之经验 被引量:3
14
作者 霍如晨 高燕 +3 位作者 何慧彬 梁宇晗 王石红 田元祥(指导) 《江苏中医药》 CAS 2022年第3期25-27,共3页
胃痞病是指心下、胸膈堵塞满闷,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不痛的一种疾病。田元祥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胃痞病的病因为外邪入里、饮食劳倦、情志不节,病机为三焦气机不畅,病性属虚实夹杂,日久可痰瘀并见。田师认为三焦有主持诸气,总... 胃痞病是指心下、胸膈堵塞满闷,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不痛的一种疾病。田元祥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胃痞病的病因为外邪入里、饮食劳倦、情志不节,病机为三焦气机不畅,病性属虚实夹杂,日久可痰瘀并见。田师认为三焦有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的功能,根据三焦之特性,治疗上主张降上、平中、和下,以理气为主,兼化痰瘀,顺势消痞。附验案1则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痞病 三焦 气机 名医经验 田元祥
下载PDF
李乾构运用曲类药治疗胃痞病经验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帅 张亮亮 +1 位作者 汪红兵 李乾构 《北京中医药》 2022年第1期16-18,共3页
介绍李乾构教授运用曲类药治疗胃痞病经验。胃痞病为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以心下痞满、按之不痛为主要表现。李教授从"虚实"出发,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将胃痞病分为食痞、瘀痞、痰痞、气痞等证,在治疗上运用"通补"二... 介绍李乾构教授运用曲类药治疗胃痞病经验。胃痞病为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以心下痞满、按之不痛为主要表现。李教授从"虚实"出发,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将胃痞病分为食痞、瘀痞、痰痞、气痞等证,在治疗上运用"通补"二法,并善用神曲、红曲、半夏曲、沉香曲治疗此类疾病,形成其独到的遣方用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乾构 曲类药 胃痞病 经验
下载PDF
基于浊毒理论应用中药膏摩干预胃痞病80例护理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梁竹贤 尹晓华 +3 位作者 赵会丛 张玉娇 郎晓猛 刘建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14期132-134,共3页
目的基于浊毒理论观察中药膏摩对胃痞病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胃痞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药膏摩护理干预。观察2组总有效率、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 目的基于浊毒理论观察中药膏摩对胃痞病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胃痞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药膏摩护理干预。观察2组总有效率、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18%,对照组为76.9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依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护理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浊毒理论应用中药膏摩可提高胃痞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生活质量,能获得较高的满意度与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痞病 浊毒理论 中药膏摩 护理
下载PDF
蔡春江教授治疗胃痞病经验浅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樊筑锦 李鑫鑫 蔡春江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8期52-54,共3页
胃痞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蔡春江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以健脾和胃、舒肝理气、宣畅肺气、活血通络为治疗大法,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 胃痞病 健脾和 舒肝理气 宣畅肺气 活血通络
下载PDF
李应存教授治疗胃痞病常用“敦煌角药”拾粹 被引量:4
18
作者 叶红 李鑫浩 +3 位作者 李俊珂 刘玲 杨佳楠 李应存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0年第3期51-55,共5页
李应存教授为国内研究敦煌医学的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敦煌医学学科带头人,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内科专家,在临床中广泛使用敦煌医方,探求敦煌医学辨证思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造福人民。李应存教授博采众家之... 李应存教授为国内研究敦煌医学的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敦煌医学学科带头人,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内科专家,在临床中广泛使用敦煌医方,探求敦煌医学辨证思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造福人民。李应存教授博采众家之长,创立了胃痞病"虚滞"理论,认为现代胃痞病的发病,病位在"胃",当责"肝""脾"二脏,与肺相关,常见病机为脾虚失运,肝气郁滞,中焦气机不利,不利则满,不荣则痛,则见痞满、胀痛的不适症状,"虚滞"理论用于指导西医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突出,其处方选药时特别强调"泻肝实脾",使疏泄与运化的相互为用、藏血与统血的相互协调,以助胃气的恢复。经过长期对胃痞病的治疗和研究,潜心钻研敦煌文献脾胃病的相关论述,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将药物进行重新组合,形成了独特的药物配伍风格,尤其是在敦煌古方中两味药组成的对药和三味药组成的角药运用方面,独具匠心,风格独特。对角药在胃痞病临床治疗上的配伍应用,不仅可以增效减毒,扩大药物的临床使用范围,而且可以执简驭繁,方便辨证选药,使临床治疗有的放矢。通过对李应存教授运用角药部分经验的总结,以探索胃痞病的用药规律,从而扩展治疗思路,提高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痞病 角药 三味药 敦煌医学 敦煌古医方 泻肝实脾 消化系统疾 李应存
下载PDF
脐针治疗胃痞病的思路探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韩晓音 缑慧勇 李合国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31期44-46,共3页
脐针是齐永教授提出,以《易经》、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并配合现代医学中的解剖、生理、病理等知识,以针刺神阙穴治疗内外妇儿各种疾病的一种新型针刺方法。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各位医师通过跟随齐永教授学习并实践于临床... 脐针是齐永教授提出,以《易经》、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并配合现代医学中的解剖、生理、病理等知识,以针刺神阙穴治疗内外妇儿各种疾病的一种新型针刺方法。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各位医师通过跟随齐永教授学习并实践于临床,对治疗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文章主要总结了脐针治疗胃痞病的治疗思路及辨证分析,并通过病案分析详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针 胃痞病 《易经》 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基于“治肝安胃”论治胃痞病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好颖 刘绍能 《江苏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0期53-56,共4页
肝与胃关系密切,早在《黄帝内经》时期即有土需木疏的认识。肝病犯胃可以导致胃痞病,治疗胃痞病应将“治肝”与“安胃”结合,顺应胃主通主降、喜凉喜润的特性,并灵活运用辛散、苦降、寒凉、甘润之品,以达到消痞除胀之目的。附验案1则以... 肝与胃关系密切,早在《黄帝内经》时期即有土需木疏的认识。肝病犯胃可以导致胃痞病,治疗胃痞病应将“治肝”与“安胃”结合,顺应胃主通主降、喜凉喜润的特性,并灵活运用辛散、苦降、寒凉、甘润之品,以达到消痞除胀之目的。附验案1则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痞病 治肝安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