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3篇文章
< 1 2 9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SC及WHO胰胆管细胞学报告系统在胰腺肿物诊断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苗 杨艳 余小蒙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讨Papanicolaou细胞病理学会(PSC)及世界卫生组织(WHO)胰胆管细胞学报告系统在胰腺肿物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411例胰腺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EUS-FNAC),根据PSC及WHO进行分级,并与组织病理对比分析。结果根据PSC,18例(4... 目的探讨Papanicolaou细胞病理学会(PSC)及世界卫生组织(WHO)胰胆管细胞学报告系统在胰腺肿物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411例胰腺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EUS-FNAC),根据PSC及WHO进行分级,并与组织病理对比分析。结果根据PSC,18例(4.4%)诊断为Ⅰ级;155例(37.7%)诊断为Ⅱ级;32例(7.8%)诊断为Ⅲ级;64例(15.6%)诊断为Ⅳ级(其中ⅣA级14例,ⅣB级50例);51例(12.4%)诊断为Ⅴ级;91例(22.1%)诊断为Ⅵ级。根据WHO:Ⅰ-Ⅲ级病变分类与PSC分类一致;14例(3.4%)诊断为Ⅳ级;39例(9.4%)诊断为Ⅴ级;51例(12.4%)诊断为Ⅵ级;102例(24.9%)诊断为Ⅶ级。FNAC对胰腺肿瘤诊断准确率为95.7%(376/393),敏感性为96.5%(196/203),特异性为94.7%(180/190)。结论PSC和WHO胰胆管细胞学报告可以与临床医生进行有效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 PSC胰胆管细胞学报告系统 WHO胰胆管细胞学报告系统 胰腺肿物 细胞病理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多序列对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预测价值研究
2
作者 陈志林 徐秋贞 +2 位作者 王孝磊 张明府 周成友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7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多序列对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MCC)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IMCC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MRI多序列扫描。根据病理结果分为MVI组(24例)和非MVI组(56例)...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多序列对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MCC)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IMCC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MRI多序列扫描。根据病理结果分为MVI组(24例)和非MVI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MRI多序列影像特征及相关参数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MVI的影响因素,再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影响因素对MVI的诊断效能。结果本研究IMCC患者中MVI发生率为30.00%。MVI组肿瘤直径、表观扩散系数(ADC)显著高于非MVI组(P<0.05);两组患者之间在肿瘤形态、T1加权图像(T1WI)和T2加权图像(T2WI)信号、有无坏死、强化模式、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有无靶征、包膜挛缩以及胆管扩张方面无差异(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DC值是IMCC患者发生MV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通过绘制ROC曲线分析发现,ADC值预测IMCC患者发生MV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3,敏感度为92.36%,特异度为88.79%,95%CI:85.66%-98.87%;最佳截断阈值为1.45×10^(-3)mm^(2)/s。结论MRI多序列对IMCC患者MVI状态的预测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其中ADC值可以作为预测MV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助于为IMCC患者的精准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术前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 微血管侵犯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肝硬化背景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钆塞酸二钠MRI表现及征象分析
3
作者 陈莹 张涛 +2 位作者 张学琴 姜吉锋 邢飞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227-231,共5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背景下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钆塞酸二钠(Gadoxetate disodium,Gd-EOB-DTPA)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2014年6月-2021年10月31例经病理证实为ICC且行Gd-EOB-DT... 目的:探讨肝硬化背景下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钆塞酸二钠(Gadoxetate disodium,Gd-EOB-DTPA)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2014年6月-2021年10月31例经病理证实为ICC且行Gd-EOB-DTPA MRI的患者资料。观察病灶大小、形态、边缘及常规平扫表现、动态强化规律、肝胆期信号特点。两名诊断医师在未知病理结果情况下应用Gd-EOB-DTPA增强MRI对肝硬化背景下的ICC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1例ICC均为单发,形态以分叶状居多,所在肝叶萎缩7例,邻近肝包膜凹陷16例,远端胆管扩张11例。T2加权成像平扫多呈不均匀高信号。21例弥散加权成像图像上表现为“靶征”改变。根据动态强化模式,将ICC分为:经典型ICC(n=24),瘤体逐渐进行性增强或持续强化;不典型ICC(n=7),肿块部分区域动脉期强化、门脉期或移行期呈低信号“廓清”改变。按动脉期增强方式,分为周边或环形强化(87.1%,27/31)和全瘤或接近全瘤强化(12.9%,4/31),ICC以前者表现更常见。肝胆期22例(70.9%)ICC呈现中央云絮状稍高信号伴边缘低信号的“靶征”样改变。两名医师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比较,诊断准确率及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均很高。结论:Gd-EOB-DTPA MRI有助于肝硬化背景下IC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 钆塞酸二钠 肝硬化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CalliSpheres载药微球动脉化疗栓塞与传统动脉化疗栓塞对不可切除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疗效比较
4
作者 刘伟 吕娇健 +1 位作者 唐辉 梅康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4年第4期390-393,共4页
目的 比较Calli Spheres载药微球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与传统动脉化疗栓塞(C-TACE)治疗不可切除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丽水市人民医院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41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EB... 目的 比较Calli Spheres载药微球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与传统动脉化疗栓塞(C-TACE)治疗不可切除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丽水市人民医院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41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EB-TACE组(接受DEB-TACE治疗,21例)和C-TACE组(接受C-TACE治疗,20例)。治疗后4~6周,依据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对比术后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对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DEB-TACE组患者的整体肿瘤客观反应率与C-TACE组相比(66.67%vs 5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72,P=0.279),但是DEB-TACE组疾病控制率与C-TACE组相比(85.71%vs 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8,P=0.031)。DEB-TACE组患者的总生存期为(9.13±3.14)个月,长于C-TACE组的(6.06±2.3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0,P=0.001)。术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两组的腹痛、发热、呕吐、肾功能障碍、腹股沟血肿等不良反应无差异(χ^(2)=2.783,P=0.095)。结论 Calli Spheres载药微球动脉化疗栓塞对于不可切除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疗效优于传统动脉化疗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liSpheres载药微球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 肝内胆管细胞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谷氨酰胺酶2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机制
5
作者 陈大勇 郭宏志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816-821,共6页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酶2(GLS2)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人肝内胆管细胞癌RBE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组)、GLS2过表达阴性对照组(pcDNA-NC组)、pcDNA-GLS2组和pcDNA-GLS2+磷酸化蛋白酪氨酸...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酶2(GLS2)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人肝内胆管细胞癌RBE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组)、GLS2过表达阴性对照组(pcDNA-NC组)、pcDNA-GLS2组和pcDNA-GLS2+磷酸化蛋白酪氨酸激酶(p-JAK)组。Con组RBE细胞不转染任何质粒,pcDNA-NC组RBE细胞转染pcDNA-NC质粒,pcDNA-GLS2组RBE细胞转染pcDNA-GLS2质粒,pcDNA-GLS2+p-JAK组RBE细胞转染pcDNA-GLS2质粒并和p-JAK多肽共培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细胞中GLS2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p-JAK2、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磷酸化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p-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pcDNA-GLS2组细胞中GLS2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Con组和pcDNA-NC组(P<0.05);pcDNA-GLS2+p-JAK组细胞中GLS2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pcDNA-GLS2组(P<0.05)。pcDNA-GLS2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Con组(P<0.05);与pcDNA-GLS2组相比,pcDNA-GLS2+p-JAK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增加(P<0.05)。与Con组相比,pcDNA-GLS2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pcDNA-GLS2+p-JAK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pcDNA-GLS2组(P<0.05)。pcDNA-GLS2组细胞迁移数显著低于Con组(P<0.05);与pcDNA-GLS2组相比,pcDNA-GLS2+p-JAK组细胞迁移数显著增加(P<0.05)。与Con组相比,pcDNA-GLS2组细胞中p-JAK2/JAK2、p-STAT3/STAT3比值显著降低(P<0.05);pcDNA-GLS2+p-JAK组细胞中p-JAK2/JAK2、p-STAT3/STAT3比值显著高于pcDNA-GLS2组(P<0.05)。结论过表达GLS2可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调控肝内胆管癌细胞生物学活性,抑制肝内胆管癌RBE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酶2 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 肝内胆管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下载PDF
超声造影各期增强特点在肝内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6
作者 刘萍 吴仁梅 彭粤如 《肝脏》 2024年第6期662-666,共5页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肝内胆管细胞癌、肝细胞癌、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157例,其中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41例,肝细胞癌患者50例,肝血管瘤患者66例,比较各组CEUS图像特征及定量参数差异。结果 肝内...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肝内胆管细胞癌、肝细胞癌、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157例,其中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41例,肝细胞癌患者50例,肝血管瘤患者66例,比较各组CEUS图像特征及定量参数差异。结果 肝内胆管细胞癌形态不规则、病灶边界模糊、动脉期非均匀增强和门静脉期低增强比例分别为65.85%、53.66%、90.24%和100.00%,明显高于肝细胞癌和肝血管瘤(P<0.05);肝内胆管细胞癌和肝细胞癌延迟期低增强比例分别为100.00%和94.00%,明显高于肝血管瘤(P<0.05);肝细胞癌病灶边界模糊、门静脉低增强比例分别为12.00%和68.00%,明显高于肝血管瘤(P<0.05);肝内肝管细胞癌始增时间和达峰时间分别为(8.89±1.95)s和(18.65±7.11)s,明显快于肝细胞癌和肝血管瘤(P<0.05);肝细胞癌始增时间和达峰时间分别为(10.82±2.21)s和(22.15±8.36)s,明显快于肝血管瘤(P<0.05);始增时间、达峰时间鉴别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肝血管瘤的ROC曲线下面积均高于0.800,P<0.05。结论 肝内胆管细胞癌、肝细胞癌和肝血管瘤CEUS图像特征有所差异,同时CEUS可为鉴别诊断提供定量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肝内胆管细胞 细胞 肝血管瘤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肝内胆管细胞癌CT误诊肝脓肿六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赵盼 张小敏 +1 位作者 薛英杰 刘晓浩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CT特点、误诊为肝脓肿的原因,提高对ICCCT特点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对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6例CT误诊为肝脓肿的ICC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主要表现为...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CT特点、误诊为肝脓肿的原因,提高对ICCCT特点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对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6例CT误诊为肝脓肿的ICC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间断发热、上腹部疼痛和不适。患者中呕吐2例、皮肤瘙痒3例、间断发热1例、体质量减轻4例,上腹部疼痛伴食欲缺乏6例;CT平扫显示不规则低密度灶,轮廓不清晰,增强CT显示轻度到中度的环状强化,病灶内部不均匀强化,6例均误诊为肝脓肿,均接受抗感染治疗,患者治疗后病情仍反复发作,遂行肝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ICC,误诊时间15~42d。2例具有手术指征行手术切除,其余4例进行全身化疗同时联合放疗、局部治疗。术后随访1年,2例手术者1例无复发、1例死亡,4例化疗患者中3例死亡、1例存活。结论ICC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灶中心出现坏死和液化时CT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为肝脓肿。接诊医师应该加强对ICC相关知识的了解,分析其与肝脓肿的鉴别点,必要时行肝穿刺活检,提高对ICC的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 CT 误诊 肝脓肿 病理检查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晚期dMMR/MSI-H肝内胆管细胞癌1例报告
8
作者 井文君 冯青青 +3 位作者 赵文文 赵文飞 张雪 魏红梅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38-340,共3页
胆道恶性肿瘤(biliary tract cancer,BTC)占所有消化系肿瘤的3%[1],在原发性肝胆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占据第二位[2],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A)属于BTC的一种,我国BTC中仅有1.3%至10.0%患者表现为MSI-H,32.3%至42.... 胆道恶性肿瘤(biliary tract cancer,BTC)占所有消化系肿瘤的3%[1],在原发性肝胆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占据第二位[2],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A)属于BTC的一种,我国BTC中仅有1.3%至10.0%患者表现为MSI-H,32.3%至42.86%患者表现为PD-L1阳性[3],因此MSI-H、PD-L1阳性的ICCA患者极具讨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 MSI-H PD-L1 化疗 免疫治疗
下载PDF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特瑞普利单抗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术后合并脾脏转移致血小板减少症1例
9
作者 刘耀兴 陈利霞 +1 位作者 段春霞 陈晓娟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5期25-28,共4页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类型。本文报道了1例ICC术后合并脾脏转移维持化疗的63岁男性患者,该患者联合应用吉西他滨+奥沙利铂+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并在化疗周期内出现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减少的情况。给予人粒细胞刺激...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类型。本文报道了1例ICC术后合并脾脏转移维持化疗的63岁男性患者,该患者联合应用吉西他滨+奥沙利铂+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并在化疗周期内出现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减少的情况。给予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治疗后,白细胞计数增加,血小板计数进一步减少;对症给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治疗,血小板计数增加。对于晚期ICC患者,临床医生可根据专家指南与共识给予患者合适的对症治疗,以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 吉西他滨 奥沙利铂 特瑞普利单抗 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影像组学在肝内胆管细胞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晴 马喜娟 +2 位作者 李古涛 李莹 师毅冰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72-277,共6页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作为一种高度侵袭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死亡率不断上升。影像组学通过从医学影像图像中提取高通量影像特征来量化肿瘤异质性,可用于肿瘤鉴别诊断、分子分型预测、预后评估等方面,辅助个体化诊疗。就影像组学在ICC...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作为一种高度侵袭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死亡率不断上升。影像组学通过从医学影像图像中提取高通量影像特征来量化肿瘤异质性,可用于肿瘤鉴别诊断、分子分型预测、预后评估等方面,辅助个体化诊疗。就影像组学在ICC诊疗领域现阶段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DCE-CT联合直方图分析技术鉴别早期肝脓肿与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价值分析
11
作者 杨孟忱 郭昊翔 +2 位作者 郭艺 郝跃文 刘海洋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9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联合直方图分析技术在鉴别早期肝脓肿与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应用价值并验证其诊断效能。方法收集我院行CT增强扫描检查的77例早期肝脓肿及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影像资料,再使用Ma...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联合直方图分析技术在鉴别早期肝脓肿与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应用价值并验证其诊断效能。方法收集我院行CT增强扫描检查的77例早期肝脓肿及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影像资料,再使用MaZda软件勾画病变典型图例作为ROI(region of interest)进行直方图数据分析,将差异显著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其单一参数模型及联合模型,应用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评价各参数价值,计算AUC(area underthecurve)以验证其诊断效能。结果早期肝脓肿组与ICC组比较,临床资料及CT特征中的病变部位、有无向心性强化/肝包膜凹陷征/动脉期灌注异常、病变最大径、动静脉期强化差值和直方图参数中的skewness、kurtosis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病变部位、有无向心性强化/动脉期灌注异常、动静脉期强化差值、skewness、kurtosis为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显示联合模型的鉴别效能最高,AUC为0.98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05、0.971,高于任意单一参数模型。结论CT增强扫描联合直方图分析技术在鉴别早期肝脓肿与肝内胆管细胞癌上效能很高,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脓肿 肝内胆管细胞 增强扫描 计算机体层成像 直方图
下载PDF
影像组学在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朝邦 汤子建 +3 位作者 黄薇 贺廷坤 石荣书 赵开飞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169-172,共4页
肝内胆管细胞癌是仅次于肝细胞癌的第二大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对肝内胆管细胞癌发生、发展机制研究的逐步深入,对其进行诊断和评估的技术不断增多、日益成熟,新的治疗方式不断涌现,其中影像组学这一新兴领域在肝内胆管细胞... 肝内胆管细胞癌是仅次于肝细胞癌的第二大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对肝内胆管细胞癌发生、发展机制研究的逐步深入,对其进行诊断和评估的技术不断增多、日益成熟,新的治疗方式不断涌现,其中影像组学这一新兴领域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病理分级、预后评估和治疗反应预测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本文就影像组学在肝内胆管细胞癌诊疗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 影像学诊断 影像组学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内胆管细胞癌切除术患者的预后分析
13
作者 于书敏 常秀娟 +4 位作者 谷月月 贾晓东 黄加干 宫嫚 曾珍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34-1143,共10页
目的 探讨术前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阴性的HBV相关性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的预后。方法 收集2010年10月-2017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接受手术切除的97例I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分为HBV相关性ICC(H... 目的 探讨术前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阴性的HBV相关性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的预后。方法 收集2010年10月-2017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接受手术切除的97例I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分为HBV相关性ICC(HBV-ICC)组(n=62)与非HBV相关性ICC(Con-ICC)组(n=35)。其中,HBV-ICC组包括HBV表面抗原阳性(HBsAg+)且HBV核心抗体阳性(HBcAb+)患者34例,HBsAg-且HBcAb+患者28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Con-ICC与HBV-ICC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术后无复发生存期(RFS)差异,以及Con-ICC、HBsAg-/HBcAb+HBV-ICC与HBsAg+/HBcAb+HBV-ICC患者的OS和RFS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性别、年龄、致病因素、有无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糖类抗原19-9(CA199)、甲胎蛋白(AFP)、谷氨酰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肿瘤分化、有无微血管侵犯、有无淋巴结转移、肝切除范围、有无胆囊切除和有无后续治疗等指标中影响患者OS、RFS及术后早期复发的因素。结果 97例中位年龄56岁,其中男79例(81.4%);中位随访时间92.2个月,其中88例(90.7%)复发,73例(75.3%)死亡。HBV相关病因及CA199>37 k U/L是ICC患者术后OS(HR=0.45,95%CI 0.26~0.77,P=0.003;HR=2.10,95%CI 1.24~3.57,P=0.006)、RFS(HR=0.43,95%CI 0.27~0.68,P<0.001;HR=1.78,95%CI 1.12~2.81,P=0.014)及早期复发(HR=0.42,95%CI 0.26~0.70,P=0.001;HR=2.02,95%CI 1.20~3.39,P=0.008)的独立影响因素。AJCC分期Ⅲ期是ICC术后RFS(HR=1.81,95%CI 1.04~3.14,P=0.037)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发肿瘤是ICC患者术后RFS及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3,95%CI 1.07~2.77,P=0.024;HR=1.90,95%CI 1.12~3.24,P=0.017)。HBsAg-/HBcAb+HBV-ICC患者与Con-ICC患者的OS、RFS及早期复发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BsAg+/HBcAb+是ICC患者术后OS(HR=0.32,95%CI 0.16~0.62,P=0.001)、RFS(HR=0.32,95%CI 0.18~0.55,P<0.001)及早期复发(HR=0.29,95%CI 0.15~0.54,P<0.001)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术前HBV-DNA阴性HBV-ICC患者的预后优于Con-ICC患者。HBsAg-/HBcAb+HBV-ICC患者的预后较HBsAg+/HBcAb+HBV-ICC患者差,而与Con-ICC患者预后相似。应重视对HBV-ICC患者的术后分层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 早期复发 预后
下载PDF
姬峻芳教授团队揭示层粘连蛋白可促进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翻译驱动肝内胆管细胞癌发生发展
14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6-206,共1页
2024年3月25日,《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在线刊登了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姬峻芳教授团队的成果论文“Oncogenic roles of laminin subunit gamma-2 in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via promoting EGFR translation”(DOI:... 2024年3月25日,《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在线刊登了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姬峻芳教授团队的成果论文“Oncogenic roles of laminin subunit gamma-2 in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via promoting EGFR translation”(DOI:10.1002/advs.202309010),揭示层粘连蛋白亚基γ2(LAMC2)促进肝内胆管细胞癌(iCCA)发生发展的新机制,为LAMC2高表达iCCA患者进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治疗或靶向LAMC2治疗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 层粘连蛋白 成果论文 生命科学 蛋白翻译
下载PDF
肝内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病灶MRI增强扫描表现差异分析
15
作者 曾旺 蔡晓曼 葛尚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907-910,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肝内胆管细胞癌(ICC)与肝细胞癌(HCC)病灶增强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差异,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12月~2023年7月我院诊治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120例,均接受MRI增强扫描,观察病灶强化特点,包括动脉期强化特征、动态... 目的分析总结肝内胆管细胞癌(ICC)与肝细胞癌(HCC)病灶增强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差异,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12月~2023年7月我院诊治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120例,均接受MRI增强扫描,观察病灶强化特点,包括动脉期强化特征、动态强化模式、有无血流灌注异常、有无肝胆期靶征、病灶信号是否均匀、有无远端胆管扩张、有无包膜等特征。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分析MRI增强扫描特征鉴别诊断ICC与HCC的效能。结果在120例PLC患者中,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ICC者23例和HCC者97例;ICC病灶动脉期边缘强化、动态逐渐强化、肝胆期靶征和远端胆管扩张发生率分别为69.6%、56.5%、65.2%和39.1%,均显著高于HCC病灶的44.3%、17.5%、9.3%和3.1%,而病灶包膜发生率为4.3%,显著低于HCC病灶的45.4%(P<0.05);综合扫描特征,本组病例经MRI诊断ICC者31例,HCC者89例,其鉴别诊断ICC与HCC的敏感度为78.3%,特异度为86.6%,阳性预测值为58.1%,阴性预测值为94.4%。结论术前,可根据MRI增强扫描特征鉴别ICC与HCC提供帮助,为临床做出合理的处置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 细胞 磁共振成像 特征 诊断
下载PDF
《MRI技术与实验》出版:MRI影像组学对混合型肝癌与肝内胆管细胞癌的鉴别诊断效能分析
16
作者 黄三明 冉启文 陈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I0007-I0007,共1页
书名:《MRI技术与实验》主编:张卫萍、谢寰彤、甘泉出版社:江苏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8408400肝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致死性居全球第2位。根据发病原理,原发性可以分为肝内胆管细胞癌、肝细胞肝癌、混合型肝癌三种,其中肝... 书名:《MRI技术与实验》主编:张卫萍、谢寰彤、甘泉出版社:江苏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8408400肝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致死性居全球第2位。根据发病原理,原发性可以分为肝内胆管细胞癌、肝细胞肝癌、混合型肝癌三种,其中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肝癌,而混合型肝癌最为罕见,但预后生存最差,是因为混合型肝癌是临床上少见的既具有肝细胞癌又具有胆管细胞癌结构的单一肿瘤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 混合型肝癌 发病原理 MRI技术 MRI影像 细胞肝癌 细胞 恶性肿瘤
下载PDF
肝内胆管细胞癌增强CT扫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分析
17
作者 师玉 孟令辉 王禄马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46-449,共4页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CT增强扫描特征,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2020年3月~2023年3月我院诊治的376例经超声检查发现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均行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检查,所有患者接受穿刺活检或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采用kapp...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CT增强扫描特征,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2020年3月~2023年3月我院诊治的376例经超声检查发现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均行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检查,所有患者接受穿刺活检或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采用kappa系数检验CT扫描的诊断价值。结果在376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中,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良性病变149例和恶性病变227例,后者包括ICC者18例和肝细胞癌(HCC)者209例;CT增强扫描检出良性病变151例,恶性病变225例;CT扫描诊断ICC患者21例,均为单发病灶,肝左叶病灶占61.9%,病灶直径为(6.7±1.8)cm,肿块型病灶占57.1%。肿块型动脉期主要为病灶边缘薄层轻度强化,静脉期均显示病灶边缘薄层轻度强化,延迟期均显示病灶强化加强;腔内生长型动脉期主要为肝门附近局部软组织病灶轻度强化,静脉期均显示病灶进一步强化,延迟期均显示病灶缓慢持续强化;浸润型动脉期主要为肝内胆管壁轻度强化,静脉期均显示病灶进一步强化,延迟期均显示病灶缓慢持续强化;在CT增强扫描检出的225例恶性病变患者中,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非ICC者208例,ICC者17例;多期CT增强扫描检出非ICC者204例,ICC者21例,其诊断ICC与病理组织学检查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766,其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97.6%、97.3%、76.2%和99.5%。结论多期CT增强扫描诊断ICC的准确度较高,其扫描特征对指导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 CT平扫和增强 特征 诊断
下载PDF
miRNA-28-5p对胆管细胞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及对肿瘤增殖和侵袭的作用
18
作者 程立超 于国秀 李洁旭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21-525,共5页
目的:探讨miR-28-5p表达与胆管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其对肿瘤增殖和侵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7年10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性切除的胆管细胞癌患者112例。选取其胆管细胞癌组织和相邻癌旁组织,在胆管癌细胞系TFK-1、RBE、HuH28... 目的:探讨miR-28-5p表达与胆管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其对肿瘤增殖和侵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7年10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性切除的胆管细胞癌患者112例。选取其胆管细胞癌组织和相邻癌旁组织,在胆管癌细胞系TFK-1、RBE、HuH28、HuCCT-1、QBC939及正常胆管上皮细胞HIBEpic中检测miR-28-5p的表达水平。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Cox回归分析miR-28-5p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CCK-8和Transwell实验分析miR-28-5p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胆管细胞癌组织和细胞系中miR-28-5p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上皮细胞。miR-28-5p低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下调miR-28-5p可促进胆管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而过表达miR-28-5p则可抑制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结论:miR-28-5p有作为胆管细胞癌患者的预后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细胞 miRNA-28-5p 预后 增殖 侵袭
下载PDF
应用多模态MRI鉴别诊断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和不典型肝脓肿
19
作者 焦振华 刘连锋 +3 位作者 郭文文 毛维 黄晓 李天云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679-684,690,共7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鉴别诊断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MCC)与不典型肝脓肿(AHA)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4月咸阳市中心医院23例IMCC(IMCC组)和26例AHA(AHA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图像,观察两组病灶MRI平...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鉴别诊断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MCC)与不典型肝脓肿(AHA)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4月咸阳市中心医院23例IMCC(IMCC组)和26例AHA(AHA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图像,观察两组病灶MRI平扫、动态增强、扩散加权图像特征以及病灶周围伴随征象,分别测量病灶边缘实性部分及内部非囊变坏死部分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mean)值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比较两组患者病灶MRI征象及ADC值的差异。结果IMCC多位于肝左叶(13/23),MRI增强多表现为花环状渐进性强化或片絮状不均匀强化;AHA多位于肝右叶(19/26),MRI增强多表现为环簇状持续性强化。IMCC患者与AHA患者MRI影像学特征中,环簇状持续性强化[8.70%(2/23)vs 57.69%(15/26)]、片絮状不均匀强化[34.78%(8/23)vs 7.69%(2/26)]、“强化环中断征”[43.48%(10/23)vs 11.54%(3/26)]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边缘ADCmean值[0.71(0.66,0.81)×10^(-3)mm^(2)/s vs 1.41(1.33,1.47)×10^(-3)mm^(2)/s]和rADC值[0.82(0.78,0.91)vs 1.33(1.28,1.50)]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内部ADCmean值[1.15(1.04,1.29)×10^(-3)mm^(2)/s vs 1.25(1.08,1.57)×10^(-3)mm^(2)/s]和rADC值[(1.26±0.24)vs(1.29±0.30)]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包膜凹陷、肝内胆管扩张、周围血管侵犯比例在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MRI有助于鉴别IMCC与AHA,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 不典型肝脓肿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DWI) 表观扩散系数(ADC)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增强CT对肝内胆管细胞癌临床检测与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
20
作者 刘朝雄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2688-2691,共4页
目的:探讨增强CT对肝内胆管细胞癌临床检测与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宁德人民医院2019年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96例经过病理学诊断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经过CT平扫及增强扫描,按照肿瘤的直径分... 目的:探讨增强CT对肝内胆管细胞癌临床检测与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宁德人民医院2019年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96例经过病理学诊断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经过CT平扫及增强扫描,按照肿瘤的直径分为<3 cm组(n=31)、3~6 cm组(n=33)以及>6 cm组(n=32),按照病理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组(n=28)、中分化组(n=33)与低分化组(n=35),比较不同分组下的CT影像学诊断结果。结果:该组9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在平扫期、动脉期(约20~30 s)、静脉期(约60~70 s)及延迟期(约150~180 s),实施CT平扫与增强CT下在向心性渐进性强化、整体缓慢渐进性强化、边缘轻中度强化,内部大部分不强化测量结果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静脉期以及延迟期的扫描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直径患者的增强CT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化程度患者的增强CT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CT诊断时的强化方式各异,增强CT扫描与平扫相比能够获得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强化特点,发现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强化类型与肿瘤直径相关,但与病理分化程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CT 肝内胆管细胞 早期检测 肿瘤直径 病理分化程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