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胫骨的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复合组织缺损
1
作者 邱俊涛 路闯 +4 位作者 袁野 李辉 李高辉 刘冲 姚刘永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34-336,共3页
目的探讨带胫骨的胫后动脉穿支嵌合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6月-2020年3月,采用带胫骨的胫后动脉穿支嵌合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部复合组织缺损创面10例,术后对皮瓣外形满意度,痛觉、触觉、温度觉、两点分... 目的探讨带胫骨的胫后动脉穿支嵌合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6月-2020年3月,采用带胫骨的胫后动脉穿支嵌合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部复合组织缺损创面10例,术后对皮瓣外形满意度,痛觉、触觉、温度觉、两点分辨觉及患肢功能行AOFAS评分。结果术后10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植皮成活良好,伤口一期愈合,胫前供区外形重塑良好。8例获得1~2年的随访,2例因是外地患者失访。皮瓣具有较好的外形,伤口一期愈合,移植骨与受区骨质愈合良好,供区胫骨外形重塑良好,皮瓣无瘢痕增生,无骨髓炎发生,患者对皮瓣外形及足部功能均表示满意,术后1年皮瓣两点分辨觉平均为(10.2±2.1)mm,感觉评级为S3+,根据美国踝-足部AOFAS评分平均为90.8分。结论带胫骨的胫后动脉穿支嵌合皮瓣手术操作简单、血供可靠、供区影响小足部功能恢复好、外形满意,是修复足部复合组织缺损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穿支嵌合皮瓣 复合组织修复 胫后动脉
下载PDF
一种可提高糖尿病患者胫后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的智能足部辅具
2
作者 段艺杰 张可欣 +2 位作者 徐妍 蒲放 任韦燕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69-469,共1页
目的糖尿病患者在长期高血糖影响下容易发生下肢血管病变,导致足部供血不足,足溃疡发生风险升高。足部辅具是减缓足溃疡发生的重要辅助手段,但现有辅具主要聚焦在足底压力卸载,而没有考虑到其对足部动脉血流的改善作用。本研究旨在提出... 目的糖尿病患者在长期高血糖影响下容易发生下肢血管病变,导致足部供血不足,足溃疡发生风险升高。足部辅具是减缓足溃疡发生的重要辅助手段,但现有辅具主要聚焦在足底压力卸载,而没有考虑到其对足部动脉血流的改善作用。本研究旨在提出一种可提高糖尿病患者胫后动脉血流速度的智能足部辅具,并验证其改善效果。方法该智能足部辅具在足踝部位具有间歇性气动压缩干预装置。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了10名糖尿病老年人双足足踝部位干预前后的胫后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测量和干预期间均保持相同的坐位姿势。干预时长为5 min,干预参数为5 s充气压缩保持和5 s放气减压保持。使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 signed-rank检验(基于数据是否满足正态分布)分析干预前后的血流速度差异。结果糖尿病患者左足和右足干预前胫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分别为65.71±22.08 cm/s和69.28±20.31 cm/s;干预后左足和右足胫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分别为77.6±28.08 cm/s和92.17±30.23 cm/s。统计结果显示干预后的测量值均显著高于干预前的测量值(P<0.05)。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该智能足部辅具可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在坐位姿势下胫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这为临床制定改善糖尿病患者下肢缺血的物理疗法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 下肢血管病变 足溃疡 血流速度 配对T检验 下肢缺血 供血不足 物理疗法
下载PDF
42例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患者接受胫后动脉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治疗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曾成冠 王德信 洪永俊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7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术对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治疗的实际临床疗效,分析对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期间阳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逆行转移技术修复小腿下段软... 目的探讨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术对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治疗的实际临床疗效,分析对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期间阳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逆行转移技术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患者均随访24个月。统计患者术后24个月的治疗总有效率,术前及术后12、24个月肢体功能评分,以及术后24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42例患者中,皮瓣完全成活39例,创面均为Ⅰ期愈合,总有效率为92.86%(39/42),3例患者皮瓣远端出现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或植皮后愈合;与术前比,术后12、24个月患者的下肢功能评分量表(LEFS)评分均逐渐升高(均P<0.05);42例患者中有2例植皮区麻木,1例植皮区痛觉异常并发症事件,总发生率为7.14%。结论在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中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 逆行转移修复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肢体功能
下载PDF
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 被引量:10
4
作者 金敏 唐举玉 刘俊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5年第10期731-732,共2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显像技术在设计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18例拟行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手术病人,术前均采CDFI探测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于主干发出的部位、动静脉内径、穿皮瓣位置、数量,并予体表标...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显像技术在设计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18例拟行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手术病人,术前均采CDFI探测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于主干发出的部位、动静脉内径、穿皮瓣位置、数量,并予体表标记和记录,与手术对照。结果共探及49条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血管,皮支动脉内径0.5~1.47mm,皮支静脉内径0.6~1.8mm,手术证实CDFI定位准确,18例皮瓣全部成活。结论CDFI显像客观,无创使用,能够准确测定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血管穿出部位和血管内径,对临床皮瓣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 内踝上皮支皮瓣 胫后动脉 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 CDFI 血管内径 静脉内径 定位准确 参考价值 皮瓣设计 显像技术
下载PDF
胫后动脉的解剖学测量 被引量:2
5
作者 韩洪武 李德华 +2 位作者 刘学元 王盼 刘学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08-109,115,191,共4页
目的测量胫后动脉的内径、外径及血管壁厚度,为临床介入治疗下肢尤其膝下动脉闭塞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体视显微镜分组测量30具标本,记录60侧胫后动脉的近端(内踝最高点上5 cm)、中点(内踝最高点)、远端穿踝管后(足底内、外侧动脉分支... 目的测量胫后动脉的内径、外径及血管壁厚度,为临床介入治疗下肢尤其膝下动脉闭塞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体视显微镜分组测量30具标本,记录60侧胫后动脉的近端(内踝最高点上5 cm)、中点(内踝最高点)、远端穿踝管后(足底内、外侧动脉分支前)内外径及动脉壁厚度。按年龄分为3组:青年组(年龄30岁以下,n=16);中年组(年龄30-50岁,n=26);老年组(年龄50岁以上,n=18),并进行性别、年龄、侧别的比较。采用PEMS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胫后动脉中点的外径(2.74±0.51)mm,内径(1.29±0.47)mm,管壁厚度(0.62±0.18)mm,与近、远端比较,三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侧的远、中、近三处胫后动脉的内、外径及管壁厚度值无显著差异;男性管壁厚度大于女性;50岁以上者的外径及管壁厚度大于中、青年组。结论本研究提供了胫后动脉解剖学相关资料及数据比较、分析,其结果为临床对胫后动脉穿刺置管术的开展与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 内径 外径 管壁厚度 胫后动脉置管
下载PDF
胫后动脉穿支蒂小腿内后侧链型供血复合组织瓣修复足踝部感染创面 被引量:16
6
作者 魏在荣 王达利 +4 位作者 王玉明 孙广峰 唐修俊 韩文杰 王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2161-2162,共2页
以胫后动脉穿支为蒂的小腿内侧皮瓣广泛应用于临床,可修复小腿下段、足踝部创面,但筋膜组织的代谢率低,筋膜皮瓣的抗感染能力差。肌瓣以及肌皮瓣具有丰富可靠的血供、抗感染能力强、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可转移组织量大、容易塑形、充填... 以胫后动脉穿支为蒂的小腿内侧皮瓣广泛应用于临床,可修复小腿下段、足踝部创面,但筋膜组织的代谢率低,筋膜皮瓣的抗感染能力差。肌瓣以及肌皮瓣具有丰富可靠的血供、抗感染能力强、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可转移组织量大、容易塑形、充填缺损等诸多优点。文献报道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时可携带部分腓肠肌形成肌皮瓣,携带的肌肉可获得足够血供,转移覆盖感染创面获得良好效果。我们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胫后动脉穿支蒂小腿内后侧链型皮瓣或复合组织瓣,扩大了以往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切取范围,并且携带了肌或骨形成复合组织瓣,扩大了临床使用的范围,共使用12例,获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链型皮瓣 胫后动脉 复合组织瓣 修复
下载PDF
胫后动脉皮支筋膜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77
7
作者 黄继锋 王增涛 +1 位作者 郭德亮 李主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17-219,共3页
目的 为小腿内侧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 ,并经临床应用验证其实用价值。方法采用 2 0侧成人下肢标本 ,分别从股动脉和肌间隙皮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和墨汁后 ,解剖观测胫后动脉在小腿内侧发出的肌间隙皮动脉的数目、行程、管径... 目的 为小腿内侧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 ,并经临床应用验证其实用价值。方法采用 2 0侧成人下肢标本 ,分别从股动脉和肌间隙皮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和墨汁后 ,解剖观测胫后动脉在小腿内侧发出的肌间隙皮动脉的数目、行程、管径、高度及分布范围。结果 胫后动脉在小腿上、中、下 1/ 3段均发出数量不等的肌间隙皮动脉 ,每个皮动脉有 1~ 2条静脉伴行。以皮动脉为蒂设计小腿内侧顺行或逆行筋膜皮瓣可修复小腿和足部的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 12例 ,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该皮瓣操作简便 ,不切断胫后动脉 ,成活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 筋膜皮瓣 肌间隙皮动脉 解剖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踝足部血管吻合支的研究与吻合胫前或胫后动脉逆行皮瓣的设计 被引量:20
8
作者 徐永清 徐达传 +2 位作者 钟世镇 石瑾 李忠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1-112,共2页
目的 :研究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腓动脉之间在足踝部的吻合支的粗细 ,为吻合胫前或胫后动脉远端逆行血供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46侧新鲜小腿的动脉灌注红色塑料 ,制成动脉铸型标本。观察胫前、胫后和腓动脉在踝足部的吻合支的... 目的 :研究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腓动脉之间在足踝部的吻合支的粗细 ,为吻合胫前或胫后动脉远端逆行血供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46侧新鲜小腿的动脉灌注红色塑料 ,制成动脉铸型标本。观察胫前、胫后和腓动脉在踝足部的吻合支的形态 ,测量血管的内径。结果 :胫前、胫后和腓动脉三者之间在足踝部的吻合支丰富 ,胫后动脉经足底弓、足底深支与胫前动脉的吻合支最粗 ,内径为 2 .3mm。结论 :胫前、胫后和腓动脉三者之间在足踝部的吻合支丰富 ,胫前动脉或胫后动脉之一断裂或栓塞时 ,只要三者之间在踝足部的主要吻合支未遭受破坏 ,胫前动脉或胫后动脉远端仍可作为皮瓣受区血管被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胫后动脉 动脉 吻合支 逆行血供皮瓣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的供血特点及意义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铭 马玉祥 +3 位作者 王玉发 王祥 韩青 李幼琼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22-1125,1208,共5页
目的:通过对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血管铸型标本的观测,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移植修复腿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设计,阐明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血供分区及特点,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侧新鲜成人小腿标本利用血管... 目的:通过对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血管铸型标本的观测,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移植修复腿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设计,阐明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血供分区及特点,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侧新鲜成人小腿标本利用血管铸型后行分层碱腐蚀,用游标卡尺和坐标纸法获取各项数据,对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的浅出点、分支、分布、吻合及供血区的形状和面积进行分析。结果: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浅出点在髁踝连线上投影距离90%集中于8~12cm,平均血管直径为(0.96±0.24)mm;解剖供血区近似椭圆形,面积为(72±8)cm2,占小腿面积的14.22%;以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浅出点为坐标原点,浅出点至内踝后缘与跟腱中点的连线为坐标系的纵轴,经原点向纵轴作一垂线为坐标系的横轴,将内踝上皮支的的供血区分成4个象限,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各个象限的供血面积:内上象限(15±2)cm2,外上象限(8±3)cm2,内下象限(25±4)cm2,外下象限(24±3)cm2;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二级分支和三级分支在内上、外下2个象限分布较多,计算其轴向性(Dmax/L)为1.47±0.31;该皮支与周围血管吻合非常丰富,并参与隐神经营养血管链的构成,其动力供血区面积可达小腿内侧面下2/3。结论: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浅出点相对恒定,其供血区域大,且易于切取和转位,可依据其分支、分布和吻合情况,以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作供血动脉进行双轴点皮瓣和双轴皮瓣的手术设计,修复腿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 内踝上皮支 双轴点皮瓣 双轴皮瓣 皮肤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不同形式的3种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跃飞 巨积辉 +3 位作者 蓝波 许华龙 唐林峰 侯瑞兴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 总结分析3种不同形式的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转位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对26例外伤导致的足踝部皮肤坏死缺损患者,采用3种不同形式的胫后动脉穿支蒂皮瓣转位修复,其中顺行穿支皮瓣5例,螺旋桨穿支皮瓣5... 目的 总结分析3种不同形式的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转位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对26例外伤导致的足踝部皮肤坏死缺损患者,采用3种不同形式的胫后动脉穿支蒂皮瓣转位修复,其中顺行穿支皮瓣5例,螺旋桨穿支皮瓣5例,逆行穿支皮瓣16例,皮瓣切取面积最大为15cm×8cm,最小为6cm×4cm。结果 22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坏死经换药2周后行植皮修复,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等处理后1-2月瘢痕愈合,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0个月,25例皮瓣质地柔软,外观满意,1例皮瓣坏死植皮后瘢痕增生明显,5例皮瓣轻度臃肿,足踝部功能未见明显影响。结论 依据足踝部创面特点采用3种不同形式的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转位修复,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 穿支皮瓣 修复
下载PDF
新生儿有创血压监测使用胫后动脉置管的可行性 被引量:15
11
作者 林彩凤 郭舒文 +3 位作者 张淑芸 曾丽丽 张秀虹 戴冬凰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9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有创血压监测使用胫后动脉置管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将收治NICU行动态血压监测的62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胫后动脉置管,对照组30例采用桡动脉置管,比较两组置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有创血压监测使用胫后动脉置管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将收治NICU行动态血压监测的62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胫后动脉置管,对照组30例采用桡动脉置管,比较两组置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置管留置时间、穿刺点渗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血肿、堵管、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胫后动脉置管对新生儿进行持续有创血压监测,可延长置管留置时间,降低穿刺点渗血发生率,为动脉置管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胫后动脉 动脉 动脉留置导管 有创血压监测
下载PDF
提插补泻血海穴对下肢胫前、胫后动脉血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曾进 张丽 +6 位作者 温小秋 张现豪 陈绮 李育兰 张娟娟 王慧 钟旋 《针灸临床杂志》 2016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观察提插补泻血海穴对健康人下肢胫前、胫后动脉血流变化的影响。方法:对10名健康受试者右下肢血海穴分别进行提插补法、提插泻法、平补平泻手法以及单纯针刺及不针刺干预,应用B超监测针刺下右下肢胫前动脉、胫后动脉的血流变化。... 目的:观察提插补泻血海穴对健康人下肢胫前、胫后动脉血流变化的影响。方法:对10名健康受试者右下肢血海穴分别进行提插补法、提插泻法、平补平泻手法以及单纯针刺及不针刺干预,应用B超监测针刺下右下肢胫前动脉、胫后动脉的血流变化。结果:提插补法、提插泻法分别与平补平泻法、单纯针刺、不针刺相比较,下肢胫前、胫后动脉最高最低流速增快(P<0.01);提插补法与提插泻法相比较,下肢胫前、胫后动脉最高最低流速增快(P>0.05);平补平泻法、单纯针刺、不针刺相比较,下肢胫前、胫后动脉最高最低流速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提插补泻手法操作血海穴可提高健康人下肢胫前、胫后动脉最高最低血流速度;提插补法与提插泻法相比较,血流速度改变无差异;平补平泻、单纯针刺及不针刺对血流速度改变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插补泻 血海穴 动脉 胫后动脉 血流变化
下载PDF
胫后动脉筋膜皮支为蒂的小腿内侧皮瓣与超薄皮瓣应用解剖 被引量:10
13
作者 卢范 郭恩覃 文君慧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8-10,共3页
解剖10具新鲜成年尸体的下肢,并将小腿内侧全厚皮片作透明标本观察,采用超声Dopple探测正常活体小腿20例。结果显示:胫骨滋养动脉自腔后动脉发出后即分为两支:胫骨滋养支与筋膜皮支。筋膜皮支在穿深筋膜前长度为3.3(... 解剖10具新鲜成年尸体的下肢,并将小腿内侧全厚皮片作透明标本观察,采用超声Dopple探测正常活体小腿20例。结果显示:胫骨滋养动脉自腔后动脉发出后即分为两支:胫骨滋养支与筋膜皮支。筋膜皮支在穿深筋膜前长度为3.3(1.5~8.4)cm;在皮下组织内的长度为2.5(1.4~4.8)cm,外径1.2(0.8~2.0)mm;在真皮下的长度为1.0(0.2~2.1)cm,外径为1.0(0.5~1.1)mm,并分支参与真皮下血管网的构成。该支分布于小腿内侧的第2、3段(相当于中段)。可作为小腿中部内侧超薄皮瓣或筋膜皮瓣游离移植的血管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 筋膜皮瓣 超薄皮瓣
下载PDF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创面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钢 邱勋永 +2 位作者 王快胜 马心赤 王和驹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9期1293-1296,共4页
目的比较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分软组织缺损的术后患处外观及功能改变。方法 2009年8月至2012年2月收治52例足、踝以及远端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使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25例,腓肠神经营养... 目的比较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分软组织缺损的术后患处外观及功能改变。方法 2009年8月至2012年2月收治52例足、踝以及远端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使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25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27例,术后对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并于术后6个月复查时使用改良Weber临床缺陷评分系统对患肢的功能进行评估。结果微小皮瓣坏死(<10%)发生率: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为8.7%,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为12.0%;部分皮瓣坏死(≥10%)发生率: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为8.7%,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为4.0%。完全坏死仅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发生2例。改良Weber临床缺陷评分: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组(6.17±1.35)分,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8.92±1.73)分,但仅在"肿胀"项评分比较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术后受区外观较好,对供区功能改变影响较小,而术后发生坏死的风险也并不高于传统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因此可以作为小腿远端、足、踝部分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软组织缺损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创面修复
下载PDF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与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天华 魏在荣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1-233,共3页
自Koshimat于1989年首先报道以肌皮穿支血管为蒂的游离皮瓣修复创面获得成功以来,穿支皮瓣(perforatorflap)因具有不牺牲主干血管,牺牲较小的供区,且能获得较好的受区功能与外形等优点,从而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随着应用解剖... 自Koshimat于1989年首先报道以肌皮穿支血管为蒂的游离皮瓣修复创面获得成功以来,穿支皮瓣(perforatorflap)因具有不牺牲主干血管,牺牲较小的供区,且能获得较好的受区功能与外形等优点,从而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随着应用解剖学研究的逐渐深入,以及穿支皮瓣技术在临床的不断普及,学者们对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特征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对其临床特点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近年来,学者们从对穿支皮瓣命名的关注也逐渐过渡到对不同部位的穿支皮瓣的研究细化,以及穿支皮瓣临床应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应用解剖学 临床研究 胫后动脉 解剖学特征 修复创面 游离皮瓣 穿支血管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孝辉 黄霄汉 +2 位作者 邹春雨 郭绍勇 李德 《中医正骨》 2017年第5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采用关节镜辅助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5例,男4例、女1例。年龄16~53岁,中位数41岁。胫腓骨...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采用关节镜辅助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5例,男4例、女1例。年龄16~53岁,中位数41岁。胫腓骨中下段软组织缺损2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3例。合并胫腓骨骨折2例,骨质、肌腱外露2例,骨缺损3例。软组织缺损面积6 cm×8 cm至10 cm×12 cm。受伤至手术时间1~3个月,中位数2个月。术后观察皮瓣成活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术后3个月采用张浩等拟定的疗效满意度评分表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中位数10个月。1例皮瓣远端皮肤发暗、出现水疱,拆除部分缝线后皮瓣成活;其余皮瓣均成活,质地柔软,外形良好,皮温正常。供区外观满意,无疼痛及功能障碍。术后3个月,满意4例、一般1例。均未发生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关节镜辅助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率高,皮瓣外观与质地满意,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腿损伤 软组织损伤 外科皮瓣 关节镜检查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下载PDF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绍江 钟凤林 +4 位作者 兰玉平 赵晨阳 徐兵 肖衡 童伟 《四川医学》 CAS 2011年第1期69-70,共2页
目的总结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09年6月,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42例。结果 4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8个月~6年,平均1年6个月。40例术后全部成活,1例皮缘2 cm坏死,经换药... 目的总结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09年6月,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42例。结果 4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8个月~6年,平均1年6个月。40例术后全部成活,1例皮缘2 cm坏死,经换药自行愈合,1例皮瓣远端直径约5 cm坏死,经换药新鲜后行植皮术后顺利愈合。肢体功能不同程度恢复,供区无明显功能障碍。结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解剖恒定,便于转移,切取面积大,切取方便,供区影响小,是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 修复 软组织缺损 穿支皮瓣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侯春 王肃生 +2 位作者 梁刚 张志华 冀航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4期599-601,共3页
目的总结带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1月~2014年1月,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3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缺损12例。创面缺损面积约为3cm×5cm... 目的总结带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1月~2014年1月,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3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缺损12例。创面缺损面积约为3cm×5cm^11cm×17cm,皮瓣切取面积约为5cm×7cm^13cm×25cm。结果所有的皮瓣都完全成活并得到了满意的临床结果。经6个月~2年随访,皮瓣外形良好,功能佳。结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操作相对简单且外观良好。所以胫后动脉皮瓣是一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更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足踝 创伤修复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胫后动脉皮瓣设计的价值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书兵 凌霞 +1 位作者 都定元 田林 《创伤外科杂志》 2007年第6期525-526,共2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设计胫后动脉皮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15例拟行胫后动脉皮瓣手术患者,术前均采用CDFI探测胫后动脉主干及肌皮穿支血管内径、位置、数量并予以体表标记和记录与手术对照。结果共探及39条胫后动脉肌...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设计胫后动脉皮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15例拟行胫后动脉皮瓣手术患者,术前均采用CDFI探测胫后动脉主干及肌皮穿支血管内径、位置、数量并予以体表标记和记录与手术对照。结果共探及39条胫后动脉肌皮穿支,其内径约0.5-0.9mm。手术证实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准确,14例皮瓣存活,1例因血供区穿支动脉少(1支)而放弃。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无创、准确地测定胫后动脉肌皮穿支的分布、数量、内径,对临床皮瓣的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胫后动脉 皮瓣 定位
下载PDF
腓动脉和胫后动脉穿支筋膜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晓启 胥学冰 +4 位作者 史昌乾 司迎 侯雨杉 陈冬梅 唐亦复 《武警医学》 CAS 2021年第9期743-746,共4页
目的探讨腓动脉和胫后动脉穿支筋膜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对26例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分别采用胫后动脉和腓动脉穿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面积4 cm×5 cm~12 cm×15 cm。其中,腓动脉穿支筋膜皮瓣修复15例,胫后动脉穿... 目的探讨腓动脉和胫后动脉穿支筋膜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对26例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分别采用胫后动脉和腓动脉穿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面积4 cm×5 cm~12 cm×15 cm。其中,腓动脉穿支筋膜皮瓣修复15例,胫后动脉穿支筋膜皮瓣修复11例,皮瓣大小6 cm×7 cm~15 cm×18 cm。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良好,供区愈合。随访0.5~2年,足部功能良好,皮瓣外形无臃肿。结论早期积极应用腓动脉和胫后动脉穿支筋膜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可使其恢复良好功能与外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胫后动脉 穿支筋膜皮瓣 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