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9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靶肌肉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面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
1
作者 倪萍 费静 +4 位作者 肖阳 段坤岭 宋雪城 廖娜 李雷激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77-83,共7页
目的 通过靶肌肉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观察其对面神经压榨损伤后大鼠功能恢复、神经形态学及GDNF在中枢面神经元中表达的影响,探讨经靶肌肉注射GDNF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可行性及作用机理。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只... 目的 通过靶肌肉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观察其对面神经压榨损伤后大鼠功能恢复、神经形态学及GDNF在中枢面神经元中表达的影响,探讨经靶肌肉注射GDNF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可行性及作用机理。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只暴露右侧面神经主干)、模型组(面神经主干压榨)、实验对照组(面神经主干压榨+颊肌注射生理盐水)和实验组(面神经主干压榨+颊肌注射GDNF),通过颊肌电生理、面瘫症状评分观察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Masson染色观察颊肌纤维形态学变化、甲苯胺蓝染色观察面神经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面神经元中GDNF的表达。结果 (1)大鼠面瘫症状评分:假手术组无面瘫表现,评分为0分,造模后各组大鼠均出现周围性面瘫表现,评分均为5分;术后第28天,实验组大鼠面瘫症状已基本完全恢复,模型组及实验对照组较前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未完全恢复,评分均>3分;(2)颊肌电生理:各组造模后与假手术组相比,峰潜伏期有不同程度延长、最大振幅有不同程度下降;随时间的推移,实验组峰潜伏期较模型组及实验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最大振幅较其明显上升(P<0.05);(3)甲苯胺蓝染色:模型组、实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均出现神经纤维形态不规则,外膜不连续不清晰,轴突数量减少。术后第28天,实验组面神经形态与假手术无明显差异,较模型组及实验对照组有明显恢复;(4)Masson染色:各组造模后肌纤维数量减少,肌肉组织占比面积减少;实验组肌纤维形态较模型组及实验对照组恢复快,至术后第28天,肌纤维形态接近正常(P<0.05);(5)Western Bolt检测:各组造模后中枢面神经元组织GDNF的蛋白表达下降,观察期内逐渐增强;与模型组及实验对照组相比,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组中枢面神经元组织GDNF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1)。结论 靶肌肉注射GDNF可作为改善周围神经损伤的有效给药方式之一,促进神经纤维修复、靶肌肉功能的恢复及中枢神经系统对周围损伤神经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面瘫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电生理 神经损伤 神经
下载PDF
脑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复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陈琳 戴建国 +3 位作者 王中立 张绘宇 黄玉芳 赵玉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5-318,共4页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在脑内广泛分布,通过其受体复合物介导激活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发挥维持神经元功能和损伤修复等作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受体α(GD-NF family r...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在脑内广泛分布,通过其受体复合物介导激活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发挥维持神经元功能和损伤修复等作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受体α(GD-NF family receptorα,GFRα)和RET是其受体复合物的主要成员。GDNF和其受体复合物可能参与多种脑部病变的病理生理过程,是潜在的治疗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受体α RET 受体 信号转导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帕金森病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在小鼠肾发育中的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田娟 郭芳 赵越超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9期935-939,共5页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及其受体alpha 1(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family receptor alpha 1,GFRα1)和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及其受体alpha 1(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family receptor alpha 1,GFRα1)和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ET)在小鼠肾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印迹技术对胚龄(embryonic days,E)12 d、14 d、16 d、18 d胎鼠和生后(neonatal days,N)1 d、7 d、14 d、21 d、40 d仔鼠肾组织中GDNF、GFRα1和RET的表达进行定位观察和定量检测。结果免疫组化结果 :在肾早期发生过程中,GDNF、GFRα1和RET均有表达。输尿管芽可见GDNF、GFRα1和RET的微弱表达;生后肾组织可见GDNF和GFRα1的微弱表达。肾小体发育过程中,在小泡体、逗号小体和S小体阶段可见GDNF和GFRα1的表达明显增强;在毛细血管袢期肾小体和未成熟期肾小体可见GDNF和GFRα1的表达减弱;肾小体发育成熟后,可见GDNF和GFRα1的表达消失。肾泌尿小管发育过程中,在肾小管(近端小管和远端小管)可见GDNF和GFRα1的表达;在集合管可见GDNF、GFRα1和RET的表达。在成熟肾中,GDNF和GFRα1定位表达于肾小管和集合管;RET定位表达于集合管。蛋白印迹结果:随着肾逐渐发育成熟,GDNF、GFRα1和RET在肾中表达量先递增,GDNF在E 18 d时表达量最高,GFRα1和RET在N 1 d时表达量最高;随后,GDNF、GFRα1和RET在肾中表达量逐渐减少。结论 GDNF/GFRα1/RET信号通路对肾发育各阶段及成熟肾功能的维持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alpha 1 受体酪氨酸激酶 发育 小鼠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与疼痛 被引量:4
4
作者 胡玉萍(综述 杨建军(审校) 李伟彦(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216-220,共5页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 fartor-β,TGF-β)超家族成员,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活性,不仅特异性地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还对外周神经系统...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 fartor-β,TGF-β)超家族成员,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活性,不仅特异性地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还对外周神经系统及非神经系统具有广泛的作用。文中就近年来对GDNF及其受体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特别是痛觉调制中作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受体α1 受体酪氨酸激酶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神经 痛觉调制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生长相关蛋白43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岩峰 吕刚 +3 位作者 李雷 韩壮 杨茂伟 黄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6-419,共4页
目的研究海马源性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line-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GDNF)及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protein43,GAP-43)基因... 目的研究海马源性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line-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GDNF)及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protein43,GAP-43)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NSCs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机制。方法新生一日龄Wistar大鼠6只,提取海马区NSCs,进行培养及鉴定。Wistar成年大鼠以改良Allen打击装置制成SCI模型。将Wistar大鼠60只分为3组:A组NSCs移植(n=24)、B组单纯损伤DMEM填充(n=24)、C组正常对照组(n=12)。于术后第1、3及7天应用RT-PCR法观察,各组大鼠脊髓区GDNF和GAP-43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移植术后第1天,A组GDNF mRNA的表达量较B组平均增加23.3%;第3天,较B组平均增加26.8%;第7天,较B组平均增加32.7%。移植术后第1天,A组GAP-43mRNA的表达量较B组平均增加19.5%;第3天,较B组平均增加21.6%;第7天,较B组平均增加23.1%。A组较B组明显增强了GDNFmRNA和GAP-43mRNA的表达,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时间点GDNF及GAP-43mRNA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s移植后改变脊髓损伤区局部的微环境,上调GDNFmRNA,促进GAP-43mRNA的表达,是修复脊髓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细胞 生长相关蛋白43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局灶脑缺血损伤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20
6
作者 冯加纯 王晓梅 +1 位作者 邵延坤 饶明俐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1504-1505,共2页
目的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GDNF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又分为假手术组、缺血0,3,6,24h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模型,于栓塞同时大鼠脑室内分别给予GDN... 目的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GDNF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又分为假手术组、缺血0,3,6,24h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模型,于栓塞同时大鼠脑室内分别给予GDNF和生理盐水。检测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细胞凋亡等改变。结果GDNF组脑梗死体积比明显小于生理盐水组;神经元损伤明显轻于生理盐水组,特别是海马区神经元在GDNF组无明显损伤;GDNF组Cas-pase-3和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少于生理盐水组。结论GDN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有保护作用,抑制Caspase-3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是其保护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大鼠 局灶脑缺血损伤 生理盐水 半胱氨酸蛋白酶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移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骨髓基质干细胞对脑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邓莉 杨朝鲜 +3 位作者 涂江义 高小青 郭侃 袁琼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2583-2587,共5页
背景:研究显示,细胞移植对脑出血脑损伤有保护作用,有学者在脑梗死后移植骨髓基质干细胞能促进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目的:观察移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是否比单纯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对脑出血有更好的保护作... 背景:研究显示,细胞移植对脑出血脑损伤有保护作用,有学者在脑梗死后移植骨髓基质干细胞能促进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目的:观察移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是否比单纯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对脑出血有更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自体血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36只SD成年大鼠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每组按不同时间点分为2个亚组,每个时间点6只。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基质干细胞组、骨髓基质干细胞组分别在脑出血壳核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20μL/只;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20μL。分别在1,2周处死大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突触素和神经生长相关蛋白在脑出血周边区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各时间点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基质干细胞组的突触素和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免疫阳性产物比骨髓基质干细胞组和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提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比单一骨髓基质干细胞对大鼠脑出血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骨髓基质干细胞 细胞移植 突触素 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基因修饰
下载PDF
控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骨髓间质干细胞源性神经元样细胞移植修复猴脊髓轴突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刘晓刚 邓宇斌 +2 位作者 蔡辉 马郁琳 徐红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053-2056,共4页
目的:采用甘氨酸银浸镀法评价控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骨髓间质干细胞源性神经元样细胞联合移植后,其对猕猴脊髓损伤后轴突的修复效果是否优于单纯神经元样细胞移植。方法:实验于2006-03/08在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病理科完成。①选择... 目的:采用甘氨酸银浸镀法评价控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骨髓间质干细胞源性神经元样细胞联合移植后,其对猕猴脊髓损伤后轴突的修复效果是否优于单纯神经元样细胞移植。方法:实验于2006-03/08在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病理科完成。①选择2004-01/2005-01中山大学邓宇斌教授课题组研究的猴脊髓石蜡标本12例作为回顾性实验分析对象,其中控释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元样细胞联合移植组4例、单纯神经元样细胞移植组4例、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4例。课题前期实验各组动物均建立急性重度脊髓损伤模型,并于造模后第10天给予对应细胞悬液。②各组每例石蜡标本均制备连续切片3张,片厚0.4μm,对所有切片进行一次性甘氨酸银浸镀法染色。具体步骤:切片脱蜡入水,酸性甲醛液处理10min,蒸馏水清洗后,置于甘氨酸银溶液中,37℃作用5min。取出切片,用滤纸吸干多余银液,入预热45℃的还原液作用1min。用乙醇洗切片10min,再行蒸馏水冲洗,入氯化金水溶液5min,直到棕黄色脱去。滴入苯胺油乙醇液加强染色,冲洗。50g/L硫代硫酸钠液处理30s,冲洗,梯度乙醇脱水,然后在石碳酸二甲苯中浸泡2min,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③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检测,观察各组皮质脊髓束纵切面病理改变,统计每个视野内上行性(后索)与下行性(皮质脊髓束)横切面轴突的数量及横、纵切面面积,取切片两侧各5个非重叠视野,计算平均吸光度值。结果:①各组脊髓损伤处轴突病理改变:控释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元样细胞联合移植组皮质脊髓束纵切面部分区域存在较多连续性的轴突;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脊髓结构破坏严重,轴突大面积消失,纵切面可见崩解的轴突碎片,几乎观察不到连续性轴突;单纯神经元样细胞移植组的变化介于两者之间。②后索与皮质脊髓束的横切面轴突数量、横切面面积、纵切面面积、平均吸光度:控释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元样细胞联合移植组、单纯神经元样细胞移植组后索与皮质脊髓束各项检测指标均高于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38.45~487.54,P均<0.01;F=52.66~313.99,P均<0.01)。控释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元样细胞联合移植组与单纯神经元样细胞移植组比较,前者对后索轴突的修复作用略优于后者,表现在纵切面面积显著升高(P<0.01);对皮质脊髓束的修复作用明显强于后者,轴突数量、横切面面积、纵切面面积、平均吸光度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结论:控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以增强骨髓间质干细胞源性神经元样细胞对猕猴损伤脊髓轴突的修复作用,尤其有利于运动性损伤轴突的修复,其效果优于单纯神经元样细胞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元样细胞 脊髓损伤 骨髓间质 移植修复 轴突 控释 猕猴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联合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脑内移植对Parkinson病大鼠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曾水林 王磊 +3 位作者 雷志年 朱建宝 李涛 闫福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9-172,共4页
将原代培养的胚鼠(E14.5)腹侧中脑神经干细胞(NSCs)单独或联合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移植入Parkinson病(PD)大鼠纹状体内,术后各组动物存活一段时间,观察旋转行为后处死,取纹状体组织做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多巴胺(DA)含量。探讨N... 将原代培养的胚鼠(E14.5)腹侧中脑神经干细胞(NSCs)单独或联合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移植入Parkinson病(PD)大鼠纹状体内,术后各组动物存活一段时间,观察旋转行为后处死,取纹状体组织做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多巴胺(DA)含量。探讨NSCs单独或联合GDNF脑内移植对PD大鼠纹状体内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PD模型相比,NSCs单独或联合GDNF脑内移植均能提高PD大鼠纹状体内的DA含量(P<0.05);在术后30d和60d,DA含量在GDNF+NSCs组的增加幅度比NSCs组更加明显,动物旋转行为亦得到明显改善(P<0.05)。上述结果表明,NSCs单独或联合GDNF移植均对PD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NSCs联合GDNF移植的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 PARKINSON病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多巴胺 纹状体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表达 被引量:9
10
作者 侯豫 杨烨 +2 位作者 赵新 仝海霞 王宝西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07-509,共3页
目的检测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mRNA在先天性巨结肠(HD)患儿不同肠段中的表达。方法收集42例经病理诊断为HD的标本(每例患儿的无神经节细胞肠段和神经节细胞正常肠段全层肠组织)。男33例,女9例;年龄2个月~10岁,实验标本均... 目的检测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mRNA在先天性巨结肠(HD)患儿不同肠段中的表达。方法收集42例经病理诊断为HD的标本(每例患儿的无神经节细胞肠段和神经节细胞正常肠段全层肠组织)。男33例,女9例;年龄2个月~10岁,实验标本均为散发病例,全部取材经组织病理学检测符合HD诊断,包括常见型30例,短段型12例。应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42例HD患儿手术标本狭窄段、移行段和扩张段组织中GDNF mRNA水平及5例肠套叠患儿(对照组30 d^8岁;男4例,女1例)结肠手术标本组织中GDNF mRNA水平,分析并统计其与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对照组肠管GDNF mRNA均表达阳性(100%);42例新鲜标本中,狭窄段11例GDNF mRNA表达阳性(26.2%),移行段15例GDNF mRNA表达阳性(35.7%),扩张段40例GDNF mRNA表达阳性(95.2%)。与扩张段和对照结肠比较,狭窄段结肠组织中GDNF mRNA水平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a<0.05);扩张段结肠和对照组GDNF mRNA水平相当,无显著性差异(P>0.05)。短段型较常见型狭窄段组GDNF mRNA表达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D狭窄段和移行段肠管GDNF mRNA表达异常;GDNF mRNA与HD病理类型有相关性;提示GDNF可能与HD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巨结肠 先天 基因表达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施万细胞复合胶原-壳聚糖神经支架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辛林伟 王梨明 +2 位作者 唐际存 李朝旭 李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5-661,共7页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修饰的施万细胞复合胶原-壳聚糖神经支架移植对大鼠坐骨神经长距离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左侧坐骨神经8 mm缺损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GDNF基因修饰的施万细胞复合胶原-壳聚糖...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修饰的施万细胞复合胶原-壳聚糖神经支架移植对大鼠坐骨神经长距离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左侧坐骨神经8 mm缺损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GDNF基因修饰的施万细胞复合胶原-壳聚糖多孔支架移植(GDNF-Sch组)、施万细胞复合胶原-壳聚糖多孔支架移植(Sch组)和自体神经移植(对照组),每组6只。分别于术后第3、6、12周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检测,并在术后第12周解剖暴露桥接段坐骨神经行再生神经形态学和电生理检测,并测量胫前肌湿重。结果术后6和12周,3组大鼠术侧SFI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GDNF-Sch组SFI恢复情况更接近于对照组,明显优于Sch组。术后12周,GDNF-Sch组和Sch组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NF-Sch组和Sch组的感觉神经波幅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GDNF-Sch组则明显高于Sch组(P<0.05);GDNFSch组和对照组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均明显高于Sch组(P均<0.05),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2周,对照组、Sch组和GDNF-Sch组大鼠桥接侧胫前肌湿重分别为(0.360±0.020)、(0.250±0.018)和(0.310±0.025)g,均明显低于对照侧(0.440±0.031)、(0.420±0.024)和(0.430±0.027)g(P均<0.05);GDNFSch组和对照组桥接侧胫前肌湿重均明显高于Sch组(P均<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NF基因修饰的施万细胞复合胶原-壳聚糖神经支架能够显著增强大鼠坐骨神经长距离缺损的修复作用,这种修复效果与自体神经移植术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修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支架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中痛阈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秦泗佳 张晓红 +2 位作者 金海威 高璐 王福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研究SD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对机械刺激的痛阈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三叉神经痛样动物模型,选取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手术组、假手术组和空白对照组。手术组经口内切口行右侧三叉神经的眶下神经结扎... 目的研究SD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对机械刺激的痛阈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三叉神经痛样动物模型,选取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手术组、假手术组和空白对照组。手术组经口内切口行右侧三叉神经的眶下神经结扎术,假手术组只分离暴露右侧眶下神经不予以结扎,空白对照组未接受手术干预。记录大鼠术前及术后的痛阈,并在不同时间点解剖三叉神经节,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GDNF的变化。结果手术组于术后2周出现痛觉超敏反应,一直持续到术后6周才逐渐恢复,术后10~12周才恢复到术前水平。手术组大鼠术后三叉神经节中GDNF的表达量增高,且表达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结论大鼠眶下神经的慢性压迫性损伤(CCI-ION)可建立三叉神经痛样的动物模型。GDNF可能通过促进神经纤维的修复再生方式参与调控三叉神经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三叉神经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活化刺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释放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实验 被引量:5
13
作者 范东艳 王苹 +2 位作者 刘然 牛凤兰 杜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79-984,共6页
背景:目前尚未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活化的小胶质细胞特异性反应的报道,且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微环境下如何维持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也缺乏相应的实验证据。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刺激下保护多巴胺能神... 背景:目前尚未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活化的小胶质细胞特异性反应的报道,且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微环境下如何维持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也缺乏相应的实验证据。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刺激下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的作用。方法:取Wistar大鼠,贴壁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并活化小胶质细胞,酶消化法培养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实验分为5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小胶质细胞组;脂多糖+小胶质细胞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多糖+小胶质细胞组;分别取各实验组的培养上清,对中脑多巴胺神经元进行培养。单纯多巴胺能神经元组采用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DMEM/F12进行培养。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不同微环境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的影响及不同微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释放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含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释放量均较相应的对照组高。酪氨酸羟化酶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发现,单纯多巴胺能神经元组神经元的存活率为15%;小胶质细胞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率为10%;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率为35%;脂多糖+小胶质细胞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率为5%;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多糖+小胶质细胞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率达到了28%,高于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此外体外培养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率随培养时间延长下降,但含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组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率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提示小胶质细胞活化刺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调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使得多巴胺能神经元免受毒素的损害,抑制了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延迟性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能神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胶质细胞 帕金森病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贾东林 吴新民 张利萍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221-225,共5页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factor,GDNF)对大鼠脊神经结扎神经源性痛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L5-6脊神经结扎模型,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6);假手术组(n=10)...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factor,GDNF)对大鼠脊神经结扎神经源性痛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L5-6脊神经结扎模型,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6);假手术组(n=10);单纯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组(n=10):蛛网膜下腔注射生理盐水;GDNF治疗组(n=10):蛛网膜下腔注射GDNF。大鼠脊神经结扎后不同时间点进行行为学评估,以引起50%缩足的机械刺激阈值评价机械性痛觉超敏,5min内在5±1℃冷板上的缩足次数反映冷诱发的持续性疼痛。结果:各组术前基础机械痛阈和冷刺激痛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SNL组术后第1d开始出现机械痛阈和冷刺激痛阈降低(P〈0.05),一直持续到第14d,GDNF组术后7、14d时冷刺激痛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NL组相比,GDNF组术后第3d时机械痛阈升高,第5d时冷刺激痛阈升高(P〈0.05),均持续到术后14d。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GDNF能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机械性痛敏和冷诱发的持续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病理疼痛 镇痛 大鼠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重组腺病毒载体穿梭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5
15
作者 马春明 杨朝鲜 +3 位作者 闫乃红 袁琼兰 高小青 邓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9-202,共4页
构建含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cDNA的重组腺病毒穿梭载体。提取新生大鼠纹状体总RNA,RTPCR克隆大鼠GDNFcDNA,产物回收后经HindⅢ和KpnⅠ双酶切,插入重组腺病毒穿梭载体pAdTrackCMV中,氯化钙法转染入大肠杆菌DH5α中,酶切、... 构建含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cDNA的重组腺病毒穿梭载体。提取新生大鼠纹状体总RNA,RTPCR克隆大鼠GDNFcDNA,产物回收后经HindⅢ和KpnⅠ双酶切,插入重组腺病毒穿梭载体pAdTrackCMV中,氯化钙法转染入大肠杆菌DH5α中,酶切、PCR及测序分析对重组质粒做进一步鉴定。结果显示大鼠GDNFcDNA被成功克隆,所克隆的GDNFcDNA与基因库注册的相同,以上结果说明本实验成功构建了GDNFcDNA重组腺病毒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重组腺病毒穿梭载体 基因重组 大鼠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新生大鼠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6
作者 贺月秋 陈惠金 +1 位作者 钱龙华 陈冠仪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63-970,共8页
目的探讨在移植物中加入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能否增强外源性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经脑室移植治疗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新生大... 目的探讨在移植物中加入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能否增强外源性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经脑室移植治疗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新生大鼠的移植效果。方法采用E14胎鼠大脑皮质制备NSCs。2日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PVL对照组(PVL组),PVL+NSCs移植组(PVL+NSCs组),PVL+NSCs移植+GDNF组(PVL+NSCs+GNDF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Sham+NSCs移植组(Sham+NSCs组),以及Sham+NSCs移植+GDNF组(Sham+NSCs+GDNF组)。对PVL新生大鼠在建模后72h进行立体定位仪下经脑室NSCs移植,分别于移植术后7、14、21d进行免疫荧光、光镜及电镜病理检测,评估在NSCs中加入GDNF对移植效果的可能影响。结果经脑室植入的外源性NSCs在脑内具有良好的迁移能力,3d内大部分移行至脑室周围,2周左右在脑室周围主要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前体,部份分化为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三种分化细胞在加入GDNF移植组显著多于未加GDNF移植组(P均<0.05)。移植后21d光镜下脑病理显示,两个移植组的脑白质病理均获明显改善,尤其加入GDNF移植组的脑白质重度病变发生率较未加GDNF移植组下降了25.5%(P<0.01)。移植后21d的电镜显示,PVL组罕见髓鞘形成,两个移植组的髓鞘形成明显增加,尤其加入GDNF移植组的髓鞘形成明显多于未加GDNF移植组。结论在外源性NSCs移植物内加入GDNF,可明显增强NSCs经脑室移植治疗PVL新生大鼠的移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神经细胞 细胞移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石杉碱甲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忠锦 张海燕 +1 位作者 刘佳俊 刘子慧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3-46,50,共4页
目的探索石杉碱甲(huperzine A)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的表达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石杉碱甲组,每组12只。模型组... 目的探索石杉碱甲(huperzine A)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的表达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石杉碱甲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石杉碱甲组采用大脑中动脉永久性缺血模型,造模后7 d石杉碱甲组开始给药,0.1 mg/(kg·d),每天1次,连续灌胃给药30 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容量蒸馏水。观察各组动物行为学变化、检测脑组织匀浆中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原位杂交法检测GDNF mRNA的含量。结果石杉碱甲可以缩短模型大鼠学习反应时间,延长记忆时间,减少错误次数(P<0.05);增强大鼠脑组织中SOD活性,降低胆碱酯酶活性,MDA和NO含量减少(P<0.05);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石杉碱甲对血管痴呆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与模型组比较,石杉碱甲组大鼠海马GDNF mRNA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杉碱甲可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障碍,其机制可能与石杉碱甲能增强脑组织SOD活性,降低胆碱酯酶活性,减少MDA和NO含量,从而提高了脑组织的抗氧化水平,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杉碱甲 血管痴呆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氟西汀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晓斌 张志珺 +3 位作者 谢春明 隋玉秀 孙奕 奚广军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228-232,共5页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氟西汀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对照加药组、抑郁组及抑郁加药组4组。以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结合孤养法建立抑郁动物模型,对照加...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氟西汀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对照加药组、抑郁组及抑郁加药组4组。以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结合孤养法建立抑郁动物模型,对照加药组、抑郁加药组予氟西汀5 mg.kg-1.d-1腹腔注射,对照组、抑郁组予蒸馏水腹腔注射。采用旷野试验和蔗糖水消耗实验观察大鼠行为改变,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的GDNF mRNA表达水平。结果:应激21 d后,抑郁组和抑郁加药组海马区的GDNF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对照加药组(P<0.05和P<0.01)。结论:应激可能通过机体的反馈调节作用引起大鼠海马区GDNF mRNA的表达增高,氟西汀对大鼠海马区GDNF 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型胶质细胞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氟西汀 抑郁症 大鼠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鲁凯伍 金大地 +4 位作者 陈哲宇 曹莉 侯铁胜 傅强 李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Nystr(?)m法后路压迫大鼠胸段脊髓造成损伤模型,经蛛网膜下腔置管局部连续给予NGF (10μg/d)或GDNF(10μg/d)1周,对照组给予生理... 目的: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Nystr(?)m法后路压迫大鼠胸段脊髓造成损伤模型,经蛛网膜下腔置管局部连续给予NGF (10μg/d)或GDNF(10μg/d)1周,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伤后4周3组分别观测:①伤段脊髓残存组织面积;②采用斜板试验和运动功能评分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大鼠脊髓损伤后4~14d,GDNF治疗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NGF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伤后28d GDNF组伤段残存脊髓组织面积大于对照组和NGF组(P<0.01)。结论:外源性GDNF能减少脊髓损伤后伤区的坏死、萎缩并促进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大鼠 影响 脊髓损伤 运动功能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后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成 杨建东 +4 位作者 冯新民 徐薇 李艺楠 肖海翔 顾加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5期7932-7938,共7页
背景:近年来,研究表明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或化学诱导剂可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但外源性诱导剂诱导作用短暂且化学性物质不可避免的对细胞活力造成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背景:近年来,研究表明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或化学诱导剂可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但外源性诱导剂诱导作用短暂且化学性物质不可避免的对细胞活力造成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空间。目的:以载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重组腺病毒(Ad-rGDNF-GFP)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目的基因在靶细胞内的表达、对细胞的营养作用及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转染组中以Ad-rGDNF-GFP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感染复数分别为10,50,80,100,150,200;对照组加入等量的培养液作为对照。转染后12 h,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2组中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转染后72 h,流式细胞仪测定转染组中转染效率;MTT法测定2组中细胞活力;转染后5,10 d,PCR检测转染组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的表达;转染后5 d免疫荧光鉴定2组中神经元烯醇化酶的表达情况,转染后10 d鉴定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转染后12 h,细胞中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随时间延长荧光强度逐渐加强。以感染复数=100时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强度、稳定性较好,转染后3 d,转染效率近90%;转染后转染组细胞活力增加;转染5 d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神经元烯醇化酶,细胞伸出神经样细胞突起;转染10 d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表达显著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神微管相关蛋白2,细胞突触样结构明显且相互连接成网,呈现典型神经样细胞形态。说明以Ad-rGDNF-GFP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感染复数=100时,可获得较高的转染效率,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后明显提高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力,并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定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细胞培养与分化 骨髓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重组腺病毒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 分化 基因修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细胞图片文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