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以胸外按压比例为核心指标的心脏骤停院前救治培训设计与效果观察
被引量:
4
1
作者
唐春福
张军根
+5 位作者
王建岗
沈晓峰
刘刚
袁轶俊
王钱锋
吴标龙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4-507,共4页
目的设计并实施以胸外按压比例(简称CCF)为核心指标的心脏骤停院前救治培训方案,观察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效果。方法以心脏骤停临床路径为基础,设计一套以CCF为核心指标的心脏骤停院前救治培训方案,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对杭...
目的设计并实施以胸外按压比例(简称CCF)为核心指标的心脏骤停院前救治培训方案,观察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效果。方法以心脏骤停临床路径为基础,设计一套以CCF为核心指标的心脏骤停院前救治培训方案,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对杭州市急救中心32组一线急救单元开展研究,记录、对比培训前后各项复苏培训考核数据,分析、评价培训前后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结果记录培训前后两组人员的CCF值,开始按压、心电监护、首次除颤的平均时间以及分析心律、电击除颤、每次通气按压中断的平均时间,培训前分别是(63.25±7.08)%、(15.17±2.0)s、(83.1±4.48)s、(129.13±7.74)s、(5±0.36)s、(14.15±1.86)s、(7.85±1.48)s;培训后分别是(82.56±3.21)%、(14.78±1.45)s、(55.09±2.94)s、(75.23±7.75)s、(4.87±0.45)s、(8.64±1.07)s、(4.9±0.61)s。培训后CCF值明显提升,心电监护时间、首次除颤时间以及除颤按压中断、每次通气按压中断平均时间明显缩短,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因性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和脑复苏成功率培训前分别是4.57%、1.71%;培训后分别是11.24%、5.62%,培训后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按压时间、分析心律中断按压平均时间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在院前急救单元开展以CCF值为核心指标的心脏骤停院前救治强化培训,能明显的提升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和脑复苏成功率,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按压比例
院
外
心脏骤停
培训
心肺复苏
原文传递
心肺复苏主动强化策略对院前救治措施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李明华
许萍
+5 位作者
叶继
张琳
董雪洁
孙冬冰
阮婕
刘佳慧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4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 建立心肺复苏主动强化策略,评估该策略效果。方法 将院前急救团队分成传统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组与CPR主动强化组,利用视频和小程序记录急救过程。2021年6月-2021年12月,收集到传统CPR组49个病例与CPR主...
目的 建立心肺复苏主动强化策略,评估该策略效果。方法 将院前急救团队分成传统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组与CPR主动强化组,利用视频和小程序记录急救过程。2021年6月-2021年12月,收集到传统CPR组49个病例与CPR主动强化组51个病例,统计抢救时间、按压时间、除颤时间、机械按压设备安装时间、首次肾上腺素使用时间以及气管插管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 CPR主动强化组的前10 min胸外按压比例[69.67(61.75,75.33)%]和高级气道建立比例(84.3%)高于传统CPR组[46.0(31.5,53.5)%和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在机械按压使用率、肾上腺素使用率、复苏机械安装用时、救治开始至复苏机械安装完成用时、救治开始至首次肾上腺素使用时间、救治开始至高级气道建立完成用时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在心肺复苏结局方面,传统CPR组和CPR主动强化组院前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38.8%(19/49)和35.3%(18/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实施CPR主动强化策略能明显提高院前心搏骤停患者的前10 min胸外按压比例,视频回顾与急救措施登记分析能有效提高心肺复苏的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主动强化策略
院
外
心脏骤停
胸外按压比例
院前救治
原文传递
自动心肺复苏机在院外心搏骤停抢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
28
3
作者
褚永华
王以文
须欣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评估自动心肺复苏机在各种环境中对心搏骤停患者按压的效果。方法24名医护人员分为2组,实验组8人,一人一队,实验过程中该组医护人员使用LUCAS2进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对照组16人,每2人一队进行CPR。实...
目的评估自动心肺复苏机在各种环境中对心搏骤停患者按压的效果。方法24名医护人员分为2组,实验组8人,一人一队,实验过程中该组医护人员使用LUCAS2进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对照组16人,每2人一队进行CPR。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在静止环境和运动环境进行CPR;最后比较在不同环境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按压深度、胸壁不充分回弹的数据及单位时间胸外按压比例(CCF)。结果⑴双人轮换手动胸外按压的按压深度在颠簸的转运环境下明显低于静止环境[(4.894±0.309)cm vs(4.647±0.594)cm,P<0.05],但使用自动心肺复苏仪在两个环境下的测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38±0.122)cm vs(5.329±0.329)cm,P>0.05],且稳定性优于手动按压。⑵颠簸的转运环境下进行双人轮换手动胸外按压,不充分的胸壁回弹次数和不充分程度明显高于静止状态下的双人轮换按压及使用自动CPR设备按压。⑶双人轮换手动胸外按压持续的时间越长,CCF越低。⑷颠簸环境状下双人交替手动胸外按压的CCF受到环境的因素影响比较明显,自动心肺复苏仪在各种环境下都能保持稳定。结论采用专业人员联合自动心肺复苏机可以保证长时间抢救的按压质量,并同时可以在转运过程中提供不间断的心肺复苏,改善按压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自动心肺复苏机
胸外按压比例
胸
外
按压
质量分析
院
外
心搏骤停
原文传递
题名
以胸外按压比例为核心指标的心脏骤停院前救治培训设计与效果观察
被引量:
4
1
作者
唐春福
张军根
王建岗
沈晓峰
刘刚
袁轶俊
王钱锋
吴标龙
机构
浙江省杭州市急救中心
出处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4-507,共4页
基金
浙江省医院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22491035)
杭州市科技局重点项目(2020ZDSJ0885)。
文摘
目的设计并实施以胸外按压比例(简称CCF)为核心指标的心脏骤停院前救治培训方案,观察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效果。方法以心脏骤停临床路径为基础,设计一套以CCF为核心指标的心脏骤停院前救治培训方案,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对杭州市急救中心32组一线急救单元开展研究,记录、对比培训前后各项复苏培训考核数据,分析、评价培训前后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结果记录培训前后两组人员的CCF值,开始按压、心电监护、首次除颤的平均时间以及分析心律、电击除颤、每次通气按压中断的平均时间,培训前分别是(63.25±7.08)%、(15.17±2.0)s、(83.1±4.48)s、(129.13±7.74)s、(5±0.36)s、(14.15±1.86)s、(7.85±1.48)s;培训后分别是(82.56±3.21)%、(14.78±1.45)s、(55.09±2.94)s、(75.23±7.75)s、(4.87±0.45)s、(8.64±1.07)s、(4.9±0.61)s。培训后CCF值明显提升,心电监护时间、首次除颤时间以及除颤按压中断、每次通气按压中断平均时间明显缩短,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因性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和脑复苏成功率培训前分别是4.57%、1.71%;培训后分别是11.24%、5.62%,培训后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按压时间、分析心律中断按压平均时间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在院前急救单元开展以CCF值为核心指标的心脏骤停院前救治强化培训,能明显的提升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和脑复苏成功率,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
胸外按压比例
院
外
心脏骤停
培训
心肺复苏
分类号
R-4 [医药卫生]
C975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心肺复苏主动强化策略对院前救治措施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李明华
许萍
叶继
张琳
董雪洁
孙冬冰
阮婕
刘佳慧
机构
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科教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出处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4年第1期76-79,共4页
基金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行业临床研究专项(201940015)。
文摘
目的 建立心肺复苏主动强化策略,评估该策略效果。方法 将院前急救团队分成传统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组与CPR主动强化组,利用视频和小程序记录急救过程。2021年6月-2021年12月,收集到传统CPR组49个病例与CPR主动强化组51个病例,统计抢救时间、按压时间、除颤时间、机械按压设备安装时间、首次肾上腺素使用时间以及气管插管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 CPR主动强化组的前10 min胸外按压比例[69.67(61.75,75.33)%]和高级气道建立比例(84.3%)高于传统CPR组[46.0(31.5,53.5)%和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在机械按压使用率、肾上腺素使用率、复苏机械安装用时、救治开始至复苏机械安装完成用时、救治开始至首次肾上腺素使用时间、救治开始至高级气道建立完成用时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在心肺复苏结局方面,传统CPR组和CPR主动强化组院前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38.8%(19/49)和35.3%(18/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实施CPR主动强化策略能明显提高院前心搏骤停患者的前10 min胸外按压比例,视频回顾与急救措施登记分析能有效提高心肺复苏的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心肺复苏
主动强化策略
院
外
心脏骤停
胸外按压比例
院前救治
Keywords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ctive reinforcement strategy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chest compression fraction
pre-hospital treatment
分类号
R197 [医药卫生—卫生事业管理]
R459.7 [医药卫生—急诊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自动心肺复苏机在院外心搏骤停抢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
28
3
作者
褚永华
王以文
须欣
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床医学工程部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综合ICU
出处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4-57,共4页
文摘
目的评估自动心肺复苏机在各种环境中对心搏骤停患者按压的效果。方法24名医护人员分为2组,实验组8人,一人一队,实验过程中该组医护人员使用LUCAS2进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对照组16人,每2人一队进行CPR。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在静止环境和运动环境进行CPR;最后比较在不同环境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按压深度、胸壁不充分回弹的数据及单位时间胸外按压比例(CCF)。结果⑴双人轮换手动胸外按压的按压深度在颠簸的转运环境下明显低于静止环境[(4.894±0.309)cm vs(4.647±0.594)cm,P<0.05],但使用自动心肺复苏仪在两个环境下的测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38±0.122)cm vs(5.329±0.329)cm,P>0.05],且稳定性优于手动按压。⑵颠簸的转运环境下进行双人轮换手动胸外按压,不充分的胸壁回弹次数和不充分程度明显高于静止状态下的双人轮换按压及使用自动CPR设备按压。⑶双人轮换手动胸外按压持续的时间越长,CCF越低。⑷颠簸环境状下双人交替手动胸外按压的CCF受到环境的因素影响比较明显,自动心肺复苏仪在各种环境下都能保持稳定。结论采用专业人员联合自动心肺复苏机可以保证长时间抢救的按压质量,并同时可以在转运过程中提供不间断的心肺复苏,改善按压质量。
关键词
心肺复苏
自动心肺复苏机
胸外按压比例
胸
外
按压
质量分析
院
外
心搏骤停
分类号
R45 [医药卫生—治疗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以胸外按压比例为核心指标的心脏骤停院前救治培训设计与效果观察
唐春福
张军根
王建岗
沈晓峰
刘刚
袁轶俊
王钱锋
吴标龙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4
原文传递
2
心肺复苏主动强化策略对院前救治措施的影响分析
李明华
许萍
叶继
张琳
董雪洁
孙冬冰
阮婕
刘佳慧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4
0
原文传递
3
自动心肺复苏机在院外心搏骤停抢救中的应用
褚永华
王以文
须欣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8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