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7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后外侧入路脊柱内镜治疗中下段胸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1
作者 李忠铭 杨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46,共4页
胸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较低,仅占椎间盘切除术人群的0.15%~4%,75%病变节段位于下胸椎(T_(9)~L_(1))[1~3]。目前临床治疗中,胸椎间盘突出仍采用开放手术的方式居多。近年来经皮脊柱内镜技术发展迅速,与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相比具有... 胸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较低,仅占椎间盘切除术人群的0.15%~4%,75%病变节段位于下胸椎(T_(9)~L_(1))[1~3]。目前临床治疗中,胸椎间盘突出仍采用开放手术的方式居多。近年来经皮脊柱内镜技术发展迅速,与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相比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创伤较小、手术时间短、病人痛苦较少、恢复时间短、严重并发症少等优点,通常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但将该技术应用到胸椎间盘突出的报道较少,应用经皮脊柱内镜后外侧入路技术处理不同类型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工作通道建立、内镜下精准定位等问题尚无深入分析的文献资料[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间盘突出症 后外侧入路 椎间盘切除术 脊柱内镜 病变节段 胸椎 腰椎间盘突出症 内镜下
下载PDF
全可视下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重度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被引量:1
2
作者 郑科 倪志豪 +5 位作者 董洲 祁家龙 韩国嵩 单涛 曾宪琦 王善松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268-270,共3页
目的探讨全可视下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重度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2018年1月~2022年12月,应用全可视脊柱内镜技术治疗例重度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共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39~73岁、平均54.5岁;病程4~37个月、平均18.5个月... 目的探讨全可视下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重度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2018年1月~2022年12月,应用全可视脊柱内镜技术治疗例重度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共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39~73岁、平均54.5岁;病程4~37个月、平均18.5个月,随访8~36个月。结果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胸背痛及下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为(7.06±0.85)分、(2.88±0.62)分、(1.81±0.54)分、(1.25±0.45)分,术后各时间段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术前、3个月和6个月末次随访JOA评分分别为(12.43±1.26)分、(20.69±1.62)分、(23.62±1.20)分、(26.25±1.07)分,术后各时间段的JOA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和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分别为(68.9±3.3)%、(30.9±2.5)%、(19.0±3.0)%、(13.1±2.9)%。术后1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全可视下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重度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疗效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韧带骨化 脊柱内镜 胸椎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老年肝癌手术患者镇痛效果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陈龙平 张永洪 +2 位作者 陈伟 宋波 李军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5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老年肝癌手术患者镇痛效果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肝癌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1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对照组予自控静脉镇痛(托烷司琼5 mg+舒芬太尼0.2µg/kg用生理盐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老年肝癌手术患者镇痛效果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肝癌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1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对照组予自控静脉镇痛(托烷司琼5 mg+舒芬太尼0.2µ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0.25%罗哌卡因0.5 mg/kg)。比较两组术后1、4、12、24、72 h镇痛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及血清疼痛介质[神经肽Y(NPY)、P物质(SP)及多巴胺(DA)]水平,术前1天与术后7天认知功能[采用简易智能精神检查量表(MMSE)评分评估]及血清认知功能相关指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兴奋性氨基酸(EAA)、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以及围手术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术后VAS和血清NPY、SP、DA水平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并且观察组术后4、12、24、72 h VAS和血清NPY、SP、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MMSE评分均低于术前,并且观察组术后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P均<0.05)。两组术后血清BDNF水平均低于术前,血清EAA、HIF-1α水平均高于术前(P均<0.05);观察组术后血清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术后,血清EAA、HIF-1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术后(P均<0.05)。观察组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肝癌手术患者在自控静脉镇痛基础上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不仅镇痛效果好,还能减轻术后认知功能损伤,并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切除术 胸椎旁神经阻滞 镇痛 认知功能 老年人
下载PDF
复方倍他米松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
4
作者 张隆盛 蓝金辛 +4 位作者 林耿彬 李春然 林旭林 张欢楷 杨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8-372,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复方倍他米松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择期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18~60岁,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复方倍他米松复合...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复方倍他米松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择期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18~60岁,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复方倍他米松复合罗哌卡因组(B组)和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30例。两组在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B组注射药物为加入复方倍他米松05 ml的04%罗哌卡因25 ml,R组注射药物为04%罗哌卡因25 ml。两组均采用标准化的支气管插管静脉全麻方案,术后行PCA。记录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PCA首次按压时间,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术后2、4、8、12、24、48 h静息和活动时(咳嗽)VAS疼痛评分,术后48 h PCA总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补救镇痛例数,术后48 h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穿刺部位感染、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R组比较,B组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镇痛持续时间、PCA首次按压时间明显延长(P<005)。两组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R组比较,B组术后8、12和24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48 h PCA总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舒芬太尼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48 h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穿刺部位感染、尿潴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罗哌卡因比较,复方倍他米松作为罗哌卡因佐剂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围术期镇痛,能增强阻滞及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倍他米松 罗哌卡因 胸椎旁阻滞 胸腔镜 术后镇痛
下载PDF
定量CT评价胸椎骨密度及与年龄相关的骨丢失
5
作者 赵君禄 刘斋 +2 位作者 赵德园 聂关伟 任庆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29-1433,共5页
目的探讨胸椎定量CT(QCT)测量骨密度及骨丢失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因健康体检及急腹症行全腹部CT扫描的患者708例,使用QCT软件测量T10-L3椎体骨密度。将受检者按每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组。计算每个年龄组的胸椎及腰椎骨密度,并计算各组... 目的探讨胸椎定量CT(QCT)测量骨密度及骨丢失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因健康体检及急腹症行全腹部CT扫描的患者708例,使用QCT软件测量T10-L3椎体骨密度。将受检者按每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组。计算每个年龄组的胸椎及腰椎骨密度,并计算各组别的峰值骨密度及骨丢失率。胸椎与腰椎骨密度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男性、女性骨密度峰值均在20~29岁年龄组,30岁以后胸腰椎骨密度开始不同程度减低,80~89岁女性胸椎及腰椎累计骨丢失率分别为60.61%及61.34%,而男性分别为44.45%及49.35%。男性与女性胸腰椎骨密度均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胸椎与腰椎骨密度呈正相关(男性r=0.96、女性r=0.98,P<0.01)。结论胸椎及腰椎QCT均能准确地显示不同年龄组的骨密度及骨丢失情况,胸椎QCT可以作为评价和监测骨丢失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丢失 骨密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定量CT 胸椎
下载PDF
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6
作者 李喜龙 吕帅国 +2 位作者 李佳 缪长虹 卢锡华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80-283,共4页
目的 评价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在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河南省肿瘤医院2021年2月至2022年9月择期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老年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麻组(G组)和胸椎旁神经阻滞组... 目的 评价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在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河南省肿瘤医院2021年2月至2022年9月择期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老年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麻组(G组)和胸椎旁神经阻滞组(TG组),每组40例,G组进行单纯全身麻醉,TG组进行全身麻醉联合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术后采用右美托咪啶、氟比洛芬酯和舒芬太尼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_(0))、手术开始后30 min时(T_1)、手术结束后1、6 h(T_(2)、T_(3))采集患者静脉血样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记录术后2 d舒芬太尼用量、患者PCIA次数、补救镇痛次数及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记录神经阻滞和术后镇痛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TG组术后2 d内舒芬太尼总用量、PCIA次数和曲马多镇痛补救率均低于G组(P<0.05);TG组T_(1~3)时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低于G组(P<0.05);TG组术后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和术后烦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G组(P<0.05);TG组患者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短于G组(P<0.05);各组均无呼吸抑制发生。结论 围术期应用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应激水平,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和术后恶心、呕吐和烦躁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从而加速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胸椎 应激 胰十二指肠切除 老年人
下载PDF
经椎弓根反向截骨矫正胸椎前凸平背畸形合并支气管受钳夹狭窄1例报道
7
作者 胡正军 黄华强 +5 位作者 赵登 钟锐 张钟 蒋登旭 汪飞 梁益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5-560,共6页
胸椎前凸是指在X线检查中胸椎正常后凸减小或消失,形成平背畸形。特发性脊柱侧凸、综合征性脊柱侧凸(如马凡综合征)等是其常见原因[1]。胸椎后凸减小或消失形成的平背畸形,通常表现为胸腔各脏器受压,出现心肺功能受损、呼吸困难,气管钳... 胸椎前凸是指在X线检查中胸椎正常后凸减小或消失,形成平背畸形。特发性脊柱侧凸、综合征性脊柱侧凸(如马凡综合征)等是其常见原因[1]。胸椎后凸减小或消失形成的平背畸形,通常表现为胸腔各脏器受压,出现心肺功能受损、呼吸困难,气管钳夹受压,支气管狭窄,出现反复咳血。目前多通过Ponte截骨矫形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来矫正胸椎前凸畸形,但其矫形角度较小,此方法不能恢复胸腔前后径和容积,缓解胸腔脏器受压,减轻呼吸困难等症[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狭窄 马凡综合征 前凸 胸椎后凸 胸腔脏器 前后径 特发性脊柱侧凸 平背畸形
下载PDF
儿童胸椎管内神经鞘瘤误诊强直性脊柱炎1例
8
作者 王静文 李宇 +2 位作者 陈启慧 吴若豪 何展文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498-500,共3页
儿童椎管内肿瘤发病率低,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压迫神经会出现骶髂关节疼痛及腰背部疼痛等临床表现,与强直性脊柱炎有相似之处,容易导致误诊,严重影响预后。现报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1例儿童胸椎管内神经鞘瘤误诊为强直性脊柱... 儿童椎管内肿瘤发病率低,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压迫神经会出现骶髂关节疼痛及腰背部疼痛等临床表现,与强直性脊柱炎有相似之处,容易导致误诊,严重影响预后。现报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1例儿童胸椎管内神经鞘瘤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诊疗经过,并进行相应的临床分析,总结误诊的原因和诊断方法,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诊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胸椎 神经鞘瘤 强直性脊柱炎
下载PDF
经后路显微手术切除胸椎神经根束膜囊肿1例
9
作者 杨晓勇 刘小波 +4 位作者 廖进 张勇 周杰 魏厚禄 邓磊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神经根束膜囊肿发病率不高,多数学者认为其形成原因与先天发育异常、创伤等因素有关,其形成机制以“球阀机制”学说较为合理。多数神经根束膜囊肿无临床症状,无需特殊处理;少数伴有临床症状者,建议手术治疗,但手术方式仍存在争议。本文... 神经根束膜囊肿发病率不高,多数学者认为其形成原因与先天发育异常、创伤等因素有关,其形成机制以“球阀机制”学说较为合理。多数神经根束膜囊肿无临床症状,无需特殊处理;少数伴有临床症状者,建议手术治疗,但手术方式仍存在争议。本文报道1例59岁女性,因检查发现胸腰椎多发囊肿2年、左侧卧位时右侧腹部疼痛不适1年余入院,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4分,胸腰椎增强MRI检查示胸10/11双侧、胸12/腰1右侧椎间孔区多发无确切强化囊性病灶。病人存在大小不等、位置不同的4个囊肿,仅右侧胸10/11椎间孔区处的较大囊肿在左侧卧位时才出现神经根压迫症状,其余三个囊肿均未引起临床症状。完善术前准备后,在全麻下行右侧胸10/11囊肿囊壁部分切除+神经根袖套成形+自体脂肪-肌肉-蛋白胶囊肿填塞术治疗,术后6 h右侧腹部疼痛消失,术后3个月电话随访,无右侧腹痛,未再行影像学复查。这提示对于有症状的胸腰椎神经根束膜囊肿,行神经根束膜囊壁部分切除+自体脂肪-肌肉-纤维蛋白胶囊肿填塞术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神经根束膜囊肿 显微手术 经后路手术 疗效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肌再灌注损伤及恢复质量的影响
10
作者 赵竞余 刘兆汛 +2 位作者 姜丽杰 张新花 陈永学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86-890,共5页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肌再灌注损伤及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7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肌再灌注损伤及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7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8)。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手术,对照组采用0.5%罗哌卡因20 mL进行胸椎旁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0.75μg/kg右美托咪定+0.5%罗哌卡因20 mL进行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气管插管即刻、切皮后5 min、术毕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ICU滞留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12、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手术前、手术后24 h的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转移酶(AST)水平,以及补救镇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前及气管插管即刻,两组MAP、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后5 min及术毕,观察组MAP、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苏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U滞留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6.58±4.03)h、(5.47±1.23)h、(11.24±2.10)d,均短于对照组[(18.33±4.52)h、(6.02±1.39)h、(12.17±2.3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2、24 h,观察组VAS评分分别为(2.65±0.45)、(2.56±0.59)分,均低于对照组[(2.87±0.53)、(2.92±0.61)分],Ramsay镇静评分分别为(2.15±0.95)、(2.20±0.91)分,均高于对照组(1.63±0.72)、(1.60±0.6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4 h,两组cTnI、CK-MB及AST水平均较手术前升高,但观察组cTnI、CK-MB及AST水平分别为(0.96±0.31)ng/mL、(4.91±1.06)ng/mL、(39.08±7.26)U/L,均低于对照组[(1.16±0.34)ng/mL、(5.61±1.17)ng/mL、(43.14±8.34)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补救镇痛发生率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应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后恢复更快,镇静效果更好,可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对患者心肌再灌注损伤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再灌注损伤 术后疼痛 胸椎旁神经阻滞 冠状动脉搭桥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11
作者 陈曲敏 蔡东妙 高海鹰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术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全麻组和全麻+(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TPVB)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血清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因...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术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全麻组和全麻+(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TPVB)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血清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因子表达水平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各时刻全麻+TPVB组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脂质氢过氧化物(LHP)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全麻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表达水平均高于全麻组(P<0.05),全麻+TPVB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全麻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可降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旁神经阻滞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超声引导 肺癌根治术
下载PDF
胸腔镜手术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的实施效果
12
作者 王清兵 司兴艳 王晓芳 《当代医学》 2024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胸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麻醉诱导前应用...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胸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麻醉诱导前应用罗哌卡因进行胸椎旁阻滞,观察组应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进行胸椎旁阻滞。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相关时间、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气管插管时、切皮时、手术结束时,观察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平面固定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苏室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七氟烷、瑞芬太尼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胸腔镜手术时,以超声诱导行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后再开展麻醉诱导,阻滞效果理想,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右美托咪定 胸椎旁阻滞
下载PDF
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张新科 司海超 +4 位作者 司小萌 杨建彬 张爽 秦洪猛 金哲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3期1489-1492,共4页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65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分为全麻组(n=31,单纯全身麻醉)和联合组(n=34,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视...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65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分为全麻组(n=31,单纯全身麻醉)和联合组(n=34,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瑞芬太尼用量、苏醒进程指标、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6、12、24 h,联合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全麻组(P﹤0.01);联合组患者术后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全麻组(P﹤0.01)。联合组患者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全麻组,苏醒时间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全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患者NE、MDA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SOD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联合组患者NE、MDA水平均低于全麻组,SOD水平高于全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全麻组(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不仅能够减轻疼痛程度和应激反应程度,还能够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 全身麻醉 应用效果
下载PDF
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胸椎结核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14
作者 范玉云 曾华志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17期1889-1891,1896,共4页
总结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胸椎结核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术前成立胸椎结核合并MHD疾病多学科团队,对患者整个围术期进行全方位... 总结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胸椎结核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术前成立胸椎结核合并MHD疾病多学科团队,对患者整个围术期进行全方位诊疗护理,包括选择手术时机、术后病情观察、功能锻炼等护理。经过36 d的精心护理,患者病情稳定,转院继续康复治疗。通过多学科团队共同制定的治疗护理方案,使患者病情趋于稳定、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改善了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胸椎结核 高血压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磁共振AIR-魔毯线圈在胸椎结核扫描中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徐冬 王玉群 +1 位作者 孙萌萌 侯代伦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AIR-魔毯线圈磁共振成像(MRI)对胸椎结核扫描图像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和脂肪抑制成像效果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8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胸椎结核患者,按1:1随机...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AIR-魔毯线圈磁共振成像(MRI)对胸椎结核扫描图像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和脂肪抑制成像效果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8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胸椎结核患者,按1:1随机分为两组,应用常规线圈(脊柱相控阵线圈,头颈联合线圈)、常规线圈联合AIR魔毯线圈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扫描。扫描序列包括胸椎矢状位T_(2)WI,T_(1)WI,T_(2)FLEX,进一步测量、比较SNR,CNR及脂肪抑制效果,分析MRI多序列诊断胸腰椎结核的准确率、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常规线圈联合AIR-魔毯线圈扫描组,胸椎矢状位图像的SNR、CNR及压脂效果优于常规线圈组。结论联合应用AIR-魔毯线圈的图像SNR、CNR得到提高,脂肪抑制效果稳定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结核 磁共振成像 AIR-魔毯线圈 信噪比 对比噪声比
下载PDF
CT与MRI在胸椎占位的诊断价值
16
作者 赵国梅 王伟 +2 位作者 张宁 傅岩 高炳霞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6期1038-1041,共4页
目的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诊断胸椎占位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住院的47例胸椎占位患者的临床... 目的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诊断胸椎占位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住院的47例胸椎占位患者的临床数据。入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且术前均行胸椎CT及胸椎MRI检查。将病理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分析CT、MRI对胸椎占位的诊断与病理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1)47例胸椎占位的患者中,共22例确诊胸椎结核,16例确诊胸椎肿瘤,9例为胸椎炎性病变。(2)CT诊断胸椎结核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81.82%、96.00%、89.36%。MRI诊断胸椎结核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100%、96.00%、97.87%。在胸椎结核诊断中,CT和MRI特异性和准确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诊断胸椎结核的灵敏度显著高于CT(P<0.05)。(3)CT诊断胸椎肿瘤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87.50%、96.77%、93.62%。MRI诊断胸椎肿瘤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93.75%、96.77%、95.74%。在胸椎肿瘤诊断中,CT和MRI在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和MRI在诊断胸椎占位方面均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可较好地诊断胸椎结核及胸椎肿瘤。MRI在诊断胸椎结核方面的灵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胸椎结核 胸椎肿瘤
下载PDF
温电针结合手法整复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87例
17
作者 许珊珊 黄克勤 +1 位作者 娄冉 王亭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140-142,共3页
胸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又称胸椎小关节错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胸椎小关节(包括胸椎后关节、肋横关节、椎肋关节、肋横突关节)的解剖位置发生改变且无法自行复位,牵拉周围软组织或刺激神经而产生以胸背部疼痛、功能受限为主症的一系列... 胸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又称胸椎小关节错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胸椎小关节(包括胸椎后关节、肋横关节、椎肋关节、肋横突关节)的解剖位置发生改变且无法自行复位,牵拉周围软组织或刺激神经而产生以胸背部疼痛、功能受限为主症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症候群 刺激神经 胸背部疼痛 手法整复治疗 肋横突关节 胸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 胸椎小关节错位 功能受限
下载PDF
手法治疗急性胸椎小关节紊乱临床观察
18
作者 雷朝云 曹蝶 +2 位作者 王建湘 康敏 马明付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143-0146,共4页
评估手法治疗在急性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从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我们选取了我院接收的96名急性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进行研究,并将他们随机分配到两个不同的组别: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完成基本整复手法后,治疗组接受了肱三... 评估手法治疗在急性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从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我们选取了我院接收的96名急性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进行研究,并将他们随机分配到两个不同的组别: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完成基本整复手法后,治疗组接受了肱三头肌的放松治疗,而对照组则接受了局部肌肉的放松治疗。随后,我们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治疗组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一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P<0.05)。然而,在治愈率和有效率方面,两组之间没有显示出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结论 急性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治疗过程中,在合理选择拔伸整复手法或雷氏胸椎重拆剥手法基础上,增加肱三头肌放松手法能提高疗效,快速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治疗 胸椎小关节紊乱 肱三头肌 雷氏胸椎重拆剥手法
下载PDF
内镜下“沉船”减压技术治疗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基于尸体标本的技术报道
19
作者 Chamboko Rumbidzai Desiree 邓昊 +5 位作者 楚磊 晏铮剑 于庆帅 李申 石磊 邓忠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8-424,共7页
目的:建立尸体标本的胸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模型,探究在模型上进行内镜下OPLL“沉船”减压技术(sink boat technique,SBT)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新鲜冰冻尸体标本,在导航机器人定位和C... 目的:建立尸体标本的胸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模型,探究在模型上进行内镜下OPLL“沉船”减压技术(sink boat technique,SBT)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新鲜冰冻尸体标本,在导航机器人定位和CT引导下,从侧方经胸腔按术前规划路径穿刺T9椎体后缘。穿刺到达椎体后缘中份后,推注骨水泥并使之沿后纵韧带渗透到椎管内,CT扫描确认骨水泥渗入椎管并分布在T9椎体后方即认为模拟OPLL制备成功。采用内镜下SBT,从一侧椎间孔和对侧部分椎弓根入路进入椎体,从两侧向中心磨除部分椎体,直至双侧贯通,形成凹槽状椎体后缘的缺损,能够容纳模拟的OPLL。使用带线锚钉,将OPLL骨块锚定下沉并固定在椎体凹槽内,以达到椎管腹侧减压的目的。结果:我们成功在尸体标本上制备了胸椎OPLL的骨水泥模型,T9椎体后缘模拟OPLL椎管侵占率达49%。内镜下SBT手术顺利完成了胸脊髓腹侧的减压,术后CT证实模拟的OPLL通过内镜下SBT技术成功沉入并固定在椎体内,椎管矢状径恢复率达218%。结论:内镜下SBT是一种创新的胸椎内镜手术方法,在尸体上可以将模拟的节段性胸椎OPLL沉入椎体内达到椎管减压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技术 沉船减压技术 胸椎OPLL 尸体研究
下载PDF
上胸椎结核术后迟发性钛笼脱落并食管瘘1例报道
20
作者 张思平 佟敏 +6 位作者 刘岩路 马战军 董振宇 徐杰 王荣 李世达 黄异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6-220,共5页
脊柱是骨关节结核最好发的部位,其中胸椎结核约占脊柱结核的39.6%[1]。前路手术以术野清楚、病灶清除彻底曾作为治疗胸椎结核的经典术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2]。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1例上胸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脊柱是骨关节结核最好发的部位,其中胸椎结核约占脊柱结核的39.6%[1]。前路手术以术野清楚、病灶清除彻底曾作为治疗胸椎结核的经典术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2]。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1例上胸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10年钉板松动、钛笼脱落并发食管瘘患者,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结核 骨关节结核 中医医院 新疆医科大学 食管瘘 病灶清除 脊柱结核 前路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