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0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脂肪源对草鱼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1
作者 仲惟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62,共4页
本试验将不同脂肪源添加到草鱼日常饲料中,研究对其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450尾草鱼平均分为5组,分别添加鱼油、猪油、豆油、玉米油和混合油为脂肪源,试验为期30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日粮中添加不同种类的脂肪源... 本试验将不同脂肪源添加到草鱼日常饲料中,研究对其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450尾草鱼平均分为5组,分别添加鱼油、猪油、豆油、玉米油和混合油为脂肪源,试验为期30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日粮中添加不同种类的脂肪源对草鱼末重、增重率有显著影响(P <0.05),其中添加玉米油为脂肪源的试验组对提高草鱼生长性能效果最显著,草鱼平均增重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12.23%(P <0.05);其次,在日粮中添加不同种类的脂肪源对草鱼鱼体营养成分也有显著影响(P <0.05),添加玉米油脂肪源的试验组肌肉蛋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最显著,比对照组显著提高7.16%(P <0.05)。最后,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脂肪源对草鱼血清中IgA、IgG、IgM等免疫指标均有显著影响(P <0.05),其中添加玉米油脂肪源的试验组血清免疫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最显著,IgA、IgG、IgM分别提高了17.7%、20.9%和36.8%(P <0.05)。本试验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5%玉米油作为脂肪源,对草鱼的促生长效果最显著,可使草鱼的增重及鱼体肌肉蛋白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源 草鱼 生长性能 生化指标
下载PDF
饲料脂肪源对鱼类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2
作者 吴婷 《养殖与饲料》 2024年第9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鱼类生长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合理选择鱼类饲料脂肪源和低成本饲料的研发提供更多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对国内外不同脂肪源在鱼类饲料上的应用效果进行总结,分析不同脂肪源对鱼类生长速度、代谢、... [目的]探讨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鱼类生长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合理选择鱼类饲料脂肪源和低成本饲料的研发提供更多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对国内外不同脂肪源在鱼类饲料上的应用效果进行总结,分析不同脂肪源对鱼类生长速度、代谢、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鱼油更适合鱼类生长,但在保证鱼类必需脂肪酸含量的情况下,使用适当比例的植物油,如大豆油、玉米油、橄榄油、菜籽油、亚麻油、棕榈油等替代鱼油对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鱼类生长也能发挥很好的促进作用。[结论]在保证鱼类正常生长繁殖的情况下,可用植物油部分替代鱼油作为饲料脂肪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鱼油 脂肪源 饲料 生长 替代性饲料脂肪源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不同脂肪源对克氏原螯虾营养物质、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旭红 黄凯 +4 位作者 王丹丹 曹鑫盛 罗雨萧 于凯 黄娇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107,共7页
为研究脂肪源对克氏原螯虾营养物质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猪油(LO)、豆油(SO)、鱼油(FO)、鱼油和豆油1:1混合油(MO)为脂肪源配制成4种等氮等脂饲料。将600尾克氏原螯虾[(3.50±0.50)g]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 为研究脂肪源对克氏原螯虾营养物质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猪油(LO)、豆油(SO)、鱼油(FO)、鱼油和豆油1:1混合油(MO)为脂肪源配制成4种等氮等脂饲料。将600尾克氏原螯虾[(3.50±0.50)g]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按虾体质量的3%饲喂60 d。试验结果表明:MO组和FO组的肌肉与肝胰脏质量比、肌肉胶黏性显著大于LO组(P <0.05)。LO组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低于其他试验组(P <0.05),FO组粗脂肪含量低于其他组(P <0.05)。肌肉脂肪酸中:FO组ARA(13.44%)和DHA(5.15%)含量最高。MO组EPA含量最高(9.89%)。FO组(47.31%)和MO组(45.15%)∑PUFA含量显著大于LO组(37.54%)和SO组(39.95%)(P <0.05)。肝胰脏脂肪酸中:FO组ARA(13.44%)和DHA(5.15%)含量最高。MO组EPA含量最高(9.89%)。FO组(47.31%)和MO组(45.15%)∑PUFA含量显著大于LO组(37.54%)和SO组(39.95%)(P <0.05)。综合体组成、质构、脂肪酸组成和脂肪源价格,选用鱼油和豆油1:1混合油作为克氏原螯虾饲料添加的脂肪源,有利于提高克氏原螯虾肌肉胶黏性、∑PUFA、DHA、EPA和ARA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脂肪源 营养组成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不同脂肪源对彭泽鲫亲本生长性能、卵巢脂肪酸组成、性腺发育以及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4
作者 肖俊 姚远 +4 位作者 丁立云 张桂芳 张爱芳 巫伟华 袁芳凯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599-6610,共12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不同脂肪源对彭泽鲫亲本生长性能、卵巢脂肪酸组成、性腺发育以及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初始体质量为(258.95±2.67) g的健康彭泽鲫亲本135尾,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3组试验...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不同脂肪源对彭泽鲫亲本生长性能、卵巢脂肪酸组成、性腺发育以及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初始体质量为(258.95±2.67) g的健康彭泽鲫亲本135尾,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3组试验鱼分别饲喂含有5%鱼油(FO组)、大豆油(SO组)和亚麻籽油(LO组)的等氮等能饲料。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各组彭泽鲫亲本生长性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2)各组卵巢组织均检测出7种饱和脂肪酸(SFA)、4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8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其中,SO组卵巢花生四烯酸(AR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总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LO组卵巢总n-3 PUF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以及n-3 PUFA/n-6 PUFA值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FO组卵巢总MUF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3) SO组性腺指数最高,其次是LO组,FO组最低,且各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FO组卵径显著低于SO组和LO组(P<0.05)。4) LO组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FO组(P<0.05),FO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LO组(P<0.05),FO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LO组(P<0.05)。综上所述,饲料不同脂肪源对彭泽鲫亲本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大豆油和亚麻籽油在彭泽鲫亲本饲料中可以一定程度上代替鱼油,有利于促进其性腺发育和提高卵巢ARA、DHA和EPA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源 彭泽鲫亲本 生长性能 卵巢 脂肪 性腺发育
下载PDF
黑枸杞花青素联合人脂肪源性血管外膜细胞支持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
5
作者 申娅媚 牛云霞 +3 位作者 杨婷婷 马洁 胡代宏 郑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4,共7页
背景:黑枸杞花青素(Anthocyanins in Lycium ruthenicum Murr,ALRM)是黑枸杞中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功效。人脂肪源性血管外膜细胞(CD146^(+)hAD-PCs)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前体细胞,在体外具有促进造血干/祖细胞... 背景:黑枸杞花青素(Anthocyanins in Lycium ruthenicum Murr,ALRM)是黑枸杞中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功效。人脂肪源性血管外膜细胞(CD146^(+)hAD-PCs)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前体细胞,在体外具有促进造血干/祖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功能。ALRM联合CD146^(+)hAD-PCs对脐血造血干/组细胞的体外支持作用有待于研究。目的:探讨ALRM联合CD146^(+)hAD-PCs对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的支持作用。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ALRM(0,200,400,600,800,1000 mg/L)对CD146^(+)hAD-PCs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ALRM对CD146^(+)hAD-PCs细胞周期的影响。共培养实验分为空白组、ALRM组、CD146^(+)hAD-PCs组、ALRM+CD146^(+)hAD-PCs组,分析ALRM联合CD146^(+)hAD-PCs对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的体外支持作用。共培养1,2,4周,比较扩增后细胞数量、集落形成单位数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表型,ELISA检测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结论:(1)ALRM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CD146^(+)hAD-PCs活力最高,CD146^(+)hAD-PCs的G_(0)/G_(1)期细胞比例下降,S期、G_(2)/M期细胞比例上升(P<0.01)。(2)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数量变化:在共培养1,2,4周时ALRM+CD146^(+)hAD-PCs组高于ALRM组(P均<0.05),在共培养2,4周时ALRM+CD146^(+)hAD-PCs组高于CD146^(+)hAD-PCs组(P均<0.05),ALRM组与空白组随着共培养时间延长细胞数量逐渐减少。(3)集落形成能力及免疫表型分析:在共培养1,2周时ALRM+CD146^(+)hAD-PCs组的集落形成单位数量高于CD146^(+)hAD-PCs组和ALRM组(P均<0.05);在共培养1,2,4周时ALRM+CD146^(+)hAD-PCs组CD45^(+)、CD34^(+)CD33^(-)细胞比例高于CD146^(+)hAD-PCs组(P均<0.01)。(4)细胞因子变化:在共培养4周时ALRM+CD146^(+)hAD-PCs组的白细胞介素2水平高于ALRM组、CD146^(+)hAD-PCs组(P<0.05);在共培养2,4周时ALRM+CD146^(+)hAD-PCs组白细胞介素3水平高于CD146^(+)hAD-PCs组(P<0.05);在共培养1周时ALRM+CD146^(+)h AD-PCs组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高于CD146^(+)hAD-PCs组,在共培养2周时高于ALRM组、CD146^(+)hAD-PCs组(P<0.01);在共培养1,2,4周时ALRM组、ALRM+CD146^(+)hAD-PCs组的干扰素γ水平低于CD146^(+)hAD-PCs组(P<0.05)。(5)由于空白组无基质细胞,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在共培养1周之后就无法计数,未进行免疫表型、集落分析和细胞因子检测。(6)结果表明:ALRM可以通过促进CD146^(+)hAD-PCs增殖和细胞周期转化进而促进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的体外扩增,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枸杞花青素 脂肪源性血管外膜细胞 脐血 造血干/祖细胞 共培养 体外扩增
下载PDF
不同脂肪源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与肠道菌群的影响
6
作者 王超男 黄凯 +4 位作者 郭睿婕 于凯 曹鑫盛 李辉廷 莫翠琴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5,共9页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营养代谢及其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本实验通过在人工配合饲料中分别添加5%的豆油(SO)、鱼油(FO)、猪油(LO)和混合油(豆油∶鱼油=1∶1,MO)作为主要脂肪源,对克氏原螯虾进行...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营养代谢及其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本实验通过在人工配合饲料中分别添加5%的豆油(SO)、鱼油(FO)、猪油(LO)和混合油(豆油∶鱼油=1∶1,MO)作为主要脂肪源,对克氏原螯虾进行60 d饲喂实验后检测其生理生化指标与肠道菌群组成。结果显示:不同脂肪源对克氏原螯虾存活率与特定生长率影响显著,MO组存活率与特定生长率均为最高,LO组均显著低于其他组;营养代谢指标检测结果显示,LO组肝胰脏的脂肪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血清的总胆固醇均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运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肠道微生物组成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四个组共有优势菌属只有拟杆菌属(Bacteroides),可见脂肪源是克氏原螯虾肠道菌群的较大影响因素;未知的RsaHf231菌属和Anaerorhabdus_furcosa_group属是除了SO组外其他三组的共有优势菌群;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是SO组和FO组的优势菌群;Candidatus_Bacilloplasma是MO组特有优势菌群。综上所述,混合油更能满足克氏原螯虾生长所需,其肠道菌群组成也更为稳定;猪油不适宜作为饲料单一脂肪源,易引起虾体肝胰脏损伤进而影响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脂肪源 生长性能 肠道菌群
下载PDF
鱼油和豆油作为饲料脂肪源对彭泽鲫亲本卵巢组织转录组分析
7
作者 肖俊 姚远 +3 位作者 龚海波 巫伟华 龙凡 丁立云 《江西水产科技》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为探究鱼油和豆油作为饲料脂肪源对彭泽鲫亲本卵巢发育的影响,将健康的初始体质量为253.78±5.34 g的彭泽鲫分别以鱼油(FO)和豆油(SO)两种脂肪源的试验饲料饲喂60 d。采用Illumina NovaSeq 60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彭泽鲫亲本卵巢组织... 为探究鱼油和豆油作为饲料脂肪源对彭泽鲫亲本卵巢发育的影响,将健康的初始体质量为253.78±5.34 g的彭泽鲫分别以鱼油(FO)和豆油(SO)两种脂肪源的试验饲料饲喂60 d。采用Illumina NovaSeq 60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彭泽鲫亲本卵巢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然后将所测序列经质控,组装后对比到GO KEGG等数据库中进行注释,并对其进行差异基因等的聚类分析。试验结果显示,FO组平均得到4.33×10^(7)条Raw Reads,原始数据过滤掉测序接头序列、未知碱基序列、低质量序列后平均得到4.19×10^(7)条Clean Reads,碱基数6.50Gb;SO组平均得到4.30×10^(7)条Raw Reads,原始数据过滤掉测序接头序列、未知碱基序列、低质量序列后平均得到4.15×10^(7)条Clean Reads,碱基数6.45Gb。经过纯化后,Q20比例在97.25%以上,Q30比例在91.55%以上。在SO组相对FO组比较中,按照q<0.05和|log2FC(SO/FO)|>1的筛选条件,得到425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显著上调基因有290个,显著下调基因有135个,共筛选出7个性腺发育相关基因,其中6个基因显著上调,1个基因显著下调。对DEGs进行GO功能分析表明,差异表达的基因对比到GO数据库共898个GO term,这些term分别对应细胞组分,分子功能以及生物过程等三大类,差异基因主要涉及到生物调控、细胞过程、代谢过程和刺激反应等。通过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样本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富集194条通路,主要涉及细胞进程、环境信息处理、遗传信息处理、新陈代谢、有机系统等五大类代谢通路。其中细胞生长和死亡、信号分子和相互作用、氨基酸代谢和脂类代谢等富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泽鲫亲本 脂肪源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KEGG富集
下载PDF
高糖作用脂肪源性干细胞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
8
作者 董传令 成永霞 +2 位作者 王秋红 李婷婷 刘贵波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196-0199,共4页
观察脂肪源干细胞(ADSCs)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修复作用的影响。方法 提取分离雄性Wistar大鼠ADSCs细胞和糖尿病KM雄性小白鼠背根神经节细胞(DRGC),进行ADSCs与DRGC共培养。实验分四组:正常DRGC对照组、等渗DRGC对照组、ADSCs(正常)+DRGC... 观察脂肪源干细胞(ADSCs)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修复作用的影响。方法 提取分离雄性Wistar大鼠ADSCs细胞和糖尿病KM雄性小白鼠背根神经节细胞(DRGC),进行ADSCs与DRGC共培养。实验分四组:正常DRGC对照组、等渗DRGC对照组、ADSCs(正常)+DRGC、ADSCs(高糖)+DRGC。利用免疫荧光、Ca2+荧光探针及ELISA探究ADSCs细胞在正常和高糖两种状态下对于糖尿病小鼠DRGC细胞状态的影响。结果 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正常ADSCs共培养DRGC,明显增加DRGC中细胞黏附因子、多种神经生长因子及Ca2+浓度的表达。而高糖状态下ADSCs细胞共培养DRGC后,上诉影响均减弱。结论 ADSCs对糖尿病状态下的神经损伤细胞修复具有促进作用,但是高糖作用后的ADSCs的修复作用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脂肪源干细胞 神经损伤细胞 修复作用
下载PDF
不同脂肪源饲料对锦鲤生长性能、肌肉脂肪酸组成、血清生化指标、肠道消化酶活性、肠道菌群组成及脂质代谢影响
9
作者 方珍珍 任顺 +4 位作者 孙学亮 石洪玥 赵鸿昊 杨圆圆 陈成勋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562-4575,共14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脂肪源饲料对锦鲤生长性能、肌肉脂肪酸组成、血清生化指标、肠道消化酶活性、肠道菌群组成及脂质代谢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27.65±0.37)g的锦鲤45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各组分别饲喂在基...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脂肪源饲料对锦鲤生长性能、肌肉脂肪酸组成、血清生化指标、肠道消化酶活性、肠道菌群组成及脂质代谢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27.65±0.37)g的锦鲤45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鱼油(FO组)、豆油(SO组)、黑水虻油(BO组)、黄粉虫油(TO组)、蝇蛆油(MO组)作为单一脂肪源配制成的等氮等脂试验饲料。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各组之间存活率、增重率、饲料系数、肥满度、肝体比及脏体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2)MO组的肌肉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FO组的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FO和BO组的前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SO和TO组(P<0.05),FO组的中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SO、TO和MO组(P<0.05)。BO组的前肠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FO组的中肠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TO和MO组(P<0.05),MO组的后肠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FO、SO和TO组(P<0.05)。BO组的前肠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BO组的中肠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SO和FO组(P<0.05)。4)TO组的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FO和BO组(P<0.05),FO、SO和MO组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BO和TO组(P<0.05),TO组的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TO和MO组的血清溶菌酶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5)SO和BO组的Shannon指数、Chao1指数和Ace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FO、BO和MO组肠道菌群组成和丰富度相似。6)FO组的肝脏脂肪合成酶(FAS)和脂蛋白酯酶(LPL)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FO和MO组的肝脏FAS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MO组的肝脏LPL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虫油(黑水虻油、黄粉虫油和蝇蛆油)不会影响鱼体生长,并且添加黑水虻油、蝇蛆油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肠道消化酶活性,且与鱼油的肠道菌群组成和丰富度相似,能够保证鱼体正常的脂质水平,并且提高机体脂质代谢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鲤 脂肪源 生长性能 肠道菌群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饲料脂肪源对网箱养殖模式下日本对虾存活、生长、营养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10
作者 陶长红 石伟帅 +6 位作者 李瑞学 白雨涛 陈伟成 王梓尧 王舒骐 姜玉声 左然涛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7-83,共7页
为研究饲料脂肪源对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存活、生长、营养品质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实验以鱼粉和豆粕为主要蛋白源,分别添加6%的鱼油、豆油和亚麻油,配制等氮(40.31%)、等脂(9.35%)的3种饲料。实验在海水浮式网箱中开展,以初始体重... 为研究饲料脂肪源对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存活、生长、营养品质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实验以鱼粉和豆粕为主要蛋白源,分别添加6%的鱼油、豆油和亚麻油,配制等氮(40.31%)、等脂(9.35%)的3种饲料。实验在海水浮式网箱中开展,以初始体重为(5.82±0.02)g的日本对虾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60 d的摄食生长实验,实验结束后每个网箱随机挑选7只日本对虾进行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检测分析。结果表明:①鱼油组和亚麻油组存活率显著高于豆油组(P<0.05),亚麻油组特定生长率及增重率显著高于鱼油组和豆油组(P<0.05)。②亚麻油组日本对虾的感官品质高于鱼油组和豆油组,但豆油组的色差更接近于标准色。③鱼油组总氨基酸(ΣTAA)的含量、总必需氨基酸(ΣEAA)含量、总非必需氨基酸(ΣNEAA)和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豆油组和亚麻油组(P<0.05),豆油组日本对虾肌肉苦味氨基酸显著高于鱼油组和亚麻油组(P<0.05)。各脂肪源日本对虾肌肉鲜味氨基酸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④以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作为水产品的货架期依据,鱼油组在第6天开始腐败变质,豆油组和亚麻油组在第2天就已经开始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对虾 脂肪源 生长性能 感官品质 营养品质
下载PDF
不同脂肪源对鲟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何磊 《江西水产科技》 2024年第2期20-22,共3页
为了研究不同脂肪源饲料对鲟鱼生长性能的影响,挑选了体况一致、体重为(80±0.52)g的西伯利亚鲟鱼630尾,随机分为7个处理小组,分别为鱼油组、豆油组、菜籽油组、花生油组、葵花油组、玉米油组和亚麻籽油组,每个小组90尾,分3个平行小... 为了研究不同脂肪源饲料对鲟鱼生长性能的影响,挑选了体况一致、体重为(80±0.52)g的西伯利亚鲟鱼630尾,随机分为7个处理小组,分别为鱼油组、豆油组、菜籽油组、花生油组、葵花油组、玉米油组和亚麻籽油组,每个小组90尾,分3个平行小组,每个平行小组30尾,每个平行小组的鲟鱼均饲养于规格为1 m×1 m×0.8 m的水族箱中,整个饲喂试验为期70 d,之后测定鲟鱼的生长性能指标。结果显示:鲟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以鱼油组的最高,其次为豆油组,且鱼油组和豆油组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是鱼油组和豆油组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显著的高于其它植物油组(P<0.05),同时饵料系数鱼油组最低、其次为豆油组,且鱼油组和豆油组的饵料系数显著的低于其它植物油组(P<0.05);说明豆油可以作为鲟鱼饲料的植物脂肪源添加应用于鲟鱼饲料中,菜籽油、花生油、葵花油、玉米油和亚麻籽油代替鱼油不利于鲟鱼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源 鲟鱼 生长性能 影响
下载PDF
饲料脂肪源对光唇鱼亲鱼生长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建湖 胡大雁 +5 位作者 范慧慧 徐伟强 郭建林 陈建明 施伟达 傅晓靖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8-34,共7页
为研究饲料脂肪源对光唇鱼亲鱼生长和繁殖性能的影响,挑选平均初始体重(38.38±0.28)g的光唇鱼45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鱼油、豆油、花生油、玉米油和菜籽油的5种脂肪源饲料,试验8周。结果表明:投... 为研究饲料脂肪源对光唇鱼亲鱼生长和繁殖性能的影响,挑选平均初始体重(38.38±0.28)g的光唇鱼45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鱼油、豆油、花生油、玉米油和菜籽油的5种脂肪源饲料,试验8周。结果表明:投喂不同脂肪源饲料组间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饲料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光唇鱼成熟卵中除玉米油、菜籽油组均检测出21种脂肪酸,投喂玉米油组成熟卵中5种n-6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其中C20∶2n-6和C20∶3n-6与菜籽油组差异显著(P<0.05);不同脂肪源饲料组间获卵量和受精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孵化率及仔鱼平游率上玉米油组最高,显著高于菜籽油组(P<0.05)。表明豆油、花生油、玉米油和菜籽油能够部分替代鱼油满足光唇鱼生长和繁殖过程对脂肪酸的需要,其中以玉米油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唇鱼 脂肪源 脂肪酸组成 生长 繁殖性能
下载PDF
脂肪源性干细胞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潜力 被引量:3
13
作者 白思琪 肖祯 刘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21-927,共7页
背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现有治疗方法存在疗效弊端。干细胞疗法在很多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巨大潜力,脂肪源性干细胞作为干细胞治疗的种子细胞,具有来源丰富、取材方便、增殖活性高、可多向分化、低免疫原性、易体外培... 背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现有治疗方法存在疗效弊端。干细胞疗法在很多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巨大潜力,脂肪源性干细胞作为干细胞治疗的种子细胞,具有来源丰富、取材方便、增殖活性高、可多向分化、低免疫原性、易体外培养、能规避诸多伦理问题的独特优势,已成为备选细胞类型之一。目的:针对脂肪源性干细胞的特点、优势及现有研究,讨论其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特别是尿失禁和便失禁中的应用潜力。方法:以“干细胞,脂肪源性干细胞,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压力性尿失禁,便失禁”“stem cells,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pelvic floor dysfunctions,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anal incontinence”为检索词,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PubMed数据库中发表过的363篇相关文献,通过筛选整理,排除与研究内容无关的文献、重复性研究和过早发表的文献,最终保留了55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脂肪源性干细胞依据其获取方便、自我更新快速、低免疫原性、高增殖率、向多谱系分化的潜力,有望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突破口。但是由于向临床转化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缺乏标准化的干细胞获取、培养、移植和移植后监测流程及规范,以及现有研究因样本量小、随访时间短等问题,致使脂肪源性干细胞在未来治疗盆底疾病将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脂肪源性干细胞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压力性尿失禁 便失禁 综述
下载PDF
“脾肾相关”理论探讨脂肪源性外泌体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秦威城 尚奇 +7 位作者 张鹏 张学来 张志达 余翔 梁德 任辉 江晓兵 沈耿杨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7-281,共5页
中医学脾肾相关理论高度概括了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enile osteoporosis,SOP)骨骼和脂肪的内在关系,外泌体作为一种细胞囊泡可携带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在“骨-脂肪Crosstalk”中发挥关键调控作用。笔者基于脾肾相关理论探讨脂肪源性外泌体在... 中医学脾肾相关理论高度概括了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enile osteoporosis,SOP)骨骼和脂肪的内在关系,外泌体作为一种细胞囊泡可携带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在“骨-脂肪Crosstalk”中发挥关键调控作用。笔者基于脾肾相关理论探讨脂肪源性外泌体在SOP中的作用,对挖掘中医药防治SOP的新靶点及丰富脾肾相关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中医学调理脾肾是治疗SOP“骨脂代谢失衡”的关键,为防治SOP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肾相关理论 脂肪源性外泌体 老年性骨质疏松 骨-脂肪
下载PDF
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中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付文 王向臣 +1 位作者 王延桂 孙绍韶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3年第4期342-351,379,共11页
目的探究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hADSC-Exo)在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并鉴定hADSC与hADSC-Exo。将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s)分为对照组、200μg/L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处理的阳性对照组与100μg/mL hADSC... 目的探究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hADSC-Exo)在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并鉴定hADSC与hADSC-Exo。将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s)分为对照组、200μg/L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处理的阳性对照组与100μg/mL hADSC-Exo处理的hADSC-Exo组,通过CCK-8、划痕实验、血管形成实验,检测hMECs增殖、迁移与血管形成能力。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阳性对照组、hADSC组与hADSC-Exo组,每组15只。所有大鼠于背部制备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每组分别于大鼠尾静脉注射200μL 1×PBS、100μg/kg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200μL约含1×10^(6)个hADSC的1×PBS、200μL含200μg hADSC-Exo的1×PBS。每组随机保留3只大鼠,分别于0、3、7、10、12 d拍摄创面图像并计算创面面积。每组其余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只,分别于3、7、10、12 d采集未愈合创面组织并制成石蜡切片,HE、Masson染色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免疫组化检测炎症与创面愈合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hADSC-Exo组细胞增殖活性、细胞迁移率升高(P<0.05),管腔长度与分支点数量增加(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hADSC-Exo组细胞增殖活性、细胞迁移率进一步升高(P<0.05),管腔长度与分支点数量进一步增加(P<0.05)。动物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hADSC组与hADSC-Exo组皮肤创面愈合率、CD206、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CollagenⅢ、水通道蛋白3(AQP3)表达水平升高(P<0.0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CD68、角蛋白1(KRT1)表达水平与CollagenⅠ/CollagenⅢ比例下降(P<0.05),新生表皮组织更为完整,厚度增加,表皮下可见成纤维细胞增殖,创面新生胶原沉积明显增加;与阳性对照组相比,hADSC组与hADSC-Exo组CD206、CollagenⅠ、CollagenⅢ、AQP3表达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TNF-α、IL-6、CD68、KRT1表达水平进一步下降(P<0.05)。结论hADSC-Exo能够增强hMECs增殖、迁移、血管生成能力,降低创面炎症反应水平,促进创面细胞增殖、胶原重塑,加速创面愈合,具有成为皮肤创伤治疗药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全层皮肤缺损 创面愈合
下载PDF
六种脂肪源对牛蛙(Lithobates catesbeiana)的诱食效果
16
作者 李心源 王玲 +5 位作者 李瑶 李永树 鲁康乐 宋凯 李学山 张春晓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289-297,共9页
设计了牛蛙诱食迷宫装置,探究6种常见脂肪源对牛蛙的诱食效果。在未添加脂肪源的豆粕型饲料中分别外喷6%的淡水鱼油、海水鱼油、大豆油、棕榈油、鸡油和猪油制备的6种试验饲料。以摄食饲料颗粒的百分数、10 min内进入摄食区牛蛙的百分... 设计了牛蛙诱食迷宫装置,探究6种常见脂肪源对牛蛙的诱食效果。在未添加脂肪源的豆粕型饲料中分别外喷6%的淡水鱼油、海水鱼油、大豆油、棕榈油、鸡油和猪油制备的6种试验饲料。以摄食饲料颗粒的百分数、10 min内进入摄食区牛蛙的百分数、第一只牛蛙进入摄食区的时间和牛蛙的运动轨迹作为各脂肪源诱食效果的评价指标,并两两对比6种脂肪源的诱食效果。结果表明,添加海水鱼油的饲料对牛蛙的诱食效果显著高于未添加脂肪源的豆粕型饲料(P<0.05),证明了此迷宫装置可用于牛蛙的诱食研究。以摄食饲料的颗粒百分数为指标,测得6种脂肪源对牛蛙的诱食效果为:淡水鱼油=大豆油>海水鱼油=棕榈油=鸡油=猪油;分析10 min内进入摄食区牛蛙的百分数,认为6种脂肪源对牛蛙的诱食效果为:淡水鱼油=大豆油>海水鱼油≥棕榈油≥鸡油≥猪油;对第一只牛蛙进入摄食区的时间进行分析,得出各脂肪源的诱食效果为:大豆油≥淡水鱼油>海水鱼油=棕榈油≥鸡油>猪油;牛蛙的运动轨迹显示,各脂肪源的诱食效果为:淡水鱼油=大豆油>海水鱼油≥棕榈油≥鸡油>猪油。综上所述,该诱食迷宫装置可以用于对比不同诱食剂对牛蛙的诱食效果;并且6种脂肪源对牛蛙的诱食效果为:淡水鱼油=大豆油>棕榈油=海水鱼油>鸡油>猪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蛙 诱食 脂肪源 摄食迷宫
下载PDF
共培养下脂肪源性干细胞对内皮祖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17
作者 曹乐 丁振飞 +2 位作者 孙凯 范海涛 杨海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7-553,共7页
目的 探讨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与内皮祖细胞(EPC)共培养对EPC活性的影响及ADSC对EPC增殖、迁移、分化及成血管活性产生影响的机制。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并鉴定大鼠来源的ADSC与EPC。实验分为EPC组、EPC+ADSC共培养组、EPC+ADSC+P... 目的 探讨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与内皮祖细胞(EPC)共培养对EPC活性的影响及ADSC对EPC增殖、迁移、分化及成血管活性产生影响的机制。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并鉴定大鼠来源的ADSC与EPC。实验分为EPC组、EPC+ADSC共培养组、EPC+ADSC+PI3K-inhibitor组,三组细胞使用Transwell共培养处理48 h后,分别通过CCK-8实验、划痕实验和血管形成实验评估ADSC与EPC共培养和PI3K/AKT通路对EPC活性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EP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血管内皮细胞钙粘连蛋白(VE-cadherin)、CD133、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水平来探究ADSC与EPC共培养和PI3K/AKT通路对EPC向成熟内皮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 CCK-8检测结果显示,EPC+ADSC共培养组中EPC在不同时间点吸光度值均高于EPC组和EPC+ADSC+PI3K-inhibito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划痕实验结果显示,EPC+ADSC共培养组24 h后划痕相对距离小于EPC组和EPC+ADSC+PI3K-inhibito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管形成实验结果显示,EPC+ADSC共培养组24 h形成管腔样结构平均数量高于EPC组和EPC+ADSC+PI3K-inhibito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EPC+ADSC共培养组中EPC的VEGFA、eNOS、VE-cadherin、p-PI3K和p-AKT表达水平高于EPC组和EPC+ADSC+PI3K-inhibitor组,而CD133表达水平低于EPC组和EPC+ADSC+PI3K-inhibito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DSC与EPC共培养能够提高EPC增殖、迁移、分化和成血管等活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PI3K/AKT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源性干细胞 内皮祖细胞 PI3K/AKT
下载PDF
α-酮戊二酸二甲酯预处理对犬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能力的影响
18
作者 姚家威 黄钰洁 +2 位作者 陈志胜 王丙云 张晖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42-1652,共11页
【目的】探究α-酮戊二酸二甲酯(dimethyl alpha-ketoglutarate,DMKG)预处理对犬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canine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cAD-MSCs)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利用不同浓度的DMKG培养基,探索DMKG对cAD-MSCs... 【目的】探究α-酮戊二酸二甲酯(dimethyl alpha-ketoglutarate,DMKG)预处理对犬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canine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cAD-MSCs)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利用不同浓度的DMKG培养基,探索DMKG对cAD-MSCs增殖的影响。用1 mmol/L DMKG预处理cAD-MSCs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水平。以含100、250、500、1000、2000 ng/mL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培养基培养RAW264.7细胞,24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最适LPS浓度以建立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把RAW264.7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MSCs组及DMKG-MSCs组,将DMKG预处理后的cAD-MSCs与250 ng/mL LPS处理的RAW264.7细胞共培养24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Griess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IL-1β、IL-6、IL-10和精氨酸酶-1(Arg-1)的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M1巨噬细胞表面标记物CD80+、CD86+。【结果】与MSCs组相比,DMKG预处理cAD-MSCs后培养上清液中TGF-β、IL-10的分泌显著升高(P<0.05),而IL-1β、IL-6的分泌受到显著抑制(P<0.05),TNF-α分泌无显著差异(P>0.05)。LPS浓度为250 ng/mL时,RAW264.7细胞增殖活性达到最高。与LPS组相比,MSCs组和DMKG预处理后的cAD-MSCs均能极显著抑制RAW264.7细胞的增殖活性和迁移能力(P<0.01),抑制细胞NO的释放量并下调iNOs的mRNA表达水平(P<0.01);此外,下调RAW264.7细胞IL-1β(P<0.01)、IL-6 mRNA表达水平,上调IL-10 mRNA表达水平(P<0.05;P<0.01),M2巨噬细胞表面标记物Arg-1的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M1巨噬细胞表面标记物CD80+、CD86+的表达极显著降低(P<0.01);与MSCs组相比,DMKG预处理的cAD-MSCs抑制巨噬细胞激活效果更好。【结论】DMKG能有效增强cAD-MSCs的免疫调节作用,表现营养因子TGF-β和抑炎细胞因子IL-10表达增多,促炎细胞因子IL-1β和IL-6表达减少,抑制LPS刺激条件下RAW264.7细胞的激活,减轻细胞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酮戊二酸二甲酯(DMKG) 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cAD-MSCs) 免疫调节
下载PDF
大鼠脂肪源性干细胞来源的施万细胞特性分析
19
作者 郑玲 邓佳茜 +4 位作者 胡莹 刘杏 管海辰 饶利兵 鞠晓军 《解剖学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405-410,共6页
目的探讨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及其分化的施万细胞(SCs)在形态、活性和标志物表达上的区别。方法取SD大鼠腹股沟处脂肪制备ADSCs,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钙钴金属盐沉淀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茜素红染色观察矿化结节;油红O染... 目的探讨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及其分化的施万细胞(SCs)在形态、活性和标志物表达上的区别。方法取SD大鼠腹股沟处脂肪制备ADSCs,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钙钴金属盐沉淀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茜素红染色观察矿化结节;油红O染色观察脂滴;随机分对照组和诱导组,加入条件培养基向SCs诱导分化;MTT法检测诱导后第2、4、6和8 d各时间点的细胞活性;扫描电镜及免疫染色观察S100的表达。结果光镜下可见ADSCs呈梭形贴壁生长;ADSCs表达抗原分化簇90(CD90)和抗原分化簇105(CD105),不表达抗原分化簇45(CD45);成骨诱导后可见ALP呈强阳性表达,茜素红染色可见橘红色矿化结节,油红O染色可见胞内红染脂滴聚集;向SCs诱导后第4 d,可见多数细胞呈纺锤形,第8 d纺锤状细胞增多;MTT检测显示第4 d诱导组的吸光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相比,诱导组和对照组的吸光度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第8 d诱导组与对照组吸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可见诱导后第8 d细胞细长,细胞外成分多,S100阳性表达;ADSCs表面呈山脊状,纤毛密集,细胞外成分少,不表达S100。结论ADSCs与其分化的SCs形态差异显著,分化而来的SCs活性良好,表达SCs标志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源性干细胞 诱导分化 施万细胞 大鼠
下载PDF
不同脂肪源在虾蟹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刘敏 谢瑞涛 +2 位作者 王卓锋 赵丽梅 张海涛 《广东饲料》 2023年第9期39-43,共5页
文章综述了不同脂肪源的营养特性,及其对虾蟹生长性能、饲料利用、体组成、健康和品质等方面的影响,以期为虾蟹饲料研发和脂肪源的合理选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脂肪源 营养特性 鱼油替代 虾蟹饲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