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双碳”目标的脆弱区域生态光伏模式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隋欣 魏毅 +1 位作者 罗小林 吴赛男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6-63,共8页
光伏作为大力发展的零碳能源之一,是“双碳”目标达成的主力军,有必要对生态光伏模式进行研究。在总结分析光伏阵列对气象、土壤和植被的影响,光伏电站区域的固碳增汇效益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成本约束下的生态-... 光伏作为大力发展的零碳能源之一,是“双碳”目标达成的主力军,有必要对生态光伏模式进行研究。在总结分析光伏阵列对气象、土壤和植被的影响,光伏电站区域的固碳增汇效益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成本约束下的生态-经济效益最大化和固碳效益最优化角度,提出了生态光伏的概念和内涵;基于脆弱区域特征,融合生态系统过程模型和InVEST效益核算模型,构建基于“双碳”目标的脆弱区域生态光伏模式。研究结果可为光伏发电与脆弱区域生态修复双重效益核算,开发路径识别,行业标准出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优化 生态修复 经济效益 生态光伏 脆弱区域
下载PDF
考虑含多敏感负荷的配电网电压暂降脆弱区域辨识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冯澎湃 肖楚鹏 +4 位作者 郭松 张明敏 李勇 丁凯 李伟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6-44,共9页
随着变频器和继电器等大量敏感负荷的应用,电压暂降问题愈发成为了配电网尤其是敏感负荷占比很高的现代工业配电网亟需解决的动态电能质量问题。为有效评估配电网中易引发电压暂降的薄弱环节与指导电压暂降补偿方案的设计,提出了考虑多... 随着变频器和继电器等大量敏感负荷的应用,电压暂降问题愈发成为了配电网尤其是敏感负荷占比很高的现代工业配电网亟需解决的动态电能质量问题。为有效评估配电网中易引发电压暂降的薄弱环节与指导电压暂降补偿方案的设计,提出了考虑多个敏感负荷的配电网电压暂降脆弱区域的辨识方法。首先,通过引入母线暂降判定向量与线路暂降关联向量以及相应的判定准则,确定了目标配电网中临界点在各线路上的分布以及各临界点的位置。其次,基于获得的敏感负荷的电压暂降域,得到了考虑交叠效应的配电网电压暂降域层级模型,并由此定义了电压暂降影响度以实现对配电网内电压暂降脆弱区域的量化评估。最后,将所提方法应用于IEEE14母线系统电压暂降脆弱区域辨识,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暂降 临界点 脆弱区域 敏感负荷 配电网
下载PDF
改进的VIM模型在建筑物区域地震脆弱性评估中的应用——以玉树地区为例
3
作者 郑浩 陈宇 +3 位作者 郭兰兰 刘吉夫 刘连友 郑涛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2,共7页
快速和准确地评估建筑区域地震脆弱性,对把握区域尺度的地震风险和城市及周边地区的防震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改进的脆弱性指数模型(VIM),在区域尺度上选取建筑物的修建时期、结构类型、建筑面积、楼层高度和建筑层数等7种属... 快速和准确地评估建筑区域地震脆弱性,对把握区域尺度的地震风险和城市及周边地区的防震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改进的脆弱性指数模型(VIM),在区域尺度上选取建筑物的修建时期、结构类型、建筑面积、楼层高度和建筑层数等7种属性作为修正指标,对玉树藏族自治州建筑物区域地震脆弱性曲线进行修正。并以2010年4月14日的玉树7.1级地震为情景,对玉树地区建筑物区域地震脆弱性进行评估,并分析其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改进的VIM模型可以显著提高玉树地区建筑物区域地震脆弱性的评估结果(13%)。玉树地区建筑物区域地震脆弱性在空间上呈现出以震中结古镇为中心向四周辐射递减,和以甘孜—玉树断裂带为“脊线”向两侧递减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 区域地震脆弱 脆弱性指数法 地震灾害
下载PDF
地铁拥挤踩踏事故脆弱性区域智能化预警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起全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2-167,共6页
为有效预防地铁拥挤踩踏事故,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地铁拥挤踩踏事故,确定事故易发的脆弱性区域,揭示地铁拥挤踩踏事故孕育、发生、扩大的演化发展阶段,深入分析人群波浪效应、信息传递失真、空间阻碍导致的人流对冲等特征,探析预防控制... 为有效预防地铁拥挤踩踏事故,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地铁拥挤踩踏事故,确定事故易发的脆弱性区域,揭示地铁拥挤踩踏事故孕育、发生、扩大的演化发展阶段,深入分析人群波浪效应、信息传递失真、空间阻碍导致的人流对冲等特征,探析预防控制地铁拥挤踩踏事故的关键阶段。基于预警系统工作原理,按照警源警情分析、警兆识别、警报设计与排警的工作机制,构建地铁拥挤踩踏事故智能化预警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孕育阶段是预防控制地铁拥挤踩踏事故的关键阶段;智能化预警监控系统能够明确预警等级,显示不同人群状态及密度下的风险等级,具备地铁拥挤踩踏事故预警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拥挤踩踏事故 脆弱区域 智能化报警 应急疏散
下载PDF
基于改进DEA交叉效率模型的洪水灾害区域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10
5
作者 何亚伯 汪洋 +1 位作者 李祎琛 周又又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6-90,共5页
为了评价洪水灾害区域脆弱性,提出了应用改进DEA交叉效率模型和熵权法相结合的洪水灾害区域脆弱性评价方法。首先,在洪灾形成理论的基础上,构建洪灾区域脆弱性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其次,应用改进DEA交叉效率模型计算不同区域的成灾效率,... 为了评价洪水灾害区域脆弱性,提出了应用改进DEA交叉效率模型和熵权法相结合的洪水灾害区域脆弱性评价方法。首先,在洪灾形成理论的基础上,构建洪灾区域脆弱性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其次,应用改进DEA交叉效率模型计算不同区域的成灾效率,利用熵权法计算权重集结全局成灾效率。根据成灾效率的实际意义分析不同区域脆弱性的相对大小。最后,选取我国各省份洪灾作为实证分析的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评价区域洪灾脆弱性程度,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灾害 区域脆弱 DEA交叉效率模型 熵权法
下载PDF
京津唐地区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变化的初步研究——空间变化 被引量:22
6
作者 苏桂武 朱林 +1 位作者 马宗晋 吴琼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33,共19页
在讨论和明确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的含义、分析层次和描述角度的基础上,以京津唐地区和2000年为例,构建了一个由25个指标组成的描述该地区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的指标体系;基于该指标体系,以主成分分析作为定量分析方法中的主线,... 在讨论和明确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的含义、分析层次和描述角度的基础上,以京津唐地区和2000年为例,构建了一个由25个指标组成的描述该地区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的指标体系;基于该指标体系,以主成分分析作为定量分析方法中的主线,对该地区该类脆弱性空间变化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了初步的定量概括和综合。结果表明:研究区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的空间变化主要表现为6种脆弱性模式,各模式反映的脆弱性空间差异在形式、幅度和主要驱动因素上各异;北京、天津、唐山和秦皇岛等大中城市的市区是研究区脆弱性最大的部位,大大高于全区脆弱性的平均状况,而较全区脆弱性平均状况明显小的地区则集中在京、津两地诸郊县,研究区其他地区的脆弱性状况大体围绕全区平均水平小幅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 空间变化 脆弱性模式 京津唐地区
下载PDF
基于对抗交叉评价模型的中国自然灾害区域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9
7
作者 温宁 刘铁民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28,共5页
首次提出使用对抗交叉评价(Aggressive-Cross-Evaluation)模型对自然灾害的区域脆弱性程度进行研究。从区域自然灾害的危险性,区域承灾体暴露性和区域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程度构建了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的脆弱性评价模型,并通过算例对中国... 首次提出使用对抗交叉评价(Aggressive-Cross-Evaluation)模型对自然灾害的区域脆弱性程度进行研究。从区域自然灾害的危险性,区域承灾体暴露性和区域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程度构建了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的脆弱性评价模型,并通过算例对中国自然灾害的区域脆弱性进行了评价。传统的DEA方法为了保证算法的有效性,一般选取的输入和输出指标的个数较少。对抗交叉评价模型回避了传统的DEA方法的缺陷,继承了DEA方法不需要预先估计权重参数和函数模型的优点,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价自然灾害的区域脆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区域脆弱 对抗交叉评价模型
下载PDF
基于学科大概念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以“黄河流域内生态脆弱区域的综合治理”大单元为例 被引量:18
8
作者 户清丽 付媛媛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07-115,共9页
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作为一种整合性教学模式,能够弥补传统课时教学不利于核心素养整体培育的缺憾。深入挖掘学科大概念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的作用和价值,建立两者之间的逻辑关联,进而提出基于学科大概念的高中地理“四阶六... 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作为一种整合性教学模式,能够弥补传统课时教学不利于核心素养整体培育的缺憾。深入挖掘学科大概念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的作用和价值,建立两者之间的逻辑关联,进而提出基于学科大概念的高中地理“四阶六步”大单元教学设计模式,并以“人地关系”作为学科大概念构建相应概念体系,基于“黄河流域内生态脆弱区域的综合治理”教学主题创建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以期为教师进行基于学科大概念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大概念 大单元教学设计 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 生态脆弱区域
原文传递
基于HOP模型的地质灾害区域脆弱性研究——以湖北省宜昌地区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杨俊 向华丽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1-138,共8页
在介绍HOP模型及其方法的基础上,以湖北省宜昌地区为案例,依据该地区地质灾害综合调查资料、统计年鉴数据资料及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以乡镇为基本单元对该地区的人口分布、地质灾害暴露、社会脆弱性及区域综合脆弱性进行分析。研究... 在介绍HOP模型及其方法的基础上,以湖北省宜昌地区为案例,依据该地区地质灾害综合调查资料、统计年鉴数据资料及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以乡镇为基本单元对该地区的人口分布、地质灾害暴露、社会脆弱性及区域综合脆弱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具有明显点状分布特征的地质灾害不同于呈面域发展的其它类型自然灾害,灾害暴露水平不完全由地质灾害发育水平所决定,人口分布特征对灾害暴露有显著影响,其区域脆弱性的高低主要受灾害暴露水平控制,同时受到社会脆弱性的影响。地质灾害区域脆弱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宜昌地区的防灾减灾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从技术减灾角度分析,应综合比较分析工程防治、资产转移与人口迁移这三者的技术可行性与技术经济性;从政策减灾角度分析,应更加关注区域脆弱性更高的地区,防灾减灾的政策制定、资金投向与人力资源配备等需根据区域脆弱性的空间特征做出规划与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脆弱模型 地质灾害 暴露水平 社会脆弱 因子分析 GIS 湖北宜昌
下载PDF
京津唐地区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苏桂武 马宗晋 +3 位作者 朱林 齐文华 邓砚 李曼 《灾害学》 CSCD 2010年第2期1-12,共12页
研究灾害脆弱性的变化有助于深入理解灾害及灾害风险的形成机制。在重新审视承灾体系统灾害脆弱性的分析层次和描述角度之后,深化了对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和描述指标的再认识,完善了以主成分分析为核心技术的分析该类脆弱... 研究灾害脆弱性的变化有助于深入理解灾害及灾害风险的形成机制。在重新审视承灾体系统灾害脆弱性的分析层次和描述角度之后,深化了对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和描述指标的再认识,完善了以主成分分析为核心技术的分析该类脆弱性时空变化的数理方法。以此为基础,以1985、1995、2000和2004年为代表时期,对京津唐地区20多年来的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的变化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主要结论是:研究区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20多年来的时空变化可分解为少数几种脆弱性模式的变化;1985年以来,该类脆弱性的空间分异格局整体稳定;但是,各地自身脆弱与否的程度20多年来的变化却很显著——各大中城市市区的脆弱程度显著增强,其他地区整体减弱,且变化幅度前者显著大于后者;研究区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的时空变化主要受该地区的人口和经济特别是工商业经济的增长、城市化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等3方面因素所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 时空变化 脆弱性模式 驱动力 京津唐地区
下载PDF
京津唐地区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空间分异的变化 被引量:8
11
作者 苏桂武 马宗晋 +1 位作者 朱林 吴琼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1,共11页
以1985,1995,2000,2004年为代表时期,借助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初步研究了京津唐地区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近20年来的变化。结果表明:1985年以来,研究区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空间分异的变化,越来越显著地表现为4种主要脆弱性空间分异模... 以1985,1995,2000,2004年为代表时期,借助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初步研究了京津唐地区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近20年来的变化。结果表明:1985年以来,研究区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空间分异的变化,越来越显著地表现为4种主要脆弱性空间分异模式(Ⅰ、Ⅱ、Ⅲ、Ⅳ)的变化,各种模式的变化在形式、程度和主要驱动因素上各有特点:模式Ⅰ始终与研究区的城市化、人口与经济特别是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其变化以方差贡献变化为主,20年来该模式的方差贡献增加了约13%,对研究区脆弱性空间分异整体特点的影响不断加强;模式Ⅱ和模式Ⅲ一直与研究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密切,20年来两模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载荷分布和各模式反映的脆弱性区域分异格局上,且两模式及两模式的变化间还具有明显的反向特点;模式Ⅳ也发生了形式不同和程度各异的变化,但总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1985年以来,研究区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空间分异的整体格局总体稳定,不同时期地区间的脆弱性相对程度在横向上呈波动性变化,除京、津、唐、秦皇岛和承德等大中城市的市区及其周边部分辖县较明显外,其他地区均以小幅调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 空间分异 时间变化 脆弱性空间分异模式 京津唐地区
下载PDF
少数民族生态脆弱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机制构建探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明星 《改革与战略》 2018年第9期74-80,共7页
少数民族生态脆弱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机制的构建需注重多维并进、协同发力,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地不断优化与完善少数民族生态脆弱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保障、法制保障、资金保障、技术保障、社会保障等多个保障维度,为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生态脆弱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机制的构建需注重多维并进、协同发力,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地不断优化与完善少数民族生态脆弱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保障、法制保障、资金保障、技术保障、社会保障等多个保障维度,为少数民族生态脆弱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制度注入新的引擎动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生态脆弱区域 生态文明建设 保障机制构建
原文传递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信贷配置与区域商业银行脆弱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喜和 黄灵醒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7,共10页
选取91家区域商业银行样本,采用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区域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第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水平与区域商业银行脆弱性呈正相关关系,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水平的上升加剧区域商业银行脆... 选取91家区域商业银行样本,采用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区域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第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水平与区域商业银行脆弱性呈正相关关系,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水平的上升加剧区域商业银行脆弱性程度。第二,信贷配置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区域商业银行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水平的上升通过增加区域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投向地方国有经济部门的比例进而加剧区域商业银行脆弱性程度。第三,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水平提高使得城市商业银行、政府控股银行、非上市区域商业银行脆弱性程度上升更为显著。未来应强化区域商业银行的外部监管制度,优化区域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配置,对地方政府债务扩张行为建立追责制度,抑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信贷资源 区域商业银行脆弱
下载PDF
基于上海个案对区域经济脆弱性问题的研究
14
作者 顾晓安 余江松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年第34期131-132,共2页
本文通过上海市各市县2000年—2009年的时间序列经济数据测算出上海市人均GDP基尼系数,以此为参数指标,利用分形理论来探析上海区域经济内部差异性所带来的脆弱性问题。模型的结果显示,上海经济的内部差异性满足赫斯特定律,其经济内部... 本文通过上海市各市县2000年—2009年的时间序列经济数据测算出上海市人均GDP基尼系数,以此为参数指标,利用分形理论来探析上海区域经济内部差异性所带来的脆弱性问题。模型的结果显示,上海经济的内部差异性满足赫斯特定律,其经济内部差异性呈持续性扩大趋势,表现出上海经济具有脆弱性,从而影响上海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分形理论 区域经济脆弱
下载PDF
基于承灾载体单体脆弱性的区域脆弱性研究
15
作者 姚思敏 钟少波 黄全义 《灾害学》 CSCD 2016年第2期213-218,共6页
为了从区域宏观层面与承灾载体个体层面对脆弱性进行量化,从考量承灾载体的个体属性入手建立了单体脆弱性计算模型。以此为基础,通过分析单体脆弱性与区域脆弱性的关系,并引入区域脆弱性综合影响系数以反映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系统性... 为了从区域宏观层面与承灾载体个体层面对脆弱性进行量化,从考量承灾载体的个体属性入手建立了单体脆弱性计算模型。以此为基础,通过分析单体脆弱性与区域脆弱性的关系,并引入区域脆弱性综合影响系数以反映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系统性因素的影响,建立了区域脆弱性计算模型。以华北某区县暴雨灾害区域脆弱性评估为例对该计算模型的实际应用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灾载体 单体脆弱 区域脆弱 模型 综合影响系数
下载PDF
区域旱灾脆弱性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被引量:8
16
作者 罗党 张慧慧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3期61-67,共7页
基于灰色斜率关联度的基本思想,针对面板数据的三维特征,从指标行为矩阵的相近性和相似性角度出发,综合考虑指标发展水平、指标发展水平变化和指标发展速度变化3个因素,构造了一种新的基于面板数据时空特征的灰色矩阵关联度模型,并讨论... 基于灰色斜率关联度的基本思想,针对面板数据的三维特征,从指标行为矩阵的相近性和相似性角度出发,综合考虑指标发展水平、指标发展水平变化和指标发展速度变化3个因素,构造了一种新的基于面板数据时空特征的灰色矩阵关联度模型,并讨论了模型的性质。最后以河南省18个市的区域旱灾脆弱性指数为参考序列,研究了影响旱灾脆弱性指数的9个因素。结果显示,各市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对旱灾脆弱性指数的影响最小,各市生产总值和各市农村恩格尔系数对旱灾脆弱性指数的影响最大,说明旱灾脆弱性与农村贫困情况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旱灾脆弱 面板数据 时空特征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基于稳定影响度指标的电压稳定脆弱点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胡臻 李欣然 +1 位作者 刘光晔 宋军英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0-157,共8页
为判断电力系统在给定运行方式下,当前网络结构中的电压稳定脆弱区域,基于非解析电力系统动态分析理论,提出考虑动态阻抗矩阵变化的稳定影响度(SI)指标及其分析方法。所提出的节点SI指标和电网SI指标不仅可以反映节点电压和电网电压受... 为判断电力系统在给定运行方式下,当前网络结构中的电压稳定脆弱区域,基于非解析电力系统动态分析理论,提出考虑动态阻抗矩阵变化的稳定影响度(SI)指标及其分析方法。所提出的节点SI指标和电网SI指标不仅可以反映节点电压和电网电压受扰动冲击的大小,而且能量化分析各区域之间的电气耦合关系及其主导因素,体现了电网各区域之间复杂的电气耦合关系,证明了电网电压冲击最大的区域就是当前运行方式下电网结构中的电压稳定脆弱区域。通过IEEE 39节点系统和华中某省电网实际运行系统仿真结果说明了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动态分析 脆弱区域 电压稳定 复杂网络
下载PDF
广西沿海城市海洋气象灾害区域脆弱性空间特征与评价
18
作者 覃翔 《大众科技》 2020年第1期20-23,共4页
文章在采用HOP(Hazard of Place)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的基础上,以广西北部湾沿海三市为例,根据《广西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年鉴等资料对广西北部湾沿海三市的人口分布,海洋气象灾害暴露水平,社会脆弱性及其特征,区域脆弱性进行分析。研... 文章在采用HOP(Hazard of Place)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的基础上,以广西北部湾沿海三市为例,根据《广西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年鉴等资料对广西北部湾沿海三市的人口分布,海洋气象灾害暴露水平,社会脆弱性及其特征,区域脆弱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洋气象灾害暴露水平由地理位置,岸线长度决定,区域脆弱性主要受灾害暴露水平控制,也受社会脆弱性制约。防治海洋气象灾害重点应集中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机制。从规划角度分析,沿海大至县区,小到乡镇街道来看,在设置相应功能区时,需要考虑海洋气象灾害会对设置区域的损害,综合比较防治、资产和人员三者的关系后才能设置较为合理的功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P模型 区域脆弱 海洋气象灾害 北部湾沿海
下载PDF
多维贫困“行动—结构”分析框架下的生计脆弱——基于武陵山区的实证调查与理论分析 被引量:53
19
作者 李雪萍 王蒙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共9页
生计资本转换是生计可持续的内在动因,生计资本转换行动嵌入区域交换系统中,受结构因素约束。当农户通过生计资本转换不能应对频繁的生计风险并从生计风险打击中恢复,或者生计资本转换效率长期维持在较低的均衡水平,农户生计便呈现较强... 生计资本转换是生计可持续的内在动因,生计资本转换行动嵌入区域交换系统中,受结构因素约束。当农户通过生计资本转换不能应对频繁的生计风险并从生计风险打击中恢复,或者生计资本转换效率长期维持在较低的均衡水平,农户生计便呈现较强脆弱性。在微观层面,生计脆弱是武陵山区贫困的内在致因,体现为生计风险频发、农户生计资本匮乏、农户生计资本转换能力薄弱等内在关联。在宏观层面,区域交换系统"交换层面"分离导致了区域脆弱,抑制生计资本转换。公共产品供给是武陵山区扶贫开发的核心路径,在延续并增强当前基础性与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的同时,应通过构建资产社会政策、发展避灾农业、重构乡村社区社会公共性,有针对性地缓解农户生计脆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计资本转换 生计脆弱 区域脆弱 资产建设 精准扶贫
下载PDF
生态脆弱区煤炭开采地质环境效应与评价技术研究
20
作者 左胜华 李晓英 黄姣姣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2年第15期193-195,共3页
煤炭开采过程中,需要根据开采范围、地质环境条件、运输渠道、存储空间等进行多项内容和任务价值水平的评估,分析煤炭开采生态脆弱的区域和范围比例,结合地质环境和效应水平,对煤炭开采可利用的价值进行评估。煤炭开采过程中,需要充分... 煤炭开采过程中,需要根据开采范围、地质环境条件、运输渠道、存储空间等进行多项内容和任务价值水平的评估,分析煤炭开采生态脆弱的区域和范围比例,结合地质环境和效应水平,对煤炭开采可利用的价值进行评估。煤炭开采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可能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各类因素,结合资源浪费比例量、环境污染体系等进行各项要素评估分析。从多角度进行不同价值方式的认定,建立符合煤炭开采地质环境评估的效果模式。按照煤炭开采领域的价值评估,对生态脆弱区域内的煤炭开采方式进行认定,注意细化各项地质环境保护措施,结合评价规范和指标管控体系建设要求,优化地质环境综合效应管理水平,构建符合评价评估体系规范的价值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区域 煤炭开采地质环境 评价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