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6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MSE和MoCA的执行功能分项在轻型脑外伤患者认知测评中的比较
1
作者 陈璐 张瑜 +5 位作者 谢凡 向丽莎 丁佳慧 恽晓萍 何泽佳 张一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53-357,共5页
目的:探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在轻型脑外伤患者执行功能障碍评估中的差异。方法:纳入139例轻型脑外伤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同期年龄、性别和教育水平相匹配的35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使用MMSE和MoC... 目的:探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在轻型脑外伤患者执行功能障碍评估中的差异。方法:纳入139例轻型脑外伤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同期年龄、性别和教育水平相匹配的35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使用MMSE和MoCA进行执行功能测评,比较两个量表评定认知功能异常及执行功能异常的患者比例。结果:轻型脑外伤患者MMSE及MoCA执行功能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MoCA评定为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多于MMSE(P<0.05),MoCA评定为执行障碍的患者多于MMSE(P<0.05);在MMSE评定执行功能正常的患者中有87%被MoCA评定为执行功能障碍。在评定轻型脑外伤执行功能方面表现最佳的是MoCA的抽象分项,有118例表现异常;表现最差的是MMSE的阅读指令分项,仅9例表现异常。MMSE和MoCA在轻型脑外伤患者执行功能评定方面具有一致性(P<0.05),但一致性较低。结论:轻型脑外伤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执行功能障碍,且与MMSE相比,MoCA在筛查轻型脑外伤患者执行功能障碍方面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脑外伤 执行功能障碍 MMSE MOCA
下载PDF
医护治一体化健康宣教对脑外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自护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玉萍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4年第3期88-91,共4页
目的分析医护治一体化健康宣教在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江苏省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脑外伤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 目的分析医护治一体化健康宣教在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江苏省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脑外伤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医护治一体化健康宣教。6周后对两组患者的知信行水平、肢体运动功能、功能独立性及自护能力进行比较。结果护理6周后,观察组患者的知信行水平评分是(62.86±8.88)分,高于对照组的(54.87±8.80)分(P<0.05);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系统运动功能评分为(90.11±7.1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7±9.26)分(P<0.05);观察组患者的功能独立性测量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评分为(71.52±9.1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16±9.17)分(P<0.05);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评分是(111.39±17.18)分,高于对照组的(97.75±16.49)分(P<0.05)。结论医护治一体化健康宣教在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不仅能提高其知信行水平,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及功能独立性恢复,还能增强患者自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治一体化健康宣教 脑外伤 肢体运动功能 功能独立性 自护能力
下载PDF
床旁经骨窗超声检查评估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预后
3
作者 李俊 程智慧 +4 位作者 许东伟 沈侃 余画 王云峰 邓星奇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8期1020-1024,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床旁经骨窗超声检查对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DC)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在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DC治疗的42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后第1、2、3、5、7天经骨窗测量... 目的探讨床旁经骨窗超声检查对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DC)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在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DC治疗的42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后第1、2、3、5、7天经骨窗测量中线移位(MLS)以及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FVs)和舒张期血流速度(FVd),计算平均血流速度(FVm)和脉动指数(PI)。随访患者30 d,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3分)和预后良好组(>3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超声参数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42例患者中,预后不良23例,预后良好19例。预后不良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P<0.01),严重颅脑外伤比例和死亡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预后不良组患者MLS大于预后良好组[6(2,9)mm比2(1,8)mm](P<0.01),FVs、FVd和FVm低于预后良好组[115(66,135)cm/s比132(112,144)cm/s、30(6,48)cm/s比48(42,57)cm/s、60(24,79)cm/s比77(65,86)cm/s](P<0.01),PI高于预后良好组[1.6(1.2,2.3)比1.0(0.9,1.1)](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PI预测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61(95%CI 0.803~0.907),灵敏度为67.78%,特异度为95.79%。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I升高是颅脑外伤DC患者术后30 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76,95%CI 1.048~1.105,P<0.01)。12例患者在DC术后第1~12天内死亡,死亡前均出现FVd消失。结论床旁经骨窗超声检查可用于预测颅脑外伤DC患者的预后。PI升高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FVd消失预示着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去骨瓣减压术 经颅超声 预后
下载PDF
脑外伤后睡眠障碍患者医患护三位一体实施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林燕燕 温宝玉 吴丽娇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909-911,915,共4页
目的:以脑外伤以后出现睡眠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医患护三位一体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收治的脑外伤且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系统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以脑外伤以后出现睡眠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医患护三位一体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收治的脑外伤且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系统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医患护三位一体,对比干预效果,评估指标包含睡眠质量、心理状态、疾病不确定感。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睡眠质量、心理状态以及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睡眠质量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疾病不确定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予以脑外伤后睡眠障碍患者医患护三位一体干预对于提高睡眠质量、改善心理状态具有突出效果,有利于减轻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具有较高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睡眠障碍 医患护三位一体 睡眠质量 HAMA评分 HAMD评分 康复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基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沟通模式在急诊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
5
作者 宋晔 孙阿巧 +1 位作者 李敏玲 常建华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期95-100,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沟通模式在急诊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救治的106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 目的探讨基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沟通模式在急诊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救治的106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脑外伤急救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沟通模式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确诊时间、手术准备时间、住院时间等急诊救治效果指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同时比较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等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NCSE)量表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NCSE和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确诊时间、手术准备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沟通能力、健康宣教水平、操作技能、服务态度4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67%和15.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36,P=0.111)。结论基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沟通模式应用于急诊脑外伤患者护理中,有助于减轻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改善患者神经认知功能,提升急诊救治效率和家属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 急诊脑外伤 认知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术后护理
下载PDF
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在脑外伤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6
作者 詹傲 卢熊伟 +2 位作者 岳林 张召 卫正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01-0005,共5页
早期颅骨修补+脑室腹腔分流联合,对脑外伤治疗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12-2023.12收治68例脑外伤患者,分组以电脑系统为准,常规组(34例,传统手术方法治疗),研究组(34例,早期颅骨修补+脑室腹腔分流治疗),对两种疗法的效益进行浅析。结... 早期颅骨修补+脑室腹腔分流联合,对脑外伤治疗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12-2023.12收治68例脑外伤患者,分组以电脑系统为准,常规组(34例,传统手术方法治疗),研究组(34例,早期颅骨修补+脑室腹腔分流治疗),对两种疗法的效益进行浅析。结果 常规组治疗有效率百分比占比最低,且该组患者并发症率占比最高(P<0.05);临床指标中,干预后常规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2.01±0.41)、GCS评分(12.89±2.01)、MSE(29.89±2.63),研究组(6.34±0.61)、(8.02±1.52)、(22.51±1.65),后者明显为优势方(P<0.05);严重颅脑外伤残疾评定量表(DRS)各维度得分指标中,研究组患者明显占据绝对优势(P<0.05);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指标中,常规组患者改善效果明显较差(P<0.05)。结论 早期颅骨修补+脑室腹腔分流联合治疗脑外伤,可以有效帮助患者尽快降低颅内压,同时促使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有效恢复,在患者疾病预后改善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室腹腔分流 治疗有效率 早期颅骨修补
下载PDF
体感模拟训练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在脑外伤术后患者上肢功能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7
作者 方芳 戴志强 +3 位作者 张社敏 曹宁 谢亚丽 谢佳芯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1013-1017,共5页
目的探讨体感模拟训练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在脑外伤术后患者上肢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2020-01—2022-12行手术治疗的103例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 目的探讨体感模拟训练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在脑外伤术后患者上肢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2020-01—2022-12行手术治疗的103例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功能性电刺激,观察组患者采取体感模拟训练+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周期为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TEE)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体感诱发电位检测。结果治疗前,观察组FMA评分、STEE评分分别为(29.83±4.16)分、(62.48±8.74)分,对照组分别为(30.27±5.03)分、(63.14±9.24)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STEE评分分别为(42.69±5.56)分、(78.15±7.36)分,对照组分别为(36.47±4.69)分、(70.24±8.56)分;治疗后,2组FMA评分、STE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上述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MBI评分为(59.67±8.09)分,对照组为(60.25±9.26)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BI评分为(75.17±7.65)分,对照组为(68.24±7.23)分;治疗后2组MBI评分各项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N9波幅和潜伏时间分别为(3.21±1.02)μV、(8.88±1.23)ms,N20波幅和潜伏时间分别为(1.43±0.26)μV、(22.54±2.23)ms,对照组N9波幅、潜伏时间分别为(3.11±1.13)μV、(10.16±0.90)ms,N20波幅和潜伏时间分别为(1.48±0.29)μV、(22.61±2.28)m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9波幅、潜伏时间分别为(4.28±1.12)μV、(10.21±0.96)ms,N20波幅和潜伏时间分别为(2.38±0.41)μV、(19.87±2.36)ms,对照组N9波幅、潜伏时间分别为(3.65±1.08)μV、(9.65±1.29)ms,N20波幅、潜伏时间分别为(1.82±0.30)μV、(21.02±2.49)ms;2组N9和N20的波幅均较治疗前升高,N9和N20的潜伏时间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感模拟训练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可更有效加强脑外伤术后患者的上肢功能,改善中枢神经运动传导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血肿清除术 上肢功能 功能性电刺激 体感模拟训练
下载PDF
程序化护理干预在老年脑外伤硬膜外血肿患者围术期的效果评价
8
作者 刘婷婷 周瑞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154-0157,共4页
研讨老年脑外伤硬膜外血肿患者对其采取程序化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开始时间为2021年8月结束时间为2023年7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所收纳的84例年龄≥65周岁颅脑发生外伤后硬膜外存在血肿病灶患者,选用统计学奇... 研讨老年脑外伤硬膜外血肿患者对其采取程序化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开始时间为2021年8月结束时间为2023年7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所收纳的84例年龄≥65周岁颅脑发生外伤后硬膜外存在血肿病灶患者,选用统计学奇偶法将其分为42例×2组,对比组--常见的传统护理方案,干预组--依据程序化为基础的护理手段,对比患者结局。结果 (1)老年脑外伤硬膜外血肿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P值>0.05,无差异。干预组年龄≥65周岁颅脑发生外伤后硬膜外存在血肿病灶患者护理后生存质量高,P统计值不足0.05,有差异。(2)老年脑外伤硬膜外血肿患者护理前临床评分P值>0.05,无差异。干预组老年脑外伤硬膜外血肿患者护理后肢体功能量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生活自理能力量表评分高于对比组患者,P不足0.05显示巨大的组间差异。(3)干预组(7.14%)的年龄≥65周岁颅脑发生外伤后硬膜外存在血肿病灶患者术后肩手综合征、压力性溃疡、肺部感染、偏瘫等并发症低,P统计值不足0.05显示巨大的组间差异。结论 老年脑外伤硬膜外血肿患者对其采取程序化护理干预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脑外伤 硬膜外血肿 程序化护理干预
下载PDF
基于eCASH理念的镇静镇痛护理模式在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应用的价值研究
9
作者 陈颖 沈理霞 郑晓明 《中外医疗》 2024年第8期129-133,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舒适化浅镇静策略(Early Comfort Using Analgesia,Minimal Sedatives and Maximal Hu⁃mane Care,eCASH)理念的镇静镇痛护理模式在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应用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 目的探讨基于舒适化浅镇静策略(Early Comfort Using Analgesia,Minimal Sedatives and Maximal Hu⁃mane Care,eCASH)理念的镇静镇痛护理模式在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应用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重症脑外伤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镇静镇痛护理模式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临床重症脑外伤手术患者常规护理,镇静镇痛护理模式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基于eCASH理念的镇静镇痛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生活质量。结果干预1周后,镇静镇痛护理模式组患者疼痛行为量表的面部表情、上肢活动、呼吸机顺应性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均<0.05)。出院当日,镇静镇痛护理模式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中躯体功能(16.11±2.54)分、生理状态(17.74±2.04)分、心理功能(15.11±2.12)分、社会功能(16.71±2.88)分均高于对照组(t=4.580、6.548、7.450、5.838,P均<0.05)。结论基于eCASH理念的镇静镇痛护理模式应用于重症脑外伤手术患者中,可有效提高镇痛镇静效果、促进术后康复、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外伤 eCASH理念 镇静镇痛护理模式 康复进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急性重症脑外伤手术患者施行系统护理服务的效果探讨
10
作者 陈小燕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130-0133,共4页
探讨急性重症脑外伤手术患者施行系统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 我院收治急性得症脑外伤患者抽取60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分组施行不同护理服务,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系统护理服务。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提升更显著,NIHSS评分更低... 探讨急性重症脑外伤手术患者施行系统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 我院收治急性得症脑外伤患者抽取60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分组施行不同护理服务,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系统护理服务。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提升更显著,NIHSS评分更低,BI指数更高,并发症更低,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急性重症脑外伤施行系统护理服务后,对脑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效果显著,对BI指数、并发症均有积极的影响,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也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适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脑外伤 手术 系统护理 护理效果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重型脑外伤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的影响
11
作者 王海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92-0195,共4页
分析全程护理干预对高压氧治疗的重型脑外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于2023.1-2023.12月,1年内接受高压氧治疗的140例重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和观察组(70例,实施全程护理干预)... 分析全程护理干预对高压氧治疗的重型脑外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于2023.1-2023.12月,1年内接受高压氧治疗的140例重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和观察组(70例,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高压氧治疗的重型脑外伤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效果更佳,可显著改善意识障碍状况,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治疗 重型脑外伤 全程护理干预 并发症 住院时间
下载PDF
低频磁场治疗对促进脑外伤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张昕 《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3期75-77,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低频磁场治疗对促进脑外伤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1月在浙江省中医院神经外科进行治疗的脑外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患者。两组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患... 目的研究分析低频磁场治疗对促进脑外伤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1月在浙江省中医院神经外科进行治疗的脑外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患者。两组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低频磁场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血清神经功能因子水平。结果相比对照组,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相比,P>0.05;治疗后,两组GCS评分均增高,NHIS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两项评分变化较对照组均更为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相比,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GDNF、BDNF水平均增加,血清MBP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三项指标变化较对照组均更为明显,P<0.05。结论低频磁场治疗对脑外伤后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调节患者神经功能因子水平,从而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磁场 脑外伤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基于危机管理理念的精细化护理在急诊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3
作者 陈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71-0174,共4页
基于危机管理理念的精细化护理在急诊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研究时间起于2021年10月,止于2023年10月,参考对象具体构成为:急诊救治的脑外伤患者,而后分组,指导原则为:随机抽签法,具体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2组急诊脑外伤... 基于危机管理理念的精细化护理在急诊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研究时间起于2021年10月,止于2023年10月,参考对象具体构成为:急诊救治的脑外伤患者,而后分组,指导原则为:随机抽签法,具体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2组急诊脑外伤患者病例数为76,各组中收纳样本数为38;其中,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基于危机管理理念的精细化护理用于实验组,就2组护理效果展开比较。结果 两组急诊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护理前,没有显著差异,护理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接诊时间、抢救总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护理管理效果评分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急救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八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诊脑外伤患者中应用基于危机管理理念的精细化护理,能够保障患者诊治期间安全性,优化患者预后效果,缩短就诊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脑外伤患者 危机管理理念 精细化护理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恢复期脑外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芷晴 苏文龙 +1 位作者 党辉 张皓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52-958,共7页
目的:分析影响住院康复的脑外伤患者出院时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和住院期间ADL能力改善程度的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9月—2020年9月在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康复科住院的220例脑外伤患者资... 目的:分析影响住院康复的脑外伤患者出院时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和住院期间ADL能力改善程度的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9月—2020年9月在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康复科住院的220例脑外伤患者资料数据,按3∶1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对所有变量进行描述性分析。分别以训练集出院时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和出入院BI差值为结局指标,先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有显著性意义的影响因素,然后采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了两个预测模型:①入院时病程、入院时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Fugl-Meyer balance,FMB)、入院时BI是患者出院时BI的显著影响因素,以出院时BI为结局的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7(95%CI:0.930—0.983)和0.917(95%CI:0.839—0.994),模型区分度较好,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分别为P=0.196和P=0.551,模型校准度较好。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91.4%(95%CI:0.833—0.959)、83.3%(95%CI:0.723—0.907)、0.747。②入院时病程、住院天数、年龄显著影响出入院BI差值,建立的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3(95%CI:0.702—0.844)和0.747(95%CI:0.613—0.881),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分别为P=0.721和P=0.274,模型区分度和校准度良好。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77.2%(95%CI:0.670—0.850)、64.4%(95%CI:0.522—0.750)、0.416。结论:建立的两个预测模型将帮助康复医生根据脑外伤患者入院时状况初步判断出院时的功能独立水平和住院期间的功能改善程度,为康复医疗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逻辑回归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通窍活血汤联合高压氧治疗瘀血阻窍型脑外伤后综合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小路 高婷婷 +5 位作者 张克冉 吴明明 钟培政 孙素利 余婷婷 张彦强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1期2250-2252,共3页
目的 探讨经中医辨证为瘀血阻窍型脑外伤综合征患者予通窍活血汤联合高压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3家医院辨证为瘀血阻窍型脑外伤综合征患者108例,其中36例给予口服中药方剂通窍活血汤化裁治疗;36例采用高压... 目的 探讨经中医辨证为瘀血阻窍型脑外伤综合征患者予通窍活血汤联合高压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3家医院辨证为瘀血阻窍型脑外伤综合征患者108例,其中36例给予口服中药方剂通窍活血汤化裁治疗;36例采用高压氧常规治疗;36例采用高压氧联合口服中药方剂通窍活血汤化裁治疗,3组均治疗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对比3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中医症状积分、生活质量测定评分。结果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其他2组,总有效率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瘀血阻窍型脑外伤综合征患者经口服通窍活血汤联合高压氧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 脑外伤后综合征 瘀血阻窍证 通窍活血汤 高压氧治疗
下载PDF
基于时机理论需求导向干预对脑外伤照顾者照顾能力的研究
16
作者 吴光柳 杨明莹 +3 位作者 王娅 杨雪梅 赵丹楠 杨蕊楠 《云南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93-95,共3页
目的 以时机理论为基础,探讨需求导向干预对脑外伤照顾者照顾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昆明市某医院神经外科及康复科住院的脑外伤患者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照顾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目的 以时机理论为基础,探讨需求导向干预对脑外伤照顾者照顾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昆明市某医院神经外科及康复科住院的脑外伤患者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照顾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接受神经外科和康复科的常规护理和随访,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时机理论的需求导向干预。使用FCTI量表和SF-36量表对2组照顾者在患者入院时、干预后3个月及6个月的照顾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组在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的照顾能力总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时机理论的需求导向干预可以提高脑外伤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能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机理论 脑外伤 照顾者 照顾能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三廉泉”针刺结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外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研究
17
作者 朱达斌 林秀瑶 许云辉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3期6-10,共5页
目的:研究“三廉泉”针刺结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sEMGBF)治疗脑外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外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开展试验,将其以电脑编号奇偶数字法随机分作结合组(n=50... 目的:研究“三廉泉”针刺结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sEMGBF)治疗脑外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外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开展试验,将其以电脑编号奇偶数字法随机分作结合组(n=50)及常规组(n=50)。常规组开展常规治疗,结合组则于常规组的基础上增用“三廉泉”针刺结合sEMGBF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洼田饮水试验结果、表面肌电图(sEMG)检查结果、肺部感染情况。结果:结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洼田饮水试验1级人数占比高于常规组,而4级人数占比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舌骨上、下肌群最大波幅值均高于治疗前,且结合组均高于常规组,而两组舌骨上、下肌群吞咽所需时长均短于治疗前,且结合组均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均低于治疗前,且结合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廉泉”针刺结合sEMGBF治疗脑外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较佳,可有效促进吞咽功能恢复,改善sEMG指标与肺部感染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吞咽功能障碍 “三廉泉”针刺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
下载PDF
高风险脑外伤患者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抗凝时机与预后的关系
18
作者 吴相伟 孙敏 +1 位作者 叶继辉 朱建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9期770-774,共5页
目的探讨高风险脑外伤患者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抗凝时机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高风险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外伤后4~5 d启动抗凝的患者分为A组(n=100),外伤后6~7 d启... 目的探讨高风险脑外伤患者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抗凝时机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高风险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外伤后4~5 d启动抗凝的患者分为A组(n=100),外伤后6~7 d启动抗凝的患者分为B组(n=124),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抗凝后脑出血增加、神经功能恶化、再次手术、VTE、其他部位出血、住院时间、病死率等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高风险脑外伤患者脑出血增加及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A组患者脑出血增加(10.0%vs.3.2%)、再次手术(8.0%vs.1.6%)、神经功能恶化(9.0%vs.2.4%)及病死率(14.0%vs.5.6%)均显著高于B组(P均<0.05),A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B组[d:16.0(13.0,19.8)vs.12.0(11.0,15.8),P<0.05],两组VTE及其他部位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B组比较,A组脑出血风险增加(OR=4.715,95%CI 1.316~16.899,P<0.05),死亡风险增加(OR=3.101,95%CI 1.124~8.551,P<0.05)。结论高风险脑外伤患者伤后6~7 d启动抗凝VTE发生率低,预后更优,可作为临床抗凝启动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风险脑外伤 静脉血栓栓塞症 预后 抗凝时机 出血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颅脑外伤后微小意识状态
19
作者 胡逸君 周虹 +3 位作者 张焕新 隋云龙 张臻 张伦忠 《光明中医》 2024年第3期560-562,共3页
微小意识状态(MCS)是重度意识障碍的表现形式之一,表现为意识内容缺失,觉醒程度降低,常见于脑血管病以及颅脑外伤患者。笔者所在科室在西医常规治疗及康复手法的基础上,根据颅脑外伤意识障碍患者长期卧床,气机不畅,酿生痰湿,郁而化热以... 微小意识状态(MCS)是重度意识障碍的表现形式之一,表现为意识内容缺失,觉醒程度降低,常见于脑血管病以及颅脑外伤患者。笔者所在科室在西医常规治疗及康复手法的基础上,根据颅脑外伤意识障碍患者长期卧床,气机不畅,酿生痰湿,郁而化热以及外伤后瘀滞于脑,经络不畅,清窍失养的辨证特点,分阶段予涤痰汤涤痰开窍、益气扶正或麝香四黄汤清热豁痰、逐瘀通经、开窍醒神。该患者前期体质较弱,不能耐受攻伐,以化痰通络、益气扶正为主,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原发症及营养状况极大改善且伴有郁热之象,以清热豁痰、醒脑开窍、祛瘀通络为治疗原则。最终使微小意识状态半年之久的患者意识障碍显著好转,并恢复一定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微小意识状态 中西医结合疗法 促醒
下载PDF
不同角度电动起立床训练对脑外伤致脑积水患者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意识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20
作者 王华伟 周剑云 +1 位作者 王月 吕雪琴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7期797-80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角度电动起立床训练对脑外伤致脑积水患者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意识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0月至2024年3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收治的60例脑外伤致脑积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探讨不同角度电动起立床训练对脑外伤致脑积水患者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意识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0月至2024年3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收治的60例脑外伤致脑积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电动起立床的设立角度为20°)、B组(电动起立床的设立角度为40°)、C组(电动起立床的设立角度为60°)和D组(电动起立床的设立角度为80°),每组15例。四组患者均进行连续4周的常规康复治疗联合电动起立床训练。比较分析四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意识障碍严重程度[全面无反应量表(FOUR)评分、修订版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前,四组患者的FOUR评分、CRS-R评分、GCS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FOUR评分、CRS-R评分、GCS评分、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且B组、C组、D组均高于A组,D组高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角度电动起立床训练均可促进脑外伤致脑积水患者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意识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其中电动起立床的设立角度为80°时改善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起立床 脑外伤 积水 室-腹腔分流术 意识障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