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3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脾胃论》第2版:脾胃病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讲解
1
作者 陈兰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I0003-I0003,共1页
《脾胃论》成书于1249年,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的代表作,也是优秀的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至今日仍有着积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李杲倡导脾胃学说,论述脾胃与元气的关系,阐明了脾胃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留下了传世之作。
关键词 脾胃论》 中国医学史 金元四大家 脾胃学说 李杲 非物质文化遗产 脾胃 传世之作
下载PDF
如何保养我们的后天之本——脾胃之气
2
作者 梁永平 《科学生活》 2024年第11期102-103,共2页
脾胃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古人早就认识到脾胃的功能及重要性,《黄帝内经》指出饮食进入我们的胃,经过消化吸收,产生人体需要的精微物质,通过脾脏的运化功能,输送到人体的五脏六腑,从而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脾胃功... 脾胃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古人早就认识到脾胃的功能及重要性,《黄帝内经》指出饮食进入我们的胃,经过消化吸收,产生人体需要的精微物质,通过脾脏的运化功能,输送到人体的五脏六腑,从而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脾胃功能正常,人就不会生病,或者即使生病也有足够的抵抗力驱邪外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在其代表著作《脾胃论》中指出:如果脾胃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多种疾病的产生,我们治疗疾病,应该从脾胃着手。因此,如何保养我们的后天之本“脾胃之气”,显得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天之本 金元四大家 脾胃论》 脾胃功能 运化功能 精微物质 李东垣 脾胃之气
下载PDF
调神健脾法治疗脾胃病理论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焕英 夏金兵 +1 位作者 刘妍 吴华清 《光明中医》 2024年第2期244-247,共4页
脾胃与神密切相关,脾胃的运化腐熟依赖神调节,神失守位、阴阳失衡进一步致脾胃病,而形神俱旺、协调统一可促进脾胃功能的正常运作,精、血、气可化神,因而通过脾胃吸收的后天精微在神的化生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脾胃受损亦可致神失守。脑... 脾胃与神密切相关,脾胃的运化腐熟依赖神调节,神失守位、阴阳失衡进一步致脾胃病,而形神俱旺、协调统一可促进脾胃功能的正常运作,精、血、气可化神,因而通过脾胃吸收的后天精微在神的化生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脾胃受损亦可致神失守。脑为元神之府,通过经络与脾胃密切联系,因而“脑-神-脾胃”失衡可能是脾胃病的主要病机,针刺时可依据调神健脾的原则选穴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神健脾 脾胃 脑-神-脾胃 治则治法
下载PDF
从“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探析糖尿病泌汗异常
4
作者 张珊珊 李开民 +1 位作者 孙书彧 李晓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36-540,共5页
《脾胃论》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认识,以此为理论基础探讨糖尿病泌汗异常病机演变及辨证治疗。认为本病的发展为饮食劳役,先伤脾胃,导致元气亏损,阴火上行,进而营卫失和,阳损及阴,致汗出异常。治疗上应当注重糖尿病的治疗,兼... 《脾胃论》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认识,以此为理论基础探讨糖尿病泌汗异常病机演变及辨证治疗。认为本病的发展为饮食劳役,先伤脾胃,导致元气亏损,阴火上行,进而营卫失和,阳损及阴,致汗出异常。治疗上应当注重糖尿病的治疗,兼顾汗证。食疗为先,重用甘味,补阳泻火,平衡气火。明确糖尿病泌汗异常与中焦脾胃功能的密切关系,以期提高临床辨证论治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论》 糖尿病 汗证 阴火 脾胃亏虚 营卫失和 外邪客内
下载PDF
春节脾胃“闹脾气”,中医健胃助消食
5
作者 张海燕 翁森辉 《中医健康养生》 2024年第2期55-56,共2页
南北饮食虽有差异,但鸡鸭鱼肉等都是年夜饭的常见食物。面对如此丰盛的美食,有些人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吃撑了,引起消化不良的症状。消化不良,是指食物在胃肠道中不能被正常消化和吸收,患者常出现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中医认为,胃... 南北饮食虽有差异,但鸡鸭鱼肉等都是年夜饭的常见食物。面对如此丰盛的美食,有些人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吃撑了,引起消化不良的症状。消化不良,是指食物在胃肠道中不能被正常消化和吸收,患者常出现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中医认为,胃具有受纳、腐熟水谷的作用,脾具有运化水谷的作用。脾胃之气健旺,食物才能得到良好的消化和吸收。而脾胃虚弱的人运化水谷的能力差,无法很好地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更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化水谷 腐熟水谷 脾胃虚弱 消化不良 中医 脾胃之气 消化和吸收 胃肠道
下载PDF
养好脾胃,气色就能变好?
6
作者 叶蔚 《中医健康养生》 2024年第4期42-42,共1页
小吴最近因面色发黄、气色不好,去医院看病。医师建议她养好脾胃,脾胃好了,气色自然就好了。那么,脾胃功能与面色有什么关系呢?该如何养好脾胃呢?问:为什么脾胃功能不好,面色会发黄?答:中医五行学说中提出,脾色主黄病,面色萎黄往往提示... 小吴最近因面色发黄、气色不好,去医院看病。医师建议她养好脾胃,脾胃好了,气色自然就好了。那么,脾胃功能与面色有什么关系呢?该如何养好脾胃呢?问:为什么脾胃功能不好,面色会发黄?答:中医五行学说中提出,脾色主黄病,面色萎黄往往提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面黄且容易浮肿者,多提示脾虚湿停;面黄而形体枯瘦者,多提示脾胃阴虚有热。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如脾胃健运、气血充足,唇色就会红润光泽;反之,则唇色淡白无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功能 面色萎黄 气血不足 脾开窍于口 面黄 健运 脾胃虚弱 脾虚湿停
下载PDF
补益脾胃溃结方对脾胃虚弱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教华 彭迎迎 +1 位作者 胡晓阳 张全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3-1177,共5页
目的 探讨补益脾胃溃结方对脾胃虚弱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3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益脾胃溃结方,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Mayo评分、SF-36评分、中医... 目的 探讨补益脾胃溃结方对脾胃虚弱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3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益脾胃溃结方,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Mayo评分、SF-36评分、中医证候评分、5-HT、IL-6、TNF-α、IL-4、CD4^(+)/CD8^(+)、LPS、TGF-β1、DAO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Mayo评分、中医证候评分、TNF-α、LPS、5-HT、IL-6、CD4^(+)/CD8^(+)、DAO降低(P<0.05),SF-36评分、TGF-β1、IL-4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 补益脾胃溃结方可减轻脾胃虚弱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疼痛介质分泌,促进肠黏膜修复,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益脾胃溃结方 常规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 脾胃虚弱
下载PDF
黄芪建中汤合暖胃汤治疗患儿脾胃虚寒型急性肠胃炎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海华 宋金岭 +1 位作者 张志国 王芳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4期440-443,共4页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合暖胃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急性肠胃炎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74例脾胃虚寒型急性肠胃炎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7例。2组均接受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奥美拉唑...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合暖胃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急性肠胃炎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74例脾胃虚寒型急性肠胃炎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7例。2组均接受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黄芪建中汤合暖胃汤治疗。2组均治疗14 d。对比2组中医证候评分、病症恢复时间、临床疗效、炎症反应、胃肠激素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主症评分、次症评分、总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研究组发热、腹痛、呕吐、腹泻等病症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白细胞介素-17(IL-17)、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2组胃泌素(GSA)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2组胃动力素(MTL)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合暖胃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急性肠胃炎患儿疗效确切,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与胃肠功能,促进患儿康复,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建中汤 暖胃汤 脾胃虚寒型 急性胃肠炎 小儿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基于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解读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9
作者 钱舒乐 李晓凤 +5 位作者 于露 梁嘉钰 樊博雅 王润英 任杰 杜武勋 《江苏中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62-65,共4页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是《脾胃论》的首方,其蕴含的“益气升阳泻火”立方原则是李东垣基本学术思想的体现。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立足五脏气化,重视五脏联系,五脏中皆有脾气,脾土一虚,则五脏之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肝木郁而化火,心火甚...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是《脾胃论》的首方,其蕴含的“益气升阳泻火”立方原则是李东垣基本学术思想的体现。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立足五脏气化,重视五脏联系,五脏中皆有脾气,脾土一虚,则五脏之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肝木郁而化火,心火甚嚣妄动,肺金为火所克或奋起以复脾土之母仇,肾水泛滥而气机亦塞——从而影响五脏间的整体气化流动状态。以此解读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认为该方主治疾病之病机为“脾胃虚衰而元气不足,气火失调而升降失常”,发病以脾胃为本,常累及心、肝,甚则波及肺、肾,五脏相继受累;该方用药配伍以升发阳气、补益元气、苦寒清热为主,寓泻阴火于升阳、补气之中,令元气充足升降有序而阴火自除。附验案1则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李东垣 脾胃论》 阴火 组方思路
下载PDF
李延从脾胃论治冠心病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志成 刘桉君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13-218,共6页
冠心病为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归属中医学的“胸痹”“心痛”等疾病范畴。李延教授认为本病之病性总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脾虚、脾胃健运失常为本,标实在于痰浊、血瘀、气滞、寒凝等有形实邪痹阻心脉。治疗时重视调理脾胃,重用黄芪、... 冠心病为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归属中医学的“胸痹”“心痛”等疾病范畴。李延教授认为本病之病性总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脾虚、脾胃健运失常为本,标实在于痰浊、血瘀、气滞、寒凝等有形实邪痹阻心脉。治疗时重视调理脾胃,重用黄芪、白术、党参、五味子等健脾养心以治本,结合通阳化浊、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温阳散寒等治法,标本兼治,通补兼顾,使脾气健旺,心气充沛,瘀去痰消,胸阳得以舒展,则心之血脉恢复畅通,胸痹心痛诸症得到缓解。李延教授从脾胃论治冠心病的经验可为中医临床诊治冠心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胸痹 本虚标实 脾虚 痰浊 血瘀 调理脾胃 健脾养心 李延
下载PDF
国医大师杨春波辨治脾胃湿热证胃肠病经验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铭涵 何友成 +2 位作者 杨正宁 林尧 杨春波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40-45,共6页
杨春波教授为全国第3届国医大师,擅长运用“脾胃湿热”理论诊治胃肠系统疾患。杨老认为,脾胃湿热由内外因素共同作用而成,应从“三因制宜”角度辨识脾胃湿热证胃肠病的个体化病因病机及临床特征。针对脾胃湿热证胃肠病的辨治用药,杨老... 杨春波教授为全国第3届国医大师,擅长运用“脾胃湿热”理论诊治胃肠系统疾患。杨老认为,脾胃湿热由内外因素共同作用而成,应从“三因制宜”角度辨识脾胃湿热证胃肠病的个体化病因病机及临床特征。针对脾胃湿热证胃肠病的辨治用药,杨老以清化湿热、调气舒络为总治则,创制“清化饮”为基本方,并结合辨析寒热、分利三焦、顾护正气、扶正防邪等辨治心得立方。作者结合杨老临床验案,阐述杨老辨治脾胃湿热证胃肠病的临证经验,以期对指导临床诊治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经验 杨春波 脾胃湿热证 胃肠病
下载PDF
通调带脉治疗脾胃与妇科合病临证思路
12
作者 李博 杨小静 +3 位作者 梁婧翘 张雅冬 韩强 许昕(指导)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9期159-163,共5页
现代医学中消化科疾病和妇科疾病分属不同学科,从中医整体观认知,脾胃与妇科合病可统称为带脉病。中医学认为,带脉病基本病因病机系湿热中阻蕴带、寒湿困脾阻带、火热灼带及精气血不足所致带脉虚陷,治疗主要采用通调带脉法,从带脉、脾... 现代医学中消化科疾病和妇科疾病分属不同学科,从中医整体观认知,脾胃与妇科合病可统称为带脉病。中医学认为,带脉病基本病因病机系湿热中阻蕴带、寒湿困脾阻带、火热灼带及精气血不足所致带脉虚陷,治疗主要采用通调带脉法,从带脉、脾、胃、肝及冲脉、任脉多经参详论治,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体现。通调带脉法包括清带脉湿热、温带脉寒湿、止带脉疼痛和固带脉虚脱。临证论治腹部症状包含脾胃和妇科疾病时,可斟酌考虑,灵活运用,化繁为简,异病同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脉 脾胃 异病同治 妇科疾病
下载PDF
针刺“老十针”对脑瘫患儿脾胃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13
作者 郭鑫 史华 +1 位作者 张英英 梁东林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老十针”对脑瘫患儿脾胃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12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脑瘫儿童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在常规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老十针”治疗,每日治疗1次,每次30 m... 目的:探讨针刺“老十针”对脑瘫患儿脾胃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12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脑瘫儿童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在常规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老十针”治疗,每日治疗1次,每次30 min,每周治疗5 d,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针刺治疗,其他条件同治疗组。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采用脾胃系疾病患者报告的结局量表(SSD-PRO)、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QL4.0)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CMFM-88)评定两组患儿的脾胃功能及生存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前的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SSD-PRO、PedsQL4.0及CMFM-88总分及各维度分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针刺“老十针”能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脾胃功能,促进其生长发育,提高其粗大运动功能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老十针 脑瘫 脾胃功能 生存质量
下载PDF
消痞汤对脾胃虚弱证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14
作者 陈硕 李江辉 +7 位作者 洪嘉辉 李素 吴冬萍 陈梅芳 谢君灵 顾新月 陈少东 林秋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288-3292,共5页
目的考察消痞汤对脾胃虚弱证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和胰酶肠溶片,观察组给予消痞汤,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脑肠肽指标(C... 目的考察消痞汤对脾胃虚弱证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和胰酶肠溶片,观察组给予消痞汤,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脑肠肽指标(CGRP、5-HT、SP、NPY)、Hp转阴率、胃液成分(游离酸、胃蛋白酶、亚硝酸盐、总酸)、胃肠激素(GAS、MLT、SS)、胃黏膜病理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脑肠肽指标、NPY、SS、游离酸、胃蛋白酶、总酸升高(P<0.05),MLT、亚硝酸盐、黏膜炎症和黏膜萎缩评分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Hp转阴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痞汤可安全有效地缓解胃黏膜炎症和萎缩,改善胃液成分和胃肠激素,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脑-肠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痞汤 常规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虚弱
下载PDF
中医热熨疗法治疗脾胃疾病的研究现状分析
15
作者 田小冬 黄砚萍 +1 位作者 王文清 王婷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5期100-105,共6页
本文通过查找、检索有关热熨疗法的相关古籍及文献资料,总结中医热熨疗法的发展历史,以及脾胃疾病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和应用进展,旨在了解中医热熨疗法在脾胃疾病中的研究现状。中医热熨疗法治疗脾胃疾病效果良好,应不断深入研究,使其... 本文通过查找、检索有关热熨疗法的相关古籍及文献资料,总结中医热熨疗法的发展历史,以及脾胃疾病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和应用进展,旨在了解中医热熨疗法在脾胃疾病中的研究现状。中医热熨疗法治疗脾胃疾病效果良好,应不断深入研究,使其能更好地发挥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熨疗法 脾胃疾病 脾胃气虚 术后便秘 中医护理
下载PDF
益气健脾清肝和胃方对脾胃虚弱型胃食管反流患者的临床疗效
16
作者 吕迎春 赵炜 +2 位作者 蔡翠珠 韩广明 陈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30-2833,共4页
目的探讨益气健脾清肝和胃方对脾胃虚弱型胃食管反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观察组给予益气健脾清肝和胃方,疗程8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GERDQ评分、UES... 目的探讨益气健脾清肝和胃方对脾胃虚弱型胃食管反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观察组给予益气健脾清肝和胃方,疗程8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GERDQ评分、UES静息压、LES静息压、炎症因子(CRP、IL-6、TNF-α)、脑肠肽相关指标(GAS、MTL、VIP)、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GERDQ评分、炎症因子、VIP降低(P<0.05);UES静息压、LES静息压、GAS、MTL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健脾清肝和胃方可安全有效地改善脾胃虚弱型胃食管反流患者中医证候,减轻炎症及VIP水平,缓解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健脾清肝和胃方 胃食管反流 脾胃虚弱
下载PDF
温中和胃汤联合耳穴压豆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治疗疗效及对血清VIP、MTL水平的影响
17
作者 韩广明 赵炜 吕迎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2-96,共5页
目的 温中和胃汤联合耳穴压豆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CG)患者的治疗疗效及对血清VIP、MTL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该院接收的脾胃虚寒型CG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治疗... 目的 温中和胃汤联合耳穴压豆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CG)患者的治疗疗效及对血清VIP、MTL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该院接收的脾胃虚寒型CG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耳穴压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温中和胃汤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疗效、中医证候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胃肠功能指标[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肽(VIP)]以及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在患者停药3个月后,对其进行为期半年的跟踪随访调查,记录其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62%、76.74%,不良反应总共发生率分别为17.02%、9.30%,6个月内复发率分别为0.00%、13.9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6个月复发率较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对比,观察组胃隐痛、喜温喜按、劳累/受凉后症状加重和泛吐清水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疲倦怠、舌淡胖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MTL高于对照组(P<0.05),VIP、IL-1β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L-6浓度无差异(P>0.05)。结论 温中和胃汤联合耳穴压豆可有效提高脾胃虚寒型CG治疗疗效,降低VIP和IL-1β表达,同时提高MTL表达水平,降低短期内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脾胃虚寒型 温中和胃汤 血管活性肽 复发
下载PDF
运用王旭高“治肝三十法”理论辨治脾胃病思路探析
18
作者 曹婷婷 宁丽琴 +1 位作者 刘丽娜 薛博瑜 《江苏中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4-7,共4页
清代名医王旭高在其所著《西溪书屋夜话录》中较为系统和全面地阐述了肝病证治,总结出“治肝三十法”,其对肝病的分类辨治,既体现肝病的病机演变特点,也符合一般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后世医家临床诊疗具有深远的影响。脾胃与肝在生理... 清代名医王旭高在其所著《西溪书屋夜话录》中较为系统和全面地阐述了肝病证治,总结出“治肝三十法”,其对肝病的分类辨治,既体现肝病的病机演变特点,也符合一般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后世医家临床诊疗具有深远的影响。脾胃与肝在生理和病理上均联系紧密且互相影响,肝病可传于脾胃,肝气、肝风、肝火皆能侮脾乘胃,导致脾胃气机升降失司、运化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乏源等病理状态,故在治疗脾胃病时重视“治肝”已是临床常用之法。基于“治肝三十法”理论,灵活运用疏肝、柔肝、清肝、化肝、温肝、敛肝等法治疗脾胃病,不失为治疗脾胃病之思路,验之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肝三十法 王旭高 脾胃 化肝煎 左金丸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健脾升清利咽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咽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19
作者 魏然 姜辉 +1 位作者 王嘉玺 李金飞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8期1647-1650,1656,共5页
目的观察名中医刘大新教授采用健脾升清利咽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咽炎患者的疗效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2月期间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刘大新教授门诊就诊的脾胃虚弱型慢性咽炎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观察名中医刘大新教授采用健脾升清利咽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咽炎患者的疗效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2月期间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刘大新教授门诊就诊的脾胃虚弱型慢性咽炎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选用四君子汤治疗,治疗组则采用健脾升清利咽汤。治疗14 d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0.00%(36/4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2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两组患者咽干、咽痛、次要症状(咽异物感、咽痒、咳嗽、咯痰)、咽后壁黏膜、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及咽侧索粗厚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F、RP、BP、GH、VT、SF、MH、R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健脾升清利咽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咽炎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大新 健脾升清利咽汤 脾胃虚弱 慢性咽炎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脾胃论》英译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焱 姬雪桦 王尔亮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45-150,共6页
中医药典籍《脾胃论》是中医脾胃学说的代表作,在学术上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生态翻译学生态范式的角度下进行论述,即“翻译即文本移植”“翻译即适应选择”与“翻译即生态平衡”。由生态范式便产生了取... 中医药典籍《脾胃论》是中医脾胃学说的代表作,在学术上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生态翻译学生态范式的角度下进行论述,即“翻译即文本移植”“翻译即适应选择”与“翻译即生态平衡”。由生态范式便产生了取向“三生”论域的“三生”相,即文本生命、译者生存、翻译生态,其中在“文本生命”视角下运用“三维”转换理论对《脾胃论》英译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Bob Flaws译本充分体现了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三维”转换,译者采用了增词、音译加注、音译加意译、意译加注解等翻译方法。此研究为中医药典籍的英译及研究提供启示和借鉴,推动中医药文化的海外译介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论》 生态翻译学 “三维”转换 中医英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