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腋动脉入路紧急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报道
1
作者 梁长彬 李福杭 +2 位作者 高远 张海山 郭亮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63-765,共3页
本文报道了1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循环崩溃伴瓣膜移位后,紧急经腋动脉剖开行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最终手术成功完成。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循环崩溃的高风险患者术中紧急体外... 本文报道了1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循环崩溃伴瓣膜移位后,紧急经腋动脉剖开行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最终手术成功完成。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循环崩溃的高风险患者术中紧急体外膜肺氧合支持和入路选择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动脉插管 体外膜肺氧合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下载PDF
腋动脉插管对主动脉血流动力学环境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蒋太潇 席一峰 陈增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66-366,共1页
目的研究不同血液灌注条件下右腋动脉ECMO插管置入后对主动脉血流动力学环境的影响规律。方法基于临床影像数据构建模型,采用血流动力学方法进行研究。ECMO和衰竭心脏提供的总血流量保持不变,心输出脉动流量比(FVR-HO)为10%、20%、40%... 目的研究不同血液灌注条件下右腋动脉ECMO插管置入后对主动脉血流动力学环境的影响规律。方法基于临床影像数据构建模型,采用血流动力学方法进行研究。ECMO和衰竭心脏提供的总血流量保持不变,心输出脉动流量比(FVR-HO)为10%、20%、40%、相应ECMO流量比(FVR-ECMO)为90%、80%、60%。研究将对主动脉内的血液流动情况,壁面剪切力(WSS),时均壁面剪切力(TWASS),振荡剪切指数(OSI),相对滞留时间(RRT),高氧血灌注流量(Q)等指标展开研究。结果来自ECMO腋动脉插管的高氧血与来自衰竭心脏的低氧血混合后在主动脉弓产生较强的旋动,在靠近插管出口的头臂干血管位置造成高WSS区域。血流旋动的程度随FVR-ECMO的减少而减弱,高WSS,高OSI和高RRT区域都随FVRECMO的减少而缩小。高氧血在各出口灌注比例随FVR-ECMO的减少而降低,Q值在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降主动脉处随FVR-ECMO的减少而降低,且在降主动脉位置Q值下降较为明显,Q值在右颈总动脉位置升高。结论不同心输出量和ECMO灌注水平的右腋动脉VA-ECMO对主动脉环境有显著影响。心脏功能的部分恢复可促使血流在主动脉弓位置血流异常旋动的程度减弱,同时导致下肢高氧血供应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主动脉 腋动脉 右颈总动脉 衰竭心脏 血液灌注 灌注流量 血液流动 心输出量
下载PDF
经腋动脉路径的体外膜肺氧合插管辅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例
3
作者 杨政乐 徐承义 +4 位作者 易东 徐晓蝶 宋丹 罗婷 鄢华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6期357-360,共4页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是一种可以减少接受高危复杂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发生心原性休克等不良事件的有效手段。国内常规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技术路径的选择主要是股动脉和股静脉,而通过腋动脉路径进行体外膜肺氧合...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是一种可以减少接受高危复杂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发生心原性休克等不良事件的有效手段。国内常规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技术路径的选择主要是股动脉和股静脉,而通过腋动脉路径进行体外膜肺氧合置管的病例较为少见。但在国外,腋动脉插管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循环辅助模式已被视为治疗危重症患者的常规临床路径之一。本病例报道1例老年男性患者因股动脉入路困难,而选择右侧腋动脉路径置入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循环,进行高危复杂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最终救治成功的案例。以期为临床行体外膜肺氧合技术路径的选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动脉 体外膜肺氧合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超声评估腋动脉和肱动脉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对老年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宋平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8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评估腋动脉和肱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对老年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BCRL)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131例老年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1年内是否发生BCRL,分为... 目的:探讨超声评估腋动脉和肱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对老年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BCRL)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131例老年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1年内是否发生BCRL,分为BCRL组(n=42)和非BCRL组(n=89)。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超声测量并获取腋动脉和肱动脉RI、PI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BCRL组腋动脉和肱动脉超声血流参数与ISL分期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肱动脉、腋动脉超声参数对BCRL的预测价值。结果:BCRL组腋动脉PI、RI值和肱动脉PI值显著低于非BCR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CRL组腋动脉RI、腋动脉PI、肱动脉PI与ISL分期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清扫数目(≥15个)、术后放疗是老年乳腺癌患者发生BCRL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腋动脉RI、腋动脉PI、肱动脉PI预测BCRL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0(95%CI:0.554~0.787)、0.738(95%CI:0.673~0.896)、0.711(95%CI:0.601~0.821),其中腋动脉PI预测BCRL的AUC最高(P<0.001)。结论:腋动脉RI、腋动脉PI、肱动脉PI与BCRL的发生存在密切关联,以腋动脉PI最佳诊断临界值2.8作为BCRL的评估标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BCRL快速筛查和评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淋巴水肿 超声检查 多普勒超声 腋动脉 动脉
下载PDF
导丝会师技术在腋动脉损伤腔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5
作者 窦树彬 王小微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目的探讨导丝会师技术在腋动脉损伤腔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20年8月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收治的腋动脉损伤患者22例,男性16例,女性6例;年龄30~66岁,平均40.3岁。经股动脉及患侧桡动脉入路,双向入路导丝会师腋... 目的探讨导丝会师技术在腋动脉损伤腔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20年8月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收治的腋动脉损伤患者22例,男性16例,女性6例;年龄30~66岁,平均40.3岁。经股动脉及患侧桡动脉入路,双向入路导丝会师腋动脉损伤段,经股动脉引入圈套器,将导丝拉出体外,建立股-桡动脉的“体外导丝”工作轨道,然后行支架植入术。观察患者围术期情况、治疗效果、手术并发症及再干预情况等。结果腔内治疗过程中采用导丝会师技术成功率100%,共植入支架34枚,平均1.5枚,术中造影示腋动脉血流完全恢复通畅。随访6~49个月,平均28.6个月,支架内血流通畅或支架腔内狭窄小于30%未行腔内干预20例,支架腔内狭窄超过50%再次腔内治疗2例,无支架移位、断裂、内瘘等。结论腋动脉损伤腔内治疗过程中采用导丝会师技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应用价值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动脉损伤 导丝会师技术 支架 腔内
下载PDF
腋动脉分支及双干型臂动脉变异一例
6
作者 高转 李岳 +3 位作者 郭丽颖 李承阳 杨羽洁 李京 《解剖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腋动脉在第1肋的外侧缘续于锁骨下动脉,经腋窝的深部至背阔肌的下缘移行为肱动脉。腋动脉分支以六分支为主,并载于教科书,分别为胸上动脉、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旋肱前动脉和旋肱后动脉。杨阳明等^([1])研究表明,腋动... 腋动脉在第1肋的外侧缘续于锁骨下动脉,经腋窝的深部至背阔肌的下缘移行为肱动脉。腋动脉分支以六分支为主,并载于教科书,分别为胸上动脉、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旋肱前动脉和旋肱后动脉。杨阳明等^([1])研究表明,腋动脉分支类型中以五分支为主,为总侧数的(61.8±5.57)%。但吕华等^([2])认为腋动脉六分支略多于五分支,两者合计占绝大多数。在实验解剖中,发现1例74岁男性尸体,身高167 cm,其左侧腋动脉变异并具有双干型臂动脉,其腋动脉为四分支型,且腋动脉第3段的多分支共干变异非常罕见,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动脉 双干型臂动脉 多分支共干 变异
下载PDF
外科治疗腋动脉瘤致反复上肢动脉栓塞1例
7
作者 黄飞来 王国富 毕乐昌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8期1996-1997,共2页
腋动脉瘤主要表现为腋窝搏动性肿物、上肢缺血及动脉瘤破裂致失血性休克等,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且容易误诊。本文报道2023年2月22日收治于绍兴市中心医院医共体总院的1例腋动脉瘤致反复上肢动脉栓塞患者的诊治过程。患者左上肢发凉3 d入院... 腋动脉瘤主要表现为腋窝搏动性肿物、上肢缺血及动脉瘤破裂致失血性休克等,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且容易误诊。本文报道2023年2月22日收治于绍兴市中心医院医共体总院的1例腋动脉瘤致反复上肢动脉栓塞患者的诊治过程。患者左上肢发凉3 d入院,经CT血管成像(CTA)检查确诊为腋动脉瘤合并动脉栓塞,并于入院第2天成功实施了左肩前腋动脉瘤人造血管旁路转移术。术后随访9个月,患者恢复良好,人造血管通畅。CTA在腋动脉瘤诊断中非常重要,行个体化手术治疗能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动脉 上肢动脉栓塞 人造血管旁路术 血管成像术 外科治疗
下载PDF
锁骨下及腋动脉损伤合并臂丛神经损伤的急救与外科治疗(附10例报告) 被引量:7
8
作者 肖嵩华 刘芙进 +4 位作者 宋守礼 朱盛修 张伯勋 张群 赫荣国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3期898-900,共3页
目的 :探讨锁骨下及腋动脉损伤合并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 :方法 :分析 10例锁骨下动脉及腋动脉损伤合并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结果。结果 :10例均存活 ,也未出现患肢坏死 ,但有 6例仍存在锁骨下动脉、腋动脉主干闭塞其中 2例发生缺血性... 目的 :探讨锁骨下及腋动脉损伤合并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 :方法 :分析 10例锁骨下动脉及腋动脉损伤合并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结果。结果 :10例均存活 ,也未出现患肢坏死 ,但有 6例仍存在锁骨下动脉、腋动脉主干闭塞其中 2例发生缺血性肌挛缩。臂丛损伤可二期修复。结论 :在抢救生命的原则下 ,迅速探查血管神经 ,尽可能地修复血管损伤 ,重建上肢血供 ,是保留患肢功能的基础。二期探查修复臂丛损伤应审慎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 腋动脉 臂丛神经 损伤
下载PDF
桡动脉起自腋动脉1例 被引量:4
9
作者 陈胜华 欧阳四新 +1 位作者 向宇燕 彭田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7-447,共1页
关键词 动脉起自腋动脉 解剖学 尺神经 正中神经 动脉
下载PDF
右侧腋动脉分支变异1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夏春波 周思 +3 位作者 陆明深 兰羚元 张幸 蒋常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06-706,共1页
笔者在解剖1例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侧腋动脉分支异常,现报道如下:①解剖发现从右侧腋动脉第2段远侧端发出一变异动脉干,长8.1cm,起端外径为7.9mm。②变异动脉干近侧端发出肩胛下动脉和旋肱前动脉,旋肱前动脉为2支,近侧分支较小... 笔者在解剖1例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侧腋动脉分支异常,现报道如下:①解剖发现从右侧腋动脉第2段远侧端发出一变异动脉干,长8.1cm,起端外径为7.9mm。②变异动脉干近侧端发出肩胛下动脉和旋肱前动脉,旋肱前动脉为2支,近侧分支较小,起端外径为1.0mm,远侧分支较大.起端外径为1.6mm。肩胛下动脉分支正常,分为旋肩胛动脉和胸背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变异 腋动脉 右侧 旋肱前动脉 肩胛下动脉 旋肩胛动脉 分支异常 男性尸体
下载PDF
腋动脉及其分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史二栓 杜颋 +1 位作者 王泽俊 方刚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6年第4期228-230,共3页
目的探索国人腋动脉(AA)及其分支的类型、量化数据以及他们之间的比例关系。方法解剖观察32具成人尸体标本(男25具、女7具)的腋动脉分支类型、外径及腋动脉起始段的外径与其自身比例,腋动脉3段的长度、外径,计算三者间的自身比例。结果... 目的探索国人腋动脉(AA)及其分支的类型、量化数据以及他们之间的比例关系。方法解剖观察32具成人尸体标本(男25具、女7具)的腋动脉分支类型、外径及腋动脉起始段的外径与其自身比例,腋动脉3段的长度、外径,计算三者间的自身比例。结果腋动脉分支分为7型及1个变异型。每型又分为若干亚型,以6支型(出现率30.16%)和5支型(出现率26.98%)多见;腋动脉3段长度差异较大,三者之比为1∶1.18∶1.25,外径由第一段至第三段渐细,三者之比为1∶0.89∶0.75,腋动脉的各分支依据其支数及起始位置的不同,分为若干型及亚型。腋动脉起始端与各分支起始端外径之比分别为胸上动脉(TS)1∶0.28,胸肩峰动脉(TA)1∶0.42,胸外侧动脉(TL)1∶0.31,肩胛下动脉(SS)1∶0.63,旋肱前动脉(CHA)1∶0.25,旋肱后动脉(CHP)1∶0.46。结论腋动脉及其分支的变异较大,临床介入放射学及血管外科学对血管处理或选择时,应以出现率高、类型恒定、管径允许者作为应用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腋动脉 观测
下载PDF
腋动脉分支变异一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夏春波 周思 +2 位作者 陆明深 蒋常文 张幸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5-355,共1页
腋动脉分支变异较多,笔者在解剖1例男性尸体时发现一种罕见变异,现报道如下。解剖一具男性尸体,发现其左侧腋动脉分支变异极大。从左侧腋动脉第2段远侧段发出一变异动脉干,长6.7mm,起端外径为7.9mm;而肱动脉存正中神经内外侧头之... 腋动脉分支变异较多,笔者在解剖1例男性尸体时发现一种罕见变异,现报道如下。解剖一具男性尸体,发现其左侧腋动脉分支变异极大。从左侧腋动脉第2段远侧段发出一变异动脉干,长6.7mm,起端外径为7.9mm;而肱动脉存正中神经内外侧头之间,行于正中神经浅面,为肱浅动脉型^[1]。在距变异动脉干起始端发出较大的肩胛下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变异 腋动脉 男性尸体 正中神经 肩胛下动脉 动脉 动脉 解剖
下载PDF
腋动脉分支变异与正中神经位置异常1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安高 洪丽 +2 位作者 彭田红 万炜 蒋穗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2-422,共1页
笔者在一成年男性右侧上肢标本上,发现其腋动脉分支变异并有正中神经位置(行程变异)异常,较少见,报道如下:
关键词 腋动脉分支变异 正中神簪位置异常 病例 解剖学
下载PDF
经人工血管右腋动脉插管在升主动脉和弓部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长青 肖苍松 +5 位作者 吴扬 马晓辉 李佳春 王加利 杨明 刘国鹏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51-453,共3页
目的介绍经人工血管右侧腋动脉插管进行体外循环和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的方法。方法共30例患者经右侧腋动脉体外循环,其中累及主动脉弓部的急性StanfordA型夹层动脉瘤23例,合并弓部扩张的升主动脉瘤7例。在右侧锁骨中点下方做长约4~5cm... 目的介绍经人工血管右侧腋动脉插管进行体外循环和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的方法。方法共30例患者经右侧腋动脉体外循环,其中累及主动脉弓部的急性StanfordA型夹层动脉瘤23例,合并弓部扩张的升主动脉瘤7例。在右侧锁骨中点下方做长约4~5cm切口,游离腋动脉而不游离臂丛神经和腋静脉,将直径8mm的人工血管与之端侧吻合并与动脉管连接。腋动脉插管用于体外循环,也用于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涉及主动脉弓部手术30例,其中采用经腋动脉顺行性脑灌注行全主动脉弓置换15例,深低温停循环下置换右半弓15例。体外循环结束时直接将人工血管结扎即可。结果患者全部康复出院,经腋动脉插管灌注流量和压力与经升主动脉插管无差异。术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右上肢血压正常,未发生动脉损伤、栓塞以及上肢感觉、运动障碍等。结论经人工血管右侧腋动脉插管进行体外循环和选择性脑灌注,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动脉 体外循环 动脉
下载PDF
腋动脉侧接人工血管插管法在深低温停循环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肖正华 张尔永 +2 位作者 郭应强 蒙炜 石应康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60-61,共2页
目的介绍腋动脉侧接人工血管插管法在深低温停循环手术中的应用,总结其经验。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们在36例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中应用腋动脉侧接人工血管插管法建立体外循环中的动脉灌注;将右侧腋动脉游离,全身肝素化,前后阻... 目的介绍腋动脉侧接人工血管插管法在深低温停循环手术中的应用,总结其经验。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们在36例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中应用腋动脉侧接人工血管插管法建立体外循环中的动脉灌注;将右侧腋动脉游离,全身肝素化,前后阻断腋动脉,于腋动脉前壁作一长约8~10mm切口,用一直径8~10mm、长约6~8cm的人工血管与腋动脉行端侧吻合,侧接人工血管与普通升主动脉插管连接。结果施行腋动脉侧接人工血管顺利,成功率为100%,体外循环及选择性脑灌注满意。无腋动脉插管的相关并发症发生,除2例苏醒延迟外,其余均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手术死亡3例,死亡原因与腋动脉侧接人工血管插管无关。结论腋动脉侧接人工血管插管法作为心脏大血管深低温停循环手术中建立体外循环的动脉灌注及选择性脑灌注,其方法简单、疗效可靠、无插管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动脉 深低温停循环 选择性脑灌注
下载PDF
腋动脉留置导管小剂量化疗治疗腹部恶性肿瘤30例体会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广森 水少锋 +2 位作者 朱敬松 张美凤 宋静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9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腹部恶性肿瘤 留置导管 小剂量 化疗治疗 腋动脉 恶性肿瘤患者 动脉穿刺插管 灌注化疗
下载PDF
经桡动脉冠脉造影致腋动脉闭塞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游咏 李传昶 +2 位作者 蒲晓群 郑昭芬 杨天伦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790-1791,共2页
本文报道1例经桡动脉穿刺冠脉造影术后发生右腋动脉痉挛后导致血栓形成,被及时发现并立即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保住患肢病例。由于该并发症在冠脉造影术中尚属少见。现将其治疗、护理经过报道如下:
关键词 动脉 冠脉造影 腋动脉闭塞
下载PDF
高频超声观察正常成人腋动脉主要分支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敏 鄂占森 +2 位作者 徐文中 赵新宇 吕海霞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1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正常成人腋动脉主要分支的声像图特征。方法使用高频超声检查30名正常成人60侧腋动脉主要分支,描述并记录正常成人腋动脉主要分支的走行特点及检查方法。结果通过骨骼、肌肉、肌腱作为解剖标志,详细描述了正常成人...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正常成人腋动脉主要分支的声像图特征。方法使用高频超声检查30名正常成人60侧腋动脉主要分支,描述并记录正常成人腋动脉主要分支的走行特点及检查方法。结果通过骨骼、肌肉、肌腱作为解剖标志,详细描述了正常成人腋动脉主要分支的超声检查方法及其与周围骨骼、肌肉、神经的毗邻关系。结论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正常成人腋动脉主要分支,可作为腋动脉主要分支的首选无创性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动脉 高频超声 解剖学
下载PDF
腋动脉上下入路行臂丛神经阻滞临床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旭 米卫东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7-8,38,共3页
目的比较足量罗哌卡因用于腋动脉上、下入路时对臂丛神经束的阻滞效果。方法选择50例需行前臂尺侧及手部尺侧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A1、B1两组,每组25例。A1组行腋动脉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B1组行腋动脉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 另选择50例需... 目的比较足量罗哌卡因用于腋动脉上、下入路时对臂丛神经束的阻滞效果。方法选择50例需行前臂尺侧及手部尺侧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A1、B1两组,每组25例。A1组行腋动脉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B1组行腋动脉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 另选择50例需行前臂桡侧及手部桡侧手术的病人,分成A2、B2组,每组25例。A2组行腋动脉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B2组行腋动脉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各组局麻药均采用0.4%罗哌卡因,总量50ml。结果给药后15min,A1组阻滞效果优良率为100%, B1组阻滞效果优良率为84%,A2组阻滞效果优良率为100%,B2组阻滞效果优良率为96%;给药后20min,各组阻滞效果优良率均为100%。15min时,A组和B组之间阻滞效果有显著差别(P<0.01)。20min时,A组和B组之间阻滞效果并无显著差别 (P>0.05)。结论腋动脉下入路臂丛阻滞对尺侧外伤起效快,阻滞完全;腋动脉上入路对桡侧外伤起效快,阻滞完全。但在药物足够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药液逐渐扩散到邻近的筋膜腔,最终是可以达到阻滞完善的效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麻药 腋动脉 臂丛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下载PDF
腋动脉分支的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丁家明 雷英 黄永春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3-4,共2页
目的为临床提供有关腋动脉分支的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甲醛固定处理的正常成人尸体标本30具(男24,女6),解剖、观察腋动脉分支的起点及数目。结果胸上动脉(ST)起自腋动脉第1段者占85%,胸肩峰动脉(TA)起自第1、2段者,分别占5%和95%,胸外... 目的为临床提供有关腋动脉分支的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甲醛固定处理的正常成人尸体标本30具(男24,女6),解剖、观察腋动脉分支的起点及数目。结果胸上动脉(ST)起自腋动脉第1段者占85%,胸肩峰动脉(TA)起自第1、2段者,分别占5%和95%,胸外侧动脉(LT)主要起自第2段,占68 33%,肩胛下动脉(S)主要起自第2、3段,分别占23 33%和65%,旋肱前动脉(AH)主要起自第3段,占83 33%,旋肱后动脉(PH)直接起自第3段者为38 33%,主要与肩胛下动脉共干(41 67% ),右侧桡动脉(RR)起自第2段者1例,占1 67%,胸背动脉(TD)和肱深动脉(DB)起自第3段,分别占3 33%。结论腋动脉的分支大多为6支,也有9支者;胸肩峰动脉起点及出现率最恒定,胸外侧动脉发出部位最不恒定,可发自胸肩峰动脉,肩胛下动脉和胸背动脉。旋肱后动脉大多与肩胛下动脉共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分支 解剖学观察 肩胛下动脉 胸肩峰动脉 胸外侧动脉 旋肱后动脉 胸背动脉 旋肱前动脉 右侧桡动脉 尸体标本 正常成人 固定处理 肱深动脉 腋动脉 出现率 起点 共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