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味蠲痹汤对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椎旁肌损伤模型SD大鼠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亚龙 吴勐 +2 位作者 魏媛媛 陈启华 史双彬 《四川中医》 2020年第8期52-56,共5页
目的:探究加味蠲痹汤对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椎旁肌损伤模型SD大鼠疗效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mRNA、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Ⅰ)、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Ⅲ)的作用。方法:大鼠均模拟临... 目的:探究加味蠲痹汤对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椎旁肌损伤模型SD大鼠疗效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mRNA、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Ⅰ)、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Ⅲ)的作用。方法:大鼠均模拟临床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模式建立椎旁肌损伤模型。将15只建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5),即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另取5只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大鼠分别按照9.1g/Kg、18.2g/Kg体重标准使用加味蠲痹汤灌胃。干预5d后椎旁肌损伤评分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分析损伤恢复情况。检测和比较血清中组胺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使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软组织中bFGF mRNA、Collagen-Ⅰ/Ⅲ蛋白的水平。结果: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椎旁肌损伤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并且高剂量组的椎旁肌损伤评分低于低剂量组(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的软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细胞排列紊乱、纤维断裂和炎性浸润,同时出现纤维增生;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椎旁肌损伤程度均显著轻于模型组,并且高剂量组的软组织基本恢复。模型组大鼠血清组胺和TNF-α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其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组胺和TNF-α的水平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模型组大鼠软组织中bFGF mRNA、Collagen-Ⅰ/Ⅲ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bFGF mRNA显著升高而Collagen-Ⅰ/Ⅲ蛋白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其中高剂量组大鼠软组织中bFGF mRNA显著高于低剂量组,而Collagen-Ⅰ/Ⅲ蛋白水平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加味蠲痹汤可有效的促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椎旁肌损伤大鼠的组织恢复,降低大鼠炎症反应,增加bFGF mRNA蛋白表达,降低Collagen-Ⅰ/Ⅲ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椎旁肌损伤 加味蠲痹汤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Ⅰ型胶原蛋白 Ⅲ型胶原蛋白
下载PDF
非减压侧椎旁肌间隙入路植入椎弓根螺钉在单节段腰椎后路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宝田 潘玉林 +1 位作者 郭小伟 张猛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1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非减压侧椎旁肌间隙入路植入椎弓根螺钉在单节段腰椎后路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2019-08间郑州市骨科医院脊二科收治的3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资料。男18例,女12例;年龄(58... 目的探讨非减压侧椎旁肌间隙入路植入椎弓根螺钉在单节段腰椎后路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2019-08间郑州市骨科医院脊二科收治的3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资料。男18例,女12例;年龄(58.05±1.26)岁。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腰椎管狭窄症14例,腰椎滑脱症6例。均存在单侧临床症状,左侧11例,右侧19例。均实施单节段TLIF。减压侧传统正中入路显露椎弓根钉进钉点,非减压侧选择椎旁肌间隙入路显露椎弓根钉进钉点。记录显露并植入定位针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6个月时拍摄CT片并行二维重建,判断融合情况;统计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的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所有患者置钉过程顺利,减压侧显露并植入定位针的时间为(22.52±2.73)min,非减压侧为(17.61±2.24)min。未发生与置钉失误的相关并发症。1例减压时出现硬膜撕裂至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经取脚高头低位,持续引流1周后顺利康复拔除引流管。1例切口浅表感染,细菌培养为表皮葡萄球菌,选用敏感抗生素,加强换药后愈合。切口血清肿致延迟愈合1例,经引流换药后愈合。术后3个月CT二维重建提示19例融合,11例6个月融合。末次随访患者的腰、腿痛VAS评分和ODI指数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压侧传统正中入路、非减压侧椎旁肌间隙入路植入椎弓根螺钉单节段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符合微创理念,手术操作容易,临床效果满意,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弓根螺钉植入 腰椎后路融合减压 间隙入路 正中入路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对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Cobb角前缘高度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钱重阳 杜瑞利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76-78,91,共4页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在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3例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实验组47例,对照组46例,分别施行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后正中入路...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在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3例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实验组47例,对照组46例,分别施行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后正中入路全推板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观察72 h.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于术前及术后72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检测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随时记录术后72h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下地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1),术后72 h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手术时间、术后72 h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施行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缓解疼痛,缩短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脊髓损伤 间隙入路有限减压弓根钉内固定 后正中入路全减压弓根钉内固定 中出血量 时间 术后下地时间 疼痛程度 前缘高度 COBB角 并发症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懿 詹友达 +1 位作者 李洪兵 谢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67-70,共4页
目的对比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MIS-TLIF)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7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在全身麻醉下行Wiltse入路MIS-TLIF,对照组在全身麻醉下行后路... 目的对比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MIS-TLIF)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7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在全身麻醉下行Wiltse入路MIS-TLIF,对照组在全身麻醉下行后路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1、3、5 d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6、24个月腰腿痛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6、24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MIS-TLIF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均能收到较好的疗效,但MIS-TLIF创伤更小、术后症状减轻及功能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 腰椎退行性疾病 后路开放经间孔融合内固定 酸磷酸激酶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下载PDF
腰椎后路手术中减少自动拉钩的使用对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春屾 邹俊 +4 位作者 曹成 包肇华 周明 杨惠林 罗宗平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第10期868-871,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手术中减少使用自动拉钩与患者术后恢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至11月行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42例,其中术中不使用自动拉钩的连续患者21例(...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手术中减少使用自动拉钩与患者术后恢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至11月行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42例,其中术中不使用自动拉钩的连续患者21例(A组),术中常规使用自动拉钩牵开椎旁肌的连续患者21例(B组)。对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3d及术后6个月腰痛目测视觉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及术后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42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均随访6个月,两组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内固定位置满意,无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A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皆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A组术后3d及半年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后路手术中减少自动拉钩的使用,避免椎旁肌的长时间牵拉,对于减轻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帮助患者恢复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值得引起临床医生在手术中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体间融合 损伤 术后疼痛 自动拉钩 下腰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