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0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直肌分离诊治进展
1
作者 刘国忠 林佑团 翁山耕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990-993,共4页
腹直肌分离(rectus abdominis diastasis,RAD)是腹白线两侧腹直肌肌腹相互分离的现象,可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障碍,常见于孕产期女性与肥胖人群等,目前RAD已经逐渐引起相关外科医师的重视。国内外关于RAD的研究较少,关于诊断及治疗尚无统... 腹直肌分离(rectus abdominis diastasis,RAD)是腹白线两侧腹直肌肌腹相互分离的现象,可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障碍,常见于孕产期女性与肥胖人群等,目前RAD已经逐渐引起相关外科医师的重视。国内外关于RAD的研究较少,关于诊断及治疗尚无统一的标准。本文将结合国内外文献,就腹直肌分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直肌分离 壁疝 产后腹直肌分离 壁整形
下载PDF
中医推拿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的效果
2
作者 张丽君 刘艺 +1 位作者 姚前前 郭淼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0期103-105,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推拿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60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研... 目的:观察中医推拿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60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腹直肌分离间距、腹围、腰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后,两组腹直肌分离间距、腹围均小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推拿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可缩小腹直肌分离间距与腹围,降低ODI评分与中医证候积分,其效果优于单纯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 腹直肌分离 中医推拿 神经肉电刺激 腹直肌分离间距 中医证候积分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下载PDF
腹壁强化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崔婷 夏亚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5期110-114,共5页
目的研究腹壁强化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收治的108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每组36例。腹壁强化组采用腹壁强化训练治疗,... 目的研究腹壁强化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收治的108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每组36例。腹壁强化组采用腹壁强化训练治疗,电刺激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联合组采用腹壁强化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腹直肌超声指标、腹部核心肌群肌力、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腹壁强化组、电刺激组(P<0.05)。治疗后,三组腹直肌间距小于治疗前,腹直肌厚度、弹性模量值、剪切波速度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腹直肌间距小于腹壁强化组、电刺激组,腹直肌厚度、弹性模量值、剪切波速度高于腹壁强化组、电刺激组(P<0.05)。治疗后,三组腹直肌、腹横肌、腹斜肌肌力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腹壁强化组、电刺激组(P<0.05)。治疗后,三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腹壁强化组、电刺激组(P<0.05)。结论腹壁强化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效果显著,可增强患者腹部核心肌群肌力,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直肌分离 神经肉电刺激 壁强化训练 临床疗效
下载PDF
PHENIX—USB4电刺激联合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治疗腹直肌分离的临床价值
4
作者 黄爱清 张丽娟 +4 位作者 江红叶 黄纳新 裴丽 李换霞 陈艳华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年第13期5-7,59,共4页
目的 探讨PHENIX—USB4电刺激联合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治疗腹直肌分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62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PHENIX—USB4电刺激治疗,试验组接受PHENIX—USB4电刺激联合... 目的 探讨PHENIX—USB4电刺激联合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治疗腹直肌分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62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PHENIX—USB4电刺激治疗,试验组接受PHENIX—USB4电刺激联合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8周后,试验组腹围、脐上腹直肌分离间距、脐下腹直肌分离间距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次数、胎儿大小是腹直肌分离治疗有效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与单纯PHENIX—USB4电刺激相比,联合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治疗对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的应用效果更好,能有效缩小腹围及腹直肌间距,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腹直肌分离 康复治疗仪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升阳举陷针刺法联合萨尔曼进阶练习治疗腹直肌分离患者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张健 刘婷婷 +2 位作者 林椠 王明星 邢秀玲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升阳举陷针刺法联合萨尔曼进阶练习治疗腹直肌分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3月-9月于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腹直肌分离患者11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萨尔曼进阶练习,观... 目的:探讨升阳举陷针刺法联合萨尔曼进阶练习治疗腹直肌分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3月-9月于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腹直肌分离患者11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萨尔曼进阶练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升阳举陷针刺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腹围、脐上腹直肌分离距离、脐下腹直肌分离距离,盆腔器官脱垂情况,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值,腰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64%)显著高于对照组(8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腹围、脐上腹直肌分离距离、脐下腹直肌分离距离、VAS评分、盆腔器官脱垂比例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值、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值、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升阳举陷针刺法联合萨尔曼进阶练习治疗腹直肌分离的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阳举陷法 针刺治疗 萨尔曼进阶练习 腹直肌分离 腹直肌分离距离 盆底纤维电压 生活质量评分
下载PDF
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产后腹直肌分离与肛提肌损伤的相关性
6
作者 刘丽 蒋莹 +2 位作者 黄琪 刘静华 宋金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154-160,共7页
通过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技术评估产后肛提肌(levator animuscle,LAM)与腹直肌的弹性,探讨产后腹直肌分离(diastasis rectiabdominis,DRA)与LAM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在深圳市龙岗... 通过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技术评估产后肛提肌(levator animuscle,LAM)与腹直肌的弹性,探讨产后腹直肌分离(diastasis rectiabdominis,DRA)与LAM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在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经阴道分娩40-60天后DRA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盆底三维超声断层成像技术判断有无肛提肌(LAM)损伤,将其分为LAM损伤组和LAM未损伤组。在静息状态下,分别在脐上3.0cm处、脐孔处、脐下2.0cm处测量腹直肌分离的宽度,并对以上三处左右两侧的腹直肌进行弹性模量值测量。在静息状态下,分别对左右两侧LAM弹性模量值进行测量。统计分析LAM损伤组与未损伤组脐上3.0cm、脐孔、脐下2.0cm水平腹直肌分离宽度与左右两侧腹直肌弹性、左右两侧LAM弹性的相关性。结果 在DRA患者中,LAM损伤组患者的LAM弹性模量小于明显LAM未损伤组患者,LAM损伤组与LAM未损伤组的腹直肌弹性模量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左侧LAM弹性模量损伤组为26.02±5.96,未损伤组为38.35±7.92,p<0.05,右侧LAM弹性模量损伤组为24.84±6.53,未损伤组为38.05±9.09,p<0.05;脐上3.0cm处、脐孔水平的腹直肌弹性与LAM弹性呈中等相关关系,相关性分别为脐上3.0cm水平r=0.435,p=0.001、脐孔水平r=0.483,p=0.002。结论 产后LAM损伤可导致其弹性减低,脐上3.0cm、脐孔水平的腹直肌弹性与LAM弹性有中等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弹性成像 腹直肌分离 肛提损伤 弹性 肛提弹性
下载PDF
在产后腹直肌分离中Waff运动的应用价值分析
7
作者 黄海存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146-149,共4页
对Waff运动应用于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将90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康复干预、Waff运动,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腹围、腰背疼痛情况、腹直肌肌电及肌... 对Waff运动应用于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将90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康复干预、Waff运动,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腹围、腰背疼痛情况、腹直肌肌电及肌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中应用Waff运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腹直肌分离 Waff运动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产后腹直肌分离康复管理的证据总结
8
作者 耿小婷 李淑英 +3 位作者 盖莹 李唱 姜海龙 郭艳巍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550,共5页
目的:总结产后腹直肌分离康复管理的证据,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与指导。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专业网站、数据库中有关产后腹直肌分离康复管理的相关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5月。由系统学习过循证方法的研究人员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 目的:总结产后腹直肌分离康复管理的证据,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与指导。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专业网站、数据库中有关产后腹直肌分离康复管理的相关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5月。由系统学习过循证方法的研究人员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对证据进行提取。结果:最终纳入9篇文献,2篇指南、1篇系统评价、1篇专家共识、5篇随机对照试验。通过对纳入文献的分析,最终总结了21条关于产后腹直肌分离康复管理的证据,包括识别影响因素、判断标准、康复方法、健康教育4个类别。结论:本研究通过循证的方法总结的证据将为产后腹直肌分离康复提供科学、详细的管理建议,减少因忽视对腹直肌分离的管理为产妇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而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同时建议临床工作人员提高对产后腹直肌分离康复管理的重视,结合本科室的临床情境与产妇个人意愿进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 腹直肌分离 康复 证据总结
下载PDF
产后腹直肌分离手术治疗的初步评估
9
作者 刘璐 朱晓强 +2 位作者 柳楠 刘嘉杰 汤睿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4期329-335,共7页
目的:初步评价产后腹直肌分离(PDR)手术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术后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1月至2023年10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疝与腹壁外科行手术治疗的PDR病人,对其基本资料、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复发以及手术前... 目的:初步评价产后腹直肌分离(PDR)手术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术后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1月至2023年10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疝与腹壁外科行手术治疗的PDR病人,对其基本资料、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复发以及手术前后功能评价结果等分析与评价。结果:共纳入39例,其中开放手术21例,腹腔镜手术17例,杂交手术1例。单纯白线重建(LAR)3例;在LAR基础上行肌后(Sublay)网片修补26例,肌前(On⁃lay)修补9例,腹腔内(IPOM)修补1例。随访6~45个月,完成率92.3%。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总体并发症发生率20.5%,其中1例伤口愈合延迟,2例血清肿,5例脐旁与脐下皮肤感觉障碍。欧洲疝学会腹壁疝登记系统生活质量(EuraHS QoL)评分与评价腰背痛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有显著改善。腹腔镜手术病人的分离程度小于开放手术病人(腹直肌间距中位数4.0 cm比4.5 cm),腹腔镜手术病人的住院天数较开放手术病人更短(中位数7 d比9 d)。结论:PDR的手术治疗总体安全、有效,除纠正分离,还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和腰背痛。应对不同情况的病人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腹直肌分离 白线重建术 后修补 前修补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电针结合康复运动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疗效
10
作者 许鑫娇 蒋丽元 +5 位作者 孙莉 邓璐君 朱颖 汪婷 陆超 谷美玉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8期148-152,共5页
目的:研究电针结合康复运动对产后腹直肌分离(D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名产后DR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等待治疗组、康复运动组)及观察组(电针结合康复运动组)。等待治疗组等待4周;康复运动组进行呼吸... 目的:研究电针结合康复运动对产后腹直肌分离(D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名产后DR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等待治疗组、康复运动组)及观察组(电针结合康复运动组)。等待治疗组等待4周;康复运动组进行呼吸训练、抬头训练、腿部训练等康复运动;电针结合康复运动组先进行康复训练后再进行电针治疗。以各组治疗前后在三个位点(剑突与脐中点、平脐、脐与耻骨联合中点)、三种状态(静吸状态,卷腹状态,用力呼气末)下腹直肌间距(IRD)为主要结局观察指标。结果:3组患者各位点、各状态下的IRD均较治疗前缩小(P<0.05)。卷腹脐状态下的IRD差值比较,电针结合康复运动组较康复运动组增加(P<0.05)。除呼气脐上状态外其余各位、点各状态下的IRD差值比较,电针结合康复运动组均较等待治疗组增加(P<0.05)。静息脐上、静息脐、呼气脐状态下的IRD差值比较,康复运动组均较等待治疗组增加(P<0.05)。10次治疗过程中,电针结合康复运动组及康复运动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电针结合康复运动治疗产后IRD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优于等待治疗和单纯的康复运动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康复运动 等待治疗 产后腹直肌分离 随机对照研究
下载PDF
仿生物电刺激联合瑜伽锻炼在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11
作者 邹爱琴 陈丽 +3 位作者 吴芳 乐丽兰 余锦霞 范素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5期759-764,共6页
目的探讨仿生物电刺激联合瑜伽锻炼对产后腹直肌分离(DRA)患者腹直肌肌电值、腰背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9月于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产后130例DR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仿生物电刺激联合瑜伽锻炼对产后腹直肌分离(DRA)患者腹直肌肌电值、腰背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9月于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产后130例DR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仿生物电刺激,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仿生物电刺激+瑜伽锻炼。初步干预时间均为5周。于护理干预前、干预2周、5周时对患者DRA间距、腹直肌肌电值及腰背疼痛进行评估。结果干预过程中,观察组2例主动退出研究,对照组1例出现其他疾病中止研究。最终观察组纳入63例,对照组纳入64例。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2周、5周时的DRA间距,结果显示,两组观察对象三个时点各指标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时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时间<0.05);干预2周、5周时各指标均以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组间<0.05),并且随观察时间延长,2周时差距最大,组间随时间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交互<0.05)。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2周、5周时的腹直肌肌电值,结果显示,两组观察对象三个时点各指标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时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时间<0.05);干预2周、5周时各指标均以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组间<0.05),并且随观察时间延长,组间差异逐渐增大,组间随时间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交互<0.05)。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2周、5周时的VAS评分,结果显示,两组观察对象三个时点VAS评分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时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时间<0.05);干预2周、5周时各指标均以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组间<0.05),并且随观察时间延长,组间差异逐渐增大,组间随时间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交互<0.05)。结论产后DRA康复护理中应用仿生物电刺激联合瑜伽锻炼干预方案可缩短DRA距离,提高腹直肌肌电值,减轻腰背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腹直肌分离 仿生物电刺激 瑜伽锻炼 电值 疼痛
下载PDF
耳穴压豆联合电刺激、手法推拿治疗腹型肥胖型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效果分析
12
作者 肖佩 黄芳 +1 位作者 段凡 熊丽芳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0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联合电刺激、手法推拿治疗腹型肥胖型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1日—2022年12月31日长沙市妇幼保健院盆底与产后康复中心门诊收治的82例腹型肥胖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联合电刺激、手法推拿治疗腹型肥胖型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1日—2022年12月31日长沙市妇幼保健院盆底与产后康复中心门诊收治的82例腹型肥胖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电刺激和手法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耳穴压豆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腹直肌分离距离、腹围、体质量指数、疼痛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治疗前,两组腹直肌分离距离、腹围、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腹直肌分离距离、腹围及体质量指数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电刺激、手法推拿治疗腹型肥胖型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效果较好,可缩小腹直肌分离距离、腹围,降低体质量指数,减轻疼痛,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肥胖型产后腹直肌分离 耳穴压豆 电刺激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辅以Flexi-bar运动训练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疗效观察
13
作者 季华 胡晓梅 +1 位作者 吴吉林 姜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131-135,共5页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辅以Flexi-bar运动训练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DRA)的疗效。方法选取产后DR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NMES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NMES治疗联合Flexi-bar运动训练。连续治疗6周...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辅以Flexi-bar运动训练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DRA)的疗效。方法选取产后DR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NMES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NMES治疗联合Flexi-bar运动训练。连续治疗6周后,比较2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脐上及脐下4 cm、平脐处腹直肌间距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脐上及脐下4 cm、平脐腹直肌间距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脐上4 cm、平脐及脐下4 cm腹直肌间距均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上腹围、中腹围、下腹围、腹直肌最大自主等长收缩振幅均方根(RMS)、盆底Ⅰ类肌纤维肌力最大值、盆底Ⅱ类肌纤维肌力平均值、SF-36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上腹围、中腹围、下腹围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腹直肌最大自主等长收缩振幅RMS、盆底Ⅰ类肌纤维肌力最大值、盆底Ⅱ类肌纤维肌力平均值、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MES辅以Flexi-bar运动训练治疗产后DRA的效果显著,有助于增强患者腹部肌肉力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肉电刺激 Flexi-bar运动 腹直肌分离
下载PDF
基于“气机升降”针刺结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腹直肌分离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何波琳 王佳楣 +5 位作者 石玥 刘芳 张瓅元 李亚慧 乔婷 芦静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11期12-16,共5页
目的:本研究基于气机升降理论,以针刺结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DRA),探究针刺结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对DR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就诊的201名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8例、对照组103... 目的:本研究基于气机升降理论,以针刺结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DRA),探究针刺结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对DR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就诊的201名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8例、对照组103例。两组均采用盆底肌电刺激治疗,治疗组结合针刺治疗,共10次。观察两组产妇治疗前后脐环水平、脐上2 cm及脐下2 cm水平的腹直肌间距(IRD)、腰围、腹围和中医症候积分变化。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各水平的IRD、腰围、腹围及乏力和腰痛的中医症候积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结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可有效改善产妇产后腹直肌分离状况,促进产妇腰围、腹围的恢复,同时改善其乏力、腰痛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直肌分离 间距 针刺 盆底电刺激
下载PDF
中医“理筋归槽”手法联合肌内效贴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临床观察
15
作者 冯晨希 解雷 +1 位作者 江恒 杨光静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3期459-462,共4页
目的观察中医“理筋归槽”手法联合肌内效贴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80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的中医“理筋归槽”手法治疗,试验组给予中医“理筋归槽”手法治疗后再进行肌内效贴治... 目的观察中医“理筋归槽”手法联合肌内效贴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80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的中医“理筋归槽”手法治疗,试验组给予中医“理筋归槽”手法治疗后再进行肌内效贴治疗,每3天1次,共治疗5次。分别在治疗前后评估患者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腹围、超声下腹直肌分离距离。结果两组治疗后,腰痛VAS评分、腹围、超声下腹直肌分离距离均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的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理筋归槽”手法能够有效改善产后腹直肌分离,配合肌内效贴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 腹直肌分离 理筋归槽手法 内效贴
下载PDF
产前腹白线弹性评分与产后腹直肌分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明茜 杨青苑 +3 位作者 程荔 梁锦玲 梁冬梅 周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8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孕28周、预产期前1周腹白线弹性评分与腹直肌分离发生及腹直肌间距的相关性,为临床腹直肌分离的预测及评价提供理论基础,为临床产妇腹直肌分离发生的预警提供新的参考。方法研究对象拟选取获得随访的孕妇178例,分娩后调查产后2... 目的探讨孕28周、预产期前1周腹白线弹性评分与腹直肌分离发生及腹直肌间距的相关性,为临床腹直肌分离的预测及评价提供理论基础,为临床产妇腹直肌分离发生的预警提供新的参考。方法研究对象拟选取获得随访的孕妇178例,分娩后调查产后2、6个月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于产后2、6个月发生腹直肌分离的随访人群中选取40例作为观察组,于未发生腹直肌分离的随访人群中选取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不同位点(剑突与脐中点、脐水平)不同状态(静息、屈曲、呼气末)下腹直肌间距与腹白线弹性评分的差异;分析不同状态(静息、屈曲、呼气末)下腹白线弹性评分与腹直肌间距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静息、屈曲、呼气末状态下脐水平、剑突与脐中点的腹直肌间距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静息、屈曲、呼气末状态下脐水平的腹直肌间距均大于剑突与脐中点,屈曲状态下脐水平、剑突与脐中点的腹直肌间距均小于静息状态下,呼气末状态下脐水平的腹直肌间距均大于静息状态下脐水平的腹直肌间距(P<0.05)。观察组静息、屈曲、呼气末状态下脐水平、剑突与脐中点的腹白线弹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静息、屈曲、呼气末状态下脐水平的腹白线弹性评分均低于剑突与脐中点(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孕28周静息、屈曲、呼气末状态下的腹白线弹性评分与腹直肌间距相关性好,呈正相关(r=0.412、0.464、0.436>0.4,P<0.05);预产期前1周静息、屈曲、呼气末状态下的腹白线弹性评分与腹直肌间距相关性较好,呈正相关(r=0.336、0.396、0.313>0.3,P<0.05)。结论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不同状态不同位点腹直肌间距及腹白线均具有不同特征,孕28周、预产期前1周腹白线弹性评分与腹直肌分离发生及腹直肌间距呈正相关性,为临床产妇腹直肌分离发生的预警提供新的参考,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 白线弹性评分 产后腹直肌分离 间距
下载PDF
女性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诊治进展综述
17
作者 苏艳琳 李海伟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4期1-4,共4页
随着国家三孩政策的实施和现代女性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后女性对治疗腹直肌分离的关注度愈加显著,而国内针对治疗腹直肌分离的系统研究和科学指导较为欠缺。该研究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腹直肌分离的患病率、分离程度及类型,以及腹... 随着国家三孩政策的实施和现代女性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后女性对治疗腹直肌分离的关注度愈加显著,而国内针对治疗腹直肌分离的系统研究和科学指导较为欠缺。该研究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腹直肌分离的患病率、分离程度及类型,以及腹直肌分离的治疗方法,研究发现,治疗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的当前趋势和未来展望仍然是运动疗法,强烈建议对治疗性运动进行进一步的调查研究,为临床上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女性 腹直肌分离 诊治进展 综述
下载PDF
产后早期女性腹直肌分离和前盆腔器官脱垂的相关性分析
18
作者 潘丽枚 成平 +3 位作者 吴佳妮 张贤颖 黄菲妃 刘雪玲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9期27-29,共3页
目的:应用超声评估腹直肌分离与前盆腔器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4年3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初产妇,按照前盆腔结构异常情况划分为实验组(合并前盆腔结构异常,n=40),对照组(未合并前盆腔结构异常,n=4... 目的:应用超声评估腹直肌分离与前盆腔器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4年3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初产妇,按照前盆腔结构异常情况划分为实验组(合并前盆腔结构异常,n=40),对照组(未合并前盆腔结构异常,n=40),均实施腹部及盆底超声检查,检查肛提肌功能、前盆腔器官脱垂以及脐上3 cm、脐部以及脐下3 cm的腹直肌间距,分析两组产妇的不同位置的腹直肌间距及前盆腔器官脱垂及肛提肌裂孔面积情况。结果:两组产妇脐上3 cm、脐下3 cm的腹直肌间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脐部位置的腹直肌间距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的肛提肌裂孔面积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静息时膀胱颈最低点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最大瓦氏动作下膀胱颈最低点位置低于对照组,实验组膀胱颈移动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直肌间距与最大瓦氏动作时膀胱颈位置、膀胱颈移动度、肛提肌裂孔面积正相关性中等(P<0.05)。结论:腹直肌分离、前盆腔器官脱垂具有相关性,应注重对腹直肌间距的检查,并及时干预,降低产后前盆腔器官脱垂问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腹直肌分离 前盆腔器官 相关性
下载PDF
强任固带按摩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杨丽 袁双双 +6 位作者 林金 陆彦青 黄晓婷 李杏娜 黄裕嫦 邓燕玲 李金虹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5期2870-2872,共3页
目的:观察强任固带按摩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58例产后腹直肌分离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9例,采用强任固带按摩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照组29例,采用... 目的:观察强任固带按摩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58例产后腹直肌分离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9例,采用强任固带按摩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照组29例,采用单纯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两组治疗均隔日1次,共治疗14次。应用超声下腹直肌间距测量、腹围测量、产后腰背部疼痛情况[采用中文版全球疼痛量表(GPS)]进行疗效评定,进行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腹直肌间距均减小,试验组间距差异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腹围均减小,试验组评分差异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GPS评分均降低,试验组评分差异更为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任固带按摩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临床疗效确切,为临床上强任固带按摩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提供了循证依据,突显了特色按摩手法的实用性及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任固带按摩 神经肉电刺激 腹直肌分离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联合高频超声判断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价值
20
作者 张琳琳 施兴华 +3 位作者 徐加英 周玛丽 钱红燕 刘鸿平 《大医生》 2024年第17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联合高频超声判断产后腹直肌分离(DRA)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12月启东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0例产后DRA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启东市妇幼保健院体检的30例未孕健康女性为对... 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联合高频超声判断产后腹直肌分离(DRA)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12月启东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0例产后DRA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启东市妇幼保健院体检的30例未孕健康女性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超声参数[平均腹直肌间距(IRD)、弹性模量平均值(Emean)]。观察组患者接受盆底肌电刺激治疗联合按摩治疗,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超声参数,并分析SWE联合高频超声判断产后DRA的价值。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脐上3 cm、脐部和脐下3 cm的平均IRD均大于对照组,Emean小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脐上3 cm、脐部和脐下3 cm的平均IRD均小于治疗前,Emean大于治疗前(均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SWE联合高频超声判断产后DRA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1,敏感度为0.940,特异度为0.920(均P<0.05)。结论SWE联合高频超声判断产后DRA的敏感度高,可用于诊断产后D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 高频超声 产后腹直肌分离 间距 弹性模量平均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