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KM2通过调控活性氧依赖的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1
作者 梁凯 殷磊 陈琦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21-627,634,共8页
目的 探讨PKM2通过调控活性氧(ROS)依赖的PI3K/Akt信号通路对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人膀胱癌T24细胞随机分为Control组、si-NC组、si-PKM2组和si-PKM2+IGF-1组。实时PCR检测细胞中PKM2 mRNA表达;CCK-8检测细胞... 目的 探讨PKM2通过调控活性氧(ROS)依赖的PI3K/Akt信号通路对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人膀胱癌T24细胞随机分为Control组、si-NC组、si-PKM2组和si-PKM2+IGF-1组。实时PCR检测细胞中PKM2 mRNA表达;CCK-8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和转移;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ROS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中ROS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PI3K、Akt、mTOR、caspase-3、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 与人正常膀胱上皮SV-HUC-1细胞相比,人膀胱癌T24细胞中PKM2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P <0.05)。与Control组相比,si-PKM2组T24细胞中PKM2 mRNA相对表达量、细胞增殖能力、侵袭细胞数以及细胞中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比值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0.05),细胞凋亡率、细胞中ROS相对水平以及细胞中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05);与siPKM2组相比,si-PKM2+IGF-1组T24细胞中PKM2 mRNA相对表达量、细胞增殖能力、侵袭细胞数以及细胞中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比值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05),细胞凋亡率、细胞中ROS相对水平以及细胞中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0.05)。结论 敲减PKM2可促进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细胞中ROS水平升高,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激活,进而发挥抑制细胞侵袭和促进细胞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2型丙酮酸激酶 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 活性氧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下载PDF
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血清CYFRA21-1水平的测定 被引量:8
2
作者 孔朝辉 朱晓博 范小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05-807,共3页
目的: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血清中CYFRA21-1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57例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和52例泌尿系统良性疾病患者以及49例健康个体血清CYFRA21-1水平。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患... 目的: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血清中CYFRA21-1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57例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和52例泌尿系统良性疾病患者以及49例健康个体血清CYFRA21-1水平。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血清CYFRA21-1水平和阳性率均高于泌尿系统良性疾病患者与健康人群(F/χ2=28.949、15.221,P均<0.05)。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病理分级与血清CYFRA21-1水平及阳性率均无关(P均>0.05)。T3及T3M+期肿瘤较Ta、T1、T2期肿瘤患者血清CYFRA21-1水平及阳性率均升高(F/χ2=2.096、34.232,P均<0.05);与初发肿瘤相比,复发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血清CYFRA21-1水平及阳性率均升高(t/χ2=3.968、9.541,P均<0.05)。结论:血清CYFRA21-1可以作为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的一个可靠的肿瘤标志物,特别是在监测膀胱尿路上皮癌转移或复发时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FRA21-1 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
下载PDF
HPV-16型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人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马榕 黄如 +3 位作者 郭帅 周政 浦金贤 赵晓俊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8年第5期288-290,共3页
目的探究HPV感染与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BUCC)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0例BUCC患者及60例对照组患者的膀胱组织标本,采用PCR结合凝胶电泳方法检测标本中HPV-16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膀胱癌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 目的探究HPV感染与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BUCC)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0例BUCC患者及60例对照组患者的膀胱组织标本,采用PCR结合凝胶电泳方法检测标本中HPV-16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膀胱癌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HPV病毒在BUCC中的表达(15.7%)及对照组患者中的表达(13.3%)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结论目前的小型研究不支持HPV-16感染参与免疫功能正常个体BUCC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
下载PDF
尿外泌体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4
作者 刘亮程 曹贵华 +6 位作者 滕东海 李铁军 杜建平 李伟 李强 黄贵闽 郭建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90-1093,共4页
目的:探讨尿外泌体(exosome)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30例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和15例健康人群的尿外泌体。利用投射电镜观察形态,BCA法进行蛋白定量,Western blot检测尿外泌体表面分... 目的:探讨尿外泌体(exosome)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30例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和15例健康人群的尿外泌体。利用投射电镜观察形态,BCA法进行蛋白定量,Western blot检测尿外泌体表面分子CD9。结果:健康人群尿外泌体水平[(125.99±47.71)μg/μL]与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尿外泌体表达水平[(259.74±57.47)μg/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肿瘤的浸润程度,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尿外泌体水平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尿外泌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各期患者尿外泌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外泌体检测可能为膀胱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 尿 外泌体 标志物
下载PDF
P3H家族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炎锋 何孝永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22期2426-2429,I0003,共5页
目的探讨脯氨酰3-羟化酶(P3H)家族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BLCA)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和GTEx数据库获取435例BLCA患者的临床数据,使用R 3.6.3统计软件分析BLCA与癌旁正常组织中P3H家族基因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脯氨酰3-羟化酶(P3H)家族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BLCA)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和GTEx数据库获取435例BLCA患者的临床数据,使用R 3.6.3统计软件分析BLCA与癌旁正常组织中P3H家族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不同TNM分期的BLCA患者P3H家族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P3H家族基因表达水平与BLCA患者预后的关系以及预测效能。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P3H1、P3H4在BLCA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P3H2、P3H3、CRTAP在BLCA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不同TNM分期的BLCA患者P3H1、P3H3、P3H4、CRTAP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Ⅰ期和Ⅱ期患者的P3H3、P3H4表达水平较Ⅲ、Ⅳ期患者明显降低(均P<0.05),Ⅱ期患者的P3H1、CRTAP表达水平较Ⅲ、Ⅳ期患者明显降低(均P<0.05);不同TNM分期的BLCA患者P3H2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3H1、P3H3、P3H4、CRTAP基因表达水平与BLCA患者的预后有关,高表达组总体生存率更低(均P<0.05);而P3H2基因表达水平与BLCA患者的预后无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3H1、P3H2、P3H3、P3H4、CRTAP预测BLCA患者的预后均有一定的准确度,其中P3H1、P3H4预测趋势方向一致(AUC=0.774、0.837),且P3H4的预测效能更高;P3H2、P3H3、CRTAP预测趋势方向一致(AUC=0.724、0.643、0.825),且CRTAP的预测效能更高。结论在BLCA的发生、发展过程中,P3H2、P3H3、CRTAP可能作为抑癌基因而P3H1、P3H4可能作为促癌基因发挥作用,其中P3H4对BLCA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脯氨酰3-羟化酶 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 预后
下载PDF
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坏死性凋亡相关长链非编码RNA预后模型的构建
6
作者 陈加洪 黄泓元 李建宏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35-140,共6页
目的:构建坏死性凋亡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的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urothelial carcinoma of bladder,BLCA)预后模型。方法:从TCGA数据库获取431例BLCA患者的转录组数据和临床数据,并将其按1∶1分为训练组和验证... 目的:构建坏死性凋亡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的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urothelial carcinoma of bladder,BLCA)预后模型。方法:从TCGA数据库获取431例BLCA患者的转录组数据和临床数据,并将其按1∶1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结合来自公共数据库的67个坏死性凋亡相关基因,使用R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Cox回归分析、LASSO回归模型构建坏死性凋亡相关lncRNA预后模型,运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使用接受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并且进行了免疫微环境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基于5个坏死性凋亡相关lncRNA的BLCA预后风险模型。生存曲线显示,高风险组的总生存期低于低风险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该模型的风险评分可作为BLCA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子(P<0.001)。风险评分预测1年、3年和5年生存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5、0.662和0.664。训练组和验证组的结果相互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肿瘤微环境中,高风险组相对于低风险组具有更明显的免疫浸润状态。结论:成功构建了坏死性凋亡相关lncRNA的BLCA预后模型,该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BLCA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 坏死性凋亡 长链非编码RNA 预后
下载PDF
微生物促进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发生和发展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振 张宁南 +2 位作者 杨敏 柳陈坚 李晓然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09-2223,共15页
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urothelial carcinoma of bladder,UCB)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是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最常见的病理类型。UCB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易复发等特点,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引发UCB的原因可能与吸烟和接... 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urothelial carcinoma of bladder,UCB)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是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最常见的病理类型。UCB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易复发等特点,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引发UCB的原因可能与吸烟和接触有毒化学物质有关,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膀胱内存在独特的微生物群,它与UCB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着重综述微生物通过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影响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以及上调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ligand 1,PD-L1)的表达来参与UCB的发生和发展,同时也对健康人群与UCB患者微生物群特征以及UCB的预防和治疗等方面作了相应阐述。通过综述微生物与UCB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明确微生物对UCB的促进作用以及研发治疗UCB的药物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 分子机制 膀胱
原文传递
miR-96对膀胱尿路上皮癌T24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8
作者 汪翼 许武军 +1 位作者 杨罗艳 罗红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31,共5页
目的观察miR-96对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T24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细胞转染,将miR-96抑制片段及miRNA阴性对照片段转染到T24细胞中,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情况,使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 目的观察miR-96对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T24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细胞转染,将miR-96抑制片段及miRNA阴性对照片段转染到T24细胞中,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情况,使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构建miR-96抑制剂及micro RNA阴性片段,转染到T24细胞,细胞的转染效率达到80%以上可以进行后续的实验。转染48 h后的T24细胞,生长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染48 h后的T24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细胞侵袭实验观察到转染48 h后的T24细胞侵袭能力减弱(P<0.01)。结论 miR-96能够促进T24细胞的生长、增殖及侵袭,抑制T24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96 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 T24细胞 生物学行为
下载PDF
膀胱浆细胞样变异型尿路上皮癌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9
作者 石建国 杨静 +2 位作者 杨春雨 张大田 姜华茂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46期87-89,共3页
目的通过报道罕见病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以防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的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等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例终末肉眼血尿1个月,膀胱镜检查示膀胱内右侧壁输尿... 目的通过报道罕见病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以防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的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等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例终末肉眼血尿1个月,膀胱镜检查示膀胱内右侧壁输尿管口外上方菜花样肿物2枚。病理检查:瘤细胞呈显著的浆细胞样特征,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嗜酸性,核偏位;部分区域肿瘤细胞胞质呈空泡状,核位于一端呈印戒样。肿瘤细胞弥漫浸润膀胱黏膜固有层,多个脉管内可见癌栓。肿瘤分期T1N0M0。免疫组化:CK7、CK20、癌胚抗原(CEA)、CD138和细胞角蛋白AE1/AE3阳性,白细胞共同抗原(LCA)、Vimentin和E-cadherin均呈阴性。先后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回肠膀胱术,术后随访5个月,患者无瘤存活。结论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具有特殊的组织病理学特征,需要与其他具有浆细胞样形态学特征的肿瘤鉴别,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诊断。患者的预后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细胞尿路上 膀胱 免疫组化检查
下载PDF
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绪美 张燕 陈敏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7期81-83,共3页
目的分析、总结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PU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膀胱PUC患者4例,男3例、女1例,年龄52~83岁。收集4例患者的病理检查资料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3例组织学形态基本相同:低倍镜下黏膜上皮脱失,固有膜和肌... 目的分析、总结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PU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膀胱PUC患者4例,男3例、女1例,年龄52~83岁。收集4例患者的病理检查资料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3例组织学形态基本相同:低倍镜下黏膜上皮脱失,固有膜和肌层内见肿瘤组织浸润;中倍镜下浸润的肿瘤细胞黏附性差,呈实性巢状、片状生长,间质疏松;高倍镜下肿瘤细胞大小中等、核偏位、胞质嗜酸性;常出现不同比例胞质空泡的细胞,核分裂象可见。另1例镜下部分表现为肉瘤样变异型。3例肿瘤组织侵犯膀胱壁全层,1例侵犯深肌层。2例脉管内癌栓,3例淋巴结内见转移癌。1例侵犯神经,1例侵及左侧精囊腺,1例侵及双侧精囊腺。病理分期T4期3例,T2期1例。4例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显示肿瘤细胞CK、HER-2、Ig G表达均为阳性,LCA表达均为阴性,3例CD138阳性。结论膀胱PUC具有特殊的组织病理形态,肿瘤内常出现不同比例胞质空泡的细胞,核分裂象可见,类似印戒细胞,伴或不伴细胞内黏液,但无细胞外黏液出现;肿瘤细胞CK表达阳性、LCA表达阴性有助于PU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CD138不是PUC特异性诊断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尿路上 膀胱细胞尿路上 人表生长因子受体2
下载PDF
围手术期白介素17水平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预后中的意义研究
11
作者 张海波 单中杰 +3 位作者 韩前河 翟晓磊 郭亮 马曜辉 《医药论坛杂志》 2020年第12期111-114,118,共5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17(IL-17)水平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UCCB)预后中的意义。方法收集郑州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经TURBT手术治疗的UCCB病例94例,检测其外周血IL-17水平。分析血清IL-17水平与UCCB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采用单... 目的探讨白介素17(IL-17)水平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UCCB)预后中的意义。方法收集郑州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经TURBT手术治疗的UCCB病例94例,检测其外周血IL-17水平。分析血清IL-17水平与UCCB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血清中IL-17水平与UCCB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相关性。结果IL-17水平与UCCB患者G分级有一定相关性。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IL-17水平组PFS、OS明显低于低IL-17水平组;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IL-17是UCCB患者PFS及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L-17是影响UCCB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潜在的预后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7 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 预后 生存分析
原文传递
经尿道电切术同期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2
作者 冯强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第6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术同期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57例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27例)和B...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术同期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57例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27例)和B组(30例)。A组患者单纯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再行TURP,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膀胱颈部种植转移情况及B组患者手术前后残余尿量(RUV)、最大尿流率(Qmax)、生活质量指数(QO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结果术后,B组患者RUV、QOL及IPSS均明显低于手术前,Qmax明显高于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同期行TURBT和TURP对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不会增加肿瘤复发及种植转移风险,且可有效解除尿路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电切术 前列腺增生 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
原文传递
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转移的治疗——转移灶手术效果的前瞻性研究
13
作者 李金华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68-768,共1页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转移 治疗 转移灶 前瞻性研究 膀胱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特征和诊治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贺迎雪 赵永哲 +2 位作者 赵伟 方园林 刘尧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9年第3期325-327,共3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膀胱浆细胞样/印戒细胞尿路上皮癌(plasmacytoidurothelial carcinoma PUC)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经验,为提高该罕见病的诊疗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PUC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和临床诊治经验,观察其临床疗效和... 目的总结原发性膀胱浆细胞样/印戒细胞尿路上皮癌(plasmacytoidurothelial carcinoma PUC)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经验,为提高该罕见病的诊疗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PUC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和临床诊治经验,观察其临床疗效和预后。结果 5例患者中有3例PUC发生在顶壁,1例发生在侧壁,1例发生在三角区;肿瘤切片均体现为典型浆细胞样改变,细胞核呈印戒细胞样;免疫组织学检测,多数患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CK20、CK7呈阳性,少数患者Ki-67阳性,P53、GATA-3、P63均为阴性,所有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阳性;5例患者均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及术后采用MVAC方案(甲氨蝶呤、长春新碱、阿霉素和顺铂)治疗,预后较差。结论 PUC好发于顶壁,具有典型的病理特征,临床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膀胱细胞样/印戒细胞尿路上 临床特征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HER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磊 谢进东 《右江医学》 2009年第4期386-388,共3页
目的检测HER2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癌旁黏膜、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ER2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临床特征、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间的关系,评价它是否可以作为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方法收集临床病理资料... 目的检测HER2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癌旁黏膜、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ER2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临床特征、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间的关系,评价它是否可以作为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方法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膀胱尿路上皮癌及相应癌旁组织各50例,正常膀胱组织20例,应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HER2蛋白的表达。结果HER2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黏膜和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蛋白的表达和病理分级、肿瘤大小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R2蛋白表达和肿瘤的病理分级、肿瘤大小等有相关性,表明HER2蛋白过表达可能与膀胱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 HER2基因 相关性
下载PDF
膀胱癌外周血单核细胞CD5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6
作者 柳建军 曲仕浩 +2 位作者 曹军 叶木石 张云山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77-1179,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CD54(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uroepithelium cell carcinoma of bladder,UCCB)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评估其是否可作为判断膀胱癌生物学行为和患者预后的指标。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免疫荧光...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CD54(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uroepithelium cell carcinoma of bladder,UCCB)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评估其是否可作为判断膀胱癌生物学行为和患者预后的指标。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免疫荧光学方法检测32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单核细胞CD54的表达,并与正常对照组(10例)进行对照。结果外周血单核细胞CD54在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前、术后及正常对照组的表达率分别为(0.880±0.102)、(0.790±0.143)、(0.601±0.059),对三者进行两两比较,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随着临床分期增加、UCCB分化程度降低、浸润深度加深,CD54蛋白表达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CD54表达上调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浸润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运用流式细胞免疫荧光学方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CD54的表达可作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早期诊断及预测预后的具有较高临床参考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外周血单核细胞
下载PDF
经腹超声、CT尿路成像诊断膀胱癌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查宗煜 汪珺莉 +1 位作者 何勇 胡爱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4期139-142,154,共5页
目的研究经腹超声(TAUS)、计算机体层摄影尿路造影(CTU)诊断膀胱癌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方法纳入2014年10月—2018年12月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疑似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术前接受TAUS与CTU检查,并以手术病理诊断结... 目的研究经腹超声(TAUS)、计算机体层摄影尿路造影(CTU)诊断膀胱癌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方法纳入2014年10月—2018年12月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疑似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术前接受TAUS与CTU检查,并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TAUS、CTU诊断膀胱癌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并观察TAUS、CTU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125例疑似膀胱癌患者中,TAUS诊断显示恶性病变115例、良性病变10例;CTU诊断显示恶性病变118例、良性病变7例。TAUS、CTU诊断膀胱癌的灵敏度分别为92.56%、96.69%,特异度分别为25.00%、75.00%,准确度分别为90.40%、96.00%,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分别为0.10、0.53。TAUS、CTU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的灵敏度分别为89.08%、94.12%,特异度分别为66.67%、83.33%,准确度分别为88.00%、93.60%,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分别为0.30、0.53。结论TAUS与CTU在膀胱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腹超声 计算机体层摄影尿路造影 膀胱 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
下载PDF
磷酸化PRAS40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8
作者 钱福明 程帆 +3 位作者 余伟民 阮远 袁润 张孝斌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385-2387,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磷酸化PRAS40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量子点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6例膀胱尿路上皮癌(BUC)和20例癌旁正常膀胱组织中磷酸化PRAS40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磷酸化PR...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磷酸化PRAS40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量子点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6例膀胱尿路上皮癌(BUC)和20例癌旁正常膀胱组织中磷酸化PRAS40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磷酸化PRAS40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51.3%(39/76),在20癌旁正常膀胱组织中表达均为阴性。在低度恶性倾向尿路上皮乳头状瘤(PUNLMP)及低分级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36.8%(14/38),而在高分级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5.8%(2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和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0.0%(16/40)和63.9%(2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表达水平与肿瘤患者年龄、肿瘤数目大小、初复发情况等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磷酸化PRAS40蛋白的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恶性进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 磷酸化PRAS40 量子点
原文传递
去甲斑蝥素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侵袭力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任丽平 徐松涛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8-220,共3页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对膀胱尿路上皮癌T24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方法用噻唑蓝法检测不同浓度去甲斑蝥素对T24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Hoechst 33342染色法检测T24细胞凋亡率;Transwll实验检测去甲斑蝥素对T24细胞侵袭力抑制作用;用酶联免疫...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对膀胱尿路上皮癌T24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方法用噻唑蓝法检测不同浓度去甲斑蝥素对T24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Hoechst 33342染色法检测T24细胞凋亡率;Transwll实验检测去甲斑蝥素对T24细胞侵袭力抑制作用;用酶联免疫法检测T24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结果各剂量去甲斑蝥素均能明显抑制T24细胞生长,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去甲斑蝥素4、16μmol/L组T24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6.02±0.75)%、(28.28±1.17)%]明显增加,透膜细胞数[分别为(23.33±1.53)、(16.17±2.47)个]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去甲斑蝥素4、16μmol/L组T24细胞MMP-2[分别为(5.04±1.02)、(3.02±1.15)]和VEGF[分别为(0.65±0.09)、(0.48±0.1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甲斑蝥素可抑制T24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降低细胞侵袭能力,抑制细胞MMP-2及VEGF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T24细胞 去甲斑蝥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 血管内生长因子(VEGF)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