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0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鸽屠宰加工环节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生物膜形成能力及其相关基因的检测
1
作者 豆涛 刘英玉 +3 位作者 王金泉 马兰 张柳青 胡芸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70-378,共9页
为了解鸽屠宰加工环节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肠毒素、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肠毒素及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的情况。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和结晶紫染色法检测4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肠毒素含量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同时通过... 为了解鸽屠宰加工环节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肠毒素、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肠毒素及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的情况。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和结晶紫染色法检测4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肠毒素含量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同时通过PCR方法扩增金黄色葡萄球菌12种肠毒素基因和10种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4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肠毒素酶联免疫法检测中,有30株为产肠毒素的菌株。肠毒素基因的检测中,有35株菌含肠毒素基因,检出率为85.36%,且有携带一种或多种肠毒素基因的情况。经典肠毒素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sea(29.27%)、seb(29.27%)、sec(4.88%)、sed(65.85%)和see(2.44%);新型肠毒素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sel(36.59%)、seg(29.27%)、sem(17.07%)、seu(17.07%)、sei(14.63%)、seh(7.32%)和sek(0.00%)。结晶紫染色法测定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弱、中等和强的检出率分别为39.02%、43.90%和17.07%。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的检测中,clfB、luxS和clfA的检出率最高均为100.00%,其次是sarA和ccp均为97.56%,sigB、cna、icaA、agrC的检出率分别为85.37%、65.85%、41.46%、2.44%,bap未检出。此外,所有菌株均有携带多种生物被膜相关基因的情况,以携带7种基因的菌株最多(15/41,36.59%)。鸽屠宰加工环节污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较多的肠毒素且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较高,预测该鸽屠宰加工环节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致病性,存在引起食物中毒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毒素 生物被膜形成能力 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
下载PDF
亚抑菌浓度抗菌药物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晓润 宋爽 +2 位作者 朱丽莹 王文静 陶臻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8-543,共6页
金黄色葡萄球菌(SA)是引起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极易黏附在导管或植入物表面形成生物膜导致耐药性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挑战。近年研究表明,抗菌药物处于亚抑菌浓度时可影响SA生物膜形成。因此,本文阐述SA生物膜的形成过... 金黄色葡萄球菌(SA)是引起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极易黏附在导管或植入物表面形成生物膜导致耐药性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挑战。近年研究表明,抗菌药物处于亚抑菌浓度时可影响SA生物膜形成。因此,本文阐述SA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及基因调控,不同抗菌药物在亚抑菌浓度下对SA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有效控制及治疗SA生物膜相关感染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抑菌浓度 抗菌药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膜形成 作用机制
下载PDF
3种鸡源乳酸菌抑制大肠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比较研究
3
作者 赵桂省 庞天津 +3 位作者 陈甫 刘玮 李福伟 邱慧玲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8-153,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鼠李糖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和口乳杆菌3种鸡源乳酸菌对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生成的影响。利用置片法对供试菌株培养48 h,定性观察细菌生长与生物被膜的形成;利用96孔微板法定量检测4种细菌生长的OD_(590)值,评价抑制生物被膜生... 试验旨在研究鼠李糖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和口乳杆菌3种鸡源乳酸菌对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生成的影响。利用置片法对供试菌株培养48 h,定性观察细菌生长与生物被膜的形成;利用96孔微板法定量检测4种细菌生长的OD_(590)值,评价抑制生物被膜生成的效果。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培养12 h开始形成生物被膜,24 h形成典型的生物被膜,并伴有交织链接的生物被膜骨架;3种乳酸菌培养36 h均未见生物被膜骨架,OD_(590)值显示鼠李糖乳杆菌生物被膜厚度优于戊糖片球菌、口乳杆菌。与大肠杆菌共培养发现,3种乳酸菌全菌液和上清液均能显著抑制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生成,抑制效果鼠李糖乳杆菌>口乳杆菌>戊糖片球菌。结果可为探索乳酸菌拮抗大肠杆菌感染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乳杆菌 戊糖片球菌 口乳杆菌 大肠杆菌 生物被膜形成
下载PDF
北京地区犬猫尿源奇异变形杆菌耐药性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分析
4
作者 陈玉娟 黄克斌 于咏兰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45,共7页
为调查北京地区犬猫尿源奇异变形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现状,并分析其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主要耐药机制,本试验于2018—2019年采集北京地区16只犬和13只猫的符合菌尿标准的尿液样本,以及264株犬源和152株猫源尿液中未鉴定细菌分离... 为调查北京地区犬猫尿源奇异变形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现状,并分析其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主要耐药机制,本试验于2018—2019年采集北京地区16只犬和13只猫的符合菌尿标准的尿液样本,以及264株犬源和152株猫源尿液中未鉴定细菌分离株;分离鉴定奇异变形杆菌,检测其对临床常用的12种抗菌药的耐药性,并分析奇异变形杆菌携带β-内酰胺酶的情况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结果显示,共分离获得44株犬源(15.7%)和5株猫源(3.0%)奇异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分离株对阿奇霉素和多西环素耐药率均为98.0%,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率为6.1%~73.5%,多重耐药率为79.6%。28株分离株携带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率为57.1%,主要基因型为bla TEM型、bla CTX-M-9型和bla OXA-1型;1株分离株携带头孢菌素酶(AmpC),基因型为bla CMY-2型。产ESBLs菌株对氨苄西林、氯霉素、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的耐药率(P<0.05)。奇异变形杆菌分离株形成生物被膜阳性率为100%,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度与所选抗菌药的耐药性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果表明,北京地区犬猫尿源奇异变形杆菌耐药情况严重,携带ESBLs阳性率较高,形成生物被膜阳性率达100%,临床用药时可选择耐药率较低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变形杆菌 尿源 耐药性 Β-内酰胺酶 生物被膜形成
下载PDF
肌苷对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生长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5
作者 胡文静 刘小雪 +1 位作者 梁栋 焦凌霞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42-251,共10页
由嗜酸耐热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污染酸性果汁引起的营养损失、风味劣变、沉淀等质量问题是制约果蔬加工及出口贸易的瓶颈。本文通过光密度测定、生物被膜测定、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平板菌落计数、果汁理化特性及感官品质鉴定等方法,研... 由嗜酸耐热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污染酸性果汁引起的营养损失、风味劣变、沉淀等质量问题是制约果蔬加工及出口贸易的瓶颈。本文通过光密度测定、生物被膜测定、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平板菌落计数、果汁理化特性及感官品质鉴定等方法,研究肌苷对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生长的抑制效果及对橙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肌苷在酸性条件下均能高效抑制该菌营养菌体的生长繁殖,且对鲜榨橙汁的酸度、糖度、色度及口感等理化特性和感官品质无显著影响。低至5 mmol/L的肌苷添加量即可降低该菌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损伤菌体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导致菌体裂解死亡。在初始污染菌含量高达105 CFU/mL时,仍能将菌体的数量降低1个数量级,控制营养菌体的数量,使之不能产生达到嗅觉阈值的愈创木酚量,肌苷有望成为酸性果汁生产中抑制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污染的新型高效防腐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 肌苷 抑菌效果 生物膜形成 果汁品质
下载PDF
贵州地区临床分离近平滑念珠菌复合群分布及其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研究
6
作者 王顺 李红 +4 位作者 瞿玉洁 李婷婷 金婷婷 胡方芳 罗振华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301-309,共9页
目的 研究贵州地区近平滑念珠菌复合群临床分布和药敏特点,检测近平滑念珠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及其CDC28基因的表达水平。方法 收集贵州地区2所三级甲等医院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菌株,利用BACTECTMFX仪、Phoenix-100仪对菌种进行鉴定,通过基... 目的 研究贵州地区近平滑念珠菌复合群临床分布和药敏特点,检测近平滑念珠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及其CDC28基因的表达水平。方法 收集贵州地区2所三级甲等医院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菌株,利用BACTECTMFX仪、Phoenix-100仪对菌种进行鉴定,通过基因测序对近平滑念珠菌复合群各分型菌株进行鉴定;采用ATB FUNGUS 3试剂盒检测菌株体外药物敏感情况;检测血源性近平滑念珠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及利用qRT-PCR技术检测它们的CDC28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共分离鉴定出163株近平滑念珠菌复合群,其中近平滑念珠菌Ⅰ型、Ⅱ型和Ⅲ型分别占73.0%、6.1%和20.9%;尿液和血液是分离菌株最多的标本(均为50株);血液途径感染的菌株中,Ⅰ型、Ⅱ型和Ⅲ型分别占54.0%、10.0%和36.0%;三种基因型菌株对常见抗真菌药物无明显耐药性;17株临床菌株中,16株(94.1%)具有生物膜形成能力,其中2株、4株和10株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强、一般、弱,CDC28在2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强以及3株生物膜形成能力一般的菌株中表达上调。结论 分离的近平滑念珠菌复合群以Ⅰ型感染为主,三种基因型菌株对抗真菌药物无明显耐药性;不同血源性近平滑念珠菌生物膜形成能力不同,CDC28基因与近平滑念珠菌生物膜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平滑念珠菌感染 临床特征 药物敏感特征 生物膜形成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养鸡饮水系统生物膜形成过程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2
7
作者 朱志梅 《北方牧业》 2023年第1期26-26,共1页
随着养鸡规模化发展,饮水系统内形成的生物膜越来越受到管理人员的重视,因为生物膜形成后能够占据大量的管道容积,严重影响水线供水能力,并且给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提供培养基,致使饮水发生污染,增加鸡群感染疾病的风险。另外饮水系统形成... 随着养鸡规模化发展,饮水系统内形成的生物膜越来越受到管理人员的重视,因为生物膜形成后能够占据大量的管道容积,严重影响水线供水能力,并且给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提供培养基,致使饮水发生污染,增加鸡群感染疾病的风险。另外饮水系统形成生物膜后,如果在饮水中添加药物,还会降低用药效果或延误病情,进一步增加药物成本和降低养殖效益。由此可见,饮水系统生物膜的形成可以给养鸡生产带来巨大危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水系统 病原微生物 用药效果 养鸡生产 药物成本 生物膜形成 养殖效益 规模化发展
下载PDF
泥水盾构泥膜形成二维理论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刘成 孙钧 +1 位作者 赵志峰 赵联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93-1597,1628,共6页
在各种复杂环境下采用泥水盾构法修建隧道工程,需要解决在开挖面上如何及时形成安全有效的泥膜支护问题。采用修正的剑桥模型中正常固结黏土各向等压固结曲线规律,建立泥膜固含率与有效应力之间的关系,结合圆球形颗粒孔隙理想模型的渗... 在各种复杂环境下采用泥水盾构法修建隧道工程,需要解决在开挖面上如何及时形成安全有效的泥膜支护问题。采用修正的剑桥模型中正常固结黏土各向等压固结曲线规律,建立泥膜固含率与有效应力之间的关系,结合圆球形颗粒孔隙理想模型的渗透率以及泥膜固含率、渗透率和比阻三者之间的关系,确立新的泥膜形成本构关系模型。将泥膜形成一维模型拓展为二维模型,基于增量分析方法分析泥膜的增长规律,给出泥膜滤失量和厚度分别与位置、时间、重度比和盾构直径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修正的剑桥模型能够较好地表征泥膜压缩固结特性;对于高压泥浆,泥浆重度对泥膜增长的影响较小,但对超大直径的盾构其影响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水盾构 膜形成 泥浆悬浮液 固含率
下载PDF
ε-聚赖氨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晓青 李可可 +5 位作者 余甜 谢跃 邹凤梅 陈玉芊 李军春 魏莲花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91-95,共5页
目的研究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生长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ATCC25923及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 目的研究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生长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ATCC25923及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USA300为试验菌株,常量肉汤稀释法(试管)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酶标仪检测吸光度法观察各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曲线,96孔板结晶紫染色法检测各株菌生物膜的形成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生物膜的形成情况。结果ε-PL对ATCC25923和USA300的MIC均为31.25mg/m L。ε-PL浓度升高时对两株菌生长的抑制作用随之增强。1/2MICε-PL能显著降低ATCC25923和USA300生物膜的形成能力。结论ε-PL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天然防腐剂,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的生长及生物膜的形成,为新型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聚赖氨酸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膜形成 细菌生长
下载PDF
单增李斯特菌1/2a血清型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及相关基因差异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叶正兴 王艳 +2 位作者 李培京 刘凯 叶长芸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4-360,共7页
目的检测5株1/2a血清型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并分析其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携带情况,为进一步探究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形成影响因素及致病机制提供线索。方法依据96孔微孔板结晶紫染色方法对5株单增李斯特菌进行了生... 目的检测5株1/2a血清型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并分析其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携带情况,为进一步探究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形成影响因素及致病机制提供线索。方法依据96孔微孔板结晶紫染色方法对5株单增李斯特菌进行了生物膜形成能力检测,并用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膜形成情况。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5株菌进行了生物膜形成相关的12对基因(sigB,prfA,yneA,hpt,relA,flaA,recA,agrA,luxS,degU,motB,bapL)全长的扩增及测序分析,通过与GeneBank中已公布的单增标准菌株EGD-e序列比对确定基因变异情况。结果 5株1/2a血清型单增李斯特菌形成生物膜的能力有所不同,结晶紫染色观察结果与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较为一致。11种生物膜相关基因在5株单增李斯特菌中的检测结果全阳性,测序结果发现部分基因出现突变位点(多为同义突变,部分为非同义突变)。bapL基因在生物膜形成能力较低两株菌中为阳性,而在生物膜形成能力较高的两株菌中为阴性。结论不同的1/2a血清型单增李斯特菌间生物膜形成能力有所差异,5株1/2a血清型单增李斯特菌bapL基因携带与其生物膜形成能力并不一致,11株生物膜相关基因中出现多处碱基位点及氨基酸变化等同义突变与非同义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生物膜形成 基因差异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菌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生物膜形成的检测 被引量:7
11
作者 傅本重 吴茂森 +1 位作者 陈华民 何晨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7-50,共4页
分析了不同培养和测试条件(塑料和玻璃表面、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和培养基)对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pv.oryzae,Xoo)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并测定了不同地区来源的Xoo野生型菌株、基因缺失突变体的生物膜形成。结果表明,在聚苯... 分析了不同培养和测试条件(塑料和玻璃表面、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和培养基)对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pv.oryzae,Xoo)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并测定了不同地区来源的Xoo野生型菌株、基因缺失突变体的生物膜形成。结果表明,在聚苯乙烯表面生长、用M210培养基在23℃下静止培养24 h是Xoo生物膜形成比较适宜的条件;不同地区来源的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不同;鞭毛相关基因fleQxoo、fliExoo和rbfCxoo以及H2O2降解调控基因oxyRxoo的缺失突变均影响生物膜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菌 生物膜形成 静止培养 基因突变 检测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KbvR调控因子对细菌生物膜与荚膜形成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徐丽 林迪斯 +2 位作者 杨靖 李健 李蓓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35-1439,共5页
目的构建肺炎克雷伯菌LuxR家族KbvR基因缺失突变株与回补株,分析KbvR在肺炎克雷伯菌生长、生物膜形成及荚膜生成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自杀载体p KO3-Km质粒构建KbvR基因敲除株,然后扩增出包含KbvR基因编码区、启动子结合区及转录终止区的... 目的构建肺炎克雷伯菌LuxR家族KbvR基因缺失突变株与回补株,分析KbvR在肺炎克雷伯菌生长、生物膜形成及荚膜生成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自杀载体p KO3-Km质粒构建KbvR基因敲除株,然后扩增出包含KbvR基因编码区、启动子结合区及转录终止区的基因片段,克隆至p GEM-T-easy质粒上构建KbvR基因回补株。绘制不同菌株生长曲线,了解KbvR对细菌生长的影响。通过结晶紫定量实验检测KbvR基因对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拉丝实验、离心试验及RT-PCR检测KbvR基因对细菌荚膜形成的影响。结果成功获得KbvR基因缺失突变株及回补株,RT-PCR结果显示KbvR基因在缺失突变株中不表达,在回补株中重新表达。KbvR基因不影响细菌的生长速度,基因敲除株后细菌生物膜形成及荚膜生成能力下降。体外试管静止培养48 h,与野生株相比基因缺失突变株生物膜形成能力明显下降,而KbvR基因回补株在液体培养基表面能形成明显生物膜。结晶紫染色定量实验发现,基因缺失突变株生物膜形成能力显著低于野生株(P<0.01)。超粘性实验和RT-PCR结果均显示,KbvR基因缺失突变株荚膜形成能力明显下降,说明KbvR基因影响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和荚膜的形成。结论 KbvR基因作为密度感应系统LuxR孤儿调控转录因子,正调控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的形成。荚膜是细菌生物膜形成的重要因素,KbvR基因可通过影响荚膜形成而调控生物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KbvR调控子 生物膜形成 生成
下载PDF
壳聚糖及其季铵盐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林萍 赵雨璠 +5 位作者 吴悦 张骁 郭晓奎 谭红略 李擎天 孙阳 《检验医学》 CAS 2012年第10期854-857,共4页
目的探讨壳聚糖(CHI)及其衍生物可能具有的广谱抗菌作用。方法采用CHI、壳聚糖季铵盐(QCHI)进行铜绿假单胞菌体外抑菌试验。采用CHI和QCHI分别作用0、3、6、9、12 h,每个时间点取1 mL菌液进行菌落计数并与对照孔比较,同时抽提铜绿假单胞... 目的探讨壳聚糖(CHI)及其衍生物可能具有的广谱抗菌作用。方法采用CHI、壳聚糖季铵盐(QCHI)进行铜绿假单胞菌体外抑菌试验。采用CHI和QCHI分别作用0、3、6、9、12 h,每个时间点取1 mL菌液进行菌落计数并与对照孔比较,同时抽提铜绿假单胞菌RNA,扩增其ahpF、pa3187、aprA和rpoS基因,并检测各基因表达水平;剩余铜绿假单胞菌用LB培养基培养3 d,PBS缓冲液冲洗浮游细菌,结晶紫染色,95%乙醇脱色后用酶标仪570 nm检测并比较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能力。结果与对照孔比较,自6 h起CHI和QCHI孔的存活菌量即有明显差异(P<0.05);但CHI孔和QCHI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I和QCHI均可使铜绿假单胞菌pa3187基因表达上调,aprA基因表达下调;QCHI可使ahpF基因表达下调,而CHI可使ahpF基因表达上调;QCHI对rpoS基因的表达有下调趋势。从6 h起,CHI和QCHI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CHI及QCHI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增殖及其生物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壳聚糖季铵盐 铜绿假单胞菌 抑菌试验 生物膜形成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HE-1由AI-2/LuxS介导的群体感应与生物膜形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腾 田建军 +2 位作者 李梓媛 贾原博 贺银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0-132,136,共4页
本研究从AI-2/LuxS群体感应出发,研究植物乳杆菌HE-1的AI-2信号分子生成与生物膜形成的关系,同时对luxS基因进行扩增,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验证菌株HE-1的AI-2信号分子产生。研究使用生物发光的方法检测植物乳杆菌HE-1不同培养时间AI-2的产... 本研究从AI-2/LuxS群体感应出发,研究植物乳杆菌HE-1的AI-2信号分子生成与生物膜形成的关系,同时对luxS基因进行扩增,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验证菌株HE-1的AI-2信号分子产生。研究使用生物发光的方法检测植物乳杆菌HE-1不同培养时间AI-2的产生量;使用微孔板法确定不同时间点生物膜的生成量;之后使用PCR的方法扩增其luxS基因片段,对扩增片段进行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HE-1的生物膜生成时间和生成量与AI-2信号分子的产生时间和产生量非常吻合,luxS基因成功扩增,同源性分析显示植物乳杆菌HE-1与已知植物乳杆菌luxS基因同源性高达99%以上。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植物乳杆菌HE-1生物膜生成与AI-2/LuxS群体感应系统二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并且luxS基因的扩增成功和同源性分析从分子生物学上验证了植物乳杆菌HE-1具有产生AI-2信号分子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2 LuxS群体感应 生物膜形成 luxS基因扩增及同源性分析
下载PDF
耶尔森菌不同成膜基因对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霞 李艺 +3 位作者 黄金海 张宏伟 夏乙禾 刘萌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9-163,共5页
【目的】研究耶尔森菌生物膜的检测方法和不同成膜基因,为探讨耶尔森菌不同成膜基因对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应用静置试管悬浮菌膜观察、微孔96孔聚苯乙烯板结晶紫染色法、刚果红平板培养3种方法,检测了25株耶尔森菌生... 【目的】研究耶尔森菌生物膜的检测方法和不同成膜基因,为探讨耶尔森菌不同成膜基因对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应用静置试管悬浮菌膜观察、微孔96孔聚苯乙烯板结晶紫染色法、刚果红平板培养3种方法,检测了25株耶尔森菌生物膜的形成情况;用PCR技术检测了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metE、ompR、rpoS、rhaH在不同菌株中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了生物膜形成与这些基因的相关性。【结果】静置试管悬浮菌膜观察、微孔96孔聚苯乙烯板结晶紫染色法和刚果红平板培养法3种方法的耶尔森菌生物膜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0%,56%和68%,3种方法检测均为阳性的菌株有11株,均为阴性的有5株,一致率为64%;4种成膜基因在25株耶尔森菌中的检出率分别为52%,56%,32%和24%。利用SPSS分析了4种基因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其中metE、ompR基因是生物膜形成的主效应因子,二者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5.149%。【结论】刚果红平板培养法检测生物膜最敏感;metE、ompR、rpoS、rhaH4种基因对生物膜的形成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metE、ompR与生物膜的形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尔森菌 生物 生物膜形成基因
下载PDF
非生物胁迫条件下施氏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闫宁 杨智敏 +5 位作者 尚立国 戴淑玲 战嵛华 陆伟 林敏 燕永亮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2-178,共7页
旨在系统研究非生物胁迫因素对固氮施氏假单胞菌A1501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测定了不同NaCl浓度、pH值、温度等培养条件下A1501生长及其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上述3种环境因素均对A1501菌的生长及生物膜形成具有影响,且... 旨在系统研究非生物胁迫因素对固氮施氏假单胞菌A1501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测定了不同NaCl浓度、pH值、温度等培养条件下A1501生长及其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上述3种环境因素均对A1501菌的生长及生物膜形成具有影响,且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NaCl浓度2 mmol/L、p H值6.8、温度30℃是A1501的最适生长条件,而在0.6 mol/L的NaCl、p H值6.0及温度40℃等胁迫条件下,A1501菌的生物膜形成量均达到最高,分别为最佳生长条件下的7.8、7.0和2.0倍。在测试的诸因素中,NaCl浓度对A1501生物膜形成影响最大。以上结果表明,生物膜的形成与菌体生长负相关,即高盐、弱酸、高温等条件不利于A1501的生长,但刺激了其生物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假单胞菌A1501 非生物胁迫 生物膜形成 生长特性 环境因素
下载PDF
结核杆菌在可植入材料表面黏附性和生物膜形成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永清 赵臣堂 +2 位作者 王凤江 巩晓东 夏仁云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8年第4期282-284,共3页
受细菌性感染病灶内绝对禁忌植入内固定物的思维影响.许多学者不赞成在活动性骨结核病灶内植入内固定物.因为细菌在内植物界面克隆产生一层多糖-蛋白质复合物(exopolysaccharide.EPS),并与其共同形成生物膜(biofilm.BF),BF保... 受细菌性感染病灶内绝对禁忌植入内固定物的思维影响.许多学者不赞成在活动性骨结核病灶内植入内固定物.因为细菌在内植物界面克隆产生一层多糖-蛋白质复合物(exopolysaccharide.EPS),并与其共同形成生物膜(biofilm.BF),BF保护了细菌不受到宿主的防御反应和化学治疗药物的攻击.从而导致持续的内植物性感染。但近几年报道.在彻底切除脊柱结核病灶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形成 体外研究 材料表面 植入 结核杆菌 黏附性 细菌性感染 化学治疗药物
下载PDF
雷公藤多甙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抑制眼内纤维膜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朝晖 何守志 梁延杰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74-277,共4页
27只青紫蓝兔分为后房型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术组;术后雷公藤多甙治疗组;术后激素治疗组。通过光镜和透射电镜动态观察术后眼内纤维膜形成的病理学变化,发现雷公藤多甙和激素治疗均能显著降低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内纤维膜形成,雷公藤... 27只青紫蓝兔分为后房型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术组;术后雷公藤多甙治疗组;术后激素治疗组。通过光镜和透射电镜动态观察术后眼内纤维膜形成的病理学变化,发现雷公藤多甙和激素治疗均能显著降低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内纤维膜形成,雷公藤多甙治疗优于激素治疗,可能与雷公藤多甙的抗炎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体植入术 雷公藤多甙 纤维膜形成 抑制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辉 崔焕忠 郑鑫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3-55,共3页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LM)是重要的人兽共患食源性病原菌,可引起人、多种动物感染发病,病死率高达20%~30%。近年来,李斯特菌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发生,并且发病具有上升趋势。由于该菌在自然界中广...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LM)是重要的人兽共患食源性病原菌,可引起人、多种动物感染发病,病死率高达20%~30%。近年来,李斯特菌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发生,并且发病具有上升趋势。由于该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可形成生物被膜,增强了该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李斯特菌病的发生80%是由生物被膜引起,由于生物被膜的多重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带来巨大困难,严重的危害了人们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生物被 膜形成 机制 调控 食源性病原菌 多重耐药性 人兽共患
下载PDF
噬菌体防控临床病原菌生物被膜形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崔焕忠 杨欢 +6 位作者 张辉 杨雨江 杨倩 尹健 杨亮 常晓博 郑鑫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4-67,共4页
生物被膜(biofilm,简称BF)是指细菌粘附于接触材料表面,分泌大量胞外物质,将自身包裹而形成的细菌聚集膜样物.BF是细菌保护其自身免受外界不良环境侵害的一种特有的生命现象,常见的形成BF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克... 生物被膜(biofilm,简称BF)是指细菌粘附于接触材料表面,分泌大量胞外物质,将自身包裹而形成的细菌聚集膜样物.BF是细菌保护其自身免受外界不良环境侵害的一种特有的生命现象,常见的形成BF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铜绿假单胞菌及不动杆菌等[1],这些病原菌可在医疗器械、导管和食品加工设备上形成BF,增加了病原菌的危害.被膜菌形成的坚实的三维结构对其具.有较强保护作用,常规的物理、化学消毒方法不能将其消灭;此外,同浮游细菌相比,BF内细菌对宿主免疫系统和抗生素的抵抗力更强,从而导致许多临床疾病的持续性感染和反复发作,难以治愈[2].采取有效的方法控制被膜菌成为临床医学及食品工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被 临床疾病 病原菌 膜形成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噬菌体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 细菌粘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