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与文化的对立统一——谈生态符号学研究的理论核心 被引量:14
1
作者 胡壮麟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112,共5页
自19世纪中叶生态学研究获得巨大发展后,生态危机的概念不仅影响到归属自然科学的生物学、动物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研究,也通过隐喻的概念,延伸到人类学、文学、符号学、语言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本文重点介绍生态学与符号学的结合... 自19世纪中叶生态学研究获得巨大发展后,生态危机的概念不仅影响到归属自然科学的生物学、动物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研究,也通过隐喻的概念,延伸到人类学、文学、符号学、语言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本文重点介绍生态学与符号学的结合(生态符号学或符号生态学)的简要过程,不同理论和学派的侧重点,包括塔尔图——莫斯科学派,Sebeok的动物符号学模式,Nth的宇宙整体观,Uexkul的客观环境论,Kull的主体人类生态学,Deely的生物中心主义,Hoffmeyer的文化、内部自然和外部自然的三维观。作者认为,生态符号学研究的理论核心实际上是从自然与文化的对立统一关系的视角,探讨符号的起源、作用和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符号学 自然与文化 客观环境论 人类符号学
下载PDF
国家公园自然与文化结合表现梳理及借鉴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辉 杜娟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488-493,共6页
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不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国家公园通常在一个生态系统完整的自然区域建立,向人类传递自然文化生态系统的各种知识。纵观全球成功的国家公园,大多数都将国家公园内的自然与文化结合起来。该现象背后诸多因素中,生态... 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不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国家公园通常在一个生态系统完整的自然区域建立,向人类传递自然文化生态系统的各种知识。纵观全球成功的国家公园,大多数都将国家公园内的自然与文化结合起来。该现象背后诸多因素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可忽视。从全球代表性国家公园发展特点可看出,只有将国家公园自然与文化相结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建立的10个国家公园试点均具有各自独特的自然与文化特点,需借鉴全球成功国家公园的经验,发展和挖掘国家公园的自然与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生态系统服务 自然与文化结合 表现与借鉴
下载PDF
基于自然与文化解决方案的遗产旅游资源管理战略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邹统钎 赵英英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7年第1期35-38,共4页
在总结国际遗产旅游资源管理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现状,提出基于自然与文化解决方案的遗产旅游资源管理战略:遗产旅游资源管理应以自然遗产资源和文化遗产资源为基础,以公益导向为目标,以智能、高效和活化技术为手段,建立个人发展... 在总结国际遗产旅游资源管理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现状,提出基于自然与文化解决方案的遗产旅游资源管理战略:遗产旅游资源管理应以自然遗产资源和文化遗产资源为基础,以公益导向为目标,以智能、高效和活化技术为手段,建立个人发展与遗产保护协同发展、政府分区级评估和动态监管、利益相关者多方参与的遗产旅游资源战略管理体系。从而实现在保护遗产基础上的合理利用,发挥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最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旅游资源 管理战略 自然与文化 解决方案
下载PDF
《超越自然与文化》与西方人类学本体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武宁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9年第3期64-69,共6页
《超越自然与文化》是西方人类学界近年来最有影响力的理论著作之一。作者德斯科拉以民族志材料为基础,借助认知科学、结构分析、现象学相关理论,形成了“四种本体论类型”——即泛灵论、图腾崇拜、类比思维、自然主义的理论框架,为我... 《超越自然与文化》是西方人类学界近年来最有影响力的理论著作之一。作者德斯科拉以民族志材料为基础,借助认知科学、结构分析、现象学相关理论,形成了“四种本体论类型”——即泛灵论、图腾崇拜、类比思维、自然主义的理论框架,为我们理解人与自然的不同关系找到了新的途径。通过对该书的评论及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对人类学本体论研究关注的焦点及遭遇的困境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越自然与文化 人类学本体论 德斯科拉
下载PDF
关于村镇区域自然与文化景观特征整合与协调发展的探索——以福建省海澄“月港”区域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高江菡 《建筑与文化》 2014年第5期91-92,共2页
我国村镇地区向来具有强大的自然与文化潜力,其独特的地域特征是真实而唯一的,福建的海澄"月港"区域恰是这样一个典型。文中通过对"月港"区域的自然与文化景观特征进行挖掘与整合,从风景园林视角全面思考与探索其... 我国村镇地区向来具有强大的自然与文化潜力,其独特的地域特征是真实而唯一的,福建的海澄"月港"区域恰是这样一个典型。文中通过对"月港"区域的自然与文化景观特征进行挖掘与整合,从风景园林视角全面思考与探索其区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与可能,以避免重蹈快速城镇化过程所带来的问题,以求达到未来村镇区域环境的整体协调与平衡发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村镇景观 红树林湿地 月港 自然与文化
下载PDF
论福建建构“自然与文化旅游中心”的可行性
6
作者 方旭红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6-20,共5页
"我国重要的自然与文化旅游中心"是国务院对台湾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定位之一。福建境内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总量丰富、类型多样,旅游业初具规模,只要抓住机遇,妥善处理若干制约因素,建成"我国重要的自然与文化旅游中心&... "我国重要的自然与文化旅游中心"是国务院对台湾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定位之一。福建境内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总量丰富、类型多样,旅游业初具规模,只要抓住机遇,妥善处理若干制约因素,建成"我国重要的自然与文化旅游中心"将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我国重要的自然与文化旅游中心 条件
下载PDF
基于历史背景保护与利用的济南华山自然与文化资源研究
7
作者 刘大亮 陈潇艺 +3 位作者 吴双琳 李志龙 焦奕程 徐子懿 《艺术科技》 2022年第13期86-88,共3页
我国疆域辽阔,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随着国家号召以及教育的全方位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养育一方水土,保护当地的历史环境也是守住自己的根,对自然与文化的研... 我国疆域辽阔,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随着国家号召以及教育的全方位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养育一方水土,保护当地的历史环境也是守住自己的根,对自然与文化的研究有利于加强二者的联系。通过对自然文化的研究,能够增强人们保护历史文化与自然文化的意识。济南华山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生动的历史文化故事,与华山湖相映成趣。通过实地考察以及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在历史环境保护与利用的视角下,对济南华山风景区的自然与文化资源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背景保护与利用 济南华山 自然与文化资源
下载PDF
筑波大学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中自然与文化的结合”教席的4年经验
8
作者 吉田正人 稻叶信子 石泽麻耶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2年第4期73-78,共6页
筑波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专业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与文化的结合”教席,于2016—2019年主办了“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中自然与文化的结合能力建设研讨会(CBWNCL)”。学员主要是来自亚太国家的年轻专业人士和中坚力量以及筑波大学的研究... 筑波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专业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与文化的结合”教席,于2016—2019年主办了“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中自然与文化的结合能力建设研讨会(CBWNCL)”。学员主要是来自亚太国家的年轻专业人士和中坚力量以及筑波大学的研究生。他们向来自世界遗产委员会咨询机构的国际专家学习了遗产保护中自然与文化结合的基本概念,并参观了日本遗产保护中具有自然与文化相结合的特点遗产地。学员们分享了他们在日本学习到的经验,讨论了从自然与文化结合的相关遗产地的实地考察中所获得的感悟,并在筑波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世界遗产国际研讨会上作了报告。希望由此与亚太地区的学者和从业人员分享我们在筑波大学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保护中自然与文化的结合”教席的4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遗产公约 自然与文化的结合 能力建设 农业景观 神圣景观 灾害与韧性 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下载PDF
整体创造更具自然与文化价值的国土空间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兵 罗彦 白杨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14,共9页
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整体保护是全球范围的共识和共同议题。改革开放40年来,在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制度建设和实践发展方面,自然保护和文化保护这2条线索一直相伴相随,但整体上专业领域的分离是比较明显的。近年来,国内相关研究开始关... 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整体保护是全球范围的共识和共同议题。改革开放40年来,在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制度建设和实践发展方面,自然保护和文化保护这2条线索一直相伴相随,但整体上专业领域的分离是比较明显的。近年来,国内相关研究开始关注自然与文化资源的综合价值,诸多国家的空间规划实践也将“美丽宜居国土”作为国家战略目标,尤其关注自然与文化资源的系统性、整体性,以多学科技术支持和多部门协商机制确保美丽国土战略目标的实现。本文强调,为整体塑造更具自然与文化价值的国土空间,自然保护与文化保护相融合是必然的努力方向。包括3个部分:第一部分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来保护制度和理论技术演化的方向;第二部分分析借鉴国际空间规划领域的实践特点;最后一部分提出加强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保护的综合性和整体性,构建更具自然与文化价值的国土空间策略,包括推进多学科和多主体参与共建,创新全过程的工作方法与数字化技术手段,构建国家遗产空间保护体系和政策保障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自然与文化价值 国土空间 国土空间规划 整体性
下载PDF
词汇中的自然与文化——16—19世纪英语中的美洲外来词及其作用新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旭 梅雪芹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0-127,178,共8页
16到19世纪来自美洲的词汇源源不断地进入英语词汇系统,它们主要是有关美洲的动植物、物产、文化与社会以及地形地貌与气候的词汇。这些词汇不仅反映了美洲历史上的自然世界和文化风貌,而且促进了欧美之间语言文化的交流。原本孤立存在... 16到19世纪来自美洲的词汇源源不断地进入英语词汇系统,它们主要是有关美洲的动植物、物产、文化与社会以及地形地貌与气候的词汇。这些词汇不仅反映了美洲历史上的自然世界和文化风貌,而且促进了欧美之间语言文化的交流。原本孤立存在的语言文化和事物越过美洲,在推动英语语言发展的同时,也有助于16世纪以来的人们对地球上的新物种、新事物有更多的了解,并激发人们对与之相关的自然和文化的认识与探讨,从而作为文化纽带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交往、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词汇 美洲外来词 自然与文化 环境史
下载PDF
国家公园自然与文化结合途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杜娟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9年第5期93-96,共4页
国家公园作为保护地的一种类型发展至今,在全世界诸多国家和地区盛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成功模式。以自然为基底的国家公园同时还肩负着文化的传承,即国家公园实际上是自然与文化的结合体。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相适应,是指导国家公园... 国家公园作为保护地的一种类型发展至今,在全世界诸多国家和地区盛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成功模式。以自然为基底的国家公园同时还肩负着文化的传承,即国家公园实际上是自然与文化的结合体。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相适应,是指导国家公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我国建立的10个国家公园试点均具有各自独特的自然与文化特点,借鉴西奥多·罗斯福国家公园自然价值与文化价值结合的途径,实现国家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其中,我国三江源国家公园应通过保护和挖掘国家公园中的自然与文化价值,将国家公园做成自然与文化的结合体,为国民保护自然和传承文化提供空间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自然与文化结合 生态文化 西奥多·罗斯福 途径
下载PDF
自然与文化的融合——论《自然文化概论》的文化价值
12
作者 王昉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2-95,共4页
马俊杰、程捷主编的《自然文化概论》是国内首部自然文化通识教育教材。该书在新的时代历史语境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重新廓清了自然与文化的辩证关系,定义了自然文化概念的内涵外延,以深度专业融合的方式系统阐释了山岳文... 马俊杰、程捷主编的《自然文化概论》是国内首部自然文化通识教育教材。该书在新的时代历史语境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重新廓清了自然与文化的辩证关系,定义了自然文化概念的内涵外延,以深度专业融合的方式系统阐释了山岳文化、高原文化、江河文化等自然文化形态。在人与自然关系发生转折的历史阶段,《自然文化概论》的问世无疑具有筚路蓝缕之功。但是,这本书的真正意义不仅仅在于学科建设本身,还在于更高层级的两个融合。第一,文化观的融合。该书在文化层面融合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第二,思维融合。在思维范式上,该书融汇了诗性思维与科学思维。《自然文化概论》在这两个维度上的深度统一与融合真正体现了当代中国文化综合发展的新趋向、新高度。这本教材在新时代语境下的文化实践意义更是不可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概论 当代中国文化 山岳文化 思维范式 专业融合 诗性思维 自然与文化 科学思维
下载PDF
山水画卷 历史印迹——北京十六区命名的自然与文化背景
13
作者 王洪波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9-50,共2页
当我们打开一幅北京政区图,展现在眼前最基本的单元,是北京市所辖东城、西城、海淀、朝阳、通州、昌平等十六区,这些辖区名称里,蕴含着解读北京自然与文化信息的钥匙。了解了十六区名称的来龙去脉,也就明白了北京城市的整体历史与山水... 当我们打开一幅北京政区图,展现在眼前最基本的单元,是北京市所辖东城、西城、海淀、朝阳、通州、昌平等十六区,这些辖区名称里,蕴含着解读北京自然与文化信息的钥匙。了解了十六区名称的来龙去脉,也就明白了北京城市的整体历史与山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格局 自然与文化 山水画 历史印迹 来龙去脉
下载PDF
乡村振兴的内涵、困境与进路探析——基于自然与文化融合的视角
14
作者 蒋羽宁 黄静晗 《台湾农业探索》 2022年第3期27-31,共5页
【目的/意义】我国乡村振兴是要通过新时代的创造变革,实现从离乡背井到以德法治乡的集体经济的全链重建。【方法/过程】通过文献研究和分析归纳,研究人与自然的对立与和解,城市化进程对乡村文化的冲击与疏离,探讨约束乡村振兴的不利环... 【目的/意义】我国乡村振兴是要通过新时代的创造变革,实现从离乡背井到以德法治乡的集体经济的全链重建。【方法/过程】通过文献研究和分析归纳,研究人与自然的对立与和解,城市化进程对乡村文化的冲击与疏离,探讨约束乡村振兴的不利环境和制度缺位等因素,提出乡村振兴的举措和优化路径。【结果/结论】人们对于乡村牧歌的精神自由成为无数有志者终生的理想,这也成为乡村始终具有吸引力的基础。为了创造可以回得去的乡村,需要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让乡村真正成为安放乡愁的温暖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自然与文化 乡村文化重建
下载PDF
连接自然与文化符号世界的现象学之桥:评《认知符号学:自然、文化与意义的现象学路径》
15
作者 康亚飞 《符号与传媒》 2020年第2期255-261,共7页
《认知符号学:自然、文化与意义的现象学路径》是瑞典隆德大学约伦•索内松(Göran Sonesson)教授近30年的论文选编,展现了北欧符号学界极具代表的符号学的学术洞见。符号学界具有学传统,又重视经验科学,出、亚洲不同的符号学研究取向。
关键词 认知符号学 瑞典隆德大学 符号学研究 符号世界 现象学 自然与文化 路径
下载PDF
庐山 自然与文化完美交融
16
《风景名胜》 2007年第9期78-79,共2页
1996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庐山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庐山的评价是:"江西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 1996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庐山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庐山的评价是:"江西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相连的文化景观。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京九线和长江交汇点,北临长江,东傍鄱阳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 自然 自然与文化 世界文化景观 伊斯兰教 别墅 中国历史 发祥地 中华民族精神 长江
下载PDF
自然与文化融合下的云南的村寨和园林——读《云南园林》兼及其他
17
作者 陈椿艳 龙成鹏(图) 《今日民族》 2020年第12期35-38,共4页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将于2021年5月17日至30日在昆明举办。这个隆重的国际盛会落地昆明,给了我们一个契机,以总结云南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经验与示范。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公约》 国际盛会 生态文明建设 自然与文化 生物多样性保护 缔约方大会 园林 昆明
下载PDF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与文化价值共存
18
作者 李留营 《炎黄地理》 2020年第2期95-97,共3页
武夷山坐落于我国福建省西北部地区,归属于武夷山市,被国家评选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独特的风景与文化内涵被众多游者喜爱。本文从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景区设施以及文化内涵四方面对武夷山进行全方位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给武夷山... 武夷山坐落于我国福建省西北部地区,归属于武夷山市,被国家评选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独特的风景与文化内涵被众多游者喜爱。本文从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景区设施以及文化内涵四方面对武夷山进行全方位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给武夷山发展提出相关建议,推动景区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市 自然与文化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地理 良性发展 文化内涵 福建省
下载PDF
五台山加快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19
《山西旅游》 2008年第4期50-50,共1页
为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迎接即将到景区实地考察的世遗专家和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五台山风景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以世界双遗产为标;隹,着力打造世界顶尖级旅游品牌和京津后花园。该景区除拆除了核心景区内25个单位、3个村庄... 为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迎接即将到景区实地考察的世遗专家和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五台山风景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以世界双遗产为标;隹,着力打造世界顶尖级旅游品牌和京津后花园。该景区除拆除了核心景区内25个单位、3个村庄、66户集体商铺和129处院落,投资近10亿元实施兴建“一心三区”即游客接待中心、旅游服务接待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台山风景区 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旅游品牌 旅游服务 游客
下载PDF
连接文化与自然的遗产
20
作者 郑曦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9,共2页
云南普洱景迈山的古茶林已有千年历史,古茶树与周围的森林相互依存,森林不仅保护了茶园的生态环境,还帮助保持水土,防止了土壤的流失。这里的居民世代通过使用可持续的种植与收割技术,精心管理森林和茶园,维持了生态平衡,同时创造出富... 云南普洱景迈山的古茶林已有千年历史,古茶树与周围的森林相互依存,森林不仅保护了茶园的生态环境,还帮助保持水土,防止了土壤的流失。这里的居民世代通过使用可持续的种植与收割技术,精心管理森林和茶园,维持了生态平衡,同时创造出富有文化特色的茶产业。景迈山的茶文化,是一种经济模式,更是一种与自然共处的智慧体现。这种自然与文化共存的遗产形式,不仅提升了当地的经济活力,也让人们看到了文化与自然遗产的融合与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模式 生态环境 经济活力 景迈山 古茶树 自然与文化 生态平衡 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