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之天与孔孟的天概念
1
作者 侯艳芳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8年第2期4-7,共4页
在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中,学界一般认为天概念在孔子与孟子的视野和言语中是单纬度的,即仅仅是宗教之天。事实上,孔子与孟子的天概念同时兼具宗教之天与自然之天两种内涵,这是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特别是把握儒家思想内核必须弄清楚的理论... 在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中,学界一般认为天概念在孔子与孟子的视野和言语中是单纬度的,即仅仅是宗教之天。事实上,孔子与孟子的天概念同时兼具宗教之天与自然之天两种内涵,这是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特别是把握儒家思想内核必须弄清楚的理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之天 宗教之天
下载PDF
跨越气论的“卡夫丁峡谷”——儒家生生伦理学关于自然之天(气)与仁性关系的思考 被引量:7
2
作者 杨泽波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2-59,共8页
先秦儒家不以自然之天论仁性,宋代之后,人们开始以气来讨论这个问题。但气为自然属性,仁性为社会属性,二者不同质,由前者无法直接过渡到后者。这个问题因此成了气论的一大难点,一个难以逾越的"卡夫丁峡谷"。儒家生生伦理学为... 先秦儒家不以自然之天论仁性,宋代之后,人们开始以气来讨论这个问题。但气为自然属性,仁性为社会属性,二者不同质,由前者无法直接过渡到后者。这个问题因此成了气论的一大难点,一个难以逾越的"卡夫丁峡谷"。儒家生生伦理学为解决这个问题创造了条件。在儒家生生伦理学系统中,仁性由生长倾向和伦理心境两个部分构成。伦理心境为社会属性,当然不能以自然之天(气)来论,但生长倾向为自然属性,完全可以而且应当以自然之天(气)来谈。生长倾向其实是自然之天(气)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自己长出来的,在此基础上,再加上社会生活和智性思维的影响,就可以形成完整的仁性了。这样,我们就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难题,成功跨越了"卡夫丁峡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性 自然之天 生长倾向 伦理心境
原文传递
天人合一:中国管理学派的理论基础
3
作者 吴照云 姜浩天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4年第1期2-12,268,共12页
“天人合一”作为中国哲学的奠基思想,上溯千年农耕经济基础、下延当代中国价值逻辑,是中国管理学派构建学术体系、学科体系与话语体系的理论基础。本文以人格介入性为边界,用“自然之天”与“类人之天”两大概念划分“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合一”作为中国哲学的奠基思想,上溯千年农耕经济基础、下延当代中国价值逻辑,是中国管理学派构建学术体系、学科体系与话语体系的理论基础。本文以人格介入性为边界,用“自然之天”与“类人之天”两大概念划分“天人合一”思想的管理学表征:“自然之天”代表农耕经济与乡土社会下的有机系统观,象征“心物一元”的管理哲学本体论,从而在对客观规律的研究上重视观测体悟;“类人之天”则代表向上与向下两种管理模式,既需要工具理性的自我定位,又需要价值理性的同理交互,呈现出找平衡、求渐变、谋共生的行为特点,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管理理论体系构建找到理论支点,推动“天人合一”思想的守正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管理学派 人合一 自然之天 类人之天
下载PDF
青天的秘密——认识自然之天
4
作者 陶世龙 《中华活页文选(初二)》 2019年第3期13-16,共4页
蔚蓝辽阔的天空加上闪烁的群星,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思。它的纯净无瑕和开阔,成了公正廉明的象征,人们称之为青天。青天是我们能直接感受到的自然之天。但这个天并不总是蔚蓝色的,许多时候表现为浅蓝色、黄色、鱼肚白色、灰色……并有云雾... 蔚蓝辽阔的天空加上闪烁的群星,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思。它的纯净无瑕和开阔,成了公正廉明的象征,人们称之为青天。青天是我们能直接感受到的自然之天。但这个天并不总是蔚蓝色的,许多时候表现为浅蓝色、黄色、鱼肚白色、灰色……并有云雾飘浮,日出日落时还常伴有霞光万道,每当黑云低垂,则多有大雨从天而降,乃至雷电交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之天 蓝色
原文传递
《管子》天论浅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朱玉周 高良荃 《管子学刊》 CSSCI 2007年第1期21-25,共5页
《管子》“天”的含义有至上神、自然神以及运行变化有自身规律的自然之天。基于这种认识,天人关系表现为一是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直接的因果关系的“天人感应”;二是人效法、顺从“天道”,利用自然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宰自然,这在... 《管子》“天”的含义有至上神、自然神以及运行变化有自身规律的自然之天。基于这种认识,天人关系表现为一是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直接的因果关系的“天人感应”;二是人效法、顺从“天道”,利用自然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宰自然,这在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它在先秦的天论思想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 自然之天 人感应
下载PDF
试论孟子的天人相分思想 被引量:8
6
作者 陈代波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66-74,共9页
孟子不仅有天人合一思想,也有深刻的天人相分思想,其性善论哲学正是以天人相分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他的天人相分思想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说明:在主宰之天面前,人可以对天的意志产生影响,甚至可以违背天意;在命运之天面前,人可以发展自己... 孟子不仅有天人合一思想,也有深刻的天人相分思想,其性善论哲学正是以天人相分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他的天人相分思想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说明:在主宰之天面前,人可以对天的意志产生影响,甚至可以违背天意;在命运之天面前,人可以发展自己的内在人格世界,修身俟命,采取天与人各行其是、互不相干的态度,这与郭店楚简中的思想极其相似;在自然之天面前,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人相分 郭店楚简 苟子 主宰之天 命运之天 自然之天
下载PDF
宗教之天与老庄之天 被引量:2
7
作者 侯艳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95-98,共4页
在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中,学界一般认为天概念在老子和庄子的视野和言语中是单纬度的,即仅仅是自然之天。事实上,老子与庄子的天概念同时兼具宗教之天与自然之天两种内涵,既是被人们事奉的宗教之天,又是包括自然现象在内的自然之天。在... 在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中,学界一般认为天概念在老子和庄子的视野和言语中是单纬度的,即仅仅是自然之天。事实上,老子与庄子的天概念同时兼具宗教之天与自然之天两种内涵,既是被人们事奉的宗教之天,又是包括自然现象在内的自然之天。在老庄的哲学体系中不是矛盾的,与其最高哲学范畴"道"也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之天 宗教之天 老子 庄子
下载PDF
先秦儒家天论不存在从“宗教之天”向“哲学之天”过渡的哲学进程 被引量:1
8
作者 曾振宇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2-157,共6页
中国近现代思想转型就其本质而言是库恩(Thomas S.Kuhn)所谓的范式的转型。在用西方话语体系建构中国哲学史的历程中,孔、孟、荀"天"论成为过度诠释的一典型个案。随着近几年考古材料的问世,我们不难发现:荀子"天"... 中国近现代思想转型就其本质而言是库恩(Thomas S.Kuhn)所谓的范式的转型。在用西方话语体系建构中国哲学史的历程中,孔、孟、荀"天"论成为过度诠释的一典型个案。随着近几年考古材料的问世,我们不难发现:荀子"天"论与孔子、孟子"天"论一样,同样蕴涵着"主宰之天"、"自然之天"和"义理之天"等诸种义项。先秦儒家哲学中的"天"并不存在一个由"宗教之天"向"哲学之天"过渡的哲学进程。广而论之,就先秦两汉儒家哲学而言,"宗教之天"与"哲学之天"不仅自始至终都是裹挟在一起的,而且"宗教之天"还有逐步强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之天 主宰之天 义理之天
下载PDF
天——中国伦理道德的形上根源及其现代命运 被引量:1
9
作者 金小方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6期29-32,共4页
天在中国传统社会一直作为道德原则合法性的重要依据而存在。作为道德形上根源的天,其内涵的确立及发展在历史上有两次大的突破:第一次为人格之天到义理之天的转变,第二次为心性义理之天到现代道德形上学重建。通过对人格之天、心性义... 天在中国传统社会一直作为道德原则合法性的重要依据而存在。作为道德形上根源的天,其内涵的确立及发展在历史上有两次大的突破:第一次为人格之天到义理之天的转变,第二次为心性义理之天到现代道德形上学重建。通过对人格之天、心性义理之天在道德原则合法性问题上的作用及自然之天对它们存在地位的冲击的探讨,可以揭示出天作为伦理合法性基石的深层理论矛盾,而这一矛盾的揭示可以为进一步深入思考当代道德形上学重建的可行性路径提供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之天 心性义理之天 自然之天 道德形上学根源
下载PDF
三“天”归一 ——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凝缩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立新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74-77,共4页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主要包括三种含义:宗教意、自然意和伦理意,此三意之天,可以简略称为“三天”,“三天”的相互制约,尤其是相互转换与融合的过程。
关键词 宗教之天 自然之天 伦理之天
下载PDF
从荀子的“明于天人之分”看其天概念 被引量:1
11
作者 侯艳芳 《兰州学刊》 CSSCI 2008年第11期9-11,共3页
在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中,学界一般认为荀子的著名论断"明于天人之分"指的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明确划分,其天概念指的就是自然界,即只具有自然之天的涵义。事实上,荀子指的是天与人各自职分的划分,此天并不是仅指自然界,而是... 在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中,学界一般认为荀子的著名论断"明于天人之分"指的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明确划分,其天概念指的就是自然界,即只具有自然之天的涵义。事实上,荀子指的是天与人各自职分的划分,此天并不是仅指自然界,而是具有自然之天与宗教之天的双重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之天 宗教之天
下载PDF
春秋以前的天概念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艳芳 《殷都学刊》 2007年第3期148-151,共4页
在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中,学界一般认为天概念在春秋以前是单纬度的,即宗教之天。事实上,夏朝和商朝的天概念是宗教之天,但从周朝开始不再是单维的宗教之天,而是同时兼具了宗教之天与自然之天这两种内涵。这给春秋以降各个思想家从不同... 在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中,学界一般认为天概念在春秋以前是单纬度的,即宗教之天。事实上,夏朝和商朝的天概念是宗教之天,但从周朝开始不再是单维的宗教之天,而是同时兼具了宗教之天与自然之天这两种内涵。这给春秋以降各个思想家从不同侧面出发对天概念进行迥异的具体阐释奠定了思想基础。只有弄清了这一点,才能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问题即天人关系问题有符合本初意义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关系 自然之天 宗教之天
下载PDF
天作为道德形上根源的演变与困境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小方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15-19,共5页
天在中国传统社会经历了人格之天、心性义理之天的演变,并一直作为道德原则合法性的重要依据而存在。近代以来,自然之天对它们的存在地位造成巨大冲击,展示出天作为道德合法性基石的深层理论矛盾,认识这一矛盾为深入思考道德重建的可行... 天在中国传统社会经历了人格之天、心性义理之天的演变,并一直作为道德原则合法性的重要依据而存在。近代以来,自然之天对它们的存在地位造成巨大冲击,展示出天作为道德合法性基石的深层理论矛盾,认识这一矛盾为深入思考道德重建的可行性路径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之天 心性义理之天 自然之天 道德形上根源
下载PDF
论荀子“以为文”与其“宗教之天”的一致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侯艳芳 《黑河学刊》 2011年第8期14-16,共3页
荀子的"以为文"与"以为神"并不说明他不信奉宗教之天,而是在描述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同时体现了荀子对天概念的多重理解。
关键词 荀子 明于人之分 神道设教 自然之天 宗教之天
下载PDF
董仲舒“天”论浅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唐媛媛 《华夏文化》 2016年第1期14-20,共7页
“天”作为董仲舒哲学思想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历来受到学者关注。董氏的“天”包含自然之天、宗教之天和道德之天,既相互矛盾,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董仲舒在“天”的基础上又提出“天人感应”思想,影响深远,是儒学发展的又一个里程... “天”作为董仲舒哲学思想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历来受到学者关注。董氏的“天”包含自然之天、宗教之天和道德之天,既相互矛盾,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董仲舒在“天”的基础上又提出“天人感应”思想,影响深远,是儒学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对董氏的“天”论加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思想体系和理论特色,对于把握整个汉代思想与社会状况也有重要的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人感应” 哲学思想 自然之天 道德之天 宗教之天 有机整体
下载PDF
人与天调——《管子》的生态哲学思想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文芬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279-280,共2页
早在二千七百年前,《管子》书中就前瞻性地提出了"人与天调"的生态哲学思想。阐述了"天"是自然之天,天地有"则";又指出"人"是自然的产物,可贵之处在于能"务"也能"虑";提... 早在二千七百年前,《管子》书中就前瞻性地提出了"人与天调"的生态哲学思想。阐述了"天"是自然之天,天地有"则";又指出"人"是自然的产物,可贵之处在于能"务"也能"虑";提倡人与自然(人与天)的和与合,促进人类发展和自然界的发展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 自然之天 地有“则” 人与
下载PDF
论王充的天人观及与荀子之关系
17
作者 强中华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31,共6页
王充的天人观与荀子颇相似:在视天为自然之天,否定天的人格力量,反对灾异说、瑞应说,合理解释祭祀、卜筮的文化内涵等方面,二者颇类似。二者之异主要表现为:荀子只是笼统否定天的人格意志,批评灾异、瑞应说,王充则力图从事实角度分析这... 王充的天人观与荀子颇相似:在视天为自然之天,否定天的人格力量,反对灾异说、瑞应说,合理解释祭祀、卜筮的文化内涵等方面,二者颇类似。二者之异主要表现为:荀子只是笼统否定天的人格意志,批评灾异、瑞应说,王充则力图从事实角度分析这些论调的虚妄;对于各种虚妄论调产生的人文原因,王充的分析也比荀子深刻得多;不过,王充虽然否定天的人格力量,但又构建了以"命"为中心的虚妄之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王充 自然之天 灾异 瑞应 祭祀 卜筮
下载PDF
论荀子天人观在汉代知音难求的原因
18
作者 强中华 《管子学刊》 CSSCI 2015年第3期21-26,共6页
荀子的自然天道观在汉代知音难求的主要原因有:第一,汉代的科技仍不发达,无力对天人关系做出正确的认识。第二,认为天有人格意志是一个绵延数千年的古老文化传统,这一传统的"历史惯性"遮蔽了荀子的自然天道。第三,在专制权力... 荀子的自然天道观在汉代知音难求的主要原因有:第一,汉代的科技仍不发达,无力对天人关系做出正确的认识。第二,认为天有人格意志是一个绵延数千年的古老文化传统,这一传统的"历史惯性"遮蔽了荀子的自然天道。第三,在专制权力日益巩固的汉代,士人没有足够的现实权力制衡世俗权力,因此他们试图通过宣扬天道权威,促使世俗权力特别是专制皇权信仰天道、敬畏天道,进而形成弃恶从善、改善民生的心理机制,而荀子的自然天道观解构了人们的形上信仰,不利于汉代士人上述政治目标的建立,故遭士人集团的抛弃。第四,汉代士人强化的天道权威被统治集团所利用,把其转化为麻痹民众、改善民风、稳定政权的统治工具,而荀子的自然天道观与统治集团的这一企图不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人观 汉代 自然之天 主宰之天 义理之天
下载PDF
从文化传播角度看荀子“制天命”与“宗教之天”的相容性
19
作者 侯艳芳 《中国报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07X期77-78,共2页
荀子在人与天、人与物的关系上作了极其深刻的思考,他的观点论证了天既是自然之天,又是宗教之天。从文化传播角度来看,这与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不矛盾,自然之天与宗教之天是从不同侧面说同一个对象,是文化传播过程的接触和... 荀子在人与天、人与物的关系上作了极其深刻的思考,他的观点论证了天既是自然之天,又是宗教之天。从文化传播角度来看,这与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不矛盾,自然之天与宗教之天是从不同侧面说同一个对象,是文化传播过程的接触和显现阶段。而"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文化总结出对自然之天的论证,认为不能消极地顺从自然,而要主动地控制和利用它,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文化传播选择阶段的集中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播 自然之天 宗教之天
下载PDF
荀子在天概念上对孔孟的继承与批判
20
作者 侯艳芳 《学习月刊》 2011年第16期45-46,共2页
信奉宗教之天与自然之天的合一.不是苟子的独创。而是继承前人思想观念的结果。当然,作为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首先继承的是孔子与孟子两位大儒关于天概念的思想。
关键词 继承 概念 批判 孔孟 荀子 自然之天 宗教之天 思想观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