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9篇文章
< 1 2 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下自然保护地立法的逻辑进路——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为视角
1
作者 刘佳奇 陈谦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116-124,共9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改革目标,为确保此项重大改革于法有据,需要加强自然保护地立法工作。目前,通过主动保护、修复和管理自然生态系统以应对全球重大社会挑战,此类新的解决方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改革目标,为确保此项重大改革于法有据,需要加强自然保护地立法工作。目前,通过主动保护、修复和管理自然生态系统以应对全球重大社会挑战,此类新的解决方案及其行动已被广泛称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而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正是其重要内容和手段之一。其所遵循的八项基本准则对于我国自然保护地立法工作中的明确立法目的、基于自然保护地的特殊空间属性进行决策、加强生态系统的功能性与连通性、确保资金投入的长期可持续、健全自然保护地的治理体系、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建立自然保护地的适应性管理机制、构建自然保护地法律体系等核心问题提供了新的范式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自然保护地立法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下载PDF
北京市自然保护地发展历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
作者 冯达 孟京辉 《森林防火》 2024年第2期120-128,共9页
北京市自然保护地体系经过40余年的发展,在整合优化、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教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体系机构不完善、专管机构缺失、监测监管软硬件不健全、民众自然保护意识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国家... 北京市自然保护地体系经过40余年的发展,在整合优化、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教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体系机构不完善、专管机构缺失、监测监管软硬件不健全、民众自然保护意识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国家及北京市发展方向,本文对未来北京市自然保护地建设提出以下建议:推动国家公园建设,健全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快完善设立保护地专管机构,落实“一个保护地、一套机构、一块牌子”的统一管理体系;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助力北京市生物多样性之都建设;完善保护地配套体制政策,提升监管能力;建设智慧自然保护地,推动保护地智能化管理;提升公众参与度,充分发挥保护地文化教育与生态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整合优化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之都 智慧自然保护地
下载PDF
我国自然保护地环境教育功能实施路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时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5-93,共9页
自然保护地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进行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体现。我国的自然保护地既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保护的关键区域,又是开展科学研究、实施环... 自然保护地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进行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体现。我国的自然保护地既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保护的关键区域,又是开展科学研究、实施环境教育、传承生态文化、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基地。如何在科学合理保护自然保护地的前提下,在自然保护地内划定适当区域有效实施环境教育成为应当关注的重要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环境教育 国家公园 自然资源 环境治理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与社区协调发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淑娟 穆淑慧 +1 位作者 隋玉正 于国旭 《自然保护地》 CSCD 2024年第3期86-100,共15页
自然保护地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载体,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自然保护地与社区协调发展是实现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目标的关键,因此,正确认识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社区的关系并开展深入研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借助文献计量软... 自然保护地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载体,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自然保护地与社区协调发展是实现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目标的关键,因此,正确认识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社区的关系并开展深入研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借助文献计量软件,对近30年自然保护地与社区协调发展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文献进行梳理分析。研究发现:自然保护地与社区关系的研究可划分为萌芽探索阶段(2000年以前)、全面推进阶段(2001—2010年)和深化拓展阶段(2011—2021年)。研究主题集中在自然保护地建设对社区的影响、社区对自然保护地建设的认知与影响、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社区协调发展措施等3个方面,其中关于自然保护地对社区影响的实证研究较为丰富,协调发展措施的研究从概念研究转向具体模式、实践路径等方面。已有研究主要存在4个方面的不足:缺乏综合性和长期性的自然保护地对社区影响研究,社区对自然保护地建设认知的衡量标准未达成共识,自然保护地与社区协调发展的差异化措施研究薄弱,自然保护地与社区协调发展措施的效益评估研究较少。据此尝试提出未来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框架,建议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对社区居民福祉综合影响的研究,完善社区对自然保护地建设认知的衡量标准,加强自然保护地与社区协调发展措施的差异化研究,深化自然保护地与社区协调发展措施的综合效益评估研究等,以期完善自然保护地与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社区 协调发展 社区参与 社区共管
下载PDF
我国自然保护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市场路径及完善 被引量:1
5
作者 唐双娥 《自然保护地》 CSCD 2024年第2期55-68,共14页
我国正拓展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模式,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已由倚重政府的路径向多样化的路径转变,其中的市场路径备受关注。自然保护地是国土空间中依法划定或确认的特定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红线为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的长久... 我国正拓展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模式,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已由倚重政府的路径向多样化的路径转变,其中的市场路径备受关注。自然保护地是国土空间中依法划定或确认的特定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红线为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的长久保护提供了制度保障,因此,自然保护地提供的生态产品是优质、稳定且可持续的。研究探讨自然保护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市场路径对于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我国自然保护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市场路径进行了梳理。我国自然保护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既有市场路径主要为物质产品交易、门票、风景名胜资源特许经营和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这4条市场路径以门票为主体、其他方式为补充,且存在明显的缺陷:物质产品实现的方式受限;门票的方式倚重于旅游消费市场;风景名胜资源特许经营中有偿使用费收取不规范;碳汇交易尚未得到运用。为此,应明晰自然保护地生态产品的产权,鼓励和支持自然保护地原住民参与特许经营,培育自然保护地生态产品的交易市场,以公益性为原则明确门票的定价规则,完善自然保护地特许经营中有偿使用费的收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生态产品 市场路径 门票经济 有偿使用费 特许经营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综合行政执法的实践样态、困境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真亮 王潋晴 《行政与法》 2024年第7期63-78,共16页
统筹配置自然保护地执法职能和执法资源,推进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是促进自然保护地治理体系和治理效能现代化的重要举措。通过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发现,自然保护地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在体制、机制和制度等方面呈现不同的... 统筹配置自然保护地执法职能和执法资源,推进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是促进自然保护地治理体系和治理效能现代化的重要举措。通过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发现,自然保护地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在体制、机制和制度等方面呈现不同的实践样态,并逐步向综合生态系统管理、一体化保护系统治理和构建最严法治保障体系转型。但是,自然保护地内多元主体的利益博弈和协作不畅加剧自然保护地综合行政执法的复杂性和困难性,需重视和破解重立法轻执法、重管理轻治理、重权力行使轻权力监督的“三重三轻”治理困境。为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需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多元共治原则为指引,依法授予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一定的执法权,规范自然保护地综合行政执法与司法协同合作并向全过程执法延拓,通过多元执法方式和智能化治理来推动自然保护地治理转型与法治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综合行政执法 整体性治理 法治优化
下载PDF
云南省自然保护地综合科学考察辅助管理系统构建与应用
7
作者 毕艳玲 刘长峰 +2 位作者 赵金满 郜飞飞 徐吉洪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4-161,共8页
自然保护地科学考察工作是自然保护地开展保护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前提,生物多样性调查是自然保护地科考工作的核心。传统的野外调查和数据整理方法费时费力,加之物种识别困难等问题,使得野外科学考察工作效率普遍不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自然保护地科学考察工作是自然保护地开展保护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前提,生物多样性调查是自然保护地科考工作的核心。传统的野外调查和数据整理方法费时费力,加之物种识别困难等问题,使得野外科学考察工作效率普遍不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识别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物种识别精度得到不断提高。根据自然保护地科考工作需求,参考“北极花生物调查APP”,本研究建成包含“一终端、两系统、三平台”的自然保护地综合科学考察辅助管理系统:“云科考”。“云科考”APP(即“一终端”)配备的拍照识物、语音记录、联想录入等功能显著提升了野外科考工作中数据调查效率;网页管理端(包括“两系统”和“三平台”)具有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报告撰写以及科考成果展示和对外服务等功能,有力支撑了科考数据便捷化管理和智慧化应用,提升了自然保护地科考工作管理水平。云科考系统的开发应用将开启一种新的自然保护地科学考察调查和管理信息化模式,降低调查门槛、工作经费,有助于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与保护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科考APP 自然保护地 科学考察 生物多样性分析 信息化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立法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法理与机制
8
作者 刘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8-135,共8页
《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确立自然保护地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并要求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地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作为保障措施,因此,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应作为自然保护地立法的价值目标。自... 《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确立自然保护地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并要求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地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作为保障措施,因此,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应作为自然保护地立法的价值目标。自然保护地立法通过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实“生态文明”宪法目标,这是国家生态安全作为自然保护地立法目的的法律逻辑。预期以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为价值目标展开规范体系,前提是厘清“国家生态安全”的法理构造,总体国家安全观体系要求重视从主体、时间、空间3个维度阐释国家生态安全立法需求的层次结构。研究的基本结论为,国家生态安全目标诉求下自然保护地立法,应从主体、时间、空间这3个维度展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法律制度设计:①国家生态安全主体维度下的自然保护地立法重点包括3个方面,在立法目的条款中彰显“生命共同体”的主体定位,在立法体例结构上以自然生态系统内在规律为逻辑主线,在立法逻辑上并重生态规律与行为控制二元标准并据此展开制度设计;②国家生态安全时间维度下的自然保护地法律机制选择包括构建自然保护地动态调整制度、创设自然保护地季节性差别管控制度;③国家生态安全空间维度下的自然保护地法律制度创新包括构建以自然生态空间为核心的分级管理制度、制定大尺度生态空间下的分区管控制度和创设自然保护地保护与管理跨行政区域协作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国家生态安全 生命共同体 季节性差别管控 大尺度空间
下载PDF
永平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探析
9
作者 张加宝 李金亮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7-12,34,共7页
以永平县范围内的4个自然保护地为例,通过对自然保护地的调查、评估,梳理自然保护地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按照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相关政策规定,提出永平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以期在深入推进永平县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中提供一... 以永平县范围内的4个自然保护地为例,通过对自然保护地的调查、评估,梳理自然保护地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按照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相关政策规定,提出永平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以期在深入推进永平县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中提供一种方法和路径,同时为全国自然保护地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整合优化 永平县 问题 预案
下载PDF
论海洋自然保护地分类分区管控的中国方案
10
作者 梅宏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0-53,共14页
海洋自然保护地分类分区管控既有空间规划的自然科学依据,又有区域治理的社会科学依据,且与精细化建设之间具有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分类施策、分区治理,精细化建设,是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地分类分区管控的改革方向。海洋自然保护地分类分区... 海洋自然保护地分类分区管控既有空间规划的自然科学依据,又有区域治理的社会科学依据,且与精细化建设之间具有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分类施策、分区治理,精细化建设,是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地分类分区管控的改革方向。海洋自然保护地分类分区管控以新型海洋自然保护区制度、海洋公园制度接替海洋特别保护区制度,与国土空间规划制度、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等衔接,并将生态功能保护区作为我国新时代自然保护地体系中的类型之一。分类分区管控基于陆海统筹战略提出分区差异化管控、精细化建设的中国方案,并通过完善立法保障其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自然保护地 分类分区管控 国土空间规划 生态功能保护 中国方案
下载PDF
北京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思路、成效及反思
11
作者 冯达 邓武功 +1 位作者 康晓旭 李泽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3期23-27,共5页
2020年,全国开始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通过结合《北京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成果及其编制过程,梳理了北京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思路及其取得的成效,在总结经验、反思问题的基础上,对如何推进整合优化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整合优化方案 北京 建议
下载PDF
南太行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格局及交叉重叠关系研究
12
作者 栾春凤 时兆慧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2期44-50,共7页
以南太行地区5种类型99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核密度分析法并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南太行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交叉重叠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南太行自然保护... 以南太行地区5种类型99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核密度分析法并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南太行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交叉重叠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南太行自然保护地森林公园的数量最多,自然保护区面积最大,长治市内的保护地分布数量最多,整体呈集聚的空间分布类型;其保护地按照密度值可分为3档,大多为点状分布,高密度区主要呈带状和团块状分布在南太行东部地带及部分南部地区;99处保护地中存在27处交叉重叠,风景名胜区交地质公园是最多的重叠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 交叉重叠 整合优化 南太行自然保护地
下载PDF
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13
作者 王会 温亚利 《绿色中国》 2024年第16期34-39,共6页
我国正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自然保护地体系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保障生态安全的同时,也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形成了生态保护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协调保护与发展矛... 我国正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自然保护地体系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保障生态安全的同时,也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形成了生态保护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协调保护与发展矛盾的重要手段,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在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社会经济发展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保护 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与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 建立健全
下载PDF
湖南典型自然保护地特许经营现状及优化路径
14
作者 吴江洲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9期132-134,共3页
特许经营制度作为自然保护地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在协调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选取湖南四处具有代表性的自然保护地,剖析特许经营发展现状,总结经验,并探讨特许经营的制度优化路径。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特许经营 湖南 优化路径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完整性的自然保护地边界划定方法--以欧美地区的实践为例
15
作者 李咏华 姚松 高欣芸 《华中建筑》 2024年第4期142-146,共5页
科学划定自然保护地的边界关系到保护目标的实现和管理措施的制定,是自然保护地规划和建设的首要环节。该文以欧美地区的实践案例为例,介绍了基于生态系统完整性的自然保护地边界划定方法。首先对现有自然保护地边界划定方法进行梳理,... 科学划定自然保护地的边界关系到保护目标的实现和管理措施的制定,是自然保护地规划和建设的首要环节。该文以欧美地区的实践案例为例,介绍了基于生态系统完整性的自然保护地边界划定方法。首先对现有自然保护地边界划定方法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面向实施的景观单元(Operational Landscape Units)的概念和划定流程;其次梳理了韦斯特布鲁克圩田保护边界划定和旧金山湾海岸带保护边界划定的案例;最后为我国自然保护地的边界划定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实施的景观单元 自然保护地 生态系统完整性 边界划定 生态过程
下载PDF
北京自然保护地智慧化探索与实践
16
作者 冯达 胡理乐 王新会 《绿色中国》 2024年第9期64-67,共4页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自然保护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体系,加强自然保护地监测数据集成分析和综...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自然保护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体系,加强自然保护地监测数据集成分析和综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智慧化 中共中央办公厅 探索与实践 空地一体化 国务院办公厅 分析和综合 监测网络体系
下载PDF
基于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的河南省自然保护地热点分析
17
作者 宋春静 王雪颖 +2 位作者 唐旖若 索延星 姚现玉 《河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29-32,共4页
对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格局和特征的分析是构建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基础工作。以河南省5种类型297处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采用ARGIS最邻近点指数和核密度指数反映自然保护地空间聚集情况,分析河南省自然保护地分布特征,研究自然保护地... 对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格局和特征的分析是构建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基础工作。以河南省5种类型297处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采用ARGIS最邻近点指数和核密度指数反映自然保护地空间聚集情况,分析河南省自然保护地分布特征,研究自然保护地空间聚集情况。结果表明,河南省自然保护地聚集区呈现“人”字形分布格局,主要分布在豫西北太行山区、豫西伏牛山区、豫中黄河热点区和豫东南桐柏-大别山区。研究初步分析了河南省自然保护地的资源热点区域,并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形势,提出了河南省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自然保护地 空间分布 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
下载PDF
我国自然保护地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现状 被引量:3
18
作者 江南 徐卫华 刘增力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4年第2期72-80,共9页
建设自然保护地是保护海洋和海岸带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手段。对我国涉海自然保护地进行全面梳理,结合海洋生物多样性分布信息进行空间叠加分析,评估典型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物种在现有保护地网络中的保护状况。结果显示,我国... 建设自然保护地是保护海洋和海岸带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手段。对我国涉海自然保护地进行全面梳理,结合海洋生物多样性分布信息进行空间叠加分析,评估典型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物种在现有保护地网络中的保护状况。结果显示,我国已建涉海自然保护地363个,总面积10.5万km2,其中海洋自然保护区占总数的44%,占总面积的84%。涉海保护地集中分布于近岸浅水区域,河口生态区的平均保护比例为14.5%,近岸生态区的平均保护比例为10.9%,浅海和深海生态区几乎没有保护地覆盖。我国较为重视红树林的保护,沿海一半以上的红树林已纳入保护地管理,相比之下珊瑚礁、海草床和海藻场的保护力度较弱,珊瑚礁的保护比例约为10%,海草床和海藻场的保护比例在15%—16%。涉海保护地的规模偏小,难以满足大型海洋动物的保护需求,即使对于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印太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等近岸集群活动且备受关注的物种来讲,保护空缺仍在80%以上。建议借助国家公园体系建设契机,打破地方海域管辖权限制,将距离海岸较远的重要海域纳入保护,重点关注珊瑚礁、海草床和海藻场等保护空缺较大的特殊生境,扩大针对斑海豹(Phoca largha)、绿海龟(Chelonia mydas)等珍稀濒危洄游类型物种核心栖息地的保护地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生物多样性 海岸带 海洋生态系统
下载PDF
云南省近20年间地表覆盖变化及其对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影响研究
19
作者 吴亮 王瑛 +4 位作者 杨霞 董草 曾双贝 苏晓毅 庞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对GlobeLand30涉及云南省2000、2010、2020年共15个分幅图进行地表解译,利用点数测算法对各类地表覆盖测算面积,并对地表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对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0年间云南省9种地表覆盖类型中耕地... 对GlobeLand30涉及云南省2000、2010、2020年共15个分幅图进行地表解译,利用点数测算法对各类地表覆盖测算面积,并对地表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对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0年间云南省9种地表覆盖类型中耕地、林地、草地和灌木地呈“1增3减”、湿地和冰川永久积雪覆盖有所减少、水体先减后增、裸地先增后减、人造地表持续增加等变化特征。全省16个州(市)人造地表扩占耕地并非主导,多数州(市)的林、草、灌地表覆盖面积有所减少,人造地表扩占林草灌是首要矛盾。承载自然保护地的5种主要地表覆盖减少,提出监测地表覆盖变化以维护自然保护地的边界建设稳定性,以省级地表覆盖的视角研发省级荒野地图作为规划底数底图,识别最不被打扰的地理空间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覆盖 时空变化特征 自然保护地 云南省
下载PDF
2021–2022年北京市丰台区典型自然保护地植物物种名录数据集
20
作者 路红艳 李伟 +3 位作者 赵欣胜 王金枝 雷茵茹 翟夏杰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2期370-377,共8页
植物是自然保护地的核心组成,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系统功能发挥的基础资源。本文基于2021和2022年对北京市丰台区4处代表性的自然保护地(南苑森林湿地公园、绿堤公园、莲花池公园、北宫国家森林公园)中植物物种的实地调查结果,整理... 植物是自然保护地的核心组成,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系统功能发挥的基础资源。本文基于2021和2022年对北京市丰台区4处代表性的自然保护地(南苑森林湿地公园、绿堤公园、莲花池公园、北宫国家森林公园)中植物物种的实地调查结果,整理出丰台区典型自然保护地植物物种名录数据集。本数据集涉及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物种73科179属255种,包含自然保护地名称、植物科中文名、科学名、属中文名、属学名、种名、拉丁名等信息。同时基于多源的植物志数据库与文献资料和专家评审相结合,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通过对丰台区重要自然保护地植物物种的全面摸底调查和监测,为北京市生物多样性时空格局、植物对自然和人为干扰的响应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名录 自然保护地 生物多样性 生态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