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历史中走来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下的风景名胜区定位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邓武功 贾建中 +1 位作者 束晨阳 王笑时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15,共7页
风景名胜区作为自然保护地体系的一员,已存在数千年,总结了风景名胜区的历史基因、当代特征和新时代重要作用,以传承历史、面向未来的眼光,明确了风景名胜区是新时代最具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的定位,在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应以生态保护下... 风景名胜区作为自然保护地体系的一员,已存在数千年,总结了风景名胜区的历史基因、当代特征和新时代重要作用,以传承历史、面向未来的眼光,明确了风景名胜区是新时代最具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的定位,在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应以生态保护下的展示利用作为其优先管理目标,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风景名胜区为特色、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地体系 风景名胜区 定位
下载PDF
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分类研究 被引量:68
2
作者 欧阳志云 杜傲 徐卫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7207-7215,共9页
建设自然保护地体系是为子孙后代保留生物多样性资源与自然遗产最有效的途径。自1956年我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已建设形成覆盖森林、草地、湿地、海洋、荒漠各类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和种质资源,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以及... 建设自然保护地体系是为子孙后代保留生物多样性资源与自然遗产最有效的途径。自1956年我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已建设形成覆盖森林、草地、湿地、海洋、荒漠各类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和种质资源,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以及水源保护等各类自然保护地。但由于缺乏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顶层设计,各类保护地面临功能区分不清晰、空间重叠、管理成效不高等问题。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部署,为理顺我国保护地体系,明确各类保护地的功能定位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在分析我国现有自然保护地类型,并参考国际自然保护地体系分类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保护地体系分类,建议将我国自然保护地分为5大类,第I类为自然保护区,第Ⅱ类为国家公园,第Ⅲ类为自然公园,第Ⅳ类为物种与种质资源保护区,第Ⅴ类为生态功能保护区,并分析了各类自然保护地的功能定位和管理目标,以期为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完善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分类,根据各类保护地的特点,创新保护地建设政策与机制,加大政府对自然保护地建设力度的同时,发挥全社会力量建设自然保护地,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将大有可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分类 自然保护地体系 自然保护 国家公园 自然公园 物种与种质资源保护 生态功能保护
下载PDF
印度自然保护地体系及其管理体制特点评述 被引量:12
3
作者 廖凌云 杨锐 曹越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1-35,共5页
印度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以国家公园为核心区,野生生物保护区、保护预留地、社区保护地和邦立森林保护区作为缓冲区或廊道的"动态"保护地体系。随着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发展,印度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管理模式从属地管理模式转变为中... 印度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以国家公园为核心区,野生生物保护区、保护预留地、社区保护地和邦立森林保护区作为缓冲区或廊道的"动态"保护地体系。随着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发展,印度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管理模式从属地管理模式转变为中央统筹与地方自治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模式,从排斥社区的"消极保护"走向联合社区的"积极保护"。同时,印度通过建立委员会、推进野生动物保护项目,实现了由政府、非政府组织(NGO)、专家学者、志愿者等多方参与共同保护管理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印度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地体系 管理体制
下载PDF
生态保护红线与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区别与联系 被引量:26
4
作者 闵庆文 马楠 《环境保护》 CSSCI 2017年第23期26-30,共5页
自然保护地体系是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基础。本文梳理了生态保护红线的概念及内涵演变,总结了我国自然保护地主要类型;按照保护地划定部门的标准及定义,将保护地或其功能区域中的核心区分为严格保护型、保护为主型、保护开发并重型三类,... 自然保护地体系是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基础。本文梳理了生态保护红线的概念及内涵演变,总结了我国自然保护地主要类型;按照保护地划定部门的标准及定义,将保护地或其功能区域中的核心区分为严格保护型、保护为主型、保护开发并重型三类,并建议将严格保护型、保护为主型两类保护地全域以及保护开发并重型保护地中的核心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范畴内,以确保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面积不减少。最后给出了生态保护红线中保护核心区域、缓冲区域等的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自然保护地体系 国家公园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下载PDF
国家公园体制背景下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管理分类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沈员萍 黄萌 +1 位作者 罗毅 柯美红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1-16,共6页
在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立和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机构设置的大背景下,对现有各类型自然保护地进行清理规范和归并整合的任务刻不容缓。文章借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保护区管理分类的经验,立足于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的特点,深入剖析自然... 在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立和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机构设置的大背景下,对现有各类型自然保护地进行清理规范和归并整合的任务刻不容缓。文章借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保护区管理分类的经验,立足于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的特点,深入剖析自然保护地的资源品质和管理目标,归纳与其对应的资源保护优先等级和管理目标等级,从而衍生出具有我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管理分类,并提出人类干扰区域、人口密度、人类允许活动和开发建设活动 4 个基本指标参数,增强管理分类的操作性和执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体制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自然保护地体系 管理分类
下载PDF
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路径研究:基于国际大河流域对比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彭琳 贺沁璇 +1 位作者 曹越 张引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1-126,共6页
在“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制定和长江大保护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下,有必要开展国际视野下的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研究。通过国际比较、空间荟萃分析、个案研究,基于“保护价值-人为干扰”分析框架,对全球大河流域自然保护优先... 在“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制定和长江大保护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下,有必要开展国际视野下的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研究。通过国际比较、空间荟萃分析、个案研究,基于“保护价值-人为干扰”分析框架,对全球大河流域自然保护优先度及自然保护地现状进行评价,筛选出亚马逊河、湄公河、育空河、多瑙河4个典型案例,剖析其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路径异同。研究发现:1)长江流域整体属于“高价值-高干扰”区域,局地存在较大空间差异;2)国际大河流域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治理主体和途径存在普遍共性,但在空间优化模式和关键议题上存在显著差异。最后,从治理主体、驱动力、治理途径、空间优化模式、关键议题等方面提出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路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自然保护地体系 长江 大河流域 优化路径
下载PDF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内涵、构成与建设路径 被引量:40
7
作者 彭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38-44,共7页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新时期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抓手,也是未来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重构的方向和目标。当前,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刚刚起步,深入探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新时期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抓手,也是未来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重构的方向和目标。当前,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刚刚起步,深入探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内涵、构成及其建设路径,具有急迫的现实意义。国家公园在未来自然保护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不是体现在数量上,而应体现在国家公园的面积占比、保护对象的价值、保护的严格程度、保护的等级以及自然教育功能等5方面。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与国际接轨、与现有保护地兼容以及改革成本最小的原则,构建了包括3个大类、6个亚类、14个类型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改进方案。在新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路径方面,提出应循序推进的建议,即上下结合,识别潜在国家公园区域→科学论证,遴选国家公园后备名单→明确保护对象,科学确定公园范围→组建专业的公园管理团队→规划先行,构建国家公园保障机制→持续监测,定期评估公园管理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地体系 建设路径
下载PDF
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编制研究——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传导 被引量:14
8
作者 金云峰 陶楠 《园林》 2020年第10期75-81,共7页
"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是国土空间"五级三类"规划体系中,在自然生态空间方面的专项规划。本研究分析了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现实问题与"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整体编制的客观需求,厘清"自然保护地体系... "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是国土空间"五级三类"规划体系中,在自然生态空间方面的专项规划。本研究分析了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现实问题与"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整体编制的客观需求,厘清"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的内涵与外延,提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分级分类的"传导"构架下,"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的特征与各层级上的编制要点。对当前中国自然保护地体制机制的建设与改革具有实际意义,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专项规划编制的探讨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自然保护地体系 国家公园 专项规划 规划传导
下载PDF
福建省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路径与构建导向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亚军 林雨珍 郁珊珊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10期76-79,共4页
福建省自然保护地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和完善,在生态安全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保护空缺、空间重叠且连通性不足、保护力度、管理效能和生态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文章梳理了福建省自然保护地历史脉络、建设现状,解读其类型、数... 福建省自然保护地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和完善,在生态安全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保护空缺、空间重叠且连通性不足、保护力度、管理效能和生态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文章梳理了福建省自然保护地历史脉络、建设现状,解读其类型、数量、自然地理分布和空间分布特征,并从规划发展目标和生态安全格局两个导向,提出优化空间、研判指标、构建保护体系网络等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体系 发展路径 空间格局 构建导向 福建省
下载PDF
内蒙古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包庆德 刘雨婷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2期1-3,共3页
国家公园是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或海洋区域。内蒙古自治区作为祖国北部边疆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应该积极借鉴国内外国家... 国家公园是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或海洋区域。内蒙古自治区作为祖国北部边疆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应该积极借鉴国内外国家公园制度建设经验与管理模式,在生态系统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中有效融入经济要素、政治要素、文化要素、社会要素等,注重综合考量,加快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制度 自然保护地体系
下载PDF
美国风景游径系统建设研究及其对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6
11
作者 何疏悦 赵新宇 程敏 《园林》 2022年第2期69-76,共8页
随着国家公园体制的确立,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迈入新格局,而国民户外游憩体验需求的日益提升对自然资源整合的保护形式给予新的挑战。基于美国成熟的国家游径建设经验,研究对其框架体系下风景游径的设立起源、规划要素、服务功能、... 随着国家公园体制的确立,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迈入新格局,而国民户外游憩体验需求的日益提升对自然资源整合的保护形式给予新的挑战。基于美国成熟的国家游径建设经验,研究对其框架体系下风景游径的设立起源、规划要素、服务功能、生态性质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并结合中国部分道路系统现状,从原则、规划、管理、运营4个方面提出未来国内风景游径总体规划策略,即最小干预下的最大化户外游憩体验选择、统一建设标准下的分段规划、分层协作的"合作"统筹管理及自然平衡的有限开发。将其串联国内现有核心自然风景资源区域,提供规划整合自然资源渠道,以此促进风景游径系统的引入及本土化可持续建设发展,构建满足于全国范围内的风景游径大型线性空间的户外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体系 国家游径 国家风景游径 游径管理
下载PDF
基于SCP理论的山地区域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研究述评
12
作者 彭琳 陈烨 +2 位作者 赵智聪 张引 杜春兰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2年第3期1-9,共9页
山地作为全球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和关键区域,目前普遍存在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不够合理、保护效率不高的问题。2000年提出的系统性保护规划(SCP)理论是应对自然保护地体系空间效率问题的一种新思路。在厘清SCP理论产生发展及核心... 山地作为全球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和关键区域,目前普遍存在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不够合理、保护效率不高的问题。2000年提出的系统性保护规划(SCP)理论是应对自然保护地体系空间效率问题的一种新思路。在厘清SCP理论产生发展及核心特点的基础上,对山地区域SCP相关研究的时间及地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热点等方面进行基础性的梳理和评析。目前基于SCP理论的山地区域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研究总体呈现出研究对象越来越注重大型、跨境山脉,研究内容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程序上更为关注系统性科学研究和利益相关者参与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生物多样性 系统性保护规划 自然保护地体系 布局优化
下载PDF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对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晓东 《绿色科技》 2020年第5期169-172,共4页
指出了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涉及到众多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旅游景区,将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包括一些国内知名自然旅游景区多将成为国家公园、自然旅游资源要得到有效保护、旅游资源实现集中统一经营管... 指出了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涉及到众多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旅游景区,将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包括一些国内知名自然旅游景区多将成为国家公园、自然旅游资源要得到有效保护、旅游资源实现集中统一经营管理、带动周边全域旅游开展、促进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就适应新变化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地体系 旅游发展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体系视野下国家公园立法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晓露 王文燕 《自然保护地》 2022年第2期35-40,共6页
通过考察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实践历程,本文分析国家公园立法研究现状及简述国外经验。根据当前国家公园地方试点实践情况引出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目标之下,国家公园的现实立法需求。并提出了在国家层面建立《国家... 通过考察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实践历程,本文分析国家公园立法研究现状及简述国外经验。根据当前国家公园地方试点实践情况引出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目标之下,国家公园的现实立法需求。并提出了在国家层面建立《国家公园法》,地方根据各自情况制定国家公园法实施细则,国家公园主管机关编制国家公园具体规划的多层次立法方式。此外,本文科学分析了国家公园立法与自然保护地立法的关系,谨慎处理国家公园立法对于整个自然保护地立法体系化的影响。作为法治因应,我国应以具有可操作性《国家公园法》为先,尽快确立一套适应国家公园建设管理的体制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国家公园法》的先行探索意义,以整体性思维为指导,从构建自然保护地法律体系的大局出发,制定具有共性的原则机制,为将来制定的《自然保护地法》提供立法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地体系 立法 制度关联
下载PDF
基于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森林公园规划范围调整思考——以安吉竹乡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15
作者 王琴 万众 +3 位作者 田立斌 郑春颖 陶一舟 张宏亮 《世界竹藤通讯》 2022年第3期61-66,共6页
随着国家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立,安吉竹乡国家森林公园也正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原规划范围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生态红线存在交叉与重叠,亟需进行优化整合。文章从优化整合空间、确定发展定位、明确保护重点、提升资源价值4个... 随着国家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立,安吉竹乡国家森林公园也正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原规划范围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生态红线存在交叉与重叠,亟需进行优化整合。文章从优化整合空间、确定发展定位、明确保护重点、提升资源价值4个方面论述了竹乡国家森林公园的规划策略,分析了调整森林公园经营范围的意义和必要性。文章认为,调整后的竹乡国家森林公园经营范围符合安吉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利于森林公园的经营管理,有利于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同时能够带动新增地区的生态旅游发展,新规划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体系 国家森林公园 规划范围 浙江安吉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国方案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金路 陈耀华 +5 位作者 吴承照 张同升 刘英 史丽秀 唐晓岚 孙铁颋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0-58,共9页
李金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本学术对话学术召集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类的发展和中国的发展都到了一个关键时刻,就是要重建生态与文明的和谐关系。就中... 李金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本学术对话学术召集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类的发展和中国的发展都到了一个关键时刻,就是要重建生态与文明的和谐关系。就中国传统文化来说,在长期的农业社会面临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条件下,诞生了中国的名山大川、五岳四渎和名山风景区体系,这里面蕴含了古老的中国智慧。我们只有借鉴古人的智慧,借鉴其他国家的保护理念,才能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 自然保护地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 文明之路 保护理念 人与自然的关系 和谐关系 名山风景区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体系下的秦巴山脉区域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与模式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雷会霞 敬博 朱依平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6-110,共15页
为应对秦巴山脉区域乡村人居空间布局分散且与自然保护地矛盾突出、乡村人口外流、产业经济羸弱以及环境特色品质缺失等现实问题,本文基于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构建思路,对秦巴山脉区域乡村振兴发展的战略与模式进行了思... 为应对秦巴山脉区域乡村人居空间布局分散且与自然保护地矛盾突出、乡村人口外流、产业经济羸弱以及环境特色品质缺失等现实问题,本文基于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构建思路,对秦巴山脉区域乡村振兴发展的战略与模式进行了思考和研究,提出了符合地域特征、协调保护与发展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和村庄差异化发展模式,并通过乡村人居空间整理、乡村绿色产业发展、乡村特色风貌营建以及乡村服务体系完善等具体措施,积极探索具有秦巴地区适宜性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研究表明,通过有效协调乡村与自然保护地的发展关系,可以开创秦巴山脉区域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协调可持续发展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山脉区域 自然保护地体系 乡村振兴 发展模式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体系下的城市绿色空间系统构建路径 被引量:6
18
作者 雷会霞 王建成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3-18,共6页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色空间已成为城市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背景下,如何构建城市绿色空间系统、最优化发挥绿色空间的功能与价值,已成为当前国土空间规划领域关...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色空间已成为城市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背景下,如何构建城市绿色空间系统、最优化发挥绿色空间的功能与价值,已成为当前国土空间规划领域关注的关键内容。文章系统论述和梳理了城市绿色空间与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概念及内涵,明晰二者在逻辑关系上的传导、在研究尺度上的关联、在供给需求上的转换及在空间承载上的层次等关系。在此基础上,融合相关研究成果,提出自然保护地体系视野下城市绿色空间构建的思路与策略,并在秦巴腹地汉中市予以实践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体系 国土空间规划 绿色空间系统 汉中市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市域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以福州市为例 被引量:8
19
作者 廖凌云 傅田琪 +1 位作者 吴涌平 兰思仁 《风景园林》 2022年第7期80-85,共6页
在中国自然保护地体制改革背景下,保护地优化整合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自然保护地设立的保护目标多侧重于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较少关注生态系统服务。将生态系统服务纳入保护目标有利于提升自然保护地的综合效益。以位于闽江流域下游... 在中国自然保护地体制改革背景下,保护地优化整合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自然保护地设立的保护目标多侧重于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较少关注生态系统服务。将生态系统服务纳入保护目标有利于提升自然保护地的综合效益。以位于闽江流域下游的福州市为例,基于当量因子法与价值聚类工具进行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与空缺分析,并从分类体系、空间格局和管理体制3方面对市域自然保护地体系提出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2018年福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值为542.7亿元,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较结果为调节服务>支持服务>供给服务>文化服务;2)福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分布呈现中心低、四周高的格局;3)福州市自然保护地体系存在3处保护空缺。进而,针对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保护空缺区域提出差异性优化策略,为市域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快速评估与优化提供案例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自然保护地体系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 当量因子法 保护空缺
下载PDF
广东省自然保护地体系重构探索 被引量:4
20
作者 于萍萍 林太志 +1 位作者 周剑云 胡珊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24,共8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这意味着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正进入一个全面调整和深化改革的阶段,因此对重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出了迫切需求。文章以广东省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自然保护地体系理论基础,总结...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这意味着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正进入一个全面调整和深化改革的阶段,因此对重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出了迫切需求。文章以广东省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自然保护地体系理论基础,总结广东省自然保护地建设的特征和问题,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自然保护地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评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等省域规划中的相关管理内容,并分析广东省自然保护地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问题导向,针对广东省自然保护地建设与规划管理,提出统一省域规划中自然保护地的管理要求和内容等建议,并提出重构广东省自然保护地体系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自然保护地体系 管理工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