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种濒危植物的种群生态学特征及致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181
1
作者 张文辉 祖元刚 刘国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512-1520,共9页
从保护生态学的观点出发 ,对 1 0个濒危植物的地理分布、生境条件、种群数量动态、空间分布格局、种间关系、种群的生命表、生殖力表、有性生殖、无性繁殖等种群生态学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论述了濒危植物以光合、蒸腾、呼吸为主的生理... 从保护生态学的观点出发 ,对 1 0个濒危植物的地理分布、生境条件、种群数量动态、空间分布格局、种间关系、种群的生命表、生殖力表、有性生殖、无性繁殖等种群生态学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论述了濒危植物以光合、蒸腾、呼吸为主的生理生态学规律 ;预测种群数量动态的 Leslie矩阵、刻画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模型、刻画种群生长和数量增长的 Logistic方程和多元回归模型所反映出的生态学特征。分析了濒危植物种群动态、发展趋势以及在内外因素作用下的生态学特征和过程。针对濒危植物保护研究存在的问题 ,从生态学角度对我国未来濒危植物保护研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种群生态学特征 致危因素
下载PDF
濒危植物长苞铁杉的地理分布和资源现状及致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邱迎君 易官美 +1 位作者 宁祖林 黄宏文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期53-59,共7页
根据野外调查的结果,对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石坑、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蓬顶、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泽子坪和鬼子寨、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老山、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坳、湖南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 根据野外调查的结果,对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石坑、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蓬顶、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泽子坪和鬼子寨、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老山、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坳、湖南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源头山、湖南城步县奇山和江西大余县石溪的长苞铁杉〔Nothotsuga longibracteata(W.C.Cheng)Hu ex C.N.Page〕居群的生境和生存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长苞铁杉的地理分布相对狭窄,多呈零星或小片分布;该种正面临分布区缩小和居群规模下降,甚至濒临灭绝的危险。在长苞铁杉集中分布的这些区域,大多数居群面临生存威胁;各居群的个体数量有较大差异,其中,天宝岩居群最大,长苞铁杉数量达几千株;石溪居群和源头山居群最小,长苞铁杉数量只有几十株。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和本身更新困难是导致长苞铁杉濒危的原因,其中,人类活动影响是长苞铁杉致危的直接原因。根据长苞铁杉生存状况,建议对其伴生的阔叶树进行疏伐,适当开辟林窗,有利于长苞铁杉的更新;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长苞铁杉的保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在其他非保护区的分布区,也应加大宣传力度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实施迁地保护可以有效保护长苞铁杉这一珍稀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苞铁杉 地理分布 资源现状 植物 致危因素
下载PDF
中国黄羊资源的分布、数量、致危因素及保护 被引量:6
3
作者 金崑 马建章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4-106,共3页
20世纪 5 0年代初黄羊曾广泛分布在我国东部草原和西部荒漠草原地区 ,而由 2 0世纪 90年代末的全国动物普查结果可知 :目前黄羊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 锡林郭勒盟 乌兰察布盟的部分地区 ,且多集中分布在边境一带 ,很少向境内纵... 20世纪 5 0年代初黄羊曾广泛分布在我国东部草原和西部荒漠草原地区 ,而由 2 0世纪 90年代末的全国动物普查结果可知 :目前黄羊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 锡林郭勒盟 乌兰察布盟的部分地区 ,且多集中分布在边境一带 ,很少向境内纵深移动。在吉林、甘肃、宁夏有少量分布。 2 0世纪 5 0年代初我国黄羊的数量估计有 5 0万~ 6 0万只 ,以后不断减少。因黄羊在中蒙两国之间进行的迁徙受阻、草场退化、偷猎等原因 ,至 2 0世纪末全国黄羊仅有 80 0 0余只 ,亟待加强保护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黄羊资源 分布 数量 致危因素 保护 价值
下载PDF
白鱀豚种群现状、致危因素及保护策略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华元渝 张建 +1 位作者 章贤 徐新民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5年第1期45-51,共7页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白鱀豚种群衰减速度加快。1986年种群数量不足300头;1991年发现又有减少。致危原因是:受葛洲坝水利工程的影响,受裁弯工程影响,受江湖阻隔、江水污染、航船噪声、食物鱼减少等因素影响,白豚栖息活动...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白鱀豚种群衰减速度加快。1986年种群数量不足300头;1991年发现又有减少。致危原因是:受葛洲坝水利工程的影响,受裁弯工程影响,受江湖阻隔、江水污染、航船噪声、食物鱼减少等因素影响,白豚栖息活动的缓回水区环境恶化,严重干扰了白 豚的生存和繁衍。抢救白 豚首先要保护好白 豚赖以生存的缓回水区,减少意外死亡。继而活捕白 豚,将部分个体从长江干流移入人工饲养池、半自然水域或自然水域内进行养护繁殖,同时大力加强科学研究,提高保护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鱀豚 种群现状 致危因素 保护策略
下载PDF
濒危植物裂叶沙参生境条件及外界致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文辉 祖元刚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18-226,共9页
裂叶沙参分布于四川西北地区金川县,受到当地地质、地貌、气候、土壤、生物和人为因素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形成了裂叶沙参种群生长发育的外部特定环境条件。裂叶沙参种群生长发育最主要的外界致危因素是:人为采挖、森林过伐、开荒、... 裂叶沙参分布于四川西北地区金川县,受到当地地质、地貌、气候、土壤、生物和人为因素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形成了裂叶沙参种群生长发育的外部特定环境条件。裂叶沙参种群生长发育最主要的外界致危因素是:人为采挖、森林过伐、开荒、放牧所导致的生境破坏;频繁的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周期性的春旱、伏旱和暴雨所引发的洪涝灾害;锈病、地下害虫和野生动物的危害。这些致危因素周期性或经常性地对裂叶沙参种群数量、个体生长产生着长期而广泛的危害。应立即停止人为对当地生境条件的一切破坏活动;在金川县建立以保护裂叶沙参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并在适生地引种栽培,实行迁地保护;对裂叶沙参种群继续跟踪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裂叶沙参 外界致危因素 四川西北地区
下载PDF
海南岛沿海蜡皮蜥生境及其致危因素调查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力军 贺斌 +2 位作者 周建芬 刘忠旺 陈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6期3368-3369,3378,共3页
为掌握蜡皮蜥野外生存状况,于2005~2006年,对海南岛沿海28个地点进行了蜡皮蜥分布的生境类型和致危因素的调查。结果表明海南岛沿海蜡皮蜥的优势分布生境类型为荒坡地、林苗地和裸沙地;一般分布生境类型为木麻黄林(林3~4龄)、砂生灌... 为掌握蜡皮蜥野外生存状况,于2005~2006年,对海南岛沿海28个地点进行了蜡皮蜥分布的生境类型和致危因素的调查。结果表明海南岛沿海蜡皮蜥的优势分布生境类型为荒坡地、林苗地和裸沙地;一般分布生境类型为木麻黄林(林3~4龄)、砂生灌丛和西瓜地;偶见分布生境类型为农业旱地、木麻黄林(>4龄)、果园和桉树林(>2龄)。生境丧失和人为非法捕捉是导致沿海蜡皮蜥致危的主要因素,由于经济林建设、经济田开垦、果园和旅游占地,导致蜡皮蜥优势分布的荒坡地和裸沙地面积急剧减少,而非法捕捉直接导致野外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皮蜥 海南岛沿海 生境 致危因素 生境丧失 非法捕捉
下载PDF
西藏地区手掌参生境条件及致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杨爽 钟政昌 +3 位作者 陈竹君 杨春蕾 崔建钊 安克杰 《高原农业》 2017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结合已有的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结果,对西藏地区手掌参的地理分布和生境特点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西藏地区手掌参濒危的原因,以期为野生手掌参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手掌参分布范围狭窄,种群规模小,多呈零星或零星小片... 结合已有的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结果,对西藏地区手掌参的地理分布和生境特点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西藏地区手掌参濒危的原因,以期为野生手掌参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手掌参分布范围狭窄,种群规模小,多呈零星或零星小片分布于藏南和藏东南部分县域的局部地区。手掌参生长于海拔2800 m^4600 m具有一定坡度的林窗、林缘、草甸、草地生境中,生境土壤呈酸性至中性,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类型以棕壤和高山草甸土为主,其分布区具有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手掌参濒危最主要的内在因素是其繁殖能力和繁殖效率低,市场需求的掠夺性、采集方式的致死性、采集时间过早、人为滥采滥挖等人为干扰因素和生境的破碎化是主要的外部致危因素,手掌参濒危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手掌参 地理分布 生境 致危因素
下载PDF
西藏地区手掌参的生境条件及致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春蕾 钟政昌 +4 位作者 罗建 杨爽 陈竹君 崔建钊 安克杰 《西藏农业科技》 2018年第1期32-36,共5页
结合已有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结果,对西藏地区手掌参的地理分布和生境特点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西藏地区手掌参濒危的原因,以期为野生手掌参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手掌参分布范围狭窄,种群规模小,多呈零星或零星小片分... 结合已有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结果,对西藏地区手掌参的地理分布和生境特点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西藏地区手掌参濒危的原因,以期为野生手掌参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手掌参分布范围狭窄,种群规模小,多呈零星或零星小片分布于藏南和藏东南各县域的局部地区。手掌参生长于海拔2800~4600 m,具有一定坡度的林窗、林缘、草甸、草地生境中,生境土壤呈酸性至中性,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类型以棕壤和高山草甸土为主,其分布区具有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手掌参濒危最主要的内在因素是其繁殖能力和繁殖效率低,市场需求的掠夺性、采集方式的致死性、采集时间过早、人为滥采滥挖等干扰因素和生境的破碎化是主要的外部致危因素,手掌参濒危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手掌参 地理分布 生境 致危因素
下载PDF
滇西南药用植物滇龙胆草的致危因素和保护策略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唐荣平 苏汉林 +1 位作者 阳小勇 陈云来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3年第5期445-447,470,共4页
滇龙胆草过去在云南西南部野外分布范围较广,每年的采挖量也较多,但现在其分布范围正日趋缩减,自然状态下的种群已不多见,且种群内植株数量较少,已陷入濒危境地。滇龙胆草的濒危原因既有其自身的生理因素,也有人为和气候方面的因素。要... 滇龙胆草过去在云南西南部野外分布范围较广,每年的采挖量也较多,但现在其分布范围正日趋缩减,自然状态下的种群已不多见,且种群内植株数量较少,已陷入濒危境地。滇龙胆草的濒危原因既有其自身的生理因素,也有人为和气候方面的因素。要使滇龙胆草资源能持续利用,除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就地保护外,积极开展人工栽培和实施易地保护措施等也是对其保护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滇龙胆草 致危因素 保护对策
下载PDF
浅析濒危物种褐马鸡致危因素及保护措施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凤英 《山西林业科技》 2003年第3期37-38,共2页
褐马鸡(Crossoptilonmantchuricum),又名角鸡、耳鸡。隶属鸟纲,鸡形目,雉科,马鸡属,为我国特有鸟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山西省的省鸟。因其分布区狭窄、数量稀少而被我国政府及国际自然与自然保护联盟、国际鸟类联盟、世界雉... 褐马鸡(Crossoptilonmantchuricum),又名角鸡、耳鸡。隶属鸟纲,鸡形目,雉科,马鸡属,为我国特有鸟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山西省的省鸟。因其分布区狭窄、数量稀少而被我国政府及国际自然与自然保护联盟、国际鸟类联盟、世界雉类协会等著名国际组织确定为濒危物种。该文分析了褐马鸡的致危因素,提出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 褐马鸡 致危因素 资源保护 森林资源 区域分布 过度捕猎 繁殖成功率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世界老虎的现状及致危因素 被引量:4
11
作者 尹峰 黄建华 《野生动物》 1999年第2期26-27,共2页
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猫科动物信息”1997年的报道,世界猫科动物专家组曾于1993年3月对14个老虎分布国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于1997年3月提出了调查报告,揭示了当今世界老虎的生存状况,并分析了老虎致危的原因.主要内容如下:
关键词 世界 老虎 现状 致危因素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独花兰人工授粉、致危因素分析及保育对策 被引量:4
12
作者 桂先群 《安徽林业科技》 2015年第2期73-75,共3页
本文通过对珍稀濒危植物独花兰濒临灭绝致危因素的揭示,探索人工授粉解决致危的方法,提出了对独花兰今后拓展繁育领域的新思路、新方法和保护对策,以期达到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资源,实现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珍稀濒植物 独兰花 致危因素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大熊猫生境习性致危因素及保护对策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振国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第10期94-95,共2页
甘肃多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甘肃省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之一,区内有国家Ⅰ类保护的野生动物大熊猫、梅花鹿等和国家Ⅰ类保护的野生植物红豆杉等动植物十分珍贵,且有代表性和独特性的国家野生濒危动植物资源及其高山、亚高山原始森林生态系... 甘肃多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甘肃省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之一,区内有国家Ⅰ类保护的野生动物大熊猫、梅花鹿等和国家Ⅰ类保护的野生植物红豆杉等动植物十分珍贵,且有代表性和独特性的国家野生濒危动植物资源及其高山、亚高山原始森林生态系统.但由于森林采伐、毁林开荒和森林火灾等现象的发生,使大熊猫种群数量逐年减少,动植物资源安全受到极大影响,采取保护措施后,许多处于逐步退化和濒临灭绝的动植物资源正在逐步恢复,使大熊猫等野生动物栖息地及原始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使多儿、阿夏省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得到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儿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大熊猫 致危因素 资源现状 保护对策
下载PDF
房屋致危因素浅析
14
作者 王振星 《当代建设》 1999年第6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温度裂缝 致危因素 不均匀沉降 干缩裂缝 地基基础 中心受压构件 结构裂缝 房屋 结构件 收缩裂缝
下载PDF
动物小种群的致危因素及其保护浅析
15
作者 龚继恩 《四川动物》 CSCD 1996年第3期125-126,共2页
动物小种群的致危因素及其保护浅析龚继恩四川省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保护管理站成都610081人类对动物栖息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是导致物种濒危和灭绝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仅脊椎动物由该原因造成濒危和灭绝的种数,就占其全部濒危和灭绝... 动物小种群的致危因素及其保护浅析龚继恩四川省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保护管理站成都610081人类对动物栖息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是导致物种濒危和灭绝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仅脊椎动物由该原因造成濒危和灭绝的种数,就占其全部濒危和灭绝种数的约2/3。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种群 小种群 致危因素 保护
下载PDF
房屋致危因素的分析
16
作者 刘锡平 《住宅科技》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25-27,共3页
房屋作为一个整体,其构件的危险可以是局部的、单独的,但又往往相互关联。本文将危房鉴定的原始素材归类整理,从中看出,致危因素大致可分成下述四种类型:
关键词 房屋 致危因素
下载PDF
浅析韩城黄龙山褐马鸡致危因素与保护对策
17
作者 程铁锁 何冰 +1 位作者 郭俊刚 王保星 《防护林科技》 2014年第4期66-68,共3页
从自然和人为活动干扰等方面分析了影响褐马鸡种群数量的致危因素,在加强保护区管理、禁止乱砍森林、限制人为活动、适当控制天敌等方面提出保护对策,对提高黄龙山褐马鸡保护管理水平,改善褐马鸡现有生存繁衍环境,增加褐马鸡种群数量具... 从自然和人为活动干扰等方面分析了影响褐马鸡种群数量的致危因素,在加强保护区管理、禁止乱砍森林、限制人为活动、适当控制天敌等方面提出保护对策,对提高黄龙山褐马鸡保护管理水平,改善褐马鸡现有生存繁衍环境,增加褐马鸡种群数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城黄龙山 褐马鸡 致危因素 保护对策
下载PDF
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致危因素和适应证探讨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为民 萧荫祺 +3 位作者 许红兵 邹一平 彭晓新 李虎诚 《普外临床》 CSCD 1995年第5期286-287,290,共3页
作者通过69例急性胆囊炎的 LC 手术情况的分析,阐述了在急性胆囊炎情况下,施行 LC 手术的适应证和影响手术成功的因素。认为在急性胆囊炎的情况下行 LC 前应考虑:术前腹痛的性质、发病持续时间、体温、WBC 总数、腹膜炎体征、腹部包块... 作者通过69例急性胆囊炎的 LC 手术情况的分析,阐述了在急性胆囊炎情况下,施行 LC 手术的适应证和影响手术成功的因素。认为在急性胆囊炎的情况下行 LC 前应考虑:术前腹痛的性质、发病持续时间、体温、WBC 总数、腹膜炎体征、腹部包块、上腹部手术史、B 超胆囊情况及有无肝硬变或/和门静脉高压病史等。而急诊 LC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胆囊颈部炎症过重、术中解剖关系不清、术中出血较多且不易止血及术中意外的副损伤等。这些均是导致发生术后并发症的主要致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炎 腹腔镜术 胆囊切除术 致危因素 适应证
原文传递
江西省中华秋沙鸭越冬种群现状调查与胁迫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汪志如 单继红 +7 位作者 李言阔 涂晓斌 贾道江 郝昕 宋玉赞 应钦 孙志勇 赵健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7-600,共4页
于2009年2月对江西省五大水系: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水的越冬中华秋沙鸭种群展开专项调查,分析了江西省越冬中华秋沙鸭种群的数量、性比、空间分布格局、生境特征及其胁迫因素。主要采用样线法在五大水系的主要河道展开同步调查,... 于2009年2月对江西省五大水系: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水的越冬中华秋沙鸭种群展开专项调查,分析了江西省越冬中华秋沙鸭种群的数量、性比、空间分布格局、生境特征及其胁迫因素。主要采用样线法在五大水系的主要河道展开同步调查,调查样线总长度400km。结果发现,江西省越冬中华秋沙鸭有26个生活群255只个体,雌雄性比为119:117,其生活群雌雄性比也多接近1:1。江西省五大水系中,除赣江外,在其他4个水系均发现有中华秋沙鸭越冬群体。除了在曾有中华秋沙鸭越冬记录的婺源、贵溪、弋阳、浮梁、修水发现其越冬群体外,还首次在江西省境内的宜黄、武宁和龙虎山地区发现有较大的中华秋沙鸭越冬群体,而且龙虎山泸溪河段分布有本次调查中个体数量最大的有53只个体的群体。人类采砂活动、水质污染、非法捕鱼和家禽饲养是目前影响该种群生存的主要胁迫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秋沙鸭 越冬种群 种群大小 性比 分布格局 致危因素
下载PDF
云南特有濒危植物中甸刺玫的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关文灵 李世峰 +2 位作者 宋杰 潘丽蛟 牛红彬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8-93,共6页
通过实地踏勘及民间访问,对中甸刺玫的地理分布、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据此分析了其濒危原因。调查结果表明:中甸刺玫的地理分布区域十分狭窄,且呈零星或小片状间断分布;在12个中甸刺玫种群分布地中共观测到172株(含幼树)个体。种群规模... 通过实地踏勘及民间访问,对中甸刺玫的地理分布、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据此分析了其濒危原因。调查结果表明:中甸刺玫的地理分布区域十分狭窄,且呈零星或小片状间断分布;在12个中甸刺玫种群分布地中共观测到172株(含幼树)个体。种群规模小,各种群分布地中的中甸刺玫个体数有很大差异,最大的种群分布地为56株,最小种群分布地仅1株,超过10株的种群分布地仅3个。种群中植株的年龄结构表明,中甸刺玫种群的老龄植株较多,幼龄个体数量稀少,缺乏后续资源,而处于衰退期。人类活动影响和自身更新困难是导致中甸刺玫濒危的原因。根据中甸刺玫的资源现状,提出如下合理保护的建议:(1)在中甸刺玫自然分布区内设立保护小区,实施就地保护;(2)重视中甸刺玫规模化繁殖技术的研究,积极开展迁地保护和种群回归工作;(3)利用藏族宗教信仰进行中甸刺玫保护的宣传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中甸刺玫 地理分布 资源现状 致危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