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1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鲜乳中16种致病微生物多重荧光定量PCR集成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1
作者 肖沙 赵格 +6 位作者 赵建梅 向祝 宋时萍 刘娜 张喜悦 徐莹 王君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7期86-95,116,共11页
为满足生鲜乳中微生物快速通量检测的需求,建立多重荧光定量PCR集成方法,从而快速检测生鲜乳中潜在的16种致病微生物,通过设计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目标菌株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体系,验证方法的特异性、敏... 为满足生鲜乳中微生物快速通量检测的需求,建立多重荧光定量PCR集成方法,从而快速检测生鲜乳中潜在的16种致病微生物,通过设计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目标菌株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体系,验证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等,建立了稳定的4组多重集成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并利用人工污染的生鲜乳样品对所建立的方法和传统培养法进行了验证比较。结果显示:各对引物探针对目标菌株均能有效识别并扩增,每组体系中引物探针未发现交叉反应,对其余3组体系的12株非目标菌均未有特异性反应;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低于3%;该方法对布鲁氏菌的最低检出限为10^(2) CFU/mL,对阪崎肠杆菌、志贺菌、沙门菌等7种致病微生物的最低检出限为10^(3) CFU/mL,对蜡样芽胞杆菌、弯曲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等8种致病微生物的最低检出限为10^(4) CFU/mL;所建方法和传统培养法对人工污染不同致病菌的各25份样品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多重集成荧光定量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及重复性好,可实现对生鲜乳样品中多种致病微生物的快速高效检测,为生鲜乳微生物性风险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微生物 多重荧光定量PCR 生鲜乳 集成检测技术
下载PDF
2022—2023年宿迁市生菜种植、流通全过程中致病微生物污染状况研究
2
作者 宋学敏 蔡丹丹 +1 位作者 朱伟光 李志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7期153-158,共6页
目的调查宿迁市生菜种植到餐饮全过程中致病微生物污染情况,明确主要致病微生物种类、污染环节以及污染来源,从而降低因食用生菜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风险。方法2022—2023年在宿迁市生菜种植基地、超市、农贸市场以及餐饮环节采集372份样品... 目的调查宿迁市生菜种植到餐饮全过程中致病微生物污染情况,明确主要致病微生物种类、污染环节以及污染来源,从而降低因食用生菜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风险。方法2022—2023年在宿迁市生菜种植基地、超市、农贸市场以及餐饮环节采集372份样品,进行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诺如病毒检测。结果372份样品中检出致病微生物52份,总检出率为13.98%,其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检出率分别为7.80%、5.78%和2.42%。不同采样环节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47,P<0.001),流通环节检出最高;不同样品类型间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31,P<0.05),餐饮环境检出最高为23.08%,其次是食品(生菜)为14.42%;不同环节采集的生菜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00,P<0.05),在流通环节检出最高(24.18%)。结论本研究提示生菜生产全过程中,流通和餐饮为重要污染环节,污染主要来源是包装、存放以及加工过程中不规范。建议加强采后、储存和加工制作环节的管控,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菜 食源性疾病 致病微生物
下载PDF
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致病微生物分布特征及血清 LDH、IL-6对感染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邓强 张雷 +2 位作者 何流 苏惠婷 许文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506-1510,共5页
目的探讨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SSI)的致病微生物分布特征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白细胞介素(IL)-6对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在该院普外科进行手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28... 目的探讨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SSI)的致病微生物分布特征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白细胞介素(IL)-6对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在该院普外科进行手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28例)和非感染组(72例)。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手术类型、手术时间、切口类型、切口愈合情况等。在无菌条件下,对患者切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病原菌鉴定。检测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3天的血清LDH、IL-6水平,并比较感染组和非感染组LDH、IL-6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LDH水平与IL-6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SI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DH、IL-6水平对SSI的诊断效能。结果100例患者中,有28例发生了SSI,感染率为28%。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年龄、手术时间、切口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培养结果显示,感染组患者共分离出35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菌占54.29%,革兰阴性菌占45.7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4株)、铜绿假单胞菌(7株)、大肠埃希菌(5株)为主。感染组术后第1、3天血清LDH、IL-6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血清LDH水平与IL-6呈正相关(r=0.51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时间、切口类型及术后第3天血清LDH、IL-6水平是影响S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LDH、IL-6水平对SSI的诊断效能较高,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88,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10 U/L、15 pg/mL,灵敏度分别为82.14%、85.71%,特异度分别为78.57%、80.36%。结论普外科患者SSI的致病微生物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血清LDH、IL-6水平可作为SSI的预测指标,对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外科 术后切口感染 乳酸脱氢酶 致病微生物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急性胆管炎患者的致病微生物和相关临床特征分析
4
作者 郝素平 顾蓓青 郝建宏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3期25-28,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胆管炎患者的致病微生物和相关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并分析2019—2022年海宁市人民医院229例急性胆管炎患者的胆汁培养结果和相关临床资料。结果229例患者中160例胆汁培养结果阳性(69.87%),其中58例为多种细菌混合感染。160... 目的分析急性胆管炎患者的致病微生物和相关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并分析2019—2022年海宁市人民医院229例急性胆管炎患者的胆汁培养结果和相关临床资料。结果229例患者中160例胆汁培养结果阳性(69.87%),其中58例为多种细菌混合感染。160例阳性胆汁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22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6株(59.91%),革兰阳性菌79株(34.80%),真菌12株(5.29%);混合感染以大肠埃希菌与屎肠球菌混合最为常见(10/58,17.24%)。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替加环素的敏感度最高,而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高度敏感。既往胆道手术史和肝硬化均是发生胆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肝硬化是发生混合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胆管炎致病微生物分布复杂,且对常用抗菌药物有一定的耐药性。对既往有胆道手术史、肝硬化、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急性胆管炎患者,临床医生应予以高度关注,合理选择初始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管炎 致病微生物 抗菌药物 临床特征
下载PDF
食品中4种致病微生物的多联PCR快速检测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耿冬青 周志杰 《中国食品工业》 2024年第8期46-46,共1页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食品中微生物污染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常见的致病微生物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志贺氏菌等。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通常需要较长时间,而且灵敏度有限。因此,...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食品中微生物污染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常见的致病微生物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志贺氏菌等。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通常需要较长时间,而且灵敏度有限。因此,研究人员对快速、准确、高效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存在时间长、操作复杂和灵敏度低等问题,不能满足对快速检测的需求。PCR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准确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增目标DNA序列。多联PCR技术即同时进行多个PCR反应,可以实现对多个目标序列的快速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微生物 微生物检测方法 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 微生物污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 志贺氏菌 分子生物学方法
下载PDF
国外即食食品致病微生物限量对比研究
6
作者 姜楠 刘霓 +2 位作者 黄丽娜 李婷 徐丹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5期47-50,共4页
即食食品是指在售卖后就可以立即食用,无须经过额外的处理或烹饪的食品。即食食品相关标准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相关文件,欧盟、英国、澳新等国家和地区,并不区分是预包装还是散装食品,主要根据加工工艺、食品类型和用途来规定微生物... 即食食品是指在售卖后就可以立即食用,无须经过额外的处理或烹饪的食品。即食食品相关标准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相关文件,欧盟、英国、澳新等国家和地区,并不区分是预包装还是散装食品,主要根据加工工艺、食品类型和用途来规定微生物的限量要求。本文主要针对各国(地区)即食食品致病微生物限量标准展开深入研究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食食品 致病微生物 限量标准
下载PDF
ICU重症感染患者致病微生物临床探讨
7
作者 赵雪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31-0034,共4页
研究对于ICU重症感染患者致病微生物的种类及临床治疗方式等。方法 将2021年12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110例重症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以随机方式平均分为两组,甲组为研究组,乙组为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5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 研究对于ICU重症感染患者致病微生物的种类及临床治疗方式等。方法 将2021年12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110例重症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以随机方式平均分为两组,甲组为研究组,乙组为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5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采集样本进行致病微生物检测,并根据致病微生物进行分组治疗。两组均采用单一用药的方式但两组患者的输液时间有所不同,研究组采用延长输液时间的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时间进行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病原菌数量及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病原菌清除率、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整体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临床治疗ICU重症感染患者时,检测并针对其致病微生物用药,可以帮助患者清除致病微生物,使病情尽快得到控制,帮助患者恢复身体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重症感染患者 致病微生物 抗感染治疗 病原菌清除
下载PDF
多重PCR-膜芯片技术快速检测饲料中6种致病微生物
8
作者 魏书林 李文静 +4 位作者 宋荣 李丽蓓 王培龙 冯超林 张维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2-106,共5页
本实验基于多重PCR与膜芯片核酸杂交技术,旨在构建同时检测饲料及原料中6种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并对方法的特异性、检出限及适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重复性、再现性和特异性,综合检出限为培养前1~5 CFU/mL(核酸样本... 本实验基于多重PCR与膜芯片核酸杂交技术,旨在构建同时检测饲料及原料中6种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并对方法的特异性、检出限及适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重复性、再现性和特异性,综合检出限为培养前1~5 CFU/mL(核酸样本为0.01 ng/μL),可实现对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6种致病微生物的高通量检测,检测结果与标准方法一致。多重PCR-膜芯片技术可成为饲料及原料中微生物污染快速、高通量筛查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 膜芯片 致病微生物 快速检测 饲料
下载PDF
水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中水样前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吴妍 张晓 +1 位作者 张良 张岚 《净水技术》 CAS 2023年第11期8-17,共10页
水中的微生物水平(细菌、病毒、原虫等)是衡量水质安全的重要指标,水源性致病微生物通过饮水和直接接触等途径感染人体,存在传播各类疾病的风险,关乎人群生命健康。由于致病微生物在环境水体中通常以较低浓度存在,在检测过程中均需先对... 水中的微生物水平(细菌、病毒、原虫等)是衡量水质安全的重要指标,水源性致病微生物通过饮水和直接接触等途径感染人体,存在传播各类疾病的风险,关乎人群生命健康。由于致病微生物在环境水体中通常以较低浓度存在,在检测过程中均需先对水样进行前处理将其浓缩成较小的体积。文中介绍了可用于水体中致病微生物富集浓缩的富集培养、离心、过滤和磁性分离等前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讨论了不同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以实现水体中致病微生物的准确检测,真实反映致病微生物在水体中的赋存状况,为水体中致病微生物分析检测和风险控制提供技术支撑。如离心和过滤适用范围广泛,适用于水源性致病微生物的非特异性富集,富集培养和磁性分离特异性较强,更适用于水源性致病微生物的特异性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微生物 富集培养 离心 过滤 磁性分离 水体
下载PDF
生鲜乳中致病微生物污染来源、危害与消减措施 被引量:4
10
作者 肖沙 赵格 +4 位作者 赵建梅 张喜悦 刘娜 徐莹 王君玮 《中国乳业》 2023年第5期65-70,76,共7页
生鲜乳中致病微生物污染严重影响乳及其制品的质量安全。本文分析了致病微生物的污染来源,并对生鲜乳中可能携带的对消费者健康有影响的37种病原微生物综合其致病性和耐药基因传播进行危害分析,明确了需优先管控的致病微生物风险排序,... 生鲜乳中致病微生物污染严重影响乳及其制品的质量安全。本文分析了致病微生物的污染来源,并对生鲜乳中可能携带的对消费者健康有影响的37种病原微生物综合其致病性和耐药基因传播进行危害分析,明确了需优先管控的致病微生物风险排序,为我国生鲜乳全产业链中致病微生物认知、防控、风险评估提供技术参考。同时结合我国生鲜乳不同生产模式,提出影响消费者健康的致病微生物消减措施:养殖环节要加强饲料、牛舍和牛体的微生物控制;挤奶环节加强挤奶工具、挤奶员工、和药浴时的微生物控制;贮运环节要加强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这些针对性防控策略建议,将促进相关方及时跟进生鲜乳质量安全控制,降低乳制品消费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鲜乳 致病微生物 污染来源 危害分析 消减措施
下载PDF
医院呼吸道致病微生物的传播与防控
11
作者 朱媛园 黄英 +2 位作者 彭世富 钱华 丁震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875-881,共7页
医院环境空间密闭且人流量大,呼吸道致病微生物传播防控难度较大。本文介绍了医院呼吸道致病微生物的传播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从隔离、环境净化和个体防护3个方面分析医院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策略。
关键词 呼吸道致病微生物 气溶胶传播 医院 防控策略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239例致病微生物分布及其优势菌药物敏感差异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昕卉 陈亮 +1 位作者 郭强 张维福 《药品评价》 CAS 2023年第3期318-321,共4页
目的了解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致病微生物分布、确定优势菌株及其药物敏感差异性,为优选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山东省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的239例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 目的了解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致病微生物分布、确定优势菌株及其药物敏感差异性,为优选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山东省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的239例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静脉血培养,分离菌株,确定优势菌分布;对主要革兰阳性优势菌和革兰阴性优势菌进行药物敏感差异性分析。结果分离出239株致病微生物,革兰阳性菌在所有致病微生物中占比高达63.60%,构成优势菌株。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革兰阳性菌占比分别达51.97%、28.29%,在革兰阳性菌中构成优势菌株;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在革兰阴性菌占比较高42.65%、19.12%,在革兰阴性菌中构成相对优势菌株。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不敏感(耐药率91.14%、88.37%),两者对利福平、莫西沙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敏感(敏感率为96.20%、98.34%、100.00%、100.00%和95.35%、97.67%、97.67%、100.00%),仅有32.56%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敏感。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唑啉、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哌拉西林敏感性差(耐药率为93.10%、75.86%、72.41%、58.62%和100.00%、84.62%、92.31%、69.23%),两者对环丙沙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均敏感(敏感率为96.55%、100.00%、100.00%和92.31%、92.31%、100.00%),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敏感,鲍氏不动杆菌对庆大霉素敏感性相对较低。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菌感染谱分布仍以革兰阳性菌特别是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优势菌株;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不敏感、对利福平、莫西沙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敏感。应掌握最新的耐药动态变迁,选择敏感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致病微生物 优势菌 药物敏感差异性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痰标本致病微生物分布及药敏情况调查研究
13
作者 赵俊红 吴婕 《大医生》 2023年第22期99-102,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痰标本中致病微生物的分布和药敏结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扬州东方医院收治的100例COPD患者进行研究,收集所有患者的痰标本开展致病菌检测和药敏试... 目的调查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痰标本中致病微生物的分布和药敏结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扬州东方医院收治的100例COPD患者进行研究,收集所有患者的痰标本开展致病菌检测和药敏试验,统计痰标本内致病微生物的分布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100例COPD患者痰液标本内检出菌株161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02株,占比63.35%;革兰氏阳性菌55株,占比34.16%;真菌4株,占比2.48%。在革兰氏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氏杆菌占比最高,是18.63%;其次是鲍曼不动杆菌,占比11.18%;铜绿假单胞菌,占比9.32%。在革兰氏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高,是11.80%;其次是肠球菌,占比11.18%。主要致病菌的耐药率总体处在较高水平,其中金葡菌及肠球菌对于多类抗菌药存在耐药现象,但对于亚胺培南以及万古霉素不存在耐药现象。在革兰氏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杆菌对于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较为敏感,不存在耐药现象;鲍曼不动杆菌对于氨苄西林/舒巴坦比较敏感,不存在耐药现象;铜绿假单胞菌对于环丙沙星及美罗培南较为敏感,不存在耐药现象。结论COPD患者痰标本内的致病菌多为革兰氏阴性菌,同时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需要临床结合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有关抗生素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痰标本 药敏试验 致病微生物 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
下载PDF
膜芯片法快速筛查即食果蔬中常见致病微生物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4
作者 邹雨虹 杨丹妮 张晓金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12期74-77,共4页
建立膜芯片法检测即食果蔬中的常见致病微生物,实现快速、简便、同步筛检6种细菌和病毒。利用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将待测靶标基因中的特异性序列作为探针固定在尼龙膜上,利用多对带生物素标记的引物对待测靶标基因进行扩增,并通过酶-底物显... 建立膜芯片法检测即食果蔬中的常见致病微生物,实现快速、简便、同步筛检6种细菌和病毒。利用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将待测靶标基因中的特异性序列作为探针固定在尼龙膜上,利用多对带生物素标记的引物对待测靶标基因进行扩增,并通过酶-底物显色,产生肉眼可辨的信号。单次反应即可得出多种指标结果,同时结合多重PCR技术以双重反应体系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具备特异性强及灵敏度高的优势,且检测结果准确,为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食果蔬 致病微生物 快速检测 膜芯片
下载PDF
即食果蔬中致病微生物检测技术及研究进展
15
作者 蒋静娴 杨丹妮 张晓金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3期142-144,共3页
即食果蔬中的致病微生物污染给其食用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致病微生物的传统检验方法耗时、耗力,目前急需一种高效率、高准确度、低成本且单次实验可满足多指标筛检要求的快速检测技术来对即食果蔬中的多种致病微生物进行同时检测。... 即食果蔬中的致病微生物污染给其食用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致病微生物的传统检验方法耗时、耗力,目前急需一种高效率、高准确度、低成本且单次实验可满足多指标筛检要求的快速检测技术来对即食果蔬中的多种致病微生物进行同时检测。本文阐述了即食果蔬中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种类及其主要危害,介绍了目前比较常见的微生物检测技术,并重点介绍了针对即食果蔬最新开发出的一种快速、简便、高通量的微生物检测方法,为研究者开辟其他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食果蔬 致病微生物 检测技术 基因膜芯片
下载PDF
PCR-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在即食果蔬常见致病微生物快速筛查中的应用
16
作者 杨丹妮 邹雨虹 《现代食品》 2023年第5期140-144,151,共6页
本研究旨在提升即食果蔬的食品安全市场监管技术水平,为保障我国居民身体健康和国家利益提供科技支撑,开发一种高效、快速的即食果蔬常见致病微生物检测方法,用于即食生鲜果蔬中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 本研究旨在提升即食果蔬的食品安全市场监管技术水平,为保障我国居民身体健康和国家利益提供科技支撑,开发一种高效、快速的即食果蔬常见致病微生物检测方法,用于即食生鲜果蔬中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轮状病毒、诺如病毒GI及GII型等7种常见致病微生物的快速筛查鉴定。将多重PCR与反向斑点杂交技术联用,一次检测即可完成7种致病微生物的筛查。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准确度高、特异性强、无交叉反应和检测灵敏度高的特点,在提高检测通量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食果蔬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 快速筛查 多重PCR 基因膜芯片
下载PDF
食品中4种致病微生物的多重PCR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35
17
作者 杨平 杨迎伍 +2 位作者 陈伟 王国民 李正国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0-94,共5页
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耗时长、灵敏性差,难以满足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要求,建立和完善食品中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针对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根据其特异基因设计出4对引物... 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耗时长、灵敏性差,难以满足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要求,建立和完善食品中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针对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根据其特异基因设计出4对引物,通过对食品样品进行梯度离心处理、改良异硫氰酸胍法提取基因组DNA和多重PCR(multiplex PCR)条件的优化,建立了这4种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多重PCR检测方法.通过人工污染检测和市场样品检测,同时进行传统方法验证,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简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只需经过增菌4~8h其最低检出限可达1cfu/mL,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卫生检测和临床检验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 多重PCR 快速检测
下载PDF
市售鸡蛋三种主要致病微生物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赵磊 罗红霞 +2 位作者 黄彦芳 王建 句荣辉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10年第2期200-202,共3页
分析了北京市场零售鸡蛋被3种致病微生物污染的情况,结果表明:蛋壳上大肠杆菌的平均带菌率为80%,沙门氏菌的平均带菌率为15%,金黄色葡萄球菌平均带菌率为5%;蛋内容物中大肠杆菌带菌率为55%,少数带有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关键词 鸡蛋 致病微生物 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下载PDF
2017~2018年辽宁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王伟杰 孙婷婷 +6 位作者 魏彤竹 刘海霞 李雪 耿英芝 于淼 张铭琰 张眉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22期8566-8571,共6页
目的探究辽宁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在每个季度的污染及其分布情况。方法2017~2018年辽宁省共采集3477份样品,按照《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第一季度中诺如病毒的检出率最... 目的探究辽宁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在每个季度的污染及其分布情况。方法2017~2018年辽宁省共采集3477份样品,按照《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第一季度中诺如病毒的检出率最高为17.65%,第二季度中蜡样芽胞杆菌的检出率最高为16.92%,第三季度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最高为19.05%,第四季度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最高为12.62%。各卫生指标菌中2017年菌落总数在第二季度的合格率最低为96.10%,大肠菌群计数第二季度的合格率最低为97.03%,大肠埃希氏菌计数第三季度的合格率最低为93.52%;2018年菌落总数在第一季度的合格率最低为91.67%,大肠菌群计数在第三季度的合格率最低为93.48%,大肠埃希氏菌计数第二季度合格率最低为91.67%。结论辽宁省内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污染情况,诺如病毒、蜡样芽胞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比较高,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阪崎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及弯曲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监测,防止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保障居民食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 污染监测 季度
下载PDF
成都地区3 682例STD患者致病微生物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魏发荣 杨荣弟 +1 位作者 庄杰 刘宏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71-572,共2页
对3682例STD致病微生物阳性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男性构成比及发病年龄均大于女性,病例主要集中于21~40岁,以21~30岁比例特别高,其中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及人乳头瘤病毒(HPV)检出率高,淋球菌(NG)居第4位。男性中HPV,单纯疱... 对3682例STD致病微生物阳性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男性构成比及发病年龄均大于女性,病例主要集中于21~40岁,以21~30岁比例特别高,其中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及人乳头瘤病毒(HPV)检出率高,淋球菌(NG)居第4位。男性中HPV,单纯疱疹病毒(HSV)检出率高于女性,女性Uu、梅毒血清试验(TPHA)阳性高于男性,对以上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市 性传播疾病 致病微生物 混合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