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0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磷脂抗体与狼疮肾炎的关联及其肾脏致病机制
1
作者 阳晓 涂世盐 吴海珊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189-191,共3页
全球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率估计为5.14/10万例年,全球每年约40万新诊断的SLE患者,我国每年新诊断SLE患者人数为10.7万/年,居全球之首^([1])。狼疮肾炎(LN)是SLE最严重的器官表现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LN患者足细胞和肾单位逐渐丢失,... 全球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率估计为5.14/10万例年,全球每年约40万新诊断的SLE患者,我国每年新诊断SLE患者人数为10.7万/年,居全球之首^([1])。狼疮肾炎(LN)是SLE最严重的器官表现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LN患者足细胞和肾单位逐渐丢失,大部分SLE患者5年内可发生LN,LN 5年后进展到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比例约为10%~3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肾炎 终末期肾脏病 抗磷脂抗体 肾单位 足细胞 致病机制 SLE患者 LN
下载PDF
细菌外膜囊泡结构、分泌特性及致病机制
2
作者 高远集 刘畅 +9 位作者 陈淼 陈松彪 张俊峰 李静 贾艳艳 廖成水 郭荣显 丁轲 余祖华 尚珂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1-983,共13页
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 OMVs)是革兰阴性菌在生长过程中释放到胞外的囊泡状结构,被认为是细菌的“远程武器”,其功能主要是攻击宿主组织并帮助细菌定植、损害宿主细胞功能、调节宿主的防御,因此OMVs在细菌致病过程中发挥着... 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 OMVs)是革兰阴性菌在生长过程中释放到胞外的囊泡状结构,被认为是细菌的“远程武器”,其功能主要是攻击宿主组织并帮助细菌定植、损害宿主细胞功能、调节宿主的防御,因此OMVs在细菌致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囊泡中的物质通过与细菌释放出的自诱导物化学信号分子结合,可以驱使细菌或者囊泡在内环境中发挥特殊功能,如群体感应、生物膜形成、获取营养、抗生素抗性、应激反应、对抗其它微生物的竞争或防御、微生物群落状态、核酸转移、水平基因转移、毒素和毒力因子的递送等,且在细菌生长周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OMVs结构、分泌特性及其致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深入研究细菌的致病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抗菌策略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外膜囊泡 结构 分泌特性 致病机制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感染与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高鹏 叶苗苗 +5 位作者 张永宁 周磊 盖新娜 郭鑫 杨汉春 韩军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88,共12页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家猪致死率可达100%,严重威胁我国及世界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目前尚无确实安全有效的预防用疫苗。本文总结了ASFV的流行历史与态势、生物学特性与复制、感染与致病...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家猪致死率可达100%,严重威胁我国及世界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目前尚无确实安全有效的预防用疫苗。本文总结了ASFV的流行历史与态势、生物学特性与复制、感染与致病机制、与靶细胞的相互作用以及适应性免疫应答,并讨论了相关预防与控制措施,以期为我国ASFV研究和防控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ASFV) 流行病学 病原生物学 感染与致病机制 预防与控制
下载PDF
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的流行、致病机制及防控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梦茹 王悦 +4 位作者 冯华朋 全滟平 陈健 舒建洪 何玉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34,共9页
目前发现的猪肠道冠状病毒主要有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三角冠状病毒(PDCo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V)4种。其中SADS-CoV是2017年首次在我国广东省发现的一种猪肠道冠状病毒,该病毒感染后... 目前发现的猪肠道冠状病毒主要有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三角冠状病毒(PDCo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V)4种。其中SADS-CoV是2017年首次在我国广东省发现的一种猪肠道冠状病毒,该病毒感染后可致小于5日龄仔猪出现严重急性腹泻、急性呕吐、脱水等症状,死亡率较高,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还未见针对SADS-CoV的有效药物和疫苗产品上市,从病毒传播、致病机制、诊断及预防控制等方面综述SADS-CoV的研究进展,期望为SADS-CoV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急性腹泻综合征 冠状病毒 致病机制 病毒流行 病毒防控
下载PDF
柑橘黄龙病菌效应子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鸿雁 何卓远 +2 位作者 白玫 吴鸿 梁祥修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34-47,共14页
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是全世界范围内为害最严重的柑橘病害之一,每年对柑橘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影响全球柑橘产业发展。在中国岭南地区,重要药用植物茶枝柑、化州柚、广佛手等均受到柑橘黄龙病的威胁。亚洲韧皮部杆菌... 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是全世界范围内为害最严重的柑橘病害之一,每年对柑橘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影响全球柑橘产业发展。在中国岭南地区,重要药用植物茶枝柑、化州柚、广佛手等均受到柑橘黄龙病的威胁。亚洲韧皮部杆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是最常见的柑橘黄龙病致病菌株,该菌定殖于植物的韧皮部,主要感染芸香科柑橘属(CitrusL.)植物。目前尚无体外成功培养亚洲韧皮部杆菌的报道,因此对柑橘黄龙病致病机制研究和黄龙病防治均有较高难度。效应子(又称效应蛋白)是病原菌向宿主分泌的一类致病因子,是病原菌侵染植物的重要武器。效应子能够靶向宿主细胞关键免疫信号转导和调控组分,从而抑制植物防御反应,增强病原菌致病性。柑橘黄龙病菌能够分泌近百个效应子,根据分泌途径的不同,主要分为Sec依赖型效应子和非经典分泌效应子,其中Sec依赖型效应子有90个、非经典分泌效应子有15个。这些效应子在柑橘黄龙病菌侵染宿主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已有研究发现,黄龙病菌效应子能够靶向包括植物免疫信号转导、细胞自噬、水杨酸信号途径等多个生物学过程,从而干扰宿主柑橘的防御反应,以促进黄龙病菌的定殖。该文结合近年来有关柑橘黄龙病菌效应子致病机制的研究,阐述了柑橘黄龙病研究概况、黄龙病菌效应子的分类,重点综述了影响柑橘防御反应的柑橘黄龙病菌效应子的致病机制,最后展望了黄龙病菌效应子的未来研究趋势和方向,讨论了基于效应子靶标寻找黄龙病重要抗性基因的可能性,期望通过亚洲韧皮部杆菌效应子研究,为柑橘黄龙病致病机制研究和病害防控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黄龙病 效应子 亚洲韧皮部杆菌 致病机制 植物免疫 细胞自噬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分子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一晗 张善勇 +1 位作者 丁昱 张莉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5,共5页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TMJOA)是发生于颞颌关节结构的1种慢性退行性病变,但TMJOA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随着研究方法的进步,TMJOA的研究开始深入到基因层面,对近年来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发病机...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TMJOA)是发生于颞颌关节结构的1种慢性退行性病变,但TMJOA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随着研究方法的进步,TMJOA的研究开始深入到基因层面,对近年来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发病机制的分子生物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骨关节炎 致病机制
下载PDF
相关离子与肝性脑病的关系及其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田梦 武国兵 +2 位作者 刘敏 郑亚 陈兆峰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102-1106,共5页
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患者严重的并发症,预后较差。目前已知氨在肝性脑病的发病过程中占据中心地位,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血钠离子、氯离子、锌离子、镁离子也被发现与肝性脑病发病相关;本文通过回顾相关研究,对相关离子与肝性脑病的关系及其... 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患者严重的并发症,预后较差。目前已知氨在肝性脑病的发病过程中占据中心地位,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血钠离子、氯离子、锌离子、镁离子也被发现与肝性脑病发病相关;本文通过回顾相关研究,对相关离子与肝性脑病的关系及其致病机制展开综述,以期为临床肝性脑病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氨 相关离子 肝性脑病 致病机制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常见PC/BCP突变的可能致病机制
8
作者 李明慧 王麟 鲁凤民 《肝脏》 2024年第4期371-373,共3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因。慢性感染过程中,导致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表达下降/消失的HBV突变株逐渐转换为优势株,其中以基本核心启动子区(BCP)和前核心区(PC)突变最为常见,突变病毒累积造成具...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因。慢性感染过程中,导致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表达下降/消失的HBV突变株逐渐转换为优势株,其中以基本核心启动子区(BCP)和前核心区(PC)突变最为常见,突变病毒累积造成具有不良预后的HBeAg阴性患者占比逐年上升。近几年的研究表明,突变病毒不仅促进HBV复制,还能诱导病毒蛋白在肝细胞内堆积,堆积的病毒蛋白将诱发肝细胞内质网应激致肝细胞病变。本文对突变诱导的肝细胞病变机制进行探讨,旨在为及时调整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 PC/BCP突变 致病机制
下载PDF
戊型肝炎的肝外表现及其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9
作者 曾子倩 邓凯文 +2 位作者 庄春兰 黄兴成 苏迎盈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1-441,共11页
[背景]戊型肝炎属于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HEV感染不仅可导致肝脏疾病,还可引起多种肝外表现,如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目前HEV相关的肝外表现机制研究主要关注HE... [背景]戊型肝炎属于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HEV感染不仅可导致肝脏疾病,还可引起多种肝外表现,如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目前HEV相关的肝外表现机制研究主要关注HEV感染可能引发宿主的多种防御机制,或HEV可能在肝外组织中的复制,但确切的潜在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得到充分证实.[进展]本文系统综述了HEV的肝外临床表现及其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通过分析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神经性肌萎缩症和脑膜脑炎等)、泌尿系统疾病(如肾小球肾炎)以及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等HEV引发的肝外疾病相关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临床表现,进一步总结了HEV感染与这些疾病之间的潜在联系和可能作用机制.[展望]尽管目前已取得一定的研究进展,但关于HEV感染与肝外疾病之间复杂关联的认识仍有限,未来研究需开展更多流行病学研究评估不同人群、不同基因型HEV感染对肝外疾病的影响,并深入探索HEV肝外疾病的致病机制,尤其是如何通过免疫介导机制或直接效应影响肝外器官.同时,基于研究结果发展有效的戊型肝炎及相关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策略,以应对这一日益重要的公共卫生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 戊型肝炎病毒 肝外表现 致病机制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致病机制及防治策略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美乐 于扬帆 +6 位作者 徐朋 陈青 安珂兰·安维尔 李姝璇 杨松华 尹素改 冯书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41-3055,共15页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急性、出血性、高度接触性的烈性传染病,对世界养猪业和食品安全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目前仍无商品化疫苗和特效药物。其病原体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是一种大型、结...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急性、出血性、高度接触性的烈性传染病,对世界养猪业和食品安全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目前仍无商品化疫苗和特效药物。其病原体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是一种大型、结构复杂的双链DNA病毒,但80%的编码蛋白功能未知,因此其致病机制及药物研究现状对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作者概述了ASFV的病原体特征、传播途径及其引起的临床表现;从病毒入侵过程、免疫细胞功能改变及其相关通路变化等方面梳理了病毒致病机制的最新进展;介绍了ASFV的最新检测技术及疫苗新进展;系统总结了最新的中西药治疗研究现状,并对中药防治ASFV的未来前景进行展望,提出了未来重点研究方向和相关问题解决策略,以期为ASF的治疗提供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ASFV) 致病机制 预防措施 中药
下载PDF
坦布苏病毒分子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玉明 崔德福 +5 位作者 白小飞 乔仕承 侯世豪 周子彻 王跃扬 刘永相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2-157,共6页
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感染可引起鸭的急性传染病,导致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等的损伤,该病毒的广泛传播给我国养鸭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TMUV除感染鸭外,还可以感染鹅、鸡等禽类,对我国养禽业有较大威胁。文章综述了TMUV与天然免... 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感染可引起鸭的急性传染病,导致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等的损伤,该病毒的广泛传播给我国养鸭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TMUV除感染鸭外,还可以感染鹅、鸡等禽类,对我国养禽业有较大威胁。文章综述了TMUV与天然免疫系统、细胞凋亡、自噬、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微小核糖核酸等的关系,为TMUV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和TMUV感染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布苏病毒 分子致病机制 天然免疫 细胞凋亡 自噬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下载PDF
MSX1导致非综合征型先天缺牙的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12
作者 马振生 陈婷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57-60,共4页
肌节同源盒基因1(MSX1)是肌节同源盒基因家族的成员,编码的蛋白质通过与核心转录复合物和其他同源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在胚胎发生过程中充当转录抑制因子,在颅面发育(尤其是牙生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MSX1基因可发生多种突变,导致非综合... 肌节同源盒基因1(MSX1)是肌节同源盒基因家族的成员,编码的蛋白质通过与核心转录复合物和其他同源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在胚胎发生过程中充当转录抑制因子,在颅面发育(尤其是牙生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MSX1基因可发生多种突变,导致非综合征型先天缺牙的发生。本文对MSX1导致非综合征型先天缺牙的致病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型先天缺牙 MSX1 致病机制
下载PDF
布病脊柱炎致病机制、分型及实验室检查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杨亚峰 赵岩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9期1-11,共11页
布鲁氏杆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以动物为传染源的人畜共患病。布鲁氏菌感染人体后可累及多器官、多系统,其中骨关节系统病变为其最常见并发症,且常见于脊柱。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又称布病脊柱炎(Brucella Spondylitis, BS),... 布鲁氏杆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以动物为传染源的人畜共患病。布鲁氏菌感染人体后可累及多器官、多系统,其中骨关节系统病变为其最常见并发症,且常见于脊柱。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又称布病脊柱炎(Brucella Spondylitis, BS),是由布鲁氏菌侵犯脊柱(椎间盘、椎体、肌肉)导致的脊柱感染性疾病,约占布病患者的2%~53%。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夜间盗汗、厌食、头痛、肝脾肿大、关节疼痛、腰背痛等全身及局部症状。本文旨在深入阐述BS的致病机制、分型技术及实验室检查的最新进展。Brucellosis is a zoonotic disease caused by Brucella, which is transmitted from animals. Brucella infection in the human body can affect multiple organs and systems, among which bone and joint system lesions are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s, and are common in the spine. Brucella spondylitis, also known as brucella spondylitis (BS), is a spinal infectious diseases caused by brucella invading the spine (intervertebral disc, vertebral body, muscle), accounting for 2% to 53% of patients with brucellosis.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nclude fever, fatigue, night sweats, anorexia, headache, hepatosplenomegaly, joint pain, lower back pain, and other systemic and local symptoms. This article aims to provide an in-depth explanation of the pathogenesis, typing techniques, and latest developments in laboratory testing of 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杆菌 脊柱炎 致病机制 分型技术 实验室检查
下载PDF
畜间非幽门螺杆菌性螺杆菌的致病机制与防治研究进展
14
作者 车畅 潘晔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5期87-91,共5页
螺杆菌属感染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其中幽门螺杆菌可诱发与胃肠道有关的疾病而受到广泛关注,但对于非幽门螺杆菌性螺杆菌属(NHPH)引起疾病的研究和报道较为鲜见。部分NHPH与人和动物的疾病发生密切相关,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病原。文章总结了... 螺杆菌属感染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其中幽门螺杆菌可诱发与胃肠道有关的疾病而受到广泛关注,但对于非幽门螺杆菌性螺杆菌属(NHPH)引起疾病的研究和报道较为鲜见。部分NHPH与人和动物的疾病发生密切相关,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病原。文章总结了几种主要的感染畜禽的NHPH以及NHPH引起宿主疾病的致病机制和诊断、防治方法,以期为NHPH的相关研究和临床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幽门螺杆菌性螺杆菌 肝肠螺杆菌属 肝肠疾病 致病机制
下载PDF
细菌致病性和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15
作者 曾未良 周铁丽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9期1121-1123,共3页
感染性疾病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其中细菌感染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从简单的皮肤感染到严重的败血症,各种类型的细菌感染都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控制细菌感染已成为全球紧迫的公共卫生事件。然而,随着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加剧... 感染性疾病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其中细菌感染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从简单的皮肤感染到严重的败血症,各种类型的细菌感染都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控制细菌感染已成为全球紧迫的公共卫生事件。然而,随着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加剧和新发病原体的出现,研究当前细菌致病性及其机制对推动疾病防控和新型治疗方法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感染 公共卫生事件 抗菌药物耐药性 感染性疾病 疾病防控 致病机制 死亡原因 新型治疗方法
下载PDF
亨尼帕病毒编码蛋白的特征及致病机制
16
作者 汪芳洲 谭凌云 +2 位作者 李燕 谷宏婧 王慧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02-3811,共10页
亨尼帕病毒(Henipavirus,HNV)是一类重要的新发人兽共患病原,经接触、口鼻传播感染可引发呼吸、神经系统疾病,死亡率高达75%。HNV属于副黏病毒科单股负链RNA包膜病毒,随着环境变化,新的亚型不断涌现,传播范围逐渐扩大,严重威胁全球公共... 亨尼帕病毒(Henipavirus,HNV)是一类重要的新发人兽共患病原,经接触、口鼻传播感染可引发呼吸、神经系统疾病,死亡率高达75%。HNV属于副黏病毒科单股负链RNA包膜病毒,随着环境变化,新的亚型不断涌现,传播范围逐渐扩大,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然而,其致病机制尚不清楚,预防疫苗及治疗药物也未上市,引起WHO高度关注,HNV疫苗与药物研发列入需要紧急研发蓝图清单。本文通过对HNV的病原学特征、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致病机制进行总结,为研制有效干预HNV感染的药物和疫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尼帕病毒 病原学 编码蛋白 致病机制
下载PDF
非洲猪瘟的致病机制及疫苗研究进展
17
作者 孙申菊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31-137,共7页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家猪和各种野猪(非洲野猪、欧洲野猪等)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也是我国重点防范...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家猪和各种野猪(非洲野猪、欧洲野猪等)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也是我国重点防范的一类动物疫病。目前ASF尚无安全有效的疫苗和敏感的药物,实施科学的养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能够有效助力该病的防控。文章综述了ASFV的病原学、入侵细胞机制、逃避天然免疫应答机制及疫苗研究进展,旨在为ASF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病原学 致病机制 天然免疫应答 疫苗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的多角度分析:毒力因子及外泌体
18
作者 王航宇 刘琳琳 +4 位作者 向淼 周佳琪 孙圣林 李盼盼 王红艳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70-175,共6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微需氧菌,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为I型致癌物,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幽门螺杆菌可通过黏附定植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引起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癌等胃肠...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微需氧菌,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为I型致癌物,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幽门螺杆菌可通过黏附定植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引起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癌等胃肠道疾病。幽门螺杆菌可通过多种复杂的机制逃避宿主的免疫防御从而长期定植于胃黏膜上皮细胞表面以及内部。目前关于幽门螺杆菌致病的详细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本文从其毒力因子及外泌体对幽门螺杆菌作为始动因素诱导胃肠道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进行综述,为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的病因和防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致病机制 胃炎 胃癌 毒力因子 外泌体
下载PDF
新发现!宋伟宏院士团队揭秘儿童罕见病致病机制
19
作者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395-395,共1页
新发现!宋伟宏院士团队揭秘儿童罕见病致病机制近日,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学术副校长、老年研究院院长,瓯江实验室主任宋伟宏院士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Diphthamide deficiency promotes association of... 新发现!宋伟宏院士团队揭秘儿童罕见病致病机制近日,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学术副校长、老年研究院院长,瓯江实验室主任宋伟宏院士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Diphthamide deficiency promotes association of eEF2 with p53 to induce p21 expression and neural crest defects”的研究论文,发现白喉酰胺生物合成1(diphthamide biosynthesis 1,DPH1)基因突变在儿童罕见病“发育迟缓、身材矮小和头发稀疏综合征”(developmental delay,short stature,and sparse hair syndrome,DEDSSH)中的致病机制,为DEDSSH及认知和发育障碍相关疾病的药物开发和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罕见病 身材矮小 发育障碍 致病机制 基因突变 副校长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机制及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胡明晰 彭荣(综述) 龚倩(审校)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S01期154-158,共5页
肺炎支原体(MP)是社区获得性及医院获得性感染常见病原体,耐大环内酯类MP的患病率正在增加,这使治疗变得复杂化。MP的致病机制主要通过对呼吸道上皮细胞的黏附、激活宿主免疫系统以及直接入侵宿主细胞等引起损伤,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肺炎支原体(MP)是社区获得性及医院获得性感染常见病原体,耐大环内酯类MP的患病率正在增加,这使治疗变得复杂化。MP的致病机制主要通过对呼吸道上皮细胞的黏附、激活宿主免疫系统以及直接入侵宿主细胞等引起损伤,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主要集中在23SrRNA和核糖体蛋白的突变上,由于儿科患者的二级治疗选择非常有限,耐药机制的研究将为抗菌药物改造、疫苗、靶向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在大环内酯类药物中寻找潜在的新治疗策略,并研究是否存在新的耐药机制。本文综述了MP的致病机制以及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为有效预防和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以减少耐药情况的发生,从而提高儿童MP感染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致病机制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耐药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