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针刺环咽肌及舌骨上肌群对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常丽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3期7-9,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针刺环咽肌及舌骨上肌群治疗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分析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及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运动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收治的40例脑...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针刺环咽肌及舌骨上肌群治疗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分析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及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运动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收治的40例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针刺)和观察组(常规针刺+超声引导下针刺环咽肌及舌骨上肌群),各20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对比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和VFSS运动学参数。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VFSS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舌骨前移幅度、舌骨上移幅度、甲状软骨前移及甲状软骨上移距离均显著增长,且观察组患者舌骨前移幅度、舌骨上移幅度及甲状软骨上移距离均显著长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和治疗后组间甲状软骨前移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常规针刺联合超声引导下针刺环咽肌及舌骨上肌群治疗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吞咽功能,且没有增多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针刺环咽 舌骨上肌群 脑卒中 咽期吞咽障碍
下载PDF
舌骨上肌群变异肌一例
2
作者 王璐 白宏强 谷秀娟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8年第1期5-5,共1页
关键词 舌骨上肌群变异 尸检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舌癌切除术后舌和舌骨上肌群的功能重建
3
作者 陈骏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2年第2期123-124,共2页
舌癌患者通常需要切除大部分舌组织,同时做颈部清扫还要切除大部分舌骨上肌群,造成严重的发音、进食和吞咽困难。本文介绍了使用带有第十肋间神经的腹直肌肌皮瓣进行这种类型损伤的功能重建的方法。 材料和方法 TNM分类为T3N2cM0的舌和... 舌癌患者通常需要切除大部分舌组织,同时做颈部清扫还要切除大部分舌骨上肌群,造成严重的发音、进食和吞咽困难。本文介绍了使用带有第十肋间神经的腹直肌肌皮瓣进行这种类型损伤的功能重建的方法。 材料和方法 TNM分类为T3N2cM0的舌和口底的鳞状细胞癌患者,切除大部分的舌组织和口底,同时进行两侧颈部清扫和舌骨悬吊。肌皮瓣的中心设计在脐周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 切除术 舌骨上肌群 功能重建
下载PDF
吞咽不同黏度和一口量液体食物对健康老年人舌骨上肌群表面肌电的影响
4
作者 李晓丽 郭君 +2 位作者 李颖 郝道剑 乐琳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28-630,共3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健康老年人吞咽不同黏度和一口量液体食物时舌骨上肌群的表面肌电特征。方法100 ml水中分别加入0、1.0、2.0、3.5和5.0 g食物增稠剂,充分搅拌均匀,调配出5种黏度的液体食物(0级清水状、1级果汁状、2级豆浆状、3级蜂蜜状、... 目的观察和比较健康老年人吞咽不同黏度和一口量液体食物时舌骨上肌群的表面肌电特征。方法100 ml水中分别加入0、1.0、2.0、3.5和5.0 g食物增稠剂,充分搅拌均匀,调配出5种黏度的液体食物(0级清水状、1级果汁状、2级豆浆状、3级蜂蜜状、4级稀土豆泥状)。选取健康老年人14例,按随机顺序依次吞咽5种黏度(0、1、2、3和4级)和3种一口量(1、5和10 ml)共15种剂量液体食物,每种液体吞咽2次,分别检测吞咽不同黏度和一口量时的舌骨上肌群表面肌电振幅及吞咽时程,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①相同一口量为5 ml时,吞咽4级黏度食物的舌骨上肌群表面肌电振幅[(12.91±1.40)μV]和时程[(2352.86±141.10)ms]显著高于吞咽0~2级黏度食物的振幅[(10.91±1.61)、(10.99±1.55)、(11.43±1.33)μV]和0~3级黏度食物的吞咽时程[(2180.00±140.49)、(2209.29±148.56)、(2177.14±108.80)、(2206.43±133.51)ms],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相同一口量为10 ml时,吞咽4级黏度食物的舌骨上肌群表面肌电振幅[(14.23±2.11)μV]和时程[(2514.28±263.92)ms]显著高于吞咽0~3级黏度食物的振幅[(11.01±2.38)、(11.72±1.54)、(11.57±1.62)和(12.29±1.92)μV]和时程[(2225.71±196.18)、(2215.00±169.38)、(2198.57±155.46)和(2275.00±144.10)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吞咽0~3级同黏度食物时,随着一口量的增加,舌骨上肌群表面肌电的振幅和时程变化不明显(P>0.05);④吞咽4级同黏度食物时,随着一口量的增加,舌骨上肌群表面肌电的振幅和时程亦显著增加(P<0.05)。结论健康老年人吞咽黏度较小的液体食物时,一口量的大小对舌骨上肌群的影响不大,而液体食物黏度较大时,一口量的变化对舌骨上肌群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 舌骨上肌群 表面电图 老年人
原文传递
不同方式shaker训练过程中健康成人舌骨肌群激活程度的差异
5
作者 李珍珍 甄巧霞 +1 位作者 陈可可 方伯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3791-3797,共7页
背景:Shaker训练可增强舌骨肌群的收缩力,对口咽性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显著。Shaker训练应通过颈前部主要发力以达到训练舌骨肌群的目的,但患者常因疲劳易导致腹部发力代偿,不同发力方式的shaker训练对健康成人舌骨肌群激活程度的影响目... 背景:Shaker训练可增强舌骨肌群的收缩力,对口咽性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显著。Shaker训练应通过颈前部主要发力以达到训练舌骨肌群的目的,但患者常因疲劳易导致腹部发力代偿,不同发力方式的shaker训练对健康成人舌骨肌群激活程度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目的:探讨不同发力方式的shaker训练对健康成人舌骨肌群激活程度的影响。方法:纳入20名健康成人受试者(男10名、女10名),平均年龄为(26.8±3.4)岁。使其按照顺序分别采用颈前部与腹部主要发力进行shaker训练的等长运动,同时实时采集舌骨上、下肌群及腹直肌活动的表面肌电信号,并在训练结束后采用Borg自觉疲劳量表对每种发力方式的疲劳程度进行评估。对原始肌电信号进行一系列处理后,计算舌骨上、下肌群和腹直肌在60 s运动窗口内的峰值振幅和/或平均振幅值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两种发力方式所对应主观疲劳评分的差异。结果与结论:①腹部发力所对应腹直肌平均振幅值高于颈部发力(P<0.05);②两种发力方式相比,舌骨上肌群的平均振幅、峰值振幅以及舌骨下肌群的平均振幅、峰值振幅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Borg自觉疲劳量表评分在两种发力方式之间亦未见显著差异(P>0.05);③结果提示,不同发力方式(颈前部和腹部)的shaker训练对健康成人舌骨肌群激活程度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且疲劳感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shaker训练 表面电图 舌骨上肌群 舌骨 腹直 工程化组织构建
下载PDF
空吞咽与不同容积和稠度吞咽任务对健康人舌骨肌群的影响
6
作者 李珍珍 周志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117-3122,共6页
背景:改良食物稠度和容积是临床常用的吞咽代偿方法,空吞咽是常用的评估方法,舌骨肌群是吞咽的重要肌群,空吞咽与不同容积和稠度吞咽任务对舌骨肌群的激活水平产生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目的:探讨一次空吞咽与不同稠度和容积吞咽任务对... 背景:改良食物稠度和容积是临床常用的吞咽代偿方法,空吞咽是常用的评估方法,舌骨肌群是吞咽的重要肌群,空吞咽与不同容积和稠度吞咽任务对舌骨肌群的激活水平产生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目的:探讨一次空吞咽与不同稠度和容积吞咽任务对健康成人舌骨肌群的影响。方法:2019年4-8月从山东体育学院招募44名健康成人,男19名,女25名,平均年龄(21.7±2.8)岁,每名受试者分别执行空吞咽与不同稠度[国际吞咽障碍食物标准(IDDSI)框架0-4级]和容积(5,10,20 mL)吞咽任务,实时记录执行每次吞咽任务时舌骨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对原始肌电信号进行处理后,分析对比空吞咽与执行不同稠度和容积吞咽任务时舌骨肌群激活水平的差异。结果与结论:①0-4级20 mL、3级10 mL和4级5 mL吞咽任务对应的舌骨上肌群平均振幅值高于空吞咽(P<0.05);除3级外,20 mL不同稠度吞咽任务对应的舌骨上肌群平均振幅值均高于5 mL相应稠度吞咽任务(P<0.05);除2,3级外,20 mL不同稠度吞咽任务对应的舌骨上肌群平均振幅值均高于10 mL相应稠度吞咽任务(P<0.05);②所有吞咽任务所对应的舌骨下肌群平均振幅值均高于空吞咽(P<0.05);20 mL不同稠度吞咽任务对应的舌骨下肌群平均振幅值高于5,10 mL相应稠度吞咽任务(P<0.05);除3级外,10 mL不同稠度吞咽任务对应的舌骨下肌群平均振幅值均高于5 mL相应稠度吞咽任务(P<0.05);③结果提示,健康成人在执行不同容积和稠度吞咽任务时,舌骨肌群的激活水平不易受IDDSI 0-4级稠度的影响,易受容积的影响,容积越大舌骨肌群的激活水平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 空吞咽 表面电图 舌骨 舌骨上肌群 舌骨 稠度 容积
下载PDF
不同舌骨上肌群加强训练方法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刘春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0期82-86,共5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行不同舌骨上肌群加强训练方法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各45例的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行不同舌骨上肌群加强训练方法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各45例的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吞咽训练,对照组给予基于舌骨上肌群的标准Shaker训练法,研究组给予基于舌骨上肌群的下颏抗阻力(CTAR)训练法。比较两组干预效果、吞咽功能恢复情况、电视透视检查吞咽试验(VFSS)运动学参数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后,研究组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较对照组低,VFS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后,研究组舌骨上移幅度、舌骨前移幅度及甲状软骨上移距离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Shaker训练法和CTAR训练法均可使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获得良好改善,但CTAR训练法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生活质量更优,实践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舌骨上肌群 下颏抗阻力训练法 吞咽检查
下载PDF
不同头位吞咽不同黏度液体食物对健康成人舌骨上肌群表面肌电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乐琳 李哲 +4 位作者 郭钢花 关晨霞 郭君 郝道剑 李珍珍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78-1083,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头位吞咽不同黏度液体食物对健康成人舌骨上肌群表面肌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健康受试者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设置的顺序,依次采用3种头位吞咽5种浓度的食物,每口量均为5 ml,实时记录每次吞咽时左、右侧舌骨上肌群的表面肌... 目的探讨不同头位吞咽不同黏度液体食物对健康成人舌骨上肌群表面肌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健康受试者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设置的顺序,依次采用3种头位吞咽5种浓度的食物,每口量均为5 ml,实时记录每次吞咽时左、右侧舌骨上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对原始肌电信号进行处理后,分析不同黏度和头位对舌骨上肌群激活水平影响的主效应,再采用简单效应分析确定黏度、头位和舌骨上肌群激活水平的交互效应。结果不同头位或不同黏度的主效应均存在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转头位和右侧屈头位吞咽同黏度液体食物时,左侧舌骨上肌群净振幅值均高于右侧舌骨上肌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吞咽同黏度液体食物时,在中立位、右转头位、右侧屈头位,左侧舌骨上肌群的净振幅值依次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吞咽同黏度(0~3级)的液体食物时,右转头位右侧舌骨上肌群的净振幅值低于中立位和右侧屈头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吞咽4级的液体食物时,右侧屈头位右侧舌骨上肌群的净振幅值高于中立位和右转头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转头位吞咽0级液体食物时,左侧舌骨上肌群净振幅值显著低于吞咽1~4级的液体食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屈头位吞咽0级液体食物时,左侧舌骨上肌群净振幅值显著低于吞咽2~4级液体食物,吞咽1级液体食物时,左侧舌骨上肌群净振幅值显著低于吞咽3~4级的液体食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屈头位吞咽4级的液体食物时,右侧舌骨上肌群净振幅值高于吞咽0~1级的液体食物,吞咽3级液体食物时,右侧舌骨上肌群净振幅值高于吞咽1级的液体食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时采用不同的头位和黏度,可不同程度地影响舌骨上肌群的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度 头位 国际吞咽障碍食物标准框架 舌骨上肌群 表面电图
原文传递
经颅磁刺激对健康受试者舌骨上肌群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江力生 张婷 +4 位作者 林国桢 李洁 林拓 窦祖林 兰月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04-907,共4页
目的研究短阵快速脉冲经颅磁刺激(TBS)对舌骨上肌群运动皮质兴奋性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双侧大脑半球运动皮质对舌骨上肌群的调控机制。方法选取健康受试者24例,采用持续短阵快速脉冲经颅磁刺激(cTBS)刺激受试者左侧舌骨上肌群运动... 目的研究短阵快速脉冲经颅磁刺激(TBS)对舌骨上肌群运动皮质兴奋性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双侧大脑半球运动皮质对舌骨上肌群的调控机制。方法选取健康受试者24例,采用持续短阵快速脉冲经颅磁刺激(cTBS)刺激受试者左侧舌骨上肌群运动皮质,采用间隔短阵快速脉冲经颅磁刺激(iTBS)刺激受试者右侧舌骨上肌群运动皮质,记录刺激前及刺激后即刻、15min、30min双侧舌骨上肌群的运动诱发电位(MEP),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分析刺激前、后不同时间点双侧舌骨上肌群MEP波幅的变化。结果刺激前,左右两侧舌骨上肌群MEP波幅分别为(375.29±176.09)μV和(368.17±149.02)μV,分别与同侧刺激后即刻、刺激后15min和刺激后30min舌骨上肌群MEP波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TBS可兴奋右侧舌骨上肌群运动皮质,并能逆转左侧相应皮质被cTBS预处理的抑制效应。TBS可以影响两侧大脑半球舌骨上肌群运动皮质的兴奋性,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舌骨上肌群 运动诱发电位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舌骨上肌群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21
10
作者 金海鹏 王永 +2 位作者 叶清景 谢峦 李相良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1-256,共6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舌骨上肌群电针与常规针刺、常规舌骨上肌群电针对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影响,并探讨其生物力学机制。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予超声引导下舌骨...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舌骨上肌群电针与常规针刺、常规舌骨上肌群电针对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影响,并探讨其生物力学机制。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予超声引导下舌骨上肌群电针治疗,对照1组予常规取穴(廉泉、完骨、风池等)电针治疗,对照2组根据解剖定位予舌骨上肌群电针治疗。3组均予断续波,频率5 Hz,电流强度1 mA,每次30 min,每天1次,6次为一疗程,治疗4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行视频吞咽造影(VFSS)检查,观察3组患者Rosenbek渗透-误吸量表(PAS)评分,舌骨、甲状软骨上移和前移距离,藤岛一郎摄食-吞咽功能等级评分,并于治疗后记录3组患者皮下血肿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P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藤岛一郎摄食-吞咽功能等级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PAS评分低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藤岛一郎摄食-吞咽功能等级评分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2组患者舌骨、甲状软骨上移和前移距离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对照1组患者舌骨上移和前移距离较治疗前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舌骨、甲状软骨上移和前移距离大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P<0.05)。观察组皮下血肿发生率为0%(0/40),低于对照1组的20.0%(8/40)和对照2组的47.5%(19/40,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舌骨上肌群电针可通过增加舌骨喉复合体运动度改善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其效果及安全性优于常规针刺、常规舌骨上肌群电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咽期 电针 舌骨上肌群 超声
原文传递
舌骨上肌与喉内肌的同步肌电生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霓 徐志文 温文胜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72-375,共4页
目的对犬的舌骨上肌(二腹肌前腹、后腹,茎突舌骨肌,下颌舌骨肌和颏舌骨肌)与喉内肌(环杓侧肌和环杓后肌)进行同步肌电图研究。方法检测13只犬同步肌电图。结果①呼吸时环杓侧肌在呼气相放电,余各肌在吸气相放电。深呼吸时诸肌放电强度... 目的对犬的舌骨上肌(二腹肌前腹、后腹,茎突舌骨肌,下颌舌骨肌和颏舌骨肌)与喉内肌(环杓侧肌和环杓后肌)进行同步肌电图研究。方法检测13只犬同步肌电图。结果①呼吸时环杓侧肌在呼气相放电,余各肌在吸气相放电。深呼吸时诸肌放电强度增加。②吞咽时诸肌和环杓侧肌呈同步放电。环杓后肌肌电抑制,间歇期可见肌电位发放。③发音时二腹肌前腹、后腹和环杓侧肌呈同步性密集型放电,环杓后肌在发音过程中持续放电,动作电位出现时间较迟。茎突舌骨肌和颏舌骨肌无明显肌电活动。结论①发音及吞咽时下颌舌骨肌与环杓侧肌同步且相似,可作为重建声门内收功能的备选肌肉;②吸气时颏舌骨肌与环杓后肌同步且相似,可作为重建声带外展功能的备选肌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描记术 舌骨上肌群 环杓侧 环杓后
下载PDF
论边棱吹奏乐器的口形技巧
12
作者 王其书 《音乐探索》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6-42,共7页
关键词 吹奏乐器 边棱 舌骨上肌群 应用训练 综合训练 高音区 舌骨 软颚 演奏实践 茎突舌骨
下载PDF
开颌和闭颌肌群的肌纤维类型及转化
13
作者 刘文静 刘静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3-256,共4页
开颌和闭颌肌群是与下颌运动相关的肌肉的总称。开颌肌群包括翼外肌和舌骨上肌群,主要参与开口运动;闭颌肌群包括颞肌、咬肌和翼内肌,主要参与闭口运动。开颌和闭颌肌群协同作用,共同完成复杂的下颌运动并发挥多种功能,如咀嚼、吞... 开颌和闭颌肌群是与下颌运动相关的肌肉的总称。开颌肌群包括翼外肌和舌骨上肌群,主要参与开口运动;闭颌肌群包括颞肌、咬肌和翼内肌,主要参与闭口运动。开颌和闭颌肌群协同作用,共同完成复杂的下颌运动并发挥多种功能,如咀嚼、吞咽、语言等。已有研究显示,开颌和闭颌肌群的肌构筑特征及肌纤维的组成特点使其可精确地控制下颌的位置,并随时调节肌张力以满足不同功能的需求,保证下颌有效地行使各种功能。然而,目前对开颌和闭颌肌群肌纤维的组成、功能及肌纤维类型转化的研究有限,现就开颌和闭颌肌群肌纤维类型与分布及其功能和意义,以及肌纤维类型的转化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骨上肌群 纤维类型 开颌 转化 下颌运动 运动相关 组成特点 协同作用
原文传递
声乐发声训练中的声字结合问题 被引量:6
14
作者 石惟正 王硌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57-63,共7页
声乐发声训练中的声字结合问题石惟正王硌以人体为乐器的音乐——声乐,其实不存在摆脱掉字的声音。即便是专练发声时,至少也是唱一个单音素元音,有人用a,有人用i就是练哼鸣,开口的是国际音标的〔〕(如汉语拼音中的ng),闭... 声乐发声训练中的声字结合问题石惟正王硌以人体为乐器的音乐——声乐,其实不存在摆脱掉字的声音。即便是专练发声时,至少也是唱一个单音素元音,有人用a,有人用i就是练哼鸣,开口的是国际音标的〔〕(如汉语拼音中的ng),闭口哼鸣是m。问题在于只用单音素元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乐发声 浊辅音 单元音 语言 喉咽 双音素 基本功 清辅音 舌骨上肌群 国际音标
原文传递
期刊导读
15
作者 韩佳佳 索利敏 赵长青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13年第2期112-113,共2页
《吞咽障碍》作者设计了一电刺激系统,可以安全可靠地诱发清醒者的吞咽反射,然后检验神经对口咽诱发的吞咽反射的控制作用。将一个根据需要制作的电极连接到一个可弯曲的不锈钢线圈弹簧管上,通过鼻腔放置在口咽部使电极正对咽后壁。... 《吞咽障碍》作者设计了一电刺激系统,可以安全可靠地诱发清醒者的吞咽反射,然后检验神经对口咽诱发的吞咽反射的控制作用。将一个根据需要制作的电极连接到一个可弯曲的不锈钢线圈弹簧管上,通过鼻腔放置在口咽部使电极正对咽后壁。表面电极放置在舌骨上肌群区域,记录吞咽时的肌电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读 期刊 表面电极 吞咽障碍 吞咽反射 控制作用 舌骨上肌群 安全可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