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封红色家书:见证舍生取义的信仰
1
作者 陈思琪 《湘潮》 2024年第4期45-46,共2页
文物源起。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有这样一封红色家书,是革命烈士邓澍霖在牺牲前写给父亲的,两张信纸都是淡黄色毛边纸,纸张印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字样,由邓澍霖妻子朱香玉于1969年捐赠。1930年9月的一天,需县(今炎陵县)城北... 文物源起。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有这样一封红色家书,是革命烈士邓澍霖在牺牲前写给父亲的,两张信纸都是淡黄色毛边纸,纸张印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字样,由邓澍霖妻子朱香玉于1969年捐赠。1930年9月的一天,需县(今炎陵县)城北的天黑压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玉 舍生取义 炎陵县 尚未成功 家书 革命烈士 红色 博物馆
下载PDF
从“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看儒家生命价值观 被引量:8
2
作者 张英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5-58,共4页
儒家把闻道、行道作为人生价值的指导原则,“朝闻道,夕死可矣。”儒家的人生价值理想是“显身扬名”,以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来超越死亡。儒家尊重生命,但不认为肉体生命具有至上性。当维持生命和道义留存相冲突时,儒家的最终... 儒家把闻道、行道作为人生价值的指导原则,“朝闻道,夕死可矣。”儒家的人生价值理想是“显身扬名”,以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来超越死亡。儒家尊重生命,但不认为肉体生命具有至上性。当维持生命和道义留存相冲突时,儒家的最终选择就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这是道德理想主义的生命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身成仁 舍生取义 儒家生命价值观 三不朽
下载PDF
从杀身成仁到舍生取义——孔孟生死观发展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屈永刚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20-25,共6页
孔子并不关注死后的世界,而是将生命的重心放在现实世界。他强调个体应珍惜自然生命,但亦主张在必要的时刻"杀身成仁"。不过"仁"的核心本质是爱人,"推己及人"的爱人思路并不能对现实中某些仁人志士为坚... 孔子并不关注死后的世界,而是将生命的重心放在现实世界。他强调个体应珍惜自然生命,但亦主张在必要的时刻"杀身成仁"。不过"仁"的核心本质是爱人,"推己及人"的爱人思路并不能对现实中某些仁人志士为坚持理想而付出生命的行为进行囊括和解释。孟子在继承孔子生死观的基础上,一方面将"义"作为"仁"的补充凸显出来。另一方面通过性善论对"义"存乎于心进行了存有论证明,为个体"行义"奠定了道德自觉的基础。孟子对"义"的凸显,强调了人可以为了某种正义的价值取向而放弃自己的生命,实现"生不为苟得"、"患有所不避"的舍生取义之境界,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生死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孟 生死观 杀身成仁 舍生取义
下载PDF
从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精神--试论中国共产党人对儒家生死伦理观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兵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7-84,共8页
当生命与道德原则发生不可调和的冲突时,传统儒家倾向于“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中国共产党人对儒家生死伦理观的批判性继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死伦理”是为了完成民族复兴的崇高使命,具有更高层次的爱国主... 当生命与道德原则发生不可调和的冲突时,传统儒家倾向于“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中国共产党人对儒家生死伦理观的批判性继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死伦理”是为了完成民族复兴的崇高使命,具有更高层次的爱国主义情怀;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死伦理”是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道德,是为最大多数人民的最大利益而牺牲;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死伦理”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为革命信仰而牺牲,具有彻底的革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杀身成仁 舍生取义 英勇斗争 生死伦理
下载PDF
从“舍生取义”看儒家传统道德思维的实践困境及其破解之尝试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传广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30,共6页
儒家的重义轻利甚至舍生取义,并非主观上要把义与利分离甚至对立起来,而是说面对义与利客观上的冲突,人应该怎么办。舍利取义以至舍生取义当然是可能的,但实际上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只是少数君子。为此,儒家一方面非常重视人的德性修炼工夫... 儒家的重义轻利甚至舍生取义,并非主观上要把义与利分离甚至对立起来,而是说面对义与利客观上的冲突,人应该怎么办。舍利取义以至舍生取义当然是可能的,但实际上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只是少数君子。为此,儒家一方面非常重视人的德性修炼工夫,另一方面则着眼于个人德性与政治权力的结合,以实现少数精英的"德性之治",但其实践效果却不如人意。就义利关系而言,舍利取义还是见利忘义,属于个人的德性;义与利可以得兼还是不可得兼,则主要取决于社会的体制。道德实践困境的破解,有赖于德性与德制的互动。而现代"德制之治"的实现,既有赖于古老的君子化身为现代的积极公民,也有赖于古老的小人起码能够成为保守其道德底线的消极公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生取义 实践困境 德性之治 德制之治
下载PDF
论《史记》对中华民族舍生取义精神的继承与弘扬
6
作者 池万兴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25-28,共4页
《史记》作为展示和构筑中华文明的史学名著,在人物的选择标准上充分体现了作者的主体意识。司马迁在《史记》中,自觉地继承与弘扬了中华民族崇尚气节、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与气节风范,在《史记》各人物传记中... 《史记》作为展示和构筑中华文明的史学名著,在人物的选择标准上充分体现了作者的主体意识。司马迁在《史记》中,自觉地继承与弘扬了中华民族崇尚气节、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与气节风范,在《史记》各人物传记中都有生动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舍生取义 民族精神
下载PDF
舍鱼取熊掌与舍生取义——一个传统观念的现代阐释
7
作者 左克厚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92-93,共2页
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命题中,“生”和“义”的内涵并不对称。“生”是自然概念,内含单纯;“义”是文化概念,内含丰富。从“舍鱼取熊掌”到“舍生取义”,其间有逻辑断点,前者是利益选择,后者是道德选择。
关键词 利益选择 道德选择 舍生取义
下载PDF
“舍生取义”与“死伤勇”——兼论孟子“义”字的含义
8
作者 周恩荣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3期31-34,共4页
在一个假想的伦理困境中,产生了对孟子对待死亡的态度及其“义”字理解的分歧。这一分歧实际上也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所无法避免的。不过,通过细致的分析以及对《孟子》文本的系统解读,我们发现这种分歧只是字面上的矛盾,而矛盾的化解... 在一个假想的伦理困境中,产生了对孟子对待死亡的态度及其“义”字理解的分歧。这一分歧实际上也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所无法避免的。不过,通过细致的分析以及对《孟子》文本的系统解读,我们发现这种分歧只是字面上的矛盾,而矛盾的化解却能发掘孟子学说的时代新意——从职业操守的角度来理解“义”。这也是一种创造性转化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生取义 死伤勇 孟子 死亡观
下载PDF
“舍生取义”的当代价值探析
9
作者 张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第11期7-8,共2页
"舍生取义"作为中华民族的道德原则之一,体现着广大人民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成为我国千古流传的古训。然而,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它却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当代社会是一个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我们应该在坚持把握中国主流价值观... "舍生取义"作为中华民族的道德原则之一,体现着广大人民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成为我国千古流传的古训。然而,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它却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当代社会是一个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我们应该在坚持把握中国主流价值观原则的前提下,正确认识"舍生取义"在当代社会的最低标准和高层次诉求,使其价值取向在全社会得到最广泛的认同与接受,从而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进行科学的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生取义 价值诉求 道德标准 思想道德建设
下载PDF
从舍生取义看孟子的生命伦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葛园 《文教资料》 2009年第23期98-100,共3页
孟子继承了孔子“爱人”的思想.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舍生取义”是孟子对生命伦理的深刻思考,在“义”和“生”以及物质利益冲突的情况下.选择超越物质层面,而追求精神上的自我实现,才能获得有价值的人生。孟子对完整人生... 孟子继承了孔子“爱人”的思想.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舍生取义”是孟子对生命伦理的深刻思考,在“义”和“生”以及物质利益冲突的情况下.选择超越物质层面,而追求精神上的自我实现,才能获得有价值的人生。孟子对完整人生的定义不仅仅停留在基础的物质层次.更关注精神上的完整,这才是其生命伦理的核心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舍生取义 生命伦理 生命价值 深刻思考
下载PDF
孟子舍生取义思想中的生命伦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葛园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78-81,共4页
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学说,并将其发扬和延伸至社会的各个领域。透过孟子所叙述的"仁"之思想,可以挖掘出其终极的精神,即孟子尊重生命,保护人的生存权利以及要求实现人的生存价值的生命伦理,这是"重人"... 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学说,并将其发扬和延伸至社会的各个领域。透过孟子所叙述的"仁"之思想,可以挖掘出其终极的精神,即孟子尊重生命,保护人的生存权利以及要求实现人的生存价值的生命伦理,这是"重人"思想的延续和发展。但孟子也说过"舍生取义",这和孟子自己的生命伦理并不矛盾,这种将道义放在首位的思想是对人的生存价值和尊严的维护。孟子高度关注现实的人生,他将人的生命分为物质层次和精神层次两方面,只追求低层次的生存和物质利益并不能算是完整的生命,只有精神层次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才算是有意义和完整的人生。"舍生取义"是孟子对生命伦理的深刻思考,在"义"和"生"以及物质利益冲突的情况下,选择超越物质层面而追求精神上的自我实现,才能获得有价值的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舍生取义 物质层面 精神层面 生命伦理
下载PDF
试论舍生取义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锡金 《社会科学家》 CSSCI 1997年第5期27-32,共6页
儒家文化认为,人生永恒表现在立德、立功、立言三个方面,其中以立德尤为重要。一个人要做到舍生取义应具备“重义轻利”的思想素质,“勇不失义”的人格尊严,“不避义死”的浩然正气,这样才能在危难时刻勇于牺牲,以个体的死亡换来... 儒家文化认为,人生永恒表现在立德、立功、立言三个方面,其中以立德尤为重要。一个人要做到舍生取义应具备“重义轻利”的思想素质,“勇不失义”的人格尊严,“不避义死”的浩然正气,这样才能在危难时刻勇于牺牲,以个体的死亡换来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兴旺、人民的幸福,从而使生命获得永恒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量存在的是人民内部矛盾,但在特定环境里,当国家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损害,生与死两者只能选择其一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生取义 生与死 人生价值
下载PDF
舍生取义: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德义 《教师》 2018年第13期127-127,共1页
舍生取义是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国人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作为一种进步的人生观被一代代仁人志士当作评估人生价值的标准。这种民族精神具有巨大的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一直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
关键词 舍生取义 中国传统文化 价值追求
下载PDF
为民族舍生取义——怀念杨虎城将军
14
作者 封小平 《浙江档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6-37,共2页
在奔涌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这么一位军人,他的热血只为祖国的存亡而撒播,英勇刚直,浩然正气,挺身而出,无所畏惧!他就是因“西安事变”而名载史册的杨虎城铁将军,
关键词 杨虎城将军 舍生取义 怀念 民族 西安事变
下载PDF
舍生取义与现代人思想品德修养
15
作者 徐晓敏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8年第4期56-57,共2页
文章通过对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舍生取义价值观的阐释,以图对现代人的思想品德修养有所裨益,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 价值观 舍生取义 四有新人
下载PDF
舍生取义 “90后”英雄感动国人
16
作者 邓海霞 《中学生英语(初中版九年级)》 2010年第1期48-49,共2页
在湖北省中部,人们自发地聚集在一起,共同悼念(mourn)在10月24日当天为救落水儿童而献出宝贵生命的三名大学生。三位英雄都只有19岁。19岁正值花样年华;19岁正是豪情万丈;19岁正当青春无限,而他们却用自己宝贵的青春谱写了生命... 在湖北省中部,人们自发地聚集在一起,共同悼念(mourn)在10月24日当天为救落水儿童而献出宝贵生命的三名大学生。三位英雄都只有19岁。19岁正值花样年华;19岁正是豪情万丈;19岁正当青春无限,而他们却用自己宝贵的青春谱写了生命的礼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生取义 英雄 国人 湖北省 大学生 生命 青春
下载PDF
舍生取义“90后”英雄感动国人
17
《中学生英语(初中版九年级)》 2010年第2期22-23,共2页
在湖北省中部,人们自发地聚集在一起,共同悼念(mourn)在10月24日当天为救落水儿童而献出宝贵生命的三名大学生。三位英雄都只有19岁。19岁正值花样年华;19岁是豪情万丈;19岁正当青春无限,而他们却用自己宝贵的青春谱写了生命的... 在湖北省中部,人们自发地聚集在一起,共同悼念(mourn)在10月24日当天为救落水儿童而献出宝贵生命的三名大学生。三位英雄都只有19岁。19岁正值花样年华;19岁是豪情万丈;19岁正当青春无限,而他们却用自己宝贵的青春谱写了生命的礼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生取义 英雄 国人 湖北省 大学生 生命 青春
下载PDF
董存瑞:勇往直前 舍生取义
18
《共产党员(河北)》 2021年第16期F0002-F0002,共1页
董存瑞生于1929年,河北省怀来县人。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连队发起冲锋后,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形暗... 董存瑞生于1929年,河北省怀来县人。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连队发起冲锋后,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形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由于桥形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董存瑞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1950年全国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上,董存瑞被追认为全国战斗英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形 河北省怀来县 舍生取义 董存瑞 隆化 战斗英雄 导火索 国民党
下载PDF
舍生取义
19
作者 孟子 《语文世界(上旬刊)》 2010年第12期11-11,共1页
[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关键词 舍生取义 小学 语文教学 阅读
下载PDF
续命“元粟”,为何不能“食”?——以《听见江西:文化名人》中的文天祥与谢枋得为例谈“舍生取义”
20
作者 李建华 《极目》 2022年第4期13-17,共5页
文天祥和谢枋得均是生活在南宋时期的江西名人,年龄相仿。他们的生平事迹和经典故事均突出两个字——忠义。他们舍生取义,保家护国,是南宋夕阳西下的最后一抹余晖。然而,他们在杀身成仁之时,当时可以用来续命的“元粟”为何不能“食”?... 文天祥和谢枋得均是生活在南宋时期的江西名人,年龄相仿。他们的生平事迹和经典故事均突出两个字——忠义。他们舍生取义,保家护国,是南宋夕阳西下的最后一抹余晖。然而,他们在杀身成仁之时,当时可以用来续命的“元粟”为何不能“食”?通过对历史背景下的人物的分析和对生命价值的考量,进一步探寻新时代赋予“舍生取义”新的含义及其理想信念养成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天祥 谢枋得 《听见江西:文化名人》 “元粟” 舍生取义 理想信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