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古遗址文创产品开发策略研究——以“良渚遗址”为例
1
作者 高雅暄 林竟路 《设计》 2024年第16期107-109,共3页
探讨当下立足良渚遗址文化的文创产品的创新思变,探究良渚遗址在现代文创产品中的破局路径,由此更好地促进古遗址的保护与发展,提升古文化资源向多元化产品的转化能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首先,对良渚文创产品的现状进行梳理,分析... 探讨当下立足良渚遗址文化的文创产品的创新思变,探究良渚遗址在现代文创产品中的破局路径,由此更好地促进古遗址的保护与发展,提升古文化资源向多元化产品的转化能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首先,对良渚文创产品的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开发良渚遗址文创产品的价值意义,通过当下案例加以论证,深入研究了良渚遗址文创产品的开发策略并加以延展。通过解构,呈现出一种新的良渚遗址文创产品新模式,最终构建出当代良渚遗址文创产品开发新模式。为同类古遗址文创产品未来创新工作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 文创产品 良渚遗址 开发策略 多元化
下载PDF
加强协作共同保护良渚遗址促进文化传承
2
作者 汪玉成 《方圆》 2024年第5期22-22,共1页
中华五千年文脉,良渚泱泱其间。良渚遗址是我国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是中华早期文明的一种重要模式,代表了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的最高成就。作为目前发现的唯一的中国史前制玉作坊遗址,也是迄今为止长江下游地区发... 中华五千年文脉,良渚泱泱其间。良渚遗址是我国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是中华早期文明的一种重要模式,代表了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的最高成就。作为目前发现的唯一的中国史前制玉作坊遗址,也是迄今为止长江下游地区发现的良渚时期最大的制玉作坊遗址群,中初鸣遗址是良渚文明和良渚古国高度发达的重要体现。通过推动德清中初鸣制玉作坊群遗址保护建设,加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挖掘、提炼和展示,构建集遗址保护、价值阐释、遗存展示、考古研究、科普宣传、生态环境为一体的中初鸣考古遗址公园,可有效突出遗址的保护和展示,扩大中初鸣制玉作坊群遗址的社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遗址公园 良渚遗址 遗址 长江下游地区 早期文明 科普宣传 价值阐释 生态环境
下载PDF
浙江良渚遗址群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21
3
作者 史辰羲 莫多闻 +3 位作者 李春海 刘斌 毛龙江 李明霖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7-356,共10页
良渚遗址群是距杭州市西北18 km的良渚镇和瓶窑镇毗邻地带间许多遗址的总称,代表了良渚文化发展的最高成就,是良渚文化的中心。根据在2007年发现的良渚古城墙外侧开挖的良渚北剖面、良渚西剖面沉积样品的粒度分析、孢粉分析数据,以及综... 良渚遗址群是距杭州市西北18 km的良渚镇和瓶窑镇毗邻地带间许多遗址的总称,代表了良渚文化发展的最高成就,是良渚文化的中心。根据在2007年发现的良渚古城墙外侧开挖的良渚北剖面、良渚西剖面沉积样品的粒度分析、孢粉分析数据,以及综合区域内多个剖面地层对比,恢复了该地区全新世环境的演变过程。研究表明,全新世良渚遗址群内环境演变可以分为4个阶段:(1)7 ka BP以前的平原区多为静水沉积环境,水域范围较大,水位较高,且水深逐渐增加,不太适合人类活动;(2)7~5.1 ka BP区域水位有所下降,水域面积缩小,部分较高的地区露出水面,较少接受沉积,一些低洼地区接受了沼泽相或河流泛滥相沉积,一些人类活动遗址开始出现;(3)5.1~4.3 ka BP水位较低,文化快速发展,平原上多见良渚文化遗迹,一些遗址堆积了较厚的良渚文化层;(4)4.3 ka BP以后水位再次升高,良渚文化衰落,多数良渚文化层之上都覆盖一套黄色或黄褐色泛滥相沉积。该地区全新世时期的水位波动与人类文化兴衰演化历史相关的现象表明,良渚遗址区域内地貌特征及水文环境的变化是影响良渚文化兴衰演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演变 良渚遗址 粒度 孢粉
下载PDF
潮湿环境的定量判别初探——以杭州良渚遗址为例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秉坚 周环 王旭东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4-108,共5页
土遗址所处的环境不仅是影响土遗址自然寿命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确定各种保护措施的重要依据。本文根据对杭州良渚遗址进行的调查,提出可用含水量、相对湿度、潮湿系数三个参数,定量地界定"潮湿环境",即下述三个条件有一条满... 土遗址所处的环境不仅是影响土遗址自然寿命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确定各种保护措施的重要依据。本文根据对杭州良渚遗址进行的调查,提出可用含水量、相对湿度、潮湿系数三个参数,定量地界定"潮湿环境",即下述三个条件有一条满足即可以界定为潮湿环境。1.当与土遗址紧邻土体的年均含水量大于25%或者直接与水体相邻,并且使遗址土体的年均含水量大于18%;2.当土遗址周围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大于76%;3.当土遗址所处地区的潮湿系数大于1.50。同时也可依据这三个参数数值的大小进一步将土遗址的潮湿程度细分为,高度潮湿、中度潮湿、低度潮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 潮湿 含水量 相对湿度 潮湿系数 良渚遗址
下载PDF
良渚遗址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5
5
作者 严文明 《浙江学刊》 CSSCI 1996年第5期15-16,共2页
良渚遗址的历史地位严文明严文明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我想分三点谈谈良渚遗址的历史地位:一、良渚遗址是良渚文化的中心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末期或铜石并用时代的一个考古学文化,分布于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 良渚遗址的历史地位严文明严文明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我想分三点谈谈良渚遗址的历史地位:一、良渚遗址是良渚文化的中心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末期或铜石并用时代的一个考古学文化,分布于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公元前2000年。良渚文化的遗址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遗址 龙山时代 历史地位 良渚文化 中心聚落 中国文明起源 文化遗址 中国新石器时代 铜石并用时代 中原龙山文化
下载PDF
良渚遗址中透露出的音乐曙光 被引量:3
6
作者 郑祖襄 《文化艺术研究》 2009年第2期71-76,共6页
良渚遗址出土的长玉管,并且有的管侧开有小孔,这与迄今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骨哨相类似。长江下游的考古文化中,与良渚遗址同属"太湖地区"的马家浜文化、吴江梅堰遗址都有类似的骨哨,以及属于"宁绍地区"的跨湖桥遗址和... 良渚遗址出土的长玉管,并且有的管侧开有小孔,这与迄今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骨哨相类似。长江下游的考古文化中,与良渚遗址同属"太湖地区"的马家浜文化、吴江梅堰遗址都有类似的骨哨,以及属于"宁绍地区"的跨湖桥遗址和河姆渡遗址也有同样的骨哨,并且管侧的按音孔越来越多。从骨哨到骨笛的进化历史可以证明良渚遗址的长玉管是一件乐器,它的名称应该是"玉哨",它们身上闪亮着良渚遗址中的音乐曙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遗址 瑶山 反山 骨哨 玉哨 骨笛
下载PDF
反山M12再思——良渚遗址群显贵者墓葬个案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方向明 《南方文物》 2006年第2期48-58,共11页
本期“史前文化”专栏,选登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方向明先生的《反山M12再思--良渚遗址群显贵者墓葬个案的研究》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朔知先生的《皖西南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变迁》。良渚遗址群以及位于遗址群中部的反山墓地对于良渚... 本期“史前文化”专栏,选登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方向明先生的《反山M12再思--良渚遗址群显贵者墓葬个案的研究》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朔知先生的《皖西南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变迁》。良渚遗址群以及位于遗址群中部的反山墓地对于良渚文化、长江下游地区史前历史乃至中国文明化进程研究的重要性无需多言。能够碰到并发掘出这样一个墓地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反山M12再思--良渚遗址群显贵者墓葬个案的研究》一文作者方向明先生虽不是反山墓地的发掘者,却是墓地的整理者和新出版的《反山》报告编写者。同时也是很多良渚文化遗址的发掘者以及《瑶山》等重要报告的编写者,对于反山墓地乃至良渚文化的墓葬制度有很透彻的了解并发表过很多相关论文。而本文对出‘琮王’的反山M12的个案研究,特别关注的是墓葬中随葬器物放置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及其与已经朽坏有机物质之间的联系,试图复原这些器物原初的存在状态,因而对于了解反山墓地以及良渚文化的埋葬制度、礼仪文化和社会制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由于反山墓葬保存状况十分不理想,一些有机物甚至是人骨、象牙器具等都已朽烂殆尽,发掘的时候由于是第一次遇到良渚文化这样大型的墓葬,基本没有先例可以参考,因此尽管发掘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很难将随葬品最原初的状态完全恢复出来,因此就特别需要本文这样参照其他相关材料对原始资料的‘再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遗址 墓葬 文物考古研究所 个案 良渚文化 文化遗址 文化面貌 随葬器物 浙江省 发掘
下载PDF
良渚遗址: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8
作者 刘斌 《杭州》 2017年第16期6-9,共4页
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300年,创造出了非凡的物质成就、形象的图像符号、统一的精神信仰、分化的社会阶层和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政权组织。为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提供了最为直接、最为典型的物证,是人类共同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习近... 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300年,创造出了非凡的物质成就、形象的图像符号、统一的精神信仰、分化的社会阶层和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政权组织。为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提供了最为直接、最为典型的物证,是人类共同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遗址 文明史 中华 圣地 实证 社会阶层 良渚文化 图像符号
下载PDF
第十五次玉帛之路文化考察缘起——在良渚遗址管委会座谈会上的发言
9
作者 叶舒宪 《丝绸之路》 2019年第3期5-7,共3页
第十五次玉帛之路文化考察活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先是4月7日在上海交大举办了"神话学研究院首届新成果发布会暨专家论坛",发布成果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此次出版有四部... 第十五次玉帛之路文化考察活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先是4月7日在上海交大举办了"神话学研究院首届新成果发布会暨专家论坛",发布成果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此次出版有四部著作,打头的一部是《玉石神话信仰与华夏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考察 良渚遗址 座谈会 管委会 国家社科基金 人类学理论 考察活动 专家论坛
下载PDF
良渚遗址群考古地理信息系统构建探索 被引量:3
10
作者 姚娅 《南方文物》 2013年第3期125-128,共4页
运用GIS软件对良渚遗址群多源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构建良渚遗址GIS应用模型,为进一步考古研究与文物保护提供更为科学的方法和便捷的管理手段。本文阐述良渚遗址群考古信息的空间数据库与属性信息库的建设,并简单介绍了数据采集与处理... 运用GIS软件对良渚遗址群多源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构建良渚遗址GIS应用模型,为进一步考古研究与文物保护提供更为科学的方法和便捷的管理手段。本文阐述良渚遗址群考古信息的空间数据库与属性信息库的建设,并简单介绍了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良渚遗址 考古信息平台
下载PDF
关于良渚遗址群衰落的一些思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乔文杰 《文物世界》 2009年第1期10-12,22,共4页
良渚文化是中国长江下游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支考古学文化。良渚遗址群则是良渚文化最为辉煌的遗址。自良渚文化发现以来,考古工作者对良渚遗址群进行了多年的调查和科学发掘,陆续发现了良渚文化的村落、墓葬、土筑高台大墓葬群、祭... 良渚文化是中国长江下游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支考古学文化。良渚遗址群则是良渚文化最为辉煌的遗址。自良渚文化发现以来,考古工作者对良渚遗址群进行了多年的调查和科学发掘,陆续发现了良渚文化的村落、墓葬、土筑高台大墓葬群、祭坛和大墓复合遗迹及遗址分布情况。积累了丰富的考古材料,也获得了相当的研究成果,近来的研究也逐渐趋向从遗址的整体宏观人手。近年来随着良渚遗址群众多考古资料的正式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遗址 新石器时代晚期 考古学文化 良渚文化 长江下游 遗址分布 考古材料 研究成果
下载PDF
以分级分类的空间管控为抓手的大遗址保护规划基本策略——良渚遗址保护规划简介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同滨 PANG Lingbo 《世界建筑》 2019年第11期28-29,共2页
"良渚遗址"(距今5300~4300年)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极为重要的新石器时期考古遗址。1996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以"良渚古城遗址"申报世界遗产成功,成为世界瞩目的伟大遗产,被认为"... "良渚遗址"(距今5300~4300年)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极为重要的新石器时期考古遗址。1996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以"良渚古城遗址"申报世界遗产成功,成为世界瞩目的伟大遗产,被认为"改写了人类历史"。回顾该遗址的保护历程,从1994年列入《预备名单》到2019年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在25年的时间里,良渚遗址经历了一个堪称"艰巨而伟大"的保护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遗产大会 遗址保护规划 新石器时期 良渚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考古遗址 长江下游地区 分级分类
下载PDF
良渚遗址祭坛与祭祀仪式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晓 《艺术探索》 CSSCI 2021年第3期33-42,共10页
虽然良渚遗址祭坛的完整形象已经湮灭不存,但是通过一定的复原研究,仍然可以窥见当时祭坛建筑的基本形制为三层台阶的覆斗型建筑,并包括一定的附属建筑和山顶景观。通过对阳鸟祭坛图等良渚文化物质遗存的分析,可以复原部分祭坛之上所发... 虽然良渚遗址祭坛的完整形象已经湮灭不存,但是通过一定的复原研究,仍然可以窥见当时祭坛建筑的基本形制为三层台阶的覆斗型建筑,并包括一定的附属建筑和山顶景观。通过对阳鸟祭坛图等良渚文化物质遗存的分析,可以复原部分祭坛之上所发生仪轨的要素。良渚祭坛之上主要进行的是祭祀太阳神的仪式,祭祀的主体为集神权与军权为一体的巫觋。良渚祭坛的文化价值还体现在祭坛的建造显示了时间意识的生成,表现了这一时期人们对时间和方位的混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遗址 良渚祭坛 祭祀仪式 情境分析
下载PDF
保护创造价值 良渚遗址区的现在与未来
14
作者 刘静 《观察与思考》 2008年第1期42-43,共2页
2006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全委会和国家文物局在重设《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时,再次把良渚遗址列入“申遗”的预备名单。而这次良渚古城的发现,又为申遗加上了一个新“砝码”。那么,良渚遗址今后到底有多大的把握申遗... 2006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全委会和国家文物局在重设《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时,再次把良渚遗址列入“申遗”的预备名单。而这次良渚古城的发现,又为申遗加上了一个新“砝码”。那么,良渚遗址今后到底有多大的把握申遗成功?未来良渚遗址区会呈现怎样的形态?观察记者就此主要采访了分管申遗保护工作的良渚遗址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叶维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遗址 保护工作 创造价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世界文化遗产 国家文物局 副主任 办公室
下载PDF
遗址过渡地带美丽田园打造——以良渚遗址外城廓美丽田园规划设计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昕 《现代园艺》 2021年第7期112-113,共2页
探析了遗址文化元素的提取以及这些元素在美丽田园规划设计实践中的具体展现。以良渚遗址外城郭美丽田园规划设计为例,通过对良渚文化以及其出土文物的研究与分析,提取可利用元素,进而在规划设计中整合,规划具有良渚遗址文化特色的田园... 探析了遗址文化元素的提取以及这些元素在美丽田园规划设计实践中的具体展现。以良渚遗址外城郭美丽田园规划设计为例,通过对良渚文化以及其出土文物的研究与分析,提取可利用元素,进而在规划设计中整合,规划具有良渚遗址文化特色的田园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遗址 外城郭 遗址过渡地带 美丽田园
下载PDF
文旅融合视角下良渚遗址宣传现状研究与建议 被引量:1
16
作者 吕林伟 《文化产业》 2021年第19期33-34,共2页
随着良渚遗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5000年前的中华文明圣地获得广泛关注。文章基于实地调查结果,分析良渚遗址建设与宣传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突破宣传困局的两条途径:推动杭州模式与杭州市三大世界文化遗产综合效应,带动良渚遗... 随着良渚遗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5000年前的中华文明圣地获得广泛关注。文章基于实地调查结果,分析良渚遗址建设与宣传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突破宣传困局的两条途径:推动杭州模式与杭州市三大世界文化遗产综合效应,带动良渚遗址旅游发展;聚焦良渚遗址本身,通过“妥协”的策略,提升旅客的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化遗产 良渚遗址 杭州模式 实地调查结果 中华文明 综合效应 研究与建议
下载PDF
大遗址展示问题探析——以良渚遗址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苏 《杭州文博》 2018年第2期94-99,共6页
本文通过对大遗址展示现状和展示内涵的梳理,就大遗址展示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析,提出大遗址展示不仅包括遗址本体展示,还包括环境展示、文化背景展示和人类传承展示等各个方面。并以良渚大遗址展示实践为例进行了详细论述,归纳总结了大... 本文通过对大遗址展示现状和展示内涵的梳理,就大遗址展示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析,提出大遗址展示不仅包括遗址本体展示,还包括环境展示、文化背景展示和人类传承展示等各个方面。并以良渚大遗址展示实践为例进行了详细论述,归纳总结了大遗址展示的核心环节应是学术研究、方式集成和公园化管理三者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 展示 良渚遗址
下载PDF
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探索——以良渚遗址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倩 《杭州文博》 2018年第2期100-107,共8页
'四有'工作是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良渚遗址'四有'工作历程进行回顾总结。
关键词 “四有”工作 文物保护单位 良渚遗址
下载PDF
话说良渚遗址水利
19
作者 邱志荣 《中国水利》 2017年第2期61-64,共4页
良渚文化遗址(距今约5300-4 200年前),位于钱塘江北岸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瓶窑两镇(街道)地域内,总面积42 km^2。良渚文化遗址和水利工程是当前文物和水利考古中的重大热门课题,以下分三部分介绍近年研究成果。誅良渚文化所处的时... 良渚文化遗址(距今约5300-4 200年前),位于钱塘江北岸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瓶窑两镇(街道)地域内,总面积42 km^2。良渚文化遗址和水利工程是当前文物和水利考古中的重大热门课题,以下分三部分介绍近年研究成果。誅良渚文化所处的时代地理环境三次海侵与东海岸线说良渚遗址的水利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遗址 良渚文化 两镇 塘山 遮山 研究成果 马家浜 稻作农业 若耶溪 越国
下载PDF
杭州良渚遗址·玉管、玉珠、玉串
20
作者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第1期98-98,共1页
玉管、玉珠为良渚文化玉器中数量最多的,是组成组玉佩挂饰的基本元素。它们或单独组装成串,出土时一般位于墓主人头前到脚端的多个位置;或与玉璜复合成串,出土时一般位于头部或胸腹部,应为头饰或胸饰;或与玉坠组成佩挂饰,出土时一般位... 玉管、玉珠为良渚文化玉器中数量最多的,是组成组玉佩挂饰的基本元素。它们或单独组装成串,出土时一般位于墓主人头前到脚端的多个位置;或与玉璜复合成串,出土时一般位于头部或胸腹部,应为头饰或胸饰;或与玉坠组成佩挂饰,出土时一般位于胸腹部或手腕部。玉管一般有圆柱形、琮形、钟形等。玉珠的器身大小不一,素面,中有对钻圆孔,少数为隧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主人 良渚遗址 玉璜 组玉佩 手腕部 成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