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78篇文章
< 1 2 1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礼乐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的现代转化——以聂振斌的美学研究为例
1
作者 宋伟 周雅雯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76,共7页
中华传统礼乐文化承载着中华文明的重要历史积淀,是中国艺术精神的重要思想资源。面对现代社会中传统礼乐文化所遭遇的挑战,尤其是自五四运动以来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聂振斌通过美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方法,旨在将传统礼乐文化的智慧,包括... 中华传统礼乐文化承载着中华文明的重要历史积淀,是中国艺术精神的重要思想资源。面对现代社会中传统礼乐文化所遭遇的挑战,尤其是自五四运动以来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聂振斌通过美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方法,旨在将传统礼乐文化的智慧,包括注重理性精神、弘扬人文精神、追求人格精神、倡导自由精神等方面应用于现代社会。他强调了中西文化对话与融合对于中国艺术精神的重要性。聂振斌的研究不仅推动了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转化,更为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转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凸显了他在这一过程中的贡献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艺术精神 现代转化 礼乐文化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艺术精神的创造性转化
2
作者 宋伟 王庆全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21-28,共8页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从现代化历史语境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赋予”的辩证关系,因而,脱离现代化历史语境,就无法...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从现代化历史语境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赋予”的辩证关系,因而,脱离现代化历史语境,就无法辩证地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难以真正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或“现代性转换”。从文化哲学视域看,“创新自觉”需要“文化自觉”和“哲学自觉”,马克思实践哲学思想与中国生命哲学智慧的会通融合,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供了高度契合的哲学基础与阐释视域。从现代性理论视域看,在20世纪现代性反思中,以儒道两家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成为补救西方现代性缺欠的重要思想资源,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为现代视域,重新阐释儒道美学的精神实质、生存智慧与审美境界,才可能赋予传统以现代意义,真正实现中华美学和艺术精神的现代性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艺术精神 儒道互补 创造性转化
下载PDF
《西游记》的艺术精神
3
作者 竺洪波 《艺术广角》 2024年第3期34-44,共11页
《西游记》的神话构架与浪漫文风,理想情怀与自由精神,以及相应的象征方法与叙事策略,构成这部文学经典独一无二的艺术本体和审美精神,在浪漫主义、复调结构、游戏精神、人物形塑等方面均有具体表现。
关键词 《西游记》 艺术精神 浪漫主义 复调结构
下载PDF
老子“愚人”的艺术精神
4
作者 李楷凡 徐小跃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3,共6页
老子哲学作为道家哲学思想的代表,同庄子哲学一道,为中国古代艺术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愚人”作为老子哲学中塑造的一个特殊意象,其表现出的“愚”的精神带有深刻的艺术思想内涵。论文试图通过对老子哲学范畴中“愚”的解析,... 老子哲学作为道家哲学思想的代表,同庄子哲学一道,为中国古代艺术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愚人”作为老子哲学中塑造的一个特殊意象,其表现出的“愚”的精神带有深刻的艺术思想内涵。论文试图通过对老子哲学范畴中“愚”的解析,在“俗我之辨”中揭示“愚人”无知、含藏与玄同的特性,并进一步在哲学义旨的基础上,从重质朴、重含蓄和重独立三个方面,对“愚人”中所蕴藏的艺术精神进行探究,论述“愚人”的艺术精神在中国古代艺术中的体现及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愚人 质朴 含蓄 独立 艺术精神
下载PDF
异质与超越:论阿多诺《美学理论》中的艺术精神
5
作者 史志航 朱国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1-176,I0002,共7页
面对20世纪的文化工业和先锋浪潮,阿多诺将艺术精神视作艺术作品的内在契机,赋予其客观化的力量。通过对康德(Immanuel Kant)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的批判,阿多诺强调艺术精神和真理的密切关系,同时又否定了精神的形而上学本质... 面对20世纪的文化工业和先锋浪潮,阿多诺将艺术精神视作艺术作品的内在契机,赋予其客观化的力量。通过对康德(Immanuel Kant)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的批判,阿多诺强调艺术精神和真理的密切关系,同时又否定了精神的形而上学本质。艺术精神表现作品的“盈余”,具有超越性、客观性和异质性的特征,正因此,艺术才具有否定现实和通向未来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多诺 艺术精神 盈余 异质性 超越性
下载PDF
周小燕先生民族音乐艺术精神论析
6
作者 慕漫红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122-129,共8页
周小燕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的奠基人和卓越代表,堪称中国声乐教育的一面旗帜。作为一名胸怀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声乐教育家,她对演唱曲目的倾向选择、对声乐艺术归宿的解读,以及为中国声乐学派构建付出的不懈努力,无不印刻着一位... 周小燕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的奠基人和卓越代表,堪称中国声乐教育的一面旗帜。作为一名胸怀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声乐教育家,她对演唱曲目的倾向选择、对声乐艺术归宿的解读,以及为中国声乐学派构建付出的不懈努力,无不印刻着一位人民艺术家饱含浓厚家国情怀的民族音乐艺术精神。通过该文细读周小燕先生之音乐生涯,体会、学习、发扬周小燕先生的民族音乐艺术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小燕 民族音乐艺术精神 中国声乐艺术
下载PDF
宗白华与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之比较
7
作者 江飞 徐颍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4年第1期125-137,246-247,共15页
“中国艺术精神”是宗白华与徐复观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在20世纪中西文化艺术剧烈冲突与融合的背景下,二人站在中国立场上,运用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方法,以“艺术心灵”为主线,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进行现代性阐释和创造性转化,建构了以... “中国艺术精神”是宗白华与徐复观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在20世纪中西文化艺术剧烈冲突与融合的背景下,二人站在中国立场上,运用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方法,以“艺术心灵”为主线,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进行现代性阐释和创造性转化,建构了以“艺术的人生观”为现实指向的中国艺术精神。不同的是,徐复观对儒道思想既铨别又融合,在文学与绘画中发现了“纯粹性”的中国艺术精神,宗白华则秉承儒、释、道三教融合的思想,融汇中西方时代精神等理论,通过对文学、绘画、雕刻、音乐和壁画等诸多艺术的观照,建构了广博开放的中国艺术精神。在当下,中国艺术精神应该超越时代、文化与地域的限制,置于全球文化艺术动态发展的序列中,结合当下时代精神、社会现实和艺术实践,把“中国的”变成“世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白华 徐复观 中国艺术精神 艺术心灵 艺术的人生观
下载PDF
论中西方艺术精神与表现形式之差异
8
作者 来芙向 《艺术科技》 2024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艺术及其背后的精神谈论也日益增加,对艺术、精神和美的探索研究也逐渐深入,社会变革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推动了中西方艺术和对美的追求的创新发展。文章通过列举分析中西方绘画作品及相关作品... 目的: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艺术及其背后的精神谈论也日益增加,对艺术、精神和美的探索研究也逐渐深入,社会变革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推动了中西方艺术和对美的追求的创新发展。文章通过列举分析中西方绘画作品及相关作品反映的核心思想,试图论述中西方艺术背后的精神思想和表现形式的区别。方法:将道家、儒家、佛家思想分别与中国传统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进行结合分析,再将西方传统艺术精神及表现形式与西方哲学思想和宗教精神联系起来,使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展现中西方艺术在两个不同文化系统的影响下表现出的特性。结果: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道家、儒家、佛家思想的影响,且在三家思想的碰撞融合过程中,产生了独特的艺术精神与表现形式;西方艺术精神更多受到西方哲学和宗教思想的影响,对宗教的崇拜及对科学世界的追求和探索,赋予西方艺术精神和绘画表现形式独有的特色。结论:中西方艺术分属不同的文化系统,中国传统艺术注重表现精神气势,而西方艺术崇尚科学,追求客观现实的再现;中国传统艺术以善为美,西方艺术以真为美,两者在艺术精神与表现形式上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方 艺术精神 表现形式 差异
下载PDF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艺术精神探析
9
作者 张子航 周航超 《美与时代(城市)》 2024年第6期69-71,共3页
中华大地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这样优秀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中孕育出的古典园林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独树一帜的。中国古典园林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古人合理运用了巧妙的艺术手法和营造形式,突出了中国古典园... 中华大地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这样优秀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中孕育出的古典园林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独树一帜的。中国古典园林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古人合理运用了巧妙的艺术手法和营造形式,突出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其中,中国古典园林中包含的很多有关精神层面的问题值得去探讨、分析。围绕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艺术精神展开论述,分析和阐述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营造过程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探索古人对中国古典园林在艺术精神层面的追求与呈现方式,进一步剖析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园林 艺术精神 哲学思想
下载PDF
论禅观体验下的“心性”艺术精神——以贯休《十六罗汉图》为例
10
作者 王玺哲 张珈瑜 《极目》 2024年第1期61-66,共6页
主张“不立文字”“明心见性”的禅宗,将参禅悟道的精髓归结为“悟”的禅观体验,这种悟道的禅观体验与艺术体验相通,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悟”来体会其“妙”境,并逐渐打破道释画的宗教性,直指人内心的禅观体验。五代禅僧贯休所作... 主张“不立文字”“明心见性”的禅宗,将参禅悟道的精髓归结为“悟”的禅观体验,这种悟道的禅观体验与艺术体验相通,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悟”来体会其“妙”境,并逐渐打破道释画的宗教性,直指人内心的禅观体验。五代禅僧贯休所作《十六罗汉图》便从艺术主题、艺术造型与整个艺术活动,体现了禅宗“三无”禅观体验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休 禅观体验 《十六罗汉图》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下载PDF
“刘别谦底艺术精神”的电影观念影响——刘别谦与中国早期电影关系之再解读
11
作者 胡文谦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3-120,共8页
对于刘别谦电影在中国早期影坛的影响,此前学术界更多关注其创作实践方面,即刘别谦电影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影坛是怎样影响和促成了“中国刘别谦派”。其实,当时国人透过刘别谦影片,在借鉴其艺术创造的同时,还感悟和理解了刘别谦的电影... 对于刘别谦电影在中国早期影坛的影响,此前学术界更多关注其创作实践方面,即刘别谦电影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影坛是怎样影响和促成了“中国刘别谦派”。其实,当时国人透过刘别谦影片,在借鉴其艺术创造的同时,还感悟和理解了刘别谦的电影观念。由此,国人认识到电影真实地描写社会人生而又具有人类普遍价值,才能真正“有益于世道人心”;认识到喜剧电影通过男女婚恋视角、人物性格描写、幽默机智风格,揭示和婉讽社会现实的魅力;认识到导演在影片摄制中“作者”般的决定性作用,剧情分幕、形象塑造和演员表演是指导影片摄制的重要环节;认识到描绘、扩大和强调细节或小动作,对于刻画人物性格、揭示社会人生内涵的重要性及其艺术表现力。“刘别谦底艺术精神”这些内涵,对于中国早期电影观念建构和中国现代民族电影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别谦底艺术精神 “中国刘别谦派” 电影观念
下载PDF
为人生而艺术——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导读
12
作者 秦兴华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年第9期10-14,共5页
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中继承了唐君毅“为人生而艺术”的总体基调,指出“为人生而艺术,才是中国艺术的正统”,并且尤为推崇道家(特别是庄子)视域下的“为人生而艺术”。奠定了“为人生而艺术”的理论基调之后,徐复观进一步以绘画和... 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中继承了唐君毅“为人生而艺术”的总体基调,指出“为人生而艺术,才是中国艺术的正统”,并且尤为推崇道家(特别是庄子)视域下的“为人生而艺术”。奠定了“为人生而艺术”的理论基调之后,徐复观进一步以绘画和画论为中心,风格为导向,勾勒了魏晋、隋唐、五代和两宋的发展,并花费大量笔墨考证了画史上的南北分宗问题。《中国艺术精神》为我们细致地梳理了中国艺术精神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的内在逻辑,不仅“形成了一个近乎完整有序的中国艺术精神美学系统”,也反映了徐复观治学方法(居敬之心、中西视野、史思互动和追体验)的独到之处,是一部系统周密而又别具匠心的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观 中国艺术精神 为人生而艺术
下载PDF
论审美精神:一个观念的内涵与功能——兼及“艺术精神”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旭光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3-213,239,共12页
审美精神最直观的意义是对象呈现给我们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精神感觉,这种精神感觉具有价值内涵,是对可感觉到的价值内涵的肯定;审美精神也是我们用诸种理念对对象进行审美统摄的结果,理念的介入使审美精神可以把对人生、自然与社会之“... 审美精神最直观的意义是对象呈现给我们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精神感觉,这种精神感觉具有价值内涵,是对可感觉到的价值内涵的肯定;审美精神也是我们用诸种理念对对象进行审美统摄的结果,理念的介入使审美精神可以把对人生、自然与社会之“一般性”的思考引入到对审美对象的理解中,从而使审美对象和艺术作品成为“精神”的一部分;审美精神也是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在审美对象与艺术作品中的显现,同时揭示着时代与心灵的矛盾及其和解,是对时代之真与心灵之解放的显现。这三个层次的内涵都是号召:号召人们去探寻普遍的肯定性的精神感觉,从而坚守精神活动的审美性;号召在审美中使用理念的统摄性,把理性与感性结合起来而不是分裂开;号召在审美中从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这个层次上,对审美对象进行意义与价值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精神 艺术精神 理念 精神感觉 时代精神
下载PDF
中国艺术精神与文艺片类型生成的知识考古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权威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8-13,共6页
福柯在《词与物》的前言中引用了博尔赫斯曾提到的“某种中国百科全书”中的动物分类^([1]),并由此开始了他全新的哲学反思。他试图厘清一个社会是如何思考事物间相似与差异,以及如何被把握和表达的话语实践。更确切地说,是秩序的历史... 福柯在《词与物》的前言中引用了博尔赫斯曾提到的“某种中国百科全书”中的动物分类^([1]),并由此开始了他全新的哲学反思。他试图厘清一个社会是如何思考事物间相似与差异,以及如何被把握和表达的话语实践。更确切地说,是秩序的历史如何在网络中被组织,并依据合理图式而被描绘。文艺片有关类型知识与话语实践的考古,尤其是在知识话语实践中呈现的层层累积、错综复杂的话语关系,与博尔赫斯的“某种中国百科全书”的分类似乎有某种契合与相似。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知识考古与其说是研究方法或者是方法论式的实践,不如说是贯穿整体研究的思想指引。因此,通过文艺片概念的缘起追溯,以及其在电影实践中的本土化,探究文艺片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国艺术精神的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片 中国艺术精神 博尔赫斯 知识考古 话语实践 动物分类 《词与物》 相似与差异
下载PDF
当代中国影视动画创作中的艺术精神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叶蕾 雷丁 《美术教育研究》 2023年第1期91-93,共3页
当代中国影视动画的整体发展趋势是不断进步的。当代的艺术精神脱离不了中国传统文化,水墨、剪纸、皮影、京剧等艺术元素在现代影视作品中依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艺术精神的内涵会随之变化,这种动态发展的精神也... 当代中国影视动画的整体发展趋势是不断进步的。当代的艺术精神脱离不了中国传统文化,水墨、剪纸、皮影、京剧等艺术元素在现代影视作品中依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艺术精神的内涵会随之变化,这种动态发展的精神也会影响国产动画的创作理念,其包含的艺术价值观、艺术审美也会随时代进步而不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影视动画创作 艺术精神 传统文化
下载PDF
宋代山水画的艺术精神及技法在中国当代油画中的应用
16
作者 杨怡炜 颜海强 《美术教育研究》 2023年第8期16-18,共3页
宋代山水画的艺术精神和技法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该文结合宋代哲学观念对中国当代油画发展的影响,研究宋代山水画在中国当代油画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 宋代山水画 当代油画 艺术精神 技法
下载PDF
二十世纪民族艺术精神的探索者——评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
17
作者 李慧涵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9-116,共8页
徐复观出于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试图从中华文化的根源之地开掘出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他对儒道美学既有“会通”又有“铨别”,一方面,他将整个中国绘画的历史主线归结为庄子哲学的显发,昭示出庄子追求的“道”与中国艺术精神的最高意... 徐复观出于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试图从中华文化的根源之地开掘出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他对儒道美学既有“会通”又有“铨别”,一方面,他将整个中国绘画的历史主线归结为庄子哲学的显发,昭示出庄子追求的“道”与中国艺术精神的最高意境在本质上的相通之处,凸显了庄子艺术精神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又将儒道艺术精神的价值根源统摄于“心性”,认为二者在“成己即要求成物”上有着相同的性格,且都有“为人生而艺术”的共同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观 艺术精神 庄子 心性 文化
下载PDF
宗白华中西比较视角下的中国艺术精神
18
作者 胡兴艳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01-105,共5页
20世纪美学家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始终抱着阐扬中国文化的目的,但态度与立场的差异使他们采用了不同的视角,其中宗白华通过中西比较的方式彰显中国艺术精神受到了众人的推崇与认可。宗白华思想始终保持同西方文化平等的对话,从中西比... 20世纪美学家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始终抱着阐扬中国文化的目的,但态度与立场的差异使他们采用了不同的视角,其中宗白华通过中西比较的方式彰显中国艺术精神受到了众人的推崇与认可。宗白华思想始终保持同西方文化平等的对话,从中西比较中显见中国艺术精神的独特性、优越性,以艺术的写实精神、传神精神、造境精神来统领中国艺术的精神,并以具体的艺术问题来探索中国艺术精神的特征与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白华 中西比较 中国艺术精神
下载PDF
中国艺术精神与新时代中国美术教育
19
作者 陈振濂 《中国书画》 2023年第6期30-30,共1页
我们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对待中国书画传统?过去百年来中国美术的教育模式,是否有需要反省并有所补益的地方?这是我们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中国近代美术教育诞生于由陈独秀、吕激发动的“美术革命”(革“四王”的命),自此由外来输入的“美... 我们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对待中国书画传统?过去百年来中国美术的教育模式,是否有需要反省并有所补益的地方?这是我们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中国近代美术教育诞生于由陈独秀、吕激发动的“美术革命”(革“四王”的命),自此由外来输入的“美术”概念代替了本土的“书画”概念,“西学东渐”为美术界带来了新式教学内容和课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精神 中国美术教育 中国书画 美术革命 近代美术教育 四王 新式教学 西学东渐
下载PDF
“水静犹明,而况精神”——读《中国艺术精神》有感
20
作者 马嘉辛 《文存阅刊》 2023年第10期124-126,共3页
在此著作中我们基本可以从前三章的论述中大致看到徐复观先生所建构的中国艺术精神的框架与样貌。此篇文章将围绕作者身份、何谓“艺术精神”、如何做到“虚静”、“中国艺术精神”之主体、“气韵生动”之气以及结合自身专业实践经历进... 在此著作中我们基本可以从前三章的论述中大致看到徐复观先生所建构的中国艺术精神的框架与样貌。此篇文章将围绕作者身份、何谓“艺术精神”、如何做到“虚静”、“中国艺术精神”之主体、“气韵生动”之气以及结合自身专业实践经历进行思考,并在最后纵观作者所建构的“中国艺术精神”进行整体的个人感受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精神 气韵生动 虚静 心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