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思与变革──与艺术认识论的单向对话
1
作者 代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02-107,共6页
我国当代文艺学的变革和建设,必然首先是从一系列的基本命题开始。艺术认识论正是这样一个基本的理论命题。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若干文艺论述的重新阐释入手,结合当代文艺创作实践和文艺科学的新发展,对艺术认识论的理论缺陷... 我国当代文艺学的变革和建设,必然首先是从一系列的基本命题开始。艺术认识论正是这样一个基本的理论命题。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若干文艺论述的重新阐释入手,结合当代文艺创作实践和文艺科学的新发展,对艺术认识论的理论缺陷及其消极影响作了认真思考,同时以非定义的方式,阐述了对艺术及其若干重要特征等相关问题的理解,力图使之克服原有缺陷而尽可能成为一种合乎文艺创作实践的、令人满意的艺术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认识论 反思与变革 艺术 艺术作品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艺术形式 艺术和科学 艺术发展 现实主义 艺术自律性
下载PDF
论列宁的反映论对艺术认识论之重要意义
2
作者 李欣复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8-12,共5页
文学艺术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现象,不仅它的发生过程,思维特点和规律难于把握和阐述,而且它的本质属性也不易概括和确定.自从六十年代开展关于艺术本质属性的讨论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列宁的反映论是否适用于文艺领域,用以指导认识艺术的... 文学艺术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现象,不仅它的发生过程,思维特点和规律难于把握和阐述,而且它的本质属性也不易概括和确定.自从六十年代开展关于艺术本质属性的讨论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列宁的反映论是否适用于文艺领域,用以指导认识艺术的本质和它的创作规律,存有不同的看法,有的抱有很大怀疑.今年,正值列宁逝世六十周年,特撰文阐明其反映论对艺术认识论之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艺术认识论 反映论 重要意义 辩证法则 哲学 客观世界 矛盾运动 艺术创作 文学艺术
下载PDF
石涛“尊受”说理论构成及艺术认识论意义——石涛画学创作论研究之七
3
作者 张逸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3-19,共7页
石涛“尊受”说含义主要指创作必须尊重艺术感受,其内涵实质在于强调绘画必须尊重画家的创造,一方面所“尊”“一画”之“受”,凸显对宇宙天地、自然万物的感受与接受;另一方面所尊“画从心”之“受”,强化创作主体的心灵、性灵、自我... 石涛“尊受”说含义主要指创作必须尊重艺术感受,其内涵实质在于强调绘画必须尊重画家的创造,一方面所“尊”“一画”之“受”,凸显对宇宙天地、自然万物的感受与接受;另一方面所尊“画从心”之“受”,强化创作主体的心灵、性灵、自我的感悟;再一方面从“受”与“识”、“受”与“尊”、“受”与“授”关系讨论“尊受”说之理论构成及其原因与依据,使“尊受”成为石涛画学理论的独创性范畴及其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艺术理论价值及其艺术认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涛《画语录》 “尊受” 艺术认识论 “受与识” 性灵感悟
下载PDF
反映时代与自我表现——试论贝多芬音乐的艺术认识论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倬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1期79-86,共8页
本文针对当前“严肃音乐热”这一社会文化现象中所提出的问题,以贝多芬音乐为例分析了优秀音乐作品的艺术认识论特征。主张只有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和时代的本质或它的某方面的音乐作品才能成为优秀作品;无论作曲家是在自觉地反映时代... 本文针对当前“严肃音乐热”这一社会文化现象中所提出的问题,以贝多芬音乐为例分析了优秀音乐作品的艺术认识论特征。主张只有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和时代的本质或它的某方面的音乐作品才能成为优秀作品;无论作曲家是在自觉地反映时代还是在自我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映时代 自我表现 艺术认识论 音乐欣赏
原文传递
系统论对艺术认识论的启迪 被引量:3
5
作者 林兴宅 《文艺争鸣》 1988年第4期23-31,共9页
在文艺理论批评引进新方法的热潮中,最引人注目的恐怕应首推系统理论与方法了。正如许多同志所说的,系统理论与方法的引进是八十年代我国兴起的文艺研究方法论变革浪潮的重要标志。形成这种格局主要不在于系统理论与方法在文艺研究中取... 在文艺理论批评引进新方法的热潮中,最引人注目的恐怕应首推系统理论与方法了。正如许多同志所说的,系统理论与方法的引进是八十年代我国兴起的文艺研究方法论变革浪潮的重要标志。形成这种格局主要不在于系统理论与方法在文艺研究中取得了什么重要成果,而在于它本身蕴含着哲学方法论的性质和意义。但在这个问题上,人们的认识还存在着原则的分歧:到底系统理论与方法仅仪是一种分析技术或是具有哲学方法论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与方法 艺术认识论 艺术 系统论 系统方法 文艺理论批评 审美活动 意识形态 主客体 社会系统
原文传递
艺术:体验论美学对认识论美学的挑战——评王岳川《艺术本体论》
6
作者 支宇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3-64,共2页
本体论话题自80年代中后期在文艺理论界、美学界提出以后,便力图跳出认识论文艺学的框架重新建构文艺学、美学体系。但过去的文学本体论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存在严重的理论缺陷:1.
关键词 艺术本体论 体验论美学 认识论美学 本体论与认识论 文学本体论 艺术认识论 王岳川 艺术本质 认识论文艺学 文艺美学
下载PDF
文艺认识论是科学的理论
7
作者 涂途 《湖湘论坛》 1997年第4期46-48,共3页
80年代以来,在我国文坛上风云变幻、某些大小"权威"纷纷宣判和宣称认识论早已被抛弃有如敝屐而不屑一顾之际,朱日复同志偏偏要逆水行舟、顶风而上,默默地花了七、八年的业余时间,撰写了《文艺认识论——从认识论视角探讨文学... 80年代以来,在我国文坛上风云变幻、某些大小"权威"纷纷宣判和宣称认识论早已被抛弃有如敝屐而不屑一顾之际,朱日复同志偏偏要逆水行舟、顶风而上,默默地花了七、八年的业余时间,撰写了《文艺认识论——从认识论视角探讨文学艺术的本质》,用攻坚战的毅力、魄力和胆力,来探讨和研究认识论与文学艺术的关系这一课题,这种精神便不能不令人感动和钦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认识论 文学艺术 创作实践 非意识形态性 社会意识形态 实践客体 意识形态论 创造性 作者 认识本质
下载PDF
爆燃与欢会神合:走向艺术的内居认识论——波兰尼《个人知识》解读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一兵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3-71,共9页
波兰尼在意会认知理论中,将内居性视作认识论的本质,内居是指人将自己的生命存在完全注入到他所学习、体知和享受的事件之中。内居认识论,即是在认知过程中彻底摆脱旧式的对象性主-客二分的对象性认知逻辑,内居式地沉浸于事物之中,达及... 波兰尼在意会认知理论中,将内居性视作认识论的本质,内居是指人将自己的生命存在完全注入到他所学习、体知和享受的事件之中。内居认识论,即是在认知过程中彻底摆脱旧式的对象性主-客二分的对象性认知逻辑,内居式地沉浸于事物之中,达及认识论构境中真正的无我境界。并且,这种内居认识论也是全部文学艺术认知和赋型的本质。甚至,内居性认知是一切人类交往走向最本己的意会神交——欢会神合的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兰尼 《个人知识》 意会认知 内居 艺术认识论
原文传递
论现实主义作为一个体系的构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运抟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Z1期113-118,共6页
本文结合古今中外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有关实际,特别是我国新时期文学的某些作品,认为判断具体作品是否是现实主义的,不能根据单项尺度,而要综合多项因素。这是因为现实主义是一个由多项相关性与互为制约的因素所构成的创作体系。作者... 本文结合古今中外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有关实际,特别是我国新时期文学的某些作品,认为判断具体作品是否是现实主义的,不能根据单项尺度,而要综合多项因素。这是因为现实主义是一个由多项相关性与互为制约的因素所构成的创作体系。作者认为,构成现实主义创作体系的主要因素:(1)现实主义的艺术认识论——强调文学贴近生活、关注现实、忧患意识、艺术功利性、艺术客观性和时代的普遍意义等;(2)现实主义精神的体现——包括理性意识、情感流向、心理沉浮和意志等;(3)现实主义题材选择——强调社会性、现实性、时代性和人民性等;(4)现实主义的物化方式——以“再现性形式”为主,又吸收“表现性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艺术认识论 现实主义精神 题材选择 构成因素 作品 体系 再现性 创作实践 关注现实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系统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毓云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93-99,共7页
完整的理论形态,必然是方法和理论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理论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观察、研究文艺现象的方法论。这个方法论隐藏在两位伟人浩如烟海的著述之中,体现在他们对文学艺术的真知灼见之中,与马克... 完整的理论形态,必然是方法和理论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理论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观察、研究文艺现象的方法论。这个方法论隐藏在两位伟人浩如烟海的著述之中,体现在他们对文学艺术的真知灼见之中,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艺术生产论 经典马克思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文学艺术 本体论 艺术认识论 美的规律 物质生产 主体性
下载PDF
从知性到理性——王元化的文学观念与学术思想 被引量:2
11
作者 劳承万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78-92,共15页
一、探索文论的新形态中国古典文论是丰富的文化遗产,然而它又带有一定的时代的局限性。就其表达方面而言,是一种直观形态,就其内容方面而言,则是描述式,而非思辨式的。海外学者叶嘉莹曾说:“中国文学批评一向缺少逻辑严明的理论分析,... 一、探索文论的新形态中国古典文论是丰富的文化遗产,然而它又带有一定的时代的局限性。就其表达方面而言,是一种直观形态,就其内容方面而言,则是描述式,而非思辨式的。海外学者叶嘉莹曾说:“中国文学批评一向缺少逻辑严明的理论分析,因此虽有一些极精微的体会,却只形成了一些模糊影响的概念,而不能对其所以然的道理做出详细的说明”。这一评述,我以为对中国文论的古典形态作出了较为确切的概括。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中国文论的这种古典形态,不是通过一般的随机思维,而是通过长期积淀的思维方式而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认识论 思维方式 艺术本性 古典形态 理性 普遍性 哲学美学 心物交融 哲学基础 风格理论
下载PDF
Spiritual Capital as a Fundamental Element of Cultural Capital
12
作者 Svetlana Sharonova Chulpan lldarhanova 《Sociology Study》 2015年第10期785-793,共9页
Cultural capital is usually regarded as a mechanism of influence on personality. Coleman contributed to this study largely, although Bourdieu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a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of capital varieties.... Cultural capital is usually regarded as a mechanism of influence on personality. Coleman contributed to this study largely, although Bourdieu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a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of capital varieties. He was interested in the convergence of social, cultural, and economic capital. The authors propose to focus on the cultural capital of both the 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ate of society. The problem is that in the presence of cultural capital as a funded system of values in the form of works of art and science, society degrades morally. Any cultural capital based on traditional religious values. This does not mean the broadcasting of religious themes in works of art, although it excludes, but rather a philosophical position of artists and researchers, through which the public receives the interpretation of events, their assessment of a certain value-regulatory system of coordinates. This element is the spiritual capital of the company and is a fundamental element of cultural capital. Qualitative state of society, its morality depends on the amount of spiritual capital, which he occupies in the field of cultural capital. A striking example of how the degradation and spiritual revival of capital in society can serve as the processes that took place during the last cent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ritual capital traditional religious values CULTURE funded system of values
下载PDF
Adorno on Art as Expressive Language
13
作者 Feng Tao 《Sociology Study》 2014年第5期438-445,共8页
Adorno suggests that art is an essentially expressive language since it is the imitation of natural language. Adorno's language thought is derived from Benjamin's extensive language theory in which Benjamin claims t... Adorno suggests that art is an essentially expressive language since it is the imitation of natural language. Adorno's language thought is derived from Benjamin's extensive language theory in which Benjamin claims that all things including human being have languages. The telos of art's expression is expressing what the repressed things and human long for speaking. The authentic art preserves the trace of primordial human's instinct: mimesis. Through the subject miming the object in the expression of art, the real cognition is realized. According to this model, we can ascertain that artist is the real epistemological subject, the "collective subject" is factually the speaker of the expression and the epistemological objet which is primary in the production of art. Since art is a language, the standard of art is truth-false, and therefore, the truth content is the criterion of authentic art. Negativity is the core character of truth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 expressive language MIMESIS truth content
下载PDF
论文艺的意识形态性与认识性的辩证关系
14
作者 谭好哲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1998年第1期300-326,共27页
文艺的基本性质问题是文艺学研究的核心,在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发展进程中也始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理论探讨重点。早在1923年,卢那察尔斯基即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到现在为止,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者特别注意的正是艺术的意识形态的性质。&... 文艺的基本性质问题是文艺学研究的核心,在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发展进程中也始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理论探讨重点。早在1923年,卢那察尔斯基即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到现在为止,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者特别注意的正是艺术的意识形态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性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艺术 艺术认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 思想倾向性 认识 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原文传递
不能脱离“实践的唯物主义”谈精神价值的实现
15
作者 李幼苏 《文学评论》 1988年第6期165-167,140,共4页
吴兴明同志在他的《精神价值论》(《文学评沦》1987年第2期)中提出“精神价值的实现却并非都要以实践活动为中介”的观点。这种观点的失误在于它把自己的理论建立在脱离人的实践活动和物质规定性的精神主体论上。而精神主体论是一种抽... 吴兴明同志在他的《精神价值论》(《文学评沦》1987年第2期)中提出“精神价值的实现却并非都要以实践活动为中介”的观点。这种观点的失误在于它把自己的理论建立在脱离人的实践活动和物质规定性的精神主体论上。而精神主体论是一种抽象的人类本体论。它否定认识活动,包括艺术活动,“都要以实践活动为中介”。然而,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认识论却认为,人类物质生产活动是一切历史现象精神现象的最终根源,主张从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出发去考察社会历史现象和艺术等精神活动的根源和本质。任何精神价值的实现,包括艺术价值的实现,都脱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都要以实践活动为中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价值 实践活动 唯物主义 精神主体 马克思主义 主体性 物质规定性 艺术实践 艺术认识论 本体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